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计划院校

合集下载

教育部·天津理工大学卓越计划

教育部·天津理工大学卓越计划

天津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总体概况天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文、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是天津市重点建设的高校,肩负着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的办学使命。

为此,学校的专业结构与布局调整,始终围绕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

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开展,2011年来,学校立足学科优势,整合调研经验,确立了实施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深入推进我校工程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努力探索适任敬业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天津工业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定位,实施的总体思路为:以学校若干优势专业为依托,进一步优化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标准、修订专业培养计划,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紧迫要求,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天津市以及环渤海地区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我校的优势和特色专业,已具有较好校企合作办学经验和卓越计划前期工作基础,两专业2012年2月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

自动化专业从2011年10月开始对2011级本科生学生开展卓越计划宣传,安排了专业教师负责计划的执行,制定完成了卓越计划培养方案。

针对卓越班的教学授课也做了基本规划并配备了教师,本学期卓越班的授课已经开始,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开展。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自2011年5月开始从3年级学生(2008级)中遴选除卓越班,并在第7学期开始正式实施卓越计划,目前已有一届毕业生,2009级卓越班的各项教学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学校工程训练中心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及自动化专业配置了相应的硬件条件,保证了两个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质量。

上海电机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规划

上海电机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规划

培养目标:使学生 具备跨文化交流能 力,能够进行有效 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培养方式:开设跨文 化交流课程,提供国 际交流机会,鼓励学 生参与国际项目
培养特色:注重语言沟 通能力的培养,加强文 化差异意识,提高学生 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培养成果:培养出具有 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 能力的工程师,为国际 合作与交流做出贡献
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 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
工程师素质: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师的基本 素质,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项目管理 等方面的能力。
工程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工程创新能力, 为未来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基础。
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工程师

毕业生在学术 研究方面取得 重要突破和创

毕业生在解决 实际问题方面 展现出较强的
创新能力
毕业生在创业 方面取得显著 成果和成功经

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具备国际竞争力
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适应企业需求。 毕业生在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方面表现出色,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毕业生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表现出色,能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毕业生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课程: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工程素养 实践环节:结合企业需求,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提供实践机会 毕业设计:强化理论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强化工程实践
学校与企业合 作,共同制定 培养方案和教
学计划
引入企业资源, 提供实践教学
和实习机会
跨文化交流,提升综合素质
培养方案中强调跨文化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拓展 国际视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名单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名单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名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个部门共同发起的一项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师人才。

以下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名单:1. 清华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于2006年启动,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工程师人才。

该计划采用“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学科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等多个环节的学习和实践。

2. 上海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于2008年启动,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工程师人才。

该计划采用“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学科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等多个环节的学习和实践。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于2009年启动,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工程师人才。

该计划采用“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学科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等多个环节的学习和实践。

4. 西安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于2010年启动,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工程师人才。

该计划采用“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学科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等多个环节的学习和实践。

5. 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于2011年启动,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工程师人才。

该计划采用“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学科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等多个环节的学习和实践。

以上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名单,这些计划的实施为我国高素质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天津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总结

天津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总结

天津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作为第二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高校,天津科技大学以卓越计划实施为契机,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结合天津市发展需求,依托我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进行卓越人才培养,以点带面推进全校的卓越计划的开展。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我校积极推进卓越计划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主要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统一规划,将“卓越工程师计划”纳入我校“行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教育部实施卓越计划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我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多年来的办学宗旨和特色被凝练为“坚持拓展轻工特色,精心培育行业中坚,矢志服务国计民生”这24个字。

我校在2010年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实施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作为我校在新时期发展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的重要任务。

从人才培养目标上看,我校与卓越计划的目标一致,我校实施的行业卓越人才计划和教育部卓越计划都是依托我校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国家级和天津市级特色专业进行,因此将卓越工程师培养纳入我校卓越人才培养整个体系之中,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实施.我校“卓越计划"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组建“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自2011年我校依托我校优势学科专业,选拔有工科背景的学生组建了“机械电子类"、“材料化工类”、“食品与生物类"、“经管类”共计四个实验班.2011级共计选拔240名,2012级选拔212名.实验班学生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按照大类培养,进入三年级由学生自主确定专业。

第二层次:以实施教育部卓越计划的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三个专业为引领,加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测控技术与仪器、印刷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8个工科天津市品牌专业,整专业按照卓越计划要求实施。

卓越工程师计划院校名单(附详细学科)

卓越工程师计划院校名单(附详细学科)

82502 80407 80801 81301 81504 80201 80601 80703 82502 81801 081803K 081804K 80407 080603T 81702 82701 80406 080411T 80301 80902 80204 80406 80901 81301 80601 81402 80801 80601 80701 80801 80901 80702 080904K 81201 082804T 80704 80801 080904K 81901 82501 82601 83001 80401 80705 82601 80202 80501 80901 081804K 80408 80801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河北工业大学
82801
建筑学
24 上海交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25 上海交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81302
制药工程
26 上海交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81601
纺织工程
27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上海电力学院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上海电力学院

-2-上海电力学院地处人文荟萃、海纳百川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创建于1951年,缘电而生,倚电而立,随电而进。

建校66年来,上电培养了三十余万名能源电力人才,见证与支持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和飞跃。

近年来,学校在能源电力特色的学科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获得了社会赞誉,2016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本硕层次……万人大学学校现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临港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其中,杨浦校区为电力特色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电力系统中高级培训、电力科技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孵化基地;浦东校区为本科、研究生教育基地和中外合作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总规模近一万二千人。

学校设有十二个二级学院和一个直属学部。

学校拥有工、管、理、经、文5个学科门类,共有全日制本科专业31个。

工学、管理学、理学为主干学科。

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4个,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市高校一流学科1个。

学校在2006年获得硕士点授权,目前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学等四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已在18个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独立招收和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独立招收和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聚焦行业……服务地方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一所以“电力”命名、能源特色显著的高校,学校不断提高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的能力,建成了上海新能源中心、上海智能电网协同创新中心、上海电力安全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一带一路”能源研究智库等。

2017年5月5日,全球首个“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在我校成立。

学校将通过创新能源电力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体系,着力打造“一带一路”能源电力人才教育品牌,努力建设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能源电力教育重要基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院校名单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院校名单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院校名单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燕山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东南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汕头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中北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吉林化工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电机学院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淮阴工学院常州工学院盐城工学院苏州科技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厦门理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南昌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烟台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三峡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州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海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成都学院贵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新疆工程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厦门大学集美大学三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

河海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名单【模板】

河海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名单【模板】
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
专业名称
加入时间
所属学院
物联网工程
2012年
信息
学部
物联网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2012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2年
电子信息工程
2012年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自动化
2012年
能源与电气学院
三、**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4个)
专业名称
****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名单
一、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5个)
专业名称
加入时间
所属学院
通信工程
2010年
信息
学部
物联网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0年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2011年
机电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2013年
土木与交通学院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2013年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加入时间
所属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
2011年
水利水电学院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2011年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2011年
土木与交通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2011年
机电工程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要概况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

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启动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培养了上千万的工程科技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三是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

工程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

为此,高等工程教育要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明确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要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二是要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三是要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四是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

启动大会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

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企业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加了会议。

编辑本段培养特点“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编辑本段主要目标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编辑本段基本原则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

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提出行业领域人才培养需求,指导高校和企业在本行业领域实施卓越计划。

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校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在工程型人才培养类型上各有侧重。

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

实施领域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

要特别重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适度超前培养人才。

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部门职责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政策支持,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高校和企业之间、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共同采取措施,破解难题,教育界要加强与工业企业界的合作,高等学校要精心组织计划的实施。

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本地区企业参与“卓越计划”,并对本地区参与计划的高校予以重点支持。

国务院主要参与部门:人社部、财政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交通部、商务部、国资委、质检总局、安监总局、中国工程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等。

主要参与行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等。

教育部将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安排,主动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支持工程教育改革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有关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政策、实习安全与保险政策、联合培养企业的财税政策等,为实施“卓越计划”,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教育部教育部在五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该计划的实施:一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二是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三是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

高校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教师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

四是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

国家留学基金优先支持师生开展国际交流和海外企业实习。

五是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

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制订通用标准,与行业部门联合制订行业专业标准,高校按标准培养人才。

参照国际通行标准,评价“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工程院启动“卓越计划”,加紧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着力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委托左铁镛院士到会讲话)。

中国工程院高度重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积极支持和配合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开展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改革,并围绕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组织开展了相关的咨询研究。

实施“卓越计划”,需要科技界、教育界和企业界携手合作。

为支持计划的实施,工程院推荐了十多位院士,与教育部联合组建“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卓越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目的就是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将各方面专家的智慧凝聚到“卓越计划”的具体实施之中,确保科学推进“卓越计划”。

住建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巡视员赵琦介绍了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支持高校土建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经验。

赵琦表示,住建部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卓越计划”给予支持:一是与教育部门、行业学协会、企业、高校共同构建土建类专业“卓越计划”组织管理体系。

二是研究制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标准,为“卓越计划”培养提供依据。

三是选择部分通过土建类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参加“卓越计划”的试点。

四是鼓励建筑企业、勘察设计机构及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卓越计划”。

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郑州大学燕山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东南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汕头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方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河北工业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中北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吉林化工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电机学院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淮阴工学院常州工学院盐城工学院苏州科技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厦门理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南昌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烟台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三峡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海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成都学院贵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