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合集下载

胃MALT淋巴瘤

胃MALT淋巴瘤

病理学检查
至少需要对一个肿瘤组织的石蜡块的所 有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查,胃MALT淋巴瘤确 诊的免疫表型指标:CD20+, CD5-, CD10-, 细胞周期蛋白D1-,分子遗传学分析检测抗原 受体基因重排有助于鉴别淋巴细胞的多克 隆与单克隆性。bcl-10和细胞遗传学或 FISH检测 t(11;18)有助于判断抗HP的效果。 若bcl-10阳性或t(11;18)阳性,提示抗HP治 疗大多无效。
其中弥漫性浸润型最常见,表现为胃壁弥漫性 增厚、第2 、3 层为低回声取代,涉及范围较 广,有时累及十二指肠,但较少累及食道。 肿块型可见局部形成低回声团块、突向胃腔, 并可形成溃疡。 浅表扩散型在内镜下可无明显改变, EUS 可 见胃壁1 、2 层增厚,为低回声取代。
胃淋巴瘤EUS 声象图特点为:
病灶呈低回声; 所侵犯胃壁层次结构消失; 病灶处胃壁明显增厚; 病灶边界清楚; 大部分为连续性,少数为多中心; 易沿长轴生长。
图4:超声扫查见肿胀粘膜为粘膜及粘膜 下层增厚,层次不清,厚度约1.3厘米固 有肌层完整。 图5:超声所见:胃体胃角病灶处胃壁五 层结构清晰,黏膜层稍增厚。 图6:超声扫查见病变处黏膜明显增厚达 8-9毫米,部分胃壁层次尚可辨认,部分 层次不清。
越来越多的证据研究表明了抗生素治疗 胃MALT淋巴瘤的有效性, 大约2/3的局限性 胃MALT淋巴瘤在抗生素治疗清除H.pylori 后感染后达到了肿瘤完全缓解. 亦有研究指 出,在对H.pylori 根除治疗无效的患者中, 放 疗的疗效与手术相似, 高于化疗, 因此保守 治疗策略日益受到重视。
1. 抗HP 治疗: ⅠE 期胃低度恶性MALT淋巴 瘤HP 阳性时,抗HP 感染治疗有效,完全缓 解(CR) 率为60 %~100 % ,平均约80 %。 推荐的抗HP 治疗 为阿莫西林1 g bid, 克拉霉 素250 mg bid, 奥美拉唑20 mg bid, 连用7 天。另一个常用的方案为克拉霉素, 奥美 拉唑, 甲硝唑。HP 杀灭率90% 。

淋巴瘤的诊断标准

淋巴瘤的诊断标准

淋巴瘤的诊断标准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主要发生在淋巴系统组织中,包括淋巴结、脾脏、骨髓、胃肠道、皮肤以及其他淋巴系统器官。

淋巴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综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淋巴瘤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
的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乏力、体重下降等,同时结合影像学检
查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大小、数量,为淋巴瘤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 病理学检查:淋巴瘤的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包括活检、穿刺、切片等方法,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变的病理类型,确定
病变的恶性程度。

3. 免疫学检查:淋巴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影响,检测淋巴瘤的免疫学指标有助于明确病变的类型和程度,如CD20、CD30、CD45等。

4. 分期:根据淋巴瘤的病变部位、大小、数量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将淋巴瘤划分为不同的分期,以便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

综上所述,淋巴瘤的诊断标准是在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免疫学指标和分期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以明确病变的
类型、程度、范围和预后,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lugano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

lugano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

lugano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
苏黎世淋巴瘤治疗被分为三个基本评估标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无缓解(NR)。

1.完全缓解(CR):患者的临床表现显示完全消失的淋巴瘤标记物;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液学检查结果等报告同意;无发热,未发现淋巴结放射性增强。

2.部分缓解(PR):患者的临床表现显示肿瘤标记物的明显减少;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液学检查结果等报告同意;无发热,放射性增强较上次减少50%以上;具有可持续性的疗效。

3.无缓解(NR):患者的临床表现显示淋巴瘤标记物未有变化或略有减少;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液学检查结果等报告同意;放射性增强未有明显减少;未具有可持续性的疗效。

胃部肿瘤影像学进展

胃部肿瘤影像学进展


的诊 断准 确率不高 ,因此 MD C T对淋 巴瘤 的诊断仍存在 定局 限 l 生[ 1 4 ] 0 MR I 可在 MD C T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肝 、
脾 、腹膜 后淋 巴结 、脊髓 、肌 肉等是否 受累 ,由于其临
床价值与 MD C T相似 ,但受 胃肠道 蠕动影 响较大 ,且花 费高于 MD C T,故一般不单独使用 MR I 诊断 胃淋 巴瘤 。 E US在 胃淋 巴瘤的诊断 中 占有重要地位 。它 可以较
患者 ,E US的使用价值 有限 [ J 。正 电子发 射体层成 像
( p o s i t r o n e mi s s i o n t o mo g r a p h y,P E T)/ CT主 要 用 于 显 示
肿 瘤在放 、化疗 治疗 前后 的发展或 消退程度 ,评价治疗
的有效 性 ,指导临床 医生进 一步 的治疗 _ l ,同时也可较
利于 胃淋 巴瘤 的诊 断 。但也有 少数 胃淋 巴瘤可 出现类 似
革 囊 胃的表现 ,狭 窄可累及 胃窦 、胃体或 胃底 ,可 为局
部 狭窄 ,也 可表现为整个 胃腔 的缩 小。MDC T结合 多平 面重建 和 V E虽进 一步 提高 了诊 断准确 率 ,但 由于 胃淋
巴瘤 的 MD C T表现 缺乏 特异 性 ,并 且 MD C T无法 确定
图 3 增 强 CT示 胃体 胃壁广 泛不 规则 明显 增厚 , 浆膜 层显 示毛 糙 ,动脉 期 明显强 化 ,胃周 可见 多个 软 组致 密度影 。增 强后 不均 匀 强化 ,为肿 大 融 合 的淋 巴结 。病 理 示弥 漫大 B细胞 淋 巴瘤 。
肿 瘤侵犯 胃壁的程度及其 具体分 型 ,对一些化疗 后患者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374«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年第30卷第5期J Chin Clin Med Imaging, 2019, Vol.30, No.5而桥下段和桥后段则鲜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但这些现象仅限于对前降支肌桥的观察叫其他冠脉血管所存在的肌桥是 否存在此种规律则未见报道。

本例患者无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其右冠脉近段的狭窄病变是否与后降支肌桥有关尚难明 确,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lJYuan SM. Myocardial bridging [J ]. Braz J Card i o v ase Surg, 2016,31(1): 60-62.[2] Mavi A, Sercelik A, Ayalp R, et al. The angiographic aspects of myocardial bridges in Turkish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coro ­nary angiography [J]. Ann Acad Med Singapore, 200& 37(1): 49-53.[3] N iu YJ, Zhang XL, Cao AD, et al. Clinical value of the correla ­tions of mural coronary artery compression extent with myocardialbridge length and thickness evaluated by 128-slice CT [J]. ExpTher Med, 2013, 5(3): 848-852.[4] 林宪如.冠状动脉肌桥——动脉粥样硬化之“桥”[J].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3(2):29-32.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 with liver and kidney metastasis in children diagnosed by ultrasound:report of one case白小曦,黄丽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辽宁 沈阳110004)BAI X iao-xi, HUANG Li-Ping(Department of Ulirasonography, Affiliaied Shen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 China)[关键词]胃肠肿瘤;淋巴瘤;非霍奇金;肿瘤转移;超声检査,多普勒,彩色[中图分类号]R735.2;R735.3;R733;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062(2019)05-0374-02DOI: 10.12117/jccmi.2019.05.021病例女,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1月余,就诊2天前 患儿出现颜面部及双足,双踝浮肿,血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9.9x109/L,中性粒细 胞绝对值6.2X107L,血红蛋白88肌,血小板297x107L,谷丙转氨酶116U/L,谷草转氨酶152 U/L,尿素11.39 mmol/L ,肌77.5 umobT o 查体:腹 软,肝肋下4cm,质韧,脾肋下3 cm o超声表现:胃窦 部胃壁及部分十二指肠壁增厚,较厚处约 1.6cm,CDFI 可检出略丰富血流信号(图la,lb)。

腹部淋巴结影像学解剖

腹部淋巴结影像学解剖

脾淋巴结 胰下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前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 腹腔干淋巴结
• 胰腺和脾区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 胰脾间隙淋巴结 胰腺淋巴结
– 胰周淋巴结
– 脾淋巴结
门静脉周围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胃癌
结肠周围淋巴结
• 胃小弯区
中结肠淋巴结
– 胃小弯淋巴结7
– 小网膜淋巴结
– 胃左淋巴结6 – 心食管间隙淋巴结
腹部淋巴结
• 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有关于腹部器官 正常淋巴引流的详尽描述,在影像诊断报 告工作中,了解腹部常见淋巴结引流的位 置及其描述术语是非常必要的
• 本幻灯片主要介绍淋巴结位置,大多数常 见腹部肿瘤的局部淋巴结位置及其命名
• 识别淋巴结位置,了解可能的播散位置, 对于评价一个淋巴结是否为转移瘤是非常 必要的
肠系膜下淋 巴结
乙状结肠淋 巴结
左结肠 淋巴结
下腔静脉前淋巴结 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左侧主动脉旁淋巴结 髂总淋巴结 髂内淋巴结 髂外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
胃癌
• 第三大常见胃肠道恶性肿瘤 • 第六大常见肿瘤死亡原因 • 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是腺癌(95%) • 最常见于胃小弯:60% • 相关的危险因素
• 肾细胞癌
– 肾门淋巴结 – 腔静脉旁淋巴结 – 主动脉弓旁淋巴结 – 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 腹膜后淋巴结
小肠旁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肾门淋巴结
肾细胞癌
• 肾门淋巴结 • 腔静脉旁淋巴结 • 主动脉弓旁淋巴结 • 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 腹膜后淋巴结
70岁 • 最常见的类型是腺癌(90%) •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VHL后血液透析 • 肾癌早期病例治愈率超过50%,但是Ⅳ期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19例多层螺旋CT影像分析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19例多层螺旋CT影像分析

均 匀狭窄( 见图 1 ) ; 回盲部 2例及结 肠 4例肠腔表现为 动脉
瘤 样扩 张( 见 图 2、3 ) , 肠 壁增厚呈 不对称性 浸润改 变 ;其 余病例表 现为肠腔狭窄( 见图4 ) 。8例肠壁增厚 的 同时局部 有软组 织肿块 形成( 见图 5 ) ,1例合并有 肠梗 阻 ,5例腹膜 后淋 巴结肿 大 ,1 例累及脾 脏 , 骨髓未见侵犯 。双期增强扫
腹痛 、腹胀和腹腔 内包 块为主要表现 ,可有 腹泻、便血 、消 瘦 、发热 ,发生肠穿 孔、肠梗 阻时多为 T ~T 期。本组 病
高对该 病 的认识 。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般 资料 本组 1 9例 ,其 中男 1 3例 ,女 6例 , 年龄
例未 发现骨髓 受累 及消化道 穿孔情 况 ,但脾受 累 1例 ,腹
中 国 乡村 医药 杂志
原发性肠道淋 巴瘤 1 9例多层螺旋C T影像分析
叶志伟 朱希松 张露刚 江朝根
【 摘 要】 目的 分 析 原 发性 肠 道 淋 巴瘤 ( P I L ) 多层 螺 旋 C T( MS C T) 的表 现 , 提 高对 P I L的认 识 。 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1 9例 经手 术病理证 实为 P I L的 MS C T 资料 。结果 MS C T 均表现为 肠壁 增厚 ,6例肠 腔表 现为动 脉瘤样扩 张 ,
其余 表现 为肠腔 狭窄 。8例肠壁增 厚的 同时局部伴 有软 组织肿 块形成 ,1例合 并肠梗 阻 , 5例腹膜后 淋 巴结 肿大 ,1例累
有受累 ,但受累 范围较局 限,同炎症浸润表 现有 显著区别 , 病变肠 壁 内可 见半 月形或环 形的低密度 坏死 区 ,受累脾脏
表现为脾大 , 脾 脏内不规则低密度灶 , 增 强后呈轻度强化 。 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 证实为弥漫性大 B细胞淋 巴瘤( 见图 6 ) ,

(精品)放射课件:胃部肿瘤影像诊断

(精品)放射课件:胃部肿瘤影像诊断

中国医大盛京医院放射科
18
进展期胃癌(BorrmannⅠ)
2020/11/20
中国医大盛京医院放射科
19
进展期BorrmannⅠ型胃癌
2020/11/20
中国医大盛京医院放射科
20
Borrmann Ⅱ型
正面观:不规则龛影,指压痕状凹入、裂隙 征。溃疡底有大小不等结节
切线位:环堤与正常胃壁境界清楚,呈直角 或锐角。双对比相:环形线;加压相:清楚 的环堤外缘。周围粘膜纠集,尖端中断于此 处
中国医大盛京医院放射科
40
胃癌的鉴别诊断
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胃石、胃底静脉曲张 恶性淋巴瘤:Ⅱc样浅凹陷、不规则的多发溃疡、巨大皱襞与
隆起混合存在,淋巴瘤的胃壁浸润对胃壁的柔软性影响不重
类癌:X线具有粘膜下肿瘤的特征,其形态演变过程为:山田 Ⅰ型隆起→类似早癌Ⅰ、Ⅱa,Ⅱa+Ⅱc型隆起→类似进展期 BorrmannⅡ、Ⅲ型胃癌的溃疡。
65
胃平滑肌肉瘤
Gastric leiomyosarcoma
病因病理
起源于平滑肌,多数由平滑肌瘤转化而来, 少数为原发恶性
分为胃内型、胃外型及胃壁型
-胃内型主要发生于粘膜下,向胃腔内生长 -胃外型位于浆膜下,主要向胃外生长 -胃壁型则部分在胃内粘膜下,部分在浆膜下,向 胃内、外生长,呈哑铃状 表面粘膜可发生溃疡
胃息肉CT重建
2020/11/20
中国医大盛京医院放射科
49
胃肠道息肉病
家族性息肉病:多见于胃底和胃体。直径在5mm以下,
无蒂半圆形,密集多发。多见于学龄儿童和青年。无癌变
Peutz—Jeghers综合征: 约25%胃内可见息肉。小
者数毫米.大者30mm左右,较大者呈山田Ⅲ型或Ⅳ型。 表面有颗粒或带分叶。常见于青少年,易癌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