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集料作业指导书(2015)
细集料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检测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用于细集料检测的任务指导。
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及公路工程用集料的质量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细集料的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氯离子含量、坚固性、石粉含量。
3、编制依据1.《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2006。
4、试验内容颗粒级配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恒量系指试样在烘干3h以上的情况下,其前后质量之差不大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式(1)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表观密度试验步骤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6.13.2.2条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作业指导书(轻质隔墙)word格式

轻质板隔墙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轻质板隔墙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筑装饰工程轻质板隔墙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3.技术要求3.1轻钢骨架、石膏罩面板隔墙施工前应先完成基本的验收工作,石膏罩面板安装应待屋面、顶棚和墙抹灰完成后进行。
3.2设计要求隔墙有地枕带时,应待地枕带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程度后,方可进行轻钢骨架安装。
3.3根据设计施工图和材料计划,查实隔墙的全部材料,使其配套齐备。
3.4所有的材料,必须有材料检测报告、合格证。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图纸审核→施工调查→技术交底→施工准备→轻质板隔墙安装→检查验收→施工完成4.2工艺流程图轻隔墙放线—→ 安装门洞口框—→ 安装沿顶龙骨和沿地龙骨→ 竖向龙骨分档—→安装竖向龙骨—→安装横向龙骨卡档—→安装石膏罩面板—→施工接缝做法—→面层施工5.施工操作1. 放线:根据设计施工图,在已做好的地面或地枕带上,放出隔墙位置线、门窗洞口边框线,并放好顶龙骨位置边线。
2. 安装门洞口框:放线后按设计,先将隔墙的门洞口框安装完毕。
3. 安装沿顶龙骨和沿地龙骨:按已放好的隔墙位置线,按线安装顶龙骨和地龙骨,用射钉固定于主体上,其射钉钉距为600mm。
4. 竖龙骨分档:根据隔墙放线门洞口位置,在安装顶地龙骨后,按罩面板的规格900mm或1200mm板宽,分档规格尺寸为450mm,不足模数的分档应避开门洞框边第一块罩面板位置,使破边石膏罩面板不在靠洞框处。
5. 安装龙骨:按分档位置安装竖龙骨,竖龙骨上下两端插入沿顶龙骨及沿地龙骨,调整垂直及定位准确后,用抽心铆钉固定;靠墙、柱边龙骨用射钉或木螺丝与墙、柱固定,钉距为1000mm。
隔墙板墙体作业指导书

轻集料砼空心隔墙板安装作业指导书1、工艺流程墙体放线条板选板拌制粘接剂条板就位调整垂直度、U型卡、木楔固定用砼填塞底部木楔间缝隙浇筑砼翻边(仅厕浴间)养护3天取出木楔、填塞干硬性砂浆板缝处理2、质量控制要点及标准2.1在安装隔墙板之前,必须由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尺寸画出排板图,标明具体板宽,特别要注意门窗两侧尽量用整板,但是靠近门边的圆孔要用豆石混凝土灌实。
2.2根据房间净高,进深尺寸,将加气混凝土条板用砂轮锯切割。
2.3先配制胶粘剂,重量比为水泥∶细砂∶107胶∶水=1∶1∶0.2∶0.3。
配制方法是先将水泥与细砂干拌均匀,再加入掺有107胶的水溶液拌匀。
胶粘剂应随用随拌,停置时间不能超过1h,工具用毕应及时清洗干净。
2.4浇筑混凝土翻边(仅厕浴间设置):翻边高290mm。
用C20混凝土浇筑而成,上口抹平,当混凝土带具有一定强度后,再在上面安装隔墙板。
2.5清理隔墙板与顶面、地面、墙面的结合部,凡凸出墙面的砂浆、混凝土块等必须剔除并扫净,结合部必须找平。
2.5隔墙板安装顺序应从与墙的结合处或门洞边开始,依次顺序安装。
板侧清刷浮灰,在墙面、顶面、板的顶面及侧面(相拼合面)满刮胶粘剂,按弹线位置安装就位,用木楔顶在板底,再用手平推隔板,使之板缝冒浆,一个人用特制的撬棍在板底部向上顶,另一人打木楔,使隔墙板挤紧顶实,然后用开刀(腻子刀)将挤出的胶粘剂刮平。
按以上操作办法依次安装隔墙板。
2.6在安装隔墙板时,一定要注意使条板对准预先在顶板和地板上弹好的定位线,并在安装过程中随时用2m靠尺及塞尺测量墙面的平整度,用2m靠尺板检查板的垂直度。
粘结完毕的墙体,用C20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将板下口堵严,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以上,撤去板下木楔,并用同等强度的干硬性砂浆灌实。
2.7应等条板安装完成7天后,水电方可开槽进行预埋作业,开槽时应弹线用开槽机或云石机切割后再进行剔凿,剔凿时不能猛敲猛砸,以免破坏条板。
2.8板缝处理:隔墙板安装后7d,检查所有缝隙是否粘结良好,有无裂缝,如出现裂缝,应查明原因后进行修补。
混凝土、粉煤灰、轻集料小型、 小型空心砌块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粉煤灰、轻集料小型、小型空心砌块试验作业指导书XSS-ZD发放编号:受控状态:作业指导书编制:李美侠审核:批准:徐州市正源水利建筑工程检测中心目录1、检测参数................................................................................. 1 2、适用范围................................................................................. 1 3、引用标准................................................................................. 1 4、规格尺寸、种类、等级 (2)5. 技术指标 (3)6、尺寸、外观质量检测…………………………………………………………97、抗压强度试验………………………………………………………………12 8. 体积密度试验……………………………………………………………23 9. 含水率、吸水率试验 (25)10. 判定规则 (27)1小型空心砌块检测作业指导书1. 检测参数尺寸偏差、外观质量、抗压强度、干体积密度、含水量、吸水率。
2.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砌块。
3. 引用规范《混凝土砌块和砖试验方法》GB/T 4111—20XX 《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GB 8239—20XX 《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JC/T 862-20XX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T15229-20XX 4. 规格尺寸、种类、等级规格尺寸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砌块的外型宜为直角六面体,常用的块型规格尺寸见表1。
表1 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的规格尺寸长度 390 宽度 90、120、140、190、240、290 高度 90、140、190 注:其他规格尺寸可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轻集料混凝土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1.1技术准备1根据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要求、性能要求、施工气温、混凝土运输距离、施工条件、施工部位、浇筑方法确定原材料,并进行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配,配合比必须满足轻集料混凝土设计强度、密度和稠度的要求,必要时尚应符合对混凝土性能(弹性模量、碳化和抗冻性等)的特殊要求。
2编制轻集料混凝土施工方案,明确流水作业划分、浇筑顺序、混凝土的运输与布料、作业进度计划等并分级进行交底。
3确定浇筑轻集料混凝土所需的各种材料、机具、水、电、劳动力等需用量,以满足施工需要。
1.2材料准备1水泥:应根据具体工程特点、施工及设计要求,选用适当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
宜选用32.5矿渣水泥。
2轻骨料:宜选用陶粒。
3水:宜选用饮用水。
4外加剂:宜选用高效减水剂。
1.3主要机具1混凝土搅拌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散装原材料储存罐、磅秤或自动计量设备等。
2运输浇筑设备: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手推车、塔吊等。
3混凝土振捣设备: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
4主要工具:尖锹、平锹、木抹子、电工常用工具、机械常用工具、对讲机等。
5现场试验设备:坍落度筒、混凝土试模1.4作业条件1所有的原材料经见证取样试验检查,并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所提出的要求。
2新下达的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并符合要求。
3搅拌机及其配套的设备应运转灵活、安全可靠。
电源及配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符合要求。
4需浇筑轻集料混凝土的工程部位已办理隐检、预检手续,轻集料混凝土浇筑的申请单经有关管理人员批准。
5轻集料混凝土生产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应经过专门技术训练并具有相关经验。
6管理人员应向作业班组进行配合比、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2.1水泥:轻集料混凝土所用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相关规定。
2.2轻骨料:所用轻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2.3水:拌制轻集料混凝土所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
F(15)基础作业指导书

基础施工是线路施工的重要环节,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的安全和将来线路的正常运行,因而必须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施工,严格遵守规范要求。
为了创造优质工程,为了使本工程基础达到清水工程,为了使施工人员进一步明确施工步骤,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要求,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一、基础工作概况1.1本线路沿线土壤为黄土状粉质粘土,沿线土具湿陷性,属于自重湿陷场地,湿陷等级Ⅲ级(严重)。
1.2本工程基础部分的工作是:土石方的开挖、基础的浇筑。
1.3基础形式:铁塔基础为阶梯型、方型现浇砼基础,混凝土标号为:C20级。
二、线路复测2.1本线路杆塔编号顺序由甘棠变双回出线,一回向三门峡水电厂方向递增;另一回向五原变方向递增,规定一律面向大号侧分左右。
2.2测量人员必须预先熟悉图纸和线路杆塔的各种参数,制定测量方法,复测分坑是为基础工程确定准确无误的位置、标高和角度的前提。
分坑前,测量人员与施工负责人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核对方向桩、杆塔中心桩、辅助桩、转角度数等,在确认无误后方可分坑,并要有详细的记录。
2.3复测时,设计勘测定立的杆塔中心桩的位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2.3.1以设计勘测定立的两个相邻直线桩为基准,其横线路偏差大于50mm;2.3.2以采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距离时,顺线路方向相邻杆塔中心桩间的距离对设计值的偏差,大于设计档距的1%;2.3.3转角桩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值的偏差大于1′30″。
2.4 施工复测时应对下列地形标高进行重点复测。
2.4.1地形变化较大,导线对地距离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高;2.4.2杆塔之间被跨越物的标高。
2.5 相邻杆塔位相对标高,复测值与设计值的比较,偏差不应超过0. 5M,超过时应与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联系,共同查明原因后,予以纠正,并报项目部备案。
2.6设计交桩后,个别丢失的杆塔中心桩应按设计数据予以补钉。
2.7复测时应根据杆塔中心桩的位置钉出必要辅桩,做为施工及检查的依据。
轻集料混凝土施工方案

轻集料混凝土施工方案施工准备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轻集料混凝土的原材料,并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配。
配合比必须满足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密度和稠度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混凝土的特殊性能需求,如弹性模量、碳化和抗冻性等。
还需要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流水作业划分、浇筑顺序、混凝土的运输与布料、作业进度计划等,并进行交底。
材料准备在材料准备阶段,需要选用适当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轻骨料、饮用水和高效减水剂等原材料。
具体来说,宜选用32.5矿渣水泥和陶粒作为轻集料,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同时,还需要确定所需的各种机具、水、电、劳动力等需用量,以满足施工需要。
主要机具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混凝土搅拌设备、运输浇筑设备、混凝土振捣设备和各种工具等。
其中,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散装原材料储存罐、磅秤或自动计量设备等是混凝土搅拌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手推车、塔吊等是运输浇筑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等是混凝土振捣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
此外,还需要使用尖锹、平锹、木抹子、电工常用工具、机械常用工具、对讲机等各种工具,以及坍落度筒、混凝土试模等现场试验设备。
作业条件在作业条件方面,需要进行原材料的见证取样试验检查,并确保符合配合比通知单所提出的要求。
新下达的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并符合要求。
搅拌机及其配套的设备应运转灵活、安全可靠,电源及配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符合要求。
需浇筑轻集料混凝土的工程部位已办理隐检、预检手续,并经有关管理人员批准。
轻集料混凝土生产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应经过专门技术训练并具有相关经验。
管理人员应向作业班组进行配合比、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方面,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相关规定,轻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拌制轻集料混凝土所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
轻集料试验

一.目的检测轻集料,指导检测人员按规程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颗粒级配、堆积密度、筒压强度执行标准:GB/T17431.1-1998)《轻集料》GB/T17431.2-1998)《轻集料试验方法》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中轻集料。
四.职责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及解释。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应从每批产品中抽取有代表性的试样,初次取样的试样应不少于10份,其总料量应多于试验料量的1倍。
从200m3为一验收批。
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
六.仪器设备1.GY64鼓风烘箱(JC411):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2.HCTP12A天平(JC231):称量1000 g,感量1 g;3.方孔筛(JC371):孔径为40.0mm-0.160mm的筛共11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4.T21摇筛机(JC391);5.承压筒(JC431);6. 搪瓷盘,毛刷等;7. 直尺、料产、容量筒10L、5L、1L、毛巾;七.环竟条件常温下物理试验内进行。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一)颗粒级配1.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方法规定不同部位取样,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粗集料(集料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20mm时或20L集料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20mm)细集料2L。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3.细集料筛分筛臵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种通过量不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
4.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0.4L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一次进行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称取每号筛的筛余量,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筛底中剩余时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集料作业指导书
1、项目名称
轻集料检测
2、适用范围
轻集料是堆积密度不大于1200 kg/m3的轻粗、细集料的总称。
轻集料主要用以配制轻集料保温混凝土、保温砂浆、耐火混凝土等,亦可用作保温、隔音松散填充材料。
3、编制依据和标准
按照标准GB/T 17431.1-2010和GB/T17431.2-2010编写。
4、设备仪器和试验环境
4.1仪器设备
1)烘箱———能控制温度在(105±5)℃范围内;
2)电子秤———最大称重30kg,感量1g;
3)筛子———筛分粗集料用方孔筛,筛孔直径为37.5、31.5、19.0、16.0、9.50、和4.75mm,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分细集料用圆孔筛和方孔筛,筛孔规格为9.50、4.75、2.36、1.18、0.600、0.300、0.150mm,并附有筛底和筛盖;套筛直径为300mm;
4)摇筛机———电动振动筛,振幅为(5±0.1)mm,频率为(50±3)Hz;
5)搪瓷盘、毛刷、量筒、毛巾;
6)容量筒———金属制成,容积为10L、5L;粗集料用10L,细集料用5L;
7)承压筒、压力机;
8)量筒(1000ml)、容器;
9)干燥箱、直尺、取样勺、料铲等;
4.2试验环境
符合相关仪器使用环境
5、样品抽取和准备
每400 m3为一批,不足400 m3亦按一批计。
样品的抽样按GB/T 17431.2—2010第4章的相关规定进行。
试样拌合均匀后,按四分法缩减到试验所需的用料量。
6、颗粒级配测定
6.1试验步骤
1)筛分粗集料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19.0mm时取10L,最大粒径大于19.0mm时取20L;细骨料取2L,置于烘箱中烘至恒重。
将恒重试样分成两等份,分别称取试样的质量;
2)筛子按孔径从小到大顺序叠置,附上筛底,将一份试样倒入最上层大孔径的筛里,加盖,按顺序过筛;
3)细集料筛分可用振动摇筛机振动过筛10min,取下继续用手筛,直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即可;然后称量每号筛的筛余量。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0.4L;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4)称取每号筛的筛余量。
6.2结果计算和评定
6.2.1颗粒级配
各种轻集料的颗料级配符合表1的要求。
6.2.2细度模数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即每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重量的百分率,计算精确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即每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加上大于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计算精确至1%。
3)筛分后如每号筛上的筛余量与底盘上的筛余量之和与原试样质量相差超过1%时,须重新取样重做试验。
4)轻细集料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A2+A3+A4+A5+A6)-5A1
Mx =
100-A1
式中:Mx———轻细集料的细度模数;
A1、A2、A3、A4、A5、A6—分别为各筛上的累计余百分数5)颗粒级配的结果评定,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值。
两次试验结果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7、堆积密度测定
7.1试验步骤
1)取粗集料30~40L或细集料15~20L,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各分成二份备用;
2)用取样勺或小铲将试样从离容器口上方50mm处自由均匀下落装入容量筒内,装满后使容量筒上部呈锥体形,用直尺沿容量筒边缘从中心向两边刮平,表面凹陷处用较小的集料填平并称重(m1)。
7.2结果计算和评定
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m-m1
ρ= ×1000
V
式中:ρ—堆积密度,kg/m3;
m—试样和容量筒的质量,kg;
m1—容量筒的质量,kg;
V—容量筒的容积,L。
堆积密度取二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值。
8、筒压强度测定
8.1试验步骤
1)筛取10~20mm粒级(粉煤灰陶粒允许采用10~15mm粒级)的试样5L,其中10~15mm 粒径的体积含量应占50%~70%;
2)按标准(GB/T17431.2-2010)6.3要求,用带筒底的承压筒装试验至高出筒口,放在混凝土振动台上振动3s,再装试验至高出筒口,放在振动台上振动5s,齐筒口刮平或补
平试样。
3)装上导向筒和冲压模,使冲压模的下刻度线余导向筒的上缘对齐。
4)把承压筒放在压力机的下压板中心位置,以每秒(300~500)N的压力匀速加荷。
当冲压模压入深度20mm时,记录压力值。
8.2结果计算和评定
8.2.1结果计算:筒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
P1+P2
f a=
F
式中f a——粗集料筒压强度,Mpa ;
P1——压入深度为20mm时的压力值,N ;
P2——冲压模的质量,N ;
F——承压面积(即冲压模面积F=10000mm2)。
8.2.2结果评定
筒压强度以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值。
若3次试验结果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大于平均值的15%时,须重新取样重作试验。
9、吸水率测定
9.1试验步骤
1)取试样4L,过2.36mm筛,取筛余试样烘至恒重备用;
2)将试样拌合均匀,分成三等份,称出每份质量,放入盛水容器中,如有颗粒漂浮,必须将其压入水中。
3)把试样浸水1h或2h后,制成饱和面干然后称重。
试样浸水1h或2h后,将其倒入2.36mm筛中,滤水1~2min,然后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用手抓住毛巾两端,使其呈槽形,让集料在毛巾上往返滚动8~10次,将其倒入瓷盘里,拧开毛巾,再重复上述步骤一次,然后称量。
9.2结果计算和评定
9.2.1结果计算:粗集料1h吸水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m1-m0
ωa= ×100%
m0
式中ωa—粗集料1h或2h吸水率,%;
m1—浸水试样质量,g;
m0—原称取烘干试样质量,g。
9.2.2结果评定: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测试结果。
10、表观密度测定
10.1实验步骤
1)取试样4L,用2.36mm的筛子过筛,取筛余物烘干至恒重,备用
2)把干燥后的试样拌匀取300~500g放入量筒浸入水中1h后取出,倒入2.36mm的筛子上,滤水1~2min。
然后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用手握住两端,使其成槽型,让集料在毛巾上来回滚动8~10次,倒入搪瓷盘里。
3)将试验倒入1000ml的量筒中,再倒入500ml清水。
如有试样浮在水上,可用已知体
积(V r)形金属板压入水中,读出量筒的水位(V t)。
10.2结果计算和评定
10.2.1结果计算
粗集料的颗粒表观密度按下列公式计算,精确至1 Kg/ m3.
m
ρap= ×1000
V t + V r -500
式中ρap———粗集料颗粒表观密度,kg/m3;
m———烘干试样的质量,g;
V t———圆形金属板的体积,ml;
V r———试样、圆形金属板和水的体积,ml
10.2.2评定
以两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做实验结果。
如两次测定值之差大于平均值的2%,应重新取样试验。
11、软化系数测定
11.1实验步骤
1)筛取10~20mm粒级(粉煤灰陶粒允许采用10~15mm的粒级超轻陶粒按5~10mm或5~20mm粒级)的试样10L,其中10~15mm粒径的体积含量应占50%~70%,其中5L按吸水率试验方法,浸水制备成面干饱和试样;
2)按筒压强度测定方法,测定其干燥状态的筒压强度值f0(MPa);
3)按轻粗集料吸水率测定方法,制备浸水1h的浸水试样并测定其浸水1h的面干饱和试样的筒压强度f1(MPa)。
11.2结果计算与评定
11.2.1软化系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
f1
ψ=
f0
式中ψ——轻集料软化系数,精确至0.01;
f1——饱和面干状态筒压强度,MPa;
f0——干燥状态筒压强度值,MPa。
11.2.2结果评定:软化系数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