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训练 1
专题1生物和生物圈-【提分必备】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必练真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提分必备】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必练真题专题1 生物和生物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2020·黑龙江大兴安岭地·中考真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所描绘的自然现象,反应了哪一个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答案】C2.(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在“①→蝉→螳螂→黄雀”这条食物链中,①最可能是()A.太阳B.榕树C.细菌D.岩石【答案】B3.(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狗发觉有人靠近而叫唤,说明生物能够()A.对刺激作出反应B.进行生长和繁殖C.发生遗传和变异D.排出体内的废物【答案】A4.(2017·四川成都·中考真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A.捕食关系B.合作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答案】A5.(2020·山东临沂·中考真题)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A.大树底下好乘凉B.雨露滋润禾苗壮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春江水暖鸭先知【答案】A6.(2021·江苏·淮安市东城开明中学中考真题)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一个多功能光照箱,在该箱里栽培40株同种且生长状况相仿的雏菊幼苗,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由此可知,该小组探究的变量是()A.光照B.温度C.湿度【答案】A7.(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生存B.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C.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D.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答案】A8.(2021·宁夏·中考真题)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田鼠、蛇、猫头鹰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关系。
初中生物对照实验专题复习1

5、某同学做“探究菜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 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菜豆种子 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 置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干燥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 甲 潮湿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 乙 丙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丁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 25 ℃的橱柜中
甲 (3 )根据实验目的两组对照实验的对照组是:—— 不能 (4)乙和丙是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理由 因为有两个因素不同 是—————————————————— 。 7、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 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 ) C
A灌木丛
B草地 C水洼
D裸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酸雨对植物生长有不良影响
4、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等量馒头 碎屑与2毫升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等量馒头块与2 毫升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 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组。 1和3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3 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这组实验的对照组是 ———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 两组作对照。对 1和2 2 照组是:——————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 ℃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_______1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搅拌作用下,唾液能快速分解淀粉 (4)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 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 不 不搅拌”。这第四种处理 _____必要(填“有”或“不”)
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含答案和解析)专题0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是物质和能量变化需要统一的指挥和控制中心,D符合题意。
C. 主要的遗传物质 D. 遗传物质的载体
【答案】C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果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中的细胞偏左上方,则玻片标本应往______方移动。
13.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中细胞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和功能,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表示的是细胞膜,它的功能是。
(2)图中2表示的是细胞质中的,它是能量转换器,它的功能是将有机物的生物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生活提供动力。
B.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加速了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不符合题意。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樱桃、西红柿果肉细胞中带酸味甜味的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的液泡,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5.下列有关番茄细胞结构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10. 以下是细胞中所含有的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①水②无机盐③糖类④脂肪⑤蛋白质⑥核酸
2019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一生物与环境

考点知识聚焦
考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即 生态因素 , 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土壤 等;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最常见的有 捕食 、 竞争 、 合作 和 寄生 等。
考点知识聚焦
() () () () ()
【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考点知识聚焦
考点二 科学探究的方法
1.观察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观察要有明确的 目的 ,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观察工具: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
热点实验梳理
(2)实验设计遵循原则: ①对照原则:要有实验组和对照组。 ②单一变量原则: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必须都相同。确保实验结果的变化 只与所探究的变量有关,而与其他无关。 ③等量原则:是指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一个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要全部相同,以消除无关变量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④可重复性原则: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点拨】 得出实验结论的方法 ①如果实验有探究的问题或作出假设, 结论是根据结果对假设或问题作出的 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②如果只有实验设计和结果,则根据下
注意事项
列步骤得出结论:第一步:找变量;第二
①要用10只鼠妇而不是一只鼠妇的原因是增加实验的可靠性, 步:找实验现象;第三步:找变量与实验
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
2.调查法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就要选取 一部分 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抽样 调查。 (2)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 ①按形态结构特点分: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②按生活环境分: 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 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实验试题

中考生物实验专题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此题包括20个小题,每一小题2分,一共60分。
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1·)以下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调查生物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须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B.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C.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一共同的特征进展简单的分类D.对看上去差异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一样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2.〔202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潮虫〔鼠妇〕,如下图。
他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究,记录各处发现潮虫的数据如下表。
通过分析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A高温枯燥 B阴暗潮湿 C空气污浊 D阳光充足3、在学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课上,某同学将大写的英文字母“G〞写在透明的纸片上,制成玻片标本〔字母正放〕。
观察时,目的恰好处在视野的右侧。
如何挪动玻片标本才能使观察目的处于视野的HY?视野中的物象是怎样的?请选出正确的组合。
〔符号←表示左移,→表示右移〕〔〕4、假设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
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5、右以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A转换到视野B时,以下操作步骤正确的选项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挪动玻片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⑤C.⑤→④→③→②D.④→⑤→①→②6.(2021·)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2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
将一定量潮湿的肥沃土壤均分为2份,在甲瓶中放入1份,将另一份烘干冷却后放入乙瓶。
然后在2瓶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一样的蚯蚓。
将2个装置均置于一样的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是后观察,发现蚯蚓蠕动才能明显减弱的是〔〕7.〔2021·〕以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局部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②③④A.③④①②B. ③④②①C. ④③②①D.④③①②8、根据“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收获,我们可找出以下归纳或者推断错误的一项〔〕A.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B.要想让唾液发挥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C左右C.试管内的混合液,如加碘变蓝,那么证明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D.富含淀粉的芋头汤,参加食盐〔含碘〕后,汤会变蓝9、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2019年生物中考重点专题复习冲刺训练(原卷版)

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
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2018年内蒙古通辽卷)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B.雨露滋润禾苗壮C.蚯蚓能松上壤,提高土壤肥力D.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答案】C【解析】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A错误;雨露滋润禾苗壮,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禾苗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粪便和其他代谢产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属于生物影响环境,C正确;企鹅生活在南极,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错误。
2.(2018年湖南张家界卷)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塞罕坝,曾经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当地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经过三代林场建设者们几十年艰苦奋斗,营造出112万亩森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017年12月5日,我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地球卫士”奖。
据统计,塞罕坝林场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1种,鱼类32种,昆虫660种。
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其中兽类7种;鸟类39种;鱼类1种。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早期由于人们的过度采伐,濒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2)材料中画线部分体现了________的多样性。
请从林场内常见的生物(草、蝗虫、青蛙、蛇、鹰、木耳)中选取适当的生物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___________。
在这条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精练 (解析版)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认识生物:考向1 生物与非生物的判定;考向2 生物的特征;考向3 科学探究常用方法—调查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考向4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考向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考向6 生态系统的概念;考向7 生态系统的组成;考向8 食物链和食物网;考向9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知识清单1】:生物的基本特征【知识补充】生物其它的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生物)考向1 生物与非生物的判定【2022贵州贵阳】小杰有一个能简单对话、完成部分指令和会走动的智能机器人,但他却说机器人不是生物。
下列判断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正确的是()A.能自主运动B.不需要营养C.按指令做事D.会发出声音【答案】B【解答】解:智能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如不能生长和繁殖、不需要营养物质等,所以不是生物。
而运动、按指令做事、发出声音都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不能作为判断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
可见B 正确。
故选:B。
考向2 生物的特征(2022·甘肃·永昌县教学研究室中考真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了鸟类因受到惊吓而起飞的情景,这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为()A.可以生长发育B.能够繁殖后代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需要获取物质和能量【答案】C【解析】AB.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且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AB不符合题意。
C.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鸟类因受到惊吓而起飞,就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C符合题意。
D.生物的一生需要为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从而为自身提供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知识清单2】科学探究常用方法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观察。
为了更好的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之一。
中考生物 专题一 科学探究复习题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一科学探究课标细解读考点全突破一、关于显微镜的使用目镜、物镜、其放大倍数可以用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来表示;在观察同一洋葱表皮细胞时我们会发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多(选填“多”或“少”),视野越亮(选填“亮”或“暗”);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少(选填“多”或“少”),视野越暗(选填“亮”或“暗”)。
2.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构件有反光镜、遮光器(或光圈)。
对光时要使视野变亮可以使凹面镜和大光圈。
要使视野变暗则可以使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3.有时显微镜的视野中会看到污点,我们看到的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载玻片三个地方,因此判断时只需要移动其中的两个,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如果移动载玻片时污点就跟着动,则证明污点就在载玻片上。
4.由于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上下倒置、左右相反的,所以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则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所在的位置应该相同(选填“相同”或“相反”)。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而擦、滴(0.9%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这是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我们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3、染色时要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其目的是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
三、实验法1.实验法的一般步骤:A、发现并提出问题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C、作出假设D、设计实验方案E、实施实验并记录F、分析实验现象G、得出结论。
2.实验法探究中一定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要求控制单一变量、实验材料要达一定数量,实验次数要尽可能多一些,其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名师精解析【例1】下图为某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1)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__移动;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______________,换成高倍物镜;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______________进行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全程复习专题训练(一)
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B.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 (2012涪陵)右图表示某个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
⑤
之间的关系,图中的①所代表的成分名称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松树生活在干旱的地方,其根部能够分泌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这说明()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无关
4.某地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A.A→B→C→D
B.A→B→C
C.B→A→C→D
D.A→C→B→D
5.(2012济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看成
A.一条食物链 B.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C.一个食物网 D.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6.(2012威海)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荣成天鹅湖 B.环翠楼公园 C.乳山河 D.昆嵛山上一棵千年银杏树
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根深叶茂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大雁南飞
D.秋风扫落叶
8.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
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B.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
C.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D.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9.(2012威海)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园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10.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
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
C. 酸雨会引起水俣病
D.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
二、非选择题
11.(2012南安)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8分)
(1)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玉米的
作用开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
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2)此生态系统中,人、猪、鸡和玉米之间通过
关系形成食物链。
请写出一条食物链(至少包含三个环节):。
(3)在此生态系统中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的微生物是腐生的,它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4)若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最后进入人们的餐桌。
12.(2012南通)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中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草属于,兔、鼠、鹰等动物属于。
(2)该图中共有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构
成。
(3)位于食物链中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填植食性或肉食
性)动物。
(4)如果该环境中鹰大量减少,在一段时间内蛇的数量将会。
13.实验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小河中几种不同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
行分析,并请环保专家对这5 种生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测定。
其结果见下表:(l)根据表中信息推断5 种生物之
间的关系(以食物链或食物网形式表示)。
(2)如果大量含有氮、磷的污水流
入河中.引起小球藻等浮游植物快速繁
殖,在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
的影响可能是。
而
当小球藻爆发性繁殖时,不仅会导致其
他生物的死亡,也会有大量的小球藻死
亡。
这些死亡的生物在的分解作用下.导致更多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3)研究表明:甲基汞对人类的危害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而且环境中任何形态的汞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剧毒的甲基汞。
环境中的甲基汞主要是由汞及其化合物在水体、土壤中经微生物作用产生的,它能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最终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
(4)日常使用的电池不少种类含有汞,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1.C
2.A
3.C
4.A
5.B
6.D
7.B
8.C
9.D 10.C
11.(1)光合递减人(2)吃与被吃 3 “玉米→猪→人”等
(3)细菌(真菌、甲烷菌)分解者(4)食物链(食物网)
12.(1)生产者消费者 (2)5食物网 (3)植食性 (4)增加(或“先增加后减少”)
13. (1)如右图(2分,每有一处字母或箭头错误扣1分)
(2)水蚤、河蚌的食物丰富,数量增加细菌等微生物(分解者) (3) 生物富集(4)尽量不使用含汞的电池;对于废旧电池,分类回收处理等(只要意思正确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