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淋巴瘤有哪些危害

合集下载

胃肠道淋巴瘤影像诊断

胃肠道淋巴瘤影像诊断

精选PPT
2
• 胃肠道淋巴瘤起源于胃肠道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淋巴组 织,沿器官纵向生长,其中 2/3 以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而 霍奇金淋巴瘤极为罕见。
• 临床多见于 50 ~ 70 岁的患者。男∶女 =1.5 ∶ 1 • 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为腹部疼痛,消
化不良,体重下降,贫血,常出现腹部包块和不全性肠梗阻 症状。
精选PPT
14
肠腔内肿块型主要与间质瘤鉴别, 小肠间质瘤较结肠间质瘤 多见, 发现时肿块较大, 表现为肠壁偏心性类圆形肿块, 可向 腔内、腔外或腔内外同时生长, 增强后强化明显, 部分病灶内 可见明显增粗、紊乱的供血血管, 内部可见不规则坏死区, 不
伴肠系膜或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原发性肠道肿块型淋巴瘤主 要表现为腔内肿块, 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 内部可包绕 一支较粗的血管, 但不同于间质瘤明显增粗、紊乱的供血血 管; 并且多伴有肠系膜和( 或) 腹膜后中等均匀强化的肿大淋 巴结, 因此, 认为原发性肠道肿块型淋巴瘤与间质瘤具有较明 显的区别。
• 肠道内的淋巴瘤侵犯到固有层的植物神经丛,这时候会出现 肠壁肌张力降低,引发管腔扩张。
精选PPT
3
胃淋巴瘤的CT表现:
• 病变部位:以累及胃体、胃窦多见,常为多发,少见幽门受累。
• 胃壁增厚及范围:根据胃壁增厚范围,可分为弥漫性、节段性、 局限性增厚。有学者认为胃壁厚度超过10 mm、且向外周累 及大部或全部胃壁者高度提示淋巴瘤。
(3)多发结节型:肠壁局限性增厚,壁外轮廓光整,周围可见增大巴结影 。
(4)溃疡型及混合型:相对少见,常为增厚的肠壁或肿块内发现龛影及肠
系膜受累并腔外肿块,增强扫描时病灶无强化或中等度强化 ,由于

淋巴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淋巴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淋巴瘤早期症状有哪些*导读:淋巴细胞是人体对抗细菌病毒的重要武器,我们从出生到死亡淋巴细胞就每时每刻为我们身体健康在战斗。

……淋巴细胞是人体对抗细菌病毒的重要武器,我们从出生到死亡淋巴细胞就每时每刻为我们身体健康在战斗。

淋巴细胞一旦发生病变就可能成为淋巴瘤,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通常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非霍奇金淋巴瘤较多。

目前还没能清楚淋巴瘤的发病原因,专家猜测与环境因素、病毒因素关系较大。

* 淋巴瘤早期症状有哪些淋巴细胞遍布全身各处,如果发生病变,出现的症状复杂多样而且不同患者往往发病位置不同。

1.淋巴瘤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淋巴结肿大,皮肤表面隆起,质地微硬。

常见的发病位置多为颈部和锁骨淋巴肿大。

患者位于深处的淋巴结出现肿大,例如纵隔、腹腔、盆腔淋巴结肿大,早期症状不明显,等到肿大严重的时候才发现患了淋巴瘤。

2.淋巴结肿大会对患处组织器官造成压力,并出现疼痛等症状,比如纵隔巨大淋巴结会挤压上腔静脉,阻碍血液循环。

导致颈部等出现肿胀、胸口闷且有疼痛感、难以呼吸等;腹部出现巨大淋巴结阻碍肠胃正常工作等,出现肠梗阻、腹痛和腹胀等症状。

3.淋巴瘤还会损害淋巴系统以外的器官,使这些器官受损,无法正常工作等等。

出现胃肠道淋巴瘤的患者就像得胃癌、肠癌这样的疾病,会有腹痛、胃肠道溃疡、出血、梗阻、压迫等症状,容易被误诊。

4.患了淋巴瘤的患者可能全身都会出现疾病,除了上述局部症状,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出汗、四肢乏力、食欲不振、皮肤瘙痒、贫血等症状。

浅表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很有可能就患有淋巴瘤,初期通常难以发现,有时直到淋巴结变得很大才采取治疗。

不过淋巴瘤不像其他恶性肿瘤到了晚期就无法治疗,一旦发现淋巴瘤的症状及时就诊,治愈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高度 怀 疑 本 病 时 可 反 复 多 次 活检 , 必要 时行 免疫 组 化 检 查 。
23 病理特点 .
本组 1 6例消化 道淋 巴瘤 以非何杰 金 氏淋
瘤 3例 , 胃溃疡 1 , 例 胃癌 4 。肠镜检查 5 , 例 例 多数 表现为 肠管环行狭窄 , 纤维镜不能通过 , 考虑淋 巴瘤 1 , 例 结肠癌 3 例, 肠外压迫 1 例。消化道 造影检查 4 , 例 多数表现为充盈
量 坏死 组 织 , 缘 不 齐 , 边 有 结 节 样 隆 起 , 检 考 虑 淋 巴 边 周 活
型 ,3 溃疡型 , 中以息 肉型多 见。本组 内镜诊 断符 合率 () 其 仅 为 3 .%。因此 , 75 内镜检查 时应在 溃疡边缘 和 隆起糜烂 处活检 , 对可疑 病灶应 采取深 钳方法 , 以提高取 样 阳性率。
的胃肠壁 , 并可 对邻 近器官和淋 巴结情 况作出准确 判断 , 为 … 早期诊 断及准确分期奠定 基础 。但 在观察 胃肠 道黏膜 的运 动情况不及 内镜 及造影检 查。本组经 C T三维成 像检 查 的 患者 , 均能良好 显示病 变及 胃肠 外受 累情况 。内镜检 查和
胃肠 道 造 影 对 胃肠 道 腔 内病 变 比较 敏 感 , 原 发 性 胃肠 道 而 淋 巴瘤 主 要 在 黏 膜下 层 或 固有 层 纵 行 生 长 , 疾 病 早 期 , 在 病
免疫组化染色检查 : B细胞来 源 9例 , 胞来源 2例 , T细 免疫 组化染色未标记 出 5例 。参 照 M s o 改 良的 A n r r us f h lAb 分 l o 期标准 I , 2 临床分为 IE0例, , , 例 。 j ⅡE4例 ⅢE9例 ⅣE3 14 辅助检查 . 胃镜检查 8 , 例 多数表现为溃疡形成 , 大 有

淋巴瘤放疗的副作用

淋巴瘤放疗的副作用

淋巴瘤放疗的副作用引言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是放疗。

然而,放疗虽然可以有效控制淋巴瘤的发展,但同时也会伴随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淋巴瘤放疗的副作用及其管理。

放疗的原理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辐射破坏癌细胞的DNA,阻止其分裂和增殖。

但辐射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一定的损伤,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

副作用1. 皮肤反应放疗过程中,皮肤往往是第一个受到辐射损伤的器官。

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红肿、瘙痒、脱屑、疼痛等症状。

这种副作用通常在治疗结束后几周内逐渐消退。

管理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避免搔抓或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品。

•避免日晒,尽量穿宽松、棉质的衣物,用防晒霜保护皮肤。

•摄入足够的水分,保持良好的营养。

•咨询医生,使用局部抗炎药物或外用激素,以减轻症状。

2. 肠道反应放疗过程中,肠道也容易受到辐射,导致消化道炎症。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管理措施:•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选择软食和易消化的食物。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以促进肠道健康。

•建议适量运动,促进肠道蠕动。

•如症状严重,咨询医生,使用抗胃酸和抗恶心药物。

3. 疲劳放疗常常会导致患者感到疲劳乏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管理措施:•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营养,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增加体力储备。

•适当进行一些轻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心理疏导,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4. 血液系统副作用放疗对骨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可能引起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导致免疫力下降、贫血和出血倾向。

管理措施:•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了解血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

•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注意预防感染。

•避免受伤和剧烈运动,以防止出血。

•饮食均衡,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帮助血液再生。

5. 生殖系统副作用对于淋巴瘤放疗的女性患者,可能会引起卵巢功能衰竭,导致月经失调、不孕等问题。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5例诊治体会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5例诊治体会
维普资讯
齐 齐 哈 尔 医 学 院学 报 2 0 第 2 0 7年 8卷第 4期
原发性 胃肠道淋 巴瘤 1 例诊治体会 5
陆时运 赵 晓红 唐 威 王 智
【 要 】 目的 提 高 对 胃肠 道 原 发 性 淋 巴瘤 的 诊 治 水 平 。 方 法 总 结 1 摘 5例 原 发 性 胃肠 道 淋 巴 瘤 的临床特点 、 实验 室检 查 表 现 及 误 诊 原 因 。结 果 难 , 疑 似 病 例 应 尽 快 争 取 病 理 组 织 学 检 查 。结 论 对
注 。其 以 胃部 受 累 最 多 , 仅 次 于 胃癌 的第 二 位 是
高发 胃肿 瘤 , 占全消 化道淋 巴瘤 的 5 ~6 , 5 5 小肠
次之 , 2 ~3 , 肠最 少 , 1 ~1 l 。 占 5 5 结 占 0 5 3 ]
的保护 也是 至关重 要 的 。面 神经 一 般 由三 部 分 血管 供 血, 自小脑 下 前动脉 的分 支 , 膜 中动 脉 的岩 大 发 脑
a Trc, G —NHL) 淋 巴瘤 的一 种 特殊 类 型 , l atP I 是 约 占全部非 霍 杰 金 氏 淋 巴 瘤 ( NHI) 4 ~2 . 的 0 是 最 常 见 的结 外 淋 巴 瘤 l 。我 院 自 2 0 】 ] 0 2年 1月 ~ 20 0 6年 7月共 收治原 发性 胃肠 道淋 巴瘤 1 5例 , 均经 手术 或 活检 后 病 理组 织 学 检 查 确诊 , 占我 院 同期 收 治 的淋 巴瘤患 耆的 5 6 占同期 住 院手 术 的 胃肠 道 . %, 恶性 肿瘤 患者 的 1 2 。现报 道 如下 。 ,
显微 外科技 术 , 先进 的监护 设 备 和技 术 , 积 累 了丰 并 富 的经 验 , 中采 取侧 卧位 , 少 了空 气栓 塞 和 张力 术 减 性 气颅 的 发生 。该 入 路 肿 瘤 显 露 充 分 , 为我 们 分 离 并 切除 肿瘤 提供 了较 充 分 的空 间 , 降低 了术野 止 也 血 的难 度 , 以在本 组 我 们 所 采用 枕 下 乙状 窦后 入 所 路 的术 式 , 上述并 发症 均未 出现 。也无 死亡病 例 。

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Key Words 1 Intestine T—cell lymphoma; Diagnosis; Therapy; Prognosis
胃肠道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结外淋 巴瘤 ,其 中肠道 的恶性 淋 巴瘤 起 源 于 胃肠 道 黏 膜 下 淋 巴组 织 ,主 要 发 生 于 空 肠 和 回 肠 ,结肠和十二指肠也可累及 。一般以 B细胞来源 的占大多 数 ,亦 有小 部 分 来 源 于 T细 胞 。肠 道 T细 胞 淋 巴瘤 (in— testinal T—cell lymphoma,ITCL)是 一 类 起 源 于 肠 上 皮 内 T 淋 巴细胞的恶性肿瘤 ,其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复杂 ,以非特异性 症状为主。发病 年龄 轻 ,无 明显 的乳糜 泻 ,EB病 毒 检 出率 高 ,回盲部 、升结肠和降结肠受 累多见是我 国患者 的特点 ,与 国外报道的有所不 同。因 ITCL少见且 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 和体征 ,常常导致 临床 医师漏诊或误诊 为消化 道其他疾 病。 本文就 ITCL的研 究进展进行综述 ,分析其 临床、病理特征及 生物学特征 ,并进行鉴别诊断 ,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目的在于 提高对该病 的认识 ,避免误诊和漏诊 。
lymphocytes of intestine. Currently,its nature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 kind of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 a. The disease charac— teristic is complex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rapid progress course of disea s e and diff icult diagnosis with endoscopy and gastrointestinal barium meal examination. Because of its rar ity,lack of character istic m anifestations,poor response to treatment,high f requency of re— lapse rate and poor prognosis. Hence,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this disease.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分析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分析
参考文献 1 陈运芳.原发性胃肠 恶性淋巴瘤误诊 18 例分析[ J ].中 国误诊医学杂 志, 2004 , 4(5 ) : 15 2 凌跃进, 黄德骧.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 22 例诊治探讨[ J ].中华消化
部位 , 由于 其临床症 状与一般的 消化病表现 相似, 临床, X 线, 内 镜表现 多样化 , 极 易误诊 .本组 15 例经 内镜及 X 线 确诊 2 例, 疑 诊 4 例, 误诊 9 例, 误诊率 60% , 分别误诊 为胃肠 道肿 瘤, 溃疡, 息肉等.分析其原因: �本病的发病率低, 认识不足; �临 床, X 线, 内镜表现多 样化, 与一般 的消化病表 现相似; � 内镜活检取材浅, 坏死组织较 多, 难以确诊; �因出血, 穿孔, 梗 阻而急诊手术不允许详细检查. 2.2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内镜下活检阳性率低, 临床误诊率甚高 . 现将 19 9 6 年至 2006 年收 治的经内 镜, 病理, 免疫组化 证实的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18 例, 分析如下. 1 1 .1 临床资料 性别与 年龄 本组患 者 1 8 例, 男 1 2 例, 女 6 例, 年
癌和无腺样结构的未分化腺癌 不易区别, 须用免疫组化加以鉴
1 例, 息肉 1 例.肠镜检查 4 例, � 表现为局 限性隆起 2 例, 多发 镜检查可进一步确定诊断.通常采用 Da son 19 61 年提出的胃 溃疡 1 例, 浸润型 1 例.肠镜检查活检病理疑诊为恶性淋巴瘤 2 例, 误诊为肠癌 1 例, 黏膜下肿瘤 1 例. 1 .5 X 线检查 有 X 线检 查资料 8 例,疑诊 为恶性淋巴 肠道原发性恶性 淋巴瘤诊断标准 : � 无浅表淋 巴结肿大; �无 肝脾肿大; �周围血白细 胞分类正常 ; � 胸片无纵 隔淋巴结肿 大; �手术时除区域淋巴结受累外, 未发现其他肿块. 2.4 B超, CT 对 了解胃肠恶 性淋巴瘤 病变范围及 程度有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析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析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析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通常生长在肠壁黏膜层,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向周围组织蔓延,进一步导致淋巴结转移。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是指该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生长处经由淋巴管进入肠系膜和髂内淋巴结,进而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和肝门淋巴结等淋巴结。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可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

在治疗中,医生常常需要进行淋巴结转移分析,以确定患者的癌症扩散和转移情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计划。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析的相关问题。

一、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都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达35%~45%。

其中,直肠癌中低位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而直肠癌高位淋巴结转移率则较低。

此外,其他因素,如直径大于5cm、组织学类型为腺癌、同时合并浆液分泌性腺瘤癌等,也会使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加。

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直肠癌治疗中,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考虑以下因素:1.患者年龄:年轻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

2.病变部位:病变部位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3.病变长度:病变长度越长,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4.不同性质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为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

5.肿瘤组织侵袭深度:肿瘤组织侵袭越深,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就越高。

6.病变的分化程度:分化程度越低的病变,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三、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淋巴结转移的确诊还是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但在临床前期可以通过以下检查手段来判断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1.直肠前列腺指诊:直肠前列腺指诊可以通过探测到直肠的淋巴结质地、大小和顺畅度等特征来判断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2.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到淋巴结的肿大和结构改变等,对于前列腺或周围血管区域的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识别价值。

3.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用,可以准确判断淋巴结有无炎症或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肠道淋巴瘤有哪些危害
导语:淋巴瘤是现在社会上的高发疾病,很多朋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患上疾病,加上对疾病危害不了解,所以总是忽视疾病治疗,结果导致病情恶化,疾病
淋巴瘤是现在社会上的高发疾病,很多朋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患上疾病,加上对疾病危害不了解,所以总是忽视疾病治疗,结果导致病情恶化,疾病对身体的危害加重,以肠道淋巴瘤为例子,这里就专门为大家讲讲肠道淋巴瘤有哪些危害,希望接下来的文章内容对大家有帮助作用!
不同类型的肠道淋巴瘤有不同的危害,主要表现是:
一、弥漫型:以浸润为特征,肠壁弥漫性增厚变硬,可见病变肠段失去正常光泽,肠腔狭窄,蠕动消失,注气后仍不能扩展肠腔。

粘膜面可见增厚似脑回状的皱褶,也可呈弥漫性结节状改变,表面糜烂或浅表溃疡,类似于浸润癌,但累及范围广。

二、息肉型:肿块呈宽基、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息肉样肿块,易误诊为良性息肉或息肉样癌。

瘤体大的表面可出现溃疡及出血,并可引起肠腔狭窄。

也可呈现多发性大小几乎相等的半球息肉,类似良性淋巴样息肉病。

表面光滑,色白。

但局部往往因浸润增厚,结肠袋半月襞消失,局部僵硬,蠕动消失。

三、溃疡型:恶性淋巴瘤可呈现恶性溃疡特点,但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良性溃疡改变:溃疡平坦表浅,表面白苔,周堤平坦等。

此外,尚有一种肠外肿块型,因由内向肠腔外生长肿块引起,可压迫肠腔使其狭窄,但粘膜面正常。

淋巴瘤尽早治疗很关键,这里针对大家关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里了,了解疾病症状,尽早治疗疾病是治好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这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