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的液体管理原则

合集下载

急危重症护理中的液体管理原则

急危重症护理中的液体管理原则

急危重症护理中的液体管理原则
本文介绍了急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液体管理的目的
液体管理是指在维持组织灌注、纠正循环障碍和保持水电解平
衡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和控制液体的输入和输出,达到最佳液体状态,从而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液体管理的原则
1. 个体化定制
- 根据患者的病情、负荷状态、水电解质平衡和年龄等选取适
宜的液体种类和剂量,防止因液体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2. 动态监测
- 监测水平衡、尿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实
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平衡输入输出
- 控制液体的输入和输出,保持液体平衡。

如果液体过多,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水肿和肺水肿等并发症;如果液体过少,会引起循环衰竭、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4. 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 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液体管理的注意事项
1. 防止感染
- 维护导管和留置管道的清洁卫生,避免医院感染。

2. 防止过度负荷
- 避免因过度输液而造成液体过多,导致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

3. 防止肾功能损害
- 对于存在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注意液体管理,避免液体过多过少。

4. 考虑营养支持
- 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和耐受力。

以上是急危重症护理中的液体管理原则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护理工作者能有所帮助。

心衰的液体管理

心衰的液体管理
Page 20
心衰患者的长期液体管理
1、自我管Leabharlann 是关键1) 教会患者✓ 如何监测体重 ✓ 如何观察出入量 ✓ 如何自我调整利尿药剂量
2) 长期正规服药
Page 21
心衰患者的长期液体管理
2、重视社区医院在长期管理中的重要性
✓ 慢性心衰社区管理与防治课题—城乡社区慢病防治重大专项课题 之一
✓ 模式:社区医生将通过家庭病床、健康教育等形式进行综合防治 和管理,第一时间识别、消除潜在危险,指导其及时正确服药
入量控制的要点
1、总量控制的原则:量出为入
轻度水肿:负500-1000ml;中度水肿:负1000-1500ml 重度水肿:负2000ml以上
2、注意钠盐的控制
轻度水肿:2g(盐5g);中度水肿:1g(盐2.5g) 重度水肿:0.4g(盐1g)
3、难治性心衰患者更应严格控制入量,24小时总入量宜控 制在<1500ml
德国
容量负荷
荷兰
中国
美国
消化道摄入
俄罗斯
静脉输入
加拿大
量出为入
自身代谢产生
Page 18
心衰患者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 时刻记住“心衰病人输液不能太快”的原则
输液速度20-30滴/分 严防病人、家属自行调快滴速
✓ 认识到不同液体种类对容量的影响不同
影响大:盐水、胶体液、蛋白 影响小:糖水
Page 19
Page 7
利尿剂是唯一可充分 控制心力衰竭液体潴
留的药物
合理使用利尿剂是其他治疗心力 衰竭药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用量不足
液体潴留,降低ACEI反应 增加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危险
不恰当的大剂量
血容量不足 低血压 肾功能不全

心衰患者容量管理

心衰患者容量管理
9字
药物治疗是急性心衰容量管 理的关键手段,常用的药物 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 正性肌力药物等。
9字
急性心衰患者应严格控制液 体摄入量,以减轻心脏负担 。同时,密切监测尿量和体 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9字
对于严重急性心衰患者,机 械通气、体外膜氧合等生命 支持技术也可用于辅助治疗 。
慢性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
重要性
容量管理对于心衰患者至关重要,因为心衰时心脏的泵血能 力下降,容易导致体液潴留和水肿。容量管理有助于减轻心 脏负担,防止过多的液体在体内积聚,从而改善心衰症状和 生活质量。
心衰患者容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控制液体摄入
监测体液平衡
心衰患者应限制液体的摄入量,以避 免过多的液体在体内积聚。患者应遵 循低盐饮食,避免高盐食品和饮料, 如腌制品、咸鱼等。
详细描述
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医生可能无法为每位心衰患者提供足够的关注和指导。此外 ,医疗机构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导致患者转诊、随访和监测 等方面的困难。
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
总结词
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是心衰容量管理的另一大挑战。
详细描述
目前对于心衰患者液体摄入量和容量的监测手段有限,许多患者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容量超负荷或不 足的情况。这可能导致病情恶化或影响治疗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研发更加便捷、准确的监 测设备和技术,以便及时发现和调整患者的容量状态。
利尿剂治疗
对于严重体液潴留的患者 ,医生可能会给予利尿剂 治疗,以促进液体排出。
药物治疗
ACE抑制剂
ACE抑制剂有助于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 担,延缓心衰进展。
利尿剂
利尿剂可以促进液体排出,减轻体液潴留 和水肿的症状。
β受体拮抗剂

心衰病人的液体限制如何正确掌握液体摄入量

心衰病人的液体限制如何正确掌握液体摄入量

心衰病人的液体限制如何正确掌握液体摄入量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送到身体各处,导致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

对于心衰病人来说,合理控制液体摄入量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心衰病人液体限制的正确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液体摄入量。

1. 了解液体限制的目的和重要性液体限制对心衰病人至关重要。

由于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过多的液体摄入会导致体内液体潴留,进一步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并引发水肿、气急、乏力等症状。

因此,正确地掌握液体摄入量可以减轻心脏负担,改善生活质量。

2. 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确定个人液体限制量每个心衰病人的液体限制量可能会有所不同,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身体状况和药物治疗等因素。

因此,第一步是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确定个性化的液体限制量。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适合的液体摄入目标。

3. 监测液体摄入量为了正确掌握液体摄入量,心衰病人应该密切监测自己的液体摄入。

以下是一些帮助监测液体摄入的方法:- 使用定量的容器来饮水,如计量杯或瓶子。

- 记录喝水、饮料和食物中含有主要液体成分的量,如水、茶、汤等。

- 注意包装食品上标明的液体含量,如罐装饮料。

- 避免吸入额外的液体,如口香糖、薄荷糖等。

- 关注药物中的液体成分,避免过多液体摄入。

4. 合理规划饮水时间和方式心衰病人可以通过合理规划饮水时间和方式来控制液体摄入量。

以下是一些建议:- 尽量将液体摄入平均分配到一天的不同时间段,避免过量一次性摄入。

- 在正餐时限制饮水量,并尽量选择含水量较低的食物。

- 避免在临睡前大量饮水,以免导致夜间尿频和浮肿。

- 尝试将饮水集中在餐前或餐后,以减少对食欲的影响。

5. 注意摄入水分的来源除了饮水外,心衰病人还应特别注意摄入水分的来源。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避免饮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它们具有利尿的作用,可能增加尿液排出量。

- 避免食用高盐食物,因为高盐摄入会导致体内液体潴留。

心衰患者液体管理原则

心衰患者液体管理原则

心衰患者液体管理原则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体内液体潴留。

液体管理在心衰患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液体管理可以缓解心衰症状,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心衰患者液体管理的原则。

1. 个体化液体管理每个心衰患者的病情不同,液体管理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

这包括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功能、肾功能以及其他合并症等因素。

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可以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液体管理计划。

2. 监测液体平衡监测液体平衡是液体管理的基础。

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包括尿量、体重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等。

尿量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正常尿量通常为每天1000-2000毫升。

体重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患者应该定期测量体重,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变化情况。

3. 限制液体摄入心衰患者因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容易出现液体潴留。

因此,患者在液体摄入方面需要严格控制。

一般来说,每天的液体摄入量应该在1500-2000毫升之间。

患者应该避免摄入过多的水分和含盐量高的食物,如咸菜、腌制食品等。

此外,还应注意限制饮酒和咖啡因的摄入。

4. 限制钠摄入钠是导致液体潴留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心衰患者在饮食中应该限制钠的摄入。

一般来说,每天的钠摄入量应该控制在2000毫克以下。

患者应该避免食用高盐食物,如咸菜、腌制品、方便面等。

此外,在购买食品时,可以选择低钠或无钠的食品。

5. 适量补充液体虽然心衰患者需要限制液体摄入,但在某些情况下,适量补充液体是必要的。

例如,在高温天气下,患者容易出汗,因此需要适量补充水分。

此外,在运动或剧烈活动后,患者也需要根据需要补充水分。

但是,补液时应注意控制总体液体摄入量,避免过量导致液体潴留。

6. 合理用药药物治疗在心衰患者液体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利尿剂是常用的液体管理药物,可以通过增加尿量有效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来改善心衰患者的液体潴留症状。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在医疗实践中,液体管理是危重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需要仔细控制液体的输注量和类型,以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组织灌注,并保证生命体征的正常。

I. 液体管理的原则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液体管理计划,包括评估体液丢失量、估计预期输注量和调整管路应用率。

2. 目标导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液体管理目标,如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以确保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处于理想状态。

3. 安全性:慎重选择适宜的液体类型,避免使用过多的盐水或输注过快,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

4. 监测评估: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如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II. 液体类型的选择在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中,常用的液体类型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1. 晶体液:晶体液通常是指含有无机盐类和葡萄糖的液体,如生理盐水、林格液等。

晶体液主要通过胃肠道和外周静脉输注给予患者,可用于补充体液丢失和保持血容量。

2. 胶体液:胶体液是由胶体颗粒悬浮在溶液中形成的液体。

主要有天冬氨酸、明胶、白蛋白等。

胶体液可提供胶体渗透压,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

III. 液体管理的方法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输液:根据液体管理计划,通过静脉输液给予患者适当的液体量和类型。

注意输液速度的控制,避免过快或过多。

2. 减少液体丢失:积极处理因感染、出血、呕吐等引起的液体丢失,及时纠正水电解负平衡。

3. 监测尿量:监测患者的尿量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和液体平衡情况。

输液量和尿量之间需要保持动态平衡。

IV. 液体管理的时机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液体管理的时机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 急性期:在急性期,如创伤、手术后等,液体管理旨在维持循环血容量,提高氧传递,促进组织灌注。

2. 恢复期:在患者恢复期,液体管理旨在纠正水电解负平衡并避免过度液体负荷。

心力衰竭患者的液体管理(1)

心力衰竭患者的液体管理(1)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标准治疗的药物 利尿剂 ACEⅠ/ARB β-受体阻滞剂 洋地黄制剂(重要辅助)
利尿剂的适应证
所有心衰患者,有液体潴留的证据或原先 有过液体潴留者,均应给予利尿剂,且应在 出现水钠潴留的早期应用。
NYHA心功能Ⅰ级患者一般不需应用利 尿剂。
应用利尿剂后心力衰竭症状得到控制 ,临 床状态稳定 ,亦不能将利尿剂作为单一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的液体管理
心力衰竭患者的液体管理
1.心衰的症状与病因
2.液体潴留评估与出入量记录 3.心衰的饮食控制 4.心衰液体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心衰的症状
左心衰竭:肺循环淤血:进行性劳力性呼吸 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急 性肺水肿
心衰的症状
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腹胀纳差,恶心呕吐, 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脏肿大, 水肿,胸水、腹水,紫绀。
随心衰加重(肠管水肿/小肠低灌注),药物吸 收延迟,且肾血流和肾功减低,药物转运受 损---需加大利尿剂剂量 最终出现利尿剂抵抗
利尿剂抵抗
利尿剂抵抗时:常伴有心衰症状恶化 对策为: 呋塞米静脉注射40 mg,继以持 续静脉滴注(10~40 mg/h) 2种或2种以上利尿剂联合使用,或短期 应用小剂量的增加肾血流的药物如多巴 胺100~250μg/min
液体潴留的评估
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 难,心慌心悸,尿量减少,腹胀 查体:体重增加(短时间内体重增加是液体潴留的可靠 指标),颈静脉怒张(最可靠的容量超载体征),双下 肢或全身水肿,腹水胸水。 辅助检查:肺部啰音,胸片提示肺淤血、肺水肿,心界 扩大,BNP升高。
记出入量的临床意义
利尿剂的选择
仅有轻度液体潴留而肾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 ,可选用 噻嗪类 ,尤其适用于伴有高血压的心力衰竭患者。氢氯噻嗪 100mg/d已达最大效应 (剂量 效应曲线已达平台期 ) ,再 增量亦无效。

心衰患者容量管理标准

心衰患者容量管理标准

心衰患者容量管理标准
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标准是为了控制体液平衡、预防水肿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发生和进展。

以下是常见的心衰患者容量管理标准:
1. 液体摄入限制:根据医生的建议,限制每天的液体摄入量,通常不超过1500毫升。

避免摄入过多的液体导致体液滞留和水肿。

2. 监测体重变化:心衰患者应每天定期测量体重,并记录下来。

如果体重在短时间内增加1至1.5千克,可能表示体液潴留,应及时就医。

3. 监测尿量:密切观察尿量的变化,特别是排尿减少或浓缩尿的情况。

尿量减少可能是体液潴留的迹象。

4. 限制钠摄入:心衰患者应限制钠的摄入,通常每天不超过2000毫克。

高钠饮食会导致体液潴留和水肿。

5. 定期服用利尿剂:利尿剂是常用的心衰治疗药物,可以促使尿液排出,减轻体液潴留和水肿。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定时服用利尿剂。

6. 遵守药物治疗:心衰患者需要定期服用心衰治疗药物,如ACE 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

遵守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心衰症状,防止心衰进展。

7. 规律运动:适量的规律运动可以提高心脏机能和肌肉耐力,改善心衰症状。

但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心衰患者容量管理的具体标准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病情而有所不同。

心衰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和医生的指导进行容量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力衰竭的液体管理原则
急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是心血管专家讨论的热点,正确掌握液体管理原则,合理使用利尿剂是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成败的关键。

1 、急性心力衰竭的分类
尽管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分类尚未统一,从液体管理角度,临床应首先按我国指南将急性心力衰竭分为三大类:①急性左心衰竭,又按基础病因,如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高血压、心肌炎和心肌病、心瓣膜疾病、严重心律失常等进一步分类。

②急性右心衰竭,再按常见病因如右室梗死、大块肺梗死和右心瓣膜疾病来区分。

患者是急性,主要根据病因、诱因、血流动力学与临床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各国指南分类各不同。

③非心脏性原因所致的急性心衰。

这一分类法着重于病因和心衰的基本类型( 左心衰竭或右心衰竭) ,简单明了,适合临床实践。

急性左心衰竭的进一步分类:对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都应该初步进行四格表分级(见表1),这种分级是Forrester 分级的临床简易版,主要用于床边快速评估。

四格表法较适用于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的临床评估,在我国应该受到重视,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或门急诊患者。

对于严重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微创检测,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如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和心脏指数( CI) 等指标进行Forrester 分级,尤其适合于CCU 或ICU 住院心衰患者的临床评估。

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程度分级( 表1)
2 、急性心力衰竭的液体管理原则
对于监护室内或具备有创监测条件的医院,Forrester 分级方法评估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非常重要,可指导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尤其对严重心力衰竭或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进行Forrester 分级更有临床使用价值。

以便正确诊断,合理指导心衰的治疗(见表2)。

如果患者的组织灌注正常(心脏指数CI>2.2L/min/m2),皮肤干暖,肺部无明显肺淤血性湿罗音,属于Forrester 分级的I期,不需要给予利尿剂。

如果患者的组织灌注正常(心
脏指数CI>2.2L/min/m2),皮肤湿暖,肺部可闻及明显肺淤血性湿罗音,PCWP>18mmHg,或者行PiCCO 检测测量心脏前负荷参数,如胸腔内血容积(ITB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等增高,属于Forrester 分级的II期,应尽快给于快速利尿剂,减少回心血流量,减轻肺淤血。

如果患者的组织灌注降低(心脏指数CI<2.2L/min/m2),皮肤干冷,肺部无明显肺淤血性湿罗音,特别是血压偏低者,属于Forrester 分级的III期,应禁用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物,而应尽早补充液体,适当增加心脏前负荷,提高心脏输出量,提升血压,改善组织灌注。

右心室梗死伴急性右心衰竭首先应给予积极扩容治疗:706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生理盐水,约20 ml/min 静滴,维持PCWP至15~18 mmHg,24 h总量控制约3500~5000 ml。

应该强调急性右心衰竭补液的重要性,其目的是提高左心室的灌注压,提高心输出量,纠正低血压状态,改善组织灌注。

若补液后胶体渗透压减低,个别患者还需要增加胶体的补充,,也可考虑补充白蛋白,以提高血液的胶体渗透压。

如果血压仍偏低可配合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个别患者需要用去甲肾上腺素。

对于急性右心室梗死所引起的急性右心衰竭,由于常伴有下壁心肌梗死,甚至左室前壁也有缺血或梗死,左心室功能储备严重下降,容易出现急性左心衰竭。

这类患者补液应慎重,需要严密检测血液动力学指标,指导补液治疗。

不宜盲目扩容,以免导致或加重急性左心衰竭。

当有肺淤血先兆,特别在心肌梗死的3天后,由于右心室功能的快速恢复,增加右心输出量,容易出现肺淤血和肺水肿。

及时给予利尿剂,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有助于预防肺淤血和肺水肿。

液体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调整有效循环血容量最优
化,保障心输出量最大化(见表3),脏器缺血改善,肾功能好转。

3 、正确评估肺水量,区分肺水性质,指导肺水治疗
肺内所含水份的增加可由左心衰竭、肺炎、脓毒症、中毒、烧伤等不同原因引起,各种原因的治疗原则差异很大。

EVLW(Extravascular Lung water)是胸腔内热容积和胸腔内血容积的差值,反应肺血管外的水量,其增加的原因,一种是血管内滤过压的升高(如左心衰竭,容量过多)所致,即静水压型肺水肿,首选利尿治疗;另一种是肺血管血浆蛋白通透性增加引起,将水份拉向组织间隙(内毒素休克,肺炎,脓血症,醉酒,烧伤),称渗透型肺水肿,应注重病因治疗。

肺水肿的程度与病人的预后之间有直接的相关性,血管外肺水与血气分析没有相关性,通过肺水指导液体管理可以缩短患者上呼吸机的时间和住ICU时间。

肺血管通透性
指数(PVPI)通常用来判断肺水肿类型,静水压型肺水肿患者PVPI 正常(1-3);而渗透型肺水肿患者PVPI常常升高(>3)。

总之,液体管理是急性心衰治疗的关键,调整有效循环血容量最优化,保障心输出量最大化,使脏器缺血改善,肾功能好转;纠正肺淤血,改善肺换气,缓解组织缺氧,改善预后。

(广东省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作者:吴同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