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反思及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反思及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反思及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盼》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渴望穿上新雨衣的故事。

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珍惜美好生活的心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心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珍惜眼前生活的意识,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从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会关爱他人。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主人公的心情。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3. 自主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期待已久的事情。

b. 引导学生说出期待的原因,引入课文《盼》。

2. 自主学习a. 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b. 引导学生从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心情。

4.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主题。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教育a.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

b. 分享现实生活中关爱他人的事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6. 课后作业a. 让学生运用所学,关爱身边的人。

b. 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心得体会。

7.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

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反思及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反思及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反思及说课稿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对亲情的珍视,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亲情观念的培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将这种情感与学生自身的经历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对新课的内容产生期待。

2. 提问:你们期待着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交流。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自己的亲情经历。

2.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对亲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到位,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亲情经历不够开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课程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盼》。

这是一篇描写作者对母亲深深怀念和对亲情珍视的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并通过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采用了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我通过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自己的亲情经历,让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的实际经历相结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盼》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盼》教案含反思

第十七课《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出示一些关于雨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阅读环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教师进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3. 讲解环节:教师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难点进行讲解,学生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

4. 深入分析环节:选取课文中的一些重要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5.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互相交流和启发。

6. 总结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朗读法: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朗读能力。

2. 讲解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生字新词和课文的难点。

3.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4.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5.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头练习,复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2. 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题目,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提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通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3、学习分析小说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齐读课题“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盼望,希望的意思。

盼,目分黑白也。

——《说文解字》盼,美目也。

——《字林》说明这个字是期待等待美好的事物,或者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望。

今天我们看看作者要盼望一个什么美好的事物呢盼穿雨衣。

主人公在实现“穿上新雨衣”这一愿望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作者如何表现这样变化呢二)、研读课文1、文章1-2段,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雨衣“绿色的”“透明的”“斗篷式的”:雨衣非常美丽、便捷。

2、我初次见到它时有哪些具体表现呢“戴”“抖抖”“窸窸窣窣”3、这些词体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内心非常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雨衣。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具体表现来体会到人物的心理。

4、我盼望着穿雨衣,也就盼望着变天,我是如何盼望着变天的呢“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是这样想”:体现我内心十分焦急着急。

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体现人物心理。

5、我盼变天,终于变天了,此时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呢“路边的小树忽然莎啦啦地喧闹起来,好像在嘻嘻地笑。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树被风吹动的声音,体现起风了,要下雨了。

因此通过此时环境的特点,来展现人物的内心。

6、因此当我们理解人物内心时,可以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内心的语句、描写人物外在表现以及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这三方面来分析人物心理特点。

四人为一组,阅读文章的5—21节,圈画出描写主人公心理的语句,并结合三个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分析人物此时的心情。

5—15段:人物的语言、肖像(外在表现),体现主人公无法穿上雨衣内心的失望。

(分角色朗读课文)16段: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体现人物的心理。

17段:环境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体现人物兴奋愉快的心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找出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体会作者从不同角度将重要部分写详细的表达方式。

3.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1.理解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2.学会并运用写作过程中围绕中心意思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板块一回顾篇章,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出示篇章页,回顾习作要求,齐读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本文的“我”究竟“盼”的是什么?(二)梳理内容,选取事例。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关键内容。

思考:(1)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2.根据作业本题目总结归纳。

板块三细读语段具体分析(一)细读“得到雨衣”部分,感受作者对雨衣细致的描写。

小结:写作可以从眼、耳、鼻、舌、身、意等方面来丰富描写。

(二)通过心理描写感受“盼”的心情。

过渡:新雨衣那么独特,“我”那么喜欢,所以开始盼下雨穿新雨衣,而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期盼中,“我”的心情可谓一波三折。

你能借助图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我”的心情变化吗?1.学生讨论读第3-20自然段的感受。

2.从直接心理描写和借景抒情的间接心理描写体会“我”急迫、无奈、憧憬、失望又惊喜的心情。

(三)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盼”的心情。

过渡:关于表现“我”“盼”的心情,课文还有哪些部分写得具体又生动呢?1.聚焦第5-15自然段。

2.从“我”和妈妈的对话中体会“我”兴奋、失落、急切、不安的心情。

过渡:习作单元不仅要学习优秀例文的写作方法,更要通过模仿练笔感受写作的魅力。

3.随堂小练笔:模仿第5-15自然段围绕“悔”写一段“我”和妈妈的对话。

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反思及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反思及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盼》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小学生生活的记叙文。

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学生在期盼中获得成长的故事,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课文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人物形象;(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3)提高写作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表达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2)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表达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期盼;(2)引入课文,让学生带着期盼的心情去感受故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人物形象;(2)选取代表进行汇报,总结人物特点。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内心世界;(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及说课稿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表达情感。

但我也意识到在细节描写方面的引导还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学设计[大全五篇]第一篇: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学设计文本分析:本文围绕“盼”字记叙了“我”因为想穿新雨衣,迫切地盼望着一场雨的到来,展现了儿童细腻、有趣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

“盼”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情感主线,围绕着盼,作者描写了一系列小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蕾蕾纯真可爱的童心。

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围绕“盼”字展开,如“盼”的事例,“盼”的心理,“盼”的环境。

让学生理解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安排了哪些典型事例,感受生动、细腻的心理活动,还要注意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之间的关系。

学生都有过“盼”的心理,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曾经“盼”的经历去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心情,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斗篷、瓦蓝、预报、理直气壮”等词语。

2.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

3.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

4.关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中心理描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我”盼的过程,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安排典型事例的写法。

教学难点:根据上下文,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袖、篷、缩”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斗篷、袖子、遮盖、油锅”等词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

教学难点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把握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围绕中心思想写的几件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感悟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盼》。

一个“盼”字带给大家怎样的联想呢?老师看到“盼”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他盼望的是春天的来临,经过了一个寒冬的人们,对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是多么盼望啊!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2.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盼”的经历。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盼》优质教案+导学案精选全文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盼》优质教案+导学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6盼【教学目标】“袖、篷”等13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3个词语。

2.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3.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2.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袖、篷”等13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3个词语。

2.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板书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2)引导:同学们,“盼”怎么理解?谁能用“盼”组词?你有没有特别盼望做什么事情?(学生交流)2.交流资料,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铁凝,当代作家。

代表作品主要有小说《玫瑰门》《青草垛》《哦,香雪》等。

本文选自铁凝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夜路》,出版于1980年11月。

书中共有12篇短篇小说,有几篇儿童小说,《盼》就是其中一篇。

3.过渡:文中的“我”特别盼望什么呢?铁凝是怎样写“盼”的心理的?【设计意图】谈话激趣,理解题目,初步感受“盼”带给人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1.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流利,不懂的生字词可以画标记,并思考“我”心心念念、盼望着什么。

(2)交流想法:读完课文,说说“我”特别盼望什么。

学生交流。

(板书:盼穿新雨衣)(3)认读生字。

引导:看下面的字词,说说自己是否会认、会读、会理解。

【课件出示】嘟囔痱子瞟一眼玛瑙腥味焖米饭窸窸窣窣①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②引导学生猜猜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斗篷情况袖子瓦蓝衣柜预报喧闹遮盖讲座酱油逗引嘴唇楼梯缩手疯狂叫嚷蹦跳③指名认读,互助正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盼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写“盼”的。

3.找出心理描写的地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写法。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1.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一定会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童年时,我们的心底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铁凝的图像。

)铁凝:1957年生于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

主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疯甩嚷袖筒斗篷情况瓦蓝酱油腥味嘴唇理直气壮(1)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2)学写生字词。

师指导难写的字:嚷篷酱唇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快速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回答: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

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

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4.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交流。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我”爱不释手。

第二部分(3自然段):讲“我”开始盼着雨天,可是一连好多天,天空都是晴朗的。

第三部分(4—17自然段):讲一天放学后,果然掉了雨点儿,“我”找了许多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

“我”第四部分(18—21自然段):第二天早晨突然掉下了雨点儿,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三、研读文本,加深感悟研读第一部分1.请同学们朗读1、2自然段,思考:妈妈给“我”买的雨衣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能看出“我”对这种雨衣的喜爱?2.交流。

(1)雨衣样子的介绍。

指名朗读: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穿上这种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这段文字介绍了什么?(介绍了雨衣的颜色和样式,还介绍了这种样式的好处。

)(2)“我”对雨衣的喜爱。

“我”对雨衣的喜爱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a.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b.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了吗?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紧把雨衣脱下来。

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师:“我”对雨衣的喜爱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表现出来的?(动作描写。

)师:“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说明了什么?生:“我”因长时间穿着雨衣,连衬衫都湿透了,侧面烘托了“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

小结:这段文字写出了雨衣的样子,以及“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写“我”对雨天的渴盼做好了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1.读课文第3自然段。

2.分析第3自然段。

(1)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写“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几天都是晴天。

)(2)感悟重点句子。

出示: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思考:这句中两个“安安静静”蕴含着“我”怎样的情感?生:蕴含着“我”因盼不到雨天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师:在这一自然段,心理描写也突出了“我”内心的情感。

出示: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师:这几句是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两个疑问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表现了“我”内心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

)(3)指名朗读。

3.师小结。

研读第三部分师过渡:接下来,课文又通过哪些事来写“盼”的?让我们继续研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1.请同学们自由默读4—17自然段,思考:(1)作者在这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手段突出“盼”?(2)在这部分里,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怎样不同的心情?2.交流。

(1)作者在这一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手段突出“盼”?(主要通过对雨前、雨中、雨后场景的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出“盼”。

)(2)重点句段分析。

A.雨前场景的描写: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

一会儿,几多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

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

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师:这段既是对雨前的场景描写,中间又穿插着对“我”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让我们来仔细地品读一下这段文字。

问题1:“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拟人化的手法,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生: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树的动态,烘托了此刻“我”开心、兴奋的心情。

问题2:作者在写景的同时,也穿插着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比如: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句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我”对雨天的喜爱。

)问题3:找出这一自然段中动作描写的句子,说说作用是什么?生朗读: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

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

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动词:伸、仰、甩打、跑,动作描写也衬托出了“我”此时兴奋的心情。

)师:下面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这段文字,体会“我”兴奋的心情。

B.人物语言描写:师:指名分角色朗读第4——17自然段。

师:找出“我”的语言反复研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的话中能看出“我”多么盼望穿上雨衣到街上去啊!甚至于向妈妈撒谎,从中可见“我”渴盼的心情。

)C.雨中场景的描写:指导学生朗读: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

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师:这段是对雨中的场景描写,中间同样穿插着对“我”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让我们来仔细地品读一下这段文字。

问题1:作者为什么说雨点儿“逗引”我出去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想穿新雨衣出门的急切心理。

)问题2: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想想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体会到了:“我”担心今天雨下得太大会导致明天不下雨。

从侧面烘托出“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的心情。

)D.雨后场景的描写:指导学生朗读: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

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问题1: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的场景?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的美景,从中体会出了作者对雨天的喜爱。

)问题2:“我”的心理描写说明了什么?(“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憧憬,烘托出了“我”对雨天穿雨衣的渴盼。

)(3)师梳理小结: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不同的心情。

第一处写了令“我”兴奋的雨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理由穿上新雨衣了;第二处写了令“我”担心的雨景,因为“我”害怕今天雨下得太大,明天就不会下雨了;第三处写了雨停后的宁静。

这三处的描写都烘托出了“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的心情。

研读第四部分1.指名朗读课文的第18至21自然段。

2.思考: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我”兴奋激动的心情?3.交流。

4.汇报。

心理描写:A.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兴奋激动的心情。

)B.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这句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惊喜,和“我”如愿以偿的喜悦心情。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写出了“我”终于可以穿上新雨衣的激动心情。

)5.结尾处又提到雨点儿在“我”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发出滴答声。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既突出了“我”穿上新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又给结尾营造了美好恬淡的氛围,引发人们无尽的想象。

)四、回归整体,归纳写作特点1.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蕾蕾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她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想象和憧憬。

)2.阅读这篇课文,你在写作特点上受到什么启示?学生发言,师梳理归纳:(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蕾蕾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

(2)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

作者通过对蕾蕾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3)语言浅显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情节有趣。

3.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蕾蕾的心情和作者匠心独运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假如你有一件新衣服,你很想穿上它到外面去走一走,可是妈妈却不同意,你会怎样想,把你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课后反思《盼》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

而从那以后“我”每天都盼着下雨,终于有一天掉雨点了,我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点让我欣喜不已。

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的期盼,“我”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与回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