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勤俭节约的故事》读后感

合集下载

伟人的故事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伟人的故事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伟人的故事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伟人的故事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伟人的故事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伟人的故事读后感篇1从古到今,有许多伟人壮烈牺牲。

在《伟人的故事》中我看到了烈士们的英勇善战。

特别是董存瑞,他不顾自巳的老母以及家人和亲人,把他们都丢在脑后。

心中想的只有保卫祖国;为人民而战,捧着炸药把雕堡给炸了,才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可见英雄是多么的可贵。

而到了当今,人们开始不变得那么勇敢而是胆子变得像鼠一样孺夫,真希望人们变得勇敢而又健康,可惜现在变了,那都是因为现在的生活变好了,有的人家的孩子像一个小少爷似的只要玩得有一点点汗珠就会喊回家直至汗没了才让他再去玩到了冬天给他穿了厚厚一层,结果当然是经常是生病了。

孩子应该多出来锻练身体才会让孩子身体健康,而埋在家里则会经常生病,花费大量钱财。

所以还是让孩子多锻炼锻炼好!否则就倒大霉了。

有的还好就是太胆小了一见到强壮的比兔子跑得还快,把自已看扁了,真是太可气,太可笑了。

伟人的故事读后感篇2陈毅,是一个忠实的爱国主义者。

他为了救自己的国家,克服了种种困难。

一天,阳光明媚,陈毅有一次来谒拜大诗人杜甫的草堂故居。

望着草堂,陈毅想起了杜甫的两句名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多么不公平的社会呀!虽然当时清王朝已推翻,但军阀混乱,官僚地主不依然过着“朱门酒肉臭”的生活吗?而那些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依然是“路有冻死骨”,陈毅暗暗下定决心,要想杜甫一样,做一名爱国文学家,用自己的笔揭露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唤起人民的觉醒和反抗,来建设一个公平,合理,美好的世界。

还有一次,陈毅的腿受伤了,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一个人来到树林里,把受伤的腿横绑在其中的树干上,背靠另外一棵树,两只手按住大腿上红肿溃烂的伤口,咬着牙,使劲拼命地挤着。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心得体会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心得体会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心得体会据刘少奇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刘少奇最爱穿布衣布鞋。

他的一双旧袜子穿破了,补一补再穿,穿到无法再补了才肯换新的。

洗脸毛巾中间破了,他就让人从中间剪断,把边上的两头接起来再用。

刘少奇生前也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

人无信不立。

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像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刘少奇一生俭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尽管曾经受到过莫须有的迫害,但他始终没有背离宗旨,没有放弃对共产主义的执著追求。

从刘少奇补了又补的旧袜子中,我们真切地感悟到了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促进和保持作风建设新常态的重要性、紧迫性。

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讲党性、求奉献、淡物欲、轻享受”。

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生涯,锻造了刘少奇吃苦耐劳的品格。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在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然而,现如今,在党内有少数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社会进步了,适当讲究一点物质享受是正常的,过去的艰苦奋斗的传统便抛在了脑后,放在了一边。

个别领导干部,还将自己的干部身份当作了享乐、享受的条件和资本。

久而久之,便会失去艰苦奋斗、洁身自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克己奉公,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

积微成著的道理不能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好习惯的形成、好作风的养成、好形象的树立,不是一日之功,有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强化的过程。

同样,坏习惯、坏作风、坏形象,也是渐变、蜕变的结果。

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能够永葆先进本色,关键取决于他们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严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勤俭节约心得

勤俭节约心得

勤俭节约心得
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节俭,字典里的意思是:用钱等节制、俭省。

但我认为节俭并不仅仅如此。

我们先来看几个节俭的例子。

苏东坡一生非常注重节俭。

他被贬到黄州时,生活窘迫。

为了渡过困境,他订出了一套特殊的计划开支办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后又将每份分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他后来在朝廷做了高官,但仍注重节俭,从不讲究奢华。

这种名人实在太多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等,无不是节俭的楷模。

从他们身上,我们明白了,只有节俭财富,才能更合理地利用财富,因而在我国传统美德中,节俭占有不可改变的地位,俭是美德中最大的美德。

然而,在我们身边,并不是人人都注重节俭:食堂里的剩饭剩菜每天都有几大桶;垃圾桶里一些只吃了一半的食品……此外,攀比之风严重,非名牌衣裤不足以增色。

我们并不反对享受生活,但应该在合理适当的基础上。

节俭能使我们质朴地对待生活,不被物役,不染物欲,也能让我们更多地关注精神,关注内心。

如果我们将来也有很多的钱,我们也可以像比尔盖茨、李嘉诚一样,将我们的金钱更大化,让金钱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勤俭节约的左权故事读后感

勤俭节约的左权故事读后感

勤俭节约的左权故事读后感读了左权勤俭节约的故事,真的就像被人敲了一记脑袋,让我一下子对“勤俭节约”这四个字有了更深的认识。

左权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在我印象里,他在战场上是英勇无畏的将领,没想到在日常生活里,他还是个勤俭节约的模范。

以前我觉得那些大英雄们,可能都是一心扑在大事上,这些小细节就顾不上了。

左权可完全不是这样。

故事里说他特别珍惜东西,一点也不浪费。

就像我们现在有些人,东西稍微有点旧了或者有点小毛病就扔了,在左权眼里,那可都是宝啊。

他肯定会觉得这东西修修还能用呢。

这让我想到自己,每次看到新出的手机就心痒痒,旧手机其实也没坏,就是觉得没有新款那么酷,就想换。

和左权比起来,我这简直就是浪费大王啊。

而且他的勤俭节约不是那种抠门,是真正的从心底里尊重每一样东西,知道这些东西都来之不易。

我想这和他所处的战争年代有关系吧,那时候物资多匮乏呀,什么都缺。

不像我们现在,超市里啥都有,想要啥拿啥,多方便。

正因为这样,我们就更不珍惜了,觉得东西来得太容易了。

从左权的故事里,我还感觉到他的这种勤俭节约是一种很纯粹的品质。

他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不是那种表面上节省,背地里却铺张浪费的人。

他就是真心觉得应该这样做,这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这一点可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我们有时候做一些好事,比如在学校里参加个环保活动,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让老师表扬。

可左权的勤俭节约是骨子里的,他才是真正的环保达人、节约达人,而且是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自然而然养成的习惯。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就告诉自己,可不能再这么大手大脚了。

我要像左权一样,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件衣服,每一本书。

要是再浪费,感觉就像对不起左权他们那一代人的辛苦奋斗似的。

我想,如果大家都能像左权一样勤俭节约,那这个世界肯定会变得更美好。

那些被浪费的资源可以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说不定还能为环保做出大贡献呢。

反正啊,左权的这个故事就像一盏小灯,照亮了我在勤俭节约这条路上应该走的方向。

毛主席勤俭节约读后感

毛主席勤俭节约读后感

毛主席勤俭节约读后感
《中华魂》2010年第7期中《看一代领袖毛主席如何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中讲到,毛泽东说接待工作有两大浪费:一是礼仪繁多,搞一些不必要的形式主义,浪费了大家很多的时间。

其二是接待宴会,大讲排场,吃掉的还没有扔掉的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金钱和物资。

要知道,这些都是人民的血汗!
老一辈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值得我们大力弘扬。

自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全党上下掀起了反对浪费、倡导节俭的风气,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对规定熟视无睹,更有甚者转到了“地下”,请吃请喝、铺张浪费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遏制铺张浪费行为。

一是“攻脑”。

大兴反对浪费、提倡节约之风,搞好相关方面的教育工作,从思想方面抓起。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种下节约的种子,通过不断地宣传教育让这颗种子发芽生根。

二是“攻身”。

大抓铺张浪费的行为典型,让不节约的坏风气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严惩那些铺张浪费的腐败行为,使那些顶风犯错的人尝到应有的恶果,对其他人也起到警示作用。

对于那些树立节约之风、勤俭节约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大力表彰奖励,以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勤俭节约的“大军”中。

三是“攻心”。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社会舆论监督,政府部门应当主动公开一些重大事项的政策法规以及事务账单,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对于一些不好的现象,媒体舆论应当及时予以曝光,让想犯错的人在心里面产生惧怕心里,不敢去碰这根“高压线”。

诸葛亮廉洁节俭故事读后感

诸葛亮廉洁节俭故事读后感

诸葛亮廉洁节俭故事读后感读了诸葛亮廉洁节俭的故事,我就像被敲了一记闷棍,然后又被灌了一碗醒脑汤。

你想啊,诸葛亮那可是在三国乱世里,手握着大权的人物。

就像现在公司里的大老板,还是那种能决定整个商业帝国走向的超级大老板。

但他呢,一点都不铺张浪费。

他家里的财产,简单得就像个刚毕业、努力打拼还没攒下多少钱的小年轻的家。

他没有到处搜集金银财宝,没有住着金碧辉煌的大宅子,吃着山珍海味。

这在当时的环境下,简直就是一股清流啊。

我就寻思着,他这么大的官,完全可以给自己找点“小确幸”嘛。

比如说给自己多做几身华丽的衣服,每次出门就像走T台一样,闪瞎别人的眼。

或者把办公的地方装修得跟皇宫似的,每天坐在豪华大椅子上发号施令。

但是他没有,他就穿着那身简单的衣服,住着普通的房子,吃着粗茶淡饭,一门心思都扑在兴复汉室的大业上。

这让我想起现在有些人,职位稍微高一点,或者手里有点小权力,就开始膨胀了。

整天想着怎么给自己捞好处,什么贵买什么,什么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就干什么。

跟诸葛亮一比,这些人就像是跳梁小丑。

诸葛亮的廉洁节俭,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品德高尚,更是给周围的人,甚至是整个蜀汉的风气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就像一颗大树,在一片树林里,用自己正直的树干给其他树木做榜样,让整片树林都朝着好的方向生长。

他手下的人看到他这么清廉,也不好意思贪污腐败啊,都跟着他一起努力工作,为蜀汉的发展添砖加瓦。

从他的故事里,我还学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真正的伟大不是靠外在的奢华来体现的。

你看诸葛亮,他靠的是自己的智慧和品德,让后人敬仰。

他不需要开着豪车,带着大金链子来告诉别人他有多厉害。

他就静静地在那里,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什么叫做伟大。

读完他的故事,我觉得我自己也得好好反省反省。

在生活中,我有时候也会为了一些虚荣的东西花钱,比如买一些贵但是不实用的东西,就为了在朋友面前显摆一下。

现在想想,真是太傻了。

我应该向诸葛亮学习,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提升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整天想着怎么让自己看起来更“高大上”。

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许多名人所秉持的生活准则。

他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节约的真谛,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周恩来总理是勤俭节约的典范。

他的饮食非常简单,经常是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从不允许倒掉,而是留到下一顿继续吃。

他的衣着也极为朴素,一件睡衣补了又补,穿了多年都舍不得丢弃。

周总理住的中南海西花厅,房屋老旧,潮湿阴冷。

工作人员多次提议修缮,他总是说:“这房子还能住,修它干啥?”周总理以身作则,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这种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雷锋也是勤俭节约的楷模。

他在部队里,十分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

他的袜子总是补了又补,舍不得买新的。

有一次,他参加运动会,大热天里,大家都买汽水喝,他却喝白开水。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买汽水,他说:“喝白开水一样解渴。

”雷锋把节约下来的钱用来帮助有困难的战友和群众,他的这种精神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在国外,也有许多名人秉持着勤俭节约的美德。

比如,洛克菲勒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大王,但他在生活中却极其节俭。

他从不随意浪费一分钱,对于每一笔开销都精打细算。

他教育子女要珍惜每一个硬币,从小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

洛克菲勒的这种节俭作风,不仅为他的事业成功奠定了基础,也为家族传承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股神巴菲特也是一位以勤俭节约著称的名人。

尽管他拥有巨额财富,但他仍然住在多年前购买的普通房子里,开着一辆并不豪华的汽车。

他在生活中从不追求奢华和浪费,而是注重实用和价值。

巴菲特经常穿着简单的衣服,吃着普通的食物。

他认为,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的投资方式。

还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她在生活中也非常注重节约。

她经常穿旧衣服,甚至会把旧衣服改一改继续穿。

在一些活动中,她也会要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她以身作则,向英国民众传递了节约的重要性。

这些名人的勤俭节约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地位,拥有多少财富,都不能忘记节约的传统美德。

节约不仅仅是为了节省金钱,更是一种对资源的尊重,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负责。

勤劳节俭的民生故事读后感

勤劳节俭的民生故事读后感

勤劳节俭的民生故事读后感
读完那些勤劳节俭的民生故事,我就像被注入了一股满满的正能量,心里头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啊。

这些故事里的人,那可真是把勤劳和节俭刻进了骨子里。

就说那个老李家吧,全家老小那都是干活的好手。

天还没亮呢,老李就扛着锄头下地了,那片地被他侍弄得就像个精心打扮的大花园,只不过种的不是花,是能填饱肚子的粮食。

他的老伴儿也没闲着,在家里喂鸡喂猪,还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孩子们呢,放学回来就帮忙干活,一家人忙得热火朝天,但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让我想到,勤劳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幸福生活的大门。

只要肯下力气,生活就不会亏待你。

这些故事里的人们,靠着勤劳节俭,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他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可他们身上的品质却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有时候我就像个没头的苍蝇,乱花钱,还总是想偷懒。

和他们比起来,我真是差得太远了。

从这些民生故事里,我学到了很多。

我知道了生活不是靠等来的,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

勤劳节俭就像一对好伙伴,少了谁都不行。

以后我也要像故事里的人一样,把勤劳节俭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说不定我也能过上那种虽然平凡但却充满幸福的小日子呢。

这就像种下一颗种子,只要用心浇灌,它就会慢慢长成参天大树,为我遮风挡雨,结出幸福的果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人勤俭节约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又读了一个伟人勤俭节约的故事,这个伟人就是周恩来——周总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
周总理每次吃饭都很简朴,每餐一荤一素,剩的饭菜,还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还有,周总理穿衣服也很简朴,别人都穿崭新的高级毛料衣服,裤子的裤脚缝了3次,他的一条浴巾用了20年,有14块补丁,还有,周总理住的也很简朴,房子破了都不修。

通过周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再看看我们,我们是多么的浪费啊!
周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

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

而我们呢,我们吃着饭,看见有饭粒掉了,而不是会立刻拾起来吃掉,而是直接扔到垃圾桶里。

吃饭也不会吃得那么干净。

光从这一点看,我们就差了很多。

再看看周总理穿的,都是已经补了不知道多少次了,而我们呢?穿着一件衣服,有一个漏洞,就给扔了,毫不在乎。

再看周总理的住,一座老式旧平房,年久失修,墙上的砖有不少斑痕,墙皮老旧出现了碱印;柱子上的油漆大部分脱落,有的柱根已要糟朽;地面是大方砖,每到夏天就泛潮;窗户裂着大缝,冬天还要用纸糊窗缝;天花板也很陈旧;厕所不在卧室,上厕所还要走一段路。

我们呢,住着的房子一有不满,不是买一个新的,就是补成新的一样。

周总理都能做到勤俭节约,为什么我们却不能?为什么我们和周总理的差距这么大?如果大家都能勤俭节约,不浪费,我们大家有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未来,更好的未来。

我们不是不能勤俭节约,为什么不去节省一些东西呢?只看着一点,我们就已经和周总理拉开了很大的距离,节约是一种美德,我们一定要努力去做。

唉,我们和周总理真是相差太多了,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值得大家学习,值得所有人学习。

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让我深深的敬佩······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