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39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临床特征分析

t l fCh n q n e ia ie st r n l z d r to p c ie y Re u t Th a g fp te t s 5 e r l a d t er ~ a o o g ig M dc l Un v r iy we ea ay e e r s e t l . s l v s e me n a e o a in s wa y a so d, n h a 6 t f l o f mae wa . :1 Th i y t mso i o o ma et e l s1 5 . e man s mp o f PGI I we e a d mi a it n i n a d me t l u p weg tl s n O o . r b o n l se t , b o n a m , i h sa d S n d o l o Th q i o a e d s o i p te n r c s l o d t ik n n ir g l rs l n n d st re t n iea a r ssa d ir g l ru — e e uv c l n o c p c a t r swe e mu o a l h c e i g, e ua wel g, o o i o x e sv n b o i n e u a l f r i y r
257 8
重 庆 医学 2 0 0 8年 1 1月 第 3 7卷 第 2 2期
・
论
著 ・
3 9例 原发 性 胃肠 淋 巴瘤 临床特 征分 析
简 兵 ,陈伟 庆 , 何 璐 吴素 华。 沈 薇。梅 浙川 , , ,
( . 庆市 沙坪 坝 区青木 关 中心 医院 消化 内科 1重
J AN ig CHENG iqn , E Lu e a . I bn , We— i g H ,t 1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67例误诊分析

( 8 7/ ,贫 血 4 例 ( 1 2 ) 6. ) 9 6 1 6 . ,上 腹 不 适 3 例 8 ( 6 74) 返 酸 嗳 气 2 5 . , , 0 9例 ( 3 34 , 便 / 便 2 4. ) 黑 , 0 血 2例 ( 2 84) 腹 块 1 3 . , , 0 5例 ( 2 4 ) 腹 泻1 2. , O例 ( 4 9 ) 发 1 . ,
瘦5 8例 ( 6 6 ) 纳 差 食 减 4 8 . , 9例 ( 3 1 ) 腹 痛 4 7 . , 6例
例, 直肠 1例 , 有病 理均 证 实 为 原发 性 胃肠 道恶 性 淋 所 巴瘤 , 中非何 杰 金恶 性 淋 巴瘤 ( 6 其 NHI) 3例 , 何杰 金 4 例 。行 免疫 组 化 表 明B细 胞来 源 5 3例 ( 9 1 )T 细 7 . 0/ , 9 6
1 4 活检病 理 : . 院外 活检 3 2例 , 确诊 3例 , 院活 检 仅 我 5 O例 , 确诊 2 1例 。9例 符合 溃疡 未 见肿 瘤 细胞 , 8例诊
断 为 慢性 胃炎 活 动 期 伴 淋 巴滤 泡 形 成 , 6例 为 低 分 化 腺 癌 , 例 肠 结核 。 1
1 5 B超 : 查 2 例 , 现 腹 部 或 肠 道 肿 块 1 . 检 1 发 O例 , 发 现 腹主 动 脉旁 淋 巴结肿 大 3例 。 1 6 C 检查 : 内或 院外C 检查 1 . T 院 T 2例 , 现腹 部 实 发
质 性 包块 5例 , 肠 道 有关3例 , 虑平 滑 肌 瘤 1 , 与 考 例 恶 性 淋 巴瘤 1 。 例 1 7 手 术 与 病 理 :7例 均行 手 术探 查 , 变位 于 胃体 . 6 病 3 2例 , 胃窦 8例 , 肠2例 , 空 回肠 2例 , 回肠 末 段3例 , 升 结 肠 2例 , 结 肠 1例 , 曲 1例 , 曲1例 , 横 脾 肝 乙状 结 肠 4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23 病理特点 .
本组 1 6例消化 道淋 巴瘤 以非何杰 金 氏淋
瘤 3例 , 胃溃疡 1 , 例 胃癌 4 。肠镜检查 5 , 例 例 多数 表现为 肠管环行狭窄 , 纤维镜不能通过 , 考虑淋 巴瘤 1 , 例 结肠癌 3 例, 肠外压迫 1 例。消化道 造影检查 4 , 例 多数表现为充盈
量 坏死 组 织 , 缘 不 齐 , 边 有 结 节 样 隆 起 , 检 考 虑 淋 巴 边 周 活
型 ,3 溃疡型 , 中以息 肉型多 见。本组 内镜诊 断符 合率 () 其 仅 为 3 .%。因此 , 75 内镜检查 时应在 溃疡边缘 和 隆起糜烂 处活检 , 对可疑 病灶应 采取深 钳方法 , 以提高取 样 阳性率。
的胃肠壁 , 并可 对邻 近器官和淋 巴结情 况作出准确 判断 , 为 … 早期诊 断及准确分期奠定 基础 。但 在观察 胃肠 道黏膜 的运 动情况不及 内镜 及造影检 查。本组经 C T三维成 像检 查 的 患者 , 均能良好 显示病 变及 胃肠 外受 累情况 。内镜检 查和
胃肠 道 造 影 对 胃肠 道 腔 内病 变 比较 敏 感 , 原 发 性 胃肠 道 而 淋 巴瘤 主 要 在 黏 膜下 层 或 固有 层 纵 行 生 长 , 疾 病 早 期 , 在 病
免疫组化染色检查 : B细胞来 源 9例 , 胞来源 2例 , T细 免疫 组化染色未标记 出 5例 。参 照 M s o 改 良的 A n r r us f h lAb 分 l o 期标准 I , 2 临床分为 IE0例, , , 例 。 j ⅡE4例 ⅢE9例 ⅣE3 14 辅助检查 . 胃镜检查 8 , 例 多数表现为溃疡形成 , 大 有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5例诊治体会

齐 齐 哈 尔 医 学 院学 报 2 0 第 2 0 7年 8卷第 4期
原发性 胃肠道淋 巴瘤 1 例诊治体会 5
陆时运 赵 晓红 唐 威 王 智
【 要 】 目的 提 高 对 胃肠 道 原 发 性 淋 巴瘤 的 诊 治 水 平 。 方 法 总 结 1 摘 5例 原 发 性 胃肠 道 淋 巴 瘤 的临床特点 、 实验 室检 查 表 现 及 误 诊 原 因 。结 果 难 , 疑 似 病 例 应 尽 快 争 取 病 理 组 织 学 检 查 。结 论 对
注 。其 以 胃部 受 累 最 多 , 仅 次 于 胃癌 的第 二 位 是
高发 胃肿 瘤 , 占全消 化道淋 巴瘤 的 5 ~6 , 5 5 小肠
次之 , 2 ~3 , 肠最 少 , 1 ~1 l 。 占 5 5 结 占 0 5 3 ]
的保护 也是 至关重 要 的 。面 神经 一 般 由三 部 分 血管 供 血, 自小脑 下 前动脉 的分 支 , 膜 中动 脉 的岩 大 发 脑
a Trc, G —NHL) 淋 巴瘤 的一 种 特殊 类 型 , l atP I 是 约 占全部非 霍 杰 金 氏 淋 巴 瘤 ( NHI) 4 ~2 . 的 0 是 最 常 见 的结 外 淋 巴 瘤 l 。我 院 自 2 0 】 ] 0 2年 1月 ~ 20 0 6年 7月共 收治原 发性 胃肠 道淋 巴瘤 1 5例 , 均经 手术 或 活检 后 病 理组 织 学 检 查 确诊 , 占我 院 同期 收 治 的淋 巴瘤患 耆的 5 6 占同期 住 院手 术 的 胃肠 道 . %, 恶性 肿瘤 患者 的 1 2 。现报 道 如下 。 ,
显微 外科技 术 , 先进 的监护 设 备 和技 术 , 积 累 了丰 并 富 的经 验 , 中采 取侧 卧位 , 少 了空 气栓 塞 和 张力 术 减 性 气颅 的 发生 。该 入 路 肿 瘤 显 露 充 分 , 为我 们 分 离 并 切除 肿瘤 提供 了较 充 分 的空 间 , 降低 了术野 止 也 血 的难 度 , 以在本 组 我 们 所 采用 枕 下 乙状 窦后 入 所 路 的术 式 , 上述并 发症 均未 出现 。也无 死亡病 例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内镜诊断

术后并发膈疝通过影像学诊断 , 基本上都 可提 供比较明 确的诊断依据 , 本组 7例通过影像学诊断基本确立 了诊断。 参 考 文 献
1 邵令方 , 张毓德. 食管外科学[ . 家庄 : M]石 河北科学技术 出版社 ,
l 8. 2 . 9 7 6 9
肠鸣音亢进 , 排便排气停止。疼痛以左上腹为 主 , 对空 肠和
伴暖气 1冽, 黏液脓血便 2 。 例
2 结 果
一
与其他 胃肠道疾病鉴别 较为困难 , 现将我 院 白 2 0 0 0年 1月
一
20 年 9月经内镜活检和手 术病理证 实的 1 09 2例 P I G ML
2 1 内镜 下表现 胃镜检查 8例 , 现肿块结节 5 , . 发 例 肿块 大小约 3 5 6m, 溃疡 为 主 要 表 现 1例 , 疡 大 小 为 .~ c 以 溃 4 5rx2 5m, . c c 且溃疡不规则 , u . 周边 明显浸润 , 覆污秽苔 , 底
结肠疝人胸腔较多者 , 部扪诊往 往能扪 及左上腹 空虚感 , 腹
由 于 部分 膈 疝 的 发 展 过 程 较 慢 , 续 时 间较 长 , 仅 有 左 侧 持 可
2 许学斌 , 徐文蔚. 食管及 贲门癌切除术后远 期膈 疝处理体 会[3 J. 现代 中西医结合杂志 ,0 2 l ( )7 4 2 0 , l8 :3 . 3 赵峻 , 张德超, 汪良骏 , 食管癌和贲¨癌术后 膈疝 2 临床病 等. 4例
置不当; 膈肌与胸 胃之间 的缝 合过于疏 松或缝 线结扎不 紧; 在缝合膈肌切 口、 固定 胃及重建食管裂孔 时膈肌切 口缝合不
牢固 ; 膈肌与胸 胃之间的缝合深度不够 。
影, 伴发梗 阻可见气 液平面影 ; 充满 液体 的小肠 可表现 为羽 毛状改变 。彩超 、 检查 可发现腹腔 脏器产 生移 位现象 , B超 胸腔 内可探及肠内容物 回声及不规则团块状 回声。C T平扫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分析

部位 , 由于 其临床症 状与一般的 消化病表现 相似, 临床, X 线, 内 镜表现 多样化 , 极 易误诊 .本组 15 例经 内镜及 X 线 确诊 2 例, 疑 诊 4 例, 误诊 9 例, 误诊率 60% , 分别误诊 为胃肠 道肿 瘤, 溃疡, 息肉等.分析其原因: �本病的发病率低, 认识不足; �临 床, X 线, 内镜表现多 样化, 与一般 的消化病表 现相似; � 内镜活检取材浅, 坏死组织较 多, 难以确诊; �因出血, 穿孔, 梗 阻而急诊手术不允许详细检查. 2.2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内镜下活检阳性率低, 临床误诊率甚高 . 现将 19 9 6 年至 2006 年收 治的经内 镜, 病理, 免疫组化 证实的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18 例, 分析如下. 1 1 .1 临床资料 性别与 年龄 本组患 者 1 8 例, 男 1 2 例, 女 6 例, 年
癌和无腺样结构的未分化腺癌 不易区别, 须用免疫组化加以鉴
1 例, 息肉 1 例.肠镜检查 4 例, � 表现为局 限性隆起 2 例, 多发 镜检查可进一步确定诊断.通常采用 Da son 19 61 年提出的胃 溃疡 1 例, 浸润型 1 例.肠镜检查活检病理疑诊为恶性淋巴瘤 2 例, 误诊为肠癌 1 例, 黏膜下肿瘤 1 例. 1 .5 X 线检查 有 X 线检 查资料 8 例,疑诊 为恶性淋巴 肠道原发性恶性 淋巴瘤诊断标准 : � 无浅表淋 巴结肿大; �无 肝脾肿大; �周围血白细 胞分类正常 ; � 胸片无纵 隔淋巴结肿 大; �手术时除区域淋巴结受累外, 未发现其他肿块. 2.4 B超, CT 对 了解胃肠恶 性淋巴瘤 病变范围及 程度有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相关治疗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2006 年2月至2011年7月经诊断患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已有的报道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
结果术前内镜活检确诊15例,其余33例经过手术和病理得到确诊,误诊率达68.75%;48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I、Ⅱ、Ⅲ和IV期分别为20例、18例、8例和2例,46例采取手术切除,2例Ⅳ期采取单纯活检;随访1年内I~Ⅲ期患者生存率达100%,Ⅳ期只有50%;3年后的总生存率是79.2%。
结论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困难,内镜活检和手术检查可提高诊断率,I、Ⅱ、Ⅲ期病例应选择手术治疗,术后给与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Ⅳ期病例应采取全身化疗和局部放疗结合的治疗方式。
标签: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低,有文献报道,该病一般约占消化道肿瘤的3%左右,但该肿瘤却是最常见原发于淋巴结外的一种恶性淋巴瘤,约占结外淋巴瘤的30%[1]。
和全身性的淋巴瘤不同,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多发生在成人,儿童少见。
发病部位主要是胃和小肠,在就是大肠和回盲部,很少发生于直肠或食管中。
该病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明显,它的术前诊断也相对困难,经常会被误诊成胃肠癌,且容易造成漏诊。
该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还不成熟,本文通过对近5年来我院48例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和相关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以后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在我院选取2006 年2月至2011年7月患有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患者48例,男性患者占3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0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58.3岁。
所有患者均经内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全部并Dawson标准[2]:没有纵膈淋巴结肿大;全身没有病理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手术证实病变局限于胃肠及引流區域淋巴结;肝脾正常。
胃肠道淋巴瘤

胃肠道淋巴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最常累及胃(50%~70%),其次是小肠(20%~30%)。
胃淋巴瘤最常累及胃窦及胃体部,小肠淋巴瘤,常发生于回盲末端,结直肠淋巴瘤常发生于直肠及盲肠。
胃肠道淋巴瘤起自胃肠道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淋巴组织,绝大多数为NHL,以弥漫大B细胞型最多见,肿瘤常在胃肠道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沿器官长轴生长。
大体形态分为: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粘膜下浸润,使粘膜皱襞增厚、隆起)及多结节型,以浸润型多见。
胃肠道淋巴瘤无成纤维反应,受累肠壁蠕动存在,当病变破坏肠壁内自主神经丛时,肠壁肌张力下降,出现肠腔“动脉瘤样”扩张。
临床特点:好发于40~60岁,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体重下降及贫血等,腹部可扪及肿块。
影像特征•造影:胃淋巴瘤表现为息肉样肿块、溃疡、胃壁浸润及粘膜皱襞增粗,可多种表现同时存在。
肠道淋巴瘤表现为肠壁增厚、多发小结节样或肿块样充盈缺损、肠腔动脉瘤样扩张,可多种表现同时存在。
•CTo多数病变与相邻管壁无截然分界,可伴有病灶周围、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瘤肿大,淋巴结坏死少见。
o浸润型:(1)管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可多节段受累,呈均匀较低密度,表面光滑,多呈波浪状。
(2)胃淋巴瘤常伴胃黏膜增粗;肠道淋巴瘤肠腔可不变窄,甚至呈“动脉瘤样”扩张,此为肠道淋巴瘤的特异性征象,一般无肠梗阻。
(3)增强后肿瘤轻中度均匀强化,表面粘膜可呈明显线样强化,线样强化的黏膜与相邻胃肠黏膜相延续(淋巴瘤的黏膜下生长的表现);如果表面伴浅大溃疡,则表现为增厚黏膜轻度不规则凹陷,增强后黏膜线样强化的连续性中断,浅溃疡凹陷区无强化。
o肿块型:肠腔内或肠腔内外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锐利,密度较均匀,少有液化坏死,增强轻中度均匀强化。
o可合并肠穿孔及肠套叠。
o肝脾肿大。
MRI: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
技术:胃肠钡餐常常只能显示本病的一些间接征象,对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特异性较低,CT对诊断胃肠肠道淋巴瘤有重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罕见疾病: 1-5% 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 几乎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 好发于胃
高危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 器官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 乳糜泻 炎症性肠病 HIV感染
病理特征
大多数为B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MALT
淋巴瘤最常见 好发于胃,其次为小肠,大肠和
食管
病理特征
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手术切除
局限于胃的淋巴瘤 仅有胃内转移者 化疗 放疗
பைடு நூலகம்
CT表现
诊断标准
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胸部CT检查无纵膈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手术时,除胃肠道受累部位和区域
淋巴结外,无其他肉眼所见侵犯。 肝脾未受到侵犯
分期
I期:肿瘤局限于胃肠道 II期:肿瘤播散到腹腔 III期:侵及临近器官或组织 IV期:膈上淋巴结受侵犯
治疗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特征
MALT淋巴瘤
症状
早期无症状 中期腹痛为主 晚期可出现梗阻,出血
内镜特征
胃体多见 病灶多发 范围广泛 分型:溃疡型,结节型,弥漫浸
润型
内镜特征—溃疡型
单个溃疡
内镜特征—溃疡型
多个溃疡
内镜特征—结节型
内镜特征—弥漫浸润型
超声内镜特征
浅表扩散型 弥漫浸润型 肿块型 混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