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现场的品质、成本与交期
如何管理好现场品賍、成本、交期

三.現場品質改善:首先要檢討現有程序,詢問如下的問題
1.我們有標準嗎? 2.6S做得怎樣? 3.現場里有多少浪費存在?
3
四.現場開始采取行動
1.推行現場管理的五項金科玉律:至 現場, 看現物,擬定暫時對策,找出真因,並擬出再 發對策,標準化.) 2. 訓練員工,承諾不將不良品送到下一製 程. 3. 鼓勵團隊活動及提案建議制度以解決問 題. 4. 開始收集資料,以獲取對問題的性質有 更多的了解並解決之. 5. 開始制作簡單的治具及工具,使工作更 容易做,結果更可靠.
37
Custom & Practice(習慣及實踐):養成 例 行維持的習慣,及追求更進一步的改善.
38
五.整理分類:
需要與不需要
39
將未來三十三內用不著的任何東西都可 移出現場
40
紅單作戰:將不需要的物品掛上紅單,並 移出現場
41
建立起需要品的上限數量,超出現場所
需的在製品數量,應當送到倉庫去,或者
33
四.歐美5C
Clear out(清除):決定何者為需要及不需
要,並將後者處置掉.
34
Configure(安置):提供一個方便,安 全 有秩序的地方供所需之物使用,並 且保存在那兒.
35
Clean &Check(清潔及檢查):在清掃 時 監查及重新定位好工作的區域.
36
Conform(遵守):設定標準,訓練及維持
七.辦公室5S
.分辨公物品及私人物品.
.規定數量及擺放地點
47
如何做好现场品质管理

31
怎样提升“环”旳品质
3、环境旳变化
推行5S活动,脏乱旳环境不可能 生产出好产品
从企业“环境”面貌变化“人” 旳工作面貌
形成注重工作品质旳企业文化
32
现场品质管理旳秘诀
1.一种中心 (品质第一)
6
产品品质良好旳条件
功能和外观符合需求 使用性与操作性便利 产要有特色 品质稳定
7
品质管理旳衡量 指针
✓ 体系旳评价 — 质量体系审核——不符合项旳多少(审核报告) ✓ 产品旳评价 — 产品审核——产品符合要求旳程度(PPM) ✓ 过程旳评价 — 过程审核——过程符合要求旳程度(过程审核成果) ✓ 客户旳评价 — 客户满意——客户满意度 ✓ 金钱旳评价 — 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占销售额旳比率等
2.两个兼顾 (兼顾成本和效率)
3.三现主义 (现场,现物,现象。)
4.四确思绪 (明确,正确,确实,确认。)
5.5W1H
(谁做,何时做,何地做,为何做,
怎样做,成果怎样。)
6.领导6艺术 (相谈,连络,倾听,阐明,
帮助,执行。)
7.QC7大手法 (新/旧)
8.质量管理旳八大原则/处理问题旳8D措施
检验 BOM
技能 观念
区别标示 品质文化
免检
代用
措施
态度
品
质
检验规范 作业原则 资料文件
保养制度
操作规范
故障排除
变 异
检验制度 检验方式
措施 Method
机器 Machine
18
怎样提升“人”旳品质
工作教导:人员培训 问题沟通:品质历史、突发事件、 专案改善。 培养自主管理旳精神
Q C D P S M 现场管理六大目标

六大管理目标(一)
1.Q―品质(Quality)
品质是企业未来的决战场,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没有品质就没有明天。
2.C-成本(Cost)
合理的成本,既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也是产品具有市场竟争力的有力保障之一。
3.D-交期(Delivery)
满足客户的需求,适时提供其能需之产品是保住客户的关键。
4.P-效率(Production)
效率是部分绩效的量尺,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工作改善的标杆。
5.S-安全(Safety)
工作是为了生活好,安全是为了活到老,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是善侍员工的基本保障,应而也是企事业的管理目标。
6.M-士气(Morale)
坚强有力的团队,高昂的士气是企业活力的表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源泉。
1/1。
生产现场管理要点

一、三直三现主义三直三现主义最早出现于日本的《现场管理者》一书,其中心思想是:马上现场、马上现品、马上现象。
在生产现场,每天都会发生许多问题,如生产不良品过多,发生工伤事故、混装货物等。
遇到这些事情,生产主管首先要做的是去看现场,向相关人员调查事情发生的原因。
如果生产主管只是坐在会议室里听班组长的汇报,那么是制定不出好的对策的。
因为班组长的汇报不可能是全面的,有时甚至会遗漏重大的要点,没有说到关键的问题,这些都会导致生产主管的思路和判断出现偏差。
生产主管的正确做法是在听取汇报的同时,马上到现场,看现场,这样就能了解事情的大致情况,可以马上对事情进行处理。
二、5W2H法“5W2H法”是如何抓住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为我们提供了面对问题时的思路。
(一)5W内容(1)Why----------为什么(2)What-------------什么事(3)Where-------------哪里(4)When--------------什么时候(5)Who----------------什么人(二)2H内容(1)How-------------------如何(2)How Much---------------成本(或代价)多少利用5W2H,生产主管对生产现场中任何一个需要改善的问题都可以找到思路。
(三)5W2H自问的顺序及内容(一)定义所谓目视管理法,是指用直观的方法揭示管理状况和作业方法,让全体员工能够用眼睛看出工作的进展状况是否正常,并迅速地进行判断和提出对策的方法。
(二)目视管理的作用1、明确管理内容,迅速传递信息在生产现场,生产主管所要管理、传达的事项无非是产量(P)、品质(Q)、成本(C)、交期(D)、安全(S)、士气(M)这六大活动项目。
目视管理指利用图表显示六大活动项目的目标值、实绩、差异,以及单位产出(每单位人工小时产出)、单位耗用量(每批产品或每个产品所消耗的材料费、劳务费)等。
如何管理现场的品质成本与交期

如何管理现场的品质成本与交期在现代制造业中,管理现场的品质成本与交期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良好的品质管理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减少产品缺陷;合理控制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效管理交期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并确保订单的准时交付。
本文将探讨如何管理现场的品质成本与交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效益与客户满意度。
第一,建立全面的品质管理体系。
一个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是控制品质成本的基础。
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品质控制标准,并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这些标准。
同时,应该建立监控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通过持续的品质改进活动,企业可以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降低品质成本。
第二,优化生产流程。
生产流程的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缩短交付周期。
企业可以应用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管理工具,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例如,通过工序优化、设备升级、人员培训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减少物料采购和运输时间等。
第三,建立供应链协同机制。
现场品质成本和交期的管理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事情,还涉及到供应链的协同。
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提高品质和交期的管理水平。
例如,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共同制定品质标准,并进行定期的品质评估;通过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以便更好地管理交期。
第四,注重员工培训与激励。
员工是品质成本和交期管理的关键。
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技能和知识。
同时,还应该及时认可和激励优秀的员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品质成本和交期。
第五,利用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品质成本和交期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企业可以利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等软件,实现生产过程的集中管控和数据的实时监控。
通过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品质成本和交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如何管理现场的品质成本与交期

如何管理现场的品质成本与交期引言在现代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管理现场的品质成本与交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并确保交货日期的准时交付。
本文将介绍一些管理现场品质成本和交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确定关键要素在管理现场品质成本与交期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关键要素。
这些要素可能包括材料供应、生产流程、人员安排等。
通过了解这些要素的影响和重要性,可以更好地进行管理和控制。
建立明确的目标建立明确的目标对于管理现场的品质成本与交期是至关重要的。
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组织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并确保产品质量与交货日期的要求。
优化生产流程优化生产流程可以有效地管理现场的品质成本与交期。
通过分析和改进生产流程中的瓶颈和浪费,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品质问题和延迟交货的风险。
提前预防品质问题通过提前预防品质问题,可以降低品质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
这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员工培训和建立质量检查程序等方式实现。
管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管理现场品质成本与交期的重要方面之一。
确保及时供应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可以避免生产停滞和延误交货的风险。
提升员工技能与动力员工是企业现场管理的重要资源。
通过提升员工的技能和动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可以通过提供培训机会、激励计划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来实现。
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管理现场的品质成本与交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管理生产过程、追踪供应链和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并实现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监测和改进监测和改进是持续改进的核心。
通过监测关键指标和执行KPIs,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定期检查和评估现场的品质成本和交期,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结论管理现场的品质成本与交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确定关键要素、建立明确的目标、优化生产流程、预防品质问题、管理供应链、提升员工技能与动力、应用信息技术,以及监测和改进,企业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品质成本和交期,提升竞争力并满足客户需求。
现场管理七大任务

现场管理七大任务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现场管理至关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以及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等诸多方面。
现场管理有七大任务,分别是品质管理、成本管理、交期管理、效率管理、安全管理、士气管理和环境管理。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七大任务。
一、品质管理品质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客户选择产品或服务的关键因素。
在现场管理中,品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生产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质量标准和检验流程,对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
通过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培训。
让每一位员工都明白质量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保证质量方面的责任。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质量的建议和措施,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
另外,要做好过程控制。
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影响质量的问题。
通过统计过程控制(SPC)等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并采取预防措施。
二、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现场管理中,要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是要降低原材料成本。
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的管理,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批量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价格。
同时,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消耗,减少浪费。
二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不必要的工序和动作,降低人工成本。
通过设备的合理选型和维护,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折旧和维修成本。
三是控制库存成本。
避免过多的库存积压,占用资金和场地。
采用准时生产(JIT)等管理方法,根据市场需求精确安排生产,实现零库存或低库存。
三、交期管理交期管理是指按照客户要求的时间,准时交付产品或服务。
及时交付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做好交期管理,要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综合考虑订单数量、交货日期、生产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生产进度。
生产管理重点:品质高、成本低、交期快

生产管理重点:品质高、成本低、交期快!生产管理重点是品质高,成本低,交期快,即通常所说的QCD。
无论是ISO体系,还是PDCA或目标管理,零缺陷管理最重要的是决定好的事一定要遵守。
控制生产成本,降低报废率,是每个公司首要任务,也是管理的压力所在。
为了做到这一点,公司推行QCD管理体系,也就是要求以优异的质量(Quality)、最低的成本(Cost)、最快的速度(Delivery)向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
◆◆◆◆01 .质量管理体系,从狭义上讲,是对具体产品的质量、成本、交货期进行管控,而从广义上而言,实际上是整个公司管理的持续改善。
各部门、各工序、各岗位、各员工都需要各司其职,规范操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不能将问题遗留下去,导致最后需处理的问题太多,从而最终影响质量、成本及准时交货。
公司业务,既要保证有利润,又要满足客户各种要求,实质上综合而言就是质量保证,也就是我们这个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方针,具体到基层管理者身上就是过程管理了。
过程管理是最基础的管理,作为公司的中阶层管理人员,过程管理的执行都在身上。
过程管理最实质的工作体现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必须优先做好,管好日常的基本事务,管该管的事,管对的事,做对每一件细小的事,分工下去,各负其责,井然有序,这样就不会瞎忙。
作为过程管理,必须有标准化的体系,持续化的管理技术,以及专业化的教育与培训。
过程管理包含过程设计及过程管制与改善,我们经常说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事实上我们还要说产品是设计出来的。
◆◆◆◆02 .过程管理作为零缺陷管理的基石,其实践力和贯彻力是试金石。
我们都知道,过程管理最重要的一环是PDCA。
我们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将操作标准化,才能不断改善,快速提升水准,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
为了达成好的结果,我们必须在4M1E管理基础上确保好的过程,其包括人(Manpower, 操作者按标准化作业操作,使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技术提升,管理经验提升);设备(Machine, 设备部门保证好的设备给到生产);方法(Method, 工程师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SOP,其做出的产品一定是能符合要求的);材料(Material,通过工程评估验证确保符合要求的原材料给到产线);环境(Environment,公司通过5S管理途径提升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現場有太多的浪費及變異,而將它寫下來做為 標準是沒有用處.
22
第四章 5S 廠房環境維持的五個步驟
一.現場改善以低成本三項活動開始: 標準化, 5S及消除浪費
23
二.日本5S
1.整理:(SEIRI) 將現場里需要與不需要的東西區別出來,並將 後者自理掉.
24
2.整頓 (SEITON): 將事理後需要的東西,安排成 為有循序的狀態.
4
五.現場降低成本可進下列七項活動
1.改善品質 2.改進生產力 3.降低庫存 4.縮短生產線 5.減少機器停機時間 6.減少空間 7.降低生產交期
5
六.改進品質
系指管理人員及員工的工作過程的品質
改進工作過程的品質 重工減少).
減少錯誤(即不良及
做好現場的資源管理(5M)
6
七.改進生產力以降低成本 產出
生產力= 投入 投積入 …:…人,資金,設備,材料,土地面
產出:資金,產品數目,……
7
八.降低庫存
庫存作用空間,延長了生產交期,產生了搬運和儲存的 需求,而且吞蝕財務資產(市場改變或競爭對手導入新 產品時庫存會變成廢品)
8
九.縮短生產線
在生產時,愈長的生產線需要愈多的作業員,愈多的 在 製品以及愈長的生產交期.
12
第三章 標準
1.企業日常事務,應依據某種已達成共識的程序來動 作.把這些程序清楚地變下來,就成為(標準).
13
2. SDCA 例:產品遭到退貨或顧客不滿意,管理階層應當找出問 題的根源,采取行動予以補救,並且改變工作的程序以 解決問題.此時管理人員應當推行SDCA的循環工作程序. S:標準 D:執行 C:查核 A:處置
37
Custom & Practice(習慣及實踐):養成 例 行維持的習慣,及追求更進一步的改善.
38
五.整理分類: 需要與不需要
(1):檢討現行標準或建立一個新的標準. 第一種管理狀況,無異常發生時,此屬于管 制狀態之下.(即是維持及保留現行的標準. 一旦制度已在管制狀態之下,下一個挑戰 即是去改進現有的水準.
17
A
P
改
C
D
進
6
A
P
C
D
A
S
C
D
時間
18
7.作業標準
管理標準:管理員工的行政工作所必須的.包含 管理規章:人事規章以及政策,工作說明書….(對內). 作業標準:員工實踐QCD所應執行的工作方式(對外).
14
3.工作場所已具備了標準,工人依照這些標準行事, 而且沒有異常發生,此過程便是在掌握之中.下一全 步 驟便是調整現狀和提升標準至較高的水準,這就需要 PDCA的循環工作程序.
15
4.處置(Action):指工作的標準化和穩定化
16
5. 作業人員在每日的例行工作上(稱為 ‘維持’),遭遇了異常狀況,會引發兩種現 象:
20
9.改善事例
A.主題選定:依據管理階層的方針,或依現 行環境下的優先度,重要度,緊急度及經濟 度面決定的. B.現況掌握及目標設定.
先了解及檢討現狀 C.確定真因:分析收集得到的資料 E.實施改善對策 D.擬定改善對策 F.對改善對策做效果確認 G.建立或修正標準,防止再發生 H.殘留問題檢討
9
十.減少機器停時間
停機造成生產線不流暢,如在製品庫存增加,過多的修 理工作,交期延誤,品質受到影響.
10
十一.減少空間
從消除輸送帶生產線,縮短生產線,降低庫存,減少搬運, 降低使用空間.
11
十二.降低生產交期
1.交期是從公司支付購進材料及耗材開始到公司收到 售出貨物的貨款的時間為止.
2.縮短交期時間的工時,包含了改進及加速顧客訂單的 回饋以及與供應商更好的溝通,也降低原材料和耗材 的庫存.
第二章 如何管理現場的品質,成本與交期
一.品質分結果面的品質與過程面的品質.
結果面:產品或服務 過程面:開發,設計,生產與銷售.
1 )
二.品質產生過程的所有關鍵
1.從確定顧客的需求開始 2.產品企劃(顧客的觀點) 3.產品企劃法(製造者的觀點) 4.原型設計測試 5.銷售活動準備 6.生產設計 7.生產準備 8.量產 9.售後服務(顧客滿意度調查,客訴處理) 10.品質檢查(產品品質之維持和改進)
19
8.標準的主要特征
A.代表最好,最容易與最安全的工作方法. B.提供了一個保存技巧和專業技術的最佳方法. C.提供了一個衡量績效的方法. D.表現出因果之間的關系. E.提供維持及改善的基礎. F.做為目標及訓練的目的. G.做為訓練的基礎 H.建立成為稽查或診斷的基礎. I.防止錯誤再發生及變異最小化的方法.
STRAIGHTEN(定位): 將需要的東 西排列有序,以利容易取用.
30
SCRUB(刷洗):清潔每件事.工具及工作 場所,排隊污跡,污點,碎片以及根據髒污 的來源.
31
SYSTEMATIZE(制度):使清掃及檢 查例行化.
32
STANDARDIZE:將上述四個步驟標準化, 以促使永無止境的活動及改善繼續下去.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現場品質改善:首先要檢討現有程序,詢問如下的問題 1.我們有標準嗎? 2.6S做得怎樣? 3.現場里有多少浪費存在?
3
四.現場開始采取行動
1.推行現場管理的五項金科玉律:至 現場, 看現物,擬定暫時對策,找出真因,並擬出再 發對策,標準化.) 2. 訓練員工,承諾不將不良品送到下一製 程. 3. 鼓勵團隊活動及提案建議制度以解決問 題. 4. 開始收集資料,以獲取對問題的性質有 更多的了解並解決之. 5. 開始制作簡單的治具及工具,使工作更 容易做,結果更可靠.
25
3.清掃(SEISO):保持機器及工作環境的 干淨.
26
4. 清潔(SEIKETSU):延伸干淨的觀念至自己本身, 並且持續執行上述三個步驟
27
5.教養(SHITSUKE):以設立目標的方式 來
建立自律能及養成從事5S的習慣
28
三歐美5S
SORT(分類):分別出不需要之物 並 消除之.
29
33
四.歐美5C
Clear out(清除):決定何者為需要及不需 要,並將後者處置掉.
34
Configure(安置):提供一個方便,安 全 有秩序的地方供所需之物使用,並 且保存在那兒.
35
Clean &Check(清潔及檢查):在清掃 時 監查及重新定位好工作的區域.
36
Conform(遵守):設定標準,訓練及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