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文言文参考资料
浙江高中语文学考文言文知识要览(2017年版)

浙江高中语文学考文言文知识要览(2017年版)浙江高中语文学考文言文知识要览(2017年版)蔡宏伟一世浙江高中语文学考文言文知识要览(2017年版)枫泾蔡宏伟辑必修一劝学一、实词1、学不可以已(停止)2、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引申为洪亮)4、而致千里(达到)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7、用心一也(因为)二、虚词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2、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吾尝跂而望矣(修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修饰/折)顺风而呼(修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蟹八跪而二螯(并列)3、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4、之青,取之于蓝(代词)輮使之然也(代词)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定中之间取独,无义)蚓无爪牙之利(定后标志)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译: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师说一、实词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糊涂)3、作《师说》以贻之(赠送)二、常用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2、是故无贵无贱(所以,因此)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4、如是而已(罢了)三、虚词1、而人非生而知之者(承接)惑而不从师(折)吾从而师之(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列)小学而大遗(并列)则聚而笑之(修饰)2、之古之学者必有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取独)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取独)圣人之所以为圣(主谓取独)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类,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作《师说》以贻之(代词)3、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其皆出于此乎(推测,大概)其可怪也欤(反问,难道)吾其还矣(商量语气,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祈使,一定)4、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而耻学于师(向)于其身也(对于)其皆出于此乎(从)不拘于时(被)5、乎生乎吾前(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6、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7、焉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四、常见文言句式翻译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译:2、不拘于时(被动句)译: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浙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备文言文内容

浙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备文言文内容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浙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备文言文内容》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石头城【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蜀道难李白噫吁嚱(yīxū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zhuǎn)石万壑(hè)雷。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wèi)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杀人如麻。
浙江省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

浙江省⾼考语⽂古诗⽂背诵篇⽬附:2013年浙江⾼考语⽂古诗⽂背诵参考篇⽬(⼀)古⽂1、《论语》(《浙江省普通⾼中新课程实验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篇章)(1)《为政以德》——2.1、2.3、16.1章从“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到“⽽在萧墙之内也”(2)《克⼰复礼》——12.1、3.1、16.2、13.3章(3)《知其不可⽽为之》——18.5章和18.7章从“⼦路⽈”到该章结束部分(4)《仁者爱⼈》——1.6、5.26两章(5)《君⼦之风》——15.9、4.16、6.11、7.16、7.19、6.23、8.7章(6)《周⽽不⽐》——2.14、16.4、15.23、12.24章(7)《诲⼈不倦》——7.8、11.22章(8)《⾼⼭仰⽌》——17.4、9.11章(9)《沂⽔春风》——从“点!尔何如?”到“吾与点也!”(10)《中庸之道》——11.16、13.23、13.24、17.13章2、《寡⼈之于国也》3、《劝学》(节选:从“君⼦⽈”到“⽤⼼躁也”)4、《逍遥游》(节选:从“北冥有鱼”到“⽽后乃今将图南”)5、《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从“廉颇⽈”到“为刎颈之交”)6、《报任安书》(节选:从“古者富贵⽽名摩灭”到“难为俗⼈⾔也”)7、《滕王阁序并诗》(节选:从“时维九⽉”到“岂效穷途之哭”)8、《师说》9、《阿房宫赋》10、《秋声赋》(节选:从“余⽈”到“物过盛⽽当杀”)11、《六国论》(节选:从“齐⼈未尝赂秦”到“是⼜在六国下矣”)12、《⾚壁赋》(⼆)古诗词曲1、《渔⽗》2、《蜀道难》3、《登⾼》4、《琵琶⾏》5、《锦瑟》6、《虞美⼈·春花秋⽉何时了》7、《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8、《⾬霖铃·寒蝉凄切》9、《念奴娇·⾚壁怀古》10、《声声慢·寻寻觅觅》11、《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12、《长亭送别》(【端正好】【滚绣球】【⼀煞】【收尾】)总有⼀天你会渐渐明⽩,对⾃⼰笑的⼈不⼀定是真爱,对⽅表⾯的伪善是为博取信赖,暗⾥他可能会伺机将你伤害。
浙江高考文言文阅读原创试题4篇(附译文和解析)

古人有言:“虽乃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伏惟圣德广 大,无所不容,而臣自到任以来,于今一岁,心目昏眩,有加无 瘳,故尝乞丐余生,求还闾舍,区区之诚,久而未获。陛下视臣 志气一衰至此,岂复有意别白是非而与世俗争议也哉!是以得失 之间,久无所与。今者窃有所怀,上为陛下参之官吏,下为陛下 验之百姓,而安危之机实在于此。 古人说过:“虽然你身处在外,你的心没有不在朝廷的。” 念想陛下恩德广大,无所不容,而臣从到任到现在,一年有余, 心志昏沉、头晕目眩,疾病有加无减,因此曾经哀求陛下能够赐 予我的余年,让我回到家乡。小小的心愿久久没有获得准许。陛 下看臣心志气息竟衰弱到这个样子,(我)哪里还有心思辨别是 非跟世俗之人争论啊!因此长久以来对得失双方都没有参与。现 在臣私下有些想法,向上为陛下参验过官吏,向下为陛下参验过 百姓,且国家安危的转机实在就在于此。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陛下视臣志气一衰至此,岂复有意别白是非而与世俗争议 也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臣视之,非独陛下无所悔恨,虽天下之人,亦未有以为 失当者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方闻之,无不感泣。其后一年之间,诞布号令,劝率宗族惇孝 弟之行,勉励州郡先农桑之政,复转对以广言路,议徭役以宽民 力。盛德之事,不可具记。是时天下虽大变之后,而无不翘然想 闻德音以忘其忧。两宫欢欣,九族亲睦,群臣万民,蒙福而安。 纷纭之议,不至于朝廷,谤怨之声,不闻于闾里。陛下优游无为, 而天下已治矣。为国如此,岂不乐哉! 四方之人听说这件事,没有不感叹流泪的。随后一年中,大布号 令,劝勉率领宗室孝顺长辈,鼓励地方把农业生产放到第一位, 恢复转对的制度来广开进言之路,讨论徭役来减轻人民负担。想 这些大恩大德的事情,数也数不过来。这时候天下虽然处于出现 国丧这样的大变故之后,大家都无不翘首盼望皇帝的恩诏而忘记 了忧虑。太后和皇帝两宫之间无不欢喜,皇室宗族亲密和睦;群 臣百姓蒙受洪福,安心生活。纷纷纭纭的议论,不发生在朝廷; 怨谤的声音,在街巷都听不到。陛下悠闲度日,无所作为而天下 已经大治。治理国家像这个样子,哪能不快乐呢!
浙江卷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

浙江卷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浙江卷语文高考文言文原文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
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
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
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
浙江高中语文学考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4)

5、而 弃甲曳兵而走 (修饰) 或百步而后止 (承接) 然而不王者 (却)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修饰)
6、其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代词)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 路矣。 认真从事学校的教化,用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义 反复告诉学生,头发花白的人不在道路上头顶背扛东 西。
4.以 (1)以五百岁为春 (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用) (3)奚以知其然也 (凭) (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因为)
5.于 (1)彼其于世 (对于)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在) (3)彼其于世(对于)
6.其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是……还是…… ) (2)其名为鹏 (代词) (3)其负大舟也无力 (代词)
小知不及大知 (智慧) 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
圣人无名 (声名) 4、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 5、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6、亦若是则已矣 (而已)
7、而后乃今将图南 (计划向南飞)
8、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急速/着落/时或/落下) 9、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样却不称王的,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和刺人把他杀死,说不是我,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 同呢?
必修五 项脊轩志
一、 实词 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环顾/放置)
内外多置小门 (设置) 2、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围绕/挡住) 3、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7、焉 (1)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语气词) (2)置杯焉则胶 (兼词,于之)
浙江高中语文学考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2—3)

古今异义: 慷慨得志之徒 (意气激昂/大方) 吴之民方痛心焉 (痛恨/哀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品行作为/动作)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头颅,指代生命/带头的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不同寻常/副词,表示程度) 视五人之死 (比较/看)
虚词整理 于: 士大夫请于当道 (向 ) 且立石于其室之门 (在)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被)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对于)
(用)
3、则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两个分句间并列对举)
4、于 赵尝五战于秦 (跟,介词) 5、之 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助词,无义) 子孙视之不甚惜 (代词)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代词) 胜负之数 (的)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代词/的) 苟以天下之大 (定后标志) 6、为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成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
之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取消句子独立性)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代词)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代词) 四海之大 (定语后置的标志) 以: 以旌其所为 (用来,表目的) 敛资财以送其行 (用来,表目的)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相当于“而”,表修饰)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因为)
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句子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译文:有的人脱身逃跑,不能被远近地方的人所容纳. 谁为哀者? 译文:为谁悲哀呢?
二、虚词 1、而 赂秦而力亏 (因果)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转折)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转折) 二败而三胜 (并列)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转折) 战败而亡 (因果)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承接)
2、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秦以攻取之外 (用) 以有尺寸之地 (才) 举以予人 (来) 以地事秦 (用) 洎牧以谗诛 (因为)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苟以天下之大 (凭借)
浙江新高考背诵篇目古文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逍遥游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才苑吴宇栋老师·高考古诗文阅读专题讲义(一)2011年(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
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
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
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
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
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
再迁水部员外郎。
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
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
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
俄知左史事。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
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
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
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
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
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
再迁水部员外郎。
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
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
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
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瓘浸虚。
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
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
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人罔常怀,怀于有仁。
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
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
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
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
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①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
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
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曰:“已议。
”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①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明经第:考取。
B.吾所.不及嫌:疑忌。
C.俾.其守约束俾:使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方:仿效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吾所.不及B. 因.极推引公之逮所.由使也因.为长句,歌以赠之C. 逸则富以.康D. 保邦于.未危醉则更相枕以.卧室西连于.中闺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1)若子才,无流不可,焉用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
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古诗文默写。
(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2)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_______。
(《楚辞》)(3)盖将自其变着而观之,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4)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
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010年(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
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
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
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
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
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①赜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
”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
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
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
祖思习常,待叟不足。
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
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
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
”遂不坐而去。
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②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
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
授叟末佐,不称其怀。
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
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
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
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
复还于.蜀。
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
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注】①探赜:探索深奥的道理。
②鄙黩:轻蔑傲慢。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鲜有屈.焉屈:屈辱。
B.鸠.率僧旅鸠:聚合。
C. 将加大辟..大辟:死刑D. 遗.其珍物遗:赠送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gg其唯《易》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gg拂衣而出倚歌而和之C. ⎧⎪⎨⎪⎩gg遂得免焉风雨兴焉D.⎧⎪⎨⎪⎩gg复还于蜀且贰于楚也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中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过对胡叟为僧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聪明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20.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3分)(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6分)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三)(4分)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四)古诗文默写。
(6分)(1)谨庠序之教,,。
(《孟子》)(2)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
(《庄子》)(4)。
独上高楼,。
(晏殊《蝶恋花》)(5)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林逋《山园小梅》)2009年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宝绘堂记(宋)苏轼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
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
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
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
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