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音乐史总结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1.八阕:被记载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是反映原始农牧生活的组歌,它一共包含八首曲子《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表演者手执牛尾,边跳边唱。

2.八佾:古代的一种乐舞,一行一列为一佾,所以“八佾”共有八行八列。

按照礼法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这种制度的乐舞。

3.六代乐舞:文舞:①云门(大卷)--黄帝--祭天神②咸池—尧—祭地神③箫韶--舜—祭四望④大厦—禹—祭山川武舞:①大濩—商—祭先妣②大武—周武王—祭先祖六小舞:《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4.八音:周代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是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

八音: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琴、木-柷、匏-竽、竹-萧5.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半音结构。

十二律又分作六律六吕,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称六阳律,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称六阴律。

6.三分损益法:中国古代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根据某一标准音的弦长,按照一定的长度比例,在一定张力的弦上连续按2/3(损益)4/3(溢益)的方法生出上五度下四度各音,直到生出十二律,这种方法为三分损益法,这种律为三分损益律。

7.乐府:其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其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亦称“乐府”;其三,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8.李延年:西汉武帝时期的乐府音乐家,喜歌习舞,长于音乐创作。

(1)将《摩诃兜勒》编为“新声二十八解”。

(2)为汉武帝作《郊祀歌》19首,用于皇家祭祀乐舞。

(3)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9.鼓吹乐:秦汉时得名并发展起来,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在秦汉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开始有了“鼓吹”乐的形式,在西汉时,分为鼓吹和横吹,后鼓吹乐作为礼仪音乐在汉以后得以延续。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音乐时期:古代中国音乐起源于远古时代,最早是由简单的原始音乐逐渐发展而来。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在古乐和民歌上,其形式以古琴、筝、锣鼓等乐器为主,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礼仪性质。

2. 唐宋时期:中国古代音乐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的音乐多重视曲调和韵律,流行的音乐形式有舞蹈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同时,音乐理论也逐渐形成,如乐律、音律和音韵等。

3. 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中国音乐开始融合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由于西方音乐的传入,中国音乐开始引入了西洋乐器,同时音乐形式也有所改变,如宫廷音乐中出现了西洋乐队和合唱等形式。

4. 近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西方音乐在中国迅速传入并影响着中国音乐的发展。

当时,许多年轻音乐家开始学习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并结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创造出了大量的新作品。

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中国音乐家,为中国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5. 当代音乐时期:20世纪后期至今,中国音乐经历了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冲击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国音乐与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相互渗透和融合。

同时,中国
音乐也开始探索自身的特色和独特性,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总结起来,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古代音乐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近代音乐时期以及当代音乐时期。

这些时期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不断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传统。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源远流长,纵观历史发展,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以下将就古代音乐的起源、乐器、音律体系、音乐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带您一起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精髓。

一、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出现的乐器是以石制成的筑、敲击类乐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原始的简单乐器逐渐演变为各类气韵生动的乐器,如丝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二、古代乐器中国古代乐器种类繁多,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包括丝弦乐器中的琵琶、古筝、二胡、竹笛等;吹管乐器中的箫、笛子、唢呐、洞箫等;打击乐器中的钟鼓、铙钹、大鼓等。

每种乐器都有其特殊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基础。

三、音律体系中国古代的音乐音律体系主要有五声音律、八声音律和十二声音律。

五声音律在古代音乐发展初期较为常见,八声音律在唐宋时期逐渐形成并广泛应用,十二声音律则是明清时代的主流音律。

四、音乐表演形式中国古代音乐的表演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雅乐、宫廷乐、民间乐、寺庙乐等。

雅乐是指古代帝王贵族聚会时进行的正式音乐表演,宫廷乐则是指古代宫廷内举行的各种音乐会和演出,民间乐则是古代百姓自发形成的音乐表演形式,寺庙乐则是在佛教寺院内进行的仪式音乐表演。

五、音乐与文化中国古代音乐与文化密不可分,音乐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是古代文人雅士必修的技能之一。

古代文人经常将自己的感悟、人生哲理融入音乐中表达,使音乐兼具艺术和教育的双重功能。

六、音乐与宗教在古代,音乐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宗教都在其仪式中使用音乐来达到宗教的目的。

这些宗教音乐在表现形式上各有特点,但都以宏大、庄重、肃穆的风格为主,给人以肃然起敬之感。

七、音乐的社会功能古代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交活动的方式,提升人们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音乐历史知识点

音乐历史知识点

音乐历史知识点音乐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音乐历史上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一、古代音乐1. 古埃及音乐:古埃及人认为音乐与神圣有关,常用于宗教仪式和宫廷乐队演奏。

他们使用多种乐器,如鼓、音叉、竖琴等,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2. 古希腊音乐:古希腊人将音乐视为人类教育和娱乐的重要方式。

他们发展了音乐理论,并将音乐分为两种类型:七音体和五音体。

古希腊音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世纪音乐1. 教会音乐:中世纪欧洲的教堂对音乐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教会音乐采用了格雷戈里圣歌的形式,以纯朴、庄严的旋律表达对神的崇敬。

2. 韵文歌:在中世纪,歌曲被用作叙事或传达信息的工具。

韵文歌通常采用重复的旋律和有节奏的韵律,流传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文艺复兴音乐1. 多声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开始出现多声部的结构。

作曲家如巴赫、莫扎特等人发展了复调音乐,使不同音部之间相互交织,形成和谐的音乐效果。

2. 神圣音乐与世俗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可以分为神圣音乐和世俗音乐两类。

神圣音乐用于宗教仪式,而世俗音乐则表达对欢乐、爱情等主题的追求。

四、巴洛克音乐1. 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音乐以其浓重复杂的风格而闻名。

作曲家如巴赫、韦瓦第等人在巴洛克时期创作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

2. 协奏曲与奏鸣曲:巴洛克时期流行的音乐形式包括协奏曲和奏鸣曲。

协奏曲以独奏乐器和乐队的对话形式呈现,奏鸣曲则以多个乐器的合奏为特点。

五、古典音乐1. 古典主义风格:古典音乐强调简洁、对称和平衡的音乐风格。

作曲家如莫扎特、贝多芬等人在古典时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

2. 交响乐与弦乐四重奏:古典时期的主要音乐形式包括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

交响乐通常由管弦乐队演奏,而弦乐四重奏则由两个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组成。

六、浪漫音乐1. 情感表达:浪漫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个人体验的体现。

中国音乐史 总结

中国音乐史 总结

音乐:以声音为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曲调,通过人声演唱或乐器演奏来表达感情的艺术。

音乐史的划分:古代(远古--清末)是确立我国音乐风格和传统的时期。

分三个时期:1。

远古--春秋时期(上古钟磬乐时期,功利性,艺术性,审美性)突出现象:古乐舞曲。

2.秦--宋,中古伎乐时期,突出现象:娱乐性,艺术性较强的歌舞大曲3.宋--清末,远古俗乐时期,突出现象:戏曲音乐的发展和繁荣近代:是学堂乐歌的时期(清末1840--1919年)现代:是新音乐启蒙和发展时期(19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巫术说(宗教):指从欧洲传入中国的音乐《韶》:是一种宗教性的乐舞,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因此也叫“九辩”“九歌”伴奏乐器是用若干“管”编排起来的叫做萧(排箫)的乐器,内容歌颂龙凤呈祥,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承受“吴国季札”和孔子尽善尽美的评价。

舜时则有《韶》乐舞,因为它是用编管的萧作伴奏乐器,故也叫《萧韶》,因史料记载它有九个段落,所以也叫《九歌》,《九辩》。

古歌与古乐舞。

原始音乐的特点:1.形成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

2.创作具有集体性。

3.功利性强与艺术性《弹歌》被认位是最早的歌曲,记载:“昔葛天氏之乐。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八段)第二章周代的音乐标志:西周雅乐和雅乐制度的出现及春秋战国时期民间音乐的兴起。

周代的礼与乐:“郊社”“食祭”“王师大献”总结雅乐制度:不同的等级音用不同规模的乐队和舞队,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乐舞节目。

这一时期是我国音乐初步繁荣时期六代乐舞简称(六舞):黄帝时的《云门大卷》(云门)尧时的《咸池》(大咸)舜时的《大韶》(韶)夏禹时的《大夏》周初时的《大武》。

用途主要是为了祭祀天地,山川,祖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诗,歌,舞一体,而声调平缓,表现一种庄严,平和,中庸的情绪,具有严肃静穆之感。

颂乐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天子相见,大射,视学及其他重要的典礼之中,伴奏乐器是:瑟雅乐分大雅和小雅,风格典雅和平纯正。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产生2.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3.为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的鸣声产生4.直接起源于劳动生产过程远古骨笛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一侧钻孔制成的吹奏乐器,属于直吹乐器。

目前发现最早的是1986-1987年于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其中有八、七、六、五孔笛,共计18支。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孔笛,用简单的指法就可吹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

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可能为七声音阶。

它们距今已经有9000年,是我国音乐具有9000年的依据舞蹈纹彩陶盆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约5000余年,盆内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装饰有头饰、尾饰,可能是装扮鸟兽,他们手挽手列队跳舞,舞姿优美,富于节奏感和情感。

这是我国乐舞具有悠长历史的确证,八阕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云门》(黄帝时期)《咸池》(尧)《韶》(舜)《韶》是古乐舞中最著名的一首。

这是一部宗教性乐舞。

它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伴奏用若干管编排起来,既“萧”(排萧),据说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现。

孔子评价它“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评价艺术作品的准则。

夏、商大夏(夏)大(商)商代虎纹大石磬1950年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制作工艺水平极高,音色柔美,发音略高于#C1西周、春秋、战国春官这是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而设置的我国第一个礼乐机构。

大司乐这是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特点是:机构庞大、分工明细、各司其职。

它的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国子、世子、学士,教学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

大司乐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最高统治。

除教育职能外,大司乐还有另外两个职能:严格的行政管理与音乐表演职能《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产生于春秋末年,分风、雅、颂,共305篇。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1.贾湖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将中国音乐文明推到了八九千年前。

可以吹奏完整的六声或七声音阶,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音高观念和音阶规律的认识。

2.原始乐舞:音乐的早期形态是歌唱、舞蹈、奏乐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态,是野蛮时代人类所共有的文化现象,持续了很久。

3.原始乐舞主要分类:弹歌:反映远古时期狩猎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云门》:黄帝时崇拜云图的乐舞;《咸池》:尧时崇拜水鱼图腾,祈求五谷丰收;《箫韶》:舜时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多段体乐舞,内容丰富,优美抒情,孔子给予“尽善尽美”的评价。

4.原始社会乐器的分类:敲击乐器:鼓、陶钟、石磬。

吹管乐器:骨笛、骨哨、陶埙(商代后五个孔)。

5.甲骨文:商朝纳入信史时代,甲骨文的记录内容广泛,反映了商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还有乐舞和乐器的记载。

6.侈乐:夏商时期的音乐规模巨大,史称“侈乐”。

是一种新音乐,使用了超出人们习惯听觉范围的、扩大了音域的乐器,扩展了表现力。

7.商代巫乐:商代的祭祀活动频繁。

在祭祀中,娱神的歌舞是重要的仪典之一。

特征:酣歌狂舞,漫无节制。

华丽多姿,热闹非凡。

不仅娱神,也娱人。

8.商代淫乐:内容荒诞污秽,形式华丽,漫无节制,是一种供奴隶主贵族尽情享乐的没落阶级的音乐。

9.雅乐体系: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

雅乐是一种有一定程式规范的乐舞形式,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符合阶级统治的审美理想,起到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的作用。

雅乐强调教育意义,配合道德方面的宣导,以和平中正为原则,以庄重肃穆为标准,使参加典礼的贵族及其子弟受到伦理教育的感化,造成一种庄严肃穆,安静和谐的气氛,以影响身历其境者。

雅乐的最高典范:“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会的六部乐舞:《云门大卷》-黄帝-祭天神《大咸》-尧-祭地神《九韶》-舜-祭四望《大夏》-禹-祭山川《大濩》-商-祭先仳《大武》-周-祭先祖10.乐官制度:周朝有乐官“采诗”制度,乐官还担任诵诗讽谏的职能。

音乐通史知识点总结高中

音乐通史知识点总结高中

音乐通史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古代音乐1. 古代音乐的起源古代音乐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人们生活中的歌唱和舞蹈,是人类在生活中感受到情感和表达欲望的一种方式。

2. 古代音乐的发展在古代,各个文明古国家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比如埃及的音乐以神秘的宗教音乐和舞蹈为主,希腊的音乐则以战争音乐和庆祝音乐为主,中国的音乐则以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为主。

3. 古代音乐的演变古代音乐的发展主要分为古代音乐、中世纪音乐和文艺复兴音乐。

古代音乐以宗教为主题,中世纪音乐以唱诗班为主,文艺复兴音乐则是以人文主义为主题。

二、中世纪音乐1. 中世纪音乐的特点中世纪音乐是指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音乐形式,其特点是以宗教音乐为主,以唱诗班为主要演奏形式。

2. 中世纪音乐的形式中世纪音乐主要有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两种形式,其中宗教音乐以教堂音乐为主,世俗音乐则以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为主。

3. 中世纪音乐的影响中世纪音乐对后世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文艺复兴音乐及巴洛克音乐的影响。

三、文艺复兴音乐1. 文艺复兴音乐的特点文艺复兴音乐兴起于15世纪意大利,以人文主义为中心,强调自然美和个人情感,是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

2. 文艺复兴音乐的发展文艺复兴音乐主要表现为多声部合唱,以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为主要形式,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收藏音乐。

3. 文艺复兴音乐的影响文艺复兴音乐对后来的巴洛克音乐和古典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音乐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巴洛克音乐1.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巴洛克音乐兴起于17世纪,是一个具有高度装饰性的音乐体系,其特点是复杂的和声结构和丰富的旋律装饰。

2. 巴洛克音乐的形式巴洛克音乐主要有教堂音乐和宫廷音乐两种形式,教堂音乐以宗教主题为主,宫廷音乐则以歌剧和嬉游曲为主。

3. 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品巴洛克音乐代表作品有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亨德尔的《弥赛亚》等丰富多彩的作品。

五、古典音乐1. 古典音乐的特点古典音乐兴起于18世纪,是一种对巴洛克音乐的逐渐变革和完善,强调对旋律、和声和节奏的精细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音乐史总结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宋元时期
第一节市民音乐
一市民音乐的主要美容:包括曲子词、唱赚、鼓子词、陶真、诸宫调、宋元杂剧、元散曲、南戏、器乐独奏、鼓版、清乐、细乐、小乐器等多种艺术形式。

二市民音乐的主要特点:
1.音乐艺术具有商品经济的性质。

2.有固定的演出场所——“瓦子”中的“勾栏。

3.有职业艺人和专业行会组织“书会”与社会
4.处于主流音乐的地位
5.艺术样式以综合性为主体,如戏曲音乐即是最突出的代表。

瓦子又称瓦肆或瓦舍,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

勾栏瓦子中用栏杆获帘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书会专为说话人、戏剧演员编写话本和脚本的行会组织,有许多文人加入其中,
社会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的职业艺人组成的行会组织,
第二节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
一、宋代曲子
曲子是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歌曲。

音乐部分称曲子,歌词部分称曲子词,简称词。

1.曲子的繁盛
2.曲子的来源于创作方法曲子主要来源是是继承隋唐以来的民歌、曲子或大
曲、法曲的片段。

创作方法有两种(1)依乐填词(2)自创新曲
3.曲子的体裁形式与名称(1)小唱(2)吟叫(3)嘌唱
4.唱赚(1)缠令(2)缠达
5.姜夔及其《白石道人歌曲》
二、元代散曲
继承宋代曲子的传统,金元时期又兴起了一种新的歌曲形式——散曲。

元散曲与杂剧并称曲。

用于抒情、写景、叙事等且采用清唱形式者称散曲;用于表演故事且采用代言体者称杂剧。

1.散曲的音乐
2.散曲的内容
3.散曲的演唱
4.散曲的三种体制(1)小令(2)带过曲(3)散套
5.散曲的伴奏
第三节说唱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