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为何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素材讲解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部编版)_26-30

据了解,华为企业智慧屏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多人、多场景高效协同办公的问题
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
决愿
不人
——
愿人
《 台 民 布 告
拱 手 而 让 台
战 死 而 失 台
》
而办公的信息化、智慧化,既是企业创新实力、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之间商务交流、业务洽谈的客观需要。目前,已有170+大屏办公应用适配华为企业智 慧屏。
华为企业智慧屏可基于手机、电脑、Pad等各种数字化终端,通过无线方式灵活投屏。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比较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香港岛
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协定关税
赔款二亿两白银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 等的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李鸿章————————————伊藤博文内 Nhomakorabea容
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 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割地)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赔款)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四口 为通商口岸。 (增开商埠)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设厂)
影
响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 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更台严湾重及的附破属坏了岛中国 屿、巨额澎赔湖款列使岛清给政日府本 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赔财二政亿不—堪—重赔负偿,日不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为何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素材解析

《辛丑条约》中为何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有割让土地的内容。
可是,《辛丑条约》却一反常规,居然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其原因除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列强以沉重的打击外,列强之间意见不一,矛盾重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列强之间既相互勾结,又彼此争夺。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列强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并空前激化。
其间主要矛盾有俄日矛盾、英俄矛盾、英法矛盾、美国和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其中英、俄、美、日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俄国在列强瓜分中国的角逐中表现最为积极。
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成功,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这为俄国独吞中国东北扫清了道路。
八国联军侵华,俄国抓住先机,出兵侵占东北三省。
此举不仅触怒了日本,也损害了英美的侵略利益。
日俄矛盾尤为突出,为了报复俄国,日本随即派兵进入朝鲜,以示对抗,同时积极寻找反俄同盟军。
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日本政府曾先后两次向英国建议联合对抗俄国。
英国对于俄国在华势力的空前膨胀也感到极为不安,阻止俄国独霸中国东北是英国远东政策的一个重点。
但英国正忙于非洲的殖民战争(英布战争),不可能采用直接施加压力的手段来对抗俄国,为此,英国一方面支持日本对抗俄国,在外交上日益与日本接近;另一方面则提出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
1900年10月英国与德国达成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协议,并照会奥法意日俄美六国政府。
日本为了遏制俄国,讨好英国,接受了英德协定的原则。
美国的态度是反对瓜分中国,主张维持原状。
美国通过美西战争打败了西班牙,夺得关岛和菲律宾后,谋求在中国的利益扩张。
美国实力上升,在中国东北拥有特殊的经济利益,贸易额超过了俄国,当然反对俄国独占中国东北;其次,美国在华没有势力范围,若分割中国,不仅会损害美国在华商业利益,还会危及其在菲律宾的地位;再次,美国还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同其他列强对抗;最后,美国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不满足于在同列强的斗争中充当普通角色,而是竭力想在东亚事务上扮演一个首席公断人的角色,以其经济优势逐步排挤其他列强,最后垄断中国市场。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与中国半殖民地的确立素材剖析

《辛丑条约》与中国半殖民地的确立《辛丑条约》是英、法、俄、日等国于1901年(夏历辛丑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经济上说,4.5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相当于当时每个中国人分摊1两,再加上赔款利息、地方赔款等项,赔款总数在10亿两白银以上。
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的勒索。
赔款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使清廷丧失了除田赋以外的所有财政来源。
中国财政为列强进一步控制。
从军事上说,拆毁炮台、允许外国列强驻军等,不仅便于帝国主义国家随时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而且也使清政府完全处于西方列强的军事控制之下。
从政治上来说,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并允许各国驻兵保护,无疑使得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惩办主战官员、禁止中国人民从事反帝活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等,使清政府承担了替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条约义务,清王朝成为名副其实的“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还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甘心充当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
列表归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条约名称签订时间主要内容严重危害《南京条1840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lOO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②增加了人民的负担;③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约》年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坏。
结果: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马关条约》1895年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①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清政府为了偿还巨额赔款,加紧搜刮人民还大量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八年级历史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年级历史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内容标准: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
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最主要的,最直接的原因。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的灾难。
学习新课: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上节课我们学了甲午中日战争。
提问:《马关条约》签字双方是谁?以及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外国教会也大量进入中国。
表面上看是号召人民信仰上帝基督。
实际上是帮助本国侵略中国的帮凶。
教会在当地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
而当地官员因为害怕洋人,所以造成民冤不伸。
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
与太平天国运动比较,太平天国运动最初反对目标是清政府。
义和团反抗的是帝国主义列强。
看一组有关义和团图片。
了解义和团战士以及武器落后。
列强对义和团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拼凑起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看一段“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资料影片。
强调,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取得廊坊狙击战的胜利,挫败了西摩尔联军进犯北京的计划,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义和团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00年8月天津陷落,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西逃,这是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城再次为列强所占领。
八年级上历史必背资料

八年级历史必背(必备)资料第1课 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市场,打开中国大门。
2、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英军到达南京江面,清廷派人求和,战争结束。
4、结果: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①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关税协定,英商进出口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关税权,最体现侵略目的)。
战败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5、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启示: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暴行: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并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半殖民地进程进一步加深。
抗争: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1862年在浙江慈溪消灭洋枪队头子华尔,1864年失败。
3、趁火打劫: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割占最多的是《瑷珲条约》(60万)。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1876)1、侵略: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国阿古柏与俄、英国勾结入侵新疆。
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
2、收复:1876年,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
1878年除了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1881年,经过艰苦的外交(曾纪泽)和军事(左宗棠)斗争,中国收回伊犁。
3、建设:新疆自古以来属于中国,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属中国。
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建议,设立新疆行省,设置州县,有利于打击外国分裂阴谋,巩固边疆。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部编版)_31-35

一.甲午中日战争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三 原因:《 权马益关条约》损害了俄、德、法三国的侵略 国
干 涉
过程: 提出照会 武力强迫
还
辽
结果:
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 3000万两
北极熊,代表俄国; 犬,代表英国;香肠, 代表德国;大青蛙, 代表法国;太阳,代 表日本。
图的东南部有一只秃鹰正 向中国飞来,它代表美国, 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 “迟到者”,但它不会吃其 他帝国主义国家的残羹剩饭 就善罢甘休,而是另有企图 和阴谋的……
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强租海湾情况表
国别
“势力范围”
强租海湾及地区
德国
山东
胶州湾租借地
俄国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旅大租借地
法国
广东、广西和云南广Leabharlann 湾租借地英国长江流域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日本
福建
美 国
时间: 1899年
“ 门 户 开
内容:同承时认要各求国在在各中国国租的借“势地力和范“势围力”和范既围得”享特有权, 均等贸易的机会。
放
” 影响: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 策上的矛盾
那年的夏天,这里一连三个多月没有掉一滴雨水,火球似的太阳烤得大地裂开了很多的口子。”
阿索加看着大鱼,不明白穆林为什么要使劲蹦达。
终于,那只蜗牛注意到了:“不只是我,每个人都有悲哀。 电影在线观看 / 又过了5天,张良刚刚躺下睡了一会,还不到半夜,就摸黑赶到桥头,他不能再让老头生气了。”
当商人乙说到这的时候,商人甲早已泪流满面,甲乙双方再次和好如初。,狗蛋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天下最有钱的人,乘最大的轿子,穿最 好的衣服,吃最好的东西,娶最漂亮的老婆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新人教版).ppt

木 偶 图
木 乃 伊
严 重 阻 碍 了 中 国 的 进 步 发 展 。
帝 国 主 义 国 家 成 了 太 上 皇 ,
不 平 等 条 约 成 了 裹 尸 布 ,
泱 泱 大 国
成 了 木 乃 伊 ,
(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表达内心的感受)
教学过程
1、内容:
三、战争 比一比: 我能更快掌握条约内容 结果—— 《辛丑条 约》
三、战争结果——《辛丑条约》
1、内容:
内容
经济 政治 军事 巨额赔款 严禁反帝 拆炮驻军 使馆划界 危害
外交
教学过程
1、内容: 2、影响:
三、战争 结果—— 《辛丑条 约》
辛丑条约
小组合作探究:
根据条约内容,逐条分析各有何危害?
内容
经济 巨额赔款 严禁反帝 拆炮驻军 使馆划界 危害 加剧人民的负担 和国家经济的凋敝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
政治 军事 外交
便于列强监控清政府, 失去军事自主权
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大本营
教学过程
三、战争 加重人民负担,损害中国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 结果——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辛丑条 封建社会。 约》
二、战争经过——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二、战争经过——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过 把 皇 帝 瘾
二、战争经过——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抢 劫 财 物
二、战争经过——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屠杀百姓
二、战争经过——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搜 捕 义 和 团 民
1、内容: 2、影响: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过程
八年级历史中国屈辱史复习资料

中国屈辱史1.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1842年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直接原因(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影响意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签订条约:《南京条约》条约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①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破坏领土主权)②赔偿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粤)、厦门(闽)、福州(闽)、宁波(浙)、上海(沪)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必须和英国协商(破坏关税主权)影响: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年-1860年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签订条约:《北京条约》内容:①开天津为商埠②将九龙半岛南部割让给英国③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④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3.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年-1895年签订条约:《马关条约》内容:①把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②增辟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④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时间:1900年-1901年国家:英、美、俄、日、德、法、意、奥(奥匈帝国)签订条约:《辛丑条约》重要内容: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屡次战败的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不能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探索史5.太平天国运动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洪秀全地点: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历史地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影响: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也沉重打击了外国入侵者性质: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农民运动结果: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6.洋务运动(自强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口号(主张):“自强”“求富”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性质:一场地主(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内容:①积极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②兴办各种新式民用工业③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④设立总理衙门结果: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惨败影响: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但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失败的根本原因:洋务派只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是不可能让中国真正富强起来7.维新变法(戊戌变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时间:公车上书1895-维新变法1898性质: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重要内容:实行君主立宪失败原因:变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8.辛亥革命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湖北武昌性质:一次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成果:①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②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始于秦朝),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告诉人们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9.新文化运动时间:1915年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阶段:前期-民主科学,批判儒家学说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看法: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传承10.五四运动时间:1919年5月4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口号: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②内惩国贼,外争国权性质: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成果:①释放了被捕的学生②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③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1.中共诞生时间:1921年7月23日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条件:①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③组织基础:各地建立了早期的共产党组织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丑条约》中为何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有割让土地的内容。
可是,《辛丑条约》却一反常规,居然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其原因除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列强以沉重的打击外,列强之间意见不一,矛盾重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列强之间既相互勾结,又彼此争夺。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列强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并空前激化。
其间主要矛盾有俄日矛盾、英俄矛盾、英法矛盾、美国和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其中英、俄、美、日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俄国在列强瓜分中国的角逐中表现最为积极。
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成功,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这为俄国独吞中国东北扫清了道路。
八国联军侵华,俄国抓住先机,出兵侵占东北三省。
此举不仅触怒了日本,也损害了英美的侵略利益。
日俄矛盾尤为突出,为了报复俄国,日本随即派兵进入朝鲜,以示对抗,同时积极寻找反俄同盟军。
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日本政府曾先后两次向英国建议联合对抗俄国。
英国对于俄国在华势力的空前膨胀也感到极为不安,阻止俄国独霸中国东北是英国远东政策的一个重点。
但英国正忙于非洲的殖民战争(英布战争),不可能采用直接施加压力的手段来对抗俄国,为此,英国一方面支持日本对抗俄国,在外交上日益与日本接近;另一方面则提出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
1900年10月英国与德国达成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协议,并照会奥法意日俄美六国政府。
日本为了遏制俄国,讨好英国,接受了英德协定的原则。
美国的态度是反对瓜分中国,主张维持原状。
美国通过美西战争打败了西班牙,夺得关岛和菲律宾后,谋求在中国的利益扩张。
美国实力上升,在中国东北拥有特殊的经济利益,贸易额超过了俄国,当然反对俄国独占中国东北;其次,美国在华没有势力范围,若分割中国,不仅会损害美国在华商业利益,还会危及其在菲律宾的地位;再次,美国还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同其他列强对抗;最后,美国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不满足于在同列强的斗争中充当普通角色,而是竭力想在东亚事务上扮演一个首席公断人的角色,以其经济优势逐步排挤其他列强,最后垄断中国市场。
维持中国领土完整,防止列强分割中国就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并向英、德、法、俄、日、意政府提出照会,要维持中国领土完整,反对列强分割中国。
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
炮台,为阻止其他列强独霸一方,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再次向各国发出了“门户开放”照会,重申上述原则。
英国企图垄断长江流域,但为了反对俄国独占中国东北和法国侵占云南,有条件(不扩大到香港、九龙)地接受了此原则。
日本为了打击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争取美国的支持,同时在“门户开放”政策不影响其侵略朝鲜计划的条件下承认了这一原则。
至于俄国,很多人都意识到因武装占领中国东北一事俄国已成列强的众矢之的,于是极力主张调整对华政策,这样,俄国对华政策的基点暂时放到了经济扩张上。
这一调整是俄国为在中国东北、华北及朝鲜确立势力所作的经济上的准备。
而维持当时清政府的统治,实际上相对于其他列强来说更有利于俄国,因为实权派李鸿章与俄国关系非同一般。
因此,尽管接受“门户开放”原则意味着放弃在中国东北已获得的特权,但俄国还是有保留地接受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俄国与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减轻了俄国外交上的压力,保证了俄国在华既得侵略权益。
这样,由美国倡导的以维持中国领土完整为前提的“门户开放”政策终于成了各国共同对华的基本纲领,也成了它们联合向清政府提出议和条件的基本前提。
综上所述,帝国主义很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至极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由于帝国主义各国错综复杂的矛盾,更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使他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对中国领土的割让要求。
但是列强在占领天津期间,俄、意、比、奥等列强各自强行取得了一块租界,对天津的军事统治一直持续到1902年,加上此前的英、法、美、德、日租界,交还给中国的天津已是有九个国家租界的城市。
更何况《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朝廷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成了列强在华统治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