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小肠系膜肿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其他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
这些肿瘤十分罕见,仅见于一些个案报告,包括血管瘤、神经纤维 瘤、皮样囊肿、粘液囊肿、脂肪瘤、雪旺氏瘤、平滑肌瘤、淋巴管 瘤等。恶性肿瘤如肉瘤在文献中亦有报道 。
Page 10
Page 11
图3 48岁女性腹泻患者,腹部增强 CT 轴位图像显示胃肠道自主神 经瘤(梭形细胞瘤)。肠系膜上可见一直径 6 厘米占位,明显强化(↓ ) ,强化程度与肝脏下极海绵状血管瘤(▽)的结节样强化水平相似 ,周围小肠肠壁未见增
(1)经口摄入感染的牛奶、唾沫等,然后通过小肠播散到局部淋巴结; (2)从肺通过血性播散到腹部和主动脉旁淋巴结; (3)从感染器官的浆膜表面直接扩散,如输卵管。
腹腔淋巴结肿大是腹部结核或分支杆菌性感染最常见的征象,受累淋巴结通常表现为 淋巴结的边缘性环状强化,中心部分则因干酪样坏死的存在而表现为单个或多腔的低 密度区;相邻淋巴结容易融合成簇或团,较具特征性。有时淋巴结肿块内可见钙化灶 ;若有腹膜、网膜受累(结核性腹膜炎)还可以出现中等密度腹水(CT值25~35HU )、不均匀腹膜增厚或粘连、系膜增厚呈“星芒状”或“大饼状”。
Page 17
转移性肠系膜肿瘤
肿瘤转移到肠系膜的主要途径
由于肠系膜本身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组织,且肠系膜根部紧邻其 它腹膜、韧带结构和小肠、结肠,因此起源于腹部或身体其它部位 的肿瘤很容易转移到肠系膜特别是根部[9]。肿瘤通常可通过四种途 径转移到肠系膜:
(1)沿肠系膜血管及其周围脂肪直接蔓延; (2)沿肠系膜淋巴管蔓延; (3)肠系膜血源性播散; (4)腹膜内种植。但需注意许多肿瘤的转移往往不只一种途径。
硬化性肠系膜炎(sclerosing mesenteritis) 硬化性肠系膜炎是一种 不明病因、主要累及肠系膜根部的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可能与外伤 、感染、缺血等有关。肠系膜脂肪呈现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脂肪 坏死和纤维化。当炎变较重时(此时被称为肠系膜脂膜炎, mesenteric panniculitis),病人通常发生急性腹痛,在CT图像上表 现为肠系膜脂肪内一个被假包膜包绕的局灶性密度增高区(图4), 该征象被称为“雾状系膜(misty mesentery)”,在炎变脂肪内的 纤维化表现为条带状软组织密度影。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观察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CT诊断方法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28例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28例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扫描,经手术、病理证实。
结果MSCT检查可见28例患者均存在肠壁增厚情况,其中肠腔狭窄及扩张6例,腹腔、肝门、脾门淋巴结肿大6例,软组织肿块16例。
结论MSCT是当前诊断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最佳选择,其能够明确显示患者病灶特征,提升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提供较好参考依据,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小肠;恶性淋巴瘤;MSCT;影像特征;临床价值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属于临床少见病症,患者通常无临床特异性表现,存在着较大的诊断困难。
目前针对小肠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术前诊断多以影像学诊断为主,其中多层螺旋CT具有着相对理想的诊断效果[1]。
为进一步证实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经CT影像诊断的价值,本研究定向纳入了我院2012年2月以来收治的28例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对28例患者的CT影像表现特征予以了系统分析,现将研究过程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28例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区间为19~61岁,平均年龄(41.2±17.6)岁。
患者临床主诉表现为:20例患者存在腹痛、腹胀、腹部肿块表现,4例患者存在黑便、果酱样便表现,2例肠梗阻、2例肠穿孔表现。
1.2方法本研究所纳入28例患者均于CT扫描前8h禁止饮食,术前半小时予以肌注20mg654.2,并引导患者快速口服5%泛影葡胺500~1000ml,充分充盈小肠。
采用东芝Aquilion16排CT机实施扫描,管电压明确设置为120KV,管电流设置为225MA,扫描时间设为1.5s,常规扫描层厚、层距10mm。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廖忠剑【摘要】目的:对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探讨。
方法将通过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79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治疗前进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结果本组患者中,小肠腺癌37例,平扫表现为肠壁呈不规则、局限性增厚,存在明确的肿块,并伴有肠腔狭窄;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呈中等不均匀强化。
小肠间质瘤23例,平扫表现为肠襻往肠腔外生长,且呈近似圆形状肿块;增强扫描表现为肿瘤实质期显著强化,并且为延迟强化。
小肠淋巴瘤15例,平扫表现为肠壁为环形增厚;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
脂肪瘤4例,平扫表现是空肠内有近似圆形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无强化。
结论在小肠原发性肿瘤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可更为准确的掌握病变部位、肿块大小,并可依照肿瘤强化情况判定肿瘤性质,临床意义重大。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28【总页数】2页(P29-30)【关键词】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小肠原发性肿瘤【作者】廖忠剑【作者单位】江西 341000 赣州室人民医院CT室【正文语种】中文小肠原发性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据统计,其发病率只占人体全身脏器肿瘤的2.0%。
由于小肠肠道迂回、重叠且处于蠕动状态中,在发生肿瘤病变后临床症状、体征很难和一般性病变区分,有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1]。
以往临床上主要通过X线钡餐造影、内镜等检查,但是很难探查到管壁及管腔外的病变,特异性不佳、诊断准确性不高,在临床确诊上有用性不大[2]。
多层螺旋CT (MSCT)具有分辨率高、容积扫描迅速、后期处理便捷等特点,可更为清楚、全面掌握腔壁厚度、病变状况、清晰显示肠系膜以及肠腔外状况等。
为进一步掌握探究小肠原发性肿瘤的MS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情况,本文对79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报道如下。
多层螺旋CT在诊断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中的应用

5% ~1 0% -] 2
。
本组病 例 B细 胞来 源 的 非霍 奇金 淋
巴瘤共 1 8例 , 占总数的 8 % , 2 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
3 讨 论
3 1 PI . SL的病 因及 病 理
P I 病 原 因 目前 尚 不 明 SL致
确, 研究 认 为病 变 与 E B病毒 感染 、 自身 免疫 性疾 病 、
化学物质及高蛋 白、 高脂 肪饮食 等 因素有 关 。P I SL来 源于小肠 肠 壁黏膜 下淋 巴组 织 , 最常见 的小肠恶 性 是 肿瘤 , 按其细胞组成可 以分为霍奇金 淋 巴瘤 、 非霍 奇金
3 2 小肠 肿 瘤 的 诊 断 方 法 目前 对 于 小 肠 肿 瘤 的 诊 .
断方法多为小肠 钡餐 ,T扫 描、 C MR扫 描、 小肠 镜 、 胶囊 镜。小肠钡餐无法观察腔 内病灶 , 只能大致判断小肠病
灶的轮廓 , 具有很 大的局限性 , R扫描 时间较长 , 图 M 其 像容易受 到多种 因素干 扰 , 而小 肠镜 、 胶囊镜检查 时间 较长 , 费用昂贵 , 且患 者不易耐受 。与上述 的检 查方式 相 比, S T具有扫描时 间短、 MC 成像方式 多样化 、 图像清 晰、 花费相对较少 等多种优势 , 在小肠淋 巴瘤 的检测和 整体评估 中具有其独特优势 , 可以帮助显示小肠镜等检 查 所不能发现 的腔外和远处病 变 , 断符合率高 , 诊 其在 小肠肿瘤 中的诊断价值 正 日益受到I 临床的重视 。
广东医学
21 0 2年 1月 第 3 3卷 第 1期
胃肠间质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

【 关键词】 胃 肠道间质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 :R 3 ;R 1 . 7 5 8 44 2 文献标识码 :A di 03 64.s. 7 - 6 92 1 .1 0 5 o:1 . 9 i n1 4- 5 . 2 . 0 9 s 6 4 0 0 0
CT n RIDi g o i fGa t on e t a t o a m o a dM a n s o s r i t s n l r m lTu r s i S
髌 骨严重粉碎性骨折 [ . J 临床研究, 0 6 1 2 : 0— 0 . 】 20 , ) 1 5 1 1( 6
8 g usnR T yo CGe odf t ed r gma p linu dr au i t 生物胶应用 于治疗 骨折 目前尚未得到推 广 。鉴于不 同生物 【] Man se A, alrD .lni rc r u n niua o n e
作者简介 :李金华 (9 2 ,男 ,河南省信 阳市人 ,主治医师 ,本科 17 一) 学历 ,主要从事 C T及 MR 诊断工作 ,研究方 向:腹部影像诊断 。 I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论 著
【 要】 目的 探 讨原发性 胃淋 巴瘤 的多层螺 旋 c 摘 T表现特征 及诊 断价值 。方 法
对 l 经病理证 实的原发 性 】例
胃淋 巴瘤 患者 的 多层 螺 旋 C T及 临 床 资 料 进 行 回 顾 分 析 。结 果 l 例 均 为 B细 胞 起 源 非 霍 奇 金 淋 巴 瘤 。 原 发 性 胃淋 巴 1
・
l6 ・ 2期 ) S ha & unM
e ia o ral2 0, o. , . 2 dc lJ un ,01 V 131 No 1
● 影像 医学 ●
原 发 性 胃淋 巴瘤 的 多层 螺旋 C T诊 断 价 值
陈云 涛 , 朱 丹 , 晓红 , 涛 谢 彭
瘤按 c T表现分为弥漫增厚型、 节段增厚 型、 局限增厚型及混合 型, T表现特征 主要 有 : 多灶分 布和广 泛、 c ① 显著 胃壁增
厚; ②病 变沿长轴侵犯有 一定柔软 度 , 胃腔无 明显 变形 ; 病 变区胃浆 膜面 多清楚 , ③ 胃周脂 肪无 明显受侵 ; 胃粘膜广 泛 ④
粗 大 伴 多发 的 浅 溃 疡 。 结 论 原 发 性 胃淋 巴瘤 的 多层 螺 旋 C T表 现 特 征 对 诊 断 和 鉴 别诊 断 有 一 定 价 值 。
【 关键词 】 胃; 巴瘤 ; 淋 多层 螺旋 C T
【 中图分类号 】 R 3. ; 1.2 752 R84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0 (00 1. 6- 040 121 )21 00 5 8 3
,
D ic sng t ppl ato o ulisie C T n ag sng pr m a y g s rc l pho a.C s us i he a i in fm t・ l c c i di no i i r a t i ym m HEN u t ZH U Y n—oo Dan, E XI
探讨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探讨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李丽【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effect of multi slice spiral CT in patients with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 and small intestinal adenocarcinoma. Methods 15 cases of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 and 12 cases of small intestinal adenocarcinom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ResultsIntestinal adenocarcinoma occurs in the proximal small intestine, the incidence range limitations, mainly involving the intestinal wall and intestinal annular cavity soft tissue nodules lesion enhancement pattern as "rapid rise platform", with liver metastasis and lymph node lesions around the small, pancreatic invasion, intrahepatic and extrahepatic bile duct and dilatation of the pancreatic duct, the three-dimensional angiography (CTA) examination showed"signs of tumorstaining",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 occurs in the distal small intestine, the incidence of a wide range of lesion enhancement pattern for "slow rise", with mesentery or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s, by angiography (CTA) examination showed the apparent "tumor blood vessels"phenomenon;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est results of two groups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ifcance.Conclusion Clinical diagnosis significanc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scan on cause and condition analysis of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 an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mall intestine development, and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in CT and CTA under the change, can be used for clinical diagnosis.%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对小肠淋巴瘤以及小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
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7 8例 冠 心 病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作 为 观 察
合物 , 被动脉壁的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
细 胞 , 于 血 栓 形 成 , 促 进 动 脉 粥 样 硬 利 并 化 的 发 生 。D —D 为 交 联 纤 维 蛋 白 降 解
组, 7 以 8例正 常健康 患者为对照组 , 用不
肿瘤主要为腺癌 、 肉瘤及类癌 3种 。小肠 良性肿瘤主要发 生于 空肠 , 其次 为 回肠 , 十二指肠 较 少见 。肿瘤 可单 发 或 多 发 。
在 恶 性肿 瘤 中 , 肠 肉瘤 的好 发 部 位 自上 小
腹部 。腹痛初 为钝痛 、 痛或 胀痛 , 后 隐 餐 加重 , 常伴 有肠 呜。随着 病变 发展 , 晚 至
操作说 明进 行检 测 ; 血脂 系列 检测 仪 为 Dm nt nR L全 自动生 化分 析 仪及 原 ie eo X i 装试剂 , 中包括血清胆 固醇 ( C) 高密 其 T 、 度脂蛋 白 ( D H L—C) 甘 油 三酯 ( G) 、 T 及 低密度脂 蛋 白( D L L~C) D一二聚体 ( ; D
张 东 晖
8小时以上 ) 采取肘静脉血 5 l室温放置 m, 3 钟后 以 30 r分离 心 1 0分 00! 5分钟 分 离 血 清 , 置 一2 ℃。 同 型 半 胱 氨 酸 余 0
( C 用 化 学 发 光 免 疫 法 检 测 , 原 装 H Y) 用
450 7 0 1河南 开封 市第一人 民医院
右 , 肠 恶性 肿 瘤 则 更 为 少 见 , 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胃 肠 小 约
腹部肿块 , 大小不一 , 小者有数厘米 , 者 大
有 1 e , 态多 不规 则 , 结节 感 , 0r 形 a 有 轻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90 ·《肿瘤影像学》2014 年 第 23 卷第 4 期 Oncoradiology, 2014, Vol.23, No.4通信作者:彭卫军 E-mail:cjr.pengweijun@ ·专家述评与专题论著·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汤伟 张盛箭 彭卫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 )的多层螺旋CT (MDCT )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 收集36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2014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PGIL 患者资料,总结其CT 特征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结果 36例PGIL 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28例为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 ),8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
病变位于胃20例,空、回肠10例,十二指肠3例,回盲部2例,直肠1例。
CT 检查示32例胃肠道管壁呈弥漫增厚伴均匀强化,周围常有肿大淋巴结影;4例胃壁局限性增厚呈结节、肿块影。
动脉瘤样扩张是肠道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
病灶周围增粗血管或增粗血管穿行于病灶是胃肠道淋巴瘤的重要表现。
结论 PGIL 的CT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望提高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 淋巴瘤;胃肠道;原发性;计算机断层扫描【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7X(2014)04-0290-04Multi-detector CT features of 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TANG Wei, ZHANG Sheng-jian, PENG Wei-jun(Department of Diagnostic Radiolog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 Department of Oncology, Shanghai Medical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PENG Wei-jun E-mail: cjr.pengweijun@【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 features of 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 (PGIL), and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bility. Methods A total of 36 cases of PGIL c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n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 from January 2006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Combining with literatures, the 36 patients’ CT imag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ll PGILs belonged to 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28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and 8 with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lymphoma. 20 lesions were located in stomach, 10 lesions in jejunum and ileum, 3 lesions in duodenum, 2 lesions in ileocecal junction, and 1 lesion in rectum. Thickening of the wall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ith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was the typical feature of PGIL which was shown in 32 cases. Meanwhile tumescent lymph nodes were also shown. Aneurysmal dilatation was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intestinal lymphoma. Enlargement or thickening vessel around lesion wa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 Conclusion PGIL has specific MDCT features, and MDCT is helpful in improving diagnosis rate.【Key words】 Lymphoma; Gastrointestine; Primary; Computed tomography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lymphoma ,PGIL )是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的类型,约占40%[1]。
PGIL 依次好发于胃、小肠及结肠,起源于胃肠壁淋巴组织内,肿瘤沿黏膜下生长逐步浸润胃肠壁。
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晚期与胃癌极为相似,故术前误诊率极高[2]。
早期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内镜活检是术前诊断的主要手段。
但该病原发于黏膜深层,内镜活检阳性率较低[3]。
本文回顾性分析36例行多层螺旋CT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 )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PGIL 病例的CT 表现,寻找特征性表现,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36例2006年1月—2014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PGIL 患者资料,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43~77岁,中位年龄62.8岁。
36例患者均行MDCT 多期增强扫描。
1.2 临床资料腹痛、腹块、进行性腹胀22例;体重下降、消瘦5例;皮肤、巩膜黄染3例;排便习惯改变2例;· 291 ·2014, Vol.23, No.4无明显临床症状4例。
1.3 MDCT检查方法使用SIEMENS 公司Sensation 64层螺旋CT 常规腹部平扫及增强检查。
腹部扫描前至少禁食4 h ,检查前半小时口服温水600~800 mL ,临检查前再口服150~200 mL ,充盈胃肠道。
扫描参数:球管旋转时间0.33 s/r ,管电压100 kV ,管电流200~300 mA ,螺距1.1,层厚3 mm 。
完成数据采集后,经Syngo工作站作图,采用2 mm 层厚重建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 )后处理。
增强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mL )80~120 mL ,速率为2~3 mL/s 。
2 结果2.1 病变分布及病理类型36例病例中,病变位于胃20例(发生于胃窦、胃体部16例),空、回肠10例,十二指肠3例,回盲部2例,直肠1例。
36例PGIL 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8例为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8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淋巴瘤。
2.2 原发胃淋巴瘤的CT表现本组20例胃部病例中,16例表现为胃壁增厚,多为明显均匀增厚,厚度0.8~4.2 cm ,平均2.2 cm 。
原发胃淋巴瘤胃腔多不规则狭窄,但未见明确梗阻改变;黏膜皱襞明显增厚伴轻至中度强化,CT 值为58~91 HU 。
弥漫胃壁增厚病灶呈分层状,两侧为带状高密度区,中央为带样低密度区,呈“轨道样”改变。
病灶浆膜面稍模糊,12例病变周围或腹膜后见大小不等淋巴结影(图1)。
4例病例局限性胃壁增厚,呈结节、息肉及肿块样改变,肿块常界限不清,较大者部分可见表浅溃疡。
8例病变与周围实质脏器界限不清。
本组病例未见明确远处转移灶。
图1 原发胃弥漫大B 淋巴瘤的CT 及病理表现患者,女性,58岁,原发胃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
A :CT 平扫示胃窦部胃壁弥漫增厚,胃腔狭窄;B :CT 增强动脉期胃壁轻度均匀强化;C :CT 增强延迟期增厚胃壁进一步强化,可见“黏膜白线征”;D :肠系膜脂肪间隙模糊伴淋巴结影(箭头所示);E 、F :HE 染色(E :×10;F :×40),显示紧密排列淋巴细胞2.3 原发小肠及结肠淋巴瘤的CT表现本组16例肠道病例中,肠壁均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厚度0.4~2.2 cm ;弥漫性增厚病例中肠腔多明显狭窄,但临床及影像均未见梗阻改变。
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肠壁增厚伴肠管扩张,呈特殊的“动脉瘤样扩张”。
增强扫描后增厚肠壁呈轻至中度强化,CT 值为55~96 HU 。
10例病变周围肠系膜可见大小不等淋巴结影(图2)。
10例病灶周围增粗血管或增粗血管穿行于病灶是该病特征之一。
本组病例未见周围实质脏器侵犯及远处转移。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2014 年 12 月第 23 卷第 4 期 · 292 ·3 讨论3.1 PGIL的临床及相关病理P G I L 是结外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绝大部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发生于胃,其次是小肠、结肠、直肠。
组织病理学上以DLBCL 与MALT 淋巴瘤最多见。
本组28例为DLBCL ,8例为MALT 淋巴瘤。
PGIL 诊断应符合Dawson 标准[4],包括:①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②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③X 线胸片检查无纵隔淋巴结肿大;④手术证实除胃肠道受累及其区域淋巴结外,无其他侵犯;⑤肝、脾正常。
本组30例完全符合上述标准,6例病理大体形态与胃癌难以区分,经免疫组化检查确诊。
胃淋巴瘤病因不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导致慢性胃炎而引起淋巴组织增生有关[5]。
王志学等[6]报道,原发胃淋巴瘤好发于胃窦和体部,肠道病变好发于回肠末端及回盲部,与本组病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