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合集下载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Ⅰ):组织学类型及CT诊断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Ⅰ):组织学类型及CT诊断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JMedRadiol2022Mar 鸦45穴2雪原发性小肠淋巴瘤(I ):组织学类型及CT 诊断黄梦庭吴林霞刁楠韩萍【摘要】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 )是指原发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下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较少见,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CT 肠道成像对显示小肠淋巴瘤具有重要价值。

充分认识该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是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基础。

就PSIL 的临床表现、CT 肠道成像检查及其影像表现进行介绍,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淋巴瘤;CT 肠道成像;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35.3+2;R445.3文献标志码:A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 (I):histologic type and CT diagnosisHUANG Mengting,WU Linxia,DIAONan,HAN Pi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Union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Imaging,Wuhan 43002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HAN Ping,E-mail:*******************.com【Abstract 】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 (PSIL)is a malignant tumor originating in the submucosal lymphoidtissue of duodenum,jejunum and ileum,which is rare and mostly non-Hodgkin ’s lymphoma.CT enterography is of great value in displaying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Understanding of the imaging feature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sease is the basis for an accurat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of PSIL,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CT small intestine angiography,and imaging findings of PSIL.【Keywords 】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CT enterography;Tomography,X-ray computedIntJMedRadiol,2022,45(2):210-214;223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22通信作者:韩萍,E-mail:*******************.com DOI:10.19300/j.2022.J19690图文讲座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是指原发于胃肠道黏膜下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结外淋巴瘤的常见表现形式,占所有结外淋巴瘤的30%~45%[1],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4%[1-2]。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X线钡餐CT检查及病理基础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X线钡餐CT检查及病理基础
的影像学诊 断水平 。 1 资料与方法
1 临 床 资 料 . 1
3 2例 患 者 中男 2 5例 , 7例 ; 龄 女 年
境界清楚 ; ④部分病 例 胃淋 巴瘤发生 穿孔 ; ⑤增强扫描 常呈一
2 岁 ~ 2岁 , 4 7 平均年龄 4 岁 。临床上主要 表现为上腹痛 、 欲 8 食
不振 、 体重下降 、 恶心、 呕吐 。全部病例经组织学检查证 实为 胃
利 的隆起 性肿块 , 基底 宽大 , 表面常可见 多发小溃疡或粗 大迂
2 巨大溃疡 ; 例 3例无阳性改变。结论
x 线钡餐造影 结合 C T
检查对恶性淋 巴瘤 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 关键词 】恶性淋 巴瘤 胃 肠道
x线
C 病理 T
曲的黏膜 ; ②浸润性改变。 病变主要在黏膜下蔓延 , 胃壁增 以致 厚、 变硬 , 黏膜皱襞粗 大、 曲、 迂 紊乱 , 表面可有多发小溃疡和小
■ 图越国国曰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 X线钡餐 C T检查及病理基础
韦永春
( 南通市 中医院 , 江苏 南通 2 6 0 ) 2 0 1
【 要 】目的 摘
探讨 原发性 胃肠道恶性 淋 巴瘤 的 x 线钡
察病变的部位、 大小 、 形态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及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 。
2 结果
餐 、 T检 查及病理基础 。方法 分析 经手术病理证 实的 3 例 C 2
原 发 性 胃 肠 道 恶 性 淋 巴 瘤 (r ay gso tsnl pi r at i et a m rn i l p o a P L 是成 人较少见 的胃肠道恶性肿瘤 。近来随着影 y hm ,G ) m
像学技术 的飞速发展 , 、 T在 胃肠道恶性淋 巴瘤 的诊 断中 X线 C

胃肠道淋巴瘤影像诊断

胃肠道淋巴瘤影像诊断

精选PPT
2
• 胃肠道淋巴瘤起源于胃肠道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淋巴组 织,沿器官纵向生长,其中 2/3 以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而 霍奇金淋巴瘤极为罕见。
• 临床多见于 50 ~ 70 岁的患者。男∶女 =1.5 ∶ 1 • 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为腹部疼痛,消
化不良,体重下降,贫血,常出现腹部包块和不全性肠梗阻 症状。
精选PPT
14
肠腔内肿块型主要与间质瘤鉴别, 小肠间质瘤较结肠间质瘤 多见, 发现时肿块较大, 表现为肠壁偏心性类圆形肿块, 可向 腔内、腔外或腔内外同时生长, 增强后强化明显, 部分病灶内 可见明显增粗、紊乱的供血血管, 内部可见不规则坏死区, 不
伴肠系膜或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原发性肠道肿块型淋巴瘤主 要表现为腔内肿块, 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 内部可包绕 一支较粗的血管, 但不同于间质瘤明显增粗、紊乱的供血血 管; 并且多伴有肠系膜和( 或) 腹膜后中等均匀强化的肿大淋 巴结, 因此, 认为原发性肠道肿块型淋巴瘤与间质瘤具有较明 显的区别。
• 肠道内的淋巴瘤侵犯到固有层的植物神经丛,这时候会出现 肠壁肌张力降低,引发管腔扩张。
精选PPT
3
胃淋巴瘤的CT表现:
• 病变部位:以累及胃体、胃窦多见,常为多发,少见幽门受累。
• 胃壁增厚及范围:根据胃壁增厚范围,可分为弥漫性、节段性、 局限性增厚。有学者认为胃壁厚度超过10 mm、且向外周累 及大部或全部胃壁者高度提示淋巴瘤。
(3)多发结节型:肠壁局限性增厚,壁外轮廓光整,周围可见增大巴结影 。
(4)溃疡型及混合型:相对少见,常为增厚的肠壁或肿块内发现龛影及肠
系膜受累并腔外肿块,增强扫描时病灶无强化或中等度强化 ,由于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高度 怀 疑 本 病 时 可 反 复 多 次 活检 , 必要 时行 免疫 组 化 检 查 。
23 病理特点 .
本组 1 6例消化 道淋 巴瘤 以非何杰 金 氏淋
瘤 3例 , 胃溃疡 1 , 例 胃癌 4 。肠镜检查 5 , 例 例 多数 表现为 肠管环行狭窄 , 纤维镜不能通过 , 考虑淋 巴瘤 1 , 例 结肠癌 3 例, 肠外压迫 1 例。消化道 造影检查 4 , 例 多数表现为充盈
量 坏死 组 织 , 缘 不 齐 , 边 有 结 节 样 隆 起 , 检 考 虑 淋 巴 边 周 活
型 ,3 溃疡型 , 中以息 肉型多 见。本组 内镜诊 断符 合率 () 其 仅 为 3 .%。因此 , 75 内镜检查 时应在 溃疡边缘 和 隆起糜烂 处活检 , 对可疑 病灶应 采取深 钳方法 , 以提高取 样 阳性率。
的胃肠壁 , 并可 对邻 近器官和淋 巴结情 况作出准确 判断 , 为 … 早期诊 断及准确分期奠定 基础 。但 在观察 胃肠 道黏膜 的运 动情况不及 内镜 及造影检 查。本组经 C T三维成 像检 查 的 患者 , 均能良好 显示病 变及 胃肠 外受 累情况 。内镜检 查和
胃肠 道 造 影 对 胃肠 道 腔 内病 变 比较 敏 感 , 原 发 性 胃肠 道 而 淋 巴瘤 主 要 在 黏 膜下 层 或 固有 层 纵 行 生 长 , 疾 病 早 期 , 在 病
免疫组化染色检查 : B细胞来 源 9例 , 胞来源 2例 , T细 免疫 组化染色未标记 出 5例 。参 照 M s o 改 良的 A n r r us f h lAb 分 l o 期标准 I , 2 临床分为 IE0例, , , 例 。 j ⅡE4例 ⅢE9例 ⅣE3 14 辅助检查 . 胃镜检查 8 , 例 多数表现为溃疡形成 , 大 有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胃镜诊断结果回顾性研究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胃镜诊断结果回顾性研究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胃镜诊断结果回顾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胃镜诊断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胃镜征象和特征等。

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纳减、腹痛、体重减轻等,胃镜下形态表现多样,主要为溃疡型(7例,41.2%)、肿物型(3例,17.6%)、小结节型(3例,17.6%)、粗大皱襞(3例,17.6%)和潮红水肿(1例,5.9%)。

结论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胃镜诊断的形态具有多样性,通过深度活检和多点取材能够提高胃镜诊断的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胃镜诊断;诊断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属于胃肠道黏膜下的淋巴组织瘤,虽然发病率较低,但近几年也逐渐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1]。

由于该病变表现与胃溃疡和胃癌难以鉴别,且良性淋巴组织增生和病理活检也不易区分,因此给诊断造成了一定的难度[2]。

在本次研究中,对17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胃镜诊断对于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共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6.2±10.5)岁;病程5周~7个月,平均病程(2.4±1.7)个月。

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16例上腹胀痛,10例纳减,9例消瘦,3例反酸,3例黑便,2例发热,2例呕吐,1例晚期患者腹部出现肿块及腹水。

1. 2 方法患者行胃镜检查,为了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对患者的病变处采取多次、多点的深挖取材,如有必要可通过圈套器获取标本。

标本均行免疫组化检查和常规的病理检查。

1. 3 诊断标准采用Dawson诊断标准:胸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全身无病理性的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白细胞分类及总数正常;病变仅局限于胃部及引流区的淋巴结;患者的肝脾指标正常。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治疗进展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治疗进展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治疗进展
宋丽萍;张学斌;邓怀慈
【期刊名称】《国际肿瘤学杂志》
【年(卷),期】2004(031)003
【摘要】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其组织发生、病理形
态和生物学行为与结内淋巴瘤不同,是一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肿瘤,新的分类、分期标准有助于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水平.其治疗和预后与结外淋巴瘤及胃肠道癌不同.治疗包括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和非手术综合治疗,对于Ⅰ、Ⅱ期原发性胃淋巴瘤首选手术还是放、化疗尚存在争议,回顾分析近年来PGI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资料,对不同病理分型、分期患者提出不同的治疗原则.
【总页数】4页(P214-216,240)
【作者】宋丽萍;张学斌;邓怀慈
【作者单位】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CT诊断及鉴别诊断 [J], 虞雪梅
2.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J], 吴俊铠;陈燕萍;罗淑仪;邓白茹
3.CT及MRI联合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准确性分析 [J], 梁彩玲; 韦利娥
4.61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J], 张晓艳;李作安;刘利敏;李剑萍;陈平
5.多层螺旋CT与超声检查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诊断中的效能 [J], 王金周;凌盈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内镜诊断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内镜诊断

术后并发膈疝通过影像学诊断 , 基本上都 可提 供比较明 确的诊断依据 , 本组 7例通过影像学诊断基本确立 了诊断。 参 考 文 献
1 邵令方 , 张毓德. 食管外科学[ . 家庄 : M]石 河北科学技术 出版社 ,
l 8. 2 . 9 7 6 9
肠鸣音亢进 , 排便排气停止。疼痛以左上腹为 主 , 对空 肠和
伴暖气 1冽, 黏液脓血便 2 。 例
2 结 果

与其他 胃肠道疾病鉴别 较为困难 , 现将我 院 白 2 0 0 0年 1月

20 年 9月经内镜活检和手 术病理证 实的 1 09 2例 P I G ML
2 1 内镜 下表现 胃镜检查 8例 , 现肿块结节 5 , . 发 例 肿块 大小约 3 5 6m, 溃疡 为 主 要 表 现 1例 , 疡 大 小 为 .~ c 以 溃 4 5rx2 5m, . c c 且溃疡不规则 , u . 周边 明显浸润 , 覆污秽苔 , 底
结肠疝人胸腔较多者 , 部扪诊往 往能扪 及左上腹 空虚感 , 腹
由 于 部分 膈 疝 的 发 展 过 程 较 慢 , 续 时 间较 长 , 仅 有 左 侧 持 可
2 许学斌 , 徐文蔚. 食管及 贲门癌切除术后远 期膈 疝处理体 会[3 J. 现代 中西医结合杂志 ,0 2 l ( )7 4 2 0 , l8 :3 . 3 赵峻 , 张德超, 汪良骏 , 食管癌和贲¨癌术后 膈疝 2 临床病 等. 4例
置不当; 膈肌与胸 胃之间 的缝 合过于疏 松或缝 线结扎不 紧; 在缝合膈肌切 口、 固定 胃及重建食管裂孔 时膈肌切 口缝合不
牢固 ; 膈肌与胸 胃之间的缝合深度不够 。
影, 伴发梗 阻可见气 液平面影 ; 充满 液体 的小肠 可表现 为羽 毛状改变 。彩超 、 检查 可发现腹腔 脏器产 生移 位现象 , B超 胸腔 内可探及肠内容物 回声及不规则团块状 回声。C T平扫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分析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分析
参考文献 1 陈运芳.原发性胃肠 恶性淋巴瘤误诊 18 例分析[ J ].中 国误诊医学杂 志, 2004 , 4(5 ) : 15 2 凌跃进, 黄德骧.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 22 例诊治探讨[ J ].中华消化
部位 , 由于 其临床症 状与一般的 消化病表现 相似, 临床, X 线, 内 镜表现 多样化 , 极 易误诊 .本组 15 例经 内镜及 X 线 确诊 2 例, 疑 诊 4 例, 误诊 9 例, 误诊率 60% , 分别误诊 为胃肠 道肿 瘤, 溃疡, 息肉等.分析其原因: �本病的发病率低, 认识不足; �临 床, X 线, 内镜表现多 样化, 与一般 的消化病表 现相似; � 内镜活检取材浅, 坏死组织较 多, 难以确诊; �因出血, 穿孔, 梗 阻而急诊手术不允许详细检查. 2.2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内镜下活检阳性率低, 临床误诊率甚高 . 现将 19 9 6 年至 2006 年收 治的经内 镜, 病理, 免疫组化 证实的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18 例, 分析如下. 1 1 .1 临床资料 性别与 年龄 本组患 者 1 8 例, 男 1 2 例, 女 6 例, 年
癌和无腺样结构的未分化腺癌 不易区别, 须用免疫组化加以鉴
1 例, 息肉 1 例.肠镜检查 4 例, � 表现为局 限性隆起 2 例, 多发 镜检查可进一步确定诊断.通常采用 Da son 19 61 年提出的胃 溃疡 1 例, 浸润型 1 例.肠镜检查活检病理疑诊为恶性淋巴瘤 2 例, 误诊为肠癌 1 例, 黏膜下肿瘤 1 例. 1 .5 X 线检查 有 X 线检 查资料 8 例,疑诊 为恶性淋巴 肠道原发性恶性 淋巴瘤诊断标准 : � 无浅表淋 巴结肿大; �无 肝脾肿大; �周围血白细 胞分类正常 ; � 胸片无纵 隔淋巴结肿 大; �手术时除区域淋巴结受累外, 未发现其他肿块. 2.4 B超, CT 对 了解胃肠恶 性淋巴瘤 病变范围及 程度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 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有组织学分型和临床分期 组织学分型: ①MALT 淋巴瘤, 多呈惰性经过, 预后相对较好, 5 年总体生存率在86% ~ 95% ; ②DLBCL, 具有侵袭性, 复发率高, 预后差; ③EATL, 70% 诊断时已是Ⅲ期以上病变, 且常侵 犯骨髓及外周血, 化学治疗完全缓解率低, 预后差 ④MCL, 常侵犯多个部位, 化学治疗效果比大B 细 胞淋巴瘤差, 预后不良。
DLBCL大部分发生于胃, 其次是小肠, 大肠较少见,组织学特点为瘤 细胞体积较大, 核异性较大, 核分裂相常见, 胞浆量中等, 嗜双色等。
恶性程度较高, 对化学治疗较敏感, 可采用综合化学治疗方案, 预后较 MALT淋巴瘤差, 5年生存率为30% ~ 45%
EATL很少见, 常为多发, 呈多个节段, 且易播散至肝、脾、肺等器 官。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中等或偏大, 核染色质细腻稠密, 核仁细 小或不清楚, 核分裂相多见。预后常不良, 5年生存率仅10%左右
•原发性胃淋巴瘤: ①胃癌:浸润型胃癌胃壁增厚的范围和厚度不及 淋巴瘤明显,且壁僵硬,病变局限形态固定,病 变更倾向于向外浸润。 ②胃肠道间质瘤:以向腔外生长的肿块多见,可 有中心坏死、溃疡形成或者钙化,平扫和增强密 度尚不均匀,但一般强化较胃淋巴瘤明显。
鉴别诊断:
•小肠淋巴瘤: 小肠克隆恩病:一般为肠道多节段的病变,范围 较广泛,引起的系膜周围淋巴结增生一般也比较 小。 小肠腺癌:小肠淋巴瘤一般发生在远段小肠,通 常破坏固有肌层,引起肠管广泛扩张(动脉瘤样 扩张)。而小肠腺癌多发生在近段小肠,通常促
Ⅲ期:肿瘤侵透浆膜,侵及临近组织或器官 Ⅳ期:肿瘤扩散到结外其他器官或胃肠道病变 ,侵及隔上淋巴结。
临床特点
诊断标准(Dawson's1961)
首次就诊时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结分类正常; 纵膈淋巴结无肿大; 手术探查时以胃肠病变为主或仅有 胃肠邻近的少数区域淋巴结受累; 肝脾正常。
影像学特点
X线消化道造影:黏膜粗大,多发结节的充盈缺
损, 肿块为溃疡型、浸润型及混合型, 钡剂造影充 盈缺损的边缘光整, 溃疡围堤常较光整, 而溃疡型 胃癌为宽窄不一, 且有指压痕的围堤 CT /MRI检查:可显示清楚的龛影和围堤, 有助于 显示胃壁厚度及肠腔内淋巴结肝脾是否受侵等
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与胃肠道癌症相似,但治疗及预后 与胃肠道癌有很大差异
主要病理分型
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Mucosa-associated lympho id tissue, MALT )
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
进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肠管狭窄。
鉴别诊断:
结直肠淋巴瘤:发病部位以盲肠居多,难以从形 态学角度做出诊断,从放射学角度来看,当出现 巨大的结肠外成分、官腔向心性的扩张、末端回 肠及回盲瓣的息肉样的充盈缺损。 结直肠癌:以直肠癌占多数,活组, 对每位患者应根据 其病理类型、分期和国际预后指数制订个体化治 疗方案。 化学治疗是PGIL 的主要治疗方法, 以化学治疗为 基础的联合治疗(化学治疗加放射治疗、手术等) 可取得良好疗效,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 星、长春新碱、泼尼松) 手术治疗:早期局限性病变,并发穿孔、梗阻时 放疗:Ⅲ、Ⅳ期PGIL 患者以化学治疗为主, 诱导 化学治疗后辅以局部放射治疗。 生物学治疗:IFNA、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 抗Hp治疗:胃肠道MALT 淋巴瘤 骨髓移植:仅预后不良时才考虑骨髓移植
内镜下改变
•黏膜下浸润表现为鹅卵石样外观或弥漫增厚可似皮 革样胃。具备多形性与多灶性损害特征, 病变呈高 度不规则性或有跨区域(如跨幽门或回盲部损害) •根据其大体形态分为溃疡型、浸润型及结节型 •消化道癌内镜下的区别: 弥漫浸润型:黏膜下浸润, 肌层浸润较少, 除霍 奇金淋巴瘤外均无成纤维反应,管壁伸展性及柔韧性 结节型:呈多发,表面糜烂、易出血、覆白苔等多样 性表现, 且多种类型的病变混合存在, 如与溃疡共存; 溃疡型:病变广泛, 覆污秽苔, 边缘锐利, 周边堤状 隆起, 且常呈多发性, 溃疡大小、形态、深浅不一。
MCL占NHL 的6%, 多发生于空肠及末端回肠, 亦可见于胃、十二指 肠、结肠及直肠, 常同时侵犯咽淋巴环、肠系膜淋巴结、骨髓等, 老 年男性多见。
临床分期 Annarbor分期(1994)
Ⅰ期:肿瘤局限于胃肠道,单发或多发不连续 病变
Ⅱ期:肿瘤累及腹部淋巴结,a期,局限于胃 周或肠周淋巴结;b期,延伸至远处肠系膜、腹 主动脉旁、下腔静脉旁、盆腔、腹股沟淋巴结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报 告 人:李 建 指导老师:孙维佳教授
简介
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 的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是结外淋巴瘤最常见好发部位,主要为非霍 奇金淋巴瘤
可发生于整个消化道,以胃最多见,约占40% (是仅次于胃癌的胃恶性肿瘤),小肠约占 28%,回盲部约占21%,而大肠原发性者较罕 见。
肠道相关T 细胞淋巴瘤( Enteropathy-associated T-cell lyphomas, EATL )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
MALT淋巴瘤,占PGIL 的50%,占NHL 的7% ~ 8% , 发病中位年 龄为60岁, 男女性比例为1:1.06,多为惰性经过,胃MALT与幽门螺 杆菌感染有关
•内镜下活检:是诊断PGIL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注意深取、重复取材, 甚至内镜黏膜大块取材, 可 提高诊断阳性率。
超声内镜:可提供胃肠壁各层浸润深度和胃肠
周围淋巴结受累资料进行初步TNM 分期, 可动态
观察治疗前后病情变化。
表浅扩散型:胃肠壁第1、2层增厚, 为低回声; 弥漫浸润型:胃肠壁弥漫性增厚, 第2、3层为低 回声, 涉及范围较广; 肿块型: 局部形成低回声团块, 突向胃肠腔, 并 可形成溃疡; 混合型:兼有表浅扩散型和肿块型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