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专业概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
一、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两年半至五年。
二、专业发展方向
本专业注重发挥现有的优势,要求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意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社会实践,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三、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写作能力,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以及一定的电脑应用能力。
四、基本培养规格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协作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格。
本专业培养能胜任文化、宣传、教学、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
五、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毕业总学分:80学分
课内总学时(含网络课件、辅导答疑等):1440学时
六、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一)、大学英语(二)、计算机应用基础(一)、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语文、远程学习方法与技术、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一)、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基础写作、应用语言学、中国文字与文化、中国古代戏曲、中国民间文学、现代文学名家选讲、诗词鉴赏。
文学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专业规则

学
课 程
分
类 型
建 课 议考 程 开试 性 设单 质 学位
期
2 非统设 必修(省) 1 省
3 统设 必修 5 省 5 统设 必修 5 省
· 136 ·
13 5103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4 非统设 选修
14 00528
古代汉语(2)
3 统设 必修
15 00530
专
16 01483
业 24 24 29 17 01977
课
18 01998
古代汉语(1) 外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B)(2)
3 统设 必修 4 统设 必修 3 统设 必修 4 统设 必修
课 程
分
类 型
性 质
1 0296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 统设 必修
公 共
2 02970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 1 统设 必修
基 9 9 9 3 01813
英语Ⅰ(2)
3 统设 必修
础 课
4 01819
英语Ⅰ(1)
3 统设 必修
5 00815
计算机应用基础
4 统设 选修
6 51193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 3 非统设 选修
19 02006 20 02015 21 00924
中国古代文学(B)(1) 中国当代文学 教育学
4 统设 必修 3 统设 必修 4 统设 选修
建 议考 开试 设单 学位 期
1 中央 1 中央 2 中央 1 中央 1省 2省 3省 2 中央 1 中央 1 中央 2 中央 3 中央 3省 3 中央 2 中央 4 中央 3 中央 4 中央 3 中央 4 中央 1省
文学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专业规则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及相关专业

我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及相关专业一、我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概述我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是以我国传统语言文学、现代语言学、文艺学、翻译学等为基础,涉及汉语、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等广泛的学科范畴。
这一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学、现代文学以及当代文化进行批评性、创造性思考和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我国语言文学相关专业介绍1. 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民间文学、汉语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具备深厚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文学写作技能。
2.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主要以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外国语言文学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掌握一门外国语言的专业能力,熟悉该语言国家及地区的文化、文学、艺术、历史等相关知识,形成独立的研究与分析能力。
3. 比较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专业是一个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其主要任务是对不同文化、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培养具备扎实的人文素养和宽广的跨文化视野的专业人才。
4. 文艺学专业文艺学专业主要研究文学艺术的理论、批评和创作,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其具备研究和批评文艺作品的能力。
5. 翻译专业翻译专业是培养专业的翻译人才,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翻译能力,熟悉各种类型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技巧,并具备相关专业的知识和素养。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及相关专业涵盖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学科内涵,培养学生的广泛知识面和深厚文化功底。
我认为这些专业不仅仅是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与国际接轨的窗口和桥梁。
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及相关专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结回顾我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及相关专业是一个极具价值和潜力的学科领域,它不仅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还能够增进文学交流,促进语言文学跨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专业概况

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专业简况一、培养目标及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较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文学理论素养,又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不断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等胜任文化、宣传、教案、新闻、管理等实际工作,综合素质良好的,重点面向基层的实用型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专科学习的培养要求是:了解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较好的汉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评析常见的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具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具有中国文史基础的有关知识,利用多种手段(包括网络)检索各种工作需要的有关文献,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主干课程现代汉语(1)(2)、文学概论、基础写作、古代汉语(1)(2)、应用写作(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三、修业年限与毕业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有效。
最低毕业学分为76分。
学生取得学习所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2007级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案计划一、培养目标及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较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文学理论素养,又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不断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等胜任文化、宣传、教案、新闻、管理等实际工作,综合素质良好的,重点面向基层的实用型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专科学习的培养要求是:了解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较好的汉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评析常见的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具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具有中国文史基础的有关知识,利用多种手段(包括网络)检索各种工作需要的有关文献,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文化素养。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介绍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介绍中国语言文学是指以汉语言和中国文学为研究对象的专业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扎实掌握。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民族语学与历史语言学、对外汉语等方向,是我国文学院校的重点专业之一。
本文将从专业特点、就业前景及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对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进行介绍。
一、专业特点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是一个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的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语言和文学的综合能力。
学生将学习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文学理论框架;同时还要掌握汉语的语言学知识,包括声韵律、形声字、方言等,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学科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多样。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和批评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专业实践活动,如写作创作、翻译实践等,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水平。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就业前景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包括教育机构、文化传媒、出版社、翻译公司等。
在教育机构方面,毕业生可以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大学汉语老师等职务,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在文化传媒领域,毕业生可以从事编辑、记者、节目制作等工作,为传媒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出版社和翻译公司方面,毕业生可以从事编辑、校对、翻译等工作,为文学作品的传播和翻译工作服务。
随着国家对外交往的不断加深,对外汉语教育领域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就职于国际组织、外企或华文学校等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汉语翻译等工作。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广阔的,不仅涉及到文化领域,还涉及到教育、传媒、翻译等多个领域。
三、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介绍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介绍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是一个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专业,主要研究中文语言、文学、文化及其相关现象。
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广泛的文化视野,为他们在教育、文化、传媒等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中,一般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方向:
1. 汉语言文学:这是该专业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向,主要研究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作品及其发展历史。
学生需要掌握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艺理论、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和批评能力。
2. 汉语言:这个方向主要研究现代汉语的语言结构、语法、语音、词汇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研究能力。
3. 汉语国际教育:这个方向主要研究如何对外国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包括汉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的知识。
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这个方向主要研究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学作品及其文化背景,旨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此外,还有一些特设专业,如应用语言学、秘书学等,这些专业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的同时,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是一个既注重理论研究又注重实践应用的综合性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较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和汉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是一门研究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学科。
在这个专业中,学生将学习汉语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中国文化的不同方面,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
汉语言文学是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汉语的语言结构、语法规则、写作技巧以及中国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研究。
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多样。
首先,学生将学习汉语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拼音、语法、词汇等。
他们将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其能够流利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汉字的书写和笔画顺序,掌握正确的书写技巧。
在学习中国文化方面,学生将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文化的发展,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习俗和传统节日。
学生还将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中国画、京剧、民间音乐等,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汉语言文学是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学生将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了解其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现代汉语文学作品,如鲁迅、余华、莫言等作家的作品,了解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学习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标准。
他们将学习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要素,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文学写作的技巧和规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对于理解和传播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门专业,学生将能够成为汉语的专业人士,为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做出贡献。
此外,学生还可以从事翻译、教育、文化交流等工作,为中外文化的交流搭建桥梁。
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和汉语言文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不同方面。
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汉语言和文学的专业学科,主要包括对汉字、汉语
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学的研究。
这个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
和文学素养,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汉字与汉语言的兴趣。
以下
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详细介绍。
一、历史渊源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悠
久文字和文明传统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在汉字和汉语言的基
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学传统,包括诗、散文、小说、戏曲等多种文学形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正是为了培养对这一传统的传承和发扬而设立的。
二、专业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
评论、文体修辞学、诗词鉴赏、小说欣赏、戏剧研究、汉字学、古代文献学、中国文化概论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语言的深度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熟练掌握,使学生能够运用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
行分析和创作,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能力培养
四、就业前景
五、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的发展,对于汉语言和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
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
专业课程不仅注重传统文学的研
究,还涉及到现当代文学、电影、传媒等多个领域,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变革,并有机会参与到汉语言和文化国际推广的工作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重要的人文学科,通过对汉语语言和文学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作能力和文化理解,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无论是从事教育工作、文化传媒工作还是学术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学识,为社会和人文事业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科) 专业概况培养目标及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具备较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文学理论素养, 又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不断创新能力, 毕业后能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等胜任文化、宣传、教学、新闻、管理等实际工作, 综合素质良好的, 重点面向基层的实用型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专科学习的培养要求是: 了解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具有较好的汉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示能力, 能够评析常见的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具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具有中国文史基础的有关知识, 利用多种手段( 包括网络) 检索各种工作需要的有关文献, 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主干课程现代汉语( 1) ( 2) 、文学概论、基础写作、古代汉语( 1)( 2) 、应用写作( 汉语)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三、修业年限与毕业本专业实行学分制, 学生注册后8 年内取得的学分均有效。
最低毕业学分为76 分。
学生取得学习所规定的毕业总学分, 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 即准予毕业, 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级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及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具备较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文学理论素养, 又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不断创新能力, 毕业后能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等胜任文化、宣传、教学、新闻、管理等实际工作, 综合素质良好的, 重点面向基层的实用型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专科学习的培养要求是: 了解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具有较好的汉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示能力, 能够评析常见的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具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具有中国文史基础的有关知识, 利用多种手段(包括网络)检索各种工作需要的有关文献, 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一)教学计划设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
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 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采用集中辅导和巡教巡考等方式,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二)选修课可由各地电大或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 各地电大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及当地的需要自开选修课。
(三)统设服务课程由中央电大提供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材、考试等教学资源的支持服务。
地方电大自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工作等均由各省级电大负责。
(四)形成性考核为必修课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无形成性考核成绩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结业考试。
(五)综合实践环节由各地电大根据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开放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负责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环节分为”毕业实习” (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两部分内容。
”毕业论文”应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
毕业实习安排3周(3学分),毕业论文安排5周(5学分)。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应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提倡多样化,选题应在总体上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要求,并体现所选专业方向的特点。
三、修业与毕业年限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有效。
最低毕业学分为76分。
学生取得学习所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四、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开放教学计划进程表五、课程说明1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本课程1学分, 课内学时18 学时, 开设一学期。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是为配合教育部开展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 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 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 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 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 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 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它教育形式的区别; 介绍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 介绍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 介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怎样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 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等等。
2.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本课程2学分, 总学时数36 学时, 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政治理论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以及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本质、基本国情、改革开放, 以及党在当前时期有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理论和政策。
3 现代汉语(1) ( 2)本课程6学分,开设一年。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
本课程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语汇、修辞、语言运用七个部分。
本课程与古代汉语课程构成完整的古今语言课系,与语言学概论等课程联系密切。
4 中国现代文学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成就,并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以文学发展史为线索,突出作家作品。
其教学内容包括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朱自清、徐志摩、闻一多、张恨水、丁玲、茅盾、巴金、瞿秋白、曹禺、老舍、沈从文、戴望舒、穆时英、卞之琳、萧红、李稢人、艾青、冯至、赵树理、张爱玲、胡风、穆旦、钱锺书、梁实秋、孙犁等30位作家及代表作品。
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等课程构成完整的古今文学课系,与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联系密切。
5 中国当代文学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成就,并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以文学发展史为框架,突出作家作品。
其教学内容包括新中国时期的文学、文革时期的文学、新时期的文学和后新时期的文学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授50年代农村题材、战争题材、革命史题材、现实题材的小说,公开和潜在的诗歌、散文,现实剧和历史剧;第二部分主要讲授60年代分开的创作和地下文学;第三部分主要讲授80年代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归来者的创作、人道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文化与寻根文学;第四部分主要讲授90年代的军旅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世俗文学。
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等课程构成完整的古今文学课系,与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联系密切。
6 文学概论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
本课程讲授文学的基本理论,以文学创作、文学阅读、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和其它文学现象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文学界说、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体裁、文学写作、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
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等课程联系密切。
7 基础写作本课程2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其它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经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作文过程、确定写作目的、材料的获取和使用、材料的安排、构段等五个部分为重点,辅以叙述、说明、说服等三个部分为次重点。
本课程与应用写作课程紧密相关。
8 应用写作(汉语)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系统掌握常见应用文体文章的写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各种文体文章的写作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系统讲授下列常见的实用性文体的写作原理和写作方法:公务文书(包括公文、事务文书)、学术文体(包括学术论文、其它科研应用文)、生活、学习应用文体(包括书信、读书笔记)、社会活动应用文体(包括演讲稿、应试作文)、其它应用文写作简介(包括新闻写作、财经写作、法律文书写作)。
本课程重视写作实践训练(包括作文、讨论和讲评)。
本课程宜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开设。
9 外国文学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成就,并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欧美文学和亚非文学两部分,以文学发展史为框架,突出作家作品。
其教学内容,欧美文学分为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欧洲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17 世纪欧洲文学、18世纪欧洲文学、19世纪欧美文学、20世纪欧美文学;亚非文学分为古代文学、中古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等。
本课程与文学概论等课程联系密切。
10 古代汉语(1) ( 2)本课程6学分,开设一年。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工具课,依据所修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选文、古汉语知识通论等部分组成。
选文讲授以解释词句为主,在释词通句中随文讲解常见词。
知识通论主要讲授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的基本知识,以及古汉语常见工具的使用、古书的注解、古文的标点、古文今译、诗律、词律等有关常识。
本课程与现代汉语课程构成完整的古今语言课系,与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联系密切。
11 中国古代文学(B)( 1) ( 2)本课程8学分,开设一年。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
本课程系统地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重点介绍和分析各个历史时期折重点作家作品,旨在使学生获得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 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鉴赏古代文学的能力。
本课程以文学发展史为框架, 突出作家作品。
其教学内容按文学史的发展分为两段: 一是先秦、秦汉、魏晋现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二是宋元明清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