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流程指导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流程指导静脉溶栓流程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建议,在时间窗内给予溶栓治疗,目前认可的方案是4.5h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
快速进行急诊评估和启动卒中小组可有效地减少院内延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最新的循证医学提示,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唯一有效的手段。
规范溶栓流程提高溶栓率,选择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可从RT-PA溶栓治疗中获益。
为达到治疗获益最大化,应采取所有努力以缩短启动治疗的延误,从急诊到溶栓的时间应在60分钟内。
应急流程的组织和实施:1、成立院内卒中应急小组小组成员覆盖医护、辅助科室及后勤人员,包括卒中专科的医生、护士、急诊预检护士、急诊神经内科(下称神内)医生、急诊科专职护工、影像及检验科人员、住院处指定人员等20名,所有成员都有5年以上工作验。
2、建立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应急流3、设立通讯中心,由卒中病房护士长担任卒中小组协调员,负责联系、协调小组各部门工作须注意,因MRI检查可能延误时间,故反对盲目进行此项检查。
选择性MRI或血管检查限于:患者有快速戏剧性恢复,非常轻的卒中,或不适合溶栓而拟机械取栓或血管内治疗的患者。
除考虑大血管闭塞、医院能在发病6小时内实施动脉溶栓的情况外,反对盲目进行动脉溶栓。
对的确经济困难的患者,可考虑实施标准尿激酶静脉溶栓。
提高溶栓率是卒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首先应注意减少院前延误,120急救系统是其中重要环节。
出诊医务人员应懂得快速识别疑似卒中患者,熟知卒中早期表现就近送往可开展全天候溶栓治疗的医疗中心。
尽早激活卒中团队,预定急诊CT和实验室检查。
做好组织化管理,使院内延误控制在60分钟以内是实现溶栓率提高的基础。
动脉溶栓标准纳入标准:一、临床部分1 年龄18-80岁;2 明确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且造成较明确的神经功能障碍(NIHSS>4分),同时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3 起病至干预在3-6小时内(对于前循环6-12小时内,后循环6-24小时内的患者,在充分影像学支持的情况下,可考虑动脉溶栓★);4 患者或家属对动脉溶栓的效益/风险知情同意。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1
血管再开通
通过血管再开通的情况来判断治疗的有效性,如血管造影或颅脑CT检查。
2
神经功能改善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如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
3
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如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rtPA溶栓的并发症和风险提示
颅内出血
rtPA溶栓治疗可能增加颅内出血 的风险,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 和出血症状。
rtPA溶栓治疗的原理
rtPA溶栓治疗是通过将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注射入血管,促使血栓溶解,从而恢复脑血流, 减轻脑梗塞区的缺血和缺氧病变。
rtPA溶栓的适应症
1 时间窗为内
2 神经功能受损
rtPA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 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 者,通常为发病3小时内。
患者需符合特定的神经功 能受损评分标准,如国际 卒中量表 (NIHSS)。
rtPA溶栓的治疗注意事项
严密监测
rtPA溶栓治疗期间需要严密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抗凝治疗
溶栓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抗凝 治疗以预防再梗死,但需注意 出血的风险。
康复与护理
溶栓后的康复与护理至关重要, 包括早期康复训练、合理饮食 和症状管理。
rtPA溶栓的疗效评估
过敏反应
个别患者对rtPA溶栓治疗可能出 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 难等。
神经功能பைடு நூலகம்化
部分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可能出现 神经功能恶化的情况,如脑水肿 或脑内血肿的扩大。
3 实施条件达标
rtPA溶栓治疗需要在特定 的医院设施和专业医生的 监护下进行。
rtPA溶栓的禁忌症
1 出血风险高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建议收藏)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1、急性脑梗死;2、发病4。
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
...。
.文档交流3、年龄18—80岁;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
文档交流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
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治疗.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
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
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1、年龄>80岁;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
.文档交流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
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头部CT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4。
5h以内 4.5h以内6h以内。
.。
文档交流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溶栓(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动脉介入溶栓流程术前处理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NS250ml+胞二磷胆碱0。
5。
.。
.文档交流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NS20ml+地塞米松5mg 碘试、左下肢留置如rtPA则需取药)。
急性脑卒中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静脉溶栓流程、技术要点及质量考核指标

急性脑卒中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静脉溶栓流程、技术要点及质量考核指标一、目标规范静脉溶栓的流程。
二、技术要点1. 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具有溶栓治疗的指征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选择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代表药物,阿替普酶(rt-PA)的静脉溶栓药物治疗、用法和用量。
(2)rt-PA使用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
根据剂量计算表计算总剂量。
将总剂量的10%在注射器内混匀,1分钟内推注。
将剩余的90%混匀后静脉点滴,持续1小时以上。
记录输注开始及结束时间。
输注结束后以0.9%生理盐水冲管。
2. 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变化。
(1)测血压q15分钟×2小时,其后q60分钟×22小时(或q30分钟×6小时,其后q60分钟×16小时)。
(2)测脉搏和呼吸q1小时×12小时,其后q2小时×12小时。
(3)神经功能评分q1小时×6小时,其后q3小时×18小时。
(4)24小时后每天神经系统检查。
(5)溶栓前将血压控制至185/110 mmHg以下,静脉给予rt-PA 之后至少最初24小时内维持血压低于185/100 mmHg。
①如果发现2次或持续性收缩压>185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 (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拉贝洛尔10 mg静注,持续1~2分钟以上(注意:如果患者有哮喘、大于Ⅰ度心脏传导阻滞、明显的心力衰竭或心率<50次/分,则应避免使用拉贝洛尔)。
如果血压仍>185/110 mmHg,可每10~15分钟重复给药(同样剂量或剂量加倍),最大总剂量不超过150 mg。
也可给予乌拉地尔25 mg缓慢静注(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主动脉峡部狭窄或动静脉分流的患者禁用静脉注射)。
如果血压仍>185/110 mmHg,可重复给药(间隔至少为5分钟),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 mg。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常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动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改善预后。
本文将介绍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的指南及操作流程。
指南:1.患者选择:动静脉溶栓治疗适用于已确认急性脑梗塞,梗塞部位与症状一致,并仍在治疗时间窗内的患者。
具体选择患者的标准应根据相关的治疗指南进行判断。
2.确认溶栓时间窗: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时间窗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认为溶栓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后3-4.5小时内,但根据不同的临床研究,也有研究认为在发病后6小时之内的患者可能也能从溶栓治疗中获益。
3.溶栓药物的选择: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原激活剂。
tPA是最常用的溶栓药物,其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促使纤溶酶溶解血栓。
对于单纯的动脉栓塞,通常使用tPA;对于大面积脑梗塞、严重血管阻塞或有明显颅内出血风险的患者,通常使用尿激酶原激活剂。
操作流程:1.善后准备:在进行溶栓治疗前,必须做好相应的采血和溶栓药物准备工作。
在溶栓治疗前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2.导管室准备: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需要确保导管室准备充分,包括设备准备、消毒、导管通路的选择和准备等。
3.引流支架植入:对于存在颅内大动脉阻塞的患者,应优先考虑重新开通断流血管。
可以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植入支架,重新建立血流通道。
4.溶栓药物的准备和导管通路的建立:根据患者选择的溶栓药物,进行药物的准备。
建立导管通路是实施溶栓治疗的前提,可以选择经股动脉或经肘动脉进行导管插入。
5.溶栓治疗的过程:在溶栓治疗中,应仔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根据溶栓药物的种类和用量,按照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溶栓药物的输注。
6.溶栓后监测和处理:在溶栓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并进行相关处理。
最新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1、急性脑梗死;2、发病4.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3、年龄18-80岁;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
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
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
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1、年龄>80岁;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头部CT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4.5h以内 4.5h以内6h以内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溶栓(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动脉介入溶栓流程术前处理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NS250ml+胞二磷胆碱0.5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NS20ml+地塞米松5mg 碘试、左下肢留置如rtPA则需取药)针、静脉推注泵)立即通知介入室、尽快送介入室术后处理24小时内绝对卧床24h,24h后复查CT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测颅规、NIHSS评分q1hX624小时后观察足背动脉q1hX6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观察穿刺口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后改为维持量50~150mg/d。
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流程图

1. 腹股沟消毒铺巾 2. 18G穿剌针作股动脉穿剌. 置5F鞘管.接 通点滴装置 3. 全身肝素化 4. 5F 猪尾导管先接加压点滴装置排空后 经鞘管送入股动脉达主动脉弓行弓上 造影 5. 插入导丝挺直猪尾管后退出管鞘. 6. 改用 5F 单弯接加压滴管排空后经鞘管 插 入 ; 选 择 责 任 病 灶 侧 ICA 正 侧 位 .VBA 正侧位 . 必要时顺序行全脑血 管造影.
术后处理
1.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2.给予钙离子拮抗剂. 3.扩溶.提高脑灌注. 4.溶栓后24小时复查DSA.CT. 支架植入者予抵克力得50 Mg+阿司匹林300ng
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流程图
2003.3.20.
适应症
1. 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 CT结果阴性. 2. 凝血功能无异常.
忌症禁
1.活动性颅内陈规出血. 出血素质或出血性疾病. 2. 颅内动脉瘤.AVM.肿瘤.可 疑HAS. 3.有出血史. 4.临床表现很快出现明显改善.
3. <80岁.无严重心.肝 脏病.肾功正常.
进 入 DSA 介入中心
一 . 建立静脉通道 . 生命征监 测 . 控制血压 . 吸氧 . 导尿. 碘过 敏试验.必要时加用镇静剂. 二. 物品准备: 1.手术单 2.器械包 3.碘伏消毒液 4.欧乃派克 5.导管鞘包
6.造影导管
7.鞘管.导管加压滴注装置2. 8.肝素注射 9.尿激酶 10.鱼精蛋白注射液
4. ICA<6h.VBA<12h. 5. 部分因房颤或其它原 因造成的脑梗塞. 6. 有家属同意.
5.2Mபைடு நூலகம்有颅内或脊柱手术史
6.治疗前收缩压>200或舒张 压>90mmHg 7.血管造影示近端大血管完全 闭塞. 8.单纯感觉障碍或济失调.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危重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溶解血块,恢复脑血流,但是必须严格按照指南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以下是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治疗指南1.治疗时机:急性脑梗塞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时间窗口通常为发病后4.5小时内。
特殊情况下,可能可以延长至6小时内,但这需要遵循更加严格的筛选标准。
2.患者选择: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年龄在18岁以上,症状明确,病程符合急性脑梗塞,发病时间可以明确,在治疗窗口内。
3.治疗禁忌症: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
禁忌症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史、显著的高颅压、颅内肿瘤、颅内出血、短期内进行过大手术或外伤、未控制的高血压、抗凝治疗的禁忌、过去3个月内发生过颅脑外伤、动脉穿刺部位或其他血管插管部位出血等。
4.溶栓药物: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K)。
tPA是最常用的溶栓药物,但是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需要在严密监测下使用。
二、操作流程1.评估患者病情: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完整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可行性。
同时,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2.进行影像学评估:对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以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包括头颅CT和血管造影等。
3.筛选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影像学评估结果,医生需要进行筛选,确保患者符合治疗指南和禁忌症。
4.患者知情:医生需要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治疗的目的、可能的风险和效果,取得知情同意。
5.确定溶栓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溶栓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等。
6.药物准备:仔细准备溶栓药物,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记录和核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
1、急性脑梗死;
2、发病4.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
可延至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
3、年龄18-80岁;
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
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
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
或血管造影证实
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
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
1、年龄>80岁;
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
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
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
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
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
(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
头部CT
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
(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
4.5h以内 4.5h以内6h以内
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溶栓
(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
动脉介入溶栓流程
术前处理
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
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
(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NS250ml+胞二磷胆碱0.5
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NS20ml+地塞米松
5mg 碘试、左下肢留置如rtPA则需取药)
针、静脉推注泵)
立即通知介入室、尽快送介入室
术后处理
24小时内绝对卧床24h,24h后复查CT
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测颅规、NIHSS评分q1hX6
24小时后观察足背动脉q1hX6
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观察穿刺口有无活动性出血
以后改为维持量50~150mg/d。
右下肢制动6h
常规用药穿刺部位沙袋压迫
四、动脉介入溶栓注意事项
1.对经过严格选择的发病3h内的脑梗死者应积极采用静脉溶栓治疗首选rtPA(≤0.85mg/kg),无条件采用rtPA时,可用尿激酶(50-80万U)替代。
2.出现严重的头痛、急性血压增高、恶心或呕吐,紧急进行头颅CT检查。
3.血压的监测:如果收缩压≥185mmHg或者舒张压≥105mmHg,可酌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拉贝洛尔、亚宁定等。
若收缩压>230mmHg或舒张
压>140mmHg,可微泵推注尼莫通。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五、动脉介入溶栓
适应症
1.年龄18~80岁
2.发病在6h以内
3.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 7~22分)
4.脑CT已排除颅脑内出血,无早期梗死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明显早期脑梗死改变。
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6.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
六、动脉介入溶栓
禁忌症
1.既往史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SAH;近3个月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陈旧小腔隙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者除外;
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
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近1周内有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
2.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者
3.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4.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
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血糖<2.7mmol/L(50mg)
6.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7.妊娠
8.不合作者
静脉溶栓操作指南
1、适用于急性缺血性梗死发病4.5小时内;
2 无溶栓禁忌症者,推荐静脉内使用rt-PA(A级推荐)或UK。
3、rt-PA(爱通立):0.9mg/Kg,最大用量90 mg;尿激酶(UK):100-150万IU。
其中总剂量的10%采用静脉推注,推注时间>1分钟,其余90%的剂量要求在1h内静脉点滴。
溶栓后头24小时,不得使用抗凝药或阿斯匹林。
之后如临床和头颅CT复查显示无出血,可行抗血小板和/或抗凝治疗。
4、梗死发作4.5h-6h,原则上不推荐rt-PA、UK静脉溶栓。
若临床仍高度怀疑病变处于超早期,且患者不接受局部介入动脉内溶栓,建议行头颅磁共振PWI+DWI,如发现PWI.>DWI,仍可采用静脉溶栓。
2、术后用药同前。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