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唐宋元明清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概述

唐宋元明清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概述唐宋元明清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文学和艺术形式。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概述。
一、唐代文学艺术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文学成就辉煌。
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有诗歌、散文和戏剧。
唐诗是唐代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学形式,以李白、杜甫、王维等人为代表的众多诗人成就了千古传世的佳作。
散文方面,韩愈、刘禹锡是著名的散文家,他们的散文作品表达了对时代悲悯、社会现实的关注。
此外,唐代的戏曲艺术也很发达,如《长恨歌》、《王胡马》等都是当时的经典作品。
二、宋代文学艺术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宋代诗坛上,诗人们提倡咏史抒怀,注重结构技巧和审美效果,以苏轼、黄庭坚等为代表的文人诗派在这一时期形成。
除了诗歌,宋代也产生了大量的散文,如欧阳修、陆游、苏轼等人的散文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小说,代表作是《红楼梦》和《水浒传》,这些作品塑造了众多具有个性鲜明、形象逼真的人物形象。
三、元代文学艺术元代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转折点,由于蒙元政权的崛起,文学艺术呈现出新的面貌。
元代以沈括、赵长卿等人为代表的文人开创了一种新的散文风格,注重细致入微的描写,追求艺术上的变革。
元代的戏剧艺术也有重要的发展,其中元杂剧是元代剧种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方式在当时备受欢迎。
四、明代文学艺术明代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涌现出一批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明代的诗歌以汤显祖、杨基等人为代表,他们以清新明丽的风格和典雅华美的语言吸引了大量读者。
明代也是散文的繁荣时期,杨慎、冯梦龙等人的散文作品受到了广泛赞誉。
戏剧方面,明代的京剧和昆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形成了优秀的表演传统。
五、清代文学艺术清代文学艺术以古文复兴和戏曲改良为特点。
清代文坛上的代表作有纪昀的《四库全书》和郑燮的《杂剧》,他们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与文化气息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与文化气息古代中国是一段辉煌的历史,其文学艺术和文化气息深深影响着现代中国的文化习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在这个对比鲜明的时代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和文化气息的独特魅力。
一、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是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和戏曲等多种形式。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敦煌壁画到水墨画,从《梨园春》到京剧,古代中国文学艺术丰富多彩,传承千年不衰。
1.1 文学古代中国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它反映了西周时期的风貌和民间生活,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唐代以来,诗歌达到了顶峰,杜甫、李白、白居易、王之涣等一批文学巨匠,成为了唐诗的代表。
清代是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严复、纳兰性德、李清照、辛弃疾等文学家成为了清代诗歌的代表人物。
除了诗歌,古代中国文学中,小说、散文、传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至今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
1.2 绘画中国绘画包括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石刻画、壁画等多种形式。
古代中国的绘画以山水画最为著名,山水画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人文自然观和审美观,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清代画家郎世寿在《束缚图》中所表现的壮美而隽永的意境,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的艺术巅峰。
1.3 音乐舞蹈古代中国的音乐舞蹈艺术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且几乎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史记》中就有记载,汉武帝时期的各项宫廷舞蹈普及到民间。
中国的民间音乐舞蹈也非常盛行,如《六六大顺》、《红绸舞》、《梅花三弄》等,它们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节日庆典的气氛。
1.4 戏曲古代中国戏曲是唯一一种连续流传至今的艺术形式。
大概分为两种类型:北方的京剧、评剧、黄梅戏等,以及南方的粤剧、闽剧等。
中国戏曲对于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它的音乐、唱腔、表演等方面都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
二、文化气息文学艺术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气息,而文化气息是中国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中国文化强调“人伦”,即以家庭、亲属关系为中心的社会关系。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其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
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史上,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其源远流长又发展极为丰富,另一个则是其注重实用,体现实际生活的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传统小说、戏曲和诗词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
一、传统小说在中国传统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人性道德思考。
《红楼梦》便是代表之一。
这本小说内容丰富,亦蕴含着成千上万的经典诗句,其中融入了作者渗入进去的思想、品格、道德理念等方面的积淀。
许多人将之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
而《西游记》则是一部几百年来备受欣赏的奇幻记忆,其中描绘了一场场惊险的旅程,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和人道命运的深刻温情考虑。
此外,还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典小说,均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二、戏曲戏曲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中国的戏曲品种丰富多彩,以北京曲剧、晋剧、河北梆子、昆曲、黄梅戏、评剧、京剧、豫剧、川剧等为代表。
其中,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其历史长久,源远流长,广泛被推崇。
京剧的训练和表演都非常严格,但是因其华丽的造型和惊人的气魄,京剧演员得到了极大的敬仰。
而黄梅戏则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古老的表演艺术,它的精髓在于抒发清新和富有感性的情感,功底要求很高,演员要在唱、念、做、打四个方面达到一定的成就。
三、诗词中国古代诗词之美被世人所称道。
在中国,诗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因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层次的文化背景而成为经久不衰的东西。
中国古代诗人擅长刻画人的情感和表达人的感受,内容充满着缅怀故人、抒发感情和歌颂美景等方面的精粹。
唐代诗人李白所创作的《将进酒》一诗便是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诗人的创作水平:诗中引荐了李白奔放豁达、豁达向上的个性和精神风貌,展现了壮志沉吟、豪情万丈的美妙诗意。
近百年来,诗歌创作在中国依然处于繁荣发展的状态。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具有深刻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是一个文化灿烂的时代,其中的文学艺术成就尤为璀璨。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和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诗词、散文、小说和戏曲四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一、诗词中国古代诗词是世界上最为独特而瑰丽的艺术形式之一。
诗以其简洁、抒情和韵律感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和研究者。
自古代的《诗经》开启了诗歌的宏大史诗之门起,到唐代的盛世,中国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
其中,杜甫、李白、王维等诗人的作品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
二、散文散文作为一种文体,较诗词而言更加自由灵活,中国古代的散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有独特的贡献。
古代的散文作品多以议论、赋咏和游记等形式呈现,内容涉及政治、社会、人情、风土等各个领域。
《庄子》、《论语》、《资治通鉴》等作品都展示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秀之处。
三、小说中国古代小说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文学的又一次进步。
小说以其丰富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深刻的思想塑造,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戏曲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又一瑰宝,它通过演员的表演和音乐的伴奏,将文学作品逼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中国古代的戏曲有多种形式,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
这些戏曲形式都以其充满戏剧性和情感张力的表演风格吸引了各个阶层的观众。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在诗词、散文、小说和戏曲四个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情感,更成为后世读者学习和欣赏的宝贵艺术遗产。
通过学习和传承古代文学艺术,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历史和人文精神,同时也为当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灵感。
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将其发扬光大。
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闻名于世。
无论是诗、词、曲、赋还是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都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一、诗歌表达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诗歌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以简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人情和社会现象的感悟。
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流派。
古体诗包括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如杜甫的《登高》和李白的《静夜思》等;近体诗则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如陆游的《钗头凤》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二、词曲艺术的形式多样性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另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一种短小精悍的韵文,富于音乐感。
词的主题多是爱情、离别和自然景观等,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明代的辛弃疾和宋代的李清照都是著名的词人,他们的作品在音律和表达上独具匠心。
曲则是词的伴奏音乐,它通过曲调和歌唱方式,将词的情感更加深入人心。
《青春别》和《凤求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曲目,它们以其婉转动人的曲调和词意,让人为之动容。
三、赋的辞章丰富多彩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修辞华丽的骈文体,它在艺术表达上追求形象生动、辞章丰富多彩。
赋的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
唐代的骆宾王是赋的代表作家,他的《乌栖曲》和《天净沙·秋思》等作品,以其宏观瑰丽的描写方式,展示了壮阔的叙事气势。
四、小说与散文的细腻情感小说和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展现细腻情感的重要形式。
小说通常是长篇叙事,通过精细刻画人物形象和描绘情节,展现出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理。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其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和细腻入微的描写方式,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散文则更注重对事物的描写和抒发感情,它以自由散漫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情感。
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苏轼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们的散文作品以深入人心的感悟和真挚的情感而著称。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与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与作品赏析一、文学艺术概述1.1 文学艺术的概念:文学艺术是指以语言、形象、声音、情感等手段,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反映现实、传达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
1.2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性。
1.3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分类: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
2.1 古代诗歌的定义:古代诗歌是指以抒情、言志为主,以韵律、节奏为外在形式的文学体裁。
2.2 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2.3 著名诗人及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苏轼、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如《将进酒》、《春望》、《琵琶行》、《登鹳雀楼》等。
3.1 古代散文的定义:古代散文是指以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手法,以不拘泥于韵律、节奏为特点的文学体裁。
3.2 著名散文家及作品: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等,他们的作品如《师说》、《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
4.1 古代小说的定义:古代小说是指以虚构的人物、情节、场景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叙述故事、展现人生百态为宗旨的文学体裁。
4.2 著名小说家及作品: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等,他们的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5.1 古代戏曲的定义:古代戏曲是指以唱、做、念、打为表演形式,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音乐唱腔为主要内容的戏剧艺术。
5.2 著名戏曲家及作品: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等,他们的作品如《窦娥冤》、《汉宫秋》、《西华山陈抟高卧》等。
六、作品赏析6.1 作品赏析的意义:通过赏析古代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点、历史背景等。
6.2 作品赏析的方法:从语言、形象、情感、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
6.3 作品赏析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作品的大意;其次要关注作品的语言、形象、情感等细节,深入挖掘其内涵;最后要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因素,全面评价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详细阐述:一、科学技术1.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初期,纸作为书写材料已初现雏形,但质地粗糙,难以普及。
东汉时期,蔡伦凭借其智慧,对造纸工艺进行了重大改进,创制出质地优良、价格低廉的“蔡侯纸”,这一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被誉为书写材料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全球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刷术:隋唐之际,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标志着书籍复制技术的重大突破。
至北宋,毕昇更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创举不仅大幅提高了印刷效率,还极大地降低了印刷成本,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与知识的普及,对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火药:唐代,中国炼丹家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火药,这一发现最初被用于娱乐和庆典,但很快便应用于军事领域,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唐末至宋,火药武器逐渐成熟,并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传播至欧洲,对欧洲的社会变革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助力了欧洲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的胜利。
指南针: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原型。
至北宋时期,指南针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领域,极大地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为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技术基础。
2.天文学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观测与研究,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系统的记录闻名于世。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其中的《石氏星表》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展现了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对星辰运行的深刻理解和精准观测。
唐代僧一行主持的子午线实测,以及元代郭守敬创制的“简仪”和编定的《授时历》,均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在观测仪器、历法编制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数学中国古代数学以其独特的体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著称于世。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时期背景汉字与书法绘画戏曲文学原始社会刻画符号岩画、陶画中国戏曲源头——傩戏商周甲骨文到金文(青铜器)春秋战国文字混乱(削弱文字的交流功能)战国《人物龙凤图》帛画春秋《诗经》(“风”现实)战国《楚辞》(浪漫)秦汉秦:书同文--小篆汉代:帛画汉赋魏晋士人群体的形成;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对现实不满形成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书圣—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出现文人画:注重写意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以形写神)唐朝政治统一,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科举制建立,重视诗文楷书:欧阳询—具有实用性草书:张旭、怀素--审美功能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吴带当风、晕染法阎立本《步辇图》梨园唐诗双子星座——李白(浪漫)、杜甫(现实)宋朝理学兴起,强调内心修养重文轻武有意无法文人山水画——注重意境北宋——国家统一南宋——半壁江山、苟且偷安出现娱乐场所——瓦舍中国戏曲形成——南戏宋词婉约派——李清照、柳永豪放派——辛弃疾、苏轼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风俗画——写实北宋——张择端《清明山河图》元朝废除科举制,文人地位低下书法文人郁闷心情中国戏曲成熟——元杂剧元散曲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印刷术发展,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明朝——江南四大才子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朱耷——文人画不拘成法百戏之祖——昆曲国粹——京剧明清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商: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文字演变
(1)脉络:
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书法字体
字 体 ⑴小篆 创立或成熟时间 创始于秦代 特 点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 案美
⑵隶书
始于秦朝, 流行于汉 起源于汉初.成熟 于东晋
新石器时 岩画 代
战国、汉 帛画 代
魏晋 唐代 文人画 画种丰富
自然、生动、质朴、 粗犷,又不失浪漫 浪漫、神秘 又不失古拙
社会危机、士人 顾恺之 凸显个性“以形写神” 群体形成 政治统一、 吴道子 创制法度,雍容华贵 经济繁荣推动文 “吴带 化发展 当风”
宋、元
文人山水 画 风俗画
注重意境 描绘市井生活 不拘成法
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考试说明
(1)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书法 中国画 (2)文学成就 :诗经 楚辞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京剧的产生
(一)、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1、文字起源:
原始文字符号: 新石器时代
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局部)
4.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 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 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 ③有利于交流传播 ④摒弃文化传 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关于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觉阶段 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发阶段 ③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少有追求审美功能 ④魏晋以后书法兼备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书法美成为 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楷 书
图一
观察图片
图二
图三
图四
草书
楷书
隶书
行书
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 最具有审美价值?最具有实用价值?
二、书法艺术
魏晋 自发 以前 阶段 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 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王 羲 钟、王 张 魏晋-定鼎 之 旭 楷 唐代-- 欧、颜、柳 草 书 盛世 书 作 东晋 品 王、王 作
6、右图是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部分标识,其构 思取材于 A.楷书 B.草书 C.小篆 D.行书
7.(08江苏)“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 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 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二):中国画
时代
画种
绘画风格
时代特征
代表人物及 其特点
4、书法艺术的发展
朝代 艺术特色 书法名家
备注
书法开始成为 自觉的艺术
魏晋南北朝 虚玄灵动
王羲之 张旭、怀素 颜真卿、柳公权 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 米芾、蔡襄 祝枝山、文徵明
狂放不羁
隋唐
书法艺术的高峰
注重规范法度 追求个性而 忽略法度; 有意无法 个性化 平民化 世俗化
宋代
明代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 书
魏 晋 时 期
笔画详备 楷书 结构严整 自 兼具 实用价值 觉 审美 笔画简约 阶 功能 品 段 与实 草书 线条流畅 唐朝 张、怀 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序》 审美价值 用功 能 晋王羲之、唐颜真卿、 宋苏轼、元赵孟頫、 行书 兼具 明文征明 欧阳询楷书作品 柳公权楷书作品 颜真卿楷书作品
王羲之草书作品 怀素草书作品
A
B
C
D
2.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 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 3、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 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 意境。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 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1.(07上海)结合下图信息,“文字图画”的准 确含义是
A. 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 符号,渐渐 演变成为汉字 B. 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出来 C.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 读出来的图画 D.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09广东)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 方文献中的是
文人阶层壮大 理学的兴起
马远、夏圭 “残山剩水 ”
商业兴盛、城市 张择端 发展、文化 普及 时代变化、社会 八大山人 动荡 风格奇特
明、清
文人画
总结: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1、写实与写意两大风格 2、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3、不断继承与创新发展,塑造民族性格
女史箴图
步辇图
清明上河图
1.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 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 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符合 A.原始岩画 B.中国文人画 C.汉代帛画 D.民间绘画 2、《清明上河图》 A、是明朝张择端的代表作 B、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 C、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院的活跃 D、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民间风情 3、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朝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 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4、书法艺术的发展
• (1)书法开始成为自觉的艺术:(魏晋南 北朝) 代表人物:王羲之 • (2)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唐朝) • 表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 代表人物:张旭、怀素 ;颜真卿、柳公权
• (3)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有意无法” :(宋代)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4)追求个性化、平民化、世俗化:(明代) 祝枝山、文徵明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3)草书
(4)楷书
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5)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最活 跃的字体
3、中国古代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原因
(1)字型丰富、数量庞大的汉字
(2)汉字形体具有先天的艺术性,
(3)知识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 (4)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5)书法理论的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