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氨酸

合集下载

茶叶茶氨酸的主要成分

茶叶茶氨酸的主要成分

茶叶茶氨酸的主要成分
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茶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茶氨酸是茶叶中的一种重要成分。

茶氨酸是一种天然的氨基酸,它是茶叶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含量可以达到茶叶总量的2%~4%。

茶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人体可以通过自身合成,也可以从食物中获得。

茶氨酸在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包括促进脑部神经传递、抗氧化、降低血压等。

此外,茶氨酸还可以帮助人体分解脂肪,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肥和保持健康。

茶氨酸是一种含有氮原子的化合物,它存在于茶树的茶叶、花、根和茎中。

茶氨酸的结构与其他氨基酸相似,由一个羧基、一个氨基和一个侧链组成。

茶氨酸的侧链是一种芳香族基团,它决定了茶氨酸的特殊味道和香气。

茶氨酸是茶叶中的一种主要氨基酸,它的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茶树品种、生长环境、采摘时间、制作工艺等。

一般来说,嫩叶含量更高,普洱茶含量更低,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含量相对较高。

茶氨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变化,随着加工程度的不同,其含量和构成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发酵过程会导致茶氨酸含量的下降和茶氧化酶的活性增加,而烘焙过程则会导致茶氨酸含量的减少和
茶多酚的氧化。

茶氨酸的存在对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有重要影响。

茶氨酸可以增强茶叶的鲜味和甜味,使茶叶的口感更加丰富和柔和。

同时,茶氨酸也可以抑制茶叶中一些苦味物质的产生,提高茶叶的品质。

茶氨酸是茶叶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和保健功效。

了解茶氨酸的含量和作用,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品尝茶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茶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茶氨酸的功效与作用

茶氨酸的功效与作用

茶氨酸的功效与作用
茶氨酸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的活性物质,它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1. 抗氧化作用:茶氨酸具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延缓细胞老化过程。

2. 保护心脑血管:茶氨酸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提神醒脑:茶氨酸可以促进脑内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增强大脑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集中注意力。

4. 抗疲劳作用:茶氨酸能够缓解身体和心理疲劳,增加身体的抵抗力,提高体力和耐力。

5. 安神助眠:茶氨酸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谷氨酸和酸性胺基酸,对改善睡眠质量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缓解失眠和焦虑情绪。

6. 抗炎消炎:茶氨酸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不适。

7. 降低咖啡因刺激:茶氨酸能够与咖啡因结合,减轻咖啡因的刺激作用,使茶的饮用更具平衡性。

需要注意的是,茶氨酸的功效和作用因个体差异存在差异,过
量摄入茶氨酸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头痛、口干等。

因此,在饮用茶的过程中,适量饮用,避免过量摄入茶氨酸。

茶叶生物化学茶氨酸概述(二)2024

茶叶生物化学茶氨酸概述(二)2024

茶叶生物化学茶氨酸概述(二)引言概述:
茶叶是一种重要的饮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茶叶中的茶氨酸作为主要的生物化学成分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和保健功能。

本文将从茶叶生物化学的角度,对茶氨酸进行概述。

通过对茶氨酸的结构、生理功能、生物合成途径、贮存和提取方式等方面的探讨,希望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茶氨酸的特点和应用。

正文内容:
一、茶氨酸的结构特点
1. 茶氨酸的化学结构
2. 茶氨酸的分子量和理化性质
3. 茶氨酸与其他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二、茶氨酸的生理功能
1. 茶氨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茶氨酸的抗氧化作用
3. 茶氨酸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4. 茶氨酸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5. 茶氨酸的抗菌作用
三、茶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1. 茶氨酸的合成途径和关键酶
2. 茶氨酸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
3. 茶氨酸在茶叶中的累积和分布
四、茶氨酸的贮存与提取方式
1. 茶氨酸的贮存形态和变化规律
2. 茶氨酸的提取方法和工艺
3. 茶氨酸的提取条件和影响因素
五、茶氨酸的应用和展望
1. 茶氨酸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
2. 茶氨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3. 茶氨酸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的潜力
4. 茶氨酸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创新
5. 茶氨酸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总结:
本文对茶氨酸的生物化学特性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通过对茶氨酸结构特点、生理功能、生物合成途径、贮存提取方式的描述,以及茶氨酸的应用和展望的讨论,揭示了茶氨酸在健康养生、药物研发和食品工业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茶氨酸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益处和创新。

茶氨酸结构式

茶氨酸结构式

茶氨酸结构式
茶氨酸是一种存在于茶叶中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它在茶叶的生长过程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茶氨酸,本文将从其化学结构
和生理代谢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茶氨酸的化学结构
茶氨酸是一种含有两个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式为C7H9NO2,化学名称为2-氨基丙酸。

茶氨酸的结构中包含了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这两个官能团的存在使得茶氨酸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二、茶氨酸的生理代谢
茶氨酸是茶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一种氨基酸,其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生理作用:
1.促进肌肉生长
茶氨酸是构成人体肌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肌肉的生长和维持具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人体缺乏茶氨酸时,就会出现肌肉萎缩、乏力
等症状。

2.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茶氨酸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酪氨酸和丙氨酸等重要的神经递质,在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提高记忆力、改善睡眠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保护内脏器官
茶氨酸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谷氨酸,进入肝脏进行代谢,有助于保护肝脏和肾脏等内脏器官的健康。

三、结语
茶氨酸作为茶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在人体内发挥了重要的生理作用。

了解和研究茶氨酸的结构和生理代谢对于深入探究茶叶的保健功效具有重要意义。

茶氨酸 行标

茶氨酸 行标

茶氨酸行标茶氨酸,学名为L-茶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

它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成分。

茶氨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茶氨酸具有抗氧化作用。

茶氨酸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氧化应激是导致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饮用富含茶氨酸的茶叶可以有效地减少氧化应激的损伤,保护人体健康。

茶氨酸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血脂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血脂会增加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茶氨酸可以降低血脂,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饮用富含茶氨酸的茶叶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心血管健康。

茶氨酸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很多疾病的共同特点,如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茶氨酸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饮用富含茶氨酸的茶叶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炎症症状,改善相关疾病的病情。

茶氨酸具有促进脑功能的作用。

茶氨酸可以促进神经传递物质的合成和释放,改善脑细胞的活力。

研究表明,饮用富含茶氨酸的茶叶可以提高人们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茶氨酸还可以减少脑血管病变的发生,预防老年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

茶氨酸具有抗肿瘤作用。

茶氨酸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研究表明,饮用富含茶氨酸的茶叶可以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如乳腺癌、肺癌等。

茶氨酸还可以增强化疗和放疗的疗效,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茶氨酸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

茶氨酸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吸收,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饮用富含茶氨酸的茶叶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茶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饮用富含茶氨酸的茶叶可以帮助人们抗氧化、降血脂、抗炎、促脑功能、抗肿瘤、调节血糖等。

因此,我们应该适量饮用茶叶,摄入足够的茶氨酸,保持身体健康。

茶叶茶氨酸限量标准

茶叶茶氨酸限量标准

茶叶茶氨酸限量标准
茶叶茶氨酸限量标准是指茶叶中允许含有的茶氨酸的上限值。

茶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茶叶中的氨基酸,是茶叶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

茶叶茶氨酸限量标准一般由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制定和管理,其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防止茶叶中茶氨酸含量过高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制定了不同的茶叶茶氨酸限量标准,常见的标准一般是以每100克茶叶中含有的茶氨酸含量为计量单位。

具体的茶氨酸限量标准会因茶叶类型、产地、加工工艺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茶叶茶氨酸限量标准的制定参考了科学研究和食品安全评估的结果,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性。

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可以参考茶叶包装上的茶氨酸含量标识,以了解茶叶的品质和营养成分。

茶氨酸作用

茶氨酸作用

茶氨酸作用茶氨酸(Theanine)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茶叶中的非氨基酸。

它于1949年首次从日本茶叶中分离出来,并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理学作用。

茶氨酸主要存在于绿茶中,尤其是日本的抹茶中含量最高。

它具有独特的氨基酸结构,可以轻松穿过血脑屏障,直接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

研究表明,茶氨酸能够提高大脑中γ-氨基丁酸(GABA)的水平,从而达到镇静和放松的作用。

它还可以增加血清中多巴胺和谷氨酸的水平,从而增强注意力和学习能力。

茶氨酸对心理压力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研究表明,在嗜茶者中,茶氨酸的摄入可以降低血压和心率反应,减少压力激素的分泌,并改善心理压力的表现。

此外,它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减少焦虑和抑郁的症状,缓解疲劳和紧张。

茶氨酸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研究显示,它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的损害,保护细胞免受氧化伤害。

茶氨酸还可以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此外,茶氨酸还具有抗癌作用。

研究表明,它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阻止肿瘤的生长。

茶氨酸还可以增加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敏感性,提高化疗的疗效。

茶氨酸还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研究发现,它可以减少肝脏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降低肝脏损伤的发生。

茶氨酸还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增强肝脏的功能。

此外,茶氨酸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它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对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总的来说,茶氨酸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理学作用,包括镇静放松、减轻心理压力、抗氧化、抗癌、保护肝脏、抗菌和抗病毒等。

它的摄入可以通过茶叶饮用或补充剂等途径获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茶氨酸并不是万能药物,适量的摄入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茶氨酸时,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茶氨酸的生产工艺

茶氨酸的生产工艺

茶氨酸的生产工艺茶氨酸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是茶叶中的主要氨基酸之一。

茶氨酸不仅具有增强食品的鲜味、提高食品的风味质量等功能,还具有保护神经、预防老年痴呆、降低胆固醇等保健作用。

下面将介绍茶氨酸的生产工艺。

茶氨酸的生产主要分为茶叶提取和酶法合成两个步骤。

第一步:茶叶提取茶叶提取是指从茶叶中提取出茶多酚和咖啡因,以获得茶氨酸的原料。

提取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茶叶采摘:选择优质的茶叶,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2.茶叶加工:将采摘的茶叶进行蒸青、揉捻等过程,以破坏茶叶细胞结构,释放茶多酚和咖啡因。

3.茶叶提取:将经过加工的茶叶进行提取,常用的方法有水提法、醇提法、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其中,水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将茶叶浸泡在适量的水中,加热并搅拌,以抽提茶多酚和咖啡因。

提取液中含有茶多酚和咖啡因。

第二步:酶法合成酶法合成是指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茶多酚和咖啡因转化为茶氨酸。

具体步骤如下。

1.酶的选择:选择适宜的酶种类,常用的有多酚氧化酶和多酚加合酶。

2.酶的提取:将酶从适合的微生物中提取出来,常用的方法有细胞破碎法、超声波法等。

3.酶的激活:将提取得到的酶溶液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激活酶的活性。

4.反应条件的控制:将提取得到的酶溶液和茶多酚、咖啡因混合,控制反应的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等条件。

5.茶氨酸的提取: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茶多酚和咖啡因被酶催化转化为茶氨酸,并形成溶液。

茶氨酸溶液通过蒸发浓缩、过滤、洗涤等步骤进行提取。

总结:茶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茶叶提取和酶法合成两个步骤。

茶叶提取是获得茶氨酸的原料,其中包括将茶叶进行加工、提取等步骤。

酶法合成是将茶多酚和咖啡因转化为茶氨酸的过程,其中包括选择酶、提取酶、酶的激活、控制反应条件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茶氨酸产品,用于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氨酸,从树叶到工厂优质的绿茶会有一种“鲜爽”的风味。

1950 年,日本学者酒户弥二郎从绿茶中分离出了产生这种风味的主要物质——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命名为茶氨酸。

茶中的茶氨酸都是左旋的,按照命名法记为“L-茶氨酸(L-Theanine)”。

此后的研究发现,茶氨酸不仅为茶带来鲜爽风味,它本身还具有许多生理功能。

比如它能突破血脑屏障直接影响大脑活动,从而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又可能在生理上对于人体健康产生积极作用。

1964年,日本批准了L-茶氨酸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而美国FDA也在1985年给予了L-茶氨酸GRAS的分类。

GRAS意为“一般公认安全”,虽然与“健康价值”无关,但意味着可以自由地用于各种食品中。

在中国进展比较慢,直到 2014年7月18日,卫计委终于批准了它作为新食品原料。

那么,茶中有多少茶氨酸?又怎样才能得到可以作为“食品原料”的茶氨酸呢?1、茶树如何合成茶氨酸?在成熟的茶树中,茶氨酸是在根部合成的。

借助ATP提供的能量,谷氨酸和乙胺在茶氨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合成茶氨酸。

然后,茶氨酸被运输到新芽中积累起来。

如果光照充足、温度较高,茶氨酸被分解成谷氨酸和乙胺,而乙胺被用于合成儿茶素。

这个过程,跟茶树的光合作用密切相关。

如果光照不足、或者温度较低,那么茶氨酸的分解就会受到抑制,茶的芽和叶中就会积累比较多茶氨酸,而相应的儿茶素含量就比较低。

如果茶树的叶绿素不足,光合作用弱,茶氨酸的分解也会较弱,茶的芽叶中也会积累比较多的茶氨酸。

2、什么样的茶富含茶氨酸?作为饮料,“好茶”的根本标准还得是“好喝”,而茶氨酸以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茶的风味正性相关——也就是说,茶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高的茶,往往会更好喝。

茶的芽叶中含有多少茶氨酸,茶树品种至关重要。

以茶氨酸含量高而著称的茶树品种中,白叶1号无疑是名气最大的。

1970年代,林业工作者在浙江省安吉县发现了一棵树龄超过百年的老茶树。

这棵茶树的叶片在早春是白色的,气温升高之后逐渐恢复绿色。

经过无性繁殖,这棵茶树得到充分推广,成为了著名的“安吉白茶”。

2004年,这个独特的茶树品种被正式命名为“白叶1号”。

白叶1号是一个温度敏感的自然突变体。

在早春低温期间,其叶绿体的形成存在障碍,叶绿素合成受阻,以至于表现为白色。

与这种突变相应的,是细胞中蛋白质解体严重,导致了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升高。

同时,茶氨酸的分解也受到抑制,所以茶氨酸含量也很高。

等到气温升高,白叶1号合成叶绿素的能力逐渐恢复正常,最后变成正常的绿色。

一般品种的鲜茶芽叶,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占干重的3~4%,茶氨酸的含量占干重的1~2%。

而在白叶1号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超过干重的6%,其中茶氨酸大约一半,此外茶多酚只有常规品种的一半左右。

茶多酚是茶中涩味的来源,高茶氨酸低茶多酚的白叶1号,制成的绿茶涩味低而鲜爽味浓郁,风味比普通绿茶就要更好。

常规的绿茶中,也有一些茶氨酸比较高的品种,比如龙井43。

在通常采摘的一芽两叶的鲜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接近干重的4%,而茶氨酸的含量超过2%。

龙井43成为制作龙井茶的优势树种,这可能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找到了一个叶绿素含量很低的突变品种,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只有龙井43的14%和20%,所以芽叶呈现为黄色,被命名为“中黄2号”。

中黄2号的新鲜芽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约为干重的7%,而茶氨酸的含量约占干重的4%,跟白叶1号差不多。

除了品种,温度和光照也会影响到茶氨酸的分解。

在关于茶的各种诗文中,优质的茶总是生长在深山幽谷。

除了水源土壤的清洁,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深山幽谷中光照不足,而在春天茶叶发育期间温度较低,所以茶氨酸的分解以及儿茶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这样制得的春茶茶氨酸含量高而茶多酚含量低,也就更好喝。

而夏茶和秋茶生长采摘时温度较高,光合作用旺盛,相对而言茶氨酸含量低而茶多酚含量高,也就不如春茶好喝了。

日本人偏好绿茶。

但日本没有那么多深山幽谷来长茶树,所以很拼的日本人通过“人工干预”来实现深山幽谷的效果。

这就是日本绿茶特有的“遮荫”处理。

日本绿茶中名气最大的玉露,需要在新芽开始形成时,用竹席、芦苇或者帆布遮盖起来,持续长达20来天。

因为缺乏光照,茶树会合成更多的叶绿素来补偿,从而使得茶的鲜叶更绿,做出来的绿茶更好看。

同时,茶氨酸的含量更高,茶多酚含量更低,也使得它风味更好。

当年酒户弥二郎分离茶氨酸,用的就是玉露茶。

3、从茶中分离茶氨酸不管是作为食品添加剂、膳食补充剂还是食品原料,都需要纯度较高的茶氨酸。

中国批准作为食品原料的茶氨酸对纯度的要求是最低的,只要超过20%就可以。

但这也大大高于茶中的含量——也就是说,把茶氨酸分离出来,是它实现这些用途的前提。

茶氨酸易溶于水,只需要用水浸泡就可以提取出来。

但是,同时被溶解到水中的,还有茶多酚、咖啡因等各种其它成分。

要得到纯度高的茶氨酸,就还需要除去其它成分。

好在茶氨酸很稳定,能够耐高温、耐酸、耐碱,在漫长的提取与分离流程中,能保持不失活不分解。

所以,各种提取和分离天然产物的手段尽可以轮番上阵,把“杂质”逐渐去除,一步一步地提高纯度。

目前,工业上可采用的分离方法有三种:沉淀法、离子交换树脂法和膜分离法。

沉淀法是最传统的化工分离手段,就是通过变化温度、加酸、加碱、加其它化学试剂等手段,把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成分充分地沉淀下来,从而把茶氨酸和其他“杂质”成分分开。

这种手段操作简单,但需要的步骤很多,在加入化学试剂沉淀的过程中,也可能引入新的杂质,甚至有的杂质中还含有有害成分。

离子交换树脂法要高端大气一些。

大致流程是通过沉淀去掉蛋白质,再用吸附的方式去掉色素等成分,然后让溶液流过离子交换树脂,把茶氨酸吸附到树脂上而让其他成分流过。

再改换水溶液的酸碱度,把茶氨酸“洗脱”下来,就得到了茶氨酸含量大大提高的“粗品”。

这样的粗品再经过结晶纯化,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茶氨酸。

纯度高,自然成本也就比较高了。

膜分离是现代天然产物分离中的新兴技术。

分离使用的半透膜就象孔径非常小的筛子,允许尺寸比孔径小的分子通过,而把尺寸大于孔径的分子拦下。

通过不同孔径的膜的组合,就可以把分子比茶氨酸大的和小的成分都去除,而只留下茶氨酸和分子大小与它接近的成分。

膜分离的优势在于不再引入其他的物质,流程也比较简单,劣势是只能进行富集和初步纯化,只靠它也还是难以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茶中的茶氨酸含量很低,如果从茶原料中只是分离茶氨酸的话,经济效益就比较低。

而茶氨酸含量高的鲜叶,做成的茶叶往往品质较高,能卖出更好的价钱,也就不大会用来提取茶氨酸。

不过,茶中有经济价值的成分并不止茶氨酸,比如茶多酚,含量高、也更有市场吸引力。

提取茶多酚产生的废液中,茶氨酸并没有受到影响。

从这样的废液中提取茶氨酸,不仅原料成本几乎没有,还相当于已经去除了一些“杂质”,成本也就大大降低。

4、工厂里生产茶氨酸对于化学家来说,知道了茶氨酸的分子式,就可以去想办法来合成。

茶氨酸可以看成是谷氨酸与乙胺通过失去一个水分子连接而成的,就可以用L-谷氨酸(或者在反应器内能够转化成L-谷氨酸的其他分子),加上乙胺(或能转化成乙胺的分子),在适当的条件下让谷氨酸和乙胺连接起来成为茶氨酸,然后再把它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式听起来很简单,但实现起来也不容易——没有适当的催化剂,有机合成的效率低而且选择性也不强——也就是说,反应物并不是那么听话地转化成茶氨酸。

此外,“化学合成”这个出身就注定了它会受到歧视。

尤其是,化学合成出来的是L型和D型的混合物,跟天然茶氨酸中只存在L型也还是有区别的。

在茶树内,茶氨酸是谷氨酸和乙胺在茶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的。

如果能这种酶用于化学合成,那么反应就会高效得多。

可惜这不现实,这种酶极其不稳定,无法制成纯品再加入到合成反应器中。

人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开发出了微生物发酵法。

这种工艺先是培养微生物,合成谷氨酰胺合成酶,然后模拟茶树体内环境,用ATP提供能量,让谷氨酸和乙胺进行反应。

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天职”其实是让谷氨酸和铵离子合成谷氨酰胺。

但如果反应体系中没有铵离子,那么它也能“狗拿耗子”,把乙胺弄到谷氨酸上去从而生成茶氨酸。

也有一些其他酶通过其他原料来进行转化得到茶氨酸的工艺。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副产物比较少,分离纯化起来要容易一些。

不过,它需要先培养细菌来生成酶,然后利用这些酶去干活。

这需要保持酶的活性,还要精密控制反应条件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这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生产流程比较复杂精密,对于工厂是相当大的挑战。

介于微生物发酵和从茶树中提取之间的,是植物细胞培养法。

这种工艺一般是把茶树的愈伤组织细胞取来,加入到培养液中生长。

通过调控培养条件,比如培养液的酸碱度、温度、培养液成分,利用细胞中的茶氨酸合成酶来合成茶氨酸。

这种方式得到的茶氨酸跟茶树中的一样都是L型,而且含量比较高。

在文献报道的试验条件下,茶氨酸的含量超过干重的20%——这已经达到了中国国家标准中作为“食品原料”的茶氨酸的纯度要求。

当然,目前的国家标准中,规定了作为食品原料的茶氨酸来源于茶叶,而这种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法本身也还只在试验研究阶段文/云无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