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_李润生
浅析网络交流用语造词法的特点

浅析网络交流用语造词法的特点作者:杨月娥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7期摘要:网络和人们的关系日益密切,网络交流用语也逐渐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本文从造词材料和造词手段两个方面阐述网络交流用语造词法的特点,以期有助于理解网络交流用语。
关键词:网络交流用语,造词法[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7-0143-01一、界定网络交流用语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把网络语言分为网络专业用语和在线流通用语。
由于网络专业用语属于技术领域用语,大部分的造词法符合现代汉语的造词体系,比较规范,也易理解。
而在线流通的网络语汇的造词法却体现出很大的变异性,所以本文只研究在线流通的网络用语,我们把它叫做网络交流用语,即网友们在聊天室、论坛、博客等网络环境中使用的一些特殊的语汇、信息符号及特别用法。
二、网络交流用语造词法的特点语言学中的造词法研究用什么原料和方法创造新词,它对一个词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和手段作分析,说明词形成的原因或理据。
无论从使用的语言材料还是从造词手段上来看,网络交流用语都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首先,从使用的造词材料来看,网络交流用语除了运用现代汉语现有词汇材料外,还广泛使用了字母、数字、汉字、键盘符号等多种材料造词。
第一、网络交流用语中的字母词的数量非常多,其中包括英文单词的各种缩略、汉语拼音及其缩略,还有汉英混杂在一起的形式。
比如:LP(老婆)、LG(老公)、GF(女朋友Girl Friend)、BF(男朋友Boy Friend)BTW(顺便说一句By The Way),M国(美国)。
第二、网民为了追求输入方便广泛使用数字来造词,使数字的形音义在网络这个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应用。
例如:4242(是啊是啊),886(再见)。
第三,网民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以汉字为造词材料,运用拆字、改字和简化字型等手段构成新的网络交际用语。
例如:弓虽,是“强”的拆写;走召弓虽,是“超强”的拆写;王求革圭,是“球鞋”的拆写;监介,是“尴尬”的简缩。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中必须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下是搜集整理的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论文(设计)题目: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选题目的和意义;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
总体来看,研究者的定量研究多于定性分析;多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审美学的角度进行评析;对其产生的原因的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后果和影响的分析比较客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比较理性和宽容。
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使用情况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还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深入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
选题目的: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地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结,使网络流行语在规范中发展。
选题意义:希望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网络流行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针对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
逐步丰富和拓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激发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综述:1、研究文献:[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分析[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8;32.[2]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8.[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11:96.[4]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5]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80.[6]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D]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3.[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12.[8]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9.[9]邓文彬.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01.2、理论观点综述: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是现代汉语语言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对于网络汉字词的造词分析

对于网络汉字词的造词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汉字词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微信、支付宝、抖音、快手等网络应用中涌现的一大批网络汉字词,成为了热门的流行词汇。
这些网络汉字词不但表达简洁明了,而且常常充满时尚和创意。
造词是语言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那么网络汉字词的造词方式及其特点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网络汉字词的造词方式合成词合成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新词,如“打酱油”、“吐槽”,这些词的构成方式较为简单直白,对语言的表达能力有一定的提升,能够更为准确地表达观点和意思。
缩略词缩略词是指一些长词组或短语的缩写,它们通常是由其中几个字的首字母组成的。
如“APP”,“MV”等,缩略词不仅简洁明了,而且还能够提高表达效率,是网络汉字词造词的常用方式之一。
借词借词是指把一部分外国语言中的词汇或者一个短语直接引进汉语中,也叫外来语。
如“马拉松”、“路演”等,借词的特点是非常适合描述新生事物,而且通过借用外来语可以提高语言的时尚性和国际化程度。
拼音词是指由汉字的拼音组成的新词,如“liao”、“hei”,这些词常常被用于网络用语中,也被称为汉语拼音推广计划的成果。
拼音词的形式简单,容易记忆,而且在口语和聊天中使用更为普遍。
模拟词模拟词是指把某个词汇的意思与另一个词进行联系,并加以变换来产生一个新词,如“甜蜜蜜”、“肝肠寸断”,这些词构建意思鲜明且充满唯美情致的表述方式,让人印象深刻。
网络汉字词的造词特点时尚程度高网络汉字词是新兴产物,往往用于描述时下流行的人或事。
因此,它们创新性较强,富含时尚元素。
常常以新颖、活泼、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观点和意见,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含义丰富网络汉字词创新性强,不仅仅是简单的词语组合,而且通过转换、增删反义等方式,可以更丰富地表达意思。
同时,网络汉字词的含义可塑性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境的变化,它们的含义可能会有所变化。
网络汉字词的词性多样,它们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的词性。
网络语言管窥_由_囧_字说开来

TECHNOLOGY TREND[摘要]在当今的互联网虚拟世界里,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网络新词层出不穷。
本文以被称为2008年最火的古汉字“囧”为例,对网络语言的含义、性质、类型、特点的研究加以综述。
[关键词]囧;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管窥———由“囧”字说开来王显志王欢(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今天股票又跌了,真囧……”、“今天你‘囧’了吗?”在QQ 群中,诸如带“囧”字的网络表达层出不穷。
试着在网络上搜索“囧”字,竟然发现可打开的“囧论坛”就有500个以上,如“大囧村”、“囧字营”等;各种“囧视频”短片总点击量超过万次;一个“囧吧”跟帖一万多个。
在网上,“囧”已经迅速流行开来。
关于“囧”的形义,目前主要有六种说法:窗户说;仓廪说;祭名说;地名说;牛耳说;眼睛说。
其实,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介,正逐渐形成自身独到的语言模式。
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目前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尚在探索中,网络语言含义、性质的研究是开展网络语言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对网络语言含义的理解相对一致,而对性质的理解、认识还不完全统一。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划分,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广义上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等。
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等。
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 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早年的如恐龙、菜鸟、等等,近年如潜水、雷、囧、人肉搜索、XX 门、范跑跑、偷菜等等。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
这是网友们上网聊天时创造出来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
分别得看,其中有些可视为网民这个社会集团的“习惯语”。
二、网络语言的性质对网络语言性质的理解有不同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特定的社会方言。
邝霞(2000)、刘海燕(2002)持此观点。
刘海燕在《网络语言》中指出,网路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是一种虚拟空间的社会方言。
浅谈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现象

浅谈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现象何娟摘要:现今网络词语的产生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现象屡见不见,本文从修辞造词的内涵出发,考察了网络词语修辞造词的六种类型,并总结了使用修辞造词的原因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分析了一下,认为我们应全面地看待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现象。
关键词:网络词语;修辞;造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一天天地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技术不仅给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也带来了网络语言。
当前,网络语言日益深入人心,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引起了众多语言学者越来越密切的关注。
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并对现代汉语书面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在网络词语的构成上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从而呈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特征,我们应该对其记录和研究。
本文主要从修辞造词法的角度对网络词语进行阐述。
一、关于修辞造词的内涵修辞手法作为一种造词法提出,始于任学良的《汉语造词法》(1981)。
修辞造词法是汉语词语造词法的一种,它是指借用现有的语言材料,利用各种修辞手段来创造新词语的方法。
通过修辞[本文来自于]手法创造出来造出来的词语形具有形象生动,委婉含蓄的特点。
在网络词汇的发展的过程中,修辞造词法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创造新词的方法,对网络词汇的丰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网络词语修辞造词的类型(一)比喻造词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在说明文中又叫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
可分为明喻式和借喻式两种:1、明喻式。
特点是词语中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例如:草食男:像食草动物一样性情温顺的男性。
2、借喻式。
本体不出现,直接借用喻体来指称本体,赋予了词语和原词义完全不同的意义。
例如:“水”在网络语言里使用频率较高,网民们抓住水淡而无味的特点,用“纯净水”表示没什么内容,意义不大的帖子.灌水:比喻到论坛发一些没有意义的帖子,就是为发帖子而发。
论网络汉字词的造词讨论第2页论

试论网络汉字词的造词研究第2页-汗(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汗(惭愧无可奈何)领导(带领,主管或指导)-—领导()咣当(晕倒时发出的声音)—-咣当(晕倒)二是对汉语词汇的另类解释引申。
如:偶像(呕吐的对象)神童(神经质的儿童)天才(天生的蠢材)天使(天上的狗)耐看(耐着性子看)不错(不是你的错)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善良(善变又没天良)天生丽质(天生没有利用的价值)贤惠(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气质(孩子气或神经质)后起之秀(最后起床的人或班级排名从最后面数起的人)白骨精(白领阶层的骨干精英)泼妇(活泼的妇女)情圣(情场上剩下来的)三是通过词性的改变来产生新词,这样产生的新词因词性的变异影响到了词汇意义的变异,但是又是在原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新义,新义与原义之间有联系。
如雷本是名词,指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的声音,现代网络词汇中却是无意中看了自己不能接受的西所产生的不适感,受惊吓,被,感觉犹如被雷击中一样.再如“黑”在现代汉语中是形容词,但是在网络语言中却被用作动词,如“被黑”.网民们有时受幽默讽刺或标新立异心理的驱动,将现有的语言材料曲解释,从而增加新的意义。
新义很幽默,诙谐或具有讽刺意味,与原来的意义完全相反或无关.这些词言此意彼,表达新奇,诙谐,在网络的世界里很难辨认某一个词的感彩,不能再用旧的标准去辨别它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因此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被广泛推广,如上例中所举到的霉女,根据字面义是发霉的女孩,指长相欠佳,同样菌男指同细菌一样糟糕的男孩,说男性长相极差。
(五)叠音法:叠音法就是通过重复同一个音节创造词的一种方法.或许是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人们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加亲和力,或许是因为新一代年轻人的童真心理,网络上常会出现一些叠音词,这些叠音词显得儿童天真,适应了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他们或者将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一个词素叠音,或者将汉语中的单音节词重叠。
浅析网络词汇的造词法和构词法

浅析网络词汇的造词法和构词法网络词汇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涌现的新词汇,它们的产生和流行往往受到网络社交、科技发展和文化演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网络词汇的造词法和构词法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浅析网络词汇的形成规律,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一、网络词汇的造词法网络词汇的造词法主要包括借词、缩略词、组合词和新造词等几种常见形式。
1. 借词借词是指把外来语词语引入到本国语言中,通过音译、意译或者直接使用,形成新的网络词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英文词汇被引入到汉语中,并通过网络传播广泛使用。
"网站"(website)、"聊天"(chat)、"微博"(weibo)、"博客"(blog)等都是借词的典型代表。
这些借词的使用丰富了汉语词汇,使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更加便捷和高效。
2. 缩略词网络词汇中的缩略词也是一种常见的造词方式。
在网络用语中,为了方便表达简化,人们经常使用缩略词来替代长句或者长词,从而形成了很多新的网络词汇。
"LOL"是"laugh out loud"的缩写,意思是大笑;"TGIF"则是"Thank God it's Friday"的缩写,表示周五了,值得庆祝。
这些缩略词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网络交流的效率,成为网络词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组合词在网络词汇中,还有很多是通过组合词的方式形成的。
这些组合词往往是将两个或多个词语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含义。
"手机"(phone)和"摄影"(photography)组合成了"手机摄影",表示用手机进行摄影的意思。
"网路"(network)和"社交"(social)组合成了"社交网路",表示社交网络。
浅析网络词汇的造词法和构词法

浅析网络词汇的造词法和构词法网络词汇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上的新词汇不断涌现,其中包括一些造词法和构词法,这些方法使得网络词汇的产生和发展更加丰富多彩。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对网络词汇的造词法和构词法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网络词汇。
一、网络词汇的造词法1. 合成法合成法是网络词汇中最常用的一种造词方法,它是通过两个或多个单词的合并,形成一个新的词语。
这种方法通常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某个概念或者特定的意义,因此在网络词汇中被广泛应用。
“网红”、“网友”、“网购”等词语就是通过合成法产生的,它们准确地描述了互联网时代的新现象和新特点。
2. 缩略法缩略法是指将一个单词或者短语的一部分进行缩减,形成一个新的词语。
在网络词汇中,由于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以文字进行传播,因此缩略法被广泛运用。
“lol”是“laugh out loud”的缩写,“pk”是“player kill”的缩写,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简洁地表达意思,还能够增加一些新的词汇形式。
3. 转换法转换法是指将一个词性的词转换为另一个词性的词,或者将一个词的含义进行转换,形成一个新的词语。
在网络词汇中,转换法被广泛使用,从而产生了一大批新的词汇。
“躺枪”是将动词“躺”转化为动作被人追责的意思,“女汉子”是将“汉子”这个词转化为女性,这些词语都通过转换法形成了新的网络词汇。
借词法是指从其他语种中借用词语,将其引入并在网络上广泛使用。
在国际化的今天,各种语言之间的相互借用现象越来越普遍,网络词汇也不例外。
“hacker”(黑客),“cool”(酷),“blog”(博客)等词语都是通过借词法产生的网络词汇。
派生法是指通过在一个词语的前后加上一些字母或者词缀,形成新的词汇。
在网络词汇中,派生法被广泛应用,创造了许多有趣的词语。
“骚”是通过在“骗”后面加上“升”构成的,表示虚假炫耀的意思,“炸”是通过在“炒”后面加上“冷”构成的,表示不被认可或者不受欢迎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01-08[作者简介]李润生(1972—),男,江西星子人,江西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南昌大学文学院在职研究生,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李润生(江西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9)[摘 要] 随着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人们的语言行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网络与语言的结合带来了网络语言现象。
网络语言现象主要表现为网络词汇、表情符号等几个方面。
而网络词汇则是网络语言中使用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一种,其造词方法主要有复合、仿拟、假借等七种造词方法。
[关键词] 网络词汇;造词法[中图分类号] TP393;H1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638(2003)02-0047-03Probing into the Word -Building of Network VocabularyLI Run -sheng(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chang 330029,China )[Abstract ] With the network 's appearance and develop ment ,people 's language behavior has changed in some degree .The comb i -nation of n etwork and lan guage brings the phenomenon of network language ,such as network vocabulary ,expression insignia .The word -building of net work vocabulary is used mos tly in amount and extension ,including seven main ways ,such as comp ound ,imitat -ing and availing word -building ways .[Key Words ] net work vocabulary ;word -building 无论人们愿意与否,在不经意间,网络就一天天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语言,也随着网络的扩展在一个新的时空延伸。
可以说,在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进行网络语言研究,甚至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网络语言时,令人应接不暇的网络语言现象就早已在网络上、在生活中纷纷出现了。
网络语言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网络词汇、表情符号等几种。
语言学界通常把表情符号等归入副语言的范畴,把网络词汇归入语言研究的范畴。
网络词汇是网络语言中使用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一种,其同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关系也最为密切。
词汇是语言变革中最活跃的方面,新词汇的涌现是语言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
一种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会带来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各样的词汇现象,网络词汇就是由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带来的“衍生品”,并特指由于网络产生而出现或有了新发展的词汇。
网民们在网上聊天和BBS 上将文字、数字、符号、英语和图片进行随意的连接,创造出大量的网络语,这些网络语主要有“非汉字符”“混合字符”和“汉字符”三种形式。
这些词汇由于网络的巨大感召力,加上一些相关报刊、杂志、电视台等的大力推广,正逐渐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研究网络词汇的造词方法,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规范网络语词,也是现代汉语词汇规范、构成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对一个完整的现代汉语语言系统来说,只有按照它原有的语法和词汇特点,造出来的与新事物、新环境相适应的词汇,才是最容易融入现代汉语语言体系,也是最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的词汇,网络词汇的产生同样不能违背这一条规律。
它的造词方法主要有以下七种:一、复合造词网络词汇常见的造词方法是复合,主要复合方法有偏正式、联合式、陈述式、补充式和动宾式五种。
(一)联合式:由两个语素并列融合而成。
这类网络词汇的前后两个部分是并列的。
如:登录、发送、扩展、粘贴、界面、链接、浏览、点击、查杀、跳转。
(二)偏正式:语素之间有附加修饰的关系。
这一类网络词汇经常是用前一个语素来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而在整个2003年4月第24卷第2期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ocial Sciences )Apr .2003Vol .24No .2词义的构成上,则以后一个语素为主。
如:网民、爱虫、黑客、网友、网恋、冷启动、聊天室、在线游戏、圣诞节病毒、个人主页、七月杀手、电玩高手、电子贺卡。
(三)陈述式:语素之间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这类网络词汇的前一语素是被陈述的对象,后一语素则是陈述部分。
如:群发、群聊、私聊、桌面管理、网上传情。
(四)补充式:语素之间有补充说明的关系。
这一类网络词汇经常是用后面的语素来补充说明前一语素,在整个词义的构成上,以第一个语素为主。
如:接入、激活、帅呆、打包。
(五)动宾式:语素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这类网络词汇的前一语素表示动作或行为,后一语素表示动或行为所支配的对象。
如:上网、下网、上线、下线、离线、掉线、触网、加密、冲浪、转贴、发贴。
二、谐音造词在这种不规范造词中,构成这类词汇的汉字主要是起音节作用,与词义关系不大,起戏谑或可爱之功用,称之为谐音词。
这些网络词汇极不成熟,偶然性较大,不具有通用词汇的稳定性。
如“斑竹”一词是“版主”之谐称。
“斑”“竹”原义,以及“斑”和“竹”的字义都与“版主”没有任何联系,只起表音作用,代表与“版主”相近的音节。
类似称法还有“班主”“版猪”“班竹”等多种说法。
其实,“斑竹”一词的流行是因为在汉语拼音输入法中,打“banzhu”时,显示的第一个词是“斑竹”,网民们图省事,习惯用“斑竹”,约定俗成,大家也就普遍接受了,也不影响交际的进行。
如:竹叶———主页、美眉———妹妹、菌男———俊男、青筋———请进、霉女———美女、捆了———困了、板斧———版副、油墨———幽默、跑牛———泡妞、幽香———邮箱、水饺———睡觉、王八———网吧、馨香———信箱、狼哥哥———郎哥哥、蓝———男、大片子———大骗子、绿———女。
三、仿拟造词仿拟是一种模仿现成格式而临时新创的造词方法,又称仿用。
所仿用的格式大多为合成词和固定词组。
仿用虽是模仿现成的格式,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造词方法,既能增强言语表达的感染力和幽默感,又有讽刺、诙谐的修辞效果。
网络词汇中有很多是用仿拟造词法造出来的。
如“黑客”指采取非法手段躲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访问控制,进入计算机网络的人。
仿此词而造的词有“红客”、“蓝客”、“白客”、“闪客”等。
其中“红客”“蓝客”指计算机高手,可以秘密进入他人系统,但不会给其他计算机用户造成损失,而是带有正义感的或者提供友好帮助的非法进入者;“白客”指非法入侵站点,但不进行任何操作就退出的人;“闪客”指使用flash软件较多较好的人。
这几个词都是仿拟“黑客”一词而来的。
如:晒太阳———晒月亮、钓鱼(男追女)———钓虾(女追男)、板儿爷———班儿爷(办班者)、触电———触网、飞鸟———爬虫、硬猫———软猫、上网———下网、上班族———闯关族、黑客———蓝客/红客/白客/闪客、菜鸟———中鸟/大鸟/飞鸟。
四、假借造词这是古已有之的一种造词方法。
《说文·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大意是说语言中某些词有音无字,借用同音字来表示。
网络词汇有很多是用假借这种构词法造词,起幽默、诙谐的交际效果。
如“鸡”原指动物名,在网络上则借指“计算机”的“机”。
这些网络词汇主要有两种借词类型。
(一)单音节的假借“网络词汇”。
如:猫、虫、虾、板、坛、鼠、黑、贴、踢、宰、菜、软、烂。
(二)双音节、多音节的假借“网络词汇”。
这类网络词汇的词义有引申。
病毒、大虾、恐龙、青蛙、杀毒、掉线、打包、潜水(聊天室长时间说悄悄话)、造砖(潜心创作)、骨灰级、间谍级(软件)、隔壁(BB S上同一网站不同主题)、楼上楼下(上帖和下帖)。
五、词法变异造词词法变异也称词语的超常搭配,它超出了词语的固有搭配,是借助于联想或想象而建立的一种临时性的搭配关系。
这类词语的用法也发生了改变,如把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形容词等。
这种造词方法在网上命名中最为常见。
网络上各种用户名和聊天室里人名的取法,为了张扬个性,制造新奇感,网民们取名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早已突破了“姓+名”的模式,字数也不局限于2-3个,无须真名,亦无须姓氏。
就汉语形式的人名来说,就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生造词,乃至形容词、副词都纷纷在这里登陆。
这些不规范网络词汇根本不能或不完全能从语法系统和造词法规律本身去研究,自由性、主观性较强,游戏色彩很重。
(一)以自然界风花雪月、鸟兽虫鱼为取名途径。
如:飞云、雾儿、夏雨、雨打芭蕉、玻璃虫、一灯如雪、一切随风、雨轩、芹菜妹妹、雁过无痕、燕归何处人家、心随风舞、花间一壶酒、秋水伊人。
(二)以影视小说中的人物临摹翻版。
如:小丸子、玉娇龙、令狐冲、小李飞刀、江城浪子、东方不败、博士猫、飞起一脚、红刀七、侠客行、温柔一刀、老邪门、午夜酷哥。
(三)外国舶来品。
如:中村百惠、猪腿一郎、望月诚二、纯子友悯、天使也多情。
(四)其他。
如:熊股、一般般、二两半、曾经沧海、江南丽人、梅落阳春、如影随行、帅鸽、贾酷巴、成熟男人味、靓女乙、大好奇心、淡淡的下午茶。
六、叠音造词叠音法造词,也是网络词汇一种重要的造词方法。
这种造词方法只是单纯地为追求可爱,故意模仿儿语而造词,从构·48·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词法规律去分析,往往会无功而返。
个个———哥哥、坏坏———坏蛋、漂漂———漂亮、东东———东西、咪咪———妹妹、一下下———一下、一般般———一般。
七、不规范造词网络的自由性决定了网络词汇不可能完全按照现有的现代汉语语法和词汇构成法来造词,有时候网络词汇的构成是不规范的,也不能从现代汉语的语法和造词法来进行分析验证。
这些不规范的网络词汇特别是在网络聊天室和BBS上较为常见。
待会儿再打铁———一会儿再来、气死我乐———气死我了、我来乐———我来了、偶———我打点化———打电话小床———小窗(电脑上的小窗口)、大虾———大侠、酱紫———这个样子、难过死掉了———难过死了、累死掉了———累死了。
从以上七种造词法可以看出,网络词汇的造词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网络词汇是一般词汇,它与基本词汇相比,更灵活,更生动,也更多变,更能够敏感地反映互联网的发展给网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它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目前现有网民4000多万,每天都在产生新的网络词,同时也不断地有网络词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