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新部编本《鲸》 (1)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例文:鲸》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例文: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认识“鲸”“猪”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鲸、属于”等11个词语。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 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的特点。
- 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简单的说明文写作练习,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其作用,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鲸的认识以及学习说明文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知识,体会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鲸的好处。
- 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地介绍事物。
2. 教学难点- 理解鲸的进化过程,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 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在讲解鲸的一些基本概念、特点以及说明方法的定义时,运用讲授法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
例如,在讲解鲸是哺乳动物而非鱼类时,通过清晰的讲述让学生明白鲸的呼吸方式、繁殖方式等与哺乳动物相同的特征,从而区分鲸与鱼类。
- 在介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时,详细讲解列数字说明方法的概念,即通过列举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如“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中的“几十年到一百年”就是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准确地说明鲸的寿命范围。
2. 讨论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鲸的生活习性相关内容。
例如,讨论鲸的食性时,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探讨须鲸和齿鲸在食物种类、捕食方式上的区别。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鲸》教案【三篇】.doc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鲸》教案【三篇】《鲸》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种庞大的动物就是鲸,谁能简单说说你对鲸的了解?2.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鲸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1.学习生字新词,读生字-组词-读句子,说说书写和记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和生活习性。
3.把讲由于环境的变化,鲸逐渐发生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4.质疑。
三、检查预习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读生字组词,说说学习生字中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肺”字右半部与“市”字的区别。
3.形近字、同音字组词鲸()肢()滤()吨()惊()技()虑()顿()肺()判()胎()苔()痱()叛()抬()怠()4.找出鲸由于环境变化而逐渐进化的句子读一读。
四、理清课文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1)鲸有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根据鲸的特点,课文可以分几段?2.学生讨论交流(1)鲸很大,用肺呼吸;种类多,一般分为两大类;吃得多,睡觉特别,长得快。
教师边听边总结性板书:很大,哺乳动物,种类,生活习性)(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鲸的这些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鲸非常大。
第二段(第2自然段):说明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第三段(第3自然段):介绍鲸的种类。
《鲸》优质教学设计 3篇

《鲸》优质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课前准备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本文介绍了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启发学生运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意。
(1)鲸非常大(2)鲸是哺乳动物。
(3)鲸的种类(4)鲸的生活习性。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1.默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鲸很大呢?把相关语句画一画,还可以写一些批注。
2.集中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借机点拨。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同学们已经知道这一段主要介绍了鲸的大,那么除了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作者还有没有用到其他的好方法呢?大家试着找找吧!课件出示学生汇报的句子:句1、句2用象、大肥猪等熟悉的事物来和鲸作比较,突出了鲸很“大”,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鲸》的优秀教案(精选

《鲸》的优秀教案(精选教案:《鲸》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鲸》。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繁殖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认识到保护鲸类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认识到保护鲸类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鲸的图片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鲸的外形特点。
2. 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语气。
要求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并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鲸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要求学生关注鲸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认识到保护鲸类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鲸外形:……生活习性:……繁殖特点:……保护鲸类:……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鲸的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繁殖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运用生字词方面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关于保护鲸类的实践活动,如制作保护鲸类的宣传海报、举行保护鲸类的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繁殖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其中,鲸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较为直观的,而繁殖特点则需要一定的生物知识背景。
《鲸》语文教案范文

《鲸》语文教案范文《鲸》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鲸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保护鲸类的意义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探讨保护鲸类的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音频设备和音频资料。
2. 班级练习册和笔。
3.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鲸的形态特征,并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你们看到了什么特点?”让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鲸的巨大体型、长嘴和鳍等特征。
2. 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播放关于鲸的音频资料,让学生跟读。
“鲸分为齿鲸和须鲸两类。
齿鲸以口中的锯齿状牙齿捕食,如虎鲸。
须鲸则用上颚的鲸须来过滤海水,以小型海洋动物为食,如蓝鲸。
”然后教师进行简要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接着,教师给学生分发班级练习册,并让学生围绕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例如:“鲸一天大概需要吃多少食物?”“为什么鲸能在水中生活?”等等。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3. 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分析,并让学生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将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分析写下来。
学生可以观察鲸的图片、视频或相关实物,并回答问题:“为什么鲸的体型那么大?”“鲸生活在水中有什么优势?”等等。
随后,教师提出问题:“鲸类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哪些威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鲸类?”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观点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思维的跳跃和创新。
4. 总结和延伸(1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并强调鲸类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爱护大自然。
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关于保护鲸类的新闻报道等资料,让学生看到真实发生的保护鲸类的行动和成果。
《鲸》教案设计优秀6篇

《鲸》教案设计优秀6篇《鲸》的教案篇一《鲸》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
概括起来说,4至7自然段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
接着,用翔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
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列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
作者在介绍鲸吃食物以及鲸的生长时,又一次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加以说明;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路点睛(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2)研读课文,体会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领悟说明方法。
(3)读写结合,仿说仿写《鲸的自述》。
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练习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肺部、判断、胎生、过滤、又粗又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鲸》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鲸的特点。
(3)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鲸的相关知识。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鲸的特点。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鲸的喜爱之情。
(2)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学生再次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三、学习课文第一、二段1.学生默读第一、二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感受。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鲸的特点,如:体重、寿命等。
4.学生朗读第一、二段,体会作者对鲸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鲸》一文,谁来说说鲸的特点?二、学习课文第三、四段1.学生默读第三、四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感受。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鲸的生活习性,如:迁徙、捕食等。
4.学生朗读第三、四段,体会作者对鲸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课文第五段1.学生默读第五段,思考: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鲸的繁殖特点。
4.学生朗读第五段,体会作者对鲸的喜爱之情。
2.学生谈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年级语文鲸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鲸》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鲸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生词和重点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鲸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学会通过细节描述,描绘鲸的特点和环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鲸》是一篇关于鲸的科普文章,通过生动的描述,介绍了鲸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插图生动有趣,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
2.2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对鲸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的知识较少。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鲸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学会生词和重点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和与人类的关系。
运用细节描述,描绘鲸的特点和环境。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鲸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提供鲸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鲸的认识。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展示鲸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5.2 鲸的自白:让学生阅读文章《鲸的自白》,了解鲸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5.3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鲸的生长过程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5.4 鲸的进化:学生通过观察鲸的模型或图片,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5.5 小结与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鲸的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鲸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等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目标教学模式”备课表(小学语文第九册)
资料连接:
鲸是哺乳动物,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
鲸的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多米,最小也超过5米。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16万余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我国发现了一头近4万公斤重的鲸,约有17米长.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廓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长在头顶上;嘴边有毛(有少数没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
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
一般以浮游生物、软体生物以及鱼类为食。
胎生,通常每胎产一子,用乳汁哺育幼鲸。
但许多人分其为鱼类,事实上它们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鲸的繁殖能力比较差,平均两年只能产下一头幼鲸。
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
如,鲸类中体型最大的蓝鲸,在20世纪有近36万头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0头。
鲸在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
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有两个鼻孔,有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种类,比较温和,一般吃微生物;齿鲸类,有锋利的牙齿,无鲸须,鼻孔一般一到两个,有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种类,比较凶猛一般食肉。
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
须鲸却是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
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
齿鲸是以鱼为食的大型哺乳动物。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5.4℃左右。
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吻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
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
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著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
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
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
后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残迹,呈残存的骨片。
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
尾鳍和鱼类不同,可作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
有些种类还具有背鳍,用来平衡身体。
它们的骨骼具有海棉状组织,体腔内有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体的体积,减轻身体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
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
外鼻孔有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者进化程度越高。
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叶肺,其中有许多毛细血管,富有弹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适应在水面上进行的气体交换,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也能潜水较长时间。
肋骨有10一20对。
胃分为4个室。
肾脏大多
为瘤状。
雄兽的睾丸位于腹腔内。
雌兽在水中产仔和哺乳,子宫为双角形,有一对乳房,位于生殖裂两侧的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乳汁中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大量的脂肪。
幼仔在胚胎期间都具有牙齿,但须鲸类的牙齿到出生的时候则被须所取代,齿鲸类的牙齿则终生保留。
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他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征,例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配备了一些为适应水生环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