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汇造词法分析

合集下载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近十年英语新词造词理据及构词法分析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近十年英语新词造词理据及构词法分析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近十年英语新词造词理据及构词法分析齐滨;姜雪;王睿丹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22()24
【摘要】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近十年新词出现的频次较多,词汇量较大,词汇的出现正是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变化和改革的突出反映。

目前,很多学术论文和研究仅关注某一年词汇的涌现,而历史性研究较少,急需对近十年出现的英语新词进行整合和分类。

该文通过创建近十年英语高频新词语料库,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对近十年英语新词造词理据及构词法进行分析。

这对于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反映、未来语言发展趋势的预测、英语语言学习和英语课堂教学的四个方面均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齐滨;姜雪;王睿丹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语新词的语言功能
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语新词来源理据与展望
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语新词中汉语借词使用情况分析
4.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新词研究
5.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新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汉语词汇构成的类别划分与分析

现代汉语词汇构成的类别划分与分析

现代汉语词汇构成的类别划分与分析汉语是一个非常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语发生了诸多的变迁和演变。

而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更是一个非常深刻和重要的问题,一个好的词汇体系,是现代汉语教学和研究的基石,下面我们来对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分类和分析进行一番探究。

1. 双音节以上的词语分类首先,我们来看双音节以上的词语构成。

1.1 词根类:由一个或多个词根拼合而成的单词,例如:中文、英文、汉语、日语等,这类词语中的词根是表示意义的主干,可以独立存在。

1.2 词缀类:是由某些特定的字母或字根组成,可以与词根或基本词缀相连而形成词语的一类词构成方式。

例如:大学生、希腊化、前缀、后缀等。

1.3 组成式类: 这类构成的方式是由多个词组成,例如:开踩踏、火车头、大眼睛、三十四亿多等。

这类词语主要是由短语组成,表示的是一种复合性的词汇结构。

1.4 语素类:语素是指不能独立存在但在构成词语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元素,例如:重、轻、好、坏、食、水、木、人等等。

这类词语并不是独立的单词,而是被归类为一个语素。

2. 单音节词语分类除了双音节以上的词语,现代汉语还有少量的单音节词语,这些单音节词语都有着非常特殊的构成方式,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番。

2.1 独音类:指由一个单一的音节构成的词语。

例如:人、车、山、水等。

这类词语的构成非常的简单,没有任何复杂的衍生和拼接。

2.2 叠音类:指由重复同一音素组成的汉字构成的词语,例如:咕噜、呀呀、咕叽等。

这类词语构成的方式非常的特殊,只有汉语才会有这样的构成方式。

2.3 韵母类:这类词语是由一个音节的声母跟韵母组成的词语,例如:语、歌、鞋、突等等。

这类词汇主要由两个元素构成,虽然它没有词缀一类的基本结构,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色。

3. 构词法总结对于现代汉语的词汇构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的几个重要的认识:3.1 汉语词留意不被赋予任何音节比较寻常的词汇。

例如:一、三、百、来、去、本、身等等。

新词新语的分析、产生原因、特点

新词新语的分析、产生原因、特点

新词新语分析、产生原因、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所引发的各种心理变化,以及当代文化环境的稳定因素和动态因素,对新造词语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新事物、新思潮、新观念纷至沓来,生活时尚和社会热点也频繁更迭。

语言中的词汇,对社会的变化最为敏感。

一新词新语的涵义对于新词新语的涵义,语言界有不同的界定。

但总体上有四种界定说法:1 新词语是新创造的,但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词或短语。

2 新词语是最近创造的、代表新概念的词或短语。

3 新词语是指一个旧词所产生的新涵义或新语义、新用法。

4 新词新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从其他语言中,从本民族语言的方言古语词和行业语中借用过来的词语。

二新词新语的分类-1 新造词新造词是指已有语素独立而成的新词,或者根据汉语构词法,由原来语素合成的新词。

已有语素独立构成的词有:酷爽靓耶复合新词在新词语中屡屡出现,如作为否定性类词前缀:零X 零风险零消费音译新词语,即直接借助外语词的读音翻译过来的新词语如:德克士(di co’s)披萨(pizza)麦当劳(mcdonald’s)肯德基(KFC)咖啡(coffee)扑克牌(poker)部落格(blog)哦了(OK)克隆(clone)艾滋病(AIDS)音译新词语,即按其所表达事物的概念音译引入汉语中的新词语如:电子邮件(e-mail)音译兼意译新词语,即在语音上保留了与原外语词相接近的读音,而在词义上保持了与2吸收外来词外语词相对应功能的新词语如:黑客(Hacker)¥纯外文缩写词:NBA USA KFC OK外文字母词外文字母加汉字混合词:SIM卡ATM机3吸收方言词方言词跨地域流行并入普通话,主要表现在北京方言和港台方言上,这两种方言的地理位置恰好构成南北相对之势。

跨地域流行的北方方言主要是近年来产生的新方言词,如“宰人”4专业词语一般化由于高科技行业和经济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行业的一些专业词语使用频繁,逐渐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

nlp的原理

nlp的原理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简称NLP)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类语言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问题。

NLP技术可以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分析、生成和处理人类自然语言的文字和语音信息,从而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人机交互、信息检索和文本自动化处理等功能。

本文将介绍NLP的原理和常见应用。

一、NLP的基本原理1. 语言模型语言模型是NLP的基础,它用于描述语言中词汇的概率分布情况。

常见的语言模型有n-gram模型和神经网络语言模型。

n-gram 模型是基于统计的方法,它假设每个词的出现只与前面n个词有关系,根据历史数据算出每个词的概率分布情况。

神经网络语言模型则是利用神经网络对文本进行建模,通过反向传播算法训练网络参数,得到一个能够预测下一个词的概率分布模型。

2. 词法分析词法分析是NLP的重要步骤,它用于对文本进行分词、词性标注和命名实体识别等处理。

分词是将文本按照词汇单位进行划分,词性标注是对每个词汇进行分类,命名实体识别则是指识别文本中的人名、地名、机构名等固定概念。

3. 句法分析句法分析是对文本中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包括依存关系分析和成分句法分析。

依存关系分析是指找出句子中各个词之间的依存关系,成分句法分析则是指将句子划分为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

4. 语义分析语义分析是NLP的核心任务之一,它用于理解文本的语义信息,包括词义消歧、情感分析和信息抽取等技术。

词义消歧是指对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进行区分,情感分析是指识别文本中的情感倾向,信息抽取则是指从文本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二、NLP的常见应用1. 机器翻译机器翻译是NLP的典型应用之一,它可以将一种自然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自然语言。

机器翻译技术包括基于规则的翻译、统计机器翻译和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等方法。

2. 文本分类文本分类是指将文本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如新闻分类、情感分析等。

文本分类技术主要包括基于统计的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

浅谈构词法

浅谈构词法

浅谈构词法摘要:每一种语言都是随其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演变的,这种演变是通过其基本单位——单词的变化来实现的。

新的单词的产生如同单词的构成一样是有一定规律的, 即构词法。

本文旨在分析英语构词法的san 种形式:转化法,合成法及派生法.关键词:转化法合成法派生法●词是什么?“词”的英语是“Word”。

依据词典“Word”可译为“语言、言、话、字、文字、词”等。

人类在学习一种语言时最基本的两件事就是认识词和使用词来表达思想。

●那么“Word”是什么?我们先从表达思想来说。

大凡人要把心中所感觉到的和所想的表达出来时,一个共通的表达模式就是“举出主题并说明它”。

这种表达模式我们叫做“一句话”,在语言学上称为句子(Sentence)。

例如:例A:Your book is on the desk.(你的书在书桌上。

)例B:Tom goes to school by bicycle every day.(汤姆每天骑自行车上学。

)例C:The lady who has just passed by is our English teacher.(刚经过的那位女士是我们的英语老师。

)解说:上面各例都是句子。

例A是表示我们生活中周边的静态事物,例B是表达事物的动态现象,例C所表达的是两者都有。

那么句子是由什么来组成的呢?由上面各例可以了解句子的组成要素如下:●由上面的解说我们可以了解:定义:词、短语、从句等称为句子组成的要素(Element)。

词是句子的组成要素中不能再细分的最小表意单位(Sense unit)。

●为何在学构词法?我们认为,对于普通人员来说,学点英语的构词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的益处:(1)了解词的结构,扩大巩固所学的词汇。

在阅读科技文章和专业资料时,碰到生字可以由已知的成分去分析未知词的含义,甚至可以"猜字"。

比如说,如果我们知道了词根anthropo-[man](人)的意思,就有难理解下面几个词的含义:anthropolgy(人类学)、anthropid (类人的)、anthropologist(人类学家)、anthropolgical(人类学的)、philanthropist(慈善家)、misanthropist(厌世者)。

自然语言处理的词法分析与句法分析

自然语言处理的词法分析与句法分析

自然语言处理的词法分析与句法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人类语言。

其中,词法分析和句法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两个主要任务。

词法分析负责将一段文本分解成单词或词素,而句法分析则对文本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和解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词法分析和句法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词法分析1. 概念和任务词法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基础任务,主要目标是将一段文本拆分成一个个单词或词素。

词法分析可以看作是自然语言处理中最初的处理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处理任务的难度和准确性。

具体而言,词法分析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词:将连续的文本流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单词。

分词在汉语处理中尤为重要,因为汉语中没有像英语中的空格来明确标识词之间的边界。

(2)词性标注:对每个单词进行词性标注,即确定它的词性类别(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词性标注常常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3)词干提取:将一个单词的派生形式还原为它的词干或原型形式。

例如,“running”和“ran”都可以还原为“run”。

2. 方法和技术(1)规则法:基于规则的词法分析方法依靠人工定义的词法规则和规则库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实现,但对规则的编写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并且规则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语言现象。

(2)统计法:统计法通过学习大量的语料库数据,利用统计模型来进行词法分析。

常见的统计模型包括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EM)、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等。

统计法的优点是能够自动学习语言规律,适应性较好,但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

(3)深度学习法:深度学习方法基于神经网络,通过多层的神经网络结构来进行词法分析。

典型的深度学习模型包括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等。

比喻造词的特点和修辞效果分析

比喻造词的特点和修辞效果分析
况。
折 地反映所指 客观对象 ,从 无到 有地 造 出新词 。后 者是 比喻 修辞
手法 介入词义 派生过程 ,由原有 词 的本义或基本 义引 申出的新词
“ 线” 踩 :比喻在 政 策或 法 规 允许 和不允许 的界线处试探 冒
险。
教信 仰等) 的个 体聚集成 的群 体 的共同特征 。每个社群都有 自己
词 ,能 把深奥繁 多的词语所能 表 达 的含 义 ,用简 洁明了的 比喻造 词通俗易懂 的表达 出来 。如 : “ 边球 ” 擦 :比喻接 近 政 策 边缘而 又不违反政策 或触及某一
词 ,着 眼于事 物 之间 的相 似性 ,
像这样 的词语 还有 很 多 如 :
“ 口行 业 、对话 、风 景线 、分 窗
据实 际情况 区别对待 的简单化 的 工作 方法 。 “ 炸” 爆 :喻 指知 识或 人 口
“ 边球 、踩 线 、大 换血 、 擦
大 战 、递 条 子 、浮 出水 面 、 国
等在短 时间内激增。
“ 搭桥 牵 线 ” :喻 指在 双 方
门 、黑 哨 、黑 马 、黑 洞 、划 句
语 的来源很 多 ,而各 渠道汇 入新 词语 中的 比喻造 词成 了越来 越
多 人 关 注 的焦 点 。
“ 所谓 的 比喻造词 ,是 指不 以直接 的方式 而是 以比喻 的方
式组 织语素 曲折 地反 映所指 客观 对象 而造 的词语 。 、刘叔新 在 ”
其 《 汉语描 写词 汇学》 中也认 为 : “ 以一种 相近 的事 物的反 映 来 比喻对象的特点 的新词 为 比喻造词 。 ”如 : “ 白眼病 ” :并 不是一种 眼病 ,而是 比喻那些 从反面 看别人
段 、修辞 方式 ;比喻义是词 义的 组成部分 ,是原有 的词在基本义 或本义 的基础上运用 比喻方法 派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第二版)》理据分析释义法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第二版)》理据分析释义法

二、潜理据 (三)民俗理据
民俗理据就是人们由于无法探知真实理据而牵强附会地主观臆测 或杜撰出来的理据,也称为俗词源。
狗不理
是“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的缩略形式。狗不理 包子的创始人高贵友,小名狗子。他做的包子肥而 不腻,鲜香可口,因而生意兴隆,顾客盈门。由于 忙碌,他很少与顾客谈笑于是人们取笑他“狗子卖 包子,一概不理”,久而久之说成了“狗不理”。
酒窝:中国人喜饮浓烈白酒, 饮时不宜大口,而为“抿”酒, 此时两颊肌肉紧张,有人会出 现小窝,所以叫“酒窝”。
二、潜理据 (二)传说理据
有的词语产生于神话、传说、寓言等故事,这个故事就是传说理据。
刘海儿
刘海儿是传说中的仙童,这个仙童经常 出现在画纸上,引人注意的特征是前额 上垂着整整齐齐的短发,因此汉语中用 “刘海儿”指称这种发式。
谢谢!
1. 复合词的语素义及其组合直接表示词义 • 海洋 爱国 迁移 水灾 2. 复合词的词义是语素义的修辞用法 • 骨肉 木耳 风云 3. 复合词的语素义提示了词义的部分内容 • 绿茶 旁听 退休
二、潜理据
合成词中有不少反映历 史、民俗、文化的词语,由 于历史久远,有的语素义在 词义中已经模糊或消失,人 们无法从字面上看出词义的 根据,这种词所包含的理据 就是潜理据。
番茄=西红柿=洋柿子 大豆=黄豆=圆豆
自行车=脚踏车=单车=钢丝车
四、造词法、构词法以及理据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造词法和构词法的关系
1.性质不同
• 造词:解决词从无到有的问题;重在创造;指词的创制。

• 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研究对象是已经存在的词;重在结构;指词的结构规律。
2.研究方法不同 • 造词:研究方法是发生学意义上的。 • 构词:研究方法是解剖学意义上的。 造词法决定构词法,造词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词汇造词法分析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开始走进千家万户,逐渐成
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伴随着网络交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词汇应运而生,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传媒界、文艺界、语言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各专家学者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在这里不想参与各种评价,只是从网络词汇的造词法角度来探讨网络语言的一些特性,发表自己粗浅的看法。

网络语言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网络语言指一
切与网络有关的语言形式,包括专业术语、常用词语、新词新语和表情符号。

一般有两个层次:基础网语和交际网语。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其中的网络交际语言。

由于基础网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数量也相对少一些,我们不作为讨论对象,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交际网语中所产生的新词汇。

根据任学良《汉语造词法》的分类方法,现代汉语主要有五类造词法,分别为语音学造词、修辞学造词、词法学造词、句法学造词和综合法造词。

这种分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网络词汇,但也有一些
网络词汇对此有所超越和突破。

首先是语音学造词,这是一种利用语音模拟、变化等方式创造新词的方法。

对于网络语言,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造词方法。

计算机的键盘设计是以字母文化为主导的,而汉字的书写以笔画为特征,这样,中国网民在输入汉字时就麻烦得多,由于五笔输入法比较难学,拼音输入就成了汉语输入的主流。

在拼音输入过程中,又由于汉字大量同音字的影响,再加上网民为追求速度,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别字现象,而这种别字由
于上下文的帮助并不影响阅读,并且有时还阴差阳错地错出一些新意。

因此,这种无意而为的错误逐渐形成时尚,一些网民开始刻意追求这种错出来的妙处,于是风情万种的“别字”产生了。

网络语言由于输入法的限制和新新人类一族求新求异心理的结合,大量类似的新词汇产生了。

于是乎“我”变成了“偶”,“你”变成了“泥”,“版主”变成了“斑竹、版猪、版筑”,“的”变成了“滴”……这些拟声词,多为追求调侃和生动风趣的风格故意把一些常用词语转变成他们认为比较有乐趣的同音词。

有些与原词读音相同或相近,如“果酱(过奖)、竹叶(主页)、驴友(旅友)、菌男霉女(俊男美女),气死我乐(了)”等;有的则粗略表现了声音的特征,如“稀饭(喜欢)、粉(很)、素(是)、偶(我)”等。

除了拟声词之外,还有不少译音式的造词。

由于网络上不存在国与国的地理界限,一些常用外语(以英语为主)也进入了网民的视界。

如爱老虎油(I love you)、猫(Modem)、烘焙鸡(Homepage)、瘟都死(Windows)、伊妹儿(E-mail)等。

也有的将原音节缩略,以合音式的方法造词。

如酱紫(这样子)、表(不要)等。

此外,还有港澳等地的方言也被运用到网络语言中,也形成了不少的同音新词。

以上这些都是较规范的语音造词,但网络语音造词远远不仅限于此,还有大量的以数字、字母及混合式的方法进行语音造词。

比如:数字式:1414(意思意思)、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886(再见了)、3166(日语的再见)字母式:GG(哥哥)、CU(see you)、IC(I see)混合式:3X(Thanks)、3Q(Thank you)、哈9(喝酒)、P9(啤酒)这些很另类的网络词汇一方面体现了网络语言词汇求精求简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表现了网络语言对汉语词汇要求扩张,将数字与字母引入汉语词汇的特点,此外与其他语言融合也是一个新的趋势。

第一、修辞学造词也是网络语言中最常用的造词方法之一。

其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造词最多,也有运用其他修辞手法来造词的。

比如:恐龙:比喻修辞法造词,指长得难看的女性。

菜鸟:比喻修辞法造词,指初级水平的新手。

灌水:比喻修辞法造词,指在网上发无关紧要的帖子。

美眉:借代修辞法造词,指漂亮女性。

这种修辞学造词,主要是受到汉民族文化的影响。

每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的积累和沉淀,而追求优雅、含蓄和美感,避免粗俗和太过直白,这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的显著特征[3]。

网络上的这些修辞学造词,往往在喻体和借体的选择上,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与影响。

以“菜鸟”为例:在网络的天空,一个初入道的新手,虽然可以自由飞翔,但专业技术一无所知,没有任何防范意识,也无任何网络经验,就好像一只随时可能成为猎手盘中的一道菜的小鸟一样,随时都有被那些网络杀手给吃掉的危险。

再以“美眉”来分析:美眉不仅与妹妹读音相谐,而且符合双声叠韵等传统语言美。

古有“娥眉”,今有“美眉”,用美好的五官,特别是美丽的眉毛来比喻美人也是古已有之的修辞传统,“美眉”虽然新颖时尚,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但骨子里与“娥眉、红颜、粉面、秋水”之类一脉相承,民族文化心理就像荣格比喻的海面下的冰山,有着牢不可破的结构和力量。

第二、词法学造词。

这种造词法是指运用词法中的手段和变化形式创造新词。

方法主要有附加、重叠、音变、转类等。

网络词汇中最常用的是重叠式,比如:东东(东西)、片片(图片、照片)、饭饭(吃饭)等。

因为这些叠词不仅读起来好听,而且往往在表达感情方面效果更为突出。

比如:当你从网上发给对方一个文件时,对方来一句“什么东东”其惊奇之情洋溢而出,又不乏幽默感,表达效果明显要比
“什么东西”要好得多。

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在这个世界中,人们更渴望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叠词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

在网络语言中,还有一种对传统词法学造词的突破。

那就是将英语中表现在分词的“-ing”和表过去分词的“-ed”加到汉语动词后面形成一个新词,从而表示某个动作正在进行或已经结束。

如:“上网ing”表示正在上网,“吃饭ed”表示已吃过饭。

另外也有将“-s”加到名词后面表示复数的用法。

比如:“我有音乐s”,就表示“我有很多音乐文件”。

这种用法也是网民为追求快捷而对汉语词汇进行突破的一种表现。

第三、句法学造词。

这是一种将语素按类似于句法关系的组合构成新词的造词法。

这种词在网络语言词汇中不少见。

如:谓宾式:亮骚(将心爱的东西展示给外人或向他人炫耀得意之事,褒义)拍砖(批评,点评等)主从式:潜水员(那些喜欢看别人灌水而自己不灌水的家伙)楼主(论坛中发起某主题的人)补充式:楼上(论坛中某一个帖子的上一个帖子)楼下(论坛中某一个帖子的下一个帖子)不过这种造词法往往和其他造词法联合使用,尤其是修辞学造词,成为综合式造词(综合运用以上两种造词方式造成的词)的一部分。

除了这些常规造词法之外,网络语言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缩略语和表情符号。

严格来讲,这些缩略语和表情符号不能算作语言词汇,但
在网络交际中,它们无处不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这里我们也将之纳入讨论范围。

这些缩略语和表情符号之所以在网络世界中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网民追求快捷和方便的结果。

前面已经说过,由于键盘设计的缘故,导致大量“错词”的出现,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量数字、字母缩略语的出现。

而大量表情符号的运用,则是这种快捷和网民求新求异心理共同作用的产物。

从以上网络词汇的造词法分析来看,网络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简洁明了。

这是网民们网络交际时最主要的追求,这种追
求导致了大量缩略语和表情符号的出现,向现代汉语提出了纳入数字、字母、表情符号的要求。

这种简短不仅仅是人们对速度的一种追求,也是网民们张扬个性,渴望交流,渴望被别人了解的一种心理表现。

二、语气幽默调侃。

这种幽默调侃是新新人类一种个性的张扬,也是个人魅力的一种展示,更是对现实生活严肃紧张的一种挑战。

三、注重人情味。

网上喜欢用MM、GG等相称,这样可以有一种家庭间相称的味道,使冰冷的屏幕,方格状的按键,乃至整个网络世界更人性化。

再加上网络的安全隐蔽,使人们可以更大胆地表现渴望相互亲近的情感。

四、力图对现代汉语进行超越和突破,却又摆不脱民族的文化影响。

网络语言对规范汉语进行了多方面的突破,将数字、字母、表情符号、缩略语引入汉语,也将英语的一些形态变化用于汉语造词。

但无论网络语言如何时尚新潮,民族文化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这种影响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早已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心底。

来自《当代中国词汇学》的资料表明,中国产生过两次新词语及对其研究的热潮,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口号是为了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一次是80年代中期至今,开始对“纯”和“健”提出反思,但语言学界一直对于新兴词语的态度比较严谨、冷峻,挑剔、指责、限制之声多于肯定之声,网络语言也不例外,有不少专家教授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爱好编造出来的,这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

但我认为对于一种新兴的语言,它的产生肯定是外部需求的结果,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内部调整,“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语言在发展,语言也需要规范,但规范是要推动发展,限制了发展的不是规范。

网络词汇的长处与短处都是生活语言的放大,对于网络语言的规范要尊重约定俗成,因为约定俗成是无法代替的客观行为,可以
体现语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所以对于网络语言,我认为还是多研究,少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