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除杂分离和提纯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下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炭粉在空气中加热会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把炭粉除去,选项A错误;

B、灼热的炭层能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氧气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选项B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过滤之后不需要蒸发,选项C错误;

D、MgCl2能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选项D正确。故选D。

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B.KCl溶液(CaCl2)——通入过量的CO2气体,过滤

C.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

D.H2气体(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详解】

A、木炭粉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但氧化铜没有除去,还把需要的物质除去了,

选项A不正确;

B、通入的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反应,不能除去氯化钙,选项B错误;

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虽然把碳酸钠除去了,但是带入氢氧化钠这种新的杂质,选项C错误;

D、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水蒸汽通过浓硫酸后会被浓硫酸吸收,选项D正确。故选D。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再进行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碳酸钠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应再进行蒸发,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B正确;

C、碳酸钠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D不正确。故选D。

【点睛】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试剂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铁比铜活泼,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通过过滤即可得到氯化亚铁溶液,选项A正确;

B、除去CO2中的CO,因一氧化碳的量太少,不能够点燃,且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选项B不正确;

C、除去盐酸中的硫酸,加入适量Ba(NO3)2溶液,Ba(NO3)2和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杂质,选项C不正确;

D、除去NaCl 中NaOH,加入适量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杂质,选项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除杂,需牢记除杂的原则,一不增加新的杂质,二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三易分离。

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试剂或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CaO中混有少量CaCO3,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将碳酸钙转化为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B、O2中混有少量C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会与铜反应而二氧化碳不反应,

将要保留的物质除去了,符合题意;

C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不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最终得到碳,不符合题意;

D 、FeCl 2溶液中混有少量CuCl 2,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去铜和过量的铁粉,得到氯化亚铁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 。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除杂原则:所加的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操作简便。 【详解】

A 、除去NaCl 溶液中的Na 2CO 3,加入Ca(OH)2溶液,发生反应:

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虽然能除去Na 2CO 3,但引入了新的杂质NaOH ,选项A 错误;

B 、除去KNO 3中的NaCl ,应根据它们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来加以分离,由于KNO 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故应先加水溶解,配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再过滤,选项B 错误;

C 、除去N 2中的O 2,将气体通过足量铜粉,加热,发生反应:22Δ

Cu+ O 2CuO ,得到纯

净的氮气,选项C 正确;

D 、除去稀硫酸中的稀盐酸,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H 2SO 4+BaCl 2=BaSO 4↓+2HCl ,除去了稀硫酸,选项D 错误。故选C 。

8.依据实验目的,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别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放气体的集气瓶中,能继续燃烧的为氧气,木条熄灭的为氮气,能区分氧气和氮气,方案合理;

B、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氯化铵,无刺激性气味的为氯化钾,能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固体,方案合理;

C、把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析出,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能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方案合理;

D、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虽然能除去碳酸钠,但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方案不合理。

故选D。

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入过量的CuCl2溶液和铁充分反应,得到铜和氯化亚铁溶液,过滤得到铜,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铜,符合题意;

B、KC1中的杂质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是KC1溶解,MnO2不能溶解,过滤、洗涤、后面应该蒸发结晶才能得到KC1,不符合题意;

C、NaCl中的杂质NaNO3,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是和主要物质NaCl发生反应,没有除去杂质NaNO3,不符合题意;

D、Cu中的杂质C,在空气中灼烧,Cu、C都会与氧气反应,Cu反应生成氧化铜,C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主要物质被反应了,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下列除去杂质的试剂和方法可行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量铁粉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SO4能与适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O2不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不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除O2应该用灼热的铜网,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将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反应,然后通过干燥除掉溶液中带入的水分,可得一氧化碳,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过滤后液体只有水,选项正确;

C、在空气中灼烧时,铜和碳都会与氧气发生反应,选项错误;

D、碳酸钠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得溶液是氯化钠和氯化氢的混合溶液,蒸发结晶,可得氯化钠晶体,选项正确。

故选C。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区分氢气和一氧化碳,用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来区分,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的是氢气,没有的是一氧化碳,A正确;

B、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取样,加水溶解,如果溶液温度下降的是NH4NO3,溶液温度上升的是NaOH,B正确;

C、除去KNO3溶液中少量的CuSO4,加过量的Ba(OH)2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过滤把沉淀除去,但引进过量的氢氧化钡,C错误;

D、分离CaCl2(NaCl)溶液,加适量Na2CO3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把碳酸钙沉淀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使碳酸钙转化为氯化钙,D正确。故选C。

二、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

13.现有10%的Na2CO3溶液,请按下面要求计算:

(1)106 g上述溶液中所含溶质量为 g;

(2)106 g 上述溶液与足量10%的盐酸反应,最多可生成CO2多少克?

(3)向106 g 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发生的反应为:Na2CO3 + HCl =NaHCO3+ NaCl;当Na2CO3 全部转化为NaHCO3后,再加入盐酸才开始放出CO2 。请在“题25图”中画出产生气体的曲线。

(4)另取10% Na2CO3溶液边搅拌边加入10%的盐酸,有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量如下表:物质Na2CO3HCl X NaCl CO H2O

质量/g31.814.616.823.4 4.4m

则m=;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10.6 g;

(2)4.4g;

(3);

(4)1.8;3Na 2CO 3+ 4HCl=2NaHCO 3+4NaCl+H 2O + CO 2↑ 【解析】 【分析】 【详解】

(1)106g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106g×10%=10.6g ,故填:10.6。 (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消耗的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 ,则有

2322Na CO +2HCl =2NaCl+H O+CO 1067344

10.6g 10610.6g

=7310610.6g

=44a x

a x

x =4.4g ,a =7.3g ;

答:最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

(3)设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钠需要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

233Na CO +HCl =NaHCO +NaCl 106

36.5

10.6g 10610.6g

=36.5y y

y =3.65g 盐酸溶液的质量为

3.65g

=36.5g 10%

碳酸钠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7.3g

=73g 10%

故碳酸氢钠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的质量为73g-36.5g=36.5g ,故曲线为:

(4)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是10.6g,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11.7g,说明给出的碳酸钠有一部分转化生成了碳酸氢钠和氯化钠,X为NaHCO3,碳酸钠和HCl是反应物,碳酸氢钠、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31.8g+14.6g=16.8g+23.4g+4.4g+m,m=1.8g;

设反应方程式为aNa2CO3+bHCl═cNaHCO3+dNaCl+eH2O+fCO2↑

31.6g14.6g16.8g23.4g1.8g 4.4g

a:b:c:d:e:f=:::::=3:4:2:4:1:1

10635.58458.51844

方程式为3Na2CO3+4HCl═2NaHCO3+4NaCl+H2O+CO2↑。

14.现有Fe和Fe2O3的固体混合物,东东同学为了分析混合物中Fe和Fe2O3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意:100g是Fe与Fe2O3两种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实验数据:

第①组,完全吸收气体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了66g;

第②组,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W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根据第①组数据,CO与Fe2O3,反应产生CO2 g。

(2)混合物中Fe2O3的质量为多少?

(3)第②组数据W是 g。

【答案】(1)66(2)80 (3)76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知,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则溶液增加质量即为二氧化碳质量。(2)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解: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

3 CO +Fe2O3高温2 Fe + 3 CO2

160 132

X 66g

160/132=X/66g

X=80g

答:略

(3)根据题意知,减少固体质量即为氧化铁中氧元素质量。可列关系式为: Fe 2O 3------ 3O 160 48

80g 100g-W 160/48=80g/(100g-W) W=76g 考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5.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对某工厂排放的含少量硫酸的废水进行抽样检测.取一定量的废水,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和(其它物质不与氢氧化钡反应),当恰好中和时,消耗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为171g ,过滤后,测得滤液的质量为268.67g .(不考虑过滤时滤液质量损失)(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求:①反应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多少?

②该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①2.33g ②0.98% 【解析】

解:①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x ,废水样品中所含硫酸质量为y ; H 2SO 4+Ba(OH)2═BaSO 4↓+2H 2O 98 171 233 y 171g×1% x

1711711%

=233g x

?,x=2.33g ; 98=1711711%

y

g ?,y=0.98g ;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所取废水样品质量=(268.67+2.33)g-171g=100g ,该工厂排放的

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0.98100g

g

×100%=0.98%; 答:①反应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33g ;②该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为0.98%。

点睛:所取废水的质量需要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求算,所取废水质量=滤液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所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

16.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象.

(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属于_______(选填“盐”或“碱”). (2)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是_______克. (3)图象中的a 点数值是_______.

(4)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5)通过计算说明,图象横坐标中的b 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__

【答案】盐 2.65 1.1 HCl、CaCl2 30g

【解析】

【分析】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详解】

(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是碳酸钠,属于盐。

?。

(2)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10g26.5%=2.65g

(3)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Na CO+2HCl=2NaCl+H O+CO

2322

10644

2.65g x

10644

=

2.65g x

x=1.1g

故a点的数值是1.1。

(4)由图象可知:碳酸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故化学式为HCl、CaCl2。(5)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y

CaCl+Na CO=2NaCl+CaCO

2233

106100

y5g

106100

=

y5g

y=5.3g

÷

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5.3g26.5%=20g

b点质量应标20g+10g=30g

17.小明同学将13.9g含杂质氯化钠的纯碱样品与140.5g稀盐酸相混合,充分反应,测得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6.3%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曲线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

设样品中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反应后可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

2322Na CO 2HCl 2NaCl H O +=++CO 10611744x

y

4.4g

10611744

==x y 4.4g

解得x=10.6g ,y=11.7g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0.6100%13.9g

g

?=76.3%; (2)原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3.9g-10.6g=3.3g ,故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3.3g+11.7g=15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13.9g+140.5g-4.4g=150g , 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5100%150g

g

?=10%;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76.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18.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写出能用装置A制备的一种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该气体可选用装置_____来收集(填装置序号),其选择依据是_____。

⑵小颖同学欲用干燥

..、纯净

..的一氧化碳气体还原某氧化铜样品(杂质只有铜),并测定其纯度。

(查阅资料)

将草酸(H2C2O4)晶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气体,其反应原理为:

H2C2O4浓硫酸

CO↑+CO2↑+H2O。

①若小颖同学选用草酸来制取CO,其发生装置她应选择_____(填装置序号)。

(定量实验)

②小颖同学先用电子秤称取了1.00g氧化铜样品,放入装置C中的玻璃管内并组装好所有相关仪器,再将草酸分解得到的气体产物按照以下仪器的连接顺序进行实验:混合气体→D→C→E→H,最后,通过测量反应前后装置E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已知:

CO+CuO Δ

Cu+CO2)实验过程中,在装置C的大玻璃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③请你分析上述实验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对应的改进方法_____。

④实验改进后,小颖同学对实验所得的正确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设所发生的反应均完全进行):通过测定,当装置C中的氧化铜全部被还原后,装置E的质量增加了0.33g,则该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精确至0.1%)。

⑤小黄同学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若②中实验方案不加以改进,也能正确测算出该样品中氧化铜的纯度,他的计算依据或方法为:_____。

【答案】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F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B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应该装置D前连接装置一个装置E,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60.0% 根据

H2C2O4浓硫酸

CO↑+CO2↑+H2O,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的关

系,装置E增加的质量的一半就是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根据步骤④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氧化铜的质量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⑴装置A 为固液不加热型,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该气体可选用装置F 来收集,选择依据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故填:CaCO 3 + 2HCl =CaCl 2 + H 2O + CO 2↑;F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查阅资料] H 2C 2O 4

浓硫酸

CO ↑+CO 2↑+H 2O ,该反应为固体和液体反应,需要加热,

①若小颖同学选用草酸来制取CO ,其发生装置她应选择B 。 故填:B ; [定量实验]

②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在装置C 的大玻璃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故填: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③上述实验方案中混合气体→D→C→E→H ,应该装置D 前连接装置一个装置E ,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④设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x

2

CO +CuO Cu +CO 80441.00g x

0.33g

8044

=

1.00g x 0.33g

??高温

x=60.0%。

⑤小黄同学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若②中实验方案不加以改进,也能正确测算出该样品中氧化铜的纯度,他的计算依据或方法为:根据H 2C 2O 4

浓硫酸

CO ↑+CO 2↑+H 2O ,生成的一氧

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的关系,装置E 增加的质量的一半就是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根据步骤④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氧化铜的质量即可。

19.现将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与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284.7g 滤液。计算: (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________

(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答案】23.3g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解:设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x ,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为y 。 根据题意,参加反应的H 2SO 4质量为:100g×9.8%=9.8g

224

4+=+20898233

y

9.B 8g

x

aCl H SO BaSO 2HCl

↓ 989.8g

=233x

解得x=23.3g 989.8g

=208y

解得y=20.8g (2)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284.7g+23.3g-100g=208g

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8g

100%=10%208g

? 答:(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g ;(2)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20.为测定某H 2SO 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200g 硫酸溶液置于烧杯中,不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BaCl 2溶液,反应过程中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BaCl 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在Q 点时溶液中的离子为_____(用符号)。 (2)在反应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答案】23.3 H +、Cl ﹣

、Ba 2+ 变大 4.9%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中信息可知,P 点时氯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的质量,则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是200g+100g ﹣276.7g =23.3g ,故填23.3; Q 点的氯化钡溶液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盐酸和氯化钡,在Q 点时溶液中的离子为H +、Cl

、Ba 2+,故填H +、Cl ﹣、Ba 2+;

(2)反应的过程中硫酸不断被消耗,生成盐酸,随氯化钡溶液的加入,溶剂增加,溶液的酸性不断变弱,所以pH 会不断变大,故填变大; (3)设氯化钡质量为x 。

2

24

4BaCl +H SO =BaSO +2HCl

98

233x 23.3g

98233

=

x23.3g x=9.8g

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g

200g

×100%=4.9%

答: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