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合集下载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相关内容,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首先,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规划设计中,要合理设置居住区内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以便居民能够便利地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

此外,要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共休闲区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休闲场所。

其次,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还应该注重交通便利性。

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枢纽,确保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同时,要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的便捷性,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还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规划设计中,要合理规划绿化带和水系,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城市的环境污染。

同时,要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设计,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

最后,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还应该注重社区文化建设。

规划设计中要合理规划社区文化设施,如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要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

总之,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交通便利性、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设计标准,才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幸福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希望各地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时,能够充分重视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制定,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

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

小区景观环境规划理念创造出来的景观生态模式,能够完善城市居 民住宅及城市生态系统,优美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 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景观生态模式,将 城市居民住区环境规划提高到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层 面。从这个生态意义上说,景观生态模式,为实现城市居住区环境 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也是未来城 市居民区环境发展演化过程的必然。主要功能以绿色经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范区, 物流业及配套居住集中发展城区为主。南地块规划以商业贸易、物 流集散、文化娱乐、教育、休闲公园及配套居住为核心的城市功能 区为主。项目地块虽位于昆明官渡区,但是交通体系非常发达。快 速路北京路途经本案西侧、昆曲高速路直接让本地块与曲靖相连, 真正打造大昆明1小时生活圈;正在拓宽的丰元路(原7204省道)横穿 地块内;汀东商业大街与地块南侧相连。现阶段城市配套及其设施。 如大型购物中心、重点中小学及幼儿园、以及医院医疗单位、城市 休闲广场、娱乐餐饮等精神性消费有待随着新城建设来完善。 拟完成图纸目录: ⑴、居住区区位图 ⑵、土地利用现状图 ⑶、景观系统规划图 ⑷、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⑸、总平面图 ⑹、竖向规划图
第四阶段:定稿阶段(2020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依据指导 老师的意见,对论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修改,进行定稿。 第五阶段:答辩阶段(2019年4月下旬)。根据安排学院统一安排, 进行论文结题答辩。
五、完成研究(设计)所需条件及落实措施 (一)阅读大量文献,丰富自己的理论专业知识。 (二)多次实地考察。 (三)规划合理的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 (四)整理资料,收集有用信息,并进行归纳,使其合理化 (五)与论文指导老师交流探讨。 六、参考文献资料 [1]陈卫元.我国城市居住区建设浅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7(4) [2]官文娟.现代开放式居住区规划探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 [3]罗正敏.居住区改造规划[D].南京林业大学,2015 [4]赵茜.南京市居住区绿化树种的调查与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 2016(8) [5]王丝.基于生态视角下居住区规划中植物配置的探讨[J].华东科 技:学术版,2015(2) [6]徐艳芬.北方居住区建设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现代园艺, 2015(13) [7]孙斌,李亮.小居住区的定位及规划原则[J].城乡建设,2016(5) [8]李春萍,翟国勋.居住区景观规划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 院学报,2015(3)

居住区规划标准规划标准

居住区规划标准规划标准

居住区规划标准规划标准
居住区规划标准。

居住区规划标准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对居住区的规划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它涉及到居住区的布局、绿化、交通、设施等方方面面,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居住区的规划应该合理布局。

合理的布局能够使居住区内的道路、建筑、绿地等各项设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宜居的环境。

同时,布局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性,尽量避免交通拥堵,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

其次,绿化是居住区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充足的绿地能够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给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因此,在居住区规划中,应该合理设置公园、绿化带等绿地设施,增加居住区的绿化率,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居住区规划还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规划中应该设置商业设施、教育机构、医疗服务等配套设施,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这些设施的合理设置,能够方便居民的生活,提高居住区的整体品质。

最后,居住区规划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在规划中应该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保护自然环境。

同时,应该注重节能减排,采取环保措施,建设低碳、环保的居住区,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居住区规划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居民的需求,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才能建设出宜居、宜业、宜游的居住区,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未来的居住区规划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居住区设计标准

居住区设计标准

居住区设计标准
居住区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对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的制定。


个好的居住区设计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居住区设计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

首先,居住区设计标准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充
分考虑居民的居住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背景,为他们提供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比如,在居住区规划中,应该考虑到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的便利设施,如超市、学校、医院等的布局位置,以及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等。

其次,居住区设计标准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化进程中,居住区的建
设往往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因此,在居住区设计标准中,应该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绿地、水系等自然景观,保护植被和动物栖息地,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另外,居住区设计标准还应该注重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规划设计中,应该考虑
到居住区的交通组织,保证交通便利和安全。

同时,应该合理规划社区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居住区设计标准应该注重社区文化建设。

在规划设计中,应该注重社区
文化设施的规划,如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娱乐场所等,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总之,居住区设计标准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居住区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以及注重社区文化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居住区,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居住区规划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标准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城市居住区进行合理规划,以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城市居住区规划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城市居住区规划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规划城市居住区时,需要考虑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便利度、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等。

此外,还应该考虑到居民的生活环境,包括绿化率、环境卫生等方面,使居住区成为一个宜居的生活空间。

其次,城市居住区规划标准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应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在规划中要合理规划绿地和水系,提高城市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营造宜居的生活氛围。

另外,城市居住区规划标准还应当注重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

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学校、医院、公园、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还应该注重社区建设,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最后,城市居住区规划标准还应当注重建筑风格和品质。

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要注重建筑的风格和品质,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建筑群,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位。

同时,还应该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城市居住区的品质。

综上所述,城市居住区规划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合理规划城市居住区,才能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希望相关部门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标准时,能够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注重建筑风格和品质,共同打造宜居的城市居住区。

用地布局规划

用地布局规划

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第一节居住用地第一条居住用地规划原则1.建设以人为本,舒适、文明、安全、优美的都市化、生态化高品质居住区。

2.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居住用地相对分片集中,居住区与公共设施及绿化均衡协调。

3.各居住区内部结构完善,有良好的交通、绿化设施,以及多层次、内容丰富的居住区公共服务体系。

居住社区设置社区中心,基本社区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为主。

4.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选择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作为居住用地,将水面、绿化等自然环境引入居住区设计,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5.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多样化的居住用地形态——本着合理用地、丰富景观的原则,提供多样化的居住用地类型。

6.撤村并点与新区开发并举,兼顾回迁房建设和商品房开发。

第二条居住用地建设控制标准居住区内各类设施的用地指标应严格按照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的要求执行。

第三条居住用地规模规划居住用地455.23公顷,其中二类居住用地422.91公顷,中小学用地32.41公顷,占城乡建设总用地面积35.29%,规划人口13万人,人均居住用地35.02平方米。

第四条还迁区居住用地1.小营片区,规划面积18.97公顷,安置小营、北寺和南寺三个村庄。

2.黄庄片区,规划面积26.98公顷,安置南黄庄乡、三里屯和东洲三个村庄。

3.老米店片区,远期规划面积33.27公顷,安置城上、老米店、马家口和六合庄四个村庄。

第五条出让区居住用地出让区居住用地:用于商业开发的居住用地,规划面积为409.28公顷。

第六条居住社区1.居住社区一:居住用地106.84公顷,居住人口3.7万人,以新建为主,包括黄庄片区拆迁安置地,住宅建设应注重与铁路的隔离,景观环境的塑造。

2.居住社区二:居住用地95.54公顷,居住人口2.2万人,以新建为主,住宅建设应注重与北运河景观带相协调,景观环境的塑造。

3.居住社区三:居住用地134.63公顷,居住人口2.2万人,以新建为主,住宅建设应注重与水系、生态湿地的关系,景观环境的塑造。

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及建筑方案设计

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及建筑方案设计

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及建筑方案设计摘要:城市内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建设单位要提高对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视度,就目前情况来看,城市中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并且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设计方案,要使小区环境拥有自己的特点。

本篇文章将对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原则进行阐述,并且列举了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原则;建筑方案引言:城市内的住宅小区的设计是城市发展的代表,住宅小区的建设风格直接反映着城市的文化底蕴。

对于住宅小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

进行住宅小区的设计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充分体现出城市特色,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符合小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让人们能够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能够拥有良好的心情,缓解心情压力,提高居民的居住满意度。

1、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1.1坚持安全防护原则在进行住宅小区设计时要坚持安全防护的原则,住宅小区的生活环境是居民非常重视的内容,进行住宅小区的设计时要具备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实施制度之前要具备规范、合理的社区管理制度。

规划设计过程要具备必要的应急处理措施,要对住宅区的出入口合理的设计,对于住宅小区的内部空间进行合理的利用,有效提升住宅区内部的安全防范效率。

1.2坚持绿化设计原则在住宅小区内进行绿化设计,通常情况采用的是立体式的绿化设计方案。

可以在住宅区的围墙上进行竖向绿化设计,这能够有效的促进住宅占地面积与绿化占地面积的均衡发展,使环境更加优化、美观,绿植能够更好的进行空气的净化。

一般情况下可以种植常春藤,其能够攀爬在住宅小区的围墙上,有效的增加了住宅区的绿植覆盖率,也提高了住宅小区建筑墙的整体质量,避免墙体受到季节的冷热交替,出现墙体变形的情况,延长了建筑墙体的使用年限。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原则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原则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在融入大环境大生态的同时,利用合理的规划,适当地设置水景景观,根据小区内绿化植物的生长特性,适当搭配,可营造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感受。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切景观设计的宗旨,小区规划的环保意识提高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促进生态平衡。

1.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和绿化等的软质景观相互协调。

首先,设计的一般规律比如空间的开合、视觉走廊、路径、节点、轴线、对景等,对于园林设计和城市设计来说是通用的。

而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因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而产生,具体来说,具有地方历史语言的和地方特色造园思路和手法,适用于地方风格的住宅的设计中,而现代景观造景的手法适用于现代化风格的住宅的设计中。

根据生态园林的原理,在实现人们对居住区绿地使用基础功能的满足的基础上,对丰富的景观效果的创造也是应该努力的方向。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与和谐是生态园林的景观性所必须要体现的。

顺应于自然规律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是景观的合理设计的源泉,一般来说包括不同气候、地形、土壤等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想从整体上更好将植物群落的美体现出来,必须要对园林美学的融合有深层次的理解。

我们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我们才能以维护这种整体美为前提。

通过对造景的其他要素的综合运用,来丰富园林景观的内涵,这样使得园林设计既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园林景观设计,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是居住区绿地中创造丰富的动态景观效果,毕竟生态园林的景观要求人们必须把握和十分重视景观的动态性。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基地的自然特色和地方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地域和自然区域的特征差距很大,居住区景观设计要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要把握这些特点,如名人名家、历史事件、民族文化、当地的民风、南北方文化的`地域差异等。

同时,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特点也是居住区景观还要充分的加以利用的,从塑造出富有个性和创意的景观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摘要:居住小区规划理论是一定时期内小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小区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建设小区和管理小区的依据。

规划设计,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其目的是为了规划对象谋取可能条件下地最大利益。

因此,要建设好小区,就必须有科学的小区规划理论,并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进行建设。

关键字:小区规划布局地形
abstract: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theory is community the go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s in the comprehensive deploy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is also the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area and management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as one of basic human activity, its purpose is to planning objects above conditions on the largest possible profit. therefore, to build community, it must have a scientific community planning theory, and the construction is carried out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district planning layout of the terrain
中图分类号: [f29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居住小区规划原则
小区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综合考虑所在城
市的气候、性质、传统风貌等因素以及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植被、道路、构筑物等;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居住小区是小区居民居住和日常活动的区域,是小区镇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居住小区详细规划是指对居住小区的空间布局、住宅建筑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务设施、绿化和游憩场地等进行综合的统筹安排。

(1)小区的选址及建设规划和环境建设,均必须符合该小区镇区建设规划要求,同时还必须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2)小区规划、住宅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建设标准、用地条件、日照间距、公共绿地、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的合理确定。

(3)小区的配建设施的项目与规模要与该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又要结合建筑设施的总面积,统一分配,灵活运用。

(4)小区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和建筑形态应注意体现民族风情、传统习俗和地方特色,还要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保留的有价值的历史名胜等规划要素。

三、居住小区规划的基本要求
小区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使用要求
小区是居民生活和部分工作的地方,人们每天在小区里的时间占
一天的一大部分,因此,为居民创造一个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就成为小区规划的最基本的要求。

满足居民对小区的使用要求是多方面的,如考虑到本地气候特点和为适应家庭人口的不同构成,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为满足居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和布置方式;合理的组织居民户外活动和休息场地,布置绿地和小区内外交通等。

根据居民的多样性,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以及不同爱好,其生活活动的内容也有所差异,因此,不同的生活活动,必然对小区规划提出一些不同的要求,一定要加以重视,认真研究。

2.采光要求
为居民创造一个卫生、安静的居住环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包括住宅及公共建筑的室内卫生要求,也包括室外和小区周围的环境卫生情况,要求良好的日照、通风、采光条件。

因此,在建筑布置上,除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应从卫生要求出发,充分利用日照和防止阳光强烈照射,组织小区的自然通风,为小区创造更好的条件。

青岛市四方居住小区的规划在日照和采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该小区群体布局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自然通风、天然采光、防视线干扰、消防和管道埋设等诸因素。

住宅单体尽量平行等高线布置,并要争取良好的朝向,有利于保证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

3.安全要求
安全环境来自于有效的小区规划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安全环境包括心理安全、生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居住环境不但要保证居民的正常安全,还要考虑特殊发生特殊情况的安全。

加强防盗安全防范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住宅设计和施工要增加防盗门、防盗锁、防护墙和报警装置等安全措施,还要有值班室和值班人员。

在地震区,小区的规划必须考虑抗震。

道路应平缓畅通,便于疏散,并布置在房屋倒塌范围之外,考虑安全疏散场地及消防通道。

在建筑结构上应保证在地震时不倒塌,房屋体形一般应平直简洁,层数不宜太高。

合理组织小区交通网络是保证安全环境的重要因素,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支网,是它的延伸,但不能向城市道路那样四通八达而使小区的交通环境混乱交错,造成居民心里压抑不安。

因此,小区用地应有合理的规划布局,道路应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可设计成曲折形、弧形、风车型道路线型,使驶入的车辆被迫降低速度,达到安全和安静的目的。

4.经济要求
节约用地、降低造价,是小区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小区各项建设内容中,住宅建筑面积最大,建设投资大,占用土地也较多。

因此,在小区规划时就要按照建设条件和经济要求,拟定住宅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选择和设计适用的住宅类型,并结合用地情况,
确定合适的公共服务设施、绿地、道路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合理规模和布局,拟定合适的建筑标准,使其经营合理,使用方便,充分发挥作用。

四、公共建筑的规划布置
1.规划布置的要求和方式
小区公共建筑的配套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

根据不同公共建筑项目的使用性质和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应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并应利于发挥设施效益,方便经营管理和使用,减少干扰。

2.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步骤
基层公共建筑和居民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一些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定要齐全,并和住宅同步使用,否则就会造成居民生活的不方便,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可以在首先配置基层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到一定规模时,再建造公共建筑,规划预留用地,分期建造,逐步实现。

五、居住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
小区的道路不仅要满足小区内部功能的要求,而且还要与城市总体取得有机的联系,小区内部道路的功能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活动需要,如上下班、上学、采购商品等,这类活动是小区内最多、最主要的活动,一般以步行或自行车为主。

2.满足小区内货运交通的需要,如公共服务设施进货、街道第三产业运送原材料、成品等。

3.满足特殊的、非经常性的交通需要,如供救护、消防和搬运家居等车辆的通行。

六、绿化规划
小区景观绿地是小区规划的重要内容,面大量广,与居民关系密切,具有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污染、防止噪声等作用,为居民创造卫生、安静、安全的居住环境。

充分考虑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以植物造景为主题,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时间上的相关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

美国著名建筑大师赖特,他的杰出代表作“流水别墅”就是强调建筑必须与周围环境相结合。

赖特认为建筑必须体现自然属性,为自然而创作;日本建筑师柿原正澄设计的“与环境共生的住宅”,加强了建筑物隔热的性能,采用屋顶绿化,提高绿化率。

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

如街道、人行道两边,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相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休憩场所。

小区绿化的标准按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多少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
来衡量,小区内公共绿地的指标,应根据人口规模达到不少于1㎡/人,此外,新建小区的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绿地率不宜低于25%。

例如,上海市御桥花园民乐苑的规划设计是这样的:民乐苑的规划设计是遵循“以人为本,环境为先”的设计思想进行的
它的特点为:尽可能的扩大绿地,在建筑布局方面,充分利用了行列式朝向好、通风畅的优点,以此来活跃空间;营造绿色的自然生活空间,在信息时代,除了舒适的智能家居之外,还要求居住环境“园林化”让自然成为天然的起居室。

结束语:面向小康生活的住区。

不仅要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还要在创建美好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努力营造社区的文化氛围,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因此,在居住小区规划上,要侧重对采光效果和绿化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陆可人,欧晓星,房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导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住宅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元育岱,住宅建筑设计图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
4.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