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是哪八国,及它们的侵华战争介绍

八国联军是哪八国,及它们的侵华战争介绍

[键入文字]

八国联军是哪八国,及它们的侵华战争介绍

时局图

八国联军是哪八国?八国联军是指1900 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八国联合军队。前期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开始时总人数约3 万人,后来有所增加。此事件最后以大清王朝战败,联军占领首都北京、清廷政府逃往陕西西安,谈和后清朝付出白银4.5 亿为终。

八国以日本派遣的军队人数最多,派遣士兵约23000 人,军舰约18 艘,陆战队约540 人总派遣的军队人数为23540 人,奥匈帝国派遣的人数最小只是象征性派遣75 人,日本成为八国联军的主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是指在19 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扩大对华侵略,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1900 年6 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 月,攻陷天津;8 月,占领北京。侵略军在华屠杀人民,掠夺财物,践踏中国主权。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鸿章等人乞和。11 月,侵略军增至10 万分别入侵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并进兵山西。沙俄还单独出兵17 万分六路入侵中国东北。1901 年9 月,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联军进犯

光绪二十六年三月(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国公使就提出镇压。美国、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

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习题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上俄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下列外国列强侵华史实中俄国参与的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对新疆的争夺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近代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 A.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惨败 B.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3、“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4、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覆灭 二、材料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辟重庆等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

人居住。 (1)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发动与材料一相关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说明,该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 (3)依据上述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在经济侵略方式上发生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中政治方面的内容来分析该条约是近代中国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CCA 二、材料题 (1)材料一出自《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出自《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材料三出自《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条款: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变化: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侵略势力延伸到内地。 (4)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称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威海卫战役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D.辽东战役 解析:1894年9月,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邓世昌命官兵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时,不幸为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答案: C 2.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 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B.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D.出兵镇压东学党起义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内容分析“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分析,应是日在旅顺进行大屠杀。 答案: C 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正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答案: B 4.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刺激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1897年冬,从德国侵占胶州湾开始,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 C 5.《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总第5课时) 设计人:临沂汤头中学杜善祥使用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 2.综合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综合归纳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过程,提高分析对比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学习重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 [学习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20导入框和正文第一段,回答: 1)义和团兴起的时间、地点、发展状况、斗争矛头、性质? 2)八国联军的名称、侵华时间、总司令、进犯路线、重要战役? 2、阅读教材p20正文第二段及小字材料说一说: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清政府又是如何表现的?导致了什么后果? 3、熟练掌握:《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交流结果:

2、我们的问题: 交流结果: 3、老师的问题: 1)《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三)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系统总结:知识建构 影 响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的不足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水平。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水平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使学生理解到这是 20世纪初帝 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 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 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 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康有为1899年写下的诗句: 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 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 教师分析:诗句中体现了作者的心情——悲伤、痛苦。 教师设问:康有为途经日本马关时,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生回答: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使我国的半殖民地化水准大大加深了。 教师过渡: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一步步扩大侵略权益。投影《时局图》及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简表。教师强调: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简表 国别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势力范围 德国强迫租借胶州湾山东 俄国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强迫租借广州湾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强迫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题十三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题十 三 第1题【单选题】 优秀的历史影视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下列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火烧圆明园②林则徐③ 八国联军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5年1月,中国海军访问英国。有英国网友感慨道:“三艘巨大的军舰……真遗憾,这是中国军舰,不是英国的。记得我们国家曾经侵略过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发动或参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据《大清会典》记载,故宫中共有大缸308口,由于各种原因的破坏,如今只剩下了231口。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些大缸上留有累累刀痕,原来这是刚刚进入20世纪之初,一批匪徒闯入故宫后刮去了上面的镀金,这批匪徒是( ) A、1860年的英法联军 B、1895年的日本军队 C、1901年的八国联军 D、1937年的日本军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2·江西模拟)“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款项(如下表)用于履行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12·苏州模拟)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议和大纲》,说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 C、北洋舰队的失利使中国无力再战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 【解析】: 第6题【多选题】 近代史上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有(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义和团的拳民被清朝当地政府和八国联军折磨斩杀的现场照) 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 1.材料展示:于是西人之教堂遂为若辈之城社,而民教涉讼之案,地方官几于不敢问矣!因而教焰日张,民气日积,自来教堂之变端,何莫非平时积忿之所致哉! 2.问题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义和团是在怎么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3.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的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4.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指向谁?(学生讨论) 提示: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初期斗争矛头:腐败的清朝政府。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1、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虎门销烟圆明园遗迹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A B C D 2、“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选项是() 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 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 C.巨额赔款给人们增加了沉重负担 D.清政府保障严禁人们参加反帝活动 5、“《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A.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帝国主义直接统治中国人民 C.赔款数额巨大,增加了人民的沉重负担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6、在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开始沦为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7、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8、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付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C.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被洋人的统治完全取代了 9、110年前列强对中华民族发动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议和大纲》,说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 C.北洋舰队的失利使中国无力再战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 2、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及《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3、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2、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一、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二、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严重危害的认识。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日本胜利。这场战争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不仅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主要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具体情况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已经做了分析,我们知道列强瓜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中华民族在这时候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义和团运动 【师】: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那么,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我们看到书上20页,讨论回答一下几个问题: 1、义和团最早兴起在什么地方?其斗争矛头是什么?后来运动中心在哪里?

【2020年高考历史周年复习】专题0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20周年

2020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热点直击】 2020年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爆发120周年。1900年至1901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多个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与这些国家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彻底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隐性考查为主,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爆发背景 (1)根本原因:列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以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利益 (2)直接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义和团运动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经过廊坊之战、天津之战,联军攻陷北京。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内容: (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6)修订商约。

4.影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1)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2)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二、总结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过程 【模拟检测】 1.(2020·福建高三月考)《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地督抚接连致电军机处,商讨中央能否对地方筹款予以折扣,减轻地方负担。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这反映出 A.地方势力依然受中央掌控B.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 C.清末新政未取得明显效果D.财政危机闲扰地方政府 【答案】A 【解析】中央否决地方提议,最终导致地方诉求没有实现,说明中央对地方仍然有一定的掌控力,故选A 项;地方的诉求最终没有实现,说明没有对中央集权形成严重挑战,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末新政的内容,排除C项;地方请求对筹款予以折扣并不意味着地方受到财政危机困扰,排除D项。故选A。2.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本能够在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是依据 A.《南京条约》附件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

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

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1900年7月,清政府曾发布这样的诏书:“(列强)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此义勇(义和团)焚烧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不如)大张挞伐(讨伐),一决雌雄?”据此回答1-3题 1.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推翻清政府的残酷统治B.抵抗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C.消除鸦片对中国的毒害D.维护清政府对中国的统治 2.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禁烟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 3.面对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及八国联军的侵华初期,清政府的态度是( ) A.对义和团“招抚”,对各国宣战B.对义和团“招抚”,对各国投降 C.对义和团“剿灭”,对各国宣战D.对义和团“剿灭”,对各国议和 4. 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A.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5. 小明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庚子西狩丛谈》,该书的序言上写道:“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读到这,小明对该书的内容做出了判断。你认为下列哪项是小明做出的正确判断() A.描绘了古代史上某位皇后出宫打猎的情形 B.分析了太平天国给清王朝带来的打击和混乱 C.叙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胡作非为的历史 D.记录了八国联军侵华中太后皇帝出逃的过程 6.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 ( ) A.2100万元 B.2亿两 C.4.5亿两 D.9.8亿两 7.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是在签订下列哪个条约之后() 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D.《北京条约》 8. 晚清北京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西太后,真不赖,腿儿长,跑得快,长安一住把国卖,赔钱数不清,割地好大块”这歌谣反映当时() ①清政府腐败无能及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社会现实②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1、引用诗句,引导学生从诗句中寻找历史的能力。 2、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方法: 1、诗词辅助法。在导入新课时引用康有为的诗句,培养学生从诗句中寻找历史的能力。 2、视频图像法。通过对一些图像资料的观看,加深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罪行。 3、讨论法。对于《辛丑条约》的影响,可组织学生讨论,让其把道理想通。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图片:1999年12月31日北京世纪坛前中国人民喜迎新千年。 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中国人迎接新千年到来时的心情。 (兴奋、喜悦、激动,对新的世纪充满了希望。希望祖国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 2、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祖国更加富强。我们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但在一百多年前,同样是迎接新的世纪,即20世纪的到来时,当时的世界

高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

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威海卫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辽东战役 解析:1894年9月,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邓世昌命官兵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时,不幸为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答案:C 2.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 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 D.出兵*东学党起义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内容分析“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分析,应是日在旅顺进行*。 答案:C 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正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答案:B 4.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刺激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1897年冬,从德国侵占胶州湾开始,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的兴起、八国联军入侵、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重点和难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导入新课: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板书课题) 一、八国联军的入侵: 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哪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入侵的目的: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八国联军的入侵: (1)组成: (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 1900年6月,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全程的一半--到达廊坊车站。6月14日,义和团攻进这座车站,杀死侵略军多人。几天以后,义和团再向据守在廊坊的侵略军猛攻,歼敌几十人。侵略军被迫撤退到杨村车站,又遭到义和团的狙击,死伤几十人。侵略军沿运河向天津逃命,直到26日,才在俄国援军的帮助下,逃回天津租界,死伤三百人。后来西摩尔回忆这件事说:"义和团所用设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全体覆没。"当西摩尔联军在廊坊受阻时,八国联军30多艘军舰准备进攻大沽炮台,联合舰队向大沽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谍,威迫中国守军交出炮台。罗荣光严词拒绝。侵略军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罗荣光率部英勇抵抗,敌人死伤260多人,击沉击伤敌舰6艘,6个小时之后,大沽炮台失守,天津门户被打开。侵略军增兵至2万人左右,大举向天津进犯,义和团猛烈的打击敌人,在战斗中,守卫天津的将领聂士成阵亡,天津很快陷落。大沽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6月21日清政府被迫宣战。在北京,义和团民向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动猛烈进攻,烧毁比、奥、荷、意四国使馆。清政府虽然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慈禧太后很快就下令停止攻击使馆,继而派人给使馆送去米面、蔬菜、瓜果等物品。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9月下旬,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增兵至10万,继续扩大侵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课稿 史地组:冯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联军的八个国家讲述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故事,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过程和方法: 1、结合《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讨论,分析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史实得出正确历史结论的能力。 2、通过收集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将士团结战斗,奋勇杀敌的事迹,培养学生不畏强暴,奋勇斗争的民族精神。 2、通过揭露八国联军抢掠中国国宝,屠杀中国人民,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促使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树立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难点: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辛丑条约》各条款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甲午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各地纷纷爆发反侵略、反瓜分、反洋教的斗争,斗争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最终汇聚成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在各地焚烧洋人教堂、拆毁洋人修的铁路、车站、楼房,破坏列强控制的各类企业,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1899年至1900年义和团的

反帝斗争已波及全国,北方尤甚。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保护并扩大在华特权和既得利益,1900年6月,英、德、俄、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新课教学 1、同学们:从刚才老师的讲述中,你知道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为了镇压哪一场运动?镇压这场运动的根本意图是什么? 2、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指的是帝国主义,严重打击着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因此,八国联军联合出兵的直接目的就是要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意图是:保护并扩大在华特权和既得权益. 3、我们已知道八国联合出兵入侵中国直接目的是镇压义和团,那么义和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主要成员是些什么人?这场运动的结局如何呢? 义和团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义和拳为主,在群众性的反侵略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的反帝组织。最早从山东兴起,义和团成员非常广泛,主要是农民群众,也有一些失业水手、脚夫、筑路工人、盐民、小手工业者、小商贩和店员以及散兵游勇,到义和团在京津地区迅速发展时期,不少中小地主、政府官员和清军也加入了义和团。在斗争过程中,普遍使用“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场斗争是一次以反对帝国主义势力为主,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的人民革命。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加之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这场运动最终惨遭失败。 4、义和团的迅速发展,令帝国主义者十分恐慌,以八国为首的列强迅速纠合入侵中国. 5、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从大沽口登陆,在占领大沽炮台后,大举进犯天津,义和团将士随即以血肉之躯与联军展开了英勇的搏斗,那么义和团将士和爱国清军在哪些地方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斗争? 6、在一系列战役中,广大义和团将士及部分爱国清军将土是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演绎出了一幕幕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 义和团不屈不挠的斗争,显示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连统帅西摩尔也不得不承认:“义和国所用设备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全体覆灭”。侵略者共同感到:“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好斗精神很盛,无论欧、美、日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统治此天下四分之一之生灵”。然而这场战争仍以清政府战败为结局,这究意是为什么呢? 过渡:1900年8月14日,已受到沉重打击的侵略者攻陷北京,这伙明火执仗的强盗在北京制造了一桩桩骇人听闻的侵略暴行。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步习题1北师大版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选择题 1.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4年 D.1900年 2.八国联军侵华,是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 D.禁烟运动 3.《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 A.2100万元 B.2亿两 C.4.5亿两 D.9.8亿两 4.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似点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为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而发动 B.侵略者都是由海上登陆进犯津京 C.战争期间清朝皇帝都离京出逃 D.战后都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5.《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是因为() A.《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B.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国家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义和团运动 D.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6.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A.“反清复明” B.“扶清灭洋” C.“除暴安良” D.“还我河山” 7.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都侵略中国的是()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8.义和团重创八国联军的战役是() A.虎门战役 B.大沽口战役 C.青浦战役 D.廊坊、杨村战役 9.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斗争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相同点是()

A.以外国教堂、租界为进攻目标 B.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群众 C.被那拉氏出卖而失败 D.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的爱国运动 10.《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C.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D.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填空题 11._____年,西摩尔率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12._____年,清政府与11国签定《__________》,使中国_____ 沦为_____________社会。 三.动脑筋 13.清政府自1840年以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你知道的有哪些? 14.截取于《中华历史五千年》之《晚清悲歌》有关内容。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 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 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回答: (1)“北京二度被占领”是哪两次? (2)“赔巨款,派驻兵”中“巨款”是多少?“驻兵”在哪里?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慈禧太后见《辛丑条约》没有把她列为“祸首”惩办,喜出望外,立即告诉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全部接受。他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材料二《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回答:结合材料一和《辛丑条约》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观点的看法。

高中历史练习题含答案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仨月遍地红”,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 A.山东富有革命传统B.清朝的腐朽统治 C.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山东D.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2.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义和拳改为义和团B.平原义和拳取得平原大捷 C.冠县义和拳攻打教堂D.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3.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扶清”使义和团易放松对清朝统治者的警觉 ②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③“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④是阶级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的体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C.联合义和团抗击外国侵略 D.阴谋削弱义和团 5.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6.《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至大沽之间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A.削弱中国军队的力量 B.摧毁中国反帝行动 C.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 D.干涉中国内政外交 7.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A.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E.农民自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C.农民自觉的反侵略运动 D.农民自觉的反封建的运动 8.帝国主义未能完全瓜分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 D.军事力量不足 9.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总理衙门的设立B.《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案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 (2)《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并探究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您知道这首民歌出自哪一时期吗?这一时期爆发了怎样的运动?侵略者 又有哪些罪恶的勾当?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师:看书P20页,说一说义和团兴起的地点、时间、目的、口号?(多媒体展示) 学生:原名:义和拳;地区:山东、直隶、河南一带;成员:贫苦农民为主;口号:扶清灭洋。 教师:想一想:义和团为什么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多媒体展示)

学生: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直接原因:天主教会势力的暴行。 教师:义和团运动发展情况怎样?(多媒体展示) 学生: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二、八国联军侵华 教师:看书P20-21页说一说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时间、目的、组成、经过?(多媒体展示) 学生:背景:帝国主义的瓜分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风暴。时间:1900.6。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维护其在华利益。组成:英、俄、德、法、意、奥、日、美。 教师:经过:多媒体展示八国联军侵华路线图,大沽——天津——北京一线以红色闪烁,随教师讲述,出现八国联军在大沽登陆和八国联军窜入紫禁城的图片。1900年6月初,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大沽口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教师:讲一讲:义和团和清军抗击八国联军的故事。(多媒体展示) 学生:八国联军乘火车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拦截和阻击。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才到达廊坊车站,走了全程的一半。义和团猛攻廊坊车站,杀伤侵略军几十人。联军被迫退到杨村车站。在天津,义和团和清军同2000多名俄国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歼敌500多人。由于义和团和爱国清军的顽强抵抗,使八国联军死伤300多人,进攻北京的计划受挫。 教师:看看:侵略者的暴行。(多媒体展示) 学生:北京城在联军的炮火下燃烧。侵略军立誓“屠城”,见人就杀。仅在庄王府一处,就屠杀、烧死了1700多义和团团民。一些法军把一群逃难百姓逼进一条死胡同,全部杀害。八国联军对北京实行分区占领,特许官兵公开抢掠三天(到联军撤退之前,抢劫从未停止)。 从将军到士兵,从外交使节到传教士,全都参加了抢劫。他们挨门挨户抢夺财物,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他们洗劫了堆满金银翡翠、历朝宝物的皇宫、颐和园、三海,从各官衙中抢走库款约白银6000万两,抢走或毁掉珍贵图书达46000余本。仅颐和园的东西,用骆驼驮运到天津,就运了三个月。中华民族又遭遇了一场空前浩劫。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用先进的武器大炮敲开了清王朝锁国的大门。8月14日,北京沦陷,将1840年以来的民族屈辱推至极点。 三、《辛丑条约》 教师:看书P23页记一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 学生回答后 教师归纳:第一,经济上,“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第二,政治上,“清政

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习题 岳麓版必修1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原因。 (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 (2)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2.导火线:朝鲜①________起义。 3.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②________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 4.1894年9月,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 5.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③____________》。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④________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⑤________。 6.影响。 (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 (3)宣告了⑥________的破产。 (4)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5)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⑦________的斗争。 答案:①东学党②丰岛③马关条约④台湾⑤在华设厂⑥洋务运动⑦救亡图存 ?温馨提示 《马关条约》签订前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所以说《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列强侵略中国新阶段的起点。 【应用提升】 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C)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关键的信息“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东方小国”指日本,“条约”指《马关条约》,由此可推出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 (1)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 (2)口号:“①________”。 (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因无力镇压,转而采用“抚而用之”的政策。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5)意义: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