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精品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精品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溶解度的概念、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以及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溶解度的含义,掌握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并能够运用溶解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题前,已经掌握了溶液的基本概念和制备方法,对溶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溶解度方程式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和单位。

2.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溶解度变化。

3.学会溶解度的测定方法,能够进行溶解度实验并处理实验数据。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溶解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及其分析方法。

3.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4.溶解度方程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来探究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使用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溶解度知识。

3.利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4.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设计好实验方案和数据处理表格,方便学生进行实验和记录数据。

3.准备一些相关的案例和实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4.制作好PPT和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溶解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解释溶解度的单位和范围。

通过PPT 和教学课件,展示溶解度的图像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课题2 溶解度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课题2 溶解度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

《课题2 物质的溶解度》
一、教学设计思想
上节课介绍了物质的溶解性,已经了解了不同的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溶解情况不相同。

这节课溶解度是继物质溶解性后,怎样精确地衡量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通过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比较,让学生区分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通过比较表格列数据和曲线查数据的不同,会画出相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曲线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含义。

(2)学会区分物质的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3)知道溶解度曲线,并会根据曲线查找相应的溶解度。

2、过程与方法
(1)在掌握物质溶解性的基础上,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并能区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体验比较的方法。

(2)在结合数学曲线思想下,学会画溶解度曲线,培养自学、阅读、查找有关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物质定性、定量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溶解度概念;画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溶解度五要素。

四、教学用品
媒体:投影
五、教学过程。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1)教学设计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上午好:首先感谢联合体给我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在座的专家、领导、老师给我的课多提宝贵意见。

下面我就溶解度(1)的教学,谈一谈我的教学设计。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溶液的状态却很少思考。

本节课的重点是饱和溶液的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难点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对比归纳、大胆表达”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也准备紧紧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主要分为三个环节:【步入重点】首先提出问题:在一定温度(现在是室温10℃)下,一定量的溶剂(20mL水)里,固体物质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溶于其中呢?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激发了同学产生对知识要求了解的心理需求,通过对实验方案的交流,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在得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饱和溶液能再溶解其他的物质吗?”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的是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高锰酸钾晶体。

让同学们看到高锰酸钾在溶液中扩散的现象,领悟到定义中“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是指原溶质,不是指其它溶质)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是指任何溶质)”,对书本上的定义有了完整、精确的理解。

这一教学过程是以探究实验为主要线索,以教师的设疑、演示、点拔和学生的观察、分析、互动为主要教学手段。

通过直观的实验增加同学的兴趣,为探究实验教学创设了成功的前提【突破难点】为突破难点,仍然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巩固应用】按照教育心理学规律,新知识概念建立以后,需要巩固与强化。

如何将已经获得的知识在具体问题中加以运用,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

在本课的最后阶段我设置了5个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使同学们学会从新信息的转换中分析解决新问题,使本节课重要的知识点落到实处。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与学互动设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导语] 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预习导学1. 叫饱和溶液。

叫不饱和溶液。

2.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下,有没有继续溶的存在,如有,且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未溶的溶质全部溶解,这说明。

4.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饱和溶液?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二、交流探究合作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实验:1.取装有20 mL水的烧杯,加入5g的氯化钠,搅拌、再加5g氯化钠,搅拌;再加5mL水,搅拌。

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加入5g硝酸钾,再加5g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5g硝酸钾,搅拌,再冷却。

2.交流:(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3.问题讨论: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4.交流:(1)一定温度;(2)一定量的溶剂。

5.展示: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6.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人教新[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人教新专题2溶解度(两学时)从容说课本课程分为两部分:饱和溶液和溶解度。

第一部分通过“活动与探索”介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分析、讨论和理解饱和溶液的两个前提条件,判断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最后分析和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第二部分通过讨论与探究引入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再以一个活动与探究绘制溶解度曲线,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

最后又讨论引出了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总结相应的概念。

(2)学会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困难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比较、归纳、实践和实践。

用心爱心专心-1-教具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设备: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勺子、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坐标纸。

药物:氯化钠、硝酸钾。

课程安排:2学时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第二课时:溶解度。

教学过程A部分[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学生活动]【导言】我们知道盐很容易溶于水形成溶液,但盐能无限期地溶解在一杯水中吗?[学生发言]1。

是的。

不[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加入5克氯化钠,搅拌,加入5克氯化钠,搅拌,加入5毫升水。

结论2。

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用心爱心专心-2-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硝酸钾,搅拌,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加热,加入5克硝酸钾,搅拌并冷却[学生活动,教师巡逻][互相交流](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结论]1。

2019年度版本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溶解度..溶解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度版本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溶解度..溶解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溶解度【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溶解度的意义,会初步讲解溶解度。

(2)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会解读溶解度曲线上的点。

(3)培养学生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经过观察溶解度曲线也许溶解度表格,讲解一些老例的生活现象。

(2)经过小组谈论和实验的方法,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溶解度的学习,认识到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把平常生活和化学知识亲密地联系起来。

【授课要点及难点】要点:1.溶解度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溶解度曲线。

难点:1.溶解度看法的建立。

2.溶解度曲线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方法。

【授课方法】谈论式【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授课媒体】多媒体实验仪器【教具准备】汽水,作图工具【授课授课设计】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创立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多媒体显现图片。

图片内容为:一个学生思虑一个问题,我已经知道了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有必然限度的,那么该怎么来形容这个限度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帮助这位同学解答相关的问题。

阅读课本,找寻问题的答案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溶解度讲解固体的溶解度:在必然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点拨】结合上节课讲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变关系,那么理解溶解度我们也要注意两个点:温度和饱和溶液。

分组谈论:从哪四个方面理解溶解度的含义?让学生阅读课本,认识资料卡片上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明确研究目标,引起学生注意。

培养学生阅读表格和图象的能力。

溶解度曲线让学生依照表格9-1绘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讲解】溶解度的两种数据办理方法,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格。

【提问】让学生结合数学相关知识自己讲解一下溶解度曲线上点和线的意义。

依照课本研究第三问。

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1)点: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物质在100 g水中的溶解度。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课题(教科书版本)授课学校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及授课人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性质:本课题是第九单元溶液第二节溶解度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定性认识物质溶解的基础上,继续从定量的角度去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地位: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澄清石灰水、稀硫酸、稀盐酸等溶液,对溶液和溶解现象也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的了解,也没有从化学角度去研究。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物质溶解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下一章酸、碱、盐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

本节课是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很好素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去认识溶解度,享受互助的乐趣,来达到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精神。

学情分析有利因素:学生已经知道固体物质在水中是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最终是会达到饱和状态的;学生也知道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不利因素: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于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缺少思考。

教学目标1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难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建立、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仪器药品烧杯、玻璃棒、水、氢氧化钙、硝酸钾、酒精灯演示文稿视频(刘翔在xx年雅典奥运会夺冠)其他资源导学案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宗旨与意图导课:感受生活中的控制变量法。

体会生播放视频(刘翔在xx年雅典奥运会夺冠),引导学生思考,冠军获得的条件。

播放视频(刘翔在xx年雅典奥运会夺冠)让学生讨论判定刘翔为冠军的条件有哪些?并追问在下列4种情况下是否可判定刘翔为看视频,讨论交流刘翔获得冠军的条件有哪些?体会采用控制变以视频激发兴趣,同时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对物质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讨论:(1)烧开水的过程中,随温度的升高,锅内有什么现象?什么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2)打开汽水瓶盖,会看到什么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小结:气体的溶解度与 、 有关, 越高,溶解度越小; 越大溶解度越大。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
教案新人教版
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60 ℃时KNO3饱和溶液中,
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20 ℃时,18.0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 ℃时,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20 ℃时,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20 ℃时,NaCl的溶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20 ℃时,NaCl的
点评
本节课以了解“饱和溶液涵义”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围绕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两个要素”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

另外有意制造错
误,让学生产生顿悟,设计巧妙。

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延展了“涵义”──结晶现象。

作业
练习:教材P40,习题1、5、6。

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P40)。

板书设计
补充习题
参考资料
教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
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能初步区分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这两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

【学习重点】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学习难点】学会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区分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这两组概念。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矿泉水
B.油水
C.泥水
D.蒸馏水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外界条件不变时,食盐溶液中食盐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吸收热量的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生石灰
4、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_(填一条性质)。

5、洗涤剂能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汽油能洗涤油污是因为汽油。

二、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1、学生实验:向50 mL 的小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进行如下实验(每次实验时,
2、知识架构: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学生实验:向50 mL 的小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4,要
1 / 2
2、阅读书本第35页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

3、知识架构: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①②③
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1、引导学生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注意点:
(1)只有指明“”和“”,“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

(2)饱和溶液只是对于溶质而言的,对于溶质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教师实验:常温下,将2克氯化钠加入10克水中,将0.1克熟石灰加入10克水中。

现象:2克氯化钠在10克水中溶解,溶液较但形成的是溶液;
0.1克熟石灰在10克水中溶解,溶液很,但是形成的是溶液。

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必然的联系,不过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下,饱和溶液溶液比不饱和溶液。

四、巩固(测试自我,我细心!)
1、下列哪些方法能使20℃时的1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蒸发水分 C降低温度 D加入水
2、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晶体析出;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晶体析出;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3.蒸发食盐水中的或往溶液中加入都能使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食盐水;往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可使其变成不饱和食盐水。

4.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该溶液仍然是;如果加入的是少量的水,搅拌后,则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该溶液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有固体溶质与溶液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
C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溶质都不能溶解
D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质量随之增大
【学(教)后记】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