第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合集下载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教学设计授课班级20电子商务(3+2)、20物流、20机电技术、20公路、20机电技术(自动化)、20机电技术(一体化)授课日期2020.09.28-2020.10.04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资料教材、PPT、板书课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教学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变的原因,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相继出现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背景下儒、墨、道、法各家的出现及其主张著,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观测、水利工程和传统医学等取得较大成就,感受我国早期科技发展的水平。

教材分析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变的原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相继出现的史实。

难点儒、墨、道、法各家的出现及其主张著,“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春秋战国时期天文观测、水利工程和传统医学等取得较大成就,感受早期科技发展的水平。

板书设计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课后小结引导学生思考商鞅会采取什么变法措施。

为解决将士、农民的后顾之忧,土地的归属问题自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秦国奖励耕织和军功,人们生产、战斗的激情、积极性会大增,秦国在诸侯争霸中的实力自然也就会增强。

这些获得土地、爵位的人,依然担心自己开垦的私田是否合法化。

那该如何解决这样农民、将士的后顾之忧呢?承认开垦私田的合法化。

如何强兵呢,如何激励将士们上场杀敌呢?奖励,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功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和房宅。

若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商鞅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他的改革增加了国家的财富积累,激起了农民生产热情和士兵的杀敌热情,促进了国富兵强,加强了中央集权。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但却触犯了旧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

旧奴隶主、贵族对商鞅恨之入骨,秦孝公去世后,他们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课件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课件
基层治理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推行___县__制_______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___个__体__小__家__庭_____;在民间实行什伍
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
评价 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
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小练2] 商鞅提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谈谈你对商鞅变 法思想的认识。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表达了商鞅敢于挑战陈旧观念的创新精神,体现了商鞅变法顺应 时代潮流的进步性。
唯物史观——商鞅变法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商鞅变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打击旧 贵族,使地主阶级获得政治地位。 (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 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推动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3)普遍推行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国君直接任免官员,使从地方到中央的 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体现了新兴地 主阶级的意志。
3.变法图强运动 (1)变法运动
背景 目的 成效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__富__国__强__兵____
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___君__主__专__制___的政治制度
(2)商鞅变法
经济 _重__农__抑__商_____,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
内容
军事 行政管理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怎一个“变”字了得!
变法背景: 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变法运动
变法目的: 富国强兵
变法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变革
变法结果:先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
二、诸子百家 思想大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
怎一个“活”字了得!
周朝的核心价值观
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天下归序!
社会大变革
春秋战国 礼崩乐坏 社会动荡
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 有的军事力量日益丧失
政治大动荡
政治大动荡
民族大融合
经济贫弱
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争雄 • 齐、楚、秦、燕、赵、魏、韩
卿• 大经几过个夫春大地秋诸近侯位左30上右0年着升的政纷局-争-,,社维大系会部周分阶王的室层小统诸流治侯的动国各被种兼制并度,已 贵经族完没全落崩,溃平。民崛起,社会阶层流动明显 表现:田氏代齐、三家分晋、鲁国“三桓执政”
第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与思想文化
——社会大变革时期
一、政治大动荡 二、经济大发展 三、思想大繁荣
社会巨变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各国变法
诸子百家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科技成就
天文成就 水利工程 医学成就
一、社会巨变
春秋战国政治——大动荡
怎一个“乱”字了得!
周王室 衰微
诸侯争霸
王畿的面积大为缩小
兵家:孙武、孙膑
二、诸子百家
春秋晚期 道家创始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哲学核心:“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老子
哲学思辨:朴素的辩证法,事物互相依存、相互转化;

中职历史 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中职历史 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是他担心老百姓不信 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于是,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立了 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贴出告示说:“无论是谁,只要能把 这根木头搬去北门,就给他十金。”大家议论纷纷,左看右 看,也没有人去搬木头。过了一会儿,商鞅不仅不降低赏金, 反而提高到了五十金。
这时,人群里一个壮汉站了出来,说:“我来试试。” 说着,就扛起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立刻让人赏了扛木头 的人五十金。这事传开后,老百姓都相信了商鞅,认为他能 说到做到。
春秋时期诸国争霸
东周的前半期,大权旁落,诸侯争相称霸,史称“春秋时期”;东 周的后半期,诸侯之间连年发生兼并战争,史称“战国时期”。
周王名义上还是天下的“共主”,但诸侯各自为政,不再听从周天 子的命令。
公元前7世纪前半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推 行改革。新税法的施行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稳定了社会秩序;实行 “国野分治”“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等,加强了国家治理和军事力 量。
商鞅知道此时时机已到,就颁布了新法令。从此,秦国 逐步强大起来。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内容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政 治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经 济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 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七国混战
战国时期,大致可分为魏国独霸中原、魏齐争雄、秦齐互帝和秦国独霸四个时期。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阏与之战、长平之战
魏文侯当政期间,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在政治上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 罚分明;在经济上实行尽地力、平籴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魏国成为战国 初期的强国。进入魏国独霸中原时期。魏武侯逝世后,国家发生内乱。魏惠王继位后迁都大梁, 魏国国力开始衰退。

中等职业学校 中职 中国历史 第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中等职业学校 中职 中国历史 第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三读图明史——小农经济的特点
返回
[解读] 1.生产单位: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组织方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生产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 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倡 “ 尚 力 ” ; 主 张 “ 节 工业者的利益,当时为显学,
用”“节葬”
战国后衰落
提出“齐物”“逍遥”;认为 天与人“不相胜”
战国时期道家主要代表人物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主张 变法革新
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 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后与 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 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返回
二史料探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史料 周平王东迁后,王畿的土地日益缩小,政治、经济实力大大衰落。 从此,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聘和述职①。 当时的各大国诸侯均被连绵不断的战争消耗得筋疲力尽,这为诸侯国内部 的卿大夫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会,他们在经济上掌握了大量私田和隐民, 在政治上有了自己的独立行政机构和所属的官吏“家臣”或“家宰”,在 军事上有自己的车队、甲兵和徒兵。这些有势力的私门,宛如一个个独立 王国②。综观战国七雄,哪一国变法主动和彻底、措施得力,哪一国的政 治、经济、军事实力就迅速增强,在当时军事兼并战争中就占有主动地位, 就能较好地完成古代文明向中世纪文明的历史性转变③。春秋时代,职官 制度经历了从世卿制到任官制的发展过程,战国时期,各国进行了一系列 的变法运动,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建立了一整套官僚制度,开创了中国 政治制度的新局面④。春秋前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野”之间 的疆界有所淡化,个别国家如晋、楚等开始出现郡县制,至战国时代,各 国普遍推行了郡县制,以此作为一种强化中央集权的有效体制⑤。

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1. 引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演变对于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两个方面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2. 社会变革2.1 土地权制的变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

在此期间,土地逐渐成为贵族阶级的私有财产,国家的土地收入也大幅增加。

这一变革使得土地成为社会上财富分配的核心。

2.2 封建体制的衰弱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封建制度逐渐衰弱。

贵族阶级的土地私有化导致了农民阶级的贫困,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同时,战国时期的军事制度的变革也加速了封建体制的解体。

2.3 商业经济的崛起与此同时,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商业活动的兴起使得商品流通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为社会的流动性提供了可能。

商人阶级的崛起也对封建社会的稳定产生了冲击。

3. 思想文化3.1 诸子百家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兴起是思想文化领域最重要的变革之一。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思想家的思想成就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而且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 人性主义的兴起在春秋战国时期,人性主义逐渐成为思想界的主流思潮。

人性主义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人的自由意志,主张追求个体的完美和人的均衡发展。

这一思想对于后来的儒家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3 阴阳五行思想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五行思想强调宇宙的和谐与平衡,认为万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一思想影响了后世的自然哲学和医学理论。

4. 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演变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地权制的变革、封建体制的衰弱和商业经济的崛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诸子百家的兴起、人性主义和阴阳五行思想的发展也为中国的思想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2课 社会转型 ——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教案-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课   社会转型 ——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教案-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课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梳理政治动荡及经济发展过程;“百家争鸣”时期各家主张。

难点:理解战国时期变法必然性;认识”百家争鸣”的意义。

【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了解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推动了井田制瓦解,封建私有制度的确立。

奴隶主阶级的没落,地主阶级的兴起。

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把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思想活跃在时空上联系,并能用特定的时空术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加以描述和概括。

抓住同一时空下的阶段特征。

3.历史解释:能够以史料为基础,对春秋战国的大变革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客观评述,提高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家国情怀:伴随春秋战国的频繁的兼并战争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民族的交融,华夏认同、同源同祖观念逐渐产生,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远远流长奠基。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奠基了重要基础。

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认同,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时空定位】【拓展补充】*社会变革:特定社会阶段内,不同阶级之间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司法、军事等不同手段的调整而进行的大规模利益分配变化方式。

*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这种转型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式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节点。

*轴心时代:公元前80年到前200年,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世界各国文化都进入创制基本民族精神的阶段,纷纷出现专门的知识“圣贤”。

世界的几个文明同时出现对人类历史、善恶取向等基本问题的思考,“人类意识”首次觉醒,进入理性思维时期,所创制的精神文化范式,决定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中职历史 第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中职历史  第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宋襄公
秦穆公
晋文公
齐桓公(尊王攘夷)一箭之仇
管鲍之交
一、社会巨变
(一)春秋称霸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与君周旋。
齐桓公
楚庄王
宋襄公
秦穆公
晋文公
重耳—晋文公复国图
城濮[pú]之战
一、社会巨变
(一)春秋称霸
齐桓公
楚庄王
宋襄公
秦穆公
晋文公
一鸣惊人:楚庄王当政三年,不理政务没有发布一项 法令,并且不允许任何人劝谏,这样荒诞了三年之后, 忍无可忍的齐国达成上书进谏,他们给楚庄王出了谜 语说:南方有一种鸟,它落在土岗上三年不展翅,沉 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呢? 楚庄王: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一、社会巨变
(二)战国七雄
秦国商鞅变法
材料1: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 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 材料2: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材料3:重视农业,抑制商业,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军工授爵 分户令 重农抑商,郡县制
一、社会巨变
(二)战国七雄
商鞅五马分尸
告讦连坐制、符篆
二、诸子百家
师从儒学、创立墨学
公输班(鲁班)替楚王设计的一种攻城(宋)的工具, 比楼车要高, 看起来简直高得可以碰到云端似的,所 以叫做云梯。但墨子坚决反对,墨子直截了当地说: “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 输般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 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云梯;一个用撞车撞 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 用烟熏。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 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墨 子破云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本课 提要
政 治 : 社会巨变
文 化 : 诸子百家
科 技 : 科技成就
东周的建立和春秋的由来
东周
春秋
战国
前770年
前476年
前221年
1.王室衰微
春 秋 时 期 2.诸侯争霸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 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经 济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9
商鞅变法
作为不同阶层的你们 对待商鞅变法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农民
新兴地主
士兵 奴隶主旧贵族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 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身死。
商鞅变法成功了! 商鞅变法失败了!
荀子
老子
墨子
孔子


庄子
韩非子
学派 人物
儒家
孔子 孟子
墨家 墨子
Hale Waihona Puke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 韩非
诸子百家
主要思想(个人贡献) 仁
民贵君轻 兼爱、非攻
道法自然
变法
代表作
《论语》 《孟子》 《墨子》 《道德经》 《庄子》
《韩非子》
你认为在战国时期 哪一家的言论最受统治者的欢迎?
严刑峻法
我是法家谁怕谁
活腻了吧
战国七雄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秦韩




“群七雄雄雄争戈霸戟乱如麻,四变海无人得坐七家雄。并”争——《流沙》
商鞅变法
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内容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政 治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信不信 剁了你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1、假如你的同桌期中考试没有考好,你会用哪家的思想劝慰他呢? 2、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你会采用谁的思想来治国?
心忧天下 关注社会 研究现实 济世救民
科技成就
科技成就
天文 水利
医学
《甘石星经》
都江堰 郑国渠 名医:扁鹊 《黄帝内经》 开始编纂
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 两千年后还能使用 关中农产丰足,为秦并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切脉诊病创始人
你怎么看?为什么?
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在于变法是否有利于社会 的进步,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因为经过变法,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为以后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前期形势
战国后期形势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诸子百家
前475年
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究竟变了什么?
前221年
作 业
一.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个国家?
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主张分别是什么?
传统医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时间: 公元前256年 地点: 成都 岷江 国家: 秦国 主持人:蜀郡郡守李冰
24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都江堰的修建有何历史作用?
都江堰建成以后 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
称为“天府之国”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 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前770年
春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