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麻醉腔镜治疗内科治疗放射治疗等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试行

合集下载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与资格授权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与资格授权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与资格授权管理制度为了规范高风险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加强高风险诊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管理,减少安全隐患,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健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的授权范围应当包括所有进行本诊疗操作的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

无操作权的个人,除非在有正当理由获得管理部门批准的紧急情况下,否则不得从事诊疗操作。

2.我院将手术、麻醉、介入、放射治疗、腔镜诊疗等操作及特殊审批类医疗技术;国家卫健委 2017 年颁布的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纳入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范围。

其中手术、麻醉、介入、放射治疗分别实行分级管理,将本专科限制类或科研类医疗技术或科主任认为具有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手术、有创操作,需要在术前进行重大手术审批的诊疗技术项目,可列为高风险诊疗操作项目进行管理。

对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介入医师、放疗医师进行资格分级授权。

3.高风险诊疗技术资质授权与审批3.1.科室主任为本科高风险诊疗技术第一责任人。

各科室根据本专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复杂性、难度和风险,制定本专业的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每项诊疗技术的操作常规及考评标准,报送医务部审核。

医务部初审后,呈交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定稿。

需根据学科发展和技术变化,对目录及考评标准进行定期更新,也可参照上级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指南、常规、目录、规范等标准执行。

3.2.各科室拟从事高风险诊疗技术人员填写相应的资质授权申请表(见附件);一般要求取得主治医师(或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者方可提出资质准入申请,原则上申请前申请人必须完成15 例以上的一助,并在上级医师(护师)指导下成功施行 5 例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具体例数可由科主任结合申请人及本专业实际情况决定)。

3.3.科室医疗质量考评小组对申请人进行考核,根据其实际操作能力等条件,同意后由科主任签署意见上报医务部。

3.4.医务部根据申报人职称、申报材料等申报条件予以初审,对符合要求者报各相关专业管理授权专家组审核,并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

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高风险技术操作制度与审批程序、诊疗项目、申请表

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高风险技术操作制度与审批程序、诊疗项目、申请表

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为规范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管理,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一、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的授权范围包括所有进行本诊疗操作的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

未经授权的个人,除非在有充分正当理由的紧急情况下,不得从事诊疗操作。

二、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技术及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列入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范围,对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技术的医师进行资格分级授权。

三、组织领导成立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由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组成高风险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负责高风险诊疗技术的资质准入审批与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任办公室主任。

四、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目录:详见附件一。

五、由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建立相应的资格许可授权程序与机制。

(一)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人员必须经授权后方能有资格准入,资格认定后,未予授权的人员不得开展相应操作。

(二)由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与专业人员组成考评组织。

(三)提供需要资格许可授权的诊治操作项目的操作常规与考评标准,并实施培训与教育。

(四)应当结合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对其熟练掌握程度进行认定。

六、审批程序(一)各临床科室从事高风险诊疗技术人员填写《广安市人民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资质申请表》(附件2)。

(二)各科室对申请人进行考核,根据其实际操作能力等条件,同意后由科主任签署意见上报医务科。

(三)医务科根据其职称、手术权限申报材料等申报条件予以审核,对符合要求者报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四)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本人手术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并签署审批意见。

七、高风险诊疗技术实行追踪管理,开展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科室自项目开展日起,每年对高风险诊疗技术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务科备案。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一、制度背景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操作成为可能,如手术操作、放射治疗、激光治疗等。

这些技术的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特别授权人员进行操作,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因此,建立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对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二、制度内容1.授权管理制度(1)明确授权管理的目的和原则,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质量。

(2)明确高风险诊疗技术的范围和分类,制定相应的操作授权要求和流程。

(3)制定授权人员的条件和资格标准,包括医疗技术背景、教育培训、实习经验等。

(4)明确授权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包括操作前的检查和准备、操作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操作后的处理和记录等。

(5)建立授权人员的档案,包括个人资料、授权证书、培训记录等。

2.审批程序(1)由医疗机构设立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审批委员会,负责审批相关操作授权申请。

(2)操作人员按照申请操作授权流程,提交操作授权申请表,同时提供相关的资格证书、培训记录等。

(3)审批委员会根据操作授权申请的内容和资料,进行初步审查。

(4)初步审查通过后,审批委员会组织专家组进行实际操作技术能力的评估。

(5)评估结果和初步审查结果报审批委员会审议,决定是否授权。

(6)授权决定后,发放授权证书,并将相关信息录入授权人员档案。

三、实施步骤1.制定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和审批程序,明确相关的政策、流程和责任。

2.设立独立的审批委员会,并成立专家组维护其独立性和公正性。

3.培训相关人员,包括操作人员、审批委员会成员和专家组成员,培养其独立判断和专业能力。

4.开展申请和审批工作,确保操作人员的授权程序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5.定期进行授权的评估和复审,确保授权人员的操作能力和状态的持续监测。

四、制度的意义1.提高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减少操作风险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2.保障患者的权益,确保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手术麻醉腔镜治疗内科治疗放射治疗等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

手术麻醉腔镜治疗内科治疗放射治疗等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

手术麻醉腔镜治疗内科治疗放射治疗等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风险诊疗技术被应用于临床诊疗中。

然而,这些技术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若操作不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因此需要制定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

下面将从手术麻醉、腔镜、内科治疗和放射治疗四个方面讲解相关制度与审批程序。

一、手术麻醉手术麻醉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得到有效的镇痛和麻醉,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但是,麻醉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制定授权管理制度和审批程序。

授权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机构需将手术麻醉师的相关资质、职业资格等进行审核,并进行有效的备案记录。

在手术麻醉前,手术麻醉师需要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等相关资料,确定麻醉方案后,再征得患者的同意。

在手术麻醉过程中,手术麻醉师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随时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审批程序包括:手术麻醉属于高风险医疗过程,在实施手术麻醉师前,需要进行审批。

审批程序包括复审和主管部门的审核。

二、腔镜治疗腔镜治疗是一种无创、微创的诊疗技术,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在腔镜治疗中也需要制定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

授权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机构需审核操作腔镜技术的医护人员的相关资格证书和技能,保证其拥有相应的技术水平。

在进行腔镜治疗前,医生需对患者的病情、诊疗方案进行详细的评估,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手术史和药物史等重要信息,减少操作过程中的风险。

审批程序包括:腔镜治疗操作属于高风险医疗操作,需要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包括手续齐全、设备检测核查等审核程序。

三、内科治疗内科治疗包括内科手术、内镜检查、介入治疗等操作,这些操作都需要认真制定授权管理制度和审批程序,以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

授权管理制度包括:内科治疗属于高风险操作,相关操作人员需要拥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和技能,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保证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管理制度及麻醉医师分级授权制度

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管理制度及麻醉医师分级授权制度

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管理制度及麻醉医师分级授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操作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高风险诊疗技术,是指手术、麻醉、介入、腔镜等具有较高风险、难度和并发症可能性的医疗技术。

第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管理制度,明确诊疗技术操作的资格要求、操作程序、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等。

第四条医院应当对麻醉医师进行分级授权,根据其专业技术水平、临床经验和业务能力,确定其麻醉操作的权限。

第二章诊疗技术操作资格与培训第五条医院应当对从事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和培训。

第六条从事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二)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三)经过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七条医院应当定期组织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

第三章诊疗技术操作程序与质量控制第八条医院应当制定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程序,明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应急预案等。

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第十条医院应当对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进行全程监控,记录操作过程,评估操作风险,及时处理操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第四章麻醉医师分级授权制度第十一条医院应当根据麻醉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临床经验和业务能力,将其分为不同等级,并授予相应的麻醉操作权限。

第十二条麻醉医师分级授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根据麻醉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临床经验和业务能力进行评估;(二)按照麻醉医师的分级,确定其麻醉操作的权限;(三)对麻醉医师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调整其操作权限。

第十三条麻醉医师分级授权的具体办法由医院制定,报医务部门备案。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加强对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及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及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及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为规范高风险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加强高风险诊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管理,减少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

根据卫计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1、人员管理范围。

包括所有通过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的卫生技术人员。

未经授权的个人,除非在有充分正当理由的紧急情况下,不得从事此类诊疗操作.2、技术管理范围。

我院获得批准实施的二类临床应用医疗技术项目及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的需由医师在危重患者诊疗活动中完成的,具有高危险性、高难度操作项目。

医院对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实行动态管理,临床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应明确其技术风险性,属于高风险诊疗技术的,医院应将其列入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操作者应同时申请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

3、人员资质准入管理。

开展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医师资质准入,参照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与程序》及相关技术管理规范进行授权,涉及高风险诊疗项目的科室及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各医疗、医技科室应当依据本科室实际,确定本科室高风险医疗技术目录(含手术),并对高风险技术项目严加控制,制定每项具体诊治操作项目操作常规和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应做好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操作常规及考评标准。

定期评估高风险技术项目的实施效果并加以改进。

4、高风险诊疗技术实行追踪管理,开展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科室自项目开展日起,每年对高风险诊疗技术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务科备案。

5、资格授权程序5.1个人提出申请,填写《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申请表》,交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讨论。

5.2各临床科室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结合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讨论审核通过后,向医务科、护理部推荐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人员。

5.3医务科、护理部对临床医护人员提交的资格授权申请组织专家进行审查,按照需要资格许可授权的诊治操作项目的操作常规与考评标准,考核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对其熟练掌握程度进行认定。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08161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08161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为规范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管理,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一、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的授权范围包括所有进行本诊疗操作的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

未经授权的个人,除非在有充分正当理由的紧急情况下,不得从事诊疗操作。

二、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技术及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列入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范围,对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技术的医师进行资格分级授权。

三、组织领导成立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

组长:赵春淮副组长:冯燕娴吴寅张旭张倩茹成员:由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组成高风险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负责高风险诊疗技术的资质准入审批与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冯燕娴任办公室主任。

四、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目录:详见附件一。

五、由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建立相应的资格许可授权程序与机制。

(一)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人员必须经授权后方能有资格准入,资格认定后,未予授权的人员不得开展相应操作。

(二)由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与专业人员组成考评组织。

(三)提供需要资格许可授权的诊治操作项目的操作常规与考评标准,并实施培训与教育。

(四)应当结合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对其熟练掌握程度进行认定。

六、审批程序(一)各临床科室从事高风险诊疗技术人员填写《蚌埠三院高风险诊疗技术资质申请表》(附件2)。

(二)各科室对申请人进行考核,根据其实际操作能力等条件,同意后由科主任签署意见上报医务科。

(三)医务科根据其职称、手术权限申报材料等申报条件予以审核,对符合要求者报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四)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本人手术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并签署审批意见。

七、高风险诊疗技术实行追踪管理,开展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科室自项目开展日起,每年对高风险诊疗技术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务科备案。

手术麻醉腔镜治疗内科治疗放射治疗等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

手术麻醉腔镜治疗内科治疗放射治疗等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

院字[2014]xx号手术、麻醉、介入、内科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腔镜诊疗、放射治疗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试行)为规范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管理,严格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要求,现将我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六日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试行)为规范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管理,严格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制度。

一、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的授权范围包括所有进行本诊疗操作的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

未经授权的个人,除非在有充分正当理由的紧急情况下,不得从事诊疗操作。

二、组织领导成立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由院学术委员会成员组成高风险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负责高风险诊疗技术的资质准入审批与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xx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手术、麻醉、介入、内科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腔镜诊疗、放射治疗及二、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列入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范围,其中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肿瘤内科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放射治疗分别实行分级管理,并对医师进行资格分级授权。

1、手术实行手术分级管理与审批,对手术医师进行资格分级授权,按照[2013]32号《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执行。

2、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批与管理,按照医院[2014]12号医疗核心制度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字[2014]xx号
手术、麻醉、介入、内科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腔镜诊疗、放射治疗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
程序(试行)
为规范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管理,严格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
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要求,现将我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六日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试行)
为规范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管理,严格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制度。

一、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的授权范围包括所有进行本诊疗操作的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

未经授权的个人,除非在有充分正当理由的紧急情况下,不得从事诊疗操作。

二、组织领导
成立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由院学术委员会成员组成
高风险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负责高风险诊疗技术的资质准入审批与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xx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手术、麻醉、介入、内科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腔镜诊疗、放射治疗及二、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列入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范围,其中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肿瘤内科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放射治疗分别实行分级管理,并对医师进行资格分级授权。

1、手术实行手术分级管理与审批,对手术医师进行资格分级授权,按照[2013]32号《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执行。

2、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批与管理,按照医院[2014]12号医疗核心制度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实施。

3、麻醉实行麻醉分级管理与审批,对麻醉医师进行资格分级授权,按照[2013]32号《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执行。

4、介入、腔镜诊疗、放射治疗等医疗技术按照河南省卫生厅相应的准入管理要求执行。

5、肿瘤化学治疗按照《肿瘤化疗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试行)》实施;肿瘤的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实行医师分级准入管理制度。

四、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目录:详见附件一。

各科室列出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报医务科审核,科室根据学科发
展和技术变化,对目录进行定期更新。

五、由院学术委员会负责建立相应的资格许可授权程序与机制。

1、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人员必须经授权后方能有资格准入,资格认定后,未予授权的人员不得开展相应操作。

2、由院学术委员会成员与专业人员组成考评组织。

3、提供需要资格许可授权的诊治操作项目的操作常规与考评标准,并实施培训与教育。

4、应当结合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对其熟练掌握程度进行认定。

六、医院对高风险诊疗技术实行动态管理,临床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应明确其技术风险性,属于高风险诊疗技术的,医院应将其列入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操作者应同时申请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

七、资格授权审批程序
1、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分专业设制准入标准,取得主治医师职称方可提出最低难度的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项目的准入资质申请,大多项目要求副主任及以上职称方可申请准入资格,申请前必须完成5例以上的一助,和在上级医师(或有经验医师)指导下成功施行5例,根据相应项目考核,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

2、各临床科室从事高风险诊疗技术人员填写《高风险诊疗技术资质申请表》(附件3)。

3、各科室对申请人根据其职称、手术权限申报材料等申报条件予以审核,并进行考核,根据其实际操作能力等条件,经科室讨论同意后由
科主任签署意见向医务科、护理部推荐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人员。

4、医务科、护理部对临床医护人员提交的资格授权申请进行审查,结合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对其熟练掌握程度进行认定。

5、医务科、护理部对符合要求者名单,提交医院学术委员会和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6、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根据《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手术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医院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医院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机制》、《肿瘤化疗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试行)》等规定,结合本人围手术期管理水平、手术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并签署审批意见。

7、医院下发授权文件。

八、医院对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资格授权实行动态管理,每2年复评一次,当出现下列情况,则应当取消或降低其进行操作的权限:
1、再授权考核不合格者。

2、达不到操作授权所必需资格认定的新标准者。

3、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

4、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

九、高风险诊疗技术实行追踪管理,开展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科室自项目开展日起,每年对高风险诊疗技术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务科备案。

十.临床科室应根据科室业务发展规划,组织科内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