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习题及答案第5课 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习题及答案第二次工业革命

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习题及答案第5课 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习题及答案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巩固限时达标1.某科学家认为:“电力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极为能干的新仆人。

”这位“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被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开始于()。

A.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2.“19世纪70年代,新能源开始进入生产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

”材料中的“新能源”是指()。

A.水力B.风力C.电力D.蒸汽3.“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亮了世界。

”“爱迪生点亮了世界”是指()。

A.发明内燃机B.改良蒸汽机C.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4.“电工技术革命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人类由此进入()。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网络时代5.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一种新动力的发明”是指()。

A.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B.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C.发电机的发明和应用D.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6.下列科技成果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的成果的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19世纪80年代,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的是()。

A.奥托B.法拉第C.本茨D.狄塞尔8.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涌现出了许多重要发明成果。

下列发明成果与发明者的对应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诺贝尔——现代炸药B.夏尔多内——人造纤维C.海厄特——赛璐珞的制造技术D.奥托——汽油内燃机提升理解应用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测试题(含答案)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下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

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殖民扩张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C.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2.“某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后,为了悼念他,全美国熄灯一分钟,甚至连自由女神手上的火炬也不例外,人们送给他‘照亮世界的人’的美誉。

”这位发明家是( )A.哈格里夫斯B.爱迪生C.瓦特D.法拉第3.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

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A.蒸汽机的改良B火车的诞生C.内燃机的应用D.电灯的发明4.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①石油工业发展迅速②工业生产原料以棉花为主③交通运输业从地面向天空发展④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下表所列举的19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表明人类开始进入()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数字时代6. 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这种“新动力的发明”应是( )A.蒸汽机B.内燃机C.发电机D.飞机9. 1897年,柏林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车展,它成为德国汽车工业领先世界的重要标志。

为汽车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德国工程师有( )①戴姆勒②瓦特③卡尔•本茨④亨利•福特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8. 1921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

这主要得益于( )A.生产技术改进B.蒸汽机的发明C.内燃机的应用D.计算机的普及9.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研制的第一架有动力装置的飞机试飞成功。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1.“电工技术革命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人类由此进入()A. 蒸汽时代B. 电气时代C. 信息时代D. 网络时代2.下表为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略表。

据此推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美国和德国成果突出②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③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④大机器生产开始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方式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

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他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 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B. 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C. 世界各国都取得跨越式发展D.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4.杨宁一教授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里写道:“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

”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大特点是()A.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B.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C. 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D. 技术发明英国一枝独秀5.“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

”与这段话相关的史实是()A.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石油成为新能源B.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石油成为新能源C.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煤炭和电力成为新能源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煤炭和电力成为新能源6.如图是王刚同学整理的一份“发明记录”。

他想据此了解()A. 第一次工业革命B. 第二次工业革命C. 第三次工业革命D. 第四次工业革命7.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大发展,以电灯、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随堂作业练习题整理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随堂作业练习题整理
下表所呈现的19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表明人类社会进入了( B )
19世纪70年代 电话进一步普及,耐用的电灯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发电站广泛建立,电风扇、电动缝纫机、电焊机被发明出来,
19世纪80年代 并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
A.“数字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蒸汽时代” 解析:表格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 了“电气时代”。

D
A.电磁学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B.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所有发明都离不开电磁学理论 C.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D.科学理论的完善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解析:“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 电动机、汽轮机等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强调了科 学理论的完善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解析:根据“瓦特驯服了地下之火,使之转化为机械能……爱迪生则以天上之火 的形式,用于照明和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中都 出现了新的动力机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动力机器是瓦特改进的蒸汽 机,它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动力机器是电动机及 内燃机,它们使用的主要能源分别是电力和石油,而爱迪生有一系列与电力有关 的发明。D项正确。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 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01电的应用
1 “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
场方程、物质的电子学说、电磁辐射等等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
善。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

2020年春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附答案)

2020年春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附答案)

5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19世纪末,石油的开采量和石油的副产品越来越多。

石油大量开采主要得益于()A.电力的广泛使用B.内燃机的发明C.钢铁工业的发展D.垄断组织的出现2.诺贝尔说:“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诺贝尔热爱科学,勤于专研,他的发明成果是()A.放映机和无烟炸药B.人造纤维和现代炸药C.煤气内燃机和飞梭D.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3.下列现象,你认为哪一项是可以发生的( )A.1392年,欧洲市场上产品越来越丰富,原产美洲的西红柿、玉米都有了B.1714年,你可以坐火车出行C.1870年,俄国工厂里农奴在做工D.1882年,在美国纽约,老百姓家里用电灯泡照明4.新能源汽车的废气排放量比较低,在节省传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汽车这一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新航路开辟时期5.(2019•曲靖)如图为英国、德国、美国(含殖民地时期)、中国四国在世界制造产业中的比重变化趋势图。

其中代表德国的曲线是()A.A B.B C.C D.D6.1870-1913年,英法两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增加了一倍,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A.促进了劳动者生活待遇的改善B.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C.在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D.使工人免于受剥削地位7.下图是英、法、德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纵坐标单位%),造成这种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不平衡B.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C.德国与英法的矛盾日益尖锐D.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运用8.(2019•南阳一模)[美]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1891年,白宫装上电灯时,哈里森总统家因担心触电而不敢触摸开关,芝加哥也曾因电线绝缘较差引起过几次火警。

不过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不仅因为工业产品真像广告上说的那么好使,还因为新发明的背后有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推动该段话说明电灯得以传播的原因是()A.技术进步使电灯越来越好用B.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就C.总统等国家领导的推广和扶持D.广告大力宣传电灯的优点9.(2019•铜仁市)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后精练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19世纪70年代,新能源开始进入生产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

”材料中的“新能源”是指()A.水力 B.风力 C.电力 D.煤炭2.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期,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蒸汽时代的到来C.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D.电气时代的到来3.本茨试制成功的汽车采用的动力机是( )A.发电机B.蒸汽机C.内燃机D.电动机4.某班同学办了一期“汽车百年”的黑板报,请指出以下几则材料中有误的一项( )A.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第一辆汽车B.汽车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C.内燃机的出现为后来汽车的研发提供了可能D.法拉第为汽车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5.像鸟一样在天空翱翔,是人类长期的梦想。

在20世纪初,首次将人类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人物是()A.卡尔·本茨B.莱特兄弟C.史蒂芬孙D.富尔顿6.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这一时期美国的科技成就包括(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作者要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时期真正的科学家尚未产生B.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都是在阁楼上完成的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8.小明同学准备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素材出一份手抄报。

下列所拟标题不恰当的是( )A.科技改变生活B.科技点亮世界C.科技让人类插上翅膀D.科技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9.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教版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教师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教版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教师版)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一、选择题1.2015年12月10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瑞典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问下列选项与诺贝尔生前的贡献领域有关的是()A.化学领域B.经济领域C.政治领域D.文化领域【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与诺贝尔生前的贡献领域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诺贝尔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发明炸药是对人类巨大的贡献,运用于采矿、修路等方面,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与诺贝尔生前的贡献领域有关的是化学领域。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2.下列现象,你认为哪一项是可以发生的A.1392年,欧洲市场上产品越来越丰富,原产美洲的西红柿、玉米都有了B.1714年,你可以坐火车出行C.1870年,俄国工厂里农奴在做工D.1882年,在美国纽约,老百姓家里用电灯泡照明【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82年在美国纽约,老百姓家里用电灯泡照明说法正确,因为1879年美国爱迪生已发明耐用电灯泡。

故正确答案为D。

A.项 1392年,欧洲市场上产品越来越丰富,原产美洲的西红柿、玉米都有了,说法错误,因为美洲在15世纪末才被“发现”;B 项1714年,你可以坐火车出行说法错误,因为火车出现在19世纪;C项1870年,俄国工厂里农奴在做工说法错误,因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已经解放了农奴。

ABC说法均有误,故选D。

3.下图是英、法、德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纵坐标单位%),造成这种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不平衡B.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C.德国与英法的矛盾日益尖锐D.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运用【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实力超过了老牌帝国英国,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不再是一支独秀,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乎同时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中美国和德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一些主要的发明都是由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完成的,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不平衡、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德国与英法的矛盾日益尖锐,故ABC不合题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题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19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A.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B.电讯技术的兴起C.内燃机的发明D.汽车和飞机的发明2.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爱迪生(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B.发明内燃机C.研制成功耐用的白炽灯泡D.改良蒸汽机3.“轮子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但自从人们开始使用内燃机来驱动这些轮子后,它们就迅速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材料中“使用内燃机来驱动这些轮子”的发明是( )A.电话B.汽车C.电灯D.电动机4.他研制成功多种炸药,并获得专利。

他还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他的名字和成就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

“他”是( )A.诺贝尔B.海厄特C.夏尔多内D.爱迪生5.下面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

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殖民扩张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C.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6.右图是19世纪末的美国纽约街头,图中能够展现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的细节是( )A.街边林立的高楼大厦B.空中纵横交错的电线C.穿着华丽的人群D.各式各样的马车7.1921年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5/6,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3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

这主要得益于( )A.生产工艺的改进B.蒸汽机的发明C.内燃机的应用D.计算机的普及8.“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A.革命性进展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B.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D.人类社会由此跨入“电气时代”9.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下列发明中前后对应错误的是 ( )A.瑞典人诺贝尔—现代炸药B.法国人夏尔多内—人造纤维C.美国人海厄特—赛璐珞的制造技术D.德国人奥托—合成橡胶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填空题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3.美国发明家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等事物。

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世界由此进入了“”。

4. 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另一重大成就,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5.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配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1913年,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1903年,的飞机试飞成功,人类从此实现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载人飞行。

6.1867年,瑞典化学家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1869年,美国人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二、选择题
7. 一位科学家认为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

这位“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开始于( )
A.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8. 1908年前后,欧美流行这一首诗:“富人成双而至,他们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汽车),穷人乘坐的福特(汽车)而至,他们笑个不停。

”推断诗句中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文艺复兴的发展
D.改良蒸汽机的运用
9. 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半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

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10. 一段广告词中说道:1908年,无线电话第一次获得专利;飞机第一次搭载乘客……其中提到的这些科技创造出现在( )
A.工场手工业时代
B.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C.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D.第三次科技革命中
11. 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国发明家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使用价值的电灯。

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像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

他是( )
A.卡尔本茨
B.瓦特
C.爱迪生
D.莱特
12. 1921- 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

这主要得益于( )
A.生产技术改进
B.蒸汽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应用
D.计算机的普及
13. 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的德国工程师是( )
A.本茨
B.莱特兄弟
C.戴姆勒
D.亨利•福特
14.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15.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下列能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影响“生产工具”的是( )
A.煤炭、石油的大量开采
B.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工厂生产和垄断组织出现
D.计算机代替部分人类脑力劳动
16. 第二次工业革命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成果。

下列科技发明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诺贝尔——现代炸药
B.海厄特——柴油内燃机
C.夏尔多内——人造纤维
D.爱迪生——放映机
17. 实现人类在天空遨翔的梦想的事件是( )
A.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
B.卡尔本茨发明汽车
C.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8.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

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
A.英国人
B.美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19. 电磁感应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这应该得益于( )
A.法拉第
B.爱迪生
C.狄塞尔
D.贝尔
20. 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这里所说的“一种新动力的发明”是指( )
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三、材料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七十年代,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出现了改良蒸汽机、发电机。

电动机,内燃机等;在交通运输方面,创制了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汽车、飞机等;在通讯方面,发明了电报,
电话等;在经济结构方面,重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在世界贸易方面,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贸易额增长了约三倍。

----改編自《历史》
材料二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以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年。

1880年。

1882年。

1891年、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摘自刘少豪《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上述两则材料为我国进行社会经济建没带来哪些重要启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第二次
2.科学研究
3.爱迪生“电气时代”。

4.内燃机
5.福特莱特兄弟
6.诺贝尔海厄特夏尔多内
二、选择题
7. B
8. B
9. B
10. C
11. C
12. C
13. A
14. C
15. B
16. B
17. D
18. B
19. B
20. D
三、材料题
21. (1)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

(2)问题: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启迪: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重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