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小肠系膜肿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小肠系膜肿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Page 9
其他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
这些肿瘤十分罕见,仅见于一些个案报告,包括血管瘤、神经纤维 瘤、皮样囊肿、粘液囊肿、脂肪瘤、雪旺氏瘤、平滑肌瘤、淋巴管 瘤等。恶性肿瘤如肉瘤在文献中亦有报道 。
Page 10
Page 11
图3 48岁女性腹泻患者,腹部增强 CT 轴位图像显示胃肠道自主神 经瘤(梭形细胞瘤)。肠系膜上可见一直径 6 厘米占位,明显强化(↓ ) ,强化程度与肝脏下极海绵状血管瘤(▽)的结节样强化水平相似 ,周围小肠肠壁未见增
(1)经口摄入感染的牛奶、唾沫等,然后通过小肠播散到局部淋巴结; (2)从肺通过血性播散到腹部和主动脉旁淋巴结; (3)从感染器官的浆膜表面直接扩散,如输卵管。
腹腔淋巴结肿大是腹部结核或分支杆菌性感染最常见的征象,受累淋巴结通常表现为 淋巴结的边缘性环状强化,中心部分则因干酪样坏死的存在而表现为单个或多腔的低 密度区;相邻淋巴结容易融合成簇或团,较具特征性。有时淋巴结肿块内可见钙化灶 ;若有腹膜、网膜受累(结核性腹膜炎)还可以出现中等密度腹水(CT值25~35HU )、不均匀腹膜增厚或粘连、系膜增厚呈“星芒状”或“大饼状”。
Page 17
转移性肠系膜肿瘤
肿瘤转移到肠系膜的主要途径
由于肠系膜本身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组织,且肠系膜根部紧邻其 它腹膜、韧带结构和小肠、结肠,因此起源于腹部或身体其它部位 的肿瘤很容易转移到肠系膜特别是根部[9]。肿瘤通常可通过四种途 径转移到肠系膜:
(1)沿肠系膜血管及其周围脂肪直接蔓延; (2)沿肠系膜淋巴管蔓延; (3)肠系膜血源性播散; (4)腹膜内种植。但需注意许多肿瘤的转移往往不只一种途径。
硬化性肠系膜炎(sclerosing mesenteritis) 硬化性肠系膜炎是一种 不明病因、主要累及肠系膜根部的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可能与外伤 、感染、缺血等有关。肠系膜脂肪呈现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脂肪 坏死和纤维化。当炎变较重时(此时被称为肠系膜脂膜炎, mesenteric panniculitis),病人通常发生急性腹痛,在CT图像上表 现为肠系膜脂肪内一个被假包膜包绕的局灶性密度增高区(图4), 该征象被称为“雾状系膜(misty mesentery)”,在炎变脂肪内的 纤维化表现为条带状软组织密度影。

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肠系膜淋巴结是小肠和结肠的淋巴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于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诊断已经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的形态、大小、结构和内部回声特点,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性改变或转移灶。

目前关于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开展对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其在临床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医生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依据,为肠道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和局限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的标准,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推动该技术在肠系膜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系统地整理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正常表现、炎症性改变和转移灶的特征,我们旨在建立一套科学、标准、规范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地判断肠系膜淋巴结的病变类型,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和早期发现率,从而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1.3 研究意义肠系膜淋巴结作为人体深部淋巴结之一,其超声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肠系膜淋巴结的疾病情况,包括炎症性改变和转移灶等。

通过对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的研究和总结,可以提高肠系膜淋巴结疾病的早期诊断率,从而有助于及时进行治疗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成为一种非侵入性、准确性高的诊断手段,为肠系膜淋巴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研究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研究意义】2. 正文2.1 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荡,可以在人体内部产生实时图像,用于观察和评估肠系膜淋巴结的情况。

扫描CT做胃肠道检查效果如何

扫描CT做胃肠道检查效果如何

扫描CT做胃肠道检查效果如何扫描CT是检查胃肠道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检查可以得知胃肠道有没有发生病变,如:食管病变、胃病变、小肠病变、结肠病变等,主要适用于胃痛、肠道疾病的人群。

扫描CT主要分为平扫、增强扫描、造影造影三种,其中平扫属于一种常规检查;增强扫描是从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然后在进行扫描,使得胃肠道的病变更加清楚;造影扫描是对线性器官或结构的造影,然后进行扫描,可以清楚显示胃肠道中的肿瘤。

一、胃肠道CT检查的指征胃肠道CT检查的指征主要有:恶性肿瘤的术前分期和评估;腔内、壁内、腔外病变的鉴别;观察恶性肿瘤治疗后的疗效,并了解有没有复发;有消化道症状,临床上不能确定病变部位,内窥镜和钡餐检查为阴性。

胃肠道检查中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是常规检查方法,通过胃镜可以显示黏膜下的肿物,检查其表面黏膜是不是完整的,有没有溃疡,同时还可以提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便于对GST做出准确的诊断,但是胃镜检查只能观察到胃腔内黏膜的病变。

X线钡餐检查能够整体的显示病变的范围、大小、位置,可以检查胃粘膜是不是光滑状态,胃壁有没有受到肿块压迫,但是在观察肿块和胃的关系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且GST一般是生长在胃腔外。

二、胃肠道CT检查的作用胃肠道做扫描CT检查能够清楚的显示肠胃道消化管管壁的结构、血管情况、腹腔类实质脏器等有没有结构上的变化,为医生的诊断提供非常好的提示。

例如:肝胆脾胰实质脏器的结构、腹膜大网膜肠系膜血管、肠系膜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等。

在检查消化道肿瘤中,胃肠道壁中出现消化道壁内的肿瘤、占位性病变、严重炎症时,通过扫描CT可以发现肠壁全层有着非常明显的增厚,另外,消化道占位病变中,通过扫描CT能够清楚的显示胃肠道内息肉、胃癌、胃间质瘤、胃恶性淋巴瘤等占位性病变的位置,清楚的了解有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者肿瘤的浸润等情况。

在检查胃肠梗阻中,通过扫描CT结果可以更好的诊断幽门梗阻、急性胃扩张、胃穿孔、肠梗阻、胃潴留等疾病。

GI 胃肠道淋巴瘤

GI 胃肠道淋巴瘤

胃肠道淋巴瘤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淋巴瘤Lymphoma•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简称淋巴瘤;•病理学分类: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所有淋巴瘤的80%-90%;•2/3的NHL原发于淋巴结,余1/3的NHL原发于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发生于淋巴结的NHL,主要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淋巴结外淋巴瘤,除DLBCL,还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和T细胞淋巴瘤等;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GI• GI是原发于胃肠道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Dawson/狭义) :1)全身无病理性浅表淋巴结肿大;2) 无纵隔淋巴结肿大;3)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4)经手术证实病变局限于胃肠道及引流区域淋巴结, 肝脾正常( 扩散除外)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广义):胃肠道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所有淋巴瘤;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GI•胃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构成了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是结外淋巴瘤的首发部位;•GI占NHL的10%-15%;占结外淋巴瘤的30%-40%;•好发部位依次:胃(胃窦部)、小肠(回肠末端、十二指肠球部)、结肠;•好发年龄为40-60岁,平均年龄约55岁,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及青少年偶见;•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肿块,无特异性;•肿瘤组织在胃肠道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沿器官长轴浸润生长;•肿瘤组织无成纤维反应,故受累肠壁柔软,蠕动存在;•肿瘤组织破坏肠壁内自主神经丛时,肠壁肌张力下降,表现为扩大的肠腔形态固定,出现肠腔“动脉瘤样”扩张;•肿瘤淋巴细胞密集程度高, 液体间质成分少;•肿瘤淋巴细胞体积大,、胞核大而胞质少,核质比大;•淋巴瘤肿瘤区水分子扩散运动能力明显降低;病理pathology胃肠道淋巴瘤分型恶性程度 相对发病率 % B细胞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侵袭性 38-57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ENMZL) 惰性 23-48套细胞淋巴瘤(MCL) 侵袭性 1-13滤泡型淋巴瘤 (FL) 惰性 2-12Burkitt淋巴瘤 (BL) 侵袭性 1-5Hodgkin淋巴瘤 侵袭性 <1T细胞 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 侵袭性 3安阿伯分期系统•I 期:肿瘤局限于胃肠道,单发或多发不连续病变•II 期:胃肠道淋巴瘤伴局部器官区域淋巴结受侵犯•III 期:肿瘤穿过浆膜累及邻近组织或器官伴区域淋巴结受累•IV 期:远处淋巴结受累(非区域性)或多器官受侵犯,肝或骨髓受累;•Ⅰ、Ⅱ期提示:治疗预后较好;III、IV 期提示化疗后亦复发,但可提高生存期;其他分期系统:卢加诺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淋巴瘤影像诊断要点胃肠壁 : 弥漫或局限性明显增厚;胃肠壁柔软,一定舒缩变化;黏膜粗大、扭曲或呈息肉状或结节状;管腔 : 不狭窄,可适度扩张;肠管扩张明显时称“动脉瘤样扩张”;肿块 : 轮廓清晰,表面可形成溃疡,浅而大;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平扫 : 密度/信号均匀,囊变坏死少见;弥散明显受限;增强 : 轻度均匀强化,无肠壁分层强化现象;强化程度通常不及胃癌、间质瘤、腺癌明显;PET-CT : 病灶表现为明显高摄取(FDG);腹膜 :多发肿大淋巴结,>1cm,部分融合,均匀强化;弥散受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成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最多见的分型;约占38-57 %•发病率胃较小肠高,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后部分缓解•亦可继发于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基因突变•男女比例(1.3-1.6):1,中位发病年龄60岁,5年生存期60-90%35岁,女性,上腹部疼痛2周,箭头所示:胃贲门部及胃后壁广泛性明显增厚;51岁,女性,急性上腹部疼痛数天,明显胃管壁增厚,局灶性溃疡,肿大淋巴结;45岁,男性,接受胰腺和肾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伴有急性左侧腹痛。

病历讨论小肠恶性淋巴瘤钩虫

病历讨论小肠恶性淋巴瘤钩虫

3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4炎症性肠病 排除溃结,不能排除克罗恩病
5结缔组织病 胃肠道少见 、胸部平片未见异常 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未见异常
6消化道肿瘤 转移 呼吸 泌尿
一元论:一个病同时累及消化、呼吸、泌尿
1感染 消化道--呼吸 先出现消化症状 且较明显
泌尿 可疑不全肠梗阻
4炎症性肠病 排除溃结,不能排除克罗恩病
体格检查:
T 36.7℃,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 118 ∕60mmHg ,神清,精神差,贫血貌。全身 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出血点,浅表淋 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两肺呼吸音清, 无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律齐,无杂音。 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 水肿,病理征阴性。
病历摘要
病例一
患者,男,54岁。教师。主诉:间断腹痛半年,加重并 发热十天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下腹部疼痛, 呈绞痛样,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 便呈糊状,疼痛于夜间明显,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 不伴发热。疼痛间断出现,间隔时间不等。当时未在意, 未进行进一步诊治。近十日来疼痛再发,较前有加重趋 势,持续时间有时可达数小时,且伴有咳嗽、咳痰、腰 痛。来我院门诊行电子胃镜示浅表糜烂性胃炎,电子结 肠镜及腹部彩超未见异常。立位腹部平片示肠腔积气。 门诊以“胆囊炎” ?“胰腺炎”?收住。发病来进食 减少,体重较前有所下降。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 史。家族史无特殊。
心脏彩超:左室稍增大;肠镜:未见明显异常。 胃镜:1慢性食管炎 2 慢性浅表性胃炎; 。
1神经系统疾病?
2心功能不全?
3缺铁性贫血
营养不良
吸收障碍
失血
外伤
月经多
消化道出血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一、诊断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是决定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一)临床表现淋巴瘤可表现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绝大多数HL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NHL患者大部分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

淋巴瘤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以下3种情况中出现任何1种即可诊断为B症状:(1)不明原因发热>38℃,连续3 d以上,排除感染的原因;(2)夜间盗汗(可浸透衣物);(3)体重于诊断前半年内下降>10%。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时应注意浅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的检查以及有无骨骼压痛。

淋巴瘤患者的肿大淋巴结多数无痛、表面光滑、质韧饱满,早期大小不等、孤立或散在,后期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固定或破溃。

(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患者在治疗前应行血常规、生化常规[包括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碱性磷酸酶、β2-微球蛋白、电解质等]、感染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 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梅毒,异常者需行病毒载量或确诊实验]、血沉、免疫球蛋白、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巨细胞病毒和骨髓检查等,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受侵危险因素,需行腰椎穿刺行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细胞学和墨汁染色检查。

对于胃淋巴瘤,应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检查;对于NK/T细胞淋巴瘤和其他EBV相关淋巴瘤,应行外周血EBV DNA定量检测。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钡餐及 c 诊断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技术要求和价值。方法 T
肠恶性肿瘤作 回顾性分析 , 中 1 其 3例作 胃肠 钡餐 检查 ,0例作 C 1 T检 查。结 果 钡 餐检 查正 常 3例 , 误诊 2例 , 确诊 8
例 , 率为 6.% 。C 准确 15 T检查误诊 3 , 例 确诊 7例 , 率为 7 .% 。结论 对疑 有 十二指 肠病 变者 应首选 胃肠 钡餐 准确 00 检查, 钡餐疑有肿 瘤者再选择 内镜及 c T检查 。c T检查对制定手术 方案及判 预后 有很 大帮助 。
则龛影 为主要表 现 , 疡位 于腔 内, 有环 堤 、 压迹及 尖 角改 及胆总管扩张 , 体尾常无萎缩 , 溃 可 指 胰 肿块 内可见 高密 度 的造影 剂及
变, 附近黏 膜破 坏 ; 腔呈 动脉瘤 样扩 张 1 , ④肠 例 表现 为张力 低 , 气体 。到晚期两者鉴别 常很 困难 。平 滑 肌 肉瘤 胃肠 钡餐检 查
【 关键词】 十二指肠 恶性肿瘤 影像诊断
十二指肠恶性肿 瘤 较为少 见 , 常 占 胃肠道 恶性 肿瘤 的 0 通 . 3% 一 5 3 4 %。影像诊断有时较难 , 本文收集 了 2 3例进行分 析。
1 资料与方法
取活检 , 正确诊 断 9例 , 准确 率为 7 . % 。 比影像 检 查 略高 , 50 但 钡餐 检查 , 而钡餐 检查怀疑肿瘤者再 选内镜及 c T检查 。c T检查 可显示病变大小 、 范围 、 肿块有 无坏死 、 病灶与临近组 织器官 的关 钡餐 检查的准确性取决 于病 灶大 小及检 查者 的技 术熟 练程
7 。 %
3 %泛影 葡胺 5 0m , 0 l上检 查床前再 口服 3 0 m 。本组病 例按上 0 l 述方法一般都 能显示十二 指肠病变 。有报 道在 第一 次 口服造影 x线表现 正常 3例 , 误诊为球部溃疡 、 核 剂 1 i 结 5m n后肌注 山莨 菪碱 ( 0 m ) 即采用 十二 指肠 低 张法造 1 g ,

淋巴瘤

淋巴瘤

一、基本病理分类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它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何杰金)(Hodgkin's Disease)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两大类。

二、临床表现原发部位多在淋巴结,首发症常是无痛性浅表淋巴结肿大。

肿大淋巴结可互相粘连,融合,触诊有如硬橡皮样感觉。

深部淋巴结如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邻近器官,表现为压迫症状。

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例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骨骼或皮肤等。

有些患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及消瘦症状。

三、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活检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发现里-斯细胞(Reed-Sternberg cell、RS细胞、镜影细胞)是诊断霍奇金病的重要特征。

霍奇金病的组织学分型可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耗竭型。

WHO(2001)年淋巴组织肿瘤分型方案滤泡性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惰性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周围T细胞淋巴瘤……四、临床分期1970年Ann Arbor临床分期法,主要用于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参考应用:Ⅰ期: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Ⅰ)或淋巴结外单一器官(ⅠE);Ⅱ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一侧二个或更多淋巴结区(Ⅱ),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膈同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ⅡE);Ⅲ期:膈上下都已有淋巴结病变(Ⅲ),可以同时伴有脾累及(Ⅲs)或淋巴结以外某一器官受累,加上膈两侧淋巴结受累(ⅢE)Ⅳ期:病变已侵犯多处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部位,如累及肺、肝及骨髓等。

所有各期又可按患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达38℃以上连续3天、盗汗及6个月内体重减轻1/10或更多)为B组,无全身症状为A组。

诊断举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Ⅱ期B。

五、治疗原则和常用化疗方案化疗作用于全身组织器官,毒副作用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讨论 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容易误诊。
是肿瘤破坏肠壁神经丛或肠管与邻近的肠系膜肿块穿
[’, (] 。无论哪种形式都有其共同特点, 表现为 通所致
本组 (’ 例入院第一诊断无一涉及此病, 甚至有 ( 例是 经第 ’ 次手术病理检查方得以确诊, 因此患者确诊周 期长, 平均 + - * 月, 最长达 ( - " 年。复习本组影像学表 现发现以下征象有助于本病诊断。 "-# ! 病段肠管呈管状或 类圆形动脉瘤样扩张为本病特征性改变, 其病理基础 万方数据 !’ 小肠淋巴瘤的影像特点
[)]
[&] 侵及回肠, 其范围局限 。增生型大肠癌与腔内肿块
膜下沿肠纵轴生长的结果
[!]
型淋巴瘤相比, 大肠癌的粘膜破坏, 肠壁浸润重于淋巴 瘤。但环形狭窄型淋巴瘤与大肠癌的鉴别则主要依靠 观察病段外形轮廓及强化程度。 "# 扫描、 ! % $ 关于肠道淋巴瘤的影像检查 本组 !" 例胃肠钡 剂造影检查均发现病灶, 有报道 )2 例胃肠道淋巴瘤钡
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刘佐贤& , 欧阳羽& , 吕发金& , 钟晓明!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放射科; 重庆 ! ) 超室, 摘要: 目的 探讨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影像特点。方法 ("""&$)
复习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肠道恶性淋巴瘤 *! 例, 其中 + 线钡餐 !" 例,
双对比灌肠 &! 例, ,- 扫描 &" 例, ) 超 &’ 例。结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肠恶性淋巴 !% 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 例小肠、 瘤的临床诊断过程多较曲折困难。本文侧重分析该病 的 + 线、 旨在尽早提供该病 ,- 和超声的影像学表现, 的诊断线索, 以缩短诊断周期, 使患者得以及时治疗。 @ 资料与方法
回肠 O 例, 空肠 & 例,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多节段受累 回肠末段伴盲肠甚而升结肠同时受累 &" 例; 病变 & 例; 其中盲肠 $ 例, 横结肠 ! 例, 盲肠、 局限于大肠 &! 例, 横结肠及盲肠、 直肠双病灶各 & 例, 乙状结肠及直肠各 & 例。 B 0 B 影像学表现 B 0 B 0 @ 钡剂造影表现 病变累及小肠或回盲部的 BC 例表现为: 均发生在回肠, 其中 ! 受累肠管扩张 $ 例, (&
此征象多见于小肠及回盲部。 其他征象: 回盲部激惹征 ! 例, 回 0 结型肠套叠 " 例。 其 ! - ! - ! 12 扫描 %, 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 " 例, 中结肠 ’ 例, 厚度为 , - " ) ! - " #$, 其外形轮廓较光整; 结肠腔内偏侧性肿块 ’ 例; 小肠病段管腔扩张 ( 例, 均 伴有肠壁不规则增厚, 厚度 , - " ) ’ #$ (图 %3) , 其中 % 例有沿肠管纵轴分布的软组织块并推移附近肠道。%, 例中 12 增强 ( 例, 病灶有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 (图 () , 还检出病段肠管附近及胰周淋巴结肿大各 % 例。 其中 %( 例发现异常回声。表 ! - ! - " 3 超扫描 %4 例, 现是: 壁厚 % 肠壁呈不规则增厚的条带低回声 " 例, 达 % - % ) ’ #$; 中 ! 异常回声区的周边呈均匀低回声, 心不均匀强回声即假肾征 * 例 (图 %1) ; " 呈团块状或 分叶 状 低 到 无 回 声 区, 其 中 心 有 弱 回 声 光 点 ’ 例。 上述异常回声区的边界多数清楚, 其范围较大, 在 脾大 ’ 例, 腹腔淋 %, #$ 以上的有 4 例。同时合并肝、 巴结肿大 ! 例。
万方数据
呈管状扩张 ! 例, 最大径 " #$ (图 %&) , 类圆形囊样扩 张 ’ 例, 直径 ( ) * #$, 扩张肠管外形不规则, 形态固 定, * 例中病段周围伴有软组织块并推移压迫相邻肠 管 ! 例。 ! 肠管内弥漫的大小悬殊的充盈缺损 + 例, 直径 , - ! ) ! - " #$, 彼此可融合成团 (图 ’) 。 " 肠管弥 漫浸润 ! 例, 病段边缘呈多发指状压迹, 蠕动减弱。 # 肠腔内结节状增生伴间段轻度狭窄及腔内不规则溃疡 或增粗, 排列固定, 以 ( 例。$ 病段内粘膜破坏消失, 肠管扩张型的粘膜破坏最明显, 受浸肠管虽形态可变, 但失去正常柔软度, 回盲部无缩窄上移。 病变局限于大肠的 %’ 例征象是: % 腔内息肉状 肿块 * 例, 其中 ( 例伴肠套叠, 肿块外形光滑或呈浅分 叶状, 附近肠壁无浸润或仅局部浸润, 粘膜增粗或无明 显改变。! 受侵肠管局限环形狭窄 " 例, 分界清楚, 其中粘膜破坏或增粗, ’ 例合并溃疡。 " 肠管轮廓不 规则, 粘膜粗大 % 例。 病变范围与分界: 病段肠管长度 . %, #$ 的 %+ 例, 最长达 ’/ #$, 病段与正常肠管呈渐移性改变的 %* 例,
钡剂造影发现小肠或回盲受累 !" 例, 包括小肠局部扩大 $ 例, 腔内多发息肉状
增生 . 例, 肠壁浸润 ( 例, 腔内增生伴溃疡 * 例。病灶局限于大肠者 &! 例, 分别是腔内肿块 $ 例, 肠腔狭窄 % 例和粘膜粗大 & 例。&" 例 ,- 中见肠壁不规则增厚 % 例, 腔内偏侧肿块 ! 例, 肠扩大伴壁厚 * 例。 ) 超发现异常 &* 例, 其中肠壁增厚的条状低回声 % 例, 假 肾征 $ 例, 团状低回声 ! 例。结论 率。 关键词: 淋巴瘤 ; 小肠; 大肠; 影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 /.** 0 (; /*!! 0 ( 1 % 文献标识码: 2 文章编号: (!""*) &""! # &$.& "& # ""(& # "* 肠道淋巴瘤的 + 线、 超声表现各有特点, ,-、 + 线钡剂造影与 ,- 或超声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
?=?9 ;?94A9;?=7 7C<6:3<= 683F4G 3648=9;F47C =?G 6=9:373>;@=77C D484 A9HG;4G 0 277 @=A4A D484 AHIJ4@94G 93 )= # <4=7 38 G3HI74 @3?98=A9 )= # 4?4<= 45E =<;?=9;3?A0 -:484 D484 &" @=A4A A9HG;4G IC ,- A@=? =?G &’ @=A4A IC ) # H798=A3?3>8=6:C0 ;.)<,-) )C )=8;H< A9HG;4A D4 B3H?G !" @=A4A 3B 74A;3?A ;?F37F;?> 9:4 A<=77 ;?94A9;?4 38 ;743@4@=7 JH?@9;3? =?G &! ;?F37F;?> 9:4 7=8>4 ;?94A9;?40 K? 9:4 B38<48 AHI>83H6 ,D4 B3H?G 84>;3?=7 G;7=9=9;3? 3B A<=77 ;?94A9;?4 ;? $,<H79;674 ;?98=7H<;?=7 637C63;G B;77;?> G4B4@9A ;? .,;?94A9;?=7 D=77 ;?B;798=9;3? ;? (,;?98=7H<;?=7 ?3GH7=8 6837;B48=9;3? D;9: H7@48 B38<=9;3? ;? *;D:;74 ;? 9:4 7=9948 AHI>83H6 , 9:484 D484 637C63;G <=AA4A A44? ;? $,?=883D;?> 3B ;?94A9;?=7 7H<4? ;? % =?G @3=8A4 ;?94A9;?=7 <H@3A= ;? & 0 L? ,A@=? ,D4 B3H?G ;884>H7=8 9:;@M4?;?> 3B ;?94A9;?=7 D=77 ;? % @=A4A ,4@@4?98;@ ;?98=7H<;?=7 <=AA ;? ! =?G ;?94A9;?=7 G;7=9=9;3? =AA3@;=94G D;9: 9:;@M4?;?> 3B ;?94A9;?=7 D=77 ;? * 0 ) # H798=A3?3>8=6:C A:3D4G I4793;G 73D 4@:3 9:;@M4?4G ;?94A9;?=7 D=77 ;? % @=A4A , 6A4HG3 M;G?4C A;>? ;? $ =?G 7H<6C 73D 4E @:34A ;? ! 0 =(&6,<)%(& )=8;H< A9HGC ,,- A@=? =?G ) # H798=A3?3>8=6:C :=F4 G;BB484?9 A64@;B;@ G;=>?3A9;@ @:=8=@948;A9;@A B38 <=7;>?=?9 ;?94A9;?=7 7C<6:3<=0 K? @3<I;?=9;3? D;9: 9:4A4 45=<;?=9;3?A =84 <H9H=77C I4?4B;@;=7 ;? 9:4 G;=>?3A9;@ 683@4AA0 >.0 ?(5:): 7C<6:3<= ; A<=77 ;?94A9;?4;7=8>4 ;?94A9;?4 ; ;<=>;?> G;=>?3A;A
!"#$%&$ ’%#$&()%) (* +#,%$&#&- !&-.)-%&#, /0"12("# !"# $%& # ’()* ,+# ,-./ # 0% ,!1 2) # 3(* ,$4+./ 5()& # 6(*7 ( 89:);<69*< &= >)?(&@&70 , <A9 2(;B< -==(@()<9? 4&B:(<)@ , CA&*7D(*7 E9?(F)@ #*(G9;B(<0 ,CA&*7D(*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