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合集下载

机械波知识点精解

机械波知识点精解

机械波·知识点精解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机械波的产生条件(1)机械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当一个质点开始振动,会引起邻近质点的振动,从而将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起来而形成机械波。

(2)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既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做振源,又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媒质。

振源是形成机械波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

既有机械波就必有机械振动,但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

(3)机械波的传播特点①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离波源越远的质点的振动越滞后。

②对于一维简谐波来讲,各质点的振幅、周期相同且与波源相同。

③各振动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一起向外迁移。

④波不仅能传播振动形式和能量,而且还可以传递信息。

⑤当振源停止振动后,这种振动的形式还会继续向外传播。

⑥所有质点开始振动方向都相同,都与波源开始振动方向一致。

2、横波和纵波分类标准:按照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可以把机械波分为横波和纵波。

(1)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机械波叫做横波,也称作凸凹波。

凸起局部的最高点叫波峰,凹下局部的最低点叫波谷。

(2)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机械波叫做纵波也称作疏密波;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做密部,质点分布最疏的地方叫做疏部。

3、振动和波动的区别和联系〔1〕两者的联系:①振动是波动的起因,波动是振动在媒质中向周围的传播。

②没有振动一定没有波动,有振动不一定有波动,但有波动一定有振动。

〔2〕两者的区别:①从运动的现象看,振动是一个质点或一个物体通过某一中心〔平衡位置〕的往复运动;而波动那么是媒质是大量质点依次发生振动而形成的集体运动。

②从运动的原因看,振动是由于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后受到回复力的作用;而波动是由于弹性媒质中某一局部受到扰动后发生形变,产生了弹力而牵连与它相邻局部质点也随同它做同样的运动,这样由近及远地向外传开,在波动中各局部也受到回复力作用。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简介机械波是指通过介质中的粒子传递的能量、动量和质量的一种波动。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对于理解许多物理现象以及应用于各种技术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机械波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性。

机械波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或波动。

当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振动或波动时,它们会通过分子或粒子的相互作用传递能量,并在介质中引起机械波的产生。

机械波的产生可以有两种方式:横波和纵波。

横波指的是波动方向与能量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动,例如水波和地震波;纵波则是波动方向与能量传播方向平行的波动,例如声波和弹性波。

机械波的传播是指波动行为沿着介质中传递能量和信息的过程。

机械波的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两类:表面波和体波。

表面波表面波是指波动沿着介质表面传播的波动。

在液体和固体中,表面波通常由两种类型组成:横向表面波和纵向表面波。

横向表面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于波动的方向,而纵向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与波动的方向平行。

体波是指波动沿着介质内部传播的波动,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传输。

在地震学中,体波主要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粒子会以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的压缩和稀疏的方式振动;而横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粒子会以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的方式振动。

机械波的特性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中具有一系列特性,包括速度、频率、振幅和波长等。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波速一般是恒定的;而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速则会随着介质密度和弹性系数的改变而变化。

频率机械波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动的周期次数。

频率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

频率越高,波动周期越短;频率越低,波动周期越长。

机械波的振幅是指波动过程中粒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

振幅越大,对应的能量传递也越强。

波长机械波的波长是指相邻两个震动最大值或最小值之间的距离。

波长通常用米(m)来表示。

波长和波速的乘积等于频率,即波速等于频率乘以波长。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中物理选修-电磁波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电磁波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4电磁波知识点总结第二章第一节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以绳波为例) (1)绳上的各小段可以看做质点.(2)由于绳中各部分之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弹力联系着,先运动的质点带动后一个质点的运动,依次传递,使振动状态在绳上传播.2.介质能够传播振动的物质.3.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2)产生的条件①要有引起初始振动的装置,即波源. ②要有传播振动的_介质_. (3)机械波的特点①前面质点带动后面质点的振动,后面质点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并且离波源越远,质点的振动越_滞后_. ②各质点振动周期都与波源振动_相同_.③介质中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_.④波传播的是振动这种形式,而介质的每个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⑤波在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同时,也在传递能量,而且可以传递信息__.1.波的分类按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不同,常将波分为横波和纵波 .2.横波(1)定义: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2)标识性物理量①波峰:凸起来的最高处. (质点振动位移正向最大处)②波谷:凹下去的最低处. (质点振动位移负向最大处)3.纵波(1)定义: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2)标识性物理量①密部:介质中质点分布密集的部分.②疏部:介质中质点分布稀疏的部分.4.简谐波如果传播的振动是简谐运动,这种波叫做简谐波.波动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的运动规律(1)质点的“守位性”:机械波向外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震动,并不随波迁移。

(2)“相同性”:介质中各质点均做受迫振动,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与波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相同,而且各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也相同,即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

(3)“滞后性”: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即离波源近的质点振动开始越早,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开始越晚。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物理教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物理教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机械波》是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讲述波的基本知识。

波是一种非常重要而普遍的运动形式,机械波是后续学习电磁波、光波的基础。

《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节是《机械波》的第一节,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对后续课程波的描述、波的图象、波的各种特性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学生完成了《机械振动》的学习,建立了机械振动的概念,认识了机械振动的规律,掌握了描述机械振动的方法,为学习机械波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机械波的概念及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2)知道机械波的分类,知道横波和纵波的特点。

(3)能从局部和整体把握振动和波的关系。

(4)理解机械波是“振动形式的传播”,是传播信息和能量的一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现象,建立机械波的概念;(2)通过视频,动画模拟,理解机械波的实质,及产生条件。

(3)通过解决问题落实所学知识,提升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感受波在传播信息和预防灾害方面的作用。

(3)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提升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横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的规律。

2、教学难点:质点振动和波传播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和课件辅助教学六,教学资源PPT课件、gif图片、视频等。

七,教学过程引入:1,播放视频《李玉刚的舞绣表演》。

2,观看生活中的机械波图片。

提问:什么是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了机械波。

提问:机械波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观看视频:《声音的形成与传播》波源和介质。

(强调: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但有机械波一定有机械振动。

)提问:机械波是怎样形成,传播的呢?讲解:绳波的形成过程:1.绳子各部分看成许多质点组成,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弹力.2.前一个质点带动后一个质点,后一个质点摸仿前一个质点,后一个质点比前一个质点振动迟.3.振动的形式传播出去形成波.观看动图gif: 横波的形成与传播提问:机械波在传播什么呢?观看图片讲解:传播机械振动的形式,能量,信息。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一、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叫机械波。

形成机械波要有物体机械振动,这个振动的物体叫做波源。

还要有传播机械波的介质,如气体、固体、液体,但真空不能传递机械波。

机械波是通过介质将振动的形式和能量向外传播而形成的,波源和介质是形成机械波的必要条件。

机械波传播的是波源的运动形式和波源提供的能量。

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并没有随波迁移。

从局部看,介质中的各个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从整体看,介质中距波源较近的质点先振动,并且带动距波源较远的质点随之振动,向外传播波源的运动形式和波源提供的能量。

介质中的各质点做的都是受迫振动,所以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这个周期和频率就叫做机械波的周期和频率。

波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个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相同的,但它们振动的步调不同,在波传播方向上后面的质点总是追随前面质点的振动,其步调总比前面质点滞后一些。

机械波分横波和纵波两种,介质中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

在同一种介质中,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

比如地震波就是二者混合而成的。

其中纵波就会提前于横波到达灾区。

二、描述波的物理量──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波长的意义可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反映了研究波的两种方法。

从振动的角度来讲,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如相邻的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

从波传播的角度来讲,一个周期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叫做一个波长。

波的周期和频率就是介质中各个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它等于波源的周期和频率,波的周期和频率由波源唯一决定,与波传播的介质无关,并在波传播过程中保持不变。

波传播的距离和所有时间的比叫波速。

由波长和周期的意义可以得出波的公式:T v λ=.波速是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与波源无关,不同介质波速不同。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含和视频PPT课件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含和视频PPT课件
THANK YOU
2020/9/30
可编辑
二、机械波的分类及其特点
思考:地震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二、机械波的分类及其特点
思考:水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水波既不是横波也不是纵波,叫做水纹波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认识波 波是如何形成的
波的特点 波的分类
思考:振动与波动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振动是一个质点的往复运动,而波动是介质
第二章 机械波
第一节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一生、活机中械的波机的械形波成与传播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请点击手
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振源(波源)
介质
即引起初始振动的装置
即能够传播振动的物质
注:有振动不一定存在波,有波一定存在振动
固、液、气
一、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为什么绳上各点都能动起来呢?凹凸相间的波是怎样形成的呢?
5.波在传递振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能量和信息。
二、机械波的分类及其特点 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横波的特点: 波峰 波谷
绳 波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纵波的特点: 疏部 密部
弹 簧 波
二、机械波的分类及其特点
思考:声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声波是纵波
SUCCESS
SUCCESS
THANK YOU
2020/9/30
可编辑
C.有机械波就一定有机械振动 D.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
程,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2>、区分横波和纵波是根据( C )
A.是否沿水平方向传播 B.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远近

物理教案二: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物理教案二: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物理教案二: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波的基本概念。

2.了解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的基本原理。

3.掌握机械波的传播公式和波速公式。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的基本原理。

2.掌握机械波的传播公式和波速公式。

三、教学内容1.机械波的基本概念机械波是由弹性介质传播的波,弹性介质是指能够变形后恢复原状的物质,如空气、水、金属等。

机械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指波动方向和能量传播方向相同的波,如声波。

横波是指波动方向和能量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如水波和光波。

机械波的特点是需要在物质中传播,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2.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的基本原理机械波的形成是由于物质中的粒子受到振动,从而使振源周围的粒子发生振动,引起机械波的产生。

机械波的传播是由于振源周围的粒子受力而发生位移,位移又传递给相邻的粒子,形成机械波的传播。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系数有关。

传播速度越快,介质的密度越小,弹性系数越大。

3.机械波的传播公式和波速公式机械波的传播公式为:y = A sin(ωt - kx + φ),其中y为波的振幅,A为最大振幅,ω为角频率,k为波数,x为位置坐标,t为时间,φ为初相角。

机械波的波速公式为:v = fλ,其中v为波速,f为频率,λ为波长。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机械波的基本概念、形成和传播原理、传播公式和波速公式等。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深入理解机械波的物理本质。

3.交互讨论: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加深对机械波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1.了解机械波的基本概念。

2.了解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的基本原理。

3.掌握机械波的传播公式和波速公式。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第2讲机械波

第2讲机械波

第2讲机械波机械波、横波和纵波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1)产生条件①有波源。

②有能传播振动的介质,如空气、水、绳子等。

(2)传播特点①传播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②质点不随波迁移。

③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振幅、起振方向等都与波源相同。

2.机械波的分类分类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形状举例横波垂直凹凸相间;有波峰、波谷绳波等纵波在同一条直线上疏密相间;有密部、疏部弹簧波、声波等3.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频率f:在波动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都是相同的,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3)波速v、波长λ和频率f、周期T的关系:公式:v=λT=λf。

机械波的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机械波的频率无关。

横波的图像1.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如图。

2.物理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波的特有现象1.波的叠加观察两列波的叠加过程可知: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都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2.波的干涉和衍射波的干涉波的衍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明显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现象形成加强区和减弱区相互隔开的稳定的干涉图样波能够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向前传播多普勒效应1.定义: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受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2.实质:波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

3.规律(1)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2)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3)波源和观察者如果相对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

考点一波的传播与图像1.波的传播过程中的特点(1)振源经过一个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以有v=λT =λ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波前的形状可以把波分为平面波、球面波、柱 面波 等。 3. 波线: 沿波的传播方向画一些带箭头的线; 各向同性介质
中波线与波面垂直。
波面

线
平面波
球面波
5
四、描述波的几个物理量
1. 波长: 波传播时, 在同一波线上两个相邻的相位差为2 的
质点之间的距离.
❖ 横波: 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距离;
❖ 纵波: 相邻的密集或稀疏部分中心间距离.
一、机械波产生条件 ❖ 产生机械振动的振源(波源);
❖ 传播机械振动的弹性介质.
介质可以看成是大量质元的集合,每个质元具有一定的质 量,各质元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质元间的相互作用使波得以 传播,质元的惯性使波以有限的速度传播。
二、横波和纵波
1. 横波: 介质中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2
y
0
4
8 12 16 20 x
t=0
· ··················
··· x
t = T/4 ····························x
t t
= =
3TT/2/4·················································xx
t = T ·························x 3

x u
)



0
2 y x 2


A

u2
2
cos[(t

x u
)



0
13
比较上列两式,即得
2y 1 2y x2 u2 t 2
普遍意义:在三维空间中传播的一切波动过程,只要介质
是无吸收的各向同性均匀介质,都适合下式:
2
x 2

2
y 2

2
z 2

1 u2
横波传播的条件为媒质具有切变弹性。在气体和液体内 不产生切向弹性力, 故气、液体中不能传播横波.
2. 纵波: 介质中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
❖ 固体中的振源可以产生横波和纵波.
❖ 水面波既不是纵波, 又不是横波.
波的传播特征可归纳为:
1) 波的传播不是媒质质元的传播, 而是振动状态的传播, 某时 刻某质元的振动状态将在较晚时刻于“下游”某处出现;

T-绳中的张力, -绳的线密度
2) 固体棒中的纵波 u Y
F

Y-杨氏弹性模量 -体密度
其中: F Y l
S
l0
F
l0 l0 + l
拉伸
7
3) 固体中的横波
u G

G -切变模量
4) 流体中的纵波
u B

B-容变模量, -流体密度
理想气体: u RT
= Cp/Cv , -摩尔质量
2
t 2
2

1 u2
2
t 2
0
任何物质运动,只要它的运动规律符合上式,就可以肯定它 是以u为传播速度的波动过程.
14
例题8.1 有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正方向传播,已知振 幅A=1.0m, 周期T=2.0s, 波长=2.0m. 在t=0时, 坐标原 点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且沿oy 轴的正方向运动. 求: 1) 波函数; 2) t=1.0s时各质点的位移分布, 并画 出该时刻的波形图; 3) x=0.5m处质点的振动规律, 并 画出该质点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2) “上游”的质元依次带动“下游”的质元振动; 3) 沿波的传播方向, 各质元的相位依次落后; 4) 同相位点质元的振动状态相同, 相邻同相位点, 相位差2; 5) 波是指媒质整体所表现的运动状态。
4
三、波面与波线
1. 波面: 振动相位相同的各点连成的面. 2. 波前: 波源最初振动状态传播到各点所连成的面.
2. 沿x 轴负向传播(左行波) 对P 点:
y
Au
y

Aco〔s (t

x u
)



0
o
x
Acost kx 0
简谐波运 动学方程
P
x
10
二、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简谐波运动学方程是一个二元函数。位移y是时间t和
位置x的函数。
1. x 确定时,为该处质点的
y
x 确定时
振动方程, 对应曲线为该 处质点振动曲线
2. 周期(T): 波前进一个波长的距离所需的时间叫周期
频率(): 周期的倒数称为频率
❖波长反映波的空间周期性; ❖周期反映波的时间周期性;
3. 波速(u):单位时间内, 波动所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速 (相速). 波速决定于介质的特性.
u
6
讨论几种介质中的波速:
1) 弹性绳上的横波
u T
y Acos(t 0 )
p
o
t
t
2. t 确定时,为该时刻各质
点位移分布, 对应曲线为 该时刻波形图
y Acos( kx 0 )
y
u t 确定时
p
o
x
不同时刻对应有不同的波形曲线
x
11
3. t, x 都变化时, 表示波线上所有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情况
—— 行波。
y

x u
)



0
a 2 y A 2
t 2
co[s (t

x) u

]Leabharlann 0注意:❖ u: 波形传播速度, 对确定的介质是常数
❖ v: 质点振动速度, 是时间的函数
四、平面波的波动方程
把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分别对t和x求二阶偏导数,得
2 y t 2
A 2
co[s (t

F切
切变 p
p
V0+ V
p
p
容变
8
㈡ 平面简谐波
若波源作简谐振动,介质中各质点也将相继作同频率的简 谐振动, 这种波称之为简谐波.如果波面为平面,则这样的波 称为平面简谐波。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设有一平面简谐波, 在无吸收、均匀、无限大的介质中传播.
1. 沿x 轴正方向传播(右行波)
y
设原点0处振动位移的表达式为: A
第八章 机械波
目录
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2. 平面简谐波 3. 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 4. 惠更斯原理 5. 波的干涉 6. 驻波 7. 多普勒效应
1
如果在空间某处发生的扰动以一定的速度由近及远向四 处传播,则称这种传播的扰动为波. 机械扰动在弹性介质中 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㈠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t
t + t
u
o
x
x=u t
ytt

A
cos


t

t

x
ut u


0


Acos t

x u



0


yt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描述了波形的传播.
12
三、波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v

y t

A sin[ ( t
u
y0

Aco(s t



0
o
设波的位相速度,即波速为u,则对P 点:
x
y

Aco〔s (t

x u



0
P
x
9
2 , u

y

A cos 2

t


x



0

定义角波数 k 2 得:
y Acost kx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