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设计论文 ——浅析改善居住区园林绿化

合集下载

浅谈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

浅谈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

浅谈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摘要:近几年来,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步伐进一步加快,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人文、生态及节约型设计,才能使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生态、绿色住宅近几年来,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人们开始在居住区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为居民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人文、生态及节约型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因地制宜是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

所谓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

这样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

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

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

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2、考虑植物不同特性,进行植物配置不同的园林植物,都有自己的生理特点,设计时要考虑植物的各种习性,创造植物最适宜的生存条件,才能获得最好的园林景观。

(1)、建筑背荫面的植物配置建筑的背阴面离建筑的距离和太阳的入射角度有关系。

应选择耐荫植物并根据植物耐荫力的大小决定距离建筑的远近,耐荫植物有:罗汉松、花柏、云杉、冷杉、、南天竹、珍珠梅、海桐、大叶黄杨、迎春、十大功劳、常春藤、玉簪、八仙花、早熟禾、麦冬、沿阶草等。

(2)、建筑前植物配置应考虑树形、树高和建筑相协调,应和建筑有一定的距离,并应和窗间错种植,以免影响通风采光,并应考虑游人的集散,不能塞得太满,应根据种植设计的意图和效果来考虑种植。

居民居住区绿化论文

居民居住区绿化论文

居民居住区绿化论文居民居住区绿化论文如今居住区的绿化受到普遍重视,在每年的居住区绿化评选中,总有一些小区的绿化受到众口赞誉。

这些小区的绿化,不仅构思新奇、造型美观,而且对植物品种的配比也恰到好处,春夏秋冬都能做到色彩艳丽、形态得体、香飘四季。

居住区的绿化水平已经直接影响到商品房档次高低评选的标准,很多居住区的建设者为了进步经济效益不惜用高价对居住区进行包装,可是由于一些建设者和设计者对居住区绿化缺乏专业知识并存在一些误解,居住区的绿化中也存在很多的新题目。

一、居住区硬质景观过多1、居住区的绿地面积固然和以前相比增加了,可是实际上绿地率却在下降,其原因居住区硬质景观过多。

硬质景观作为园林绿化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在居住区绿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功能,设计搭配得当会成为全园的亮点。

但是有很多居住区的硬质景观设计的却过多过滥。

很多居住区的`硬化展装都大量的采用了花岗岩石材,而且其中有很多是较昂贵的进口材料,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还占用了大量绿化用地,使小区的绿化面积明显减少。

2、很多居住区设计了很多的园林小品,比如雕塑,亭台水榭、小桥流水、喷泉水池等等,这些园林小品只要同周边环境和居住区风格主题相协调,往往能起到一语道破、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但是若使用过多过大或者搭配不当,往往适得其反,使得整个小区的绿化失往主题没有重点。

3、硬质景观过多的原因及人们的真正需求造成这些的重要原因是建设者忽略了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高大建筑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整日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奔波的人们,多么希看能够回到自然的怀抱中往轻松、休息一下。

可是回到自己的家园,四周的环境还是和城市中的一样,相同的建筑,相似的雕塑,如出一辙的假山喷泉水池,让人感觉生活是那样的重复紧张而没有新意,坚硬冰冷的建筑之中那美丽清新的绿色景观就显得是那样的亲切动人和珍贵。

所以,真正吸引人的居住区绿化应该是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应该给居民提供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

中浅谈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现状及改善方法

中浅谈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现状及改善方法

中浅谈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现状及改善方法摘要:城市绿化系统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居住区绿化。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一项产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绿化比率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本文主要对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现状及改善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引言居住区绿地规划是为人们创造富有生活情趣的环境,也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区建筑本身的质量有所提高,而且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居住区绿化的重要作用1、使用功能居住区绿地在地震、战时、火灾等非常时期能疏散人口,有着防灾、避难、隐蔽建筑的作用,绿色植物还能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

而且居住区绿地直接创造了优美的绿化环境,可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的休息游戏设施、交往空间和多种活动场地,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率。

2、生态功能居住区绿地以植物为主,从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

3、景观功能居住区绿地中婀娜多姿的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

4、文化功能居住区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

二、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住宅区绿地可分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和宅旁绿地,它们有不同的功能和要求,设计时应有所侧重。

尽管现代住宅区发展迅猛,但在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尚有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1、“为绿化而绿化”设计规划观念表现普遍主要表现在一些住宅小区方案阶段粗糙的规划设计,这类方案仅仅满足符合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但缺乏情趣、有人情味的可持久的绿化空间设计,有些住宅区的绿化甚至有拒人于园外的感觉,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铁栅栏、围栏包围,这样的绿化虽然绝对化覆盖面积达标,但其绿化的实用功能却远远不能发挥它的作用。

园林景观设计——关于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浅析

园林景观设计——关于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浅析

关于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浅析摘要:居住区绿化景观与人的生活休戚相关,绿化景观设计的好坏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对居住区的绿化景观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现阶段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设计及存在问题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区环境绿化的改善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居住区景观绿化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情趣和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对美的需求,对于提高居住区的人文质量,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和人际交往也有重要意义,并且还可以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在楼群布局已成为定势的情况下,设计者们通过园林规划设计、铺地设计、园林小品、园林道路设计等的交融、渗透、连贯,利用各种布景手法,精心规划设计出适合人居、休闲、活动的居民小区环境,营造高质量的住宅小区自然生态环境,使居家与自然融为一体,满足人们对居住小区绿化景观的要求。

然而在设计过程,也会遇到许多存在问题,时下的景观设计多数限于规划设计和重平面规划却忽略景物绿化塑造的园林设计。

绿化景观设计上也存在着片面追求风格形式、重人工轻自然,注重景物单体的形态塑造而忽略景物与环境之间的整体形态的塑造与平衡等等问题。

1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1.1 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形态有特色的居住小区的创造不仅仅是住宅单体、地方风格、有特色园林绿化、组团形式等方面,更有赖于规划方面的布局形态特色、居住小区的总体规划形态创意。

规划形态的选择与确定是形成创造性居住小区的关键环节。

居住小区一般是由三至四个住宅组团、小区中心绿地以及相应的配套公共设施组成。

关于三者的不同规划形式,便形成不同的规划形态。

目前不乏一些富有特色的居住小区,但是总体规划方面尤其是居住小区布局结构形态及小区中心布局形态上的探索手法还显单一,多以“中心式”布局为主。

其优点是向心力强,小区居民心理凝聚感容易形成;缺点是不同组团的享用差异性大,领域感差,景观层次感弱,进而造成利用率低。

浅析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规划设计

浅析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规划设计

居 民区的 自然环境和地 理环境进 行仔细 的研 究,然后 设计一 套完整的施工方案,确认每 一个施工 的地 点。此外 ,空间的 选择不仅仅是施工地点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呈现出景观设 计的空间层次感,从视觉到嗅觉等多个感官的变化体 现出园 林设计的空间感 。
( 2 )对于园林 空间的渗透 。空 间的规划 如果是为 了呈 现 出其功能性和层次感的话 ,那么空间的渗透就是为了追求
框景和中景等,利用这些有技巧的设计,对园林的空间进行
延伸和渗透 。 根据实际情况,在对 园林景观进居民区原先就 已经有 的大树 。事实上,在 园林 景观 设计 的时候 ,应当充分考虑植物 的地域适应性。而原先居 民 区的大树 已经生长 了很 多年 ,对 当地 的环境 已经有 了很强 的 适应性 。所 以,施工人 员应 当尽量保 留居 民区原有的大树 ,
现代居住区的园林设计要 讲究美观性和合理性 ,一定要
考 虑人 与 自然的和谐共处 原则 ,在此基础 上在对 园林 的绿化 进 行设 计。除此之外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体
性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居 民区的住宅功能性质 ,同时从生
态 环保 的角度 出发,对 园林设计进行充分 的空间利用 。 1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过程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 1 )做 到功能性和外观 的统一 。遵循这个 原则实质上
结合 ,我 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讲究 的是 宁静和淡雅 ,而西方 的 园林景观设计讲 究的是优雅和立体 。而过度 单一的园林设计
不再适应人们 的需求 ,在这个时候 ,园林景观的中西结合 不 失为一个很好 的选择 ,将 西方的景观对称和 几何立体 融入 到
东方的 宁静素雅 中去 。 ( 4 )对 于园林景观 的绿化 ,其 中最关 键的当然是对 植

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浅谈_0

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浅谈_0

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浅谈摘要: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国家和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居民区的绿化是改善居民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将生态性、多样性的自然环境和人工设计紧密结合,创造一个舒适、美观、休闲、有益于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城市人居生态景观。

本文针对我国华北地区的居住区园林设计,对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设计;园林绿化;生态园林;设计一.引言近几年,我国很多大中型城市都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概念,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将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宜居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并突出园林绿化的作用。

居住区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现城市竞争力、构建人文景观、维护人工生态系统平衡、促进居民生活健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是充分发挥园林景观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体现“设计以人为本”,充分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重要手段。

二.气候条件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春旱严重,雨季短,降水集中于7、8月份,年降水400-800毫米。

年平均气温5~20摄氏度。

华北地区植被处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在寒冷的冬季,园林景观相对萧条、植被色彩单调。

而且植物种植一般以春季萌动前和秋季落叶后为最佳时期。

因此,进行居住区绿化设计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科学选择绿化方案。

三、当前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1.绿化用地存在“缩水”现象绿化用地“缩水”或者绿化率达不到相关标准是目前房地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受历史条件或者是现实情况的制约,很多新建居住区的绿化面积都未达到国家或当地规定的标准(I类居住区绿化率要大于45%,Ⅱ类居住区绿化率应大于30%,III类居住区绿化率最好大于25%)。

具体表现在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基础建筑垃圾及废弃物清理不完全,使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差,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生态效益大打折扣。

浅谈居住区的园林绿化建设

浅谈居住区的园林绿化建设

浅谈居住区的园林绿化建设摘要: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居住区绿化是重要的一部分,是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它能够贴近我们的生活,也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以人为本,营造最佳的人居环境,协调好居住区绿化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绿化环境美化规划设计养护管理Abstract: In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the landscape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and produce with a new type of green space in urban ecological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re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people. It can be close to our life, also shows the “people-or iented” ecological concept, but also some problems, so we make people the center, build the best living environment, coordinate residential affores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factors.Keywords: Residenti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beautification; planning design; maintenance management.1、居住区园林绿化的概念1.1居住区绿化的内涵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它所具有的独特优势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将更加突出和明朗化[1],而园林绿化在居住区当中正是扮演着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角色,因此居住区的园林绿化十分重要。

浅谈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

浅谈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

浅谈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摘要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本文主要是阐述了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宗旨、设计要求和设计内容,并指出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规划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由人、建筑、绿化、水体、道路、庭院、设施、小品等实体要素,和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精神文化要素两方面构成。

居住区的绿化,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园林设计的目标,就是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与居民的生活有机融合,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和心理功能上方便舒适、安全卫生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1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宗旨1)以人为本的宗旨。

居住区的园林设计要按着以人为本的宗旨。

首先要了解居民的各种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了解到各类居民的基本要求。

这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设施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人们在娱乐、活动、休闲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创造一个生态和谐的居住区环境;其次要让景观环境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2)坚持生态的宗旨。

应尽量保证不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努力创造更好的资源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以实现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维持本土文化的宗旨。

一是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

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二是要体现社区文化。

每个地区乃至某个地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风韵和民间传说,要传承自然纯朴的文化,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三是要避免盲目追求奢华而大量栽植不同地区的树种。

这样很难做到与自然和谐,相比之下多栽植乡土树种更易建造生态社区。

2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条件1)立地条件。

现代居住区大多建有地下工事,其上土层较薄,大乔木难以生存,绿化设计时要从现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市政管网、配套景观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规划设计论文——浅析改善居住区园林绿化建筑092任子豪200931209081【摘要】本文从居住区绿化的作用及现状出发,针对绿化设计、居往区绿化的设计原则、居往区绿化的实用性、居住区绿化的人性化、绿量的竖向提升、住区绿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等要点问题,对如何改善居住区园林绿化进简要行探讨。

【关键字】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原则;实用性;人性化;竖向提升;精神文明建设1.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成的小区如雨后的春笋不断涌现。

居住条件改变了,居住环境又怎么样呢?本人通过一系列调查发现,在成都市的居住区绿化情况并不乐观,多数园林绿化环境不能为人享用,并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得不到良好的养护,其中很多绿化已有部分遭破坏的迹象。

居住环境缺乏生机,居民们享受不到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的乐趣。

夏日艳阳的烧烤使人们仿佛生活在“蒸笼”之中,没有一丝荫凉,园林绿化变成了摆设。

因此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拥有一片绿荫成为居民们迫切的要求。

那么怎样合理利用资源,建立人为建筑与绿化生物的新秩序,怎样才能使人们在惬意的生活中享受阳光、雨露,呼吸新鲜清爽的空气,这是房地产开发商与园林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2.居住区绿化的作用及现状马克思曾说:“人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创造的”。

城市环境美是融合着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有机整体。

凡是在精神感应和能量、物质、信息交换方面,对人们有益,并富有美感的环境,都认为是美的环境。

因此,环境美首先是满足对人有益的功能要求,其次是富有的美感。

有位美学家也曾说:“人类祖先原生活在森林绿色植物之中,为了生存,人类学会为钻木取火,构木为巢,逐渐从野蛮走向文明,走出了森林,建造了城市,于是离开了…绿‟,世界成了一片…灰黄‟”。

与此同时,人类悟出了…绿‟的重要性,提出了返回大自然,恢复绿色世界的愿望。

当然,这个世界已不再是老祖宗们生活的蛮荒之地,,而是恩格斯设想的:“到共产主义,城市要消灭,人类住在四周一片碧绿的宫殿中”,那是人类重新建造的,人为的,也是科学的绿“世界”。

今天,“绿”成了人人所需要的,人人都追求的一种实用的“美”。

互联网会议PPT资料大全技术大会产品经理大会网络营销大会交互体验大会而如今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可用于居住的土地更加短缺,为了解决人与土地的矛盾,大片的高层住宅不断拔地而起,而开发商为了提高利润,采取减少绿地,缩短楼间距的方法,以达到多建房的目的,因此造成绿化面积的严重不足。

那么为什么又要强调绿地的建设呢?因为植物与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首先,绿地可以净化空气。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有些植物还能吸收一些有害气体。

第二,绿地可以美化生活环境,让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第三,绿地可以降低噪音。

第四,绿地可吸收太阳的反射光,缓和光对眼睛的刺激,另外绿地的防风固沙的作用也很明显。

我国有着古老的建宅修园的历史,它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理念。

按照国家的建设标准,居住区的绿化面积不应小于总居住区占地面积的30%,但目前这一标准远未达到。

在仅有的居住区绿化中,普遍存在着品种单一,配置不合理,无层次感和形式呆板等问题。

小区环境应强调美观与舒适相统一,在炎热的夏季,绿地可以提供一个遮荫、乘凉的场所,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个公共的私人交往的空间;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宽敞,遮荫的活动场所;在春天可以充分感受春天的气息;在冬天又可抵挡寒风的凌冽。

有的开发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极力打造高档住宅,在小区绿化上一味地谋求更大的利益空间,而没有从人性化的理念出发。

缺少园林绿化规模,过多强调人为景观的住宅并不能称为“以人为本”的高档住宅。

住宅区绿化只有合理配置水、路、建筑和植物,才能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才能提高居住区的品味,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3.如何改善居住区园林绿化环境3.1城市园林绿化是居住区园林绿化的法律20世纪80—90年代居住小区的建设占据了中国居住区建设的主导地位。

这一居住区的建设模式对我国居住区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但是由于居住小区的模式也存在一些先天的缺陷,居住小区正在它的舶来地——欧美国家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开放住区”模式。

“开放住区”的形成是人们对过去的现代主义和功能主义进行的反思。

通过反思,人们认识到过去的居住小区的模式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社会—环境”这一体系中“人”的重要性,忽略了对于历史的继承和人文的关怀。

“开放住区”已经超越了打破住区围墙的简单概念,它强调了住区是城市整体功能和空间构成的有机组成个部分,同时也主张住区的生活空间与城市进行一体化的交流互动。

所以我们按照“开放住区”的理念,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原则,充分考虑城市的性质、定位和功能分区(适当的分区,适度的混合),考虑城市的人文环境特色,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

同时研究居住区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位置、功能、作用,把握和体察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征、风貌特征(自然风貌、建筑风貌和人文风貌)、经济特征、人群特征(年龄、文化、性别、收入等),使居住区园林绿地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说城市绿地规划是城市园林建设的法律依据,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都要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

要把城市空间和居住区室外空间结合起来,形成连通的城市空间体系。

3.2居住区道路的人性化规划在成都市内的居住区内,我们不难发现转角处有花草被踩踏的现象(如图1)。

不仅在居住区内,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我校园内(如图2)。

(图1)(图2)据分析,该情况之所会产生是因为多数人为了方便快捷而选取的“近道”。

而这样的行为难免会给绿化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不少开发商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对该类似情况进行补救(如图3),同样我校园也对该情况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如图4)。

(图3)(图4)类似措施的收效是显而易见的,其原理主要是用灌木或花卉来阻断人们超近道的可能。

当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也有在转角处铺设卵石的做法,为人们留出“近道”,并以此防止绿化的二次破坏。

当然,深究其原因,本人发现其设计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概念。

而以加拿大约克郡某公园为例,其早期时公园内部未铺设道路,人们在草坪上自由行走。

久而久之,“道路”被踩了出来。

随后设计师再将人们踩出来的“道路”进行整合,并且加以铺装形成真正的公园步道(如图5)。

而这样的设计,由于是在人们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加以创造的,所以比起国内的设计更有了一份“以人为本”的理念。

所以园林绿化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小到每一个细节都尊重体贴人的活动行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5)3.3休憩空间的合理布置通过对成都市内部分居住区环境绿化的调研,本人发现其绿化环境内的休憩空间的利用率并不高(如图6)。

(图6)分析后得出,休憩空间应满足其一定的舒适性,而私密性测试一条重要的评定标准。

而本人则对人行道路旁的休憩空间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

临近人行步道的座椅仅有灌木包围,私密性较差,较易受过往人群干扰,利用率不高;距人行步道有一定退距的座椅有灌木包围,私密性相对于前者有较大改善,过往行人对其干扰不大,但仍不具有较好的私密性,从而达不到良好的舒适性,利用率也不高;而相比之下,距人行道路有一定退距,周围不仅有灌木包围,还伴随着乔木的种植,包围性相对于前面两者都有显著的改善,私密性良好,舒适性也相应有所提高,利用率较好(如图7)。

(图73.4竖向空间提升绿量伴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居住区内部的绿化用地正面临被压缩的可能。

而同时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所以我们把目光从水平平面转向了竖向空间。

本人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竖向空间上提升绿量:1.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注意竖向搭配居住区的园林植物是以植物群落形式存在的,植物群落的搭配千变万化,应注重乔、灌、藤、草的结合,多用地被、灌木,科学建立人工生态系统。

2.合理利用住宅楼的屋顶、架空层或立面出挑等空间(如图8)(图8)4.居住区园林绿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

城市环境的实质含义是人类聚居的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是以人为主要对象进行服务的事业。

园林绿化产生的“景观效益”是以改善人的心理机能和精神状态上服务于人类;“游憩效益”则是从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服务于人类。

总的目标是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实质上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态问题。

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与人这个主体相对应的环境也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含义。

园林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的科学和建设行业,可以在上述两个领域中同时为人类提供服务。

人们通过园林建设为人类社会创造的环境,既要致力于建设生态健全的环境,也要致力于建设文化、科学、艺术相互融洽与和谐的环境,同时也应是具备文化审美价值的环境。

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的园林建设,才更符合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对环境综合要求的生态准则。

因此,园林绿化建设以人为主体的服务功能,不仅体现于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也应充分体现于继承和弘扬我国的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社会行为道德水准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有人统计,一个人一生中大约2/3的时间是在居住环境中度过的,居住区的绿地往往是居民度过业余时间的地方,老人和小孩则几乎整天生活在这里。

居住区绿地是居民的户外活动空间,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场听。

这些绿地由于服务半径小,茶余饭后,群众方便,天天受益。

清晨,绿地给人们提供了晨练的场听;晚饭后,许多人来到这里散步。

由于庭院式绿化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游憩和聊天的条件。

改变了单元住宅互不来往的弊病,特别是减少了老年人的孤独感。

在小游园中到处可以看到老年人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溜早习武,吹拉弹唱;孩子们来到小游园中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增加集体观念。

居住区绿化密切了人际交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