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讲课讲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

名词解释:

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吕氏春秋▪古乐》有记载,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首歌曲,主要反映了汉族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仰。

2.朱襄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中记有“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皆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这记载远古朱襄氏部落以音乐来求雨的事情。

3.韶乐:舜帝时的一部宗教性乐舞。韶乐集身于诗、乐、曲、舞为一体,韶乐是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由它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和文化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

4.贾湖骨笛:1987年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了20余支骨笛,是用猛禽的翅膀骨制成,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贾湖骨笛的出土,是我国音乐考古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音乐文化有九千年文明史的最直接有力的佐证。从已发掘的实物看,其形制固定,制作十分规范,实质较好,表现力极强,多数音域可达两个八度以上。

5.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6.八音:在周代出现八音的名称,是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不同,将乐器分成八个类别。这种乐器分类法名称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7.郑卫之音:是我国周代郑国和卫国一带的民间歌舞。原是商民族聚居的地区。是保留了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可以说,它是商族音乐的遗声。

8.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管子·地员篇》中有详细记载。

9.百戏:百戏是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它包括角觝、杂戏、魔术、歌舞等形式。常有歌手、鼓、钟、罄等为之伴奏。10.李延年:是汉代协律都尉,他善于歌唱和创作,很受汉武帝的赏识,他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的“新声十八解”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

11.京房六十律:西汉乐律学家京房创制了“六十律”理论,此理论是在用三分损益法产生了十二律之后,继续往下相生直至六十律。京房想通过六十律来解决十二律旋宫音律均等问题。

12.吴歌:又称吴声歌,它是东晋始采自江南一带的民歌,风格抒情细腻。从歌词的内容、伴奏形式看,吴歌应是一种独唱性质的抒情曲。如《子夜歌》、《上声歌》等。

13.清商乐:清商乐又称清商曲,隋唐时简称清乐。它是北方和南方民间音乐的融合,但主要是南方音乐,包括江南吴歌、荆楚西声。

14.西曲:西曲大约是在南朝时期流传在今江陵一带的民歌,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如《莫愁乐》、《那呵滩》等,有一部分为文人所作

15.《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它由六朝两代丘明传谱,原谱是唐人手抄的卷子,也是迄今我国最古老的曲谱。曲名前冠以调名,应该是以碣石调表现《幽兰》的内容,此曲的曲调清丽委婉,节奏缓慢悠扬,主要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概。

16.文字谱:即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法和弦位,它是古琴简字谱前身的一种原始的记谱方法,虽然用此记谱法详细具体,却有过于繁琐的弊端。

17.大乐署:是唐代管辖雅乐和燕乐的音乐机构,且负责对女乐工的训练与考核。最多时达一万多人。

18.鼓吹署:是太常寺下属的另一音乐机构,专管仪仗中的鼓吹音乐,其规模从数百人至千人。有大乐署不能完成学业者,调至鼓吹署学习大小横吹之说。19.教坊: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并演出的机构,在隋代就已经设立,由宫廷直接管理。教坊中的乐工是具有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才。

20.梨园:是唐玄宗在禁苑设立的音乐机构,以教习、演奏法曲为主。梨园乐工是从太常寺乐工精选出来的,只有300多人,以演奏“丝竹之戏”为主。

21.法曲: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风格特点是较为清淡,其曲调和乐器的运用承袭了汉民族的清乐体系的精华,但同时又吸收了佛教、道教和外族音乐。

22.大曲:又叫燕乐歌舞大曲,是唐代综合器乐、舞蹈和歌唱,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是相和大曲与情商大区的进一步发展。如《霓裳羽衣曲》

23.参军戏:是一种讽刺、滑稽性的歌舞表演,它继承了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歌舞杂戏,如《大面》、《踏谣娘》等发展而来。

24.《霓裳羽衣曲》:是一首著名的法曲,法曲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霓裳羽衣曲》原作已失传。

25.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中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更替出现的表演方式,变文所讲的内容分为两类:佛经故事、民间故事。

26.减字谱:古代音乐记谱法的一种。有唐代曹柔创立,由文字谱发展而来。它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指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

27.唐代艺术歌曲《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的诗歌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因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故又名《渭城曲》、《阳关曲》,由于演唱时将其中某些诗句再三叠唱,所以又称《阳关三叠》。目前所见的《阳关三叠》,是在琴歌的形式中保存下来的。

28.唐代古琴曲《梅花三弄》:最早是一首笛曲,相传为东晋时桓伊所作。明代《神奇秘谱》又记载,我国最早刊印的琴谱《太古遗音》等均有记载。唐代琴人颜师古所作,有可能是他将笛曲改编为琴曲。琴曲《梅花三弄》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是一首古淡清雅之作。

29.敦煌曲谱:是琵琶谱,1900年一位姓王的道士在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记录了25首唐代乐曲的敦煌曲谱,是迄今世上仅存的一套唐代曲谱,后被法国伯希和带往法国,现在珍藏在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敦煌曲谱记谱所用的是现代人无法看懂的符号,共有二十个这样的符号。

30.《离骚》:1、是晚唐琴人陈康士根据爱国诗人屈原的同名抒情长诗而创作的一首著名琴曲。2、《离骚》一曲最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是一首抒情气息浓郁的大型琴曲。现存《离骚》琴谱都以原诗中的诗句为各段标题,可见乐曲的情绪和屈原的诗作是相一致的。

31.潇湘水云》:此曲出自南宋著名琴家郭沔,最早刊印于明代朱权编撰的《神奇秘谱》中。其内容表达了郭沔在湖南境内,潇湘两水交汇处泛舟时所发出的感怀之情。曲中不仅仅描写了云雾缭绕的九嶷山和水云交映的潇湘两水的秀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