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肠道淋巴瘤的分类和内镜特点2023

肠道淋巴瘤的分类和内镜特点2023摘要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却较少见,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病因仍未完全明确,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理是其诊断金标准。
病理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内镜活体组织检查或切除手术后病理。
与胃淋巴瘤相比,肠道淋巴瘤的确诊难度更大。
本文结合病理类型介绍了肠道淋巴瘤的内镜形态,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肠道淋巴瘤内镜表现及相应病理类型的认识。
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组织或器官。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gastrointestina1Iymphoma)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占结外淋巴瘤的30%~45%o然而,胃肠道淋巴瘤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较为少见,仅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4%o因此,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和认知有限。
胃肠道淋巴瘤的病因仍未明确,潜在的危险因素有乳糜泻、免疫抑制剂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1型人类嗜T细胞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和炎症性肠病病史等。
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黑便、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梗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伴随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病理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是胃肠道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主要手段有内镜活检或切除手术后病理活检。
胃肠道淋巴瘤最常累及的部位是胃,其次是小肠和回盲部,十二指肠和结直肠相对较少受累。
相对胃淋巴瘤而言,肠道淋巴瘤的确诊难度更大,因为部分患者起病时一般情况差,难以耐受肠道内镜检杳和多块活检;肠道淋巴瘤大多起源于黏膜下层和固有层,深挖活检不足或取材过少,导致病理诊断困难。
此外,不同病理类型的肠道淋巴瘤在内镜下的形态具有高度异质性,易与肠道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混淆。
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肠道淋巴瘤内镜下形态及病理类型的识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病理分型归纳了肠道淋巴瘤的一些具有特征性的内镜表现。
一、肠道淋巴瘤病理分型与内镜分型根据病变细胞来源不同,肠道淋巴瘤主要分为B细胞来源和NKzT细胞来源。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Ⅰ):组织学类型及CT诊断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JMedRadiol2022Mar 鸦45穴2雪原发性小肠淋巴瘤(I ):组织学类型及CT 诊断黄梦庭吴林霞刁楠韩萍【摘要】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 )是指原发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下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较少见,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CT 肠道成像对显示小肠淋巴瘤具有重要价值。
充分认识该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是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基础。
就PSIL 的临床表现、CT 肠道成像检查及其影像表现进行介绍,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淋巴瘤;CT 肠道成像;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35.3+2;R445.3文献标志码:A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 (I):histologic type and CT diagnosisHUANG Mengting,WU Linxia,DIAONan,HAN Pi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Union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Imaging,Wuhan 43002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HAN Ping,E-mail:*******************.com【Abstract 】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 (PSIL)is a malignant tumor originating in the submucosal lymphoidtissue of duodenum,jejunum and ileum,which is rare and mostly non-Hodgkin ’s lymphoma.CT enterography is of great value in displaying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Understanding of the imaging feature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sease is the basis for an accurat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of PSIL,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CT small intestine angiography,and imaging findings of PSIL.【Keywords 】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CT enterography;Tomography,X-ray computedIntJMedRadiol,2022,45(2):210-214;223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22通信作者:韩萍,E-mail:*******************.com DOI:10.19300/j.2022.J19690图文讲座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是指原发于胃肠道黏膜下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结外淋巴瘤的常见表现形式,占所有结外淋巴瘤的30%~45%[1],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4%[1-2]。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X线钡餐CT检查及病理基础

1 临 床 资 料 . 1
3 2例 患 者 中男 2 5例 , 7例 ; 龄 女 年
境界清楚 ; ④部分病 例 胃淋 巴瘤发生 穿孔 ; ⑤增强扫描 常呈一
2 岁 ~ 2岁 , 4 7 平均年龄 4 岁 。临床上主要 表现为上腹痛 、 欲 8 食
不振 、 体重下降 、 恶心、 呕吐 。全部病例经组织学检查证 实为 胃
利 的隆起 性肿块 , 基底 宽大 , 表面常可见 多发小溃疡或粗 大迂
2 巨大溃疡 ; 例 3例无阳性改变。结论
x 线钡餐造影 结合 C T
检查对恶性淋 巴瘤 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 关键词 】恶性淋 巴瘤 胃 肠道
x线
C 病理 T
曲的黏膜 ; ②浸润性改变。 病变主要在黏膜下蔓延 , 胃壁增 以致 厚、 变硬 , 黏膜皱襞粗 大、 曲、 迂 紊乱 , 表面可有多发小溃疡和小
■ 图越国国曰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 X线钡餐 C T检查及病理基础
韦永春
( 南通市 中医院 , 江苏 南通 2 6 0 ) 2 0 1
【 要 】目的 摘
探讨 原发性 胃肠道恶性 淋 巴瘤 的 x 线钡
察病变的部位、 大小 、 形态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及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 。
2 结果
餐 、 T检 查及病理基础 。方法 分析 经手术病理证 实的 3 例 C 2
原 发 性 胃 肠 道 恶 性 淋 巴 瘤 (r ay gso tsnl pi r at i et a m rn i l p o a P L 是成 人较少见 的胃肠道恶性肿瘤 。近来随着影 y hm ,G ) m
像学技术 的飞速发展 , 、 T在 胃肠道恶性淋 巴瘤 的诊 断中 X线 C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PPT

超声检查:可发现小肠壁增厚、肿块等异常 CT检查:可显示小肠壁增厚、肿块、淋巴结肿大等异常 MRI检查:可显示小肠壁增厚、肿块、淋巴结肿大等异常,且对软组织分辨率高 PET-CT检查:可显示小肠壁增厚、肿块、淋巴结肿大等异常,且可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
基因检测:检测肿瘤细胞基 因突变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检测肿 瘤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情况
治疗和控制
饮食调整:避 免高脂肪、高 糖、高盐等不 健康饮食,多 吃蔬菜水果, 保持营养均衡
运动锻炼:增 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降低
患病风险
PART SIX
患者年龄:50岁
诊断: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性别:男性
治疗方案:化疗、放疗、手术治疗
症状:腹痛、腹胀、腹泻、体重下降
预后: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提高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 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态
定期随访: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复发迹象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 定期服用药物进行预防
避免感染:避免接触感染源,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感
染其他疾病
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 规范化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化疗、放疗、手术等 定期随访: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等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评估肿瘤的进展情况 定期进行内镜检查,如胃镜、肠镜等,以评估肿瘤的进展情况 定期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活检等,以评估肿瘤的进展情况 定期进行免疫学检查,如免疫组化等,以评估肿瘤的进展情况 定期进行基因检测,如基因突变检测等,以评估肿瘤的进展情况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0例报告)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0例报告)刘亮;徐向上;曹志新【期刊名称】《腹部外科》【年(卷),期】2022(35)2【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胃肠外科2013年9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病人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病理及随访资料。
结果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63.3%,19/30)、腹部包块(20.0%,6/30)、消化道出血(13.3%,4/30)、肠梗阻(6.7%,2/30);18例行内镜及活检,其中5例确诊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确诊率为27.8%);腹部增强CT诊断率为20.0%(5/25);术前诊断率为33.3%(10/30)。
手术治疗26例,化疗21例;总体5年存活率为50.0%(15/30),其中ⅠE期者5年存活5例,Ⅱ期存活5例,ⅡE期存活2例,Ⅳ期存活3例。
治疗效果方面:单纯化疗病人的5年存活率为100.0%,手术+化疗病人的5年存活率为66.7%,单纯手术的病人5年存活率为0。
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率较低,误诊率较高;手术切除是明确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的重要方法,单纯化疗或手术联合化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总页数】5页(P99-102)【作者】刘亮;徐向上;曹志新【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胃肠外科华【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相关文献】1.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附9例报告2.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附24例分析)3.原发性肾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4.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附76例分析)5.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报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内镜诊断

术后并发膈疝通过影像学诊断 , 基本上都 可提 供比较明 确的诊断依据 , 本组 7例通过影像学诊断基本确立 了诊断。 参 考 文 献
1 邵令方 , 张毓德. 食管外科学[ . 家庄 : M]石 河北科学技术 出版社 ,
l 8. 2 . 9 7 6 9
肠鸣音亢进 , 排便排气停止。疼痛以左上腹为 主 , 对空 肠和
伴暖气 1冽, 黏液脓血便 2 。 例
2 结 果
一
与其他 胃肠道疾病鉴别 较为困难 , 现将我 院 白 2 0 0 0年 1月
一
20 年 9月经内镜活检和手 术病理证 实的 1 09 2例 P I G ML
2 1 内镜 下表现 胃镜检查 8例 , 现肿块结节 5 , . 发 例 肿块 大小约 3 5 6m, 溃疡 为 主 要 表 现 1例 , 疡 大 小 为 .~ c 以 溃 4 5rx2 5m, . c c 且溃疡不规则 , u . 周边 明显浸润 , 覆污秽苔 , 底
结肠疝人胸腔较多者 , 部扪诊往 往能扪 及左上腹 空虚感 , 腹
由 于 部分 膈 疝 的 发 展 过 程 较 慢 , 续 时 间较 长 , 仅 有 左 侧 持 可
2 许学斌 , 徐文蔚. 食管及 贲门癌切除术后远 期膈 疝处理体 会[3 J. 现代 中西医结合杂志 ,0 2 l ( )7 4 2 0 , l8 :3 . 3 赵峻 , 张德超, 汪良骏 , 食管癌和贲¨癌术后 膈疝 2 临床病 等. 4例
置不当; 膈肌与胸 胃之间 的缝 合过于疏 松或缝 线结扎不 紧; 在缝合膈肌切 口、 固定 胃及重建食管裂孔 时膈肌切 口缝合不
牢固 ; 膈肌与胸 胃之间的缝合深度不够 。
影, 伴发梗 阻可见气 液平面影 ; 充满 液体 的小肠 可表现 为羽 毛状改变 。彩超 、 检查 可发现腹腔 脏器产 生移 位现象 , B超 胸腔 内可探及肠内容物 回声及不规则团块状 回声。C T平扫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分析

部位 , 由于 其临床症 状与一般的 消化病表现 相似, 临床, X 线, 内 镜表现 多样化 , 极 易误诊 .本组 15 例经 内镜及 X 线 确诊 2 例, 疑 诊 4 例, 误诊 9 例, 误诊率 60% , 分别误诊 为胃肠 道肿 瘤, 溃疡, 息肉等.分析其原因: �本病的发病率低, 认识不足; �临 床, X 线, 内镜表现多 样化, 与一般 的消化病表 现相似; � 内镜活检取材浅, 坏死组织较 多, 难以确诊; �因出血, 穿孔, 梗 阻而急诊手术不允许详细检查. 2.2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内镜下活检阳性率低, 临床误诊率甚高 . 现将 19 9 6 年至 2006 年收 治的经内 镜, 病理, 免疫组化 证实的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18 例, 分析如下. 1 1 .1 临床资料 性别与 年龄 本组患 者 1 8 例, 男 1 2 例, 女 6 例, 年
癌和无腺样结构的未分化腺癌 不易区别, 须用免疫组化加以鉴
1 例, 息肉 1 例.肠镜检查 4 例, � 表现为局 限性隆起 2 例, 多发 镜检查可进一步确定诊断.通常采用 Da son 19 61 年提出的胃 溃疡 1 例, 浸润型 1 例.肠镜检查活检病理疑诊为恶性淋巴瘤 2 例, 误诊为肠癌 1 例, 黏膜下肿瘤 1 例. 1 .5 X 线检查 有 X 线检 查资料 8 例,疑诊 为恶性淋巴 肠道原发性恶性 淋巴瘤诊断标准 : � 无浅表淋 巴结肿大; �无 肝脾肿大; �周围血白细 胞分类正常 ; � 胸片无纵 隔淋巴结肿 大; �手术时除区域淋巴结受累外, 未发现其他肿块. 2.4 B超, CT 对 了解胃肠恶 性淋巴瘤 病变范围及 程度有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相关治疗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2006 年2月至2011年7月经诊断患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已有的报道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
结果术前内镜活检确诊15例,其余33例经过手术和病理得到确诊,误诊率达68.75%;48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I、Ⅱ、Ⅲ和IV期分别为20例、18例、8例和2例,46例采取手术切除,2例Ⅳ期采取单纯活检;随访1年内I~Ⅲ期患者生存率达100%,Ⅳ期只有50%;3年后的总生存率是79.2%。
结论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困难,内镜活检和手术检查可提高诊断率,I、Ⅱ、Ⅲ期病例应选择手术治疗,术后给与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Ⅳ期病例应采取全身化疗和局部放疗结合的治疗方式。
标签: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低,有文献报道,该病一般约占消化道肿瘤的3%左右,但该肿瘤却是最常见原发于淋巴结外的一种恶性淋巴瘤,约占结外淋巴瘤的30%[1]。
和全身性的淋巴瘤不同,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多发生在成人,儿童少见。
发病部位主要是胃和小肠,在就是大肠和回盲部,很少发生于直肠或食管中。
该病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明显,它的术前诊断也相对困难,经常会被误诊成胃肠癌,且容易造成漏诊。
该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还不成熟,本文通过对近5年来我院48例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和相关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以后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在我院选取2006 年2月至2011年7月患有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患者48例,男性患者占3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0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58.3岁。
所有患者均经内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全部并Dawson标准[2]:没有纵膈淋巴结肿大;全身没有病理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手术证实病变局限于胃肠及引流區域淋巴结;肝脾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均无异常情况发生,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对所有治疗后恢复出院的患者进行6~30个月的随访,1例患者出现室水平残余分流,经护理,6个月后分流消失;1例患者出现残余梗阻的现象,经护理,8个月后自行恢复;2例患者发生切口慢性溃疡,换药后3周伤口愈合。
3 讨论法洛四联症(TOF)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疾病,其发病率在所有先天性心脏病中占5%~14%[4]。
在当前医学条件下,外科手术是治疗法洛四联症的唯一手段,该病症的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组织性缺氧[5-6]。
手术治疗选择在婴幼儿期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的右心室功能,从而促进患者肺动脉以及周围肺血管的生长各发育,降低对患者心脏、精神系统以及肝肾脏的损害率,从而有效避免患者在手术前因缺氧而发病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临床上对法洛氏四联症的治疗加大了研究力度,不断改进和完善治疗该病症的外科手术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8]。
现如今,医学界主张对婴幼儿患者采取一期手术进行治疗。
法洛氏四联症患者的肺动脉顺应性通常表现良好,且手术过程中肺动脉的扩张压力是不同的,患者肺动脉的血流量接近心输出量。
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根治术后患者肺血管不能承受术后心输出量的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10例进行姑息手术的患者没有出现死亡病例,110例采用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的患者有4例死亡,其中有1例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患者死于纵膈感染,1例患者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患者死于ARDs。
综上所述,对于法洛四联症的治疗应该选择在婴幼儿时期进行手术,通常情况下选择一期手术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另外,若患者的肺动脉发育不良则适合采用二期手术进行治疗,法洛四联症外科手术治疗的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有满意的手术矫治,该方法可以作为临床参考依据。
4 参考文献[1]江毅,吴文森,杨柳,等.3岁以内法洛四联症外科根治手术[J].2013,34(25):5210.[2]解启莲,王军,张会军,等.杂交技术在法洛四联症中的应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4(10):743.[3]贺东,沈向东,刘迎龙,等.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4(1):18.[4]姜睿,闫军,李守军,等.法洛四联症根治术178例临床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9):702.[5]谌启辉,王平凡.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3):53.[6]孙宏涛,沈向东,刘迎龙,等.6个月以下婴儿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9,16(5):336.[7]鲁亚南,刘锦纷,徐志伟,等.一岁以内婴儿法洛四联症矫治术[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10(2):108.[8]刘锦纷,孙彦隽,苏肇伉,等.2186例小儿法乐四联症外科治疗分析[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11,24(3):165.[收稿日期:2013-11-04 编校:王丽娜]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黄武强,凌永平,黎向群(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广东化州525100)[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2例术前内镜活检确诊,其余38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误诊率为63.3%。
60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Ⅰ、Ⅱ、Ⅲ、Ⅳ期例数分别为26、18、12、4例。
56例行手术切除,4例Ⅳ期单纯活检。
随访1年内的Ⅰ~Ⅲ期患者,其生存率达100%,Ⅳ期仅为50%;3年后Ⅰ~Ⅲ期的总生存率为80.0%。
结论:为了提高诊断率,对于Ⅰ~Ⅲ病例应行内镜活检及手术检查,并给予手术治疗;Ⅳ期则给予全身放疗与局部放疗相结合的方式。
[关键词]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简称pMLGI,是胃肠道肿瘤中较特殊的一种,该症术前诊断困难,且误诊率较高[1-2]。
该症的患者群以成人为主,儿童较少见,主要病发于小肠、胃、大肠及回肠部,一般不会发生在食管或直肠。
该症极易被误诊为胃肠癌,且漏诊率较高。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与其他淋巴瘤有所不同,故必须提高对该症的认识,尽早发现、确诊,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我院对60例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现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的60例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3~75岁,平均(45.6ʃ3.4)岁。
全部患者行内镜活检或是手术病理,均符合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未见纵膈淋巴结肿大,未见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异常,全身无病理性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无异常,手术证实病变仅限于胃肠、引流区域淋巴结,排除其它严重性疾病。
所有患者在年龄、病理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特征:60例患者中,出现腹痛、腹胀感觉的为37例,约占61.7%,5例合并肠梗阻,约占8.3%;7例合并消化道穿孔,约占11.7%;6例上消化道出血,约占10.0%;2例出现吞咽困难,约占3.3%;3例腹部肿块,约占5.0%。
1.3临床分期:根据辅助检查,手术检查及病理切片,并按照Ann.Arbor分期标准,可将病理分为Ⅰ、Ⅱ、Ⅲ、Ⅳ期。
其中Ⅰ期26例、Ⅱ期18例、Ⅲ期12例、Ⅳ期4例。
52例以B淋巴细胞型为主,8例以T淋巴细胞型为主。
1.4辅助检查:22例行胃镜检查及活检;7例行胃肠钡餐检查,见胃壁僵硬;8例行肠镜检查,初诊为结肠癌;10例行X线检查,5例有肠梗阻表现、2例肠蠕动减弱、1例肠腔狭窄、2例消化道穿孔;9例行腹部CT检查,3例胃癌、2例结肠癌、1例克隆病、3例肠梗阻;5例为淋巴瘤Hp阳性。
1.5治疗方法:对于Ⅰ~Ⅲ期的56例病例给予手术治疗,Ⅳ期的4例给予单纯活检,术后49例辅助化疗,10例全身放疗及局部放疗相结合。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60例患者的诊断情况分析:60例患者中,22例行内镜活检确诊,38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误诊率为63.3%。
具体见表1。
表1 60例患者的诊断情况分析[例(%)]诊断例数诊断误诊术前诊断6022(36.7)38(63.3)手术诊断6060(100)0(0)注:组间比较,P<0.052.260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分析:60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Ⅰ、Ⅱ、Ⅲ、Ⅳ期例数分别为26、18、12、4例。
56例行手术切除,4例Ⅳ期单纯活检,术后49例辅助化疗,10例全身放疗及局部放疗相结合。
随访1年内的Ⅰ~Ⅲ期患者,其生存率达100%,Ⅳ期仅为50%;3年后Ⅰ~Ⅲ期的总生存率为80.0%。
3 讨论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是临床中较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原发于胃肠壁内淋巴滤泡。
该症没有特异性,和消化道癌肿类相似,故鉴别较难,术前确诊率也较低。
在本次研究中,术前诊断出22例,误诊率为63.3%。
导致误诊的因素较多,如胃部症状与胃癌相似、小肠病变以慢性机械性肠梗阻出现、大肠病变与大肠癌症状相似等,这些都增加了诊断的难度[3]。
内镜活检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该症的重要依据,但偶尔会由于内镜下钳取不当,导致黏膜腺癌病变组织不被取到而误诊。
除此之外,淋巴瘤细胞及未分化腺癌细胞的体积均较小,两者较难鉴别。
消化道造影检查中恶性淋巴瘤的典型之处在于黏膜表层存在多个不规则圆形,结肠淋巴瘤在黏膜下会有多个隆起;小肠淋巴瘤的消化道造影肠管则会出现不规则的扩张、僵硬、狭窄及肠套特征。
在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时,若见质地柔软、黏膜皱裂不向中心集中且水肿皱裂粗大,但又位于肿块周边,并有黏膜下肿块,且病变呈多灶性,则应考虑其是否患淋巴瘤[4]。
由于该症多发于黏膜下层,因此活检阳性率很难提高,只有深钳或是一穴二钳才可提高检出率。
术前误诊率、病理分期及术后接受化疗与否等因素,直接关系着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时,大多医学家建议采取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
在本组60例患者中,56例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还结合化疗、放疗的辅助方式;4例Ⅳ期则行单纯活检治疗。
结果发现,随访1年内Ⅰ~Ⅲ期患者,其存活率为100%,而Ⅳ期患者的存活率仅为50%;3年内Ⅰ~Ⅲ期患者的存活率为80.0%。
由此可见,如果是Ⅰ~Ⅲ期患者,应给予手术治疗,并在术后给予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对于Ⅳ期患者,则给予全身化疗与局部放疗相结合的治疗。
由上述可知,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加之其症状无特异性,故误诊率较高。
为了有效提高该症的诊断率,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必须对该症的相关知识有更多认识。
因此,在进行早期诊断时,应结合肿瘤的大小、分期、分化进行,提高确诊率,并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对于症状较轻的以手术治疗为主,症状严重的则给予化疗、放疗等综合方法治疗,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4 参考文献[1]刘从明,黎启菊,王剑.原发性结外淋巴瘤40例误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5):3051.[2]吴旦平.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0,36(4):482.[3]谭鹤龙,刘兵.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89.[4]张建都,王绍闯,陈剑.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2):1904,1913.[收稿日期:2013-09-29 编校:李兵/郑英善]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作者:黄武强, 凌永平, 黎向群作者单位: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化州,525100刊名:吉林医学英文刊名:Jilin Medical Journal年,卷(期):2014(22)引用本文格式:黄武强.凌永平.黎向群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期刊论文]-吉林医学 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