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深厚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合集下载

简述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原理

简述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原理

简述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原理软土地基指的是土质较松软、承载力较低的地基。

由于软土的特性,软土地基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沉降、坍塌、液化等问题,给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因此,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成为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加固处理和改良处理两种。

加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而改良处理则是通过改变软土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具备较好的工程性质。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常用的技术手段。

1. 加固处理:加固处理主要通过加固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工程荷载。

常用的加固处理方法有土方加固、排浆加固、土钉加固和地下连续墙等。

土方加固是指通过在软土地基上加铺一层较厚的填土层,形成一个较为坚硬的荷载传递层,以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排浆加固则是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将软土中的过多水分排除,降低软土的含水量,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

土钉加固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它通过在软土地基中钻孔,然后在孔内灌注水泥浆,最后将钢筋或钢丝绳固定在孔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土钉墙体。

地下连续墙则是在软土地基中挖掘连续的墙体,以增加土体的整体稳定性。

2. 改良处理:改良处理是通过改变软土地基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具备较好的工程性质。

常用的改良处理方法有固结预压、土壤改良剂和桩基处理等。

固结预压是指通过施加较大的垂直加载荷载,使软土地基发生固结和压实,从而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厚度较大、承载力较低的情况。

土壤改良剂是一种将化学改良剂加入软土中,通过与土体中的颗粒发生化学反应,使颗粒之间产生胶结作用,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土壤改良剂有石灰、水泥、粉煤灰等。

桩基处理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改良方法,它通过在软土地基中打入桩体,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桩基处理方法有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静力压桩等。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核心原理都是通过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或者改变土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满足工程的要求。

软土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有哪些

软土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地基与基础工程1.软土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有哪些?1、换填垫层法。

就是将表层不良地基土挖除,然后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的土进行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

从而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

工程施工中有砂砾垫层法、换填法和抛石挤淤法等几种方法。

2、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的主要特点是理论成熟,施工设备简单,费用较低。

排水固结的原理是软弱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土中孔隙水慢慢排出,孔隙体积不断减少,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同时随着超静孔隙水压力的逐渐消散,土的有效应力增大,地基强度逐步增加。

3、堆载预压法。

在建造建筑物之前,用砂石料、土料等建筑材料临时堆载的方法堆地基施加荷载,给予一定的预压期,使地基预先压缩完成大部分沉降并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后,卸除荷载再建造建筑物。

4、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主要用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它利用水泥浆体作为固化剂,应用特制的深层搅拌机将固化剂送入地基土中与土体强制搅拌,形成水泥土桩体,与原地基组成复合地基。

5、强夯法。

强夯法是一种快速加固软基的方法,将很重的锤提起从高处自由落下,以冲击荷载夯实软弱土层,使地基受到冲击力和振动,土层被强制压实,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降低土层的压缩性,以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2.刚性基础构造应注意哪些问题?刚性基础指由刚性材料构成的基础。

刚性材料的力学特点是抗压强度高,但其抗剪、抗拉强度相对而言很低。

因此,对于刚性基础构造设计应注意刚性角的问题。

当刚性基础底部宽度超过刚性角控制范围时,基础底部就容易因受剪而开裂。

因此,刚性材料基础设计时为避免受拉或受剪而破坏必须使基底宽度在刚性角控制范围内。

刚性基础适用于6层和6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和轻型工业厂房。

3. 桩基础包括哪几部分?桩如何进行分类?1)桩基础由承台和桩群两部分组成。

桩基的分类:1)按承载性质分: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

2)按桩身材料分:混凝土桩、钢桩、组合材料桩。

3)按桩制作工艺分:预制桩和现场灌注桩。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软土地基是指土壤的承载力较低,容易发生沉降变形的地基。

在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有效地处理软土地基,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软土地基处理的几种常见方法。

首先,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常见方法是加固处理。

加固处理主要是通过在软土地基中注入灰浆、水泥浆或其他固化材料,以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小地基沉降,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其次,软土地基处理的另一种方法是预压处理。

预压处理是指在软土地基上加设预压桩或者采用其他预压设施,对软土地基进行一定的压实和固结,以减小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减小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另外,软土地基处理的还有一种方法是排水处理。

软土地基中如果含有过多的水分,会导致土壤的承载力降低,容易发生沉降变形。

因此,对于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地基,可以采取排水处理的方法,通过排水设施将地基中的多余水分排除,以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减小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最后,软土地基处理的另一种方法是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是指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挖土、填土、夯实等工程措施,以改善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加固处理、预压处理、排水处理和地基处理等几种常见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软土地基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以上内容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所帮助。

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

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

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
软土地基是指土层较松软、强度较低的地基,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土体加固:通过注浆、灌浆等方法,将固化材料注入软土中,使土体收缩固化,提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预压加固:使用预压工艺,在地基上施加预压荷载,使软土获得初步固结,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3.排水处理:通过设置排水系统,如排水井、排水管等,将软土中的过多水分排除,降低土体含水量,提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4.土体改良:使用化学改良剂或物理改良手法,如混凝土桩灌注法、土壤稳定剂等,改变土体颗粒间的结构和力学性质,从而提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5.挡土墙及加固梁等支护结构:在软土地基中设置挡土墙、挡土梁等支护结构,通过增加土体的侧向约束力和剪切阻抗,提高土的抗侧承载力和稳定性。

6.限制沉降:通过在软土地基上设置较坚硬、稳定的基础或构造物,降低土体沉降速度,避免超过允许沉降值,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对于不同的软土地基情况,可以综合采用以上方法进行处理,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6个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6个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6个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这档子事儿!你说这软土地基啊,就好比是一块调皮的橡皮泥,得好好摆弄摆弄它才行。

第一种方法呢,就像是给软土地基穿上一双坚固的靴子,那就是加固法。

通过各种手段,让这软土地基变得结实起来,能稳稳地撑起上面的建筑,就像给它注入了一股力量,让它不再软塌塌的。

第二种方法呀,有点像给软土地基来个大变身,这就是换填法。

把那些软弱的土挖走,换上结实的好土,嘿,这不就焕然一新了嘛!就好像是给一个虚弱的人换上了强壮的筋骨。

第三种呢,是排水固结法。

这就好比是给软土地基开通了几条排水管道,让那些多余的水分快快流走,让土地慢慢变得紧实。

你想想,要是身体里有太多水分排不出去,那不就肿起来了嘛,土地也是一样的道理呀!第四种,是挤密法。

就像是把软土地基里的那些松散的颗粒都挤到一起,让它们紧紧相依,变得更有力量。

这就好像是把一堆散沙变成了坚固的沙雕。

第五种,是化学加固法。

给软土地基来点特殊的“药水”,让它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从而变得更加稳固。

这就像是给土地施了魔法一样,神奇吧!第六种,是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法。

就像是给软土地基披上了一层特殊的“铠甲”,这层铠甲能起到保护和加固的作用呢。

咱处理软土地基可不能马虎啊,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要是选错了方法,那不就像穿错了鞋子一样别扭嘛!而且每种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就跟人一样,各有各的脾气。

咱得摸准了软土地基的脾气,才能对症下药,把它处理得妥妥当当。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这软土地基处理好了,建筑才能稳稳地立在上面,咱们住着也安心呐!可别小瞧了这些方法,它们可是建筑的重要保障呢!所以啊,咱可得好好研究研究,让软土地基不再是难题,让咱们的生活更加安稳、美好!。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方案软土地基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地基问题之一。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承载力低、变形大、稳定性差,给建筑物带来很大的风险。

为了解决软土地基的问题,通常采用以下五种处理方案:1. 增加地基承载力通过加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可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常用的方法有预压法、振冲法和挤浆法。

预压法通过施加重载荷,使软土地基产生固结压缩,增加其承载力。

振冲法和挤浆法是通过将水泥悬浆注入软土中,使其固化成坚硬的土层,增加承载力。

2. 提高地基排水性能软土地基的排水性能较差,容易引发地基液化现象。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可以采取排水处理措施。

常见的方法包括安装排水管道、加装砂砾层和埋设排水井。

这些措施能够加快软土地基中水分的排泄,减轻地基液化风险。

3. 引入加固材料通过引入加固材料,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

常用的加固材料包括钢板桩、钢丝绳、土工合成材料等。

这些材料能够增加地基的抗剪和抗拉能力,减小地基变形。

4. 沉桩加固沉桩加固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通过将桩体沉入地下,形成承载桩基,使地基产生悬浮效应,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沉桩方法包括预制桩、灌注桩和静载试验等。

5. 土体改良土体改良是通过改变软土地基自身的物理性质,提高其工程性能。

常见的土体改良方法有夯实法、冲击法和水泥混凝土搅拌桩法。

夯实法通过使用夯实机械对软土进行挤实,提高其密实度和承载力。

冲击法和水泥混凝土搅拌桩法则是通过将水泥掺入软土中进行冲击或搅拌,使其产生固化反应,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总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结合地基的地质条件、工程要求和经济性考虑,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方法,确保地基的安全和稳定。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措施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措施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措施
1. 碎石加固
碎石加固是软土地基处理中常见的措施之一。

通过在软土地基
表面铺设一层碎石,可以有效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碎石
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能够减少地基的渗透压力,减缓软土的沉陷,同时还可以增加地基的摩擦力,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2. 网格加固
网格加固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通过在软土地基中
铺设网格材料,可以增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网格材料具有较高
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能够有效分散和承受地基的荷载,减轻
软土的沉陷和变形。

3. 土体固化
土体固化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加入适当的固
化剂,可以改善软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
性。

固化剂可以与软土中的颗粒结合,形成坚固的土体结构,减少土体的液化和塑化行为,从而增强地基的抗震和抗变形能力。

4. 预应力加固
预应力加固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一种高级技术。

通过在地基中施加预应力,可以在软土地基中形成预压力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预应力加固可以减少地基的变形和沉陷,增加地基的刚度和强度,提高地基的抗震能力。

5. 地基改良桩工法
地基改良桩工法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通过在软土地基中打入桩体,可以改变地基的力学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地基改良桩可以增加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减少地基的沉陷和变形,同时还能改善地基的水文性质和排水性能。

以上是软土地基常见的五种处理措施。

不同的处理措施可以根据具体工程需要进行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地基处理效果。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软土地基通常存在于河岸、湖泊、滩涂等地区,对于基础工程的安全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1. 沉积物浸润法:该方法是通过钻孔或挖掘的方式,将固化剂浸润到淤泥软土中,使其变得更加坚硬和稳定。

2. 掉头路法:该方法是在软土中铺设一层较厚的石子或碎石,形成一条类似道路的结构,使得软土的重量和压实性都得到提升,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

3. 桩基础法:该方法是在软土中钻孔并灌注混凝土,形成一根钢筋混凝土桩,通过桩与地基的相互作用,增加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压实法:该方法是通过使用重型机械将软土反复压实,使得土层达到一定的密度和坚硬程度,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

综上所述,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多种,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对深厚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如何对深厚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摘要:本文要讲述了对深厚软土地基中的一些施工方法的分析,以及这些方法具体的施工操作。

关键词: 软土;地基;处理
Abstract: this paper tells the deep soft soil foundation for some of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nalysis, and the metho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rete operation.
Keywords: soft soil; The foundation; processing
中图分类号:TU47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简介
1.1 工程简介
某地产公司拟兴建公寓楼2 栋, 其中A 栋建筑面积约9000 平
方米,砖混结构,楼高7层。

由于工期很紧张,不能采用现浇混凝土桩, 经技术经济比较,决定采用锚杆静压桩,按复合地基设计。

该楼共布置432 个压桩孔, 采用信息法施工,在施工工程中每2~ 3天测一次沉降, 根据沉降观测资料决定压桩、封桩顺序及最终桩数。

1. 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依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场区内土层由上而下
共分为6 层,分述如下:
(1) 填土层: 上部为炉渣, 杂色, 干燥, 松散中密状态, 南部
较密, 北部松散, 且局部区域为松散的生活垃圾。

层底标高为18.
48~ 20.88m, 层厚2.5~5.8 m。

(2) 粘土: 褐色, 褐黄色, 湿, 可塑状态, 夹薄层粉质粘土,
层项标高为18.48~ 20.88 m, 层厚约1.4~ 4.4 m。

标准贯入试验锤
击数标准值为4击, 比贯入阻力标准值为1.0 MPa- 1, 压缩系数平
均值为0.28 MPa- 1, 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

(3) 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 饱和, 软塑状态, 局部为淤泥,
层项顶高为15.44~ 17.7 m, 层厚约1.3~ 5.0 m。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标准值为2
击, 比贯入阻力标准值为0.7 MPa- 1, 压缩系数平均值为
0􀀁7 MPa- 1, 属高压缩性土。

(4) 粘土: 灰蓝色~ 灰褐色, 湿, 可塑状态, 层顶标高为
12.08~ 16.23 m, 层厚约1.4~ 3.1m, 分布厚度及土层强度较均匀。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标准值为3 击, 比贯入阻力标准值为1.1 MPa- 1,压缩系数平均值为0.33 MPa- 1, 属中压缩性土。

(5) 淤泥质粉质粘土层: 深灰色, 灰色,饱和, 软塑状态, 层顶标高为10.54~ 13.13 m, 层厚约7.4~ 14.5 m, 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标准值为1 击, 比贯入阻力标准值为0.8MPa, 压缩系数平均值为0.55 MPa- 1, 属高压缩性土。

(6) 粉土: 灰色, 饱和, 松散稍密状态,夹薄层粉砂, 该层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厚度较大, 最大揭露厚度为5. 5 m, 未揭穿, 层顶标高为5. 73~- 3.22 m,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经钻杆长度修正后为8 击, 比贯入阻力标准值为1.4 MPa, 压缩系数平均值为0.37 MPa- 1, 属中等压缩性土。

场区地下水属潜水, 赋存于杂填土中, 静止水位埋深为0.5 m, 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

1. 3 设计要求
(1) 桩身材料要求。

桩尺寸: 250 mm * 250mm; 混凝土强度: C30; 钢筋:I级钢􀀁θ6、θ􀀁8,Ⅱ级螺纹钢
􀀁θ14、􀀁θ16; 锚杆: M27。

(2) 单桩承载力要求。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350kN, 压桩力525 kN。

(3) 持力层及桩长控制要求。

持力层为粉土∃层; 桩长由设计桩长和压桩力双控, 并以压桩力控制为主。

(4) 接桩方式。

采用硫磺胶泥连接。

2 􀀁 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
(1) 浇筑基础混凝土前检查压桩孔孔位及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将锚杆螺栓定位, 并与底板钢筋焊牢, 避免浇筑混凝土时产生
偏位。

压桩孔与设计位置的平面偏差不超过% 20 mm。

(2) 压桩前清除预留在压桩孔内的杂物及清理锚杆螺栓。

(3) 压桩架要保持铅直, 拧紧锚杆螺栓的螺帽时, 应保持用力
均衡; 在压桩施工过程中, 应随时对松动的螺帽进行调节。

(4) 压桩施工时, 对桩段外观质量进行严格检查, 存在露筋、蜂窝、离析、裂纹等缺陷的桩严禁使用。

(5) 放置桩段时要保持铅直状态, 使千斤顶与桩段轴线保持在
同一垂直线上, 垂直偏差& 1􀀁5%。

压桩时, 桩顶应垫3~ 4 cm 厚的木板, 套上钢帽后再压桩。

若压桩时桩身产生偏斜, 应及时进行纠正。

(6) 压桩施工时应一次到位, 避免长时间停顿。

终压力控制在500~ 550 KN。

(7) 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 上节桩就位后应将钢筋插入插筋孔, 检查重合无误、间隙均匀后, 将上节桩起吊10 cm, 装上硫磺胶泥夹箍, 浇筑硫磺胶泥,并立即将上节桩垂直放下。

待接头部位的硫磺胶泥固化后, 才能开始继续压桩。

(8) 选用优质硫磺胶泥产品, 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满足YBJ 227 ∋ 91 要求, 熬制温度严格控制在140~ 145 ℃
(9) 压桩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区域和施工顺序,尽量使压桩桩位对称分布, 并要控制压桩力总和不超过主体结构和基础自重, 并根
据沉降观测资料调整压桩区域和施工顺序, 以尽量减小不均匀沉降。

(10) 认真做好封桩工作。

封桩前, 清除桩孔内杂物和积水。

将桩孔与桩帽梁用C30 微膨胀混凝土浇灌在一起并振捣密实。

考虑到本工程桩数较多, 根据上部结构施工进展, 分2~ 3 次集中封桩。

3 􀀁 检测结果及应用效果分析
3. 1 单桩静荷载试验结果
施工过程中对前期已压入的桩间隔7~ 14 天抽检了5 根, 全部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

3. 2 应用效果分析
该建筑物在整个施工过程及竣工后的沉降特点归纳如下:
(1) 在锚杆施工初期, 由于地基土强度很低, 建筑物沉降速率
很大。

但随着锚杆施工数量的增加,地基土不但受到挤密作用和桩的向上反力, 且变形时所受侧限增加, 从而使沉降速率很快减缓, 甚
至主体施工至6􀀁5 层时, 沉降速率还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2) 封桩后沉降速率急剧增加, 这主要与桩土之间的共同作用
有关, 由于采用集中封桩方式, 桩顶承受荷载之前, 在桩身较大范
围内受到向下的负摩阻力作用, 当桩顶须承受荷载时, 必须产生较
大的沉降才能发挥桩周摩阻力, 因此, 一方面桩周土所受向上反力
大幅减少, 另一方面桩又在桩周土中产生向下的扩散应力, 从而使
沉降速率急剧增大。

(3) 该建筑场地为深厚的软土, 在地表存在较厚的填土, 由于
锚杆施工工期较短, 所以下部软土来不及排水, 施工期间沉降基本
以上部填土的压缩为主,竣工后地基的沉降以下部软土的排水固结为主, 所以变形时间较长。

(4) 该工程按复合地基思路设计, 考虑桩土共同作用, 总沉降
量比一般按桩基计算要大, 但更经济,而且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强, 该建筑物虽沉降略大, 但不均匀沉降很小。

4 􀀁结语
(1) 锚杆静压桩的施工要把握好各个环节, 特别是控制住桩身
垂直度和终压标准。

(2) 在软土地基中, 锚杆静压桩按复合地基设计, 其沉降特性
与按桩基设计有较大区别, 沉降量偏大, 但调整能力较强, 不均匀
沉降很小, 且更经济, 可降低工程造价。

(3) 锚杆静压桩具有设备简单、施工便捷、不独立占用工期及可控性好等特点, 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马爱芳,吕荣春.议道路软基处治方法[J].经济技术协作信
息,2009,(4).
[2]欧阳伟,王先伟.软土地基的综合加固方法分析[J].建筑技术
开发,2006,(12)
[3]李彰明,软土地基加固的理论、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陈杆义,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1999
[5]孙家驷.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