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与倒槽作用引发的内蒙古自治区两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合集下载

一次回流与倒槽共同作用产生的强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一次回流与倒槽共同作用产生的强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一次回流与倒槽共同作用产生的强降雪天气过程分析莫爱勰【摘要】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7年2月21日卢氏县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及成因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果.①500hPa图上,欧亚高纬地区维持两槽一脊型.从乌山低槽后部不断分裂小股冷空气南下,在高原堆积、加强,与南支槽同位相叠加,使南支槽加深,槽前西南气流加强.地面图上,回流形势与河套倒槽同时强烈发展,两支急流与东路冷空气在卢氏上空交汇,是造成此次强降雪的重要原因.②强烈的水汽辐合和深厚的湿层为此次暴雪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③低值系统前部的上升运动与喇叭口地形阻挡后产生的上升运动辐合形成深厚的、大范围的、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是产生强降雪的关键性条件.【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年(卷),期】2018(000)019【总页数】3页(P148-150)【关键词】强降雪;回流;倒槽;急流【作者】莫爱勰【作者单位】卢氏县气象局,河南卢氏 47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暴雪是我国北方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但暴雪出现的概率远比暴雨小得多,其预报难度更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气象工作者加强了对强降雪成因的研究,并总结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例如,张迎新等[1,2]使用NCEP资料和中尺度模式对回流暴雪过程进行研究,指出强降雪起止时间与低层冷空气和中层暖湿气流的风向风速具有相关性。

李青春等[3]利用WRF-ARW模式对2010年冬季华北地区回流暴雪天气开展模拟研究,得出同样的结论。

王东勇等[4]、赵桂香[5]认为,强降雪时,近地面925hPa附近有超低空偏东急流存在。

候瑞钦等[6]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显示,向东开口的喇叭口地形使气流在低层有弱的上升运动。

2017年2月21日,卢氏县出现了有资料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强降雪天气。

此次过程系地面回流与倒槽共同作用所致,范围广,强度大,时间短,产生了道路结冰等灾害,给交通运输和能源供应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呼伦贝尔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呼伦贝尔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呼伦贝尔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2018年12月11日,呼伦贝尔市迎来了一次严重的暴雪天气,给城市的交通、能源供应、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次暴雪天气是由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冷空气是导致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冷空气南下到达呼伦贝尔市时,由于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为雪花。

而且,冷空气还带来了较强的风力,造成雪花在空中飘零,形成了大范围的降雪。

暖湿气流也对暴雪天气起到了推动作用。

呼伦贝尔市位于东海岸,大面积的湿气从海洋上席卷而来,与冷空气相遇时会形成急剧的对流。

这种对流使得湿气迅速凝结成雪花,并伴随着大风,形成了密集、长时间的降雪过程。

地形也是导致暴雪天气的因素之一。

呼伦贝尔市地势较高,地貌复杂,山区集中,这样的地形条件往往会形成暴雪天气的有利环境。

当湿气经过山地或高原地区时,会因为地势的阻挡而形成气流的上升,湿气在上升过程中凝结成雪花,并且降雪过程也会延长。

在这次暴雪天气过程中,呼伦贝尔市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交通运输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雪花的积聚导致道路结冰,通行困难。

大量雪花还导致能见度降低,对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能源供应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雪花堆积导致输电线路受损,影响了电力供应。

农业生产也受到了影响,大量积雪覆盖了农田,阻碍了农作物的生长,对农民的收入造成了损失。

为了应对这次暴雪天气过程带来的影响,呼伦贝尔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市政府及时发布了暴雪天气预警,引导市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加强了城市道路的除雪作业,确保道路畅通。

还组织了电力抢修队伍,及时恢复了停电的区域供电。

对于农民来说,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发放补贴、提供技术指导等,减轻了他们的损失。

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表明,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相互作用、地形因素等是导致暴雪天气的原因之一。

这次暴雪天气给呼伦贝尔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有效减轻了影响。

通过总结这次暴雪天气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类似天气的挑战,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0年11月巴彦淖尔市两次雨雪天气过程分析

2020年11月巴彦淖尔市两次雨雪天气过程分析

层上升运 动 加 强 为 降 雪 强 度 的 增 强 提 供 了 有 利 机
变线南压;
21 日 08 时,转为偏 北 气 流 的 控 制。地 面
4 降水相态变化成因
空槽控制巴市 -36 ℃ 的冷中心已位于蒙古南部,较
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辐散区和低空急流出口左侧
700hPa在巴市上 游 阿 盟 东 部 有 切 变 线 存 在;至 20
件。临河站 20 日 08 时 有 逆 温 层,有 利 于 能 量 的 积
累 [8]。
3.
2 动力条件
从 高 空 300 hPa 等 风 速 图 (图 略 )可 以 看 出,
移动,上游的冷槽 亦 向 巴 市 推 进;至 21 日 08 时,高

11.
17”有南北三支高空急流,巴彦淖尔市处于北支
强的冷 平 流 开 始 影 响 巴 市 大 部 地 区。20 日 08 时
中心值 144dagpm,对应 500hPa槽前,系统后倾明
显处于发展阶段,偏 南 风 不 断 将 暖 湿 空 气 向 降 雪 区
输送,提供水 汽,降 雪 区 位 于 显 著 湿 区 内,至 18 日
08 时巴市西南部新 的 切 变 线 建 立;
18 日 20 时 切 变
线仍 在 维 持;
19 日 08 时,受 偏 北 气 流 影 响 降 水 结
文章编号:
1007—6921(
2023)
13—0092—03
简 称 “乌 前 旗 ”)乌 拉 山 镇 为 9
.8 mm,最 大 雪 深
3cm。这次降水过程,降 水 相 态 随 着 系 统 的 移 动 和
温度的 变 化 逐 渐 发 生 变 化。 其 中,临 河 站 降 水 从

一次回流与倒槽共同作用产生的暴雪天气分析_赵桂香

一次回流与倒槽共同作用产生的暴雪天气分析_赵桂香

一次回流与倒槽共同作用产生的暴雪天气分析赵桂香(山西省气象台,太原030006)提 要:对2006年1月18—19日山西持续暴雪天气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次暴雪过程不同于以往:(1)高空极涡稳定,强度较强,极锋位置偏北,沿极涡外围极锋锋区上分裂的短波小槽,与南支槽同相叠置,使得南支槽发展加深,暴雪发生在此期间。

(2)地面图上,不仅形成回流形势,而且河套倒槽向北发展旺盛,倒槽前的暖湿空气与东南气流相遇,两支气流耦合加强,与北方冷空气在山西中南部强烈交汇,使得山西中南部出现了暴雪天气,这种回流形势与倒槽同时强烈发展的情况并不多见。

(3)深厚的湿层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暴雪中心就位于中低层两条水汽通量轴线交汇的南侧。

(4)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配置以及暴雪区上空强烈的上升运动和低层露点锋的持续抬升作用,触发中层高不稳定能量的连续释放,是造成连续暴雪的重要机制,而低空、超低空急流的存在,不仅为暴雪提供了水汽来源和热量输送,而且使得重力波不稳定发展,加强了抬升运动。

(5)暴雪出现在500hPa 正涡度平流中心右前方,暴雪出现12小时后,正涡度平流中心强度迅速增强,对应暴雪出现一个增幅期。

关键词:暴雪 回流 倒槽 急流耦合 动力机制Analysis of a Snow S torm Caused by Reflux and Invert T roughZhao Guixiang(Shanxi M eteorol ogical Observatory ,Taiyuan 030006)A bstract :A successive snow storm appeared on January 18to 19,2006is analy zed .It show s that this case is different from the samples in the past :(1)The polar vortex at high level is stable and its intensity is large ,polar front located at more north than the norm al .The short w ave trough split from the polar front overlapped w ith the south troug h and made it develop and deepen .At that time ,the snow sto rm occurred .(2)On the surface ,reflux in the southeast and invert trough near the Hetao area jointed together and met w ith cold air from the north and caused the 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科研项目(0509和0702)资助。

2020年初内蒙古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2020年初内蒙古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2020年初内蒙古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2020年初内蒙古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2020年初,内蒙古自治区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雪天气,给当地的人民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次暴雪天气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大气环流、海洋表面温度以及地形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大气环流对于暴雪天气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内蒙古地处亚洲大陆腹地,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冬季干燥寒冷。

2020年初,西伯利亚高压持续强盛,北风强劲,将冷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内蒙古地区。

而南方的副热带高压也相对偏强,成为北方冷空气南下时的动力条件。

这种大气环流格局造就了寒潮天气,形成了降雪的必要条件。

其次,海洋表面温度对于暴雪天气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在冬季,北大西洋海面上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寒冷高压区,影响了整个北半球的天气系统。

在2020年初,北大西洋海区相对温度较低,高纬度地区的海洋表面温度也较低,造成了更多的水蒸气向北升华,为降雪创造了条件。

这种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对于中国北方的寒潮和暴雪天气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另外,地形因素也对内蒙古暴雪天气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方,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阴山、恩格贝、大兴安岭等各种山脉,这些山脉对冷空气的运行和水汽的凝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冷空气在山脉的阻挡下,会形成上升气流,进一步促进云团的发展和降雪的形成。

同时,山脉还会使得冷空气聚集在山脉背风面,形成冷空气滞留和加强,增强了暴雪天气的降雪强度。

最后,人类活动也可能对内蒙古暴雪天气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污染会使得大气稳定层增加,气温逆温层更加稳定。

这种稳定的大气层结有助于降雪云团的形成和积云层的发展,从而使暴雪天气的降水量更大。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辐射,造成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加剧了暴雪天气的降水。

综上所述,2020年初内蒙古一次暴雪天气的形成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呼伦贝尔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呼伦贝尔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呼伦贝尔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作者:刘思彤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以及物理量场资料,分别从环流背景、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动力条件、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18年4月13-14日呼伦贝尔市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贝加尔湖低槽是此次暴雪天气过程主要的影响系统;乌拉尔山脊前的西北气流将西伯利亚冷空气输送到呼伦贝尔市,同时下游鄂霍茨克海的高脊形成阻塞形势,从而使得高空槽逐渐加深;偏南的低空急流令水汽不断向呼伦贝尔市输送,加之强烈的上升运动等都是此次暴雪天气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暴雪;影响系统;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一、天气实况概述2018年4月13日~4月14日呼伦贝尔市出现降雪天气,全市13个气象观测站均出现降水。

4月13日08时开始我市中南部地区迎来明显雨雪天气过程。

牧区、农区及林区南部出现雪或雨夹雪的天气,牙克石市、海拉尔区、鄂温克族自治旗出现暴雪。

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新巴尔虎左旗,为31.1毫米,日降水量创历年4月日降水量极值。

此次降雪天气过程,降雪伴随大风天气,多地水平能见度下降至不足100米,且路面湿滑,给公路交通、民航带来明显影响。

G10绥满高速在13日14时45分全线封闭,海拉尔区东山机场当天航班全部取消。

同时冷雨湿雪给牧区接羔保育也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新出生幼畜影响较大。

二、环流形势分析500hPa形势场上来看,亚欧中高纬度环流形势为两脊一槽型(倒Ω流型),贝加尔湖地区有一低槽,烏拉尔山和鄂霍茨克海附近地区各有一高脊。

呼伦贝尔市位于高空槽前,配合850hPa上有一温度槽,-4℃线压在西部地区;到了13日20时,乌拉尔山脊前的西北气流将西伯利亚冷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呼伦贝尔市,同时下游鄂霍茨克海的高脊形成阻塞形势,从而高空槽逐渐加深并闭合,850hPa温度场上相配合的温度槽也加深,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有利于不稳定形势的建立和发展。

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No . 2 0 To t a 1 No . 3 9 O

次 大 到 暴 雪 天 气 过程 分析
崔 彩
( 鄂托克前旗气象局 ,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 1 6 2 0 0 )
摘 要 : 从 2 0 1 6年 2 月 1 1日至 1 2 日鄂 托 克 前 旗 大到 暴 雪 天 气 过 程 的 天 气 形 势 、 高低 空配合 、 物 理 量特 征 、 不 稳 定 能 量 的 释 放 等 方 面探 讨 了此 次 大 到 暴 雪 天 气 过 程 的 环 流 背 景 、 发 生 、 发 展 、 触 发 机制 . 结 果表 明 : 这 次 大到 暴雪 发生在 北槽 南涡的 大尺度 背景 下 , 高 空 长 波 槽 和 地 面 倒 槽 是 这 次 降 水 的 主 要 影 响 系统 ; 北 支槽 南压是 触发 暴 雪的 热力 因子 ; 暴 雪发 生 阶段 , 8 5 OhPa 高 度 2 4 h从 正 变 温 变 为 负 变 温 中 心 ,
的预 报非 常重 要 。 1 大 到 暴 雪 天 气 过 程 概 况 2 0 1 6年 2月 1 1日 夜 间 至 l 2 日 白 天 鄂 托 克 前
大 范 围 的 暴 雪 是 在 有 利 的 大 尺 度 环 流 背 景 下 产 生 的 。从 5 0 0 h Pa l 1日 0 8时 和 2 0时 高 空 图 可 以 看
出, 贝 湖 冷 槽 在 阻 高 引 导 的 极 地 冷 气 流 注 入 下 不 断 的加 深 南 压 , 到 1 1日 2 O时 河 套 地 区 恰 好 处 于 槽 前 的位 置 , 并 且 槽 前 的 等 高 线 比较 密 集 , 这 样 导 致 河 套 地 区成 为一个 气 流辐 合 区并 且 使 得槽 不断 加 深 , 移 动 速 度 也 相 应 的减 慢 , 有 利 于 系 统 在 河 套 地 区 的 停 留, 为 降雪延 长 的时间 。

内蒙古西中部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内蒙古西中部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内蒙古西中部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苏玥;宋海清;张存厚;樊婷;林泓锦;甄熙【摘要】文章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1°×1°),分析了2015年11月5日内蒙古西中部的一次暴雪成因及演变形势.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受南方暖湿气流影响,低空急流带来的水汽促进暴雪的生成.地面倒槽的延伸、暖气团的抬升影响河套地区,形成一条温度露点差≤5℃的湿区,当温度露点差在0~2℃之间浮动时,有强烈的降水天气.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配合较好,满足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降水水汽条件.整层从850~400hPa上,湿度较大,700hPa上有11.0m·s-1的南风,比湿达到7g·kg-1,水汽通道明显,低层为东北风,温度较低,降水相态表现为雨夹雪.动力条件上,800~700hPa之间存在低涡,500hPa以上辐散,700hPa上有明显的辐合区,降水区域上空正涡度平流加强,为降水提供动力条件.【期刊名称】《内蒙古气象》【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5页(P8-11,30)【关键词】暴雪;水汽;倒槽;NCEP;内蒙古【作者】苏玥;宋海清;张存厚;樊婷;林泓锦;甄熙【作者单位】内蒙古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内蒙古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内蒙古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内蒙古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内蒙古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3引言冬季最常见的天气现象就是降雪,降雪量过大会引发严重的气象灾害,影响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现雨雪天气, 2 1日 2 0时降水开始, 至2 2日 2 0时 趋于结束; 包头市北部地区、 呼和浩特市北部地区、 乌兰察布市、 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出现降雪, 其中希 拉穆仁、 呼和浩特、 武川、 集宁和卓资站日降雪量超 2 4h最大 过极端日降雪量阈值, 出现极端降雪事件; 0m m, 出现在呼和浩特站 2 1日 0 9时至 降雪量为 9 2 2日 0 8时, 降雪量为 9 0m m 的降雪集中出现在 2 2 日0 2 —0 8时。由图 1 b可见, 过程 2降雪持续时间 2日 0 2 —1 4时, 最大降雪强度为 较短, 基本出现在 2 - 1 3 5m m · h 。 2 2 大尺度环流背景 2 0 1 5年 1 1月 5日 0 2时( 图略) , 5 0 0h P a 中高纬 地区为两槽一脊, 极涡稳定, 锋区偏北, 贝加尔湖附 近为高压脊, 青藏高原以东宽广的低槽上有斜压波 [ 4 ] 动小槽发展并东移, 形成“ 南槽北脊” 的结构, 南支 槽活跃, 形成阶梯槽。7 0 0h P a 暖切变受蒙古国南部
2 0
气象与环境学报
第3 3卷
面进行综合分析,பைடு நூலகம்以期提高对回流暴雪天气的认识 和灾害性天气事件的预报、 预警能力。
0 6 4 7m。 浩特天气雷达天线罩圆心高度为 2
2 结果分析
2 1 降雪实况 2 0 1 5年 1 1月 5 —6日( 过程 1 ) , 受强冷空气影 响, 内蒙古自治区西中部及东南部偏西地区有 6 1个 气象站出现降水, 阿拉善盟中部和东南部、 巴彦淖尔 市北部、 包头市北部、 呼和浩特市东北部、 乌兰察布 市大部、 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和赤峰市出现降雪, 其 中乌兰察布市南部和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出现暴雪 和大暴雪, 鄂尔多斯市东南部地区出现大雨, 其他地 区以雨夹雪为主; 有 9个气象站出现极端降雪事件, 其中希拉穆仁、 兴和、 正蓝旗、 太仆寺和八里罕站日 降雪量超过极端日降雪量阈值, 集宁、 凉城、 丰镇和 2 4h最大降雪 察右前旗站日降雪量超过历史极值, 6 0m m, 出现在丰镇 5日 0 9时至 6日 0 8时。 量为 4 由图 1 a 可见, 过程 1是一个持续性降雪过程, 降雪强 - 1 度最大为 2 2m m · h 。 2 0 1 5年 1 1月 2 1 —2 2日( 过程 2 ) , 内蒙古自治 区 西部偏北、 中部及东南部偏西地区有5 5 个气象站
第3 3卷 第 1期 2 0 1 7年 2月
气象与环境学报 J O U R N A LO FME T E O R O L O G YA N DE N V I R O N ME N T
V o l . 3 3N o . 1 F e b r u a r y2 0 1 7
回流与倒槽作用引发的内蒙古自治区两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J ]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 0 1 7 , 3 3 ( 1 ) : 1 9- 马素艳, 张超, 史金丽. 2 5 . MAS u y a n , Z H A N GC h a o , S H I J i n l i . A n a l y s i so nt w os n o w s t o r me v e n t sc a u s e db yr e f l o wa n di n v e r t e dr o u g hi n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n A 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 o n [ J ] . J o u r n a l o f Me t e o r o l o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 2 0 1 7 , 3 3 ( 1 ) : 1 9- 2 5 .
气流建立的先后对降雪强 度 与 持 续 时 间 的 影 响 显 1 1 ] 对 3次回流与倒槽作用引发的大雪 著。赵桂香等 [ 或暴雪天气过程的降雪特征、 环流形势演变及流型 配置、 各物理量特征、 云系和中尺度特征及其差异进 行了分析, 研究 3次大雪或暴雪过程的降雪强度、 强 降雪落 区 和 持 续 时 间 不 同 的 原 因。此 外, 李建华 [ 1 2 ] 1 3 ] 等 研究了地形对回流暴雪的影响, 刁秀广等 [ 、 [ 1 4 ] [ 1 5 ] 裴宇杰等 和杨淑华等 利用雷达资料分析了暴 雪过程的反射率因子、 径向速度及其剖面等特征。 1 6 ] 内蒙古暴雪天气类型较多 [ , 常见暴雪天气类 型为弱冷空气类( 槽涡型、 切变型、 北槽南涡型) 和强 冷空气类( 蒙古槽( 涡) 型、 贝加尔湖槽( 涡) 型、 西来 斜压槽型) , 但目前对内蒙古自治区回流暴雪天气的 0 1 5年 1 1月内蒙古自治区出现的两次 研究较少。2 暴雪过程属于回流暴雪, 且两次暴雪过程多站降雪 量达大暴雪量级并超过历史极值, 多地遭受雪灾, 致 使各乡镇道路交通受阻, 上千人受灾, 棚圈被积雪压 塌, 棚内蔬菜遭受冻害, 上万头( 只) 牲畜死亡, 给交 通和农牧业 等 方 面 造 成 了 严 重 的 影 响。本 文 基 于 2 0 1 5年 1 1月内蒙古自治区两次暴雪过程, 从环流背 景、 系统配置、 物理量场及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等方
图1 2 0 1 5年 1 1月 5日 1 2时至 6日 1 8时( a ) 和2 2日 0 3时至 2 2日 1 8时( b ) 集宁、 希拉穆仁、 呼和浩特站逐小时降雪量 F i g 1 H o u r l yv a r i a t i o n s o f s n o w f a l l a mo u n t a t t h eJ i n i n g , X i l a mu r e n , a n dH o h h o t s t a t i o n s f r o m1 2 : 0 0o nN o v e mb e r 5t o1 8 : 0 0o nN o v e mb e r 6( a )a n df r o m0 3 : 0 0t o1 8 : 0 0o nN o v e mb e r 2 2( b ) , 2 0 1 5
地区反气旋环流的阻挡, 一直维持在中国河套南部 地区, 偏南急流建立, 8 5 0h P a 盛行偏东气流, 7 0 0h P a 西 南急流叠加在 8 5 0h P a 偏东急流上, 配合高空西风急 2时南北两 流, 形成有利于强降雪产生的形势。6日 0 支槽同位相叠加, 继续影响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偏 南地区; 2 0 时7 0 0h P a 暖切变南移并转竖, 降雪减弱。 2 0 1 5年 1 1月 2 1日 5 0 0h P a 内蒙古自治区受贝 加尔湖冷涡底部的偏西气流控制, 冷空气自冷涡底 2 1日 2 0时 7 0 0h P a 槽自西向东影 部分裂东移南下; 响内蒙古自治区 4 7 ° N以南地区, 8 5 0h P a 河套及以东 地区盛行偏东气流, 7 0 0h P a 西西南急流叠加在8 5 0h P a 偏东风上, 5 0 0h P a 以下为深厚湿层, 形成有利于强降雪 产生的形势; 低层转为偏北风后, 降雪趋于结束。 两次暴雪过程发生前, 地面蒙古冷高压控制内 蒙古自治区大部地区, 形成“ 北高南低” 的形势, 四川 盆地附近低压向北伸展, 倒槽逐渐建立, 与高压底部
回流与倒槽作用引发的内蒙古自治区两次 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马素艳1 张超2 史金丽3
( 1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5 1 ; 2 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5 1 ; 3 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5 1 ) 摘 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N C E P再分析资料( 1 ° × 1 ° ) 、 F Y- 2 C卫星云图及呼和浩特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 从环流 形势、 物理量场及红外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方面, 对2 0 1 5年 1 1月 5 —6日和 2 1 —2 2日内蒙古自治区两次回流与倒槽作用引发 5 0 0h P a 西风槽、 7 0 0h P a 急流和切变线及地面倒槽是内蒙古自治区两次暴雪过程的主要影响 的暴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系统, 中尺度云团是造成两次暴雪过程的直接原因。7 0 0h P a 急流对暖湿空气的输送及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充足 7 0 0h P a 急流越强且持续时间越长, 降雪持续时间越长, 降雪量也越大; 系统性抬升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高低空 的水汽, 急流耦合有利于上升运动加强, 冷空气“ 楔入” 构成低层冷垫, 温度差异及其垂直切变导致动力锋生, 锋面次级环流产生强烈的 上升运动; 暖湿气流在“ 冷空气楔” 上爬升, “ 冷垫” 与“ 暖盖” 是暴雪产生的热力条件; 最强降雪出现在锋区最强且开始减弱期 间, 暴雪区对应相当黑体温度低值中心( T B B 2 0K ) 、 8 5 0h P a 水汽辐合中心及最大上升运动中心; 基本反射率因子达 3 0 — ≤2 3 5d B z , 可导致局部强降雪; 径向速度图上零速度线呈“ S ” 型结构, “ 牛眼” 结构长时间存在可使降雪持续或加强。 关键词: 暴雪; 回流; 倒槽; 物理量诊断; 雷达回波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利用 2 0 1 5年 1 1月 4日 2 0时至 7日 0 8时 和2 0日 2 0时至 2 3日 0 8时( 北京时间, 下同) 的地面 与高空气象观测资料、 内蒙古自治区信息中心整编 的逐日降雨( 雪) 量资料及经过质量控制的自动气象 站观测资料, 分析天气实况和环流形势。诊断分析 资料来源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 N a t i o n a l C e n t e r s f o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e d i c t i o n , N C E P ) 的2 0 1 5年 1 1月 4日 2 0时至 7日 0 8时和 2 0日 2 0时至 2 3日 0 8时每 日 4次分辨率为 1 ° × 1 ° 的再分析资料, 选取 1 1 月4 日 2 0 时、 2 1 日2 0 时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探空站观测资 料与相应的 N C E P再分析资料进行对比检验( 图略) , 两种资料结果基本一致, 说明再分析资料可用于对内 蒙古自治区河套附近暴雪过程的分析。最后结合逐 3 0m i n 的F Y 2 C红外云图和逐小时的相当黑体温度 ( B l a c kB o d yT e m p e r a t u r e , T B B ) 资料及呼和浩特多普 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两次暴雪过程进行分析, 呼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