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电子教案-单元一课题二1
《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掌握汽车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理解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4. 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3. 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4. 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5. 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6. 汽车电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7. 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1. 导入:通过观察一辆汽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基本构造。
2. 讲解: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车身、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器系统等。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包括四冲程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的拆装操作实践,加深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第三课时: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
3. 观摩讲解:组织学生观摩现场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第四课时: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悬挂弹簧、减振器等。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悬挂系统的拆装实验,了解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五课时: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刹车片、制动液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制动系统的检修实践,熟悉制动系统的排除方法。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汽车机械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汽车机械基础概述1.1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作用1.2汽车机械基础的分类和组成1.3汽车机械基础的发展趋势第二课:汽车发动机2.1汽车发动机的概述2.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2.3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性能指标2.4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三课:汽车传动装置3.1汽车传动装置的概述3.2汽车传动系统的常见形式和主要部件3.3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3.4汽车传动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四课:汽车转向系统4.1汽车转向系统的概述4.2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4.3汽车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4.4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五课:汽车悬挂系统5.1汽车悬挂系统的概述5.2汽车悬挂系统的分类和主要部件5.3汽车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5.4汽车悬挂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
2.学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的情景或案例,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与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
2.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用于学生实践操作和训练。
教学评估:1.学生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实际操作的成果,并评估其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讨论和报告:要求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撰写讨论报告,评估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安排:第一课:汽车机械基础概述教学内容:1.1-1.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情景模拟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评估:学生作业第二课:汽车发动机教学内容:2.1-2.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第三课:汽车传动装置教学内容:3.1-3.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小组合作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和报告第四课:汽车转向系统教学内容:4.1-4.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第五课:汽车悬挂系统教学内容:5.1-5.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情景模拟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DOC

教师姓名讲课日期讲课项目及任务名称知识目教标学目标技术目标教课重点教课难点教课方法教课手段-1-讲课形式解说讲课时数2年月日讲课班级项目1 机械概括任务1 机械基础的有关名词1.掌握剖析构件与零件。
2.认识机器、机构的含义与区。
1.能简述机械各个部分的功用。
2.简单学会正确使用数控车床。
1.机械的构成及特色。
机构的观点。
3.构件与零件的差别。
机械的构成及特色。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解说机械的构成及特色。
经过对单缸发动机模型的察看和认识理解机构的观点,同时分清构件和零件的差别和关系。
学时安排教课条件课外作业检查方法1.机械构成及特色约45分钟;2.利用教课模型或实体认识理解构件、零件和机构的关系45分钟;多媒体课件、教课模型或教课实体。
认识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形状、名称和装置关系。
随堂发问,按成效计平常成绩。
教课后记-2-讲课主要内容任务引入经过察看单缸发动机的工作动画,引入新课。
知识链接机械是机器的总称,任何机器均是由不一样的构件构成,每一台机器都是由不一样的部分和不一样的零件和构件构成,其各自有自己的形状和工作特色。
一、机器和机构机器的构成机器主要由动力部分、履行部分、传动部分和控制部分四个基本部分构成。
(1)动力部分动力部分是机器工作的动力源。
现代机器的动力源多为电动机和热力机(汽油机、柴油机),在一般机器中电动机的使用最为宽泛,而在汽车中多项选择择内燃机作为动力源。
(2)工作部分工作部分是机器预约功能的履行部分,如汽车车轮、机床的刀架、轮船的螺旋桨等。
(3)传动部分传动部分是传达原动灵巧力和转变运动形式,以适应工作部分需要的一种传达和变换装置。
它由轴及轴系零件及离合、制动、换向、蓄能(如飞轮)等各样传动元件或装置构成,如汽车的变速箱、主减速器及机床的主轴箱等。
(4)控制部分控制部分是经过人工操作或自动控制来改改动力机或传动系统的工作状态和参数,使履行机构保持或改变其运动或动力的装置,如汽车的点火开关、变速箱的操控杆、离合器踏板等。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和参数。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情况,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汽车的主要性能和参数。
1.3 教学内容1. 汽车的概念与分类2. 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3. 汽车的主要参数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1.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的分类2. 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参数第二章:发动机原理与结构2.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结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
2.2 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
2.3 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3. 发动机的结构组成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组成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作用,掌握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3.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
3.3 教学内容1. 汽车传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传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作用,掌握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4.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
4.3 教学内容1. 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4.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第五章:汽车电气系统5.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电子教案完整版授课教案整本书教案电子讲义(最新)

第
教学内容
课题一汽车机械概述
教学任务
(1)了解机械的概念;
(2)了解机器的特征;
(3)了解机构的概念;
(4)认识汽车机械的组成;
(5)学会区分零件与构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5分钟)
1.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2.本课题学习及掌握的主要内容
(1)铝合金在汽车中的应用
(2)镁合金及在汽车上的应用
二、汽车非金属材料
1.玻璃及橡胶制品
(1)玻璃
(2)橡胶
2.汽车用陶瓷材料
(1)陶瓷的分类与性能
(2)陶瓷在汽车中的应用
教学小结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汽车金属材料和汽车非金属材料的类型以及在汽车中的应用。
思考练习
见《汽车机械基础》47-48页
第
教学内容
3.本课题参阅的材料
4.对本课题作业的要求
详细内容及要求
一、液压传动认识
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2.液压系统的表示方法与组成
3.液压传动的特点
(1)优点
(2)缺点
二、液压传动元件
1.液压传动系统的常用液压元件
(1)液压泵
(2)液压马达
(3)液压缸
(4)液压控制阀
三、液压基本回路
1.压力控制回路
(1)调压回路
二、导入新课(5分钟)
1.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2.本课题学习及掌握的主要内容
3.本课题参阅的材料
4.对本课题作业的要求
详细内容及要求
一、汽车中的铰链四杆机构
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应用
(1)曲柄摇杆机构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章节一:汽车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分类。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汽车的发明与发展、汽车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二:发动机原理与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发动机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三:汽车传动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传动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四:汽车制动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制动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五:汽车电气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电气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电气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电气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六:汽车悬挂系统教学目标:理解汽车悬挂系统的功能、重要性以及常见类型。
教学内容:悬挂系统的功能、重要性、弹簧和减震器的类型、悬挂系统的调整和维护。
教学方法:结合实物展示、模拟图解和实际操作演示进行教学。
章节七:汽车轮胎与车轮教学目标:掌握轮胎的结构、功能和磨损规律,了解车轮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轮胎的结构、功能、磨损规律、车轮的构造和轮胎的更换与维护。
教学方法:利用轮胎模型、视频和实操演练进行教学。
章节八:汽车冷却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冷却系统的作用、结构和常见冷却液的性质。
教学内容:冷却系统的作用、主要组成部分(如水泵、散热器、冷却液)、冷却液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通过图解、视频和冷却系统模型进行教学。
章节九:汽车燃油系统教学目标:认识汽车燃油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第三章力矩与平面力偶系课题力矩与平面力偶系教学对象汽修班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第3课时教师上课时间教学目标明确力矩和力偶的概念,掌握力矩计算方法、合力矩定理及力矩平衡条件,掌握力偶的等效性质,了解平面力偶系的合成方法,掌握平面力偶系平衡条件,掌握力的平移定理。
教材分析重点力矩和力偶的概念、掌握平面力偶系平衡条件及应用难点力矩和力偶的概念、力的平移定理。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授法、提问法教学用具或设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授课思路与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已经掌握了静力学中最基本的平衡问题,其步骤(师生可大声讲出来)。
现在我们在此基础上,学习第二类平衡问题——平面力偶系的平衡。
首先学习两个概念:力矩及力偶。
提问:1、生活中我们的称在称东西时,为什么我们不同的重物只需移动称托。
一、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新课。
二、课堂练习、巩固力矩、力偶矩的概念,学习力臂的画法。
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本节要点。
第五章摩擦第六章刚体定轴转动第七章材料力学基础第八章液压传动基本概念教学过程授课思路与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液压传动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动方式,在汽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从本章开始学习液压传动的相关知识。
二、新授1、液压传动工作原理及组成(一)液压传动工作原理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利用液体的压力,通过密封容积的变化实现动力传递的。
它先利用液压泵将机械能转化为液体的压力能,然后通过液压缸将液体压力能转为机械能。
(二)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工作介质2、液压传动系统的图形符号及液压系统的特点(一)液压传动系统的图形符号勾画理解齐读一、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新课。
二、利用视频文件,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本节要点。
(二)液压传动优缺点3、压力(一)液体的静压力静止液体中单位面积上所受的作用力成为液体静压力。
常用机构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常用机构汽车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机械概述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常用机构介绍传动机构:齿轮、链传动、皮带传动运动机构:连杆、凸轮、曲柄摇杆机构调节机构:液压制动系统、悬挂系统3. 机构分析与设计机构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机构设计的考虑因素和原则4. 汽车机械实例分析发动机:内燃机、电动机变速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驱动系统:前驱、后驱、四驱5. 动手实践参观汽车维修店或实验室观察和分析实车机构的运作制作简单的机构模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机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机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汽车机械实例,加深对机构应用的理解。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参观和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和常用机构的掌握。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汽车机械基础教材,提供理论知识支持。
2.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
3. 实验室设备:提供汽车机械实验设备,方便学生动手实践。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案例。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汽车发展历程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汽车机械概述的内容。
2. 讲解汽车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知识。
3. 介绍常用机构,如传动机构、运动机构和调节机构,并讲解其原理和应用。
4.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机械实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KLQP为F+Fe3C两相区。PQ线 为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曲线。当
合金从727℃缓冷至室温时,碳在 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沿PQ线变化,
并析出三次渗碳体(Fe3C III )。
CDFC区域为L+Fe3C两相区。凡 是含碳量wC>4.3%液相,缓冷到 液相线(CD线)对应温度时,
都会结晶出渗碳体,称为一次
渗碳体(Fe3CΙ)。
GSPG区域为F+A两相区。含碳量 wC<0.77%的铁碳合金缓冷至GS线对应温 度时,将由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奥氏体
的含碳量随温度降低,沿GS线变化至
相图采用相应热处理加以改善。
在热处理方面的应用 对于制定
热处理工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温度
II I III
Ⅴ
IV
A
1
L
2
1
L+A
AE F+A 3 G
F
4
Q4
2
1
C
A+Fe3C
3
2
Fe
0.77 2.11
4.3
0.0218
wC()
Ⅵ D
1
L+Fe3C
2
F
3
K
L Fe3C
L+A L
A
P(F+Fe3C)
项目
工
钢
业
白口铸铁
纯 亚共析钢 过共析钢 亚共晶白口铁 过共晶白口铁 铁
ωC 组织特征
组织组成 物相对量
0.0218% 0.77%
2.11%
高温固态组织位单相固溶体
4.3%
6.69%
组织中有共晶莱氏体
.
.. .
.
. .
. .
.. ..
. .
.
..
. .
L’d.
.
.
.
. .
.
.
.
.
. .
..
.
.
相组成物 相对量
根据室温组织的不同,钢又分为以下三 种: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
白口铸铁(2..11%<wC<6.69%)
根据室温组织不同,白口铸铁又可分为 三种: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 过共晶白口铸铁
第八节 含碳量与铁碳合金组织 及性能的关系
一、铁碳合金含碳 量与组织的关系
二、铁碳合金含碳 量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第七节 典型合金的结晶 过程及组织
碳合金的分类:
一、共析钢的结晶过程分析 二、亚共析钢的结晶过程分析 三、过共析钢的结晶过程分析 四、共晶白口铸铁的结晶过程分析 五、亚共晶白口铸铁的结晶过程分
析
六、过共晶白口铸铁的结晶过程分 析
工业纯铁(wC<0.0218%) 钢(0.0218%<wC<2.11%)。
在选材方面的应用 根据零件的服
役条件和性能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 料。
在铸造方面的应用 由相图可知共
晶成分的铁碳合金熔点最低,结晶温 度范围小,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在 铸造中,经常选用共晶成分的铸铁
在压力加工方面的应用 钢材的锻造、
轧制均选择在单相奥氏体区适当温度范围 进行。
在焊接方面的应用 根据Fe-Fe3C
符号P表示。
❖ 一、单相区
❖ 二、两相及其边界的特征曲线
1.L+A两相区 2.L+Fe3C两相区 3.A+ Fe3C两相区 4.F+A两相区 5.F+ Fe3C两相区
❖ ACEA区域为L+A两相区。凡是含碳量 F+A两相区的液相缓冷到液相线(AC 线)对应的温度时,都会结晶出奥氏体。 在此区内液相和奥氏体同时存在并处于 平衡。
铁碳合金室温下下的相组成相对量、组织组成物相对量
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铁碳合金组织 变化的基本规律:随含碳量的增加, 工业纯铁中的三次渗碳体的量随着增 加,亚共析钢中的铁素体量随着减少, 过共析钢中的二次渗碳体量随着增加。 对于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种的 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量随着减少,过 共晶白口铸铁中一次渗碳体和共晶渗 碳体量随着增加。
0.77%。GS线是从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的
开始线。在此区内,与奥氏体平衡的铁素 体,其含碳量随温度降低沿GP线变化至 0.0218% wC>4.3% 。wC<0.0218%的铁碳 合金,当缓冷至GP线对应温度时奥氏体 全部转变为铁素体。
EFKSE区域为A+Fe3C两相区。在此 区内,奥氏体中的含碳量温度的降低 沿ES线从2.11%变化至0.77%。由于
▪ 4. 渗碳体 渗碳体是一种具有复杂晶
体结构的间隙化合物.它的分子式Fe3CI渗
碳体的含碳量是wC=6.69% 。在Fe-Fe3C
相图中渗碳体既是组元又是基本相。
渗碳体的硬度很高,约800HBS,而塑性 和韧性几乎等于零,是一个硬而脆的相。 渗碳体是铁碳合金中主要的强化相,它的 形状、大小与分布对钢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L
L+A
A
A+F
F+P(F+Fe3C)
terima Kasih
得力马卡系
第六节 Fe3-Fe3C相图分析
❖ 简化的Fe3-Fe3C相图
简化相图由两个简单的二元相图组合而 成。图中的右上半部分为共晶转变类型的 相图,左下半部分为共析转变类型的相图。
❖ 两条恒温转变线
共晶转变线和共析转变线
❖ 相区及其主要特点和特性曲线的分析
❖ 共晶转变线
ECF线为铁碳合金的共晶转变线。C点 为共晶点,C点成分(wC=4.3%)的液相 在1148℃同时结晶出E点成分(ωC=2.11%) 的奥氏体和F点成分(wC=6.69%)的渗碳 体。此转变称为共晶转变,表达式为: LCAE+Fe3C共晶转变的产物为莱氏体,它 是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用符号Ld表示。
HBS AK/J
300 1200
HBS 60
192
250
1000 Ψ
200
800
160
Qb 50 40
128
150
600
30
96
100
400
20
64
δ
32
200
AK
10
0 0.2 0.4 0.6 0.8 1.0 1.2 1.4
Wc(%)
第九节 铁碳相图的应用
一、在选材方面的应用 二、在铸造方面的应用 三、在压力加工方面的应用 四、在焊接方面的应用 五、在热处理方面的应用
❖ 共析转变线 PSK 线为铁碳合金的 共
析转变线。S点为共析点,S点成分为
(wc=0.77%)的奥氏体在727 ℃同时析
出P点成分( 和K点成分(
wwcc==00..062.6198%%))的的渗铁碳素体体。
此转变称为共析转变,表达式如下:
ASFP+Fe3C共析转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