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予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
时间:1901年
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与思考:
1、19世纪中后期,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
反抗斗争,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说出你知道的三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及相关典型事件,并说训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 控制,失去军事自主权
外交
划定使馆界
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下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1840—1842)
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半殖
3、军事上: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 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4、外交上: 在北京东郊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 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内容
危害
经济 政治
赔款白银4.5亿两 严禁人民反帝
加剧人民的贫困和经 济的凋敝
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 强的帮凶
军事
拆毁炮台;驻扎要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阿古柏侵略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关天培英勇抗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左宗棠收复新疆 邓世昌壮烈殉国 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1894—1895)
民地化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练一练
1、.1900年夏,出兵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不包
括(C)
A.英、法 B.日、美 C.葡、荷 D.俄、意
2、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
A.赔款2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 民巷为使馆界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历史对比:
比较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 些不同?
联军名称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为了镇压轰轰烈烈的北方义和团运动,借机扩大对华侵略,于1900年6月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为统率、由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的2000多侵略联军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的总兵力最多时达到12万3千人,其中英军约33400人,俄军约23000人,德军约23700人,日军约22000多人,法军约2万人,美军约5800多人,意军约2000多人,奥军300人。
1900年6月中旬,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联军近2000人,由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受到阻击。
6月17日联军攻占大沽炮台,作为进攻中国的滩头阵地。
清政府向各地总督、巡抚发出诏书,宣布被迫对各国“宣战”,同时诏抚义和团,与清军共御外侮。
事实上,清政府根本没有同外国侵略者一决雌雄的勇气和决心,只想利用义和团抵挡侵略军以苟且图存。
只要列强答应停止军事进攻,清政府可以随时牺牲义和团。
在侵略者的强劲攻势下,7月14日天津陷落,侵略者在天津成立都统衙门,进行殖民统治。
8月2日集结兵力2万人自天津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发。
侵略者每前进一步,都遭到义和团民众的殊死抵抗。
为了防范义和团运动在南方发展,帝国主义与南方各省督抚签订所谓《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以后扩大到两广、两湖、山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均归各督抚保护。
这样在北方各省反帝斗争如火如荼的时候,东南各省的义和团运动却没有得到顺利的发展,没有造成对八国联军南北夹击形势。
八国联军所到之处,烧杀奸淫,无恶不作。
天津城破后,死尸累积数里。
北京被攻陷后尸骸枕籍,以至蛆出体外,无人收集。
法国步兵还把上千的中国人赶到一条死胡同,用机关枪扫射,直到没有一个活人。
京津一带人民陷入帝国主义的血腥恐怖中,就连帝国主义分子赫德也不得不承认:侵略军的“占领区里,已成人间地狱。
”侵略军对中国妇女的奸淫令人发指,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也难逃此祸。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1、战争结果:1901年,清政府与11国签订 《辛丑条约》
2、《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1)、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关税作抵押; (2)、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 到山海关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 国派兵常驻,不准中国人居住。
“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 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
1900年8月15日, 慈禧太后挟光绪 仓皇出逃
清各 宫国 的公 龙使 椅、 上商 ,人 过纷 了纷 片进 刻宫 皇, 帝坐 瘾在 。乾
《辛丑条约》签订图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共11 个国家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 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 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
三大不平等条约对比简表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签订
国家
中英
中日
中与英俄德法美日 意奥等国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本息 共计9.8亿两
土地
割香港岛
割台、澎、辽
划北京东交民巷为 使馆区
其它
五口通商、 协议关税
通商;设厂
严禁反帝活动;拆毁 军事防线,允许列强 派兵进驻沿线要地
2、《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内容
危害
赔款白银4.5亿两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税收受列强控制
严禁人民反帝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 治中国的工具
拆毁炮台;驻扎要地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控 制,失去军事自主权
划定使馆界
“国中之国,”清政府 处于列强监控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概述

本图中展示的,就 是义和团战士的形 象。
当时流传的歌谣
1、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2、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基督教 杀了东洋鬼,再和大清闹
英国 俄国 意大利
法国 日本
美国 德国 奥匈帝国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人们反抗
义和团运动
势
为
力
了
壮
镇
大
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斗争目标? 帝国主义
组织成员
农民和手工业者
兴起地点?
山东
口号?
扶清灭洋
清政府的态度 剿杀—— (1900年)招抚——
剿杀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义和团战士
义和团的主要成员 是贫苦农民,也有
当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得正 加紧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惊慌失措,他们一面威 胁清政府加紧出兵镇压义和团,一面策划直接出兵干 涉。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了大沽炮台;7月 14日攻占天津,对天津实行军事殖民统治。随后这支 兵力达两万人的侵略军,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逼。在 这危急关头,腐败的清政府不但不全力抵抗侵略,反
结果: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签订图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 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和庆亲 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赔款 (割地)
军事
占领区
4.5亿 北京东交 大沽到北京沿
两—— 民巷为使 线炮台——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介绍

原因: 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过程:
①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廊坊大捷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②天津的失陷和八国联《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 1901年 2、内容: 3、影响:
内容
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
危害
加剧人民的贫困和经 济的凋敝 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 强的帮凶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 控制,失去军事自主权 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下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Y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完全沦为
大大加深
开始沦为
条约 马关 条约 辛丑 条约
O
南京 条约
X
条约签定后,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法,同意“两宫仍旧 临朝”。慈禧挟光绪皇帝于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
侵略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阿古柏侵略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介绍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原因: 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过程:
①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廊坊大捷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②天津的失陷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结果: 《辛丑条约》
意大利、法国、德国
日本、美国、英国指挥官
奥匈、沙俄、德国
日本
八 国 联 军 司 令 官 的 合 影
这场战争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 慈禧太后和咸丰帝。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后签订了 《北京条约》。在四十年中列强两次攻破京城。这 一方面表明了列强的船坚炮利,另一方面又表明清 朝的腐败。这说明了清王朝的腐败已经到了无以复 加的地步。因此,两次攻破京城都与清政府的腐败、 妥协有绝大关系。
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 清政府与列强各国签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队日本工兵即将参加进攻东直门。
被抢掠一空的翰林院藏书室
八国联军炮队通过东交民巷
八国联军在午门阅兵,横穿皇宫
乾各 清国 宫公 的使 龙、 椅商 上人 ,纷 过纷 了进 片宫 刻。 皇这 帝位 瘾先 。生 在
法 军 在 景 山 绮 望 楼 安 营 扎 寨
1900年12月,联军成立"管理北京委员会",代 行政府司法、征税、维持秩序等职能。图为驻 守东便门的俄军。
赔款数目 2100万银元 白银2亿两
辛丑条约
白银4.5亿两
《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丑条约》则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1、使中国人民的苦难又加重了一层,以海关税作担保,使清王朝的经济 将长期受制于列强。 2、使馆区成为列强监控清王朝的公开场所,起清王朝内政外交的一举一动 完全被洋人控制。 3、中国人民不仅受外来侵略的打击,还受清王朝的镇压,清成为洋人统治 中国的工具
影 响
4、清王朝对外不得设防,侵略者可以长驱直入清的中心地带,中国在军 事上也失去了自主权。
1901年清政府以李鸿章为代表,同各国代表签订《辛丑 条约》。图为条约签订时的情景
1901年9月7日,空前的屈辱和国耻的 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在北京签订
《 辛 丑 条 约 》 文 本 局 部
各国代表签署的《辛丑条约》
二、《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 2、内容: (1)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 (2)政治:严禁人民反帝 (3)军事:拆毁炮台;驻扎要地 (4)外交:划定使馆界 3、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八国联军侵华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
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朝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11国签订《辛丑条约》,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主权。
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
战争也引起了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利益而引发的日俄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是指公元1900年8月14日(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
派遣的联合远征军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增至约5万人。
油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签订国家最多,并丧失多项主权。
影响所及,清帝国内部及远东(满洲平原)之权力平衡,亦受重大冲击,间接导致清廷衰落、俄日冲突升级等变化。
[1-2]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西方列强便开始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
而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战争起因: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慈禧与洋人之仇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变法维新,因与保守派对立而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的兴起、八国联军入侵、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重点和难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导入新课: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板书课题)
一、八国联军的入侵:
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哪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入侵的目的: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八国联军的入侵:
(1)组成:
(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
1900年6月,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
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全程的一半--到达廊坊车站。
6月14日,义和团攻进这座车站,杀死侵略军多人。
几天以后,义和团再向据守在廊坊的侵略军猛攻,歼敌几十人。
侵略军被迫撤退到杨村车站,又遭到义和团的狙击,死伤几十人。
侵略军沿运河向天津逃命,直到26日,才在俄国援军的帮助下,逃回天津租界,死伤三百人。
后来西摩尔回忆这件事说:"义和团所用设为西式枪炮。
则所率联军必全体覆没。
"当西摩尔联军在廊坊受阻时,八国联军30多艘军舰准备进攻大沽炮台,联合舰队向大沽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谍,威迫中国守军交出炮台。
罗荣光严词拒绝。
侵略军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罗荣光率部英勇抵抗,敌人死伤260多人,击沉击伤敌舰6艘,6个小时之后,大沽炮台失守,天津门户被打开。
侵略军增兵至2万人左右,大举向天津进犯,义和团猛烈的打击敌人,在战斗中,守卫天津的将领聂士成阵亡,天津很快陷落。
大沽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6月21日清政府被迫宣战。
在北京,义和团民向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动猛烈进攻,烧毁比、奥、荷、意四国使馆。
清政府虽然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
慈禧太后很快就下令停止攻击使馆,继而派人给使馆送去米面、蔬菜、瓜果等物品。
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
9月下旬,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增兵至10万,继续扩大侵略。
二、八国联军的罪行
1、屠杀:在天津,侵略者在位于市中心的鼓楼架起大炮,对准逃难群众猛轰,在帝国主义的屠杀下,整个天津城内,"但见死人满地,房屋无存。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进行了更加疯狂的屠杀,很多地方"尸骨堆积如山",无数家庭"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殓,出户外",东北地区俄国的屠杀情况见书。
2、劫掠:除课本所举例子外,补充:八国联军在占领北京后,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钦天监的古铜天文仪器被德法瓜分,他们洗劫了堆满金银翡翠和历朝宝物的皇宫、颐和园、三海,抢劫府衙库款。
各处库款,所失约6000万两。
大量珍贵的文物图书(包括《永乐大典》在内)的各种珍贵的图书损失达4万多册。
侵略军以搜捕义和团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
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
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掠一空,谓之扰城。
稍有拦阻,即被戕害。
"联军统率瓦德西说:"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细数目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据估计损失约为10亿。
3、焚烧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各国提出《议和大纲》12条,并声称这些条件无可更改,强迫清政府接受,慈禧太后见对列强不把她当做"祸首"加以惩办,感到大喜过望,为继续保存清政府而感到庆幸,满意地批准了这个条约,并厚颜无耻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时间:1901年
2、内容:经济上:赔款
政治上:划定……清政府保证严禁……
军事上:拆毁……
3、危害: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最多、对中国社会危害最大的条约。
空前巨额的赔款,白银总数竟达10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2倍,这是清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
因此战后清政府为了弥补财政亏欠,不得不大量借外债来偿付赔款。
这些外债往往附有苛刻的条件,从而使中国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手中。
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田赋外,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
这些赔款又被清政府层层转嫁到人民头上。
条约签订后,江苏上交的钱税每年增加250万两、四川增加220万两、广东增加200万两。
关于划定使馆界、拆毁炮台及在军事要地驻兵的规定,使从渤海湾到北京城的通道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直接的军事控制之下,从此北京大门洞开,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实际上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列位,你道今日中国还是满洲政府的吗?早已经是各国的了。
那些财政权、铁道权、用人权,一概拱手送与洋人。
洋人全不要费力,要怎么样,只要下一个号令,满洲政府就立刻奉行。
中国虽说未曾瓜分,其实已经瓜分数十年了。
"
章炳麟讽慈禧七十生辰"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越南),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
"
练习: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