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工伤事故应急处理规定

工伤事故应急处理规定

工伤事故应急处理规定工伤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或因工作原因造成职工受伤、死亡或发生职业病的事件。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及时应对工伤事故并妥善处理是企业和社会的重要责任。

为此,制定工伤事故应急处理规定,对处理过程和责任划分进行明确规范,以保障职工权益并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

一、定义和范围工伤事故应急处理规定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涵盖工伤事故的预防、报告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二、预防工伤事故预防工伤事故是保障职工权益的首要任务。

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应采取以下措施:1. 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水平;2. 安排岗前培训:新员工入职前,应进行岗位培训,确保其了解并掌握相关安全规程;3. 定期检查设备和工作环境:确保工作场所符合安全要求,设备完好可用;4.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种作业操作的安全规范、注意事项和禁忌行为;5. 安装安全设施:根据实际需求,配备安全设施,如防护网、警示标识等;6.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报告工伤事故发生工伤事故后,必须立即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具体要求如下:1. 尽快报警:事故发生后,立即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向公安、医疗部门报警并请求抢救;2. 报告给企业:职工所在企业应该在第一时间得知事故并按照规定程序报告;3. 急救操作:企业应建立医疗急救制度,做好职工伤者的急救工作,保障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应急处理措施工伤事故应急处理措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应对措施:1. 轻微事故处理:对于一些轻微的工伤事故,企业应给予相应处理并及时登记备案;2. 严重事故处理:对于严重的工伤事故,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3. 事故责任追究:对于因管理失职或超过安全生产规范造成的工伤事故,企业应当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及时采取整改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法律责任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应当充分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如存在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将面临以下法律责任:1. 行政处罚:相关主管部门有权对违规企业进行罚款、停产整顿等行政处罚;2. 民事赔偿:受害职工或其家属有权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3. 刑事责任:对于严重的工伤事故,涉及犯罪的,相关责任人将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工伤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六篇)

工伤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六篇)

工伤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一、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班组长、项目安全人员或相应工地(项目)负责人,项目安全员或项目负责人应在8h内向分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和公司领导进行报告,若发生火灾事故且火灾性质较严重时应立即报火警119。

2.外地项目部应在事故发生的当天,以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上报公司安全管理部。

3.属上报政府部门的事故,事故发生项目部应在2h内,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情况、造成后果、原因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以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报公司安全部门和主管经理。

公司安全部门在事故发生后24h内,以上述同样方式、报告内容,上报市(区)安全监督局、市(区)安监站、派出所。

外埠项目部发生上报公司级事故后,在向公司报告的同时,应报告当地主管部门。

4.发生事故先兆和重大未遂事件时,事故发生项目部安全部门应及时向公司安全部门进行报告。

二、事故现场处置1.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在进行事故报告的同时迅速组织实施应急管理措施,立即撤离现场施工人员,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并负责对现场实施保护。

2.事故发生后导致人员伤亡时,应在撤离现场施工人员,组织实施应急管理措施的同时,迅速组织受伤人员的救护。

3.保护好事故现场。

三、事故调查事故发生的项目部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调查、取证,为调查组提供一切便利。

不得拒绝调查,不得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若发现有上述违规现象,除对责任者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和罚款外,责任者还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四、事故处理1.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2.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事故责任项目部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出的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建议,编制详细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经公司安全部门审批后,严格组织实施,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后,由公司安全部门实施验证。

工伤事故报告、处理制度(6篇)

工伤事故报告、处理制度(6篇)

工伤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一、凡发生在企业、施工生产中由于生产区域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操作方法的错误,突然使人体____受到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致使负伤人员立即工作中断达一天及以上(或致死)的一切事故(含急性中毒事故)应迅速层层如实上报到主管部门(不准隐瞒或拖延上报),____对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必须严格执行____第75____及劳动____对《职工伤亡事故报告与处理规定的条文解释》。

二、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及未遂重大事故采用事故快报立即层层上报主管部门外,事故所在工地(负责人应当负责保护事故现场)不准破坏与伪造事故现场,直至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允许后。

才准动现场,对受伤人员应积极抢救。

三、做好事故调查工作,轻伤事故由分公司____工地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处理,并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上报公司,重伤事故及未遂重大事故由公司主管领导____工会生产、技术、安全、保卫等部门及分公司、工地有关人员参加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事故及未遂重大事故和造成伤亡的事故与火灾事故均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并根据事故性质与应负的责任和态度,提出处理意见,报上级审批后执行。

四、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及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并如实反映与提供,不得拒绝与隐瞒情节。

伪造假情况和资料,否则应给予批评或纪律处分。

五、轻伤、重伤事故,受伤人员复工后,应由工地填写工伤事故复工报告单,上报分公司及公司主管安全部门各一份。

六、各级基层单位应建立事故档案资料与台帐,有隐瞒事故及情节者,应追究从严处理。

工伤事故报告、处理制度(2)是为了保障劳动者权益和预防工伤事故发生而建立的一套程序和制度。

1. 工伤事故报告:任何发生在工作场所的事故都应及时报告。

雇主或相关负责人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并填写工伤事故报告表。

工伤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和可能的原因等详细信息。

2. 工伤认定:工伤事故报告后,相关部门会进行工伤认定。

工伤管理办法

工伤管理办法

工伤管理办法工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工伤事故的预防、救治和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工伤管理办法。

第二条工伤管理的目标是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及时救治伤病员工,确保伤病员工的合法权益,减轻企业的负担。

第二章工伤保险第三条工伤保险是国家为职工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险,用于赔偿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发生的工伤事故造成的医疗费用、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护理费等。

第四条雇主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五条工伤保险基金由各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用于支付工伤保险金和相关费用。

第三章工伤事故的认定第六条工伤事故是指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导致职工受伤或者发生职业病。

第七条工伤事故的认定应符合以下条件:(一)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发生;(二)发生原因与工作有直接因果关系;(三)受伤或者发生病情与工作有直接因果关系。

第八条工伤事故认定的程序包括报告、调查、鉴定和复查等环节。

第九条工伤事故鉴定由专业机构进行,鉴定结果对工伤认定具有决定性的证据意义。

第四章工伤救治和康复第十条雇主应当配备合格的医务人员,并提供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及时对受伤员工进行救治。

第十一条受伤员工在治疗期间应享受工资、休假等权益,雇主不得随意解除其劳动合同。

第十二条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雇主应当积极进行康复指导和职业培训,帮助其尽早恢复工作能力。

第五章工伤补偿第十三条对发生工伤事故的职工,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其支付工伤补偿金。

第十四条工伤补偿金的额度应根据受伤程度、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等因素确定,并根据职工工资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第十五条受伤职工的家属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丧葬费和抚恤金。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同时废止此前发布的工伤管理办法。

附件:工伤管理相关表格、报告样本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和发布的劳动法规。

工伤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工伤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工伤安全事故管理办法一、总则工伤安全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

为确保职工的工作安全,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和损失,制定本工伤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二、工伤事故的分类根据工伤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工伤事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轻微伤:指职工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不重要的伤害或疾病。

2.一般伤:指职工因工作原因造成的较为严重的伤害或疾病。

3.重伤:指职工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严重伤害或疾病,但不危及生命或造成严重残疾。

4.特重伤:指职工因工作原因造成的造成生命威胁或重大残疾的伤害或疾病。

三、工伤事故的责任与义务为了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对于工伤事故的各方作出以下规定:1.雇主责任:雇主应负有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措施的责任,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并提供职工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

同时,雇主还应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2.职工责任:职工应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和保护个人防护装备,协助雇主落实安全措施,并及时上报存在的安全隐患。

3.政府责任: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推动安全生产法规的实施,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加强对工伤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为受伤职工提供必要的救治和赔偿。

四、工伤事故的管理措施为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和损失,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安全生产培训: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职工自救和互救能力。

2.隐患排查整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及时整改,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3.安全设施建设:完善安全设施,包括灭火器、安全标识、疏散通道等,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4.安全纪律执行:建立严格的安全纪律,对于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督促职工遵守规章制度。

5.工伤事件报告与处理:对于发生的工伤事故,应及时上报,并进行调查和处理,追究责任并提供相应赔偿。

六、工伤事故应急措施在发生工伤事故时,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1.伤者救治:确保伤者及时得到救治,尽可能减少伤害程度。

安全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安全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全员参与、责任到人、奖惩分明、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企业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监督。

第五条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本制度,其主要职责如下:1.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 制定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3. 负责安全生产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4. 组织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提出事故处理意见;5. 协调处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事宜。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具体职责如下:1. 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制度;2. 组织开展本部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3. 制定本部门安全生产操作规程;4.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措施到位;5. 定期对本部门安全生产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第三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第七条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八条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 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 本岗位操作规程;4. 应急处置措施。

第九条在职员工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应结合岗位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

第十条培训结束后,应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四章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整改第十一条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安全生产设施设备运行状况;2. 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3. 作业场所的安全状况;4. 员工的安全生产操作行为。

工伤管理制度(五篇)

工伤管理制度(五篇)

工伤管理制度工伤安全事故管理制度一、目的。

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的发生,规范工伤事故处理程序,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和员工的工伤事故风险。

二、适用对象。

适用于为公司工作的已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的员工。

三、工伤的认定1、工伤的认定: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____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____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____,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____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1)项、第2)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3)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3、职工符合本适度上述第____条、第____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1)故意犯罪的;2)醉酒或者吸毒的;3)自残或者自杀的。

4)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

4、工伤的种类。

按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工伤事故导致的因工负伤可分为轻伤、重伤、死亡等种类。

5、工伤认定负责部门。

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与综合管理部,按国家有关法律执行,员工如有异议,可向国家有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裁决。

四、工伤的申报程序1、申报责任部门负责人承担本部门的工伤、安全事故的申报责任,因迟报、瞒报所致的事故责任增加部分由部门负责人承担;有总经理特批的,按总经理批示执行。

2、申报范围:1)在本部门所辖范围内,本部门所管辖的员工发生的一切工伤、安全事故,不受时间限制。

工伤管理条例全文

工伤管理条例全文

工伤管理条例全文工伤管理条例全文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加强工伤管理,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农民合作社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工伤事故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权利和责任保障工伤事故的预防和管理。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伤事故预防和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落实相关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给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设备,进行必要的职业健康检查,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并对劳动者进行工伤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培训。

第六条劳动者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工伤事故预防和管理制度,正确使用工作设备和防护用品,自觉参加相关培训,积极配合工作。

第七条用人单位发生工伤事故时,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救治伤员,防止事故扩大,通知相关机构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八条在工伤事故调查和处理中,应当尊重事实,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履行审查、认定、赔偿的程序。

对于不同程度的工伤,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赔偿。

第九条工伤事故应当及时向劳动者本人、其近亲属、工会组织等进行通报,并提供相应的赔偿和救助。

第十条劳动者对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伤赔偿和救助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复查和申诉。

第十一条工伤事故应当建立事故档案,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预防和管理工伤提供依据。

第十二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工伤事故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加强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指导,提供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宣传教育,推动工伤管理工作的改进。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构成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对于本条例没有规定的事项,可以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83935 工伤事故管理规定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工伤事故管理规定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目的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的有关工伤保险、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生产,有效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拟定本规定。

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全公司各部门、全体员工。

3 引用文件
3.1《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发布,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3.2《工伤认定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3.3《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16180-1996)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1996
年10月1日实施。

]
4.工伤事故报告
4.1发生工伤事故,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上级报告,事故发生部门必须立即向公司领导、安全科报告,组织抢救并保护事故现场,等待相关部门现场调查。

若在夜班发生事故时,部门值班领导或班长要立即值班调度员报告,并要组织好救护工作和现场保护。

4.2各部门不得拖延、隐瞒工伤事故,报安全科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安全科负责组织进行工伤事故的调查。

4.3任何部门、个人故意拖延、隐瞒上报,对受伤害人员造成不利的将承担一切责任。

同时因瞒报、迟报造成对救护工作影响不利的,还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交给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4.4在生产厂区以外发生的事故,受伤害人员所在部门视情况应当派人赶往事发地协助救治工作,并同时上报安全科。

4.5因救护需要移动现场的,必须标明移动的位置、部
位和物件等,对无故、有意破坏事故现场者,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4.6在双休日发生事故的,部门值班领导或班长、值班人员立即向公司领导和安全科报告,并组织进行抢救和现场保护。

5.工伤事故调查
5.1 安全科接到工伤事故报告,要立即赶到现场勘察,协助抢救。

调查、了解事故发生初步情况,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

5.2 工伤事故,应由安全科和有关部门组织联合调查。

5.3 事故调查组在调查过程中,相关部门领导应积极参加和支持调查工作,被调查的有关人员应如实提供证据、证言,不得拒绝。

5.4 事故调查组要认真查明事故经过,确定事故性质,分析事故的原因和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和预防事故重复发生措施的建议,并以书面调查报告形式报送公司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

6 工伤认定和待遇
工伤认定和相关待遇全部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及其他有关法规、政策办理。

7 对工伤事故的处理
7.1 事故发生后,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进行处理。

7.2 对于工伤者治疗期间,提出与国家关于工伤医疗待遇的政策规定范围允许外的无理要求,企业有权不予采纳。

7.3 对经医疗部门诊断身体已康复,劳动力恢复而无故拖延不上班者,将按照公司有关劳动用工的规定进行处理。

7.4 对治疗工伤期间,乱开医药费、营养费等,以及治疗与工伤伤害处无关的费用,一经查出,将按照公司有关管理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7.5 对于不遵守劳动纪律、不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蓄意
违章作业、玩忽职守、不负责任、强迫命令违章指挥而造成重大事故的责任者要按照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8 工伤相关手续办理的程序
8.1 按照工伤事故报告要求向安全科提供工伤事故的报告,并向劳动保障部门报告。

8.2 工伤的治疗、康复阶段及其他事宜处理。

8.3 工伤认定阶段,由本人或单位提出申请进行认定,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实施认定。

8.4 经工伤认定后可以进行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由本人或单位提出申请,劳动鉴定委员会负责鉴定。

8.5 工伤保险待遇享受,依照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结果根据有关标准和政策进行。

9 其他要求
9.1 各部门要坚持贯彻执行国家的职业安全劳动卫生、法律、法规,落实公司有关规定,对员工进行安全宣传、安
全教育,开展检查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安全管理,教育员工严格遵守劳动安全卫生操作规程,积极寻求降低事故发生、减少损失的办法和措施。

9.2 各部门要督促员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用具,教育员工遵章守纪,杜绝“三违”现象,预防劳动过程中的人员事故伤害。

9.3 全公司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接受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服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指导,积极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防止事故对人身伤害。

9.4 安全科要加强安全管理,认真做好事故调查,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公平、公正处理事故,加大事故防范力度。

9.5 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有关工伤管理工作,建立工伤事故档案,负责负伤员工的有关工伤事宜的管理工作。

10 附则
本规定自20xx年01月01日起开始实施,全公司在岗
员工应遵照本规定执行。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