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国针刀在疼痛类疾病临床运用
针刀疗法在疼痛临床中的应用

滑囊炎:滑囊受到急、慢性损伤后,导致滑囊肿胀、发炎, 刺激和压迫周围组织而出现症状。针刀切开增厚或发炎的 滑囊壁,使瘀积在里面的滑液得以疏导,起到消炎、止痛 的作用。 腱鞘炎:对急、慢性腱鞘炎都有较好的疗效,对狭窄性腱 鞘炎的治疗更有独特作用。 肌性关节强直:膝关节、肘关节、脊柱后关节,因为各种 损伤使周围肌肉、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挛缩、肥 厚、粘连等,影响关节活动,可以通过针刀对病变软组织 的松解,配合手法操作,以及夹板固定或持续牵引等方法, 使关节恢复正常状态。
晨起腰腿痛明显,甚至凌晨时刻因痛醒而不 能平卧,须起身活动后方能缓解疼痛,白昼一 般工作与活动无妨碍是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
疼痛的特点。而腰椎管内病变患者晨起是腰腿
感觉最佳时刻,无痛或轻微疼痛,下午或晚上 疼痛最为明显,坐位姿势也使疼痛更快加重。 这与腰椎间盘承受轴向压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4.下肢疼痛的性质
前
言
针刀疗法是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 的有效方法,在疼痛临床中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其投资小、不需要大型设备的特点 使其很容易在各层次医院中开展,又因其 创伤小、见效快、花费少的特点很容易为 患者所接受,因而逐渐成为疼痛临床医生 战胜疼痛所不可或缺的“武器”之一。掌 握其基本理论、熟悉临床适应症及操作技 巧是达到治疗目的的前提和保障。
2.腹压增高对疼痛的影响
椎管内病变由于脑脊液压力的增高而对神经
根或硬脊膜产生直接加压作用,当神经处于激
惹状态时,用力排便、咳嗽、喷嚏等均可加剧
疼痛。此时如果佩戴腰围减轻腰脊柱的轴向压
力,则会抵消部分增高的腹压,从而缓解由此 引起的疼痛。而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的疼痛 则少有受到腹压变化的影响。
3.一日疼痛的变化
15日下午-03李瑞国-阴阳观的临床体会

距骨坏死病例
4、药物配合:痹通药酒早晚各5ML,常 、药物配合:痹通药酒早晚各5ML,常 规空腹服用,活血化瘀。 结果:治疗一疗程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仅余轻许酸胀感。门诊又治疗二次后,症 状全部消失,后期仅配合功能锻炼与口服 药酒功固。随访二月无复发。
距骨坏死病例
讨论:距骨是足踝部的一块重要骨骼,它有6 讨论:距骨是足踝部的一块重要骨骼,它有6个关节面, 与周围诸骨构成关节,它与跟骨特别强大,当人体站立 时,有50%的重力由距跟二骨承担,距骨还与周围诸骨 时,有50%的重力由距跟二骨承担,距骨还与周围诸骨 构成足弓,以完成行走和吸收震荡的功能,足弓像弹簧 一样,可以缓冲行走,跑步和跳跃时所产生的震荡,距 骨和跟骨组成足纵弓的后壁,除了负重之外,还可通过 距关节完成内收,内翻,外翻的功能[1]。由于距骨周围 距关节完成内收,内翻,外翻的功能[1]。由于距骨周围 都是关节面。因此,其全部骨质几乎为软骨关节面所包 围。其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的跟骨支,附骨管动脉的 三角枝,䠊 三角枝,䠊动脉的外侧跗骨支。本例患者系急性踝外伤 后,未及时治疗,逐渐形成慢性损伤,肢体力线不佳, 距骨受力不均衡,形成慢性损伤,最后影响到距骨的血 液供应,而发生缺血性坏死。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主要体现运用了阴阳观的理论。
距肌的营养血管供给主要来自前后关节囊 及韧带附着处
距骨坏死
距骨坏死,缺血性坏死较多见。距骨是全 身骨骼中唯一无肌肉起止附着的骨骼,在 踝关节遭受严重损伤时,可使距骨的血供 遭到完全破坏而发生缺血性坏死。最终导 致距骨体塌陷变形,造成踝关节骨性关节 炎。因此,预防及早期处理距骨缺血性坏 死,对其功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针刀医学阴阳观在临床诊 疗中的运用
郑纺机医院 李瑞国
阴阳
针刀疗法在疼痛临床中的应用

05
总结
针刀疗法在疼痛临床中的价值
针刀疗法的有效性
针刀疗法在疼痛临床中表现出良 好的疗效,对于多种疼痛疾病, 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 炎等,都能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 。
针刀疗法的微创性
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针刀疗 法具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等 优势,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 验。
针刀疗法的广泛适
针刀可以松解紧张或挛缩的组织,改善局 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调节内分泌
镇痛作用
针刀刺激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体内 激素水平,从而缓解疼痛和其他症状。
针刀刺激可以抑制疼痛感受器的兴奋性, 减轻疼痛感觉,同时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 的释放,进一步缓解疼痛。
02
针刀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颈椎病的治疗
、改善功能的目的。
治疗方法
在关节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进针 点,用针刀刺入病变部位,松解 粘连、瘢痕等组织,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
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软组织损伤的定义
软组织损伤是指由于外伤、过度劳累等原因引起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
针刀治疗原理
通过针刀刺激损伤部位的软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缓解肌肉紧张和痉 挛,从而达到缓解疼痛、促进愈合的目的。
针刀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针刀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医的针灸和外 科手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逐 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
发展
现代针刀疗法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 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 展和完善,成为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 疼痛治疗方法。
针刀疗法的治疗原理
刺激穴位
松解组织
针刀刺激相应的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 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
足跟痛的治疗方法

手术法
手术治疗:如果足跟痛比较严重的需 要通过做手术治疗了。现在主要有足 跟骨刺切除术;跟骨神经切断术;跟 骨滑囊切除术;跟骨钻孔术等技术治 疗足跟痛,现在科学技的发达,手 术治疗相对于安全的。
针灸法
中医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 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操作手 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 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针 灸是我国医学上的宝贵遗产。单刺下关穴,取 患侧下关穴,双侧痛取双侧。常规消毒后,用28 号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待局部得气,憋胀痛后 ,行提插捻转法,尽量使针感向下传,能达到足部 者最好,每隔5分钟行针回次,留针30分钟。
中医骨科医学研究员 李国栋
治疗方法
理疗法 膏药法 针灸法
手术法
偏方法
理疗法
物理因素通过对局部的直接作用,和神经、体液 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调整血液循环,改善 营养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促进组织修复,因而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过 程,达到治病目的。常用人工物理因素有电、光、 声、磁、温度和机械力等。
偏方法
祁艾、乌梅法治足跟痛:取祁艾60克, 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 盒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 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 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 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 反复使用),每日l~2次,连续 7~10天为1个疗程。
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跟痛症50例临床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63期 169·中医中药·0引言跟痛症作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慢性劳损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足跟部疼痛,而中老年人则是跟痛症的主要发病人群[1]。
跟痛症主要是因为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反复摩擦和挤压足跟部而导致其劳损,同时年老引起局部退化而最终发病,发病后患者常常发生足跟部肿胀、疼痛。
现阶段临床中在对跟痛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常用的方法主要为中药熏洗和内服、局部注射等,但是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疾病复发率较高[2]。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100例跟痛症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所收治。
纳入标准:满足跟痛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坚持完成治疗。
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伴骨肿瘤、骨髓炎患者;伴精神病患者、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
随机将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50例。
对照组中,27例男性,23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2~73岁,平均年龄为(52.6±2.3)岁;病程为1~18月,平均为(6.2±0.8)月。
实验组中,28例男性,22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3~74岁,平均年龄为(53.3±1.8)岁;病程为1~20月,平均为(6.8±1.1)月。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选择中药熏洗治疗,实验组选择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①针刀治疗:选择汉章针刀4号,其规格为1mm×50mm;结合X线片检查,于患者压痛最显著处选择紫药水标记。
协助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患足应伸出床头,选择碘伏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将无菌孔巾铺好,选择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痛点注射。
刀口与足长轴平行,刀体与足远端皮面呈60°,快速刺入皮肤、皮下组织,达到跟骨面,切开1~2刀,纵行疏通、横行剥离。
针刀(刃针)、中药膏摩、穴位埋线新技术准入申请

6.手足刃针治疗:局部麻醉下,选好压痛点,选用合适刃针,刀口方 向与腱鞘方向一致,针体垂直于皮肤,刺入腱鞘,纵行疏通剥离。
• (二)适应症 • 1、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点; • 2、部分骨刺或骨质增生; • 3、滑囊炎、腱鞘炎; • 4、肌肉和韧带积累性损伤,外伤性肌紧张和肌痉挛,损伤性后遗症; • 5、关节内骨折、骨折畸形愈合; • 6、一部分肛肠病,皮肤病,妇科病,外科和内科疾病。
(四)项目名称 穴位埋线治疗29元/部位(最多不超过5个部位) 医保、工伤均为甲类
(五)风险评估: 1、操作相关性损伤; 2、可吸收性外科缝线过敏反应; 3、晕针、晕血等; 4、感染。
(六)应急处理预案: 1、熟练掌握神经解剖知识,操作轻柔,避免暴力操作;操作
前告知患者操作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适当型号的针具,严 格参照技术规范操作;术后出现不适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一)操作内涵 皮肤常规消毒,采用套管针埋线
法治疗,取适当长度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 ,放入套管针的前端,后接针芯,用拇指 和食指固定拟进针穴位,另一手持针刺入 穴位,达到所需深度,将可吸收性外科缝 线埋植在穴位的肌层或皮下组织内,拔针 止血。
(二)适应症 1、慢性功能性疾病,如慢性胃病、腹泻、便秘等; 2、免疫性疾病; 3、代谢性疾病; 4、各种疼痛类疾病; 5、美容提升、祛斑、减肥等。
•3、手足针刀治疗:局部麻醉下,选好压痛点,选择合适针刀,刀口方 向与腱鞘方向一致,针体垂直于皮肤,刺入腱鞘,纵行疏通剥离。
4.脊柱刃针治疗:局部麻醉下,选择压痛点,使用平刃针或斜刃针, 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体垂直于皮肤刺入,采用纵行疏通剥离 法,通透剥离法,切割肌纤维法,行脊柱疼痛的松解治疗。
针刀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80例的疗效

wi t h v e r t e b r a l a r t e r y t y p e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p a t h y r e c e i v e d s ma l l n e e d l e k n i f e t h e r a p y .Th e c l i n i c a l e f —
i n t he t r e a t me nt o f ve r t e br a l a r t e r y t yp e c e r v i c a l s p on dy l o pa t hy .
[ Ke y w o r d s ] S ma l l n e e d l e k n i f e ; Ve r t e b r a l a r t e r y t y p e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p a t 针 刀疗 法 治 疗 椎 动 脉 型 颈 椎 病 的疗 效 。方 法 椎 动 脉 型 颈 椎 病 患 者 6 8 0
例, 运 用 针 刀 技 术 治 疗 并 观 察 其 临 床 效 果 。 结 果 治 疗 3周 后 评 定 疗 效 ,临 床 治 愈 者 3 8 5例
t r e at me nt o f ve r t e br a l a r t e r y t yp e c e r v i c al s p 0n dy l o pa t hy . M e t h o ds Si x hu nd r e d a n d e i ght y p at i e nt s
针刀治疗腰源性腹痛分析

率 高、无复发 、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 关键 词 】 针 刀 ;腰 源性 ; 腹 痛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c l i n i c a l e f e c t s o f k n i f e a c u p u n c t u r e o n t r e a t i n g wa i s t - d e r i v e d a b d o mi n a l p a i n . Me t h o d s : 2 6
参考文献 :
[ 1 】 李忝 霖 _ , J 、 针 刀治疗 桡 骨茎 突狭 窄性 腱 鞘炎 临床 研 究【 D] . 长 春 中医 药大 学,
2 01 l
医 中针刺 原理 。主要通 过对病 变部 分轻微 切割 ,将病灶 部分 剥离 ,进 而达 到镇痛祛病 的效果 。其适用 范 围相 对来说 比较 广泛 ,包括 骨关 节病变 与软组 织损 伤等 。其操作 过程 比较简 单 ,对人体 创伤 小、感 染率较 小 、不 良反 应少 、给 患者 带来
C J C M 中医临床研究 2 0 1 5年 第 7卷 第 5期
. 4 5 . .
的范畴 , 针 刀主要 由金属材质研制而成 , 有其悠久的应用历史 。 同时 伴随着 医疗 科技 的发展 而不 断完善 。它是 一种 介于非 手
术 与 手 术 治 疗 方 案 中 的 闭合 性 松 解 治 疗 方 法 , 结 合 了传 统 中
痛 苦 少 、 治 疗 时 间 较 短 、 可 接 受 性 强 、能 够 明 显 降 低 患 者 的
[ 2 ] 岳永军. 小 针 刀 治 疗 狭 窄性 腱 鞘 炎 的 疗 效 观 察 [ J 】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适应症
• 5 腱鞘炎:对急、慢性腱鞘炎都有较好的疗效。对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更有独特作用。
•
6 肌性关节强直:膝关节、肘关节、脊柱后关节,因为各种损伤使周围肌肉、韧带、滑囊、
关节囊等软组织挛缩、肥厚、粘连等,影响关节活动,可以通过针刀对病变软组织的松解,
配合手法操作以及夹板固定或持续牵引等方法,使关节恢复正常状态。
•
7 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对骨干骨折畸形愈合症,针刀可以完成定位闭合性截骨过程,从而
使骨干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简单化,损伤小,治愈率高。
•
8 非脑源性肌痉挛和肌紧张。
•
9 脊柱区带疾病:包括因脊柱关节错移,周围软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系列脊柱疼痛、功能障
碍和相对应的内脏病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脊柱失稳。
• 10 骨性无菌坏死,骨代谢障碍,部分强直性脊柱炎及风湿关节炎。
针刀医学的安全性
• 1、在进行针刀治疗时,医生应严格按照针刀的进针四步规程操作,并熟悉相关的解剖知识。 如果操作规范,对解剖结构掌握清楚,针刀治疗是很安全的。
• 2、在手术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可出现组织水肿、炎症反应、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的可 出现脊髓损伤。 3、对长城医院五年门诊病房进行的42000人次针刀治疗统计结果表明,因技术差错出现事故 为6人次,事故率为0.16‰。其中有2例是治疗软组织损伤造成局部血肿,3例是治疗类风湿 关节炎造成已脱钙骨的骨干骨折(其原因是由于手法治疗配合不当造成的),1例是治疗强直 性脊柱炎针刀操作不规范造成了脊髓损伤。目前针刀从业人员近十万人,今后必须对针刀培 训和从业医生加强管理,避免此类事故。
• 同样道理,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慢性损伤,也可引起关节移位。人体长期保持一种不正确的姿 势,在关节骨突上附着的肌肉、韧带劳损,引起骨膜肌腱炎,关节一侧的肌肉、韧带持续紧 张或挛缩,异常的牵拉张力拉动关节的骨突移位。或人体处在颠簸晃动的状态中,如汽车司 机,在长时间的肌紧张和晃动时惯性力的联合作用下,引起骨错缝。
筋膜、滑膜和,关节囊进行治疗。
慢性疼痛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及针刀治疗机理的探讨
• 骨纤维管损伤学说
•
人体内存在很多骨纤维管,因暴力损伤或反复磨损,使骨纤维管狭窄,限制了组织间的相
对运动,或卡压了重要的神经血管可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
一. 滑液鞘、囊的损伤
•
滑液鞘、囊是体内重要的减少摩擦、改变力的传导方向的组织结构。
刺激神经血管而引起的症状,可以通过针刀对病变软组织的切割、疏通、剥离,使神
经、血管的卡压得以解除而取得疗效。如腕管综合征,桡管综合征等。
•
4 滑囊炎:滑囊受到急、慢性损伤后,导致滑囊肿胀、发炎,刺激和压迫周围组织
而出现症状。针刀切开增厚或发炎的滑囊壁,使瘀积在里面的滑液得以疏导,起到减
压消炎、止痛的作用。
慢性疼痛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及针刀治疗机理的探讨
软组织内压增高学说 • • 肢体内,肌肉与肌肉,肌肉与其它组织之间均有筋膜相隔,有人称为筋膜间室。软组织又被
包裹于 • 皮下筋膜中。另外滑囊、关节囊等都是一个密闭的腔。在各种力的长期作用下,可使组织内
压力升 • 高,筋膜或滑膜在外限制了力的扩散,在“膜”的弹性限度内内压使腔室增大,如气球膨胀,
越大,增生就越多,肌腱上形成的橄榄形结节也就越大,从而更大程度地限制了肌腱的自由
运动。
•
要打破其恶性循环过程,改善肌腱的运动状态,必须消除腱鞘的狭窄,而不是单纯地切开
肌腱硬结,所以,针刀治疗时,只需将鞘状韧带的狭窄部分切断,或将肿胀的鞘壁网状刺破,
即可消除临床症状。
•
• 二. 大部分的骨纤维管内有神经、血管、肌腱和腱鞘通过,如腕管综合症,跖管综合症,其 症状主要是管的纤维部分增厚,挤压了神经血管所致。
•
1 人体躯干、四肢顽固性的的痛点:痛性结节、条索,多是因为外伤、病理性损伤
引起的软组织粘连、挛缩及瘢痕组织等,针刀松解可消除其疼痛。
•
2 骨刺:因为骨刺引起的临床症状,通过针刀对骨刺尖部的松解及周围的病变软组
织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
3 神经、血管卡压性疾病:因软组织损伤后出现的挛缩、结疤、炎症等压迫、牵拉、
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驼背明显改善,髋关节与脊柱的活动功能增强;
针刀医学的产生和发展
• 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观察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68例,治愈加显效率达85.3%; • 大庆骨伤病医院观察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216例,优良率95%,经2-5年随访,疗效巩固。
针刀治疗疼痛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一、适应症
•
外力作用是引起关节微小移位的主要因素。如强力扭转、牵位、过伸时姿势不对或精神紧
张,肌肉猛烈收缩等,肌肉韧带的过度牵拉,使关节活动超过正常的活动范围,造成关节囊
及周围韧带的拉伤,“筋不束骨”而形成关节微小移位。因关节的错动又可使周围软组织受
力不平衡,增加软组织附着点的应力,日久而成慢性损伤。
关节微小移位学说
外膜 • 受到的张力增大。因为膨胀速度较慢,并不致使膜破裂,人体为了加固它,使腔膜增厚变硬,
甚至 • 失去弹性,从而可以承受更大的力,这样腔内的张力逐渐加大,形成恶性循环。肌肉内有神
经、血 • 管分布,压力过大,使血液循环障碍,供应神经、肌肉的营养缺乏,导致组织功能损害,严
重者可 • 出现坏死,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
针刀医学的产生和发展
• 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学理论,关于骨质增生的病因学理论,关于脊柱区 带病因学理论,以及针刀调节机体功能使之恢复平衡的理论,不论对中医或西医来说,都是 在前人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针刀医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三十年来,针刀医学队伍迅速发展,并且成立了自己的学术团体,登记注册的会员已达到三 万余人,即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和世界中联针刀专业委员会,经常进行国内外学术 交流,教育部门还将针刀医学定为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课程。
关节微小移位学说
• 临床中,关节牵引、手法旋转复位法等,都是治疗关节微小错位的有效方法,通过调整两关 节面的相对位置来调整关节周围紧张痉挛的软组织,可使临床症状立解。
•
针刀疗法可通过刺激、松解关节周围变性软组织,进而调整关节周围的力的平衡,也可使
改变肌腱的力学方向,鞘与肌腱之间的摩擦力也较大。长期磨擦,纤维环和肌腱受到进一步
损伤,机体在修复时,纤维环增厚而使管道狭窄,肌腱在狭窄的管道中通过而摩擦损伤,出
现炎性膨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肌腱纤维不断摩擦,缺血坏死,机体在修复时,为了适应
肌腱强度的需要,代偿性增生使其体积增大,以弥补增生纤维密度的不足,摩擦越多,破坏
和血管,它们一部分来源于肌腱、韧带中的神经、血管分支,一部分来源于周围神经、
血管的分支,均紧贴骨面走行,嵌夹于肌腱、韧带的纤维中。邻近肌肉、韧带间断重 复的收缩是促进骨膜及骨内血液循环的主要动力因素。
慢性疼痛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及针刀治疗机理的探讨
另外,慢性软组织损伤与静力牵拉有关。人体要保持某种 姿势长时间不变,肌肉、韧带的收缩力就不是个变量,而是相对恒定的,我们 称其为静力。在持续静力的作用下,最大应力就集中在骨面的附着处。长期的牵拉,纤维 组织出现蠕变现象,纤维硬化或出现微细的疲劳断裂,在修复的过程中,纤维组织坏死、 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吞噬坏死组织而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即形成骨膜肌腱炎。肌腱或韧 带的纤维在松驰状态下有一定的卷曲,纤维间及周围的神经血管处于无张力状态。在持续 的静力作用下,卷曲的纤维被长时间拉直,纤维紧张使纤维与纤维的间距变小,神经、血 管被挤压或拉长,血液循环受阻,随着时间延长,局部缺血逐渐明显,代谢产物排不出去, 形成组织水肿。如果在一定时间(约20分钟内)人体姿势变换,使纤维松弛、局部循环改善, 特别是肢体有屈伸、旋转等轻微活动,纤维不断收缩、舒张可使代谢产物迅速排出,则不 产生症状。
• 深部组织压力增高,定位不清,往往不知来源于哪个组织,如患鹅足腱滑囊炎时,患者只知
• 在正常情况下,关节内和滑囊并无腔隙,关节内一般呈负压状态。损伤后,大分子的蛋白进 入关节,破坏了润滑关节面的滑膜,腔内压力增高,周围囊壁膨胀,过大的张力使血液循环 障碍,使渗出液和代谢产物蓄积不能顺利排出。囊壁的神经在炎症刺激下特别敏感,张力的 增加可引起剧烈疼痛,所以,患者休息时症状减轻,活动时症状加重。
李瑞国针刀在疼痛类疾病临床运用
常见疼痛类疾病的体表反应点
针刀医学的产生和发展
• 针刀医学就是中西两种医药学互相渗透的产物之一。 – 早期的针刀疗法,把针灸针与外科手术刀的两种长处融为一体,使骨伤科的切割、剥离 、松解等手术由开放变成闭合,明显提高了对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等类疾病的治 疗效果;
二 针刀治疗禁忌症
• 严重内脏病发作期。 • 施术部位有感染及肌肉坏死或深部有脓肿者。 • 施术部位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或重要脏器难以避开者。 • 有出血倾向及凝血功能障碍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 • 诊断不明确者。 • 体质虚弱、高血压病患者、晚期肿瘤病患者,应慎用针刀治疗。 • 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 骨结核病患者。 • 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对腰骶、腹部及敏感部位勿施针刀操作。
•
关节微小移位学说 • 关节微小移位隐藏在软组织损伤之中,临床中常因缺乏认识而被忽略。临床观察显示,慢性
软组织损伤合并关节微小移位的比例占相当大的比重。现代矫形外科认为:慢性疼痛的病理 改变之一,就是关节面间或关节内结构,发生了轻度的,经常在X线上不能显示的微小移位, 或“半脱位”、“关节紊乱症”等。
针刀医学的产生和发展
• 根本原因就在于针刀疗法对不少常见病、疑难病具有相对优越的疗效。 • 针刀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强直性脊柱炎、青少年脊柱侧弯、不完全性外伤性截瘫、缺血性
股骨头坏死、儿童哮喘等病的疗效的确令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