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居民的居住需求,对居住区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生活设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内容和具体要求。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建设宜居、宜人、宜业的社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便利的公共设施和完善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2. 原则:a. 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福祉,创造舒适、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b. 生态原则:保护自然环境,提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居住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c. 社区原则:鼓励社区参与和共享,建立和谐的社区关系,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服务。
d. 可达性原则: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e. 综合利用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
三、内容和要求1. 区域选择: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居住需求,选择合适的土地区域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
考虑到交通便利性、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因素,确保居住区的整体发展和居住质量。
2. 用地布局:根据居住区规模和功能需求,合理规划用地布局。
包括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如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绿地用地等,确保各类用地的合理分配和布局。
3. 建筑设计:a. 住宅设计:根据居民需求和城市风貌,设计不同类型、不同户型的住宅建筑,注重建筑外观、内部空间布局和功能性。
b. 公共设施设计:根据功能需求,设计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公共设施建筑,注重功能性、舒适性和便利性。
c. 绿地设计:规划绿地和景观,提供休闲娱乐、健身活动和生态保护等功能,注重绿化率、景观美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4. 交通规划:a. 道路规划:根据居住区规模和交通需求,设计道路网络,包括主干道、支路和步行道等,确保交通便利和交通流畅。
b. 公共交通规划:规划公交线路、地铁站点等公共交通设施,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减少私家车使用,缓解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
当前居住小区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素探讨

当前居住小区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素探讨摘要: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规划、策划、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合作来完成。
需要规划师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探索,来不断创新、完善。
相信如果规划师们都来关注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发展,我们的居住区环境一定可以达到一个更理想、更舒适、更优美的境界。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Abstra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 it needs planning, ,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cooperation to complete. The planners need to do hard efforts and exploration, innovation, improve to constantly. If planners believe all th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we will achieve a more ideal, more comfortable, more beautiful realm.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1城市小区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
鉴于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更新或演进,规划设计必须研究其新特点和新需求,努力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和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使入住后的城市住宅小区能满足居民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需求。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住宅小区要建立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在更高水平上的和谐发展,既要考虑近期建设,又要兼顾长远发展,以适应居民的远期发展需要。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规划设计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旨在详细说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相关要求和标准,以确保居住区的合理布局和优质环境。
二、规划原则1.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注重居民的需求和舒适度,创造宜居的居住环境。
2.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倡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3.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居住区的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的布局和配套。
4.灵便性原则:规划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便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三、规划内容1.居住用地布局:合理划分不同类型的居住用地,包括住宅区、公寓区、别墅区等,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2.道路交通规划:合理规划道路网络,确保交通便利性和流畅性,同时注重人行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辆通行设施的设置。
3.绿地和公共空间规划:合理布局绿地和公共空间,包括公园、广场、休闲步道等,提供居民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4.配套设施规划:充分考虑居住区的配套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5.环境保护规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绿化带、水体保护区等,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6.安全规划:注重居住区的安全性,包括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监控系统等,确保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规划设计流程1.调研和分析:对规划区域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交通状况等,为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编制规划方案: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制定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包括用地布局、道路交通规划、绿地公共空间规划等。
3.方案评审和修改:对规划方案进行评审,听取相关部门和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4.编制详细规划:在规划方案基础上,编制详细的规划设计图纸和说明,包括用地分区图、道路交通设计图、绿地公共空间设计图等。
5.方案审批和实施: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确定规划设计方案,并进行实施。
居住区的设计原则

居住区的设计原则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全防卫;4.布置合理,空间丰富,环境美,体现地方特色。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当遵守下列原则:1.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2.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4.注重景观与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停车库等小建筑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居住区住宅建筑和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确定。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指标应按有关规范规定确定。
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
道路绿地等。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居住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规划设计应当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是指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居住需求,对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的一系列要求和标准。
下面是一份1000字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一、规划范围1. 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根据城市整体规划,确定规划范围,明确区域边界。
2. 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未来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居住区的面积和户数。
3. 参考周边设施和交通条件,确定居住区的位置和主要道路布局。
二、规划原则1. 人性化原则:设计以人为本,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2. 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居住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形成合理的居住区布局和功能配套。
3.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居住区布局1. 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布置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 道路交通布局:设计合理的道路网络,方便居民出行,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设置步行和非机动车道,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
3. 公共空间布局:合理布置公园、广场、游憩设施等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居住的舒适性。
4. 社区设施布局:合理设置学校、医院、超市、银行等社区设施,方便居民生活和工作。
四、建筑设计1. 统一风格:居住区建筑风格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保持一定的统一性,形成整体的城市形象。
2. 绿化设计:注重居住区的绿化,增加植被覆盖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设置宜人的休闲空间,提供户外活动场所。
3. 阳光照明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立面、采光窗,保证每个住户都能享受到足够的自然光照。
4. 建筑红线控制:控制建筑的高度、体量和密度,确保建筑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五、环境保护1. 噪音控制:合理设置隔音设施,控制居住区内噪音的传播和污染。
2. 污水处理: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对居民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3. 生活垃圾处理:设置垃圾收集站点,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引言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需求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流程,以及相关数据和案例分析。
二、目标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宜居、和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和社区设施,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三、原则1. 人本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福祉,创造舒适、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2. 生态原则:注重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
3. 社区原则:建设社区共享空间,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社会融合。
4. 便利原则:提供便利的交通、商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5. 安全原则:确保居住区的安全性,包括防火、防盗、防灾等方面的考虑。
四、内容1. 地理选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
2. 用地规划:合理规划居住区的用地结构,包括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用地等,确保各种用地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3. 建筑设计:设计不同类型的住宅建筑,包括高层住宅、别墅、联排别墅等,注重建筑的美观、实用和节能性。
4. 道路交通规划:规划合理的道路网络,包括主干道、支路、步行街等,确保交通便利和安全。
5. 绿化景观规划:注重绿化环境的设计,包括公园、花坛、绿化带等,提供舒适的自然景观和休闲空间。
6. 公共设施规划:规划各类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社区中心等,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7. 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噪音控制等,确保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8. 社区管理规划:规划社区管理体系,包括物业管理、社区服务、安全管理等,提供良好的社区管理和服务。
五、流程1. 调研与分析:对选址地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地理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
2. 规划设计: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包括用地规划、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绿化景观规划等。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对于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所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原则。
这些规范和原则旨在保障居住区的生活质量,提供便利的居住环境,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下面是关于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1. 基本原则:规划设计应遵循人本主义原则,注重人们的需求和利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注重社会公平,促进居民之间的平等和融合。
2. 空间布局:居住区的功能分区要合理,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空间、商业用地、教育用地等。
合理设置公共空间,包括公园、广场、绿地等,方便居民休闲和社交。
3. 交通设施:居住区应提供便捷的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步行道、自行车道等。
交通布局要合理,方便居民出行和交通流动。
4. 建筑设计: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要注重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和美观性。
建筑的高度和体量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5. 绿化环境:居住区应提供丰富的绿化环境,包括树木、草坪、花园等。
绿化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提供良好的景观,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
6. 公共设施:居住区应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店、社区中心等。
这些设施要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便利。
7. 环境保护:居住区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可以采用可持续建筑材料和能源,提供可再生能源设施,减少噪音和有害物质的排放。
8. 社区互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促进社区的互动和发展。
可以设置公共活动场所、组织社区活动,增加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综上所述,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是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注重保护环境和提供便利设施,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及建筑方案设计分析

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及建筑方案设计分析摘要:住宅小区是城市居民居住的一种普遍形态,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居住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
本文主要从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建筑方案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保障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切实可行性,以提高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不断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进而为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原则1、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原则概述1.1社区化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需要注重社区化原则,即把小区作为一个社区来设计。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居民的生活、交通、教育、商业等基本需求,以确保小区的生活功能。
同时,小区建设需要注重居民的参与,通过居民议事会、业委会等形式,使居民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小区管理和维护中来。
1.2景观化原则景观化是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小区的景观设计要考虑到自然与人工环境的有机结合,注重景观美化和营造典型的人居环境。
同时,小区各功能区布局也需要注重景观美学,营造出人们愉悦、舒适的居住环境。
这一原则的体现包括:小区绿化、小区公共场所的设计、小区建筑的风格等。
以绿化为例,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将小区周围的道路、院内的空地等进行合理的绿化设计,提高居住环境的美观度和舒适度。
1.3人性化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需要注重人性化原则,这是保障小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居民的整体需求,尤其是特殊群体的需求。
例如老年人、残障人士、儿童等,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设计。
例如,可以在小区内设计无障碍通道,安装护栏,设置坡道、扶手等便于老年人和残障人士通行;也可以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儿童学习活动场所、儿童保育机构等,为儿童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1.4灵活性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需要注重灵活性原则。
小区规划设计需要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需要注重小区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浅析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摘要:居住小区规划理论是一定时期内小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小区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建设小区和管理小区的依据。
规划设计,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其目的是为了规划对象谋取可能条件下地最大利益。
因此,要建设好小区,就必须有科学的小区规划理论,并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进行建设。
关键字:小区规划布局地形
Abstract: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theory is community the go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s in the comprehensive deploy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is also the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area and management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as one of basic human activity, its purpose is to planning objects above conditions on the largest possible profit. Therefore, to build community, it must have a scientific community planning theory, and the construction is carried out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district planning layout of the terrain
中图分类号: [F29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居住小区规划原则
小区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气候、性质、传统风貌等因素以及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植被、道路、构筑物等;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居住小区是小区居民居住和日常活动的区域,是小区镇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居住小区详细规划是指对居住小区的空间布局、住宅建筑
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务设施、绿化和游憩场地等进行综合的统筹安排。
(1)小区的选址及建设规划和环境建设,均必须符合该小区镇区建设规划要求,同时还必须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2)小区规划、住宅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建设标准、用地条件、日照间距、公共绿地、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的合理确定。
(3)小区的配建设施的项目与规模要与该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又要结合建筑设施的总面积,统一分配,灵活运用。
(4)小区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和建筑形态应注意体现民族风情、传统习俗和地方特色,还要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保留的有价值的历史名胜等规划要素。
三、居住小区规划的基本要求
小区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使用要求
小区是居民生活和部分工作的地方,人们每天在小区里的时间占一天的一大部分,因此,为居民创造一个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就成为小区规划的最基本的要求。
满足居民对小区的使用要求是多方面的,如考虑到本地气候特点和为适应家庭人口的不同构成,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为满足居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和布置方式;合理的组织居民户外活动和休息场地,布置绿地和小区内外交通等。
根据居民的多样性,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以及不同爱好,其生活活动的内容也有所差异,因此,不同的生活活动,必然对小区规划提出一些不同的要求,一定要加以重视,认真研究。
2.采光要求
为居民创造一个卫生、安静的居住环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包括住宅及公共建筑的室内卫生要求,也包括室外和小区周围的环境卫生情况,要求良好的日照、通风、采光条件。
因此,在建筑布置上,除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应从卫生要求出发,充分利用日照和防
止阳光强烈照射,组织小区的自然通风,为小区创造更好的条件。
青岛市四方居住小区的规划在日照和采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该小区群体布局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自然通风、天然采光、防视线干扰、消防和管道埋设等诸因素。
住宅单体尽量平行等高线布置,并要争取良好的朝向,有利于保证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
3.安全要求
安全环境来自于有效的小区规划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安全环境包括心理安全、生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居住环境不但要保证居民的正常安全,还要考虑特殊发生特殊情况的安全。
加强防盗安全防范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住宅设计和施工要增加防盗门、防盗锁、防护墙和报警装置等安全措施,还要有值班室和值班人员。
在地震区,小区的规划必须考虑抗震。
道路应平缓畅通,便于疏散,并布置在房屋倒塌范围之外,考虑安全疏散场地及消防通道。
在建筑结构上应保证在地震时不倒塌,房屋体形一般应平直简洁,层数不宜太高。
合理组织小区交通网络是保证安全环境的重要因素,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支网,是它的延伸,但不能向城市道路那样四通八达而使小区的交通环境混乱交错,造成居民心里压抑不安。
因此,小区用地应有合理的规划布局,道路应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可设计成曲折形、弧形、风车型道路线型,使驶入的车辆被迫降低速度,达到安全和安静的目的。
4.经济要求
节约用地、降低造价,是小区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小区各项建设内容中,住宅建筑面积最大,建设投资大,占用土地也较多。
因此,在小区规划时就要按照建设条件和经济要求,拟定住宅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选择和设计适用的住宅类型,并结合用地情况,确定合适的公共服务设施、绿地、道路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合理规模和布局,拟定合适的建筑标准,使其经营合理,使用方便,充分发挥作用。
四、公共建筑的规划布置
1.规划布置的要求和方式
小区公共建筑的配套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
根据不同公共建筑项目的使用性质和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应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并应利于发挥设施效益,方便经营管理和使用,减少干扰。
2.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步骤
基层公共建筑和居民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一些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定要齐全,并和住宅同步使用,否则就会造成居民生活的不方便,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可以在首先配置基层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到一定规模时,再建造公共建筑,规划预留用地,分期建造,逐步实现。
五、居住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
小区的道路不仅要满足小区内部功能的要求,而且还要与城市总体取得有机的联系,小区内部道路的功能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活动需要,如上下班、上学、采购商品等,这类活动是小区内最多、最主要的活动,一般以步行或自行车为主。
2.满足小区内货运交通的需要,如公共服务设施进货、街道第三产业运送原材料、成品等。
3.满足特殊的、非经常性的交通需要,如供救护、消防和搬运家居等车辆的通行。
六、绿化规划
小区景观绿地是小区规划的重要内容,面大量广,与居民关系密切,具有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污染、防止噪声等作用,为居民创造卫生、安静、安全的居住环境。
充分考虑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以植物造景为主题,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时间上的相关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
美国著名建筑大师赖特,他的杰出代表作“流水别墅”就是强调建筑必须与周围环境相结合。
赖特认为建筑必须体现自然属性,为自然而创作;日本建
筑师柿原正澄设计的“与环境共生的住宅”,加强了建筑物隔热的性能,采用屋顶绿化,提高绿化率。
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
如街道、人行道两边,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相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休憩场所。
小区绿化的标准按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多少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
来衡量,小区内公共绿地的指标,应根据人口规模达到不少于1?/人,此外,新建小区的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绿地率不宜低于25%。
例如,上海市御桥花园民乐苑的规划设计是这样的:民乐苑的规划设计是遵循“以人为本,环境为先”的设计思想进行的它的特点为:尽可能的扩大绿地,在建筑布局方面,充分利用了行列式朝向好、通风畅的优点,以此来活跃空间;营造绿色的自然生活空间,在信息时代,除了舒适的智能家居之外,还要求居住环境“园林化”让自然成为天然的起居室。
结束语:面向小康生活的住区。
不仅要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还要在创建美好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努力营造社区的文化氛围,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因此,在居住小区规划上,要侧重对采光效果和绿化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陆可人,欧晓星,房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导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住宅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元育岱,住宅建筑设计图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
4.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