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题演练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第一轮复习

(1)根据年龄组成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指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见下表)
类型
图示
种群特征
出生率 种群 与死亡率 密度
增长型
幼年个体数 多于成年、 老年个体数
出生率> 死亡率
增大
类型 稳定型 衰老型
图示
种群特征
出生率 种群 与死亡率 密度
各年龄期个 体数比例适 中
出生率≈ 死亡率
要分清同一物种和日常用语中同一类,如日常中 “鱼、老鼠、蛇、牛、羊、鸟”都是指一类动物, 而不是一种动物,不能看作是一个种群
种群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要点归纳
一、几个不同生命层次的比较
概念
比较
是种群的基本组成单位,个体
与种群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 个体
系,每个个体携带有本种群基
因库的部分基因
联系 见下图
↓ 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的数量,并记录 ↓ 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即为该种 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单位:株/平方米)
如何调查一个岛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2、标志重捕法: (适用范围: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 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 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 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2、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牧民在承包的 草场上该放养多少 头羊,既能保护草 原,又能取得最好 经济效益?
怎样控制害 虫数量,以防止 虫灾发生?
对于某水体中的鱼,何时捕? 捕捞多少?才能既不会使资源枯 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种群数量特征:
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 个有机单元,它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
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17.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 课时达标检测](限时3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60 分 )1.下边对于种群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内蒙古草原上的所有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要素是年纪构成、性别比率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A .①③⑤B .②④C.②④⑤ D .③⑤分析:选 D①中所有“ 牛” 及②中所有“ 鱼”包含有很多种牛或鱼,高出“ 同种生物个体总和”的范围,因此不属于一个种群。
③为单位空间中的“ 同种个体总和”,应属一个种群。
④中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应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 (2013 ·山模拟黄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目特点描绘的是()A.我国的人口将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03 年,某省人口的出生率为 1.329%C.橡树的植株常在母株邻近形成集群D.因为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分析:选 C 我国的人口将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反应的是数目特点的“ 年纪构成” ;出生率和死亡率也属于种群数目特点;而某栽种物在母株邻近形成集群,反应的是种群的空间特点。
3. (2013 潍坊模拟·)以下对于种群数目变化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目增添的数学模型表示为:t N t= N0λ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域后,必定呈“ J型”增添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 值D.一个呈“ S型”增添的种群,数目在K/2 左右时增添速率最大分析:选 B种群数目的变化受多种要素的影响,如天气、食品、天敌、传得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域后,可能不适应变化的环境而被裁减,也可能因环境优胜、缺乏天敌而呈“J”型增添;对于呈“S”型增添的生物种群来说,增添速率最大时,种群的数目在K/2 左右。
4.以下有关检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按照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检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往常采纳样方法C.标记重捕法检查获取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准的现实反应D.将 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 ÷m 只分析:选 B因为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检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纳样方法,而应采纳标志重捕法。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一轮复习

J型
环境阻力
K值 S型
时间
增大环境阻力降低环境容纳量
种 群 数 量
J型
环境阻力
K值
时间
下列关于下图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a~e期间种群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
标志重捕法
?只
第1次捕捉50只,标志
第2次捕捉45只, 有标志10只
放回原种群
【例】在调查一块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 放置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60只,将捕 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 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 捕获了4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 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 多少只?
等距取样法 16m2、100m2
(3)计数
2 15/m
1m*1m
• 3、某兴趣小组打算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 物的种群密度。他们设计了如下调查步骤: •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 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 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 请结合以上调查表,指出该小组活动设计中的3处 错误并加以改正:
N=(60×40)/12=200只
计算公式: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 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 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M=n:m
年龄组成
预测
出生率 死亡率
决定
种群密度
决定
迁入率 迁出率
影响
性别比例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一轮复习课堂达标)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课堂达标):A组双基题组1.(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2.(2014·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值3.统计某农田中玉米种植后植株平均高度,结果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50天左右玉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B.90天左右玉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C.该农田中玉米长势整齐,因此该农田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D.由于种内斗争的加剧,玉米平均株高达到160 cm后不再增长4.(2014·绍兴一中高三阶段性测试)研究人员调查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根据该曲线,为充分利用草鱼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应从哪一年进行捕捞,每年最多捕捞草鱼的量是多少() A.第三年捕捞量为(K/2-0)B.第四年捕捞量为(n-K/2)C.第五年捕捞量为(m-n)D.第六年捕捞量为(K-m)B组高考题组1.(201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2013·山东高考)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2-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种群的特征(Ⅰ)种群的数量变化(Ⅱ)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知识点一种群的概念及其数量特征1.种群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①________生物的全部个体想一想:判断种群和物种的标准是什么?2.种群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是种群最基本的②________特征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调查方法错误!(2)出生率死亡率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⑨________的比率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10________的重要因素(3)迁入率迁出率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4)年龄组成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类型:⑪________、稳定型和⑫________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⑬________(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3.种群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议一议: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1.变化内容:⑭________、波动、⑮________、下降 2.两种增长曲线 (1)“J”型曲线{ 产生原因:食物、空间条件⑯、气候适宜、无敌害等特点:种群数量⑰(2)“S”型曲线⎩⎪⎨⎪⎧产生原因:受⑱如空间、食物、敌害的制约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⑲K 值后,将停止增长,或保持在⑳左右3.决定因素○21________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看一看:当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4.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受○22________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5.研究意义{ 合理利用、保护野生生物资源预防虫害、拯救和恢复濒危动物 思一思: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S”型增长的实质是什么?巧记:种群的“二·二·三”判一判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
种群的特征一轮复习

如何调查一个岛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
添加标题
适用范围:
添加标题
一般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01
02
第1次
第2次
种群数量 标记个体数
=
计算公式: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保证调查准确的前提和注意事项是:
前提:标志个体与为标志个体在重捕时几率相等;无大规模的出生,死亡,迁出和迁入等。 注意事项: 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寿命和行为无伤害。 标志不能过分醒目,且在调查期间不能消失。 捕捉方法应地点一致
种群数量的变化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添加标题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01
添加标题
数学方程式:Nn=2n
02
添加标题
数学模型: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03
时间(min)
种群数量(个)
0 20 40 60 80 1 1 1 1 1 00 20 40 60 80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种群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Nt=N0 λt
环境阻力:
环境容纳量(K值):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加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降低
一中2014-2015度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的变化

年龄结构
种群密度 决定4. 江苏省曾经在一次会议上通过一项规定:未经卫生或者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和个 人不得开展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未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胎儿性别鉴定。 思考与讨论:该省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跟踪练习】 (山东)右图曲线 a、b 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D) A.曲线 a 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计算种群密度
3.哪些生物种群的种群密度适合用样方法调查? 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某种昆虫卵的种群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跳蝻的种群密度、蚯蚓的种群密度等) 。 4.若对本校的老鼠进行统计,该采用哪种方法?如何计算种群密度?
【问题研讨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7 年 6 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 400 多万亩湖洲地中的 约 20 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 800 万亩稻田。研究发现,该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州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但一个月内随 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 1、请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田鼠迁入初期及在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模式:
3
【思考 1】对于洞庭湖区的鼠患,有人主张投放高毒性的灭鼠药,在短期内迅速杀死大量东方田鼠。你 赞成这一方案吗?请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说出两点理由。 不赞成。1.会同时杀死替他动物;2.造成环境污染;3.没有被毒死的田鼠由于生活条件充裕会迅速 大量繁殖,从而再次爆发鼠患;4.可能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思考 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 退耕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消灭天敌 【思考 3】对于洞庭湖区的鱼类,有人在数量打到 K 值时捕捞。这样能一次性的获得最大捕捞量。你赞 同该观点吗?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赞同,请说出合理的捕捞方案,并运用生物学知识加以说明。 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 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得低于 K/2, 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 【跟踪练习】 (08 山东)每年的 7 月 11 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 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 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 a 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 果有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 地减少)。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 c 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 b 曲线,该曲线与 a 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环境 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 110 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55 亿。 (3) 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这一政策能有效的控制人 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课后学习 1.小组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完成《创新设计》及活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能专项提升《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新人教版

返回目录
第31讲
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
提醒:①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② 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 是出生率高造成的。③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 增长率下降。④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 来降低出生率。⑤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 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⑥性别比例中,雄多于雌的如 蚂蚁等;雌多于雄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
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 生和死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 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生理活动,且 不易脱落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第31讲
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
3.[2011·北京卷] 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 群关系。( ) √ [解析]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 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贝类活动能力弱,适宜采用样方法 研究种群关系。 4.[2009·广东卷] 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和木棉 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都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 ( ) × [解析]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 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所以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米种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
返回目录
第31讲
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
(2)出生率、死亡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 总数 的比率。 体________ 种群密度 的重要因素。 ②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_________ (3)迁入率、迁出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 的比率。 ②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返回目录
第31讲
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
(3)K值:又称______________ 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 最大数量 。 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_________ 4.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的原因:气候、食物、天敌、传 染病等。 5.意义: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对有害生物的防治。 导思:“K”值的定义是什么?(请翻阅教材必修3 P67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2.(2013·黄山模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03年,某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橡树的植株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3.(2013·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 t=N0λt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4.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5.下列表示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的是()6.(2013·聊城模拟)将若干只雌、雄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笼子中饲养,让它们自由交配繁殖,并且给予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的数量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图中的()A.a B.bC.c D.d7.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λ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D.K值是固定的8. 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
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9.右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0.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
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
K表示种群的最大值,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4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该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应为20011.(2013·安师附中模拟)下图表示某一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曲线。
现围绕此曲线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其数值是恒定不变的B.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12. (2013·兖州模拟)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2013·福州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指导草原牧民更科学地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1)为确定放牧量,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应该为________,为减小调查的误差,调查时应注意: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①图甲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
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AB段实线与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甲中________点不可能出现此种年龄组成。
14.(15分)(2011·江苏高考)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 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曲线BC 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________。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 C 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被大量消耗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 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15.(15分)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
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_______曲线增长,5年后λ值开始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发生________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
(3)为提高牧草产量,计划在该草原上喷施某种化肥,若要探究这种化肥是否不利于上述昆虫的存活,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
实验步骤:①将生理状况相似的该昆虫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组昆虫的生存率。
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D①中全部“牛”及②中全部“鱼”包含有许多种牛或鱼,超出“同种生物个体总和”的范畴,因而不属于一个种群。
③为单位空间中的“同种个体总和”,应属一个种群。
④中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应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选C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反映的是数量特征的“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也属于种群数量特征;而某种植物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反映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3.选B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不适应变化的环境而被淘汰,也可能因环境优越、缺少天敌而呈“J”型增长;对于呈“S”型增长的生物种群来说,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的数量在K/2左右。
4.选B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5.选A A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说明该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6.选C由题干中“将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笼子中饲养并且给予足够的饲料和水”分析知,笼内鼠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
7.选D“J”型增长与“S”型增长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S”型增长有K值,而“J”型增长无K值。
8.选B本题中的柱状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由图可知,第1~5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5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慢,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加。
由此可判断,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但未达到K值);由于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等于K/2,故理论上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防治鼠患时,若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则在该条件下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恢复到较大的数量,故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
9.选B图示a点东亚飞蝗数量急剧上升,此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在病虫害防治时应在a点所示时间之前进行;图示a~b段种群数量仍然在上升,但种群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导致种群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出生率降低从而降低种群密度;控制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处于较低水平,对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利,因此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10.选A由图表知,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种群增长量最大时为50,此时对应种群数量为K/2,曲线上的点是S3。
故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明显影响出现在S3点之后。
11.选C 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可发生改变,种群数量最大值是在K值附近波动;K 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到达K值,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为稳定型;鱼群的捕捞应在大于K/2时进行,且剩余量应维持在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