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协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1. 第三种人:指30年代初的苏汶。
文艺主张有脱离政治. 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
左联曾和他展开论辩,批评了他的文艺倾向。
通过论辩,左联也检讨了理论上和策略上“左”的错误。
2. 左联: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
2. 主要人物有沈端先. 钱杏邨. 鲁迅. 田汉. 茅盾等。
3. 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3. 京派:1. 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 废名. 沈从文. 李健吾等。
2.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3.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 《文学季刊》. 《大公报文艺》。
4.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4. 新月社:1.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 徐志摩. 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2.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3. 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以闻一多. 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5. 乡土小说:在1920年代初. 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 中期,一批寓居北京. 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 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 王鲁彦. 台静农. 彭家煌. 许杰等6.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 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初至今的文学作品,包括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及当代文学等流派和风格。
以下是一些与现当代文学相关的名词解释:
1.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文学运动,强调个人
主义、独特的叙事形式、意象和对现实的批判,代表作品包
括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弗朗茨·卡夫卡的作品。
2.后现代主义文学: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批判和超越,强调
多元性、断裂性和相对主义,挑战传统叙事结构和意义的稳
定性,代表作品包括托马斯·品钦的《声音与狂喜》和伊安·
麦克尤恩的作品。
3.当代文学:指现在的文学创作,包括多种风格和流派,
如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当代文学作品反
映了当代社会、文化和个体的经验和观点。
4.文学流派:指文学作品按照特定的风格、主题或形式分
类的方式。
常见的文学流派包括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
主义、奇幻文学、科幻文学等。
5.实验性写作:指在文学创作中采用新颖、非传统的形式
和技巧,挑战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追求创新和
独特性。
6.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学科领域,包
括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和当代的文化批评、女性主义批评、
后殖民主义批评等多种批评理论。
这些名词解释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现当代文学及其相关领域。
然而,请注意文学领域是广阔而多样的,以上解释仅提供了一些常见概念的简要说明。
对于特定的文学作品和理论,可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阅读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诗界革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诗歌革新运动,代表着中国近代诗歌的主流,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格律诗的形式,以适应表现新生活内容的需要,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诗的境界,反对拟古和复古。
代表人物有梁启超、黄遵宪等,其中黄的成绩最大。
小说界革命是指中国近代的小说革新运动,也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内容是重视小说的社会作用,反对封建正统文人鄙视小说的传统观念,把小说的社会地位提到空前的高度,促进了近代小说理论和创作的发展,为五四文学革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新文化运动是指五四前夕以科学民主为旗帜,以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运动。
它以1915年9月《新青年》创刊为发端,继而融入文学革命和五四运动。
其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等。
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人数最多,影响最大。
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成立,发起人有郑振铎、沈雁冰、周作人、叶绍钧、孙伏园、许地山、王统照等,后来参加的有朱自清、冰心、鲁彦、庐隐等。
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文学周报》等。
文学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是“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因而也被称为“人生派”和“写实派”。
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该会自行解散。
创造社继文研会之后,与文研会齐名的新文学社团。
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
后来参加的有田汉、郑伯奇、穆木天、冯乃超等。
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文化批判》等。
文学思想倾向于强调创造精神,提倡浪漫主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因而被称为“为艺术派”。
后期主倡革命文学。
1929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封闭而解散。
学衡派1922年出现的一个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文化派别,因1922年1月在南京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是当时东南大学教授吴宓、梅光迪和胡先骕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当代文学: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尚在延续的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属于我国的断代文学史之一。
中国当代文学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延续,同时,它又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开放性的体系,是一个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变革发展的全新的文学历程。
2十七年的文学:(1949-1966)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
3文革“十年”文学:(1966-1976):万马齐喑,百花凋零。
沦为政治斗争工具的主流文学;传递弥足珍贵文学声音的非主流文学(地下文学)。
4新时期文学:(1976-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1977年8月十一大宣布“文革”以粉碎四人帮结束,并把文革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为“新时期”。
文学界虽将文革之后的文学成为“新时期文学”。
事实上,直到1978年5月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才是新时期的真正到来。
当代文学中最富有探索性的阶段。
“五四”文学精神回归。
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但文学的浮躁也不可忽视。
5复调: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提出“复调小说”的理论。
他认为,陀氏创作的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
“恰恰是在不同声音、不同意识相互交往的联接点上,思想才得以产生并开始生活”,所以“思想就其本质上来讲是对话的”。
6显性文学:即公开发表,进入了“印刷传媒”,处在流通地位,可以“正当”地、“合法”地拥有读者的作品。
7潜在写作: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
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
“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8反讽:是个中外现代小说中常见的—种叙述方式和美学效果。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郑振铎、周作人等12人。
以《文学旬刊》和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为机关刊物,主张文艺“为人生”,提倡现实主义,反对旧文学的游戏消遣态度,创作了大量作品,成为重要的现实主义流派,成员遍及各地,一些地方成立了分会,1932年《小说月报》编辑部被日本飞机炸毁而停止活动2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公用,认为于是应去除一切功力,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
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管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造社的代表作品3零余者: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主人公大都是“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
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己,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漓,或以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
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经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4<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整理]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c94b77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a.png)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
性质: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
发起人: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卢森堡)等。
上海总会有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
内容: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
形式: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
主张:①反映大众、时代的社会现实;②反映无产阶级的认识。
这是一个与革命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京派30年代以北京为中心的小说流派,沈从文是“京派第一人”,还有周作人、废名、芦焚、林徽因、萧乾、朱光潜等。
所以称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当时在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作品较多地在京津刊物上发表。
林徽因、朱光潜组织的2个京派文学沙龙,把北大、清华、燕京几个大学的作者松散地组合起来,具有“学院派”的眼光。
几代的京派文人活跃于《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艺杂志》这些报刊上。
主张:关注人生,但是与政治斗争保持距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世俗化。
多数是现实主义手法,也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散文化、诗化。
小说特点:①创作题材是乡村中国;②追求人文理想,人的尊严,和谐生命的境界③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讽刺体样式。
海派中国现代消费文化环境的形成,集中表现在30Y的上海。
代表作家:张资平、叶灵凤等。
特点:①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商业化。
小说注重可读性,迎合大众口味,是一种“轻文学”;②过渡性地描写都市。
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夜总会、赌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③首次提出“都市男女”这一海派常写常新的主题,造成一种“新式的肉欲小说”;④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
新感觉派30年代在上海都市读者群中风靡一时的小说流派,以《现代》杂志为主要刊物,是第二代海派。
代表作家为穆时英,被称为“海派大将”,还有刘呐欧、施蛰存、叶灵凤等。
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
源于20C20Y日本的新感觉派。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运动【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2、文学革命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以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主要内容,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实绩:出现了大量的新文学作品、社团、刊物,确立了白话文的正宗地位等;3、文学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它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文学的发展新时期。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指由1930年6月,由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
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波、王平陵、傅彦长、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委员、国民党御用文人、国民党军官等。
出版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等。
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新文艺的危机”。
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革命文学运动】1、1928年初,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以《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三个刊物为主要阵地,一齐鼓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文学是宣传的武器,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不必一定要出自无产阶级,最重要的是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等,存在着片面性和机械论的倾向;在革命文学创作中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对五四以来的文学作家和作品进行批判否定,尤其是集中攻击鲁迅,从而引发了与鲁迅、茅盾等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论争促使双方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高了思想,纠正了某些理论错误,扩大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2、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编(最新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编(最新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编1.时务体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报章文体。
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时务文体”。
又称“新文体”、“报章体”,是一种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比较通俗浅显的文体。
这种文体特征为:半文半白,平易畅达,语言丰富、笔调自由、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
其历史渊源:既是汉魏无文风的发扬也是思想解放的产物。
它的社会效果:令读者开眼,风靡一时,并为后世政论报纸纷纷效仿。
而守旧的老辈则痛恨它。
2.诗界革命(暨南大学05年)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
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
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
3.小说界革命(安师大03年)光绪二十八年十月(1902年11月),《新小说》杂志在日本横滨创刊。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这是“小说界革命”的开始。
“小说界革命”的影响相当深远,许多人投身于小说创作,直接促使了创作热潮的出现,在近代小说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4.南社(苏州大学06年,中山大学12年,南开大学01年)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学社团。
该团体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成立,发起人为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1917年,因对“同光体”的评价发生争论,南社内部开始分裂。
1923年,南社解体。
以后又有新南社和南社湘集﹑闽集等组织。
前后延续30余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协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
(实用版)
目录
1.文协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2.现当代文学的概述与发展
3.文协与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4.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正文
【文协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文协,全称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我国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艺术团体。
它成立于 1949 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以团结和组织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为宗旨。
文协自成立以来,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当代文学的概述与发展】
现当代文学,是指自 20 世纪初以来,以现代白话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学。
它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经过几代作家的努力,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
现当代文学的主题和内容,主要反映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体现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状态。
【文协与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文协与现当代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学艺术团体,文协在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提供了作家与读者交流的平台,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同时,文协还对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教育和普及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经过百年的发展,我国现当代文学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题材、形式、风格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我国现当代文学在国际间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