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白事成服礼孝子礼
丧礼必备

家设简易灵堂
遗像:已事先准备好放大照片一张,购专用像框一个。置黑绸带。
供桌供奉:五谷一碗(用五样谷类),香炉一个,备香若干,时鲜水果、糕点旧式也供奉米饭一满碗,上插筷子一双,供大馒头,等。
四代人以下孝帽:
1四代人戴黄帽
2五代人戴红帽
3六代人戴蓝帽
4 七代人戴绿帽
能和七世人同堂者实是罕见。但个别家户也确实真有。
二、新孝式 当前按移风移俗而定,在城市的工作人员,将许多旧礼俗全免了,出殡时只带个小白花,出殡后在左臂上带个现成的(孝)字或黑纱。
棺 木 质 量
明灯:采购丧葬物 品:黑纱、白花、白布、红布、烧纸、瓦盆(底部有孔)、
纸活:公鸡、白幡、纸马(女用纸牛)、别墅、金银库逝世当日晚,由家属在瓦盆内烧纸,亲友来访亦烧。第二天,到派出所办理注销户口手续。第三天,出殡。
家 属着装
直系晚辈血亲系白孝带,平辈戴黑纱。其他亲属戴黑纱。孙辈在白孝带上和黑纱上缝一小块红布。其他来宾戴白花。
三、棺木纸扎 以往穷家用柳木棺的多。人、阴宅、金山银山、摇钱树、轿车、红、白马、(一对)一对人算两样。女性加糊个牛。
四、响器班一般用八人以上,派专人联系。
五、待客、档次、客人多少。烟酒,饭菜等。均按事主身份、想法而定。有的情愿多花些钱让客人满意,不计破费。
破 孝
破孝即为撕孝布。撕孝布是按孝子多少而定的,一般是到布铺先予交一部分定金,可拿回一两匹布先用,如用不完可以退回去,最后结清。
撕孝人请本族懂规矩的人,如婶、伯母来撕孝。撕孝前家里人先撕一块对方布,再给人家叩头作为酬谢。
山东丧葬礼仪习俗

山东丧葬礼仪习俗丧葬,在古六礼中属于凶礼,也是人生礼仪最后一件大事。
人们总希望亡故的亲属到阴间能得到安宁,所以特别重视治丧,在力图悼慰亡灵的同时,也竭力标榜自己的孝道,由此引发治丧的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高,礼俗也越加复杂,实际上违背了“厚养薄葬”的古训。
备丧过去,老人年满六十,可以以称为享寿。
所以,老人年过五十以后,做子女的开始为老人备丧。
所谓备丧,就是给老人准备送老的衣物、棺木等。
旧社会,民间农家生活困难,送老的衣物棺木等不可能一次性备全,因为没有这种经济实力,而是陆续办置。
衣物只是备料,不必预先制作。
棺木可以提前打就,架在空闲屋里,通常称做寿材。
寿材由底、帮、天三部分组成,其用材和规格,视丧主的经济条件而定。
上等材选用柏木或楸木,—般用松,次者用柳。
用材不同,规格也就有了差异。
就其厚度而言,有“四五六”的,即天六寸、帮五寸、底四寸;有“三二二五”的,即天二寸、帮二寸五、底—二寸;有“净二五”的,即天二寸五、帮二寸、底和回头各一寸;有“荒二五”的,即天、帮各按二寸五、二寸下锯破板,荒板推净不足二寸五或二寸者,故称“荒二五”。
达不到上述标准者,则将材就料打成,规格小一,统称薄皮棺材。
而寿衣只有年过七十者才可预做,因年过七十而亡者,俗称“喜丧”。
七十岁以下者,寿衣都是临时赶做,做时,不能啼哭流泪,否则泪水滴在寿衣上,死者穿上想念儿女,心情会不安的。
缝线一端也不能捻疙瘩,免得死者到阴间疙疙瘩瘩,不顺利。
寿衣的件数忌双喜单,多为五件上衣,三条裤子,因到阴间,以棉衣为主,男用黑,女用黑、蓝,男性尚有棉帽和棉鞋。
男女皆用褥子、枕头,枕头是三角形,内装谷皮,红布缝制,俗谓“元宝枕”或“鸡鸣枕”。
初丧旧社会卫生医疗机构很不发达,有药房而无医院,病人通常在自己家中亡故。
凡正常死亡的老人,尽量避免在炕上咽气。
初丧就是处理亡前事宜的,人体包括四个部分:沐浴更衣当病人生命垂危之际,首先要为病人沐浴更衣,俗称“穿衣裳”。
成都客家的传统丧葬礼仪【超详细】

成都客家的传统丧葬礼仪【超详细】成都客家的传统丧葬礼仪比起其它礼俗,丧葬之俗来得更为庄严肃穆。
客家人对于此,做得十分周到,甚至过于繁文缛节。
葬务从厚,礼务从奢,丰其筵席,醉饱灵侧,鼓乐奠别等等。
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很小的变化。
一、临终之处理为死者沐浴、容颜、括发(头发梳理后挽成鬓)、更换寿衣,并在尸前陈设祭奠物。
俗称小殓。
1、客家人重伦理,亲人感情甚笃。
有疾,必延医救治。
如已病入膏肓,药石罔效,即随时观察其气色五官,急召子孙亲人,随侍在侧。
若脸色苍白,眼耳鼻舌缩小变形,饮食少进,即移寝于厅堂,放上门板,铺上草席或篾席,让病人卧其上,男左女右,头在里,脚在外。
将原穿衣服剪开脱下,最外一件换上寿衣。
(寿衣,色蓝,六十大寿时,一般由女儿出资购买),过去有“上六下四”之说,即上身穿六重衣服,下身穿四重裤子。
然后挂上帐。
子孙守其旁,以尽最后之孝道。
2、客家风俗重视送终。
出门在外的千方百计赶回家,以求在临终前见最后一面,显得孝顺。
当病人气绝时,点上香烛,在死者脚尾米把远,放上一个大钱炉或一口烂锅,孝子贤孙双脚跪下,烧一定数量的纸钱,称之“烧倒头纸” 或“烧升天钱”,让死者到了阴间不缺钱用。
然后香烛一直要燃到安葬为止。
有“香火不断”之意。
3、烧纸钱时,子孙大哭。
述其死者的苦楚和对子孙的厚爱,以示死者不该离去之意。
4当病人气绝时,以红布或红纸包一块玉或金或银元或硬币,塞于死者口中,称之“含玉”,以示吉祥。
5、当病人气绝时,马上杀一个公鸡,称之“洗脚鸡”。
并煮成八分熟,置于为死者摆放的香桌下用箩筐照好。
并烤七个小麦面饼,用柳条穿上放于死者手上,称之“打狗板”。
6、死者足尾置一盏清油灯,称之“长明灯”,为死者照明,不迷路,顺利到达阴间。
并倒摆一板凳,凳面朝里,触脚。
凳后放一碗饭,上置熟鸭蛋一个,插上筷子,称之“脚尾饭”。
饭后置一香筒,点香拜之,香不可间断,并烧脚尾纸(用银纸)。
另置盏清油灯在死者头侧,不能超过头顶,一天三次即早中晚慢慢向脚下移动,到安葬时移至脚部旁。
做白事成服礼孝子礼知识讲解

做白事成服礼孝子礼
做白事成服礼孝子礼
1、所谓礼生对外族做礼生《即代表妹家公礼生》
对内族做礼生《即代表宗族讲话行礼》
2、仪事即双方讲话对死人提个谥法
3、提好谥法后,将谥法献到死人炉中去,《礼生唱》维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之良辰,阳间弟子谥曰勤慈万古流芳。
行成服礼
《礼生唱》今有吉日之良辰,兹当成服敢告尊灵,向灵三拜起身《礼生唱》请炉朝祖,《礼生唱》今有堂下裔孙名等因父/母身故兹当成服敢告祖先,向祖宗三拜起身《礼生唱》请炉朝天《礼生唱》今有阳明信士名等因父/母身故兹当成服敢告苍天《向天神三拜》起身《开始祭麻》《礼生唱》重服在前,轻服在后,有服者各服其服,成服礼完。
礼生穿服衫准备行孝子礼。
行孝子礼
1、《礼生唱》孝子就位,孝孙等各就位,举衰章,迎灵鞠躬拜,兴、拜、兴、拜、兴。
执事者焚香,省食,孝子孝孙拜、兴。
《礼生唱》行初献礼,奏初献乐,执事者办爵禄,孝子孝孙向严父/慈母大人灵儿前拜,兴、拜、兴、拜、兴,
献爵献禄拜兴。
读衰章《即礼生读》读完后,《礼生唱》行亚献礼奏亚献乐,执事者办爵禄,孝子孝孙向严父/慈母大人灵儿前拜,兴、拜、兴、拜、兴,献爵献禄拜兴,孝子孝孙荣身,孝媳孝女进汤饭,孝媳孝女退位,孝子孝孙复位,《礼生唱》行三献礼奏三献乐,执事者办财帛,孝子孝孙向严父/慈母大人灵儿前拜,兴、拜、兴、拜、兴,献财帛化财帛,焚衰章,礼毕撤馔,孝子孝孙高身,礼生脱服衫,再向灵前三鞠躬,礼完。
新整理农村丧事祭拜礼仪

农村丧事祭拜礼仪生老病死是我们的人之常情,那么你们知道人去世之后的丧事祭拜礼仪吗?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农村丧事祭拜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农村丧事祭拜礼仪介绍费县传统白事流程在费县当地红白喜事民俗活动中,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一个等级仪式编制,分别是:大总管(也叫问事地,总指挥),帮忙的(帮忙的有:站桌子头地,记账地,跑腿地,烧水地,买菜的,厨师,伺候叭喇匠子地,抬丧馆地等不同等级)。
1、丧主(丧主当地称呼)去世后,亡人的子女找到大总管,行大礼请大总管来主持白事总过程。
2、大总管进场,安排帮忙人员及整场白事所有事宜(被安排的帮忙人员家中没有劳动力的处外,其他必须服从安排。
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和对生命,对丧者的一种敬畏。
)3、阴阳先生进场,由大总管派跑腿地人员请阴阳先生进场对出殡的日期、及下葬的地点风水进场勘察。
4、叭喇匠子进场,由大总管派跑腿地人员请鼓乐班叭喇匠子进场举办仪式。
农村丧事祭拜仪式进程(第一天中午)开门:孝子们(丧主的子女当地称呼孝子)面向亡人全跪行八拜礼,辈分小于亡人的行八拜礼,与亡人平辈的行四拜礼。
送岁头纸:根据亡人的岁数,用白纸粘在柳木树枝上,放在大门外两旁,分男左女右(不得随意乱放)拜榜:由大总管张贴帮忙人员名单,孝子们为感谢帮忙人员,特向张贴的帮忙人员名单的榜行大礼。
(第一天下午)泼汤:泼汤即喝汤,让亡人喝汤。
泼汤要到本村的土地神那里进行,当地称呼庙子由站桌头的老者,(站在亡人的贡桌旁两边的帮忙的老人称呼领头的)指引,孝子们披麻戴孝,腰缠箐绳,拉着哀仗到庙子泼汤。
(孝子们痛哭流涕,哭声、喊声,火炮声,响彻半边天,三五里路外的村都听到很清晰)有的家族大的,人口兴旺的,可以在本村排上长长的孝子丧葬队,在此仪式上堪称是本白事中一大亮点,情景壮观。
从亡人的灵堂门口吹奏到庙子,路上遇沟、河、拐弯处,为了不让亡人的灵魂跟错了路,需要给土地神留下买路钱,孝子们跪下行大礼,烧纸钱。
这时停乐。
白事戴孝规矩

白事戴孝规矩
白事戴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悼念丧亲的仪式。
在白事期间,孝子孝女要根据一定的规矩进行穿戴。
以下是白事戴孝的基本规矩:
1. 戴孝使用白色布料:白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悼念
色彩,白色象征着纯洁和安宁。
所以,白事期间,戴孝需使用白色布料,可以是绸缎或者棉布制成的孝布。
2. 忌戴金银饰品:在白事期间,孝子孝女应忌戴金银饰品,以示对亲人的悼念和尊重。
戴孝可以佩戴些许简朴的玉饰或者其他纯素材的饰品。
3. 忌戴鲜艳色彩的衣物:白事期间,孝子孝女应穿着素色或淡雅的服装,忌戴鲜艳的色彩。
这体现了对亲人逝去的悼念与哀思之情。
4. 头戴孝巾:孝子孝女在白事期间,通常要将头部用白色布料包裹起来,这被称为“戴孝巾”。
孝巾的形式各地有所不同,有的是将头包得很紧,也有的是用方巾盖在头上。
5. 戴孝的时间:戴孝的时间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丧父母的孝子孝女需要至少戴孝3年,丧配偶的孝子孝女戴孝时间为1年。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变化,白事戴孝的规矩也有所变化。
一些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家庭的意愿进行适当的调整,
但总体来说,白事戴孝仍然是一种表达对逝去亲人哀思的传统仪式。
丧事礼节习俗

丧事礼节习俗停尸仪式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报丧仪式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入敛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
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出丧择日仪式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哭丧仪式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
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
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下葬仪式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生活只够温饱或稍宽裕之家,遇丧事无力大操大办,但父、母辞世仍是“当大事”,必遵的礼仪及民俗不允稍有疏忽。
寿终正寝父(母)病重,亲人环侍,医生已明告“预备后事”,一切早有准备,只一咽气即抬尸堂屋头向神龛脚向大门停放,称寿终正寝。
忌顺梁横放,忌头不向神龛。
同时撤去病榻卧具,古称易箦。
死于户外(医院例外)或不是直系亲人,不能停尸堂屋。
乡下多平房有揭卧处屋瓦三匹“便灵魂升天”之俗.城市则无。
也有尚未咽气扶其倚坐堂屋正中脚踩米斗,子女环跪呼号,希冀回苏以表依恋及孝思的。
烧倒头纸,点过桥灯在死尸脚下置盆烧纸钱称烧倒头纸,灰烬不弃,包好放棺中。
古代丧服制度

古代丧服制度九族五服图九族中,纵向有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己身、子、孙、曾孙、玄孙;横向有己身、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妹、再堂姊妹、三堂姊妹。
围绕着纵横向的九族,形成了九族与五服的家族结构图。
往上数,上辈中有叔伯父母、堂伯父母、再堂伯父母、祖伯父母、堂伯祖父母、曾祖伯父母、姑、堂姑、再堂姑、祖姑、堂祖姑、曾祖姑等。
往下数,下辈中有侄妇、堂侄妇、再堂侄妇、侄女、堂侄女、再堂侄女、侄孙妇、堂侄孙姑、侄孙女、堂侄孙女、曾任孙妇、曾侄孙女等。
这是一幅完整的九族五服图。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称为'遵礼成服'。
高祖一代一服四世缌亲四世而缌,服之穷也,xx二代二服三世小功亲xx三代三服二世大功亲父四代四服一世衰亲己五代五服己子六代孙七代xx八代xx九代古代丧服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
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
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
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
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斩衰斩衰,丧服名。
衰通“缞”。
“五服”中最重的丧服。
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
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
古代,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承重孙(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
至明、清,子及未嫁女为母,承重孙为祖母,子妇为姑(婆),也改齐衰三年为斩衰。
女子服斩衰,并须以生麻束起头发,梳成丧髻。
实际服期约两年余,多为二十五个月除孝。
《礼记·丧服小记》:“斩衰括发以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白事成服礼孝子礼
1、所谓礼生对外族做礼生《即代表妹家公礼生》
对内族做礼生《即代表宗族讲话行礼》
2、仪事即双方讲话对死人提个谥法
3、提好谥法后,将谥法献到死人炉中去,《礼生唱》维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之良辰,阳间弟子谥曰勤慈万古流芳。
行成服礼
《礼生唱》今有吉日之良辰,兹当成服敢告尊灵,向灵三拜起身《礼生唱》请炉朝祖,《礼生唱》今有堂下裔孙名等因父/母身故兹当成服敢告祖先,向祖宗三拜起身《礼生唱》请炉朝天《礼生唱》今有阳明信士名等因父/母身故兹当成服敢告苍天《向天神三拜》起身《开始祭麻》《礼生唱》重服在前,轻服在后,有服者各服其服,成服礼完。
礼生穿服衫准备行孝子礼。
行孝子礼
1、《礼生唱》孝子就位,孝孙等各就位,举衰章,迎灵鞠躬拜,兴、拜、兴、拜、兴。
执事者焚香,省食,孝子孝孙拜、兴。
《礼生唱》行初献礼,奏初献乐,执事者办爵禄,孝子孝孙向严父/慈母大人灵儿前拜,兴、拜、兴、拜、兴,献爵献禄拜兴。
读衰章《即礼生读》读完后,《礼生唱》行亚献礼奏亚献乐,执事者办爵禄,孝子孝孙向严父/慈母大人灵儿
前拜,兴、拜、兴、拜、兴,献爵献禄拜兴,孝子孝孙荣身,孝媳孝女进汤饭,孝媳孝女退位,孝子孝孙复位,《礼生唱》行三献礼奏三献乐,执事者办财帛,孝子孝孙向严父/慈母大人灵儿前拜,兴、拜、兴、拜、兴,献财帛化财帛,焚衰章,礼毕撤馔,孝子孝孙高身,礼生脱服衫,再向灵前三鞠躬,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