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4)

合集下载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有理数是数学中的一种数,它包括整数和分数。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中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运算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性质以及运算规则。

一、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加法是指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操作。

在有理数的加法中,我们需要考虑两个有关键要素:正负号和数值。

规则1: 同号相加。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正负号相同,那么它们的加法就等于两个数值的相加,并且结果的正负号与原来相同。

例如,-3 + (-7) = -10;5/2 + 3/2 = 8/2 = 4。

规则2: 异号相加。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正负号不同,那么它们的加法就等于两个数值的差值,并且结果的正负号取决于绝对值较大的数值的正负号。

例如,-5 + 3 = -2;7/4 + (-1/2) = 7/4 - 1/2 = 5/4。

二、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减法是指将一个有理数减去另一个有理数的操作。

在有理数的减法中同样需要考虑正负号和数值。

规则1: 异号相减。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正负号不同,那么它们的减法就等于两个数值的相加,并且结果的正负号与原来相同。

例如,-3 - 5 = -8;5/2 - 3/2 = 2/2 = 1。

规则2: 同号相减。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正负号相同,那么两个有理数的减法就等于两个数值的差值,并且结果的正负号取决于绝对值较大的数值的正负号。

例如,-5 - (-3) = -2;7/4 - 1/2 = 7/4 - 2/4 = 5/4。

三、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用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经常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特别是在计算中。

我们可以通过加法和减法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例如温度计的计算、银行账户的收支计算等。

例如,现在温度是摄氏零下5度,预计今天降温9度。

我们可以用有理数的减法来计算今天的最低温度:-5 - 9 = -14,所以今天的最低温度是摄氏零下14度。

另一个例子是银行账户的收支计算:如果你的账户里有1500元,并且你从账户中支出了450元,我们可以用有理数的减法计算剩余的金额:1500 - 450 = 1050,所以你的账户里还剩下1050元。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4)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4)
减去一个数, 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判断正误: (1)7-(-7)=0 (2)-7-(-3)=-10 (3)-7-3 =3-(-7) =3+7 =10
试一试 计算:
(1) 2+5 - 8 ; (2) 14 - (-12) + (- 25) - 17
在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 的算式中,负数前面的加号可以省略不写. 14+12+(-25)+(-17)可以写 成省略括号的形式:14+12 -25-17 可以读作“正14加12减25减17”,也 可以读作“正14、正12、负25、负17的 和.”
例1计算:
(1) -26 + 43 – 24 +13 – 46 (2)11-39.5+10-2.5-4+19
3)+(-3.1)+ 4 (3)2.4-(5 5
P33 练一练 (1) - (4)
例2 巡道员沿东西向铁路巡视维护,
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维护了7km,休 息之后,继续向东巡视维护了3km;然后折 返向西巡视了11.5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 么方向?与住地的距离是多少?
数学七年级上册 苏科版
2.4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4)
有理数加法法则:
取相同的符号,并把 1、同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的符号,并用较大的 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
练习3:
(1)(-2 .4)-(+1.6)-(-7.6)-(-9.4) (2)(-4)-|-7|
3 1 (3) (5 7 ) (9 6 ) 4 4
1 1 | 23 | (14) | 4 (2 ) | (4) 3 3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2.4 有理数的加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2.4 有理数的加法

2.4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算术四则运算,而初中的有理数运算是以小学算术四则运算为基础的,不同的是有理数运算多了一个符号问题.符号法则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本章知识和今后学习其他与计算有关的内容时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之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感受到了数的范围的扩大,能借助生活经验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如计算比赛的得分,计算温差等等.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数学交流的能力.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预设: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七年级的学生,对异号两数相加从未接触过,与小学加法比较,思维强度增大,需要通过绝对值大小的比较来确定和的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两个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正负抵消的思想,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以解释,让学生感知法则的由来,以突破这一难点.二、教学任务分析对于有理数的运算,首先在于运算的意义的理解,即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运算.为此,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运算本身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运算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教科书基于学生学习了相反数和绝对值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方法是“引导——分类——归纳”.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4.渗透分类、探索、归纳等思想方法,使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课时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猜想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活动内容:1.复习提问:(1)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2)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先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的位置位于出发点的哪个方向,与原来出发的位置相距多少米?若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该问题用算式表示为 .活动目的: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这里先让学生回顾在具体问题中感受正数和负数的加法运算.2.提出问题: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如果我们用1个表示+1,用1个,那么就表示0,同样也表示0.(1)计算(-2)+(-3).在方框中放进2个和3个:因此,(-2)+(-3)= -5.用类似的方法计算(2)(-3)+ 2323330143----+--与;与;与;-2与;与(3) 3 +(-2)(4) 4+(-4)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加,还有哪些不同的情形?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列举两个正数相加,如3 + 2,一个数和零相加,如0+(-4),4 + 0.活动目的: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类比列出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根据绝对值又可分为三类)、一个加数为0.进而讨论如何进行一般的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活动的实际效果:实际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他们积极探究.(二)活动探究,猜想结论: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点拨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一起探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思考:1、观察列出的具体算式,根据两个加数的符号分类: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根据绝对值又可分为三类)、一个加数为0.2、同号两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有怎样的关系?和的绝对值和加数的绝对值有怎样的关系?异号两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有怎样的关系?和的绝对值和加数的绝对值有怎么样的关系?有一个加数为0时,和是什么?3、从中归纳概括出规律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出规定的加法法则.在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必要时可以交流,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活动目的:利用分组讨论、分类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过程,同时有利于加法运算法则的归纳.活动的实际效果:由于采用了图示的教学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类观察,发现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培养了学生的分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三)验证明确结论:例1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1) 180 +(-10); (2) (-10)+(-1);(3)5+(-5);(4) 0+(-2)活动目的:给学生提供示范,进行有理数加法,可以按照“一观察,二确定,三求和”的步骤进行,一观察是指观察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二确定是指确定“和”的符号,三求和是指计算“和”的绝对值.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习题,加深了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四)运用巩固:活动内容:1.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1) (+4)+(+3); (2) (-4)+(-3); (3) (+4)+(-3);(4) (+3)+(-4); (5) (+4)+(-4); (6) (-3)+0;(7) 0+(+2); (8) 0+0.活动目的:通过这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达到熟练程度.2.请同学们完成书上的随堂练习:(1)(-25)+(-7); (2)(-13)+5; (3)(-23)+0;(4)45+(-45)全班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活动目的:习题的配备上,注意到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由易到难,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地提高能力,得到发展.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口答、演排纠错,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五)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共同总结.1. 两个有理数相加,“一观察,二确定,三求和”,即首先判断加法类型,再确定和的符号,最后确定和的绝对值2. 有理数加法法则及其应用.3. 注意异号的情况.活动目的:课堂小结并不只是课堂知识点的回顾,要尽量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教师对于发言进行鼓励,进一步梳理本节所学,更要有所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的目的.活动的实际效果:学生对“一观察,二确定,三求和”的步骤印象较深,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六)布置作业:1.课本习题2.4 1、2、3、4、5、 62.拓展练习:(1)(-0.9)+(-2.7); (2)3.8+(-8.4); (3)(-0.5)+3;(4)3.29+1.78;(5)7+(-3.04);(6)(-2.9)+(-0.31);(7)(-9.18)+6.18; (8)4.23+(-6.77); (9)(-0.78)+0.四、教学设计反思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索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加法的训练则贯穿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2.4 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在小学学过加法运算,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探索总结出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进行了一定量的练习,但熟练程度还不够,并且对过去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否对有理数适用未进行探讨.二、教学任务分析和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一样,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得出也是要学生自主探索,同时通过具体运算体会运算律对计算的简便之处.本课时教学重点是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具体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2.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能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体会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分类与归纳能力.2.强化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3.提高学生的自学以及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猜想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活动内容: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计算并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的结果:(1)(-8)+(-9),(-9)+(-8);(2) 4 +(-7),(-7) + 4;(3)[2+(-3)]+(-8), 2+[(-3)+(-8)];(4) [10+(-10)]+(-5),10+[(-10)+(-5)].活动目的:复习旧知识,为新的知识内容做准备.活动的实际效果:学生知道了小学的加法运算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先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用法则,确定“和”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是不同的,而计算“和”的绝对值,用的是小学里学过的加法或减法运算;同时巩固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二)活动探究,猜想结论活动内容:通过上面练习,引导学生得出: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代数式表示:a + b = b + a.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者零.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代数式表示:(a + b) + c = a +(b + c).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活动目的:通过特例归纳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活动的实际效果:让学生自己总结,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三)验证明确结论活动内容:例1计算:(1)16+(-25)+24+(-32).(2)31 +(-28)+ 28 + 69解:(1) 16+(-25)+24+(-32)=16+24+(-25)+(-32) (加法交换律)=(16+24)+[(-25)+(-32)] (加法结合律)=40+(-57) (同号相加法则)=-17 (异号相加法则) (2)31 +(-28)+ 28 + 69=31 + 69 + [(-28)+ 28 ]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00+0=100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反思:此题你是抓住数的什么特点使计算简化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1)中,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再相加,计算比较简便.在本例(2)中,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结合在一起,计算比较简便.总结常用的三个规律:1、一般地,总是先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2、有相反数的可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可先凑整.3、有分母相同的,可先把分母相同的数结合相加.活动目的:体会加法运算律对运算的简化作用,并且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活动的实际效果:本例先由学生在笔记本上解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并引导学生发现,简化加法运算一般是三种方法:消去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其和为0)、同号结合或凑整数.例2.有一批食品罐头,标准质量为每听454克,现抽取10听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单位:克)7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是多少?解法一: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为444+459+454+459+454+454+449+454+459+464=4550(克)解法二:把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用负数表示,列出10听罐头与标准质量的差值表(单位:克):这10听罐头与标准质量差值的和为(-10)+ 5 + 0 + 5 + 0 + 0 +(-5)+ 0 + 5 + 10=[(-10)+10]+[(-5)+5]+5+5=10(克)因此,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为454×10 + 10 = 4540 + 10 = 4550(克)活动目的:通过这个应用题,让学生初步体会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对加法运算的简便作用,同时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活动的实际效果:加法运算怎么由繁到简?“解法二”让学生感到很新奇,同时为今后平均数、数据的处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四)运用巩固活动内容:1.完成书上随堂练习:(要求注理由)(1)(-3)+ 40+(-32)+(-8);(2) 13 +(-56)+47+(-34);(3) 43+(-77)+27+(-43).2.某潜水员先潜入水下61米,然后又上升32米,这时潜水员处在什么位置?3.有5筐蔬菜,以每筐5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不足记为负,称重记录如下:+3,-6,-4,+2,-1,总计超过或不足多少千克?5筐蔬菜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活动目的: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理解.活动的实际效果:教师指定4名学生板演练习1,第2、3两题分别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并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五)课堂小结活动内容: 请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1、通过具体有理数的计算,把加法运算律从非负数范围扩大到有理数的范围.2、掌握加法运算律的法则及公式,并适当的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计算.3、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求简意识.(六)布置作业课本习题2.5: 1、2、3、4、5、6、7.四、教学设计反思1.课堂上应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本节课中有理数运算律的探究,例题的讲解,习题的完成,知识的总结尽可能的全部由学生完成,教师所起的作用是点拨,评价和指导.这样做,可以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不要忽视代数推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作用我们一向会错误地认为,推理训练是几何教学的目的,代数可以不讲推理.其实,计算本身就是推理,计算法则、运算性质都是进行计算的根据.学生要知道每进行一步运算都要有根有据.这样通过运算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技巧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技巧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技巧一、有理数加法运算技巧1.同号有理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保留原有绝对值;–将绝对值相加,结果的绝对值即为两数相加的绝对值,符号与原数相同。

2.异号有理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结果的绝对值为两数相加的绝对值,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数相同。

–任何有理数加零,结果为该有理数本身。

3.加法交换律:–对于任何两个有理数a和b,a + b = b + a。

二、有理数减法运算技巧1.同号有理数相减:–取相同符号,并保留原有绝对值;–将绝对值相减,结果的绝对值即为两数相减的绝对值,符号与原数相同。

2.异号有理数相减:–转换为加法运算,即将被减数取相反数后与减数相加;–按照同号有理数相加的方法进行计算。

–任何有理数减零,结果为该有理数本身。

3.减法交换律:–对于任何两个有理数a和b,a - b = b - a。

4.减法的性质:– a - (b + c) = (a - b) - c;– a - b = a + (-b)。

三、加减法运算技巧1.结合律:–对于任何三个有理数a、b和c,(a + b) + c = a + (b + c)。

2.分配律:–对于任何三个有理数a、b和c,a × (b + c) = a × b + a × c;–对于任何三个有理数a、b和c,(a + b) × c = a × c + b × c。

3.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4.带符号移项:–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式的一边,将常数项移到等式的另一边;–移项时,注意改变移项后项的符号。

5.运用括号:–括号前面是加号时,括号内的数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时,括号内的数变号。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同学们可以掌握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并在实际运算中灵活运用,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初中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通过分组讨论、互助学习,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共享精神。
4.反思与评价,促进自主学习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优点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加减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
3.设计不同难度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4.注重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有哪些?如何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2.在有理数加减法运算中,如何避免常见的错误?
3.结合实例,讨论有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技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3.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共识。
4.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知识点以及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知识点以及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知识点以及专项训练(含有答案解析)【知识点1:有理数的加法】1.定义: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作有理数的加法.2.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3.运算步骤:(1)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异号,还是有一个加数为零,以此来选择用哪条法则.(2)确定和的符号(是“+”还是“-”).(3)求各加数的绝对值,并确定和的绝对值(加数的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4. 运算律:【知识点1:有理数的加法练习】1.华罗庚说:“数学是中国人民擅长的学科”,中国是最早认识负数并进行运算的国家.在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里,就记载了利用算筹实施“正负数”的方法.图1表示的是()34+-的过程,按照这种方法,图2表示的过程是在计算()A.()52+-B.()52-+C.()()52-+-D.52+【答案】A【解析】由左图知:白色表示正数,黑色表示负数,所以右图表示的过程应是在计算5+(−2), 故选:A .2. 计算(﹣2)+(﹣3)的结果是( ) A .﹣5 B .﹣1 C .1 D .5【答案】A【解析】原式=﹣(2+3)=﹣5, 故选:A3. 比3大-1的数是( ) A .2 B .4 C .-3 D .-2【答案】A【解析】3+(﹣1)=2,所以比3大-1的数是2. 故选:A .4. 奶奶把35000元钱存入银行2年,按年利率2.50%计算,到期时可得到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 A .1750 B .36750 C .175 D .35175【答案】B【解析】本金+本金×年利率×年数=到期本息和。

根据题意得:35000+35000×2.50%×2=35000+1750=36750(元), 故选:B .5. 小红解题时,将式子()()()8384-+-++-先变成()()()8834-++-+-⎡⎤⎡⎤⎣⎦⎣⎦再计算结果,则小红运用了( ). A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B .加法的交换律 C .加法的结合律 D .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将式子(−8)+(−3)+8+(−4)先变成[(−8)+8]+[(−3)+(−4)],再计算结果,则小红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故选:A .6.两个数相加,如果和小于每个加数,那么这两个加数()A.同为正数B.同为负数C.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两个负数相加,和为负数,再把绝对值相加,和一定小于每一个加数.例如:(−1)+(−3)=−4,−4<−1,−4<−3,故选B.7.两个数的和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是()A.正数B.负数C.至少有一个为正数D.一正一负【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当两个数为正数时,和为正;当两数一个正数和0时,和为正;当两数一个为正一个为负,且正数的绝对值较大时,和为正.故选C.8.一名粗心的同学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将“-5”错写成“+5”进行运算,这样他得到的结果比正确答案()A.少5 B.少10 C.多5 D.多10【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得:将“-5”错写成“+5”他得到的结果比原结果多5+5=10.故选D.9.已知a,b互为相反数,则a+2a+3a+⋯+49a+50a+50b+49b+⋯+3b+2b+b= ________.【答案】0【解析】∵a,b互为相反数,∴a+b=0.∴a+2a+3a+⋯+49a+50a+50b+49b+⋯+3b+2b+b=(a+b)+2(a+b)+3(a+b)+⋯+50(a+b)=0.故答案为:0.10.已知|a|=4>a,|b|=6,则a+b的值是________.【答案】2或-10【解析】∵|a|=4>a,|b|=6,∴a=-4,b=6或-6,当a=-4,b=6时,a+b=-4+6=2;当a=-4,b=-6时,a+b=-4-6=-10.故答案为:2或-10.11.绝对值不大于2.1的所有整数是____,其和是____.【答案】﹣2,﹣1,0,1,2 0【解析】绝对值不大于2.1的所有整数有﹣2、﹣1、0、1、2,之和为﹣2﹣1+0+1+2=0,故答案为:﹣2,﹣1,0,1,2;012.若a,b为整数,且|a-2|+| a-b|=1,则a+b=________.【答案】2,6,3或5【解析】当|a-2|=1,| a-b|=0时,得:a+b=6或2;当|a-2|=0,| a -b|=1时,得:a+b=3或5;故答案为:2,6,3或5【知识点2:有理数的减法】1.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例如:(-5)+?=7,求?,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2. (1)任意两个数都可以进行减法运算.(2)几个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差由两部分组成:①性质符号;②数字即数的绝对值.3.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有:a−b=a+(−b).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注意同时进行的两变,一变是减法变加法;二变是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如:【知识点2:有理数的减法练习】1.冬季某天我国三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分别是 -10℃,1℃, -7℃,它们任意两城市中最大的温差是()A.11℃B.7℃C.8℃D.3℃【答案】A【解析】它们任意两城市中最大的温差是:1-(﹣10)=1+10=11℃.故选:A.2.计算-2-3=()A.1-B.1 C.5-D.5 【答案】C【解析】解:-2-3=-2+(-3)=-5.故选:C.3.计算2136⎛⎫---⎪⎝⎭的结果为( )A.12-B.12C.56-D.56【答案】A【解析】原式=−46+16=−36=−12,故选:A.4.今年10月份某市一天的最高气温为11℃,最低气温为﹣3℃,那么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A.﹣14℃B.14℃C.8℃D.11℃【答案】B【解析】用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再根据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11﹣(﹣3)=11+3=14(℃),故选:B.5.气温由6℃下降了8℃,下降后的气温是()A.14-℃B.8-℃C.2-℃D.2℃【答案】C【解析】用原来的气温减去下降的温度,求出下降后的气温是多少即可.解:6-8=-2(℃),故选:C.6.下面的数中,与﹣2的和为0的是()A.2 B.﹣2 C.12D.12【答案】A【解析】∵-2+2=0,故选A.7.-3-(-2)的值是( )A.-1 B.1 C.5 D.-5【答案】A【解析】本题按照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直接求解即可.−3−(−2)=−3+2=−1,故选:A.8.小怡家的冰箱冷藏室温度是5℃,冷冻室的温度是﹣2℃,则她家冰箱冷藏室温度比冷冻室温度高( )A.3℃B.﹣3℃C.7℃D.﹣7℃【答案】C【解析】用冷藏室温度减去冷冻室的温度,就是冰箱冷藏室温度与冷冻室温度的温差.依题意得:5-(-2)=5+2=7℃,所以冷藏室温度比冷冻室温度高7℃.故选C.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B.|a|一定是正数C.如果两个数的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正数D.两个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答案】C【解析】解:A. 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错误,如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B. |a|一定是正数,错误,如|0|=0;C. 如果两个数的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正数,正确;D. 两个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错误,如3-0=3. 故选:C10. 若3x =,2y =,且0x y +>,那么x y -的值为( ). A .5或1 B .1或-1 C .5或-5 D .-5或-1【答案】A【解析】由题意,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确定出x 与y 的值,即可求出x-y 的值.解:∵|x|=3,|y|=2,x+y >0, ∴x=3,y=2;x=3,y=-2, 则x-y=1或5, 故选A .11. 在数轴上,a 所表示的点总在b 所表示的点的右边,且|a|=6,|b|=3,则a-b 的值为( ) A .-3 B .-9 C .-3或-9 D .3或9【答案】D 【解析】∵|a|=6,|b|=3,∴a=±6,b=±3,∵在数轴上,a 所表示的点总在b 所表示的点的右边,∴a=6,当a=6,b=3时,a ﹣b=6﹣3=3,当a=6,b=﹣3时,a ﹣b=6﹣(﹣3)=6+3=9,所以,a ﹣b 的值为3或9.故选D .12. 设|a|=4,|b|=2,且|a+b|=-(a+b),则a -b 所有值的和为( ) A .-8 B .-6 C .-4 D .-2【答案】A 【解析】∵|a+b|=-(a+b ),∴a+b≤0,∵|a|=4,|b|=2,∴a=±4,b=±2,∴a=-4,b=±2,当a=-4,b=-2时,a-b=-2; 当a=-4,b=2时,a-b=-6;故a -b 所有值的和为:-2+(-6)=-8.故选A .13. 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0.1)kg ,(25±0.2)kg ,(25±0.3)kg 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 )A .0.8kgB .0.6kgC .0.5kgD .0.4kg 【答案】B【解析】因为最低重量为24.7kg ,最大重量为25.3kg ,故质量最多相差25.3-24.7=0.6kg .【知识点3: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1. 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适当应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2.举例:一、几个有理数相加,把相加得零的数先行相加: 例1 计算38−213−18−20+523−14−313. 【答案】-14【解析】原式=(38-18-20)+(-213+523-313)-14=0+0-14=-14. 例2 计算1+2-3-4+5+6-7-8+9+…+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答案】2007【解析】原式=1+(2-3-4+5)+(6-7-8+9)+…+(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1+0+0+…+0+2006=2007. 二、几个有理数相加,把同号的数分别相加: 例3 计算-18+21-16+8-23+28. 【答案】0【解析】原式=(21+8+28)+(-18-16-23)=57-57=0. 三、几个非整数的有理数相加,先把相加得整数的数相加: 例4 计算-0.375+3.15+114-658+735. 【答案】5【解析】原式=(-0.375-658)+(3.15+114+735)=-7+12=5. 例5 计算214-123+325-113+2.35+9. 【答案】14【解析】原式=(2.35+214+325)+(-123-113)+9=8-3+9=14.四、几个分数相加,先把同分母的分数分别相加: 例6 计算413+514+634-113. 【答案】15【解析】原式=(514+634)+(413-113)=12+3=15.五、几个带分数相加,先把它们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 例7 计算413+514+634-113. 【答案】15【解析】原式=(4+5+6-1)+(13+14+34-13)=14+1=15. 六、先变形,后相加:例8 计算38+27-49-996+2006+28. 【答案】1234【解析】原式=(40-2)+(30-3)+(-50+1)+(-1000+4)+(2000+6)+(30-2)=(40+30-50-1000+2000+30)+(-2-3+1+4+6-2)=1230+4=1234.小结: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前,根据减法法则把减法变成加法.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般先应考虑到符号相同的数先加;互为相反数的数先加,同分母的数先加,和为整数的几个数先加. 【知识点3: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练习】 1. |1−2|+3的相反数是( ) A .4 B .2 C .4- D .2-【答案】C【解析】先化简求解,再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解:|1−2|+3=2−1+3=4. ∵4的相反数为-4, ∴|1−2|+3的相反数是-4. 故选:C .2. 我市今年某一天上午9点的气温是4°C,下午1点上升了3°C,半夜(24时)又下降了5°C,半夜的气温是( ) A .3°C B .-3°C C .4°C D .2°C【答案】D【解析】根据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解:由题意可得:4+3-5=2°C, 故选D .3. 1﹣2+3﹣4+5﹣6+…+2005﹣2006的结果是( ) A .0 B .100 C .﹣1003 D .1003【答案】C【解析】1﹣2+3﹣4+5﹣6+…+2005﹣2006 =1003(1)(1)(1)(1)(1)--+-+-++-个=-1003.4. 50个连续正奇数的和l+3+5+7+…+99与50个连续正偶数的和:2+4+6+8+…+100,它们的差是( ) A .0 B .50 C .﹣50 D .5050 【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1+3+5+7+…+99)-(2+4+6+8+…+100) =-[(2-1)+(4-3)+(6-5)+(8-7)…+(100-99)] =-(1+1+1+1+…+1) =-50. 故选C .5. 绝对值大于1且小于4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 A .6 B .–6 C .0 D .4【答案】C【解析】绝对值大于1且小于4的整数有:±2;±3,–2+2+3+(–3)=0. 故选C .6. 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规定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a 和b ,有a ☆b =a-b+1,请你根据新运算,计算(2☆3)☆2的值是 .11 | 13【答案】 -1【解析】(2☆3)☆2=(2☆3)-2+1=2-3+1-2+1=-17. 阅读下题的计算方法.计算−556+(−923)+1734+(−312).解:原式=[(−5)+(−56)]+[(−9)+(−23)]+(17+34)+[(−3)+(−12)]=[(−5)+(−9)+17+(−3)]+[(−56)+(−23)+34+(−12)] =0+(−54) =−54上面这种解题方法叫做拆项法,按此方法计算:(−201156)+(−201023)+402223+(−112). 【答案】−43【解析】解:原式=[(−2011)+(−56)]+[(−2010)+(−23)]+[4022+23]+[(−1)+(−12)]=[(−2011)+(−2010)+4022+(−1)]+[(−56)+(−23)+23+(−12)] =0+(−43) =−438. “九宫图”传说是远古时代洛河中的一个神龟背上的图案,故又称“龟背图”,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经常研究这一神话.(1)现有1,2,3,4,5,6,7,8,9共九个数字,请将它们分别填入图1的九个方格中,使得第行的三个数、每列的三个数、斜对角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5;(2)通过研究问题(1),利用你发现的规律,将3,5,﹣7,1,7,﹣3,9,﹣5,﹣1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图2的九个方格中,使得横、竖、斜对角的所有三个数的和都相等.【答案】【解析】解:(1)15÷3=5,∴最中间的数是5,其它空格填写如图1;(2)如图2所示.9.某产粮专业户出售粮食8袋,每袋重量(单位:千克)如下:197,202,197,203,200,196,201,198.计算出售的粮食总共多少千克?【答案】1594千克【解析】法一:以200(千克)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则这8个数的差的累计是:(-3)+(+2)+(-3)+(+3)+0+(-4)+(+1)+(-2)=-6 200×8+(-6)=1594(千克)法二:197+202+197+203+200+196+201+198=1594(千克)10.邮递员骑车从邮局出发,先向南骑行2km到达A村,继续向南骑行3km到达B村,然后向北骑行9km到C村,最后回到邮局.(1)以邮局为原点,以向北方向为正方向,用1cm表示1km,画出数轴,并在该数轴上表示出A、B、C三个村庄的位置;(2)C村离A村有多远?(3)邮递员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答案】(1)(2)6千米(3)18千米【解析】解:(1)以邮局为原点,以向北方向为正方向用1cm表示1km,数轴为:;12 | 13(2)依题意得:C点与A点的距离为:2+4=6(千米);(3)依题意得邮递员骑了:2+3+9+4=18(千米).11.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的个数为x,不大于3的正整数的个数为y,绝对值等于3的整数的个数为z,求:x+y+z的值.【答案】10【解析】解:根据数轴,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为0,±1,±2,即x=5,不大于3的正整数为1,2,3,即y=3,绝对值等于3的整数为3,﹣3,即z=2,所以x+y+z=10.12.股民李星星在上周星期五以每股11.2元买了一批股票,下表为本周星期一到星期五该股票的涨跌情况求:(1)本周星期三收盘时,每股的钱数.(2)李星星本周内哪一天把股票抛出比较合算,为什么?星期一二三四五每股涨跌/元+0.4 +0.45 ﹣0.2 +0.25 ﹣0.4【答案】(1)11.85元;(2)周四,本周该只股票最高价12.1元出现在周四。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8种题型)-2023年新七年级数学(苏科版)(解析版)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8种题型)-2023年新七年级数学(苏科版)(解析版)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8种题型)1.理解有理数加减法的意义;2.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与减法法则;3.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有理数的加法(1)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等的异号加减,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首先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0.从而确定用那一条法则.在应用过程中,要牢记“先符号,后绝对值”.)(2)相关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二.有理数的减法(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2)方法指引:①在进行减法运算时,首先弄清减数的符号;②将有理数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是运算符号(减号变加号);二是减数的性质符号(减数变相反数);【注意】:在有理数减法运算时,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能随意交换;因为减法没有交换律.减法法则不能与加法法则类比,0加任何数都不变,0减任何数应依法则进行计算.三.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2)方法指引:①在一个式子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减法都转化成加法,并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②转化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就可以应用加法的运算律,使计算简化.四、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技巧(1)把算式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2)去括号时注意符号,能省掉的“+”号要省掉;(3)多观察,巧妙利用运算律简便计算.题型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例1.计算:(1)(-0.9)+(-0.87);(2)(+456)+(-312);(3)(-5.25)+514;(4)(-89)+0.解析: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首先判断这两个数是同号两数、异号两数还是同0相加,然后根据相应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解:(1)(-0.9)+(-0.87)=-1.77;(2)(+456)+(-312)=113;(3)(-5.25)+514=0;(4)(-89)+0=-89.方法总结:两数相加时,应先判断两数的类型,然后根据所对应的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变式1】计算:(1)(+20)+(+12); (2)1223⎛⎫⎛⎫−+−⎪ ⎪⎝⎭⎝⎭; (3)(+2)+(-11);(4)(-3.4)+(+4.3); (5)(-2.9)+(+2.9); (6)(-5)+0.【答案与解析】(1)(2)属于同一类型,用的是加法法则的第一条;(3)(4)属于同一类,用的是加法法则的第二条;(5)用的是第二条: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6)用的是法则的第三条.(1)(+20)+(+12)=+(20+12)=+32=32; (2)12121123236⎛⎫⎛⎫⎛⎫−+−=−+=− ⎪ ⎪ ⎪⎝⎭⎝⎭⎝⎭(3)(+2)+(-11)=-(11-2)=-9(4)(-3.4)+(+4.3)=+(4.3-3.4)=0.9(5)(-2.9)+(+2.9)=0;(6)(-5)+0=-5.【总结升华】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是有理数加法的难点,在应用法则时,一定要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变式2】设[]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计算:][2.3 6.5⎡⎤−+=⎣⎦______.【答案】3【分析】根据题中所给新定义运算可进行求解.【详解】解:∵[]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2.3 6.563,⎡⎤−=−=⎣⎦, ∴][2.3 6.5363⎡⎤−+=−+=⎣⎦;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加法,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解题的关键.【答案】(1) 4.62−;(2)0.25−.【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2)根据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求一个数的绝对值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解:()() 33 2.71 1.695⎛⎫−+−++⎪⎝⎭()()3.6 2.71 1.69 =−+−+()3.6 2.71 1.69 =−++6.31 1.69=−+()6.31 1.69=−−4.62=−;(2)11 5 4.257522⎛⎫−++−+⎪⎝⎭()5.5 4.257 5.5=−++−+()1.25 1.5=−+−()1.25 1.5=+−()1.5 1.25=−−0.25=−.【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及求一个数的绝对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答案】(1)同号得正,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异号得负,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2)6(3)加法交换律适用,加法结合律不适用,例子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例子可以总结出※(宏)运算的运算法则;(2)根据(1)中的结论可以解答本题,注意运算顺序;(3)根据(1)中的结论分别采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可以解答本题.【详解】(1)解:由题意可得,归纳※(宏)运算的运算法则:同号两数进行※(宏)运算时,同号得正,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进行※(宏)运算时,异号得负,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故答案为:同号得正,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异号得负,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2)解:()()()134+−⎡⎤⎣⎦−※※,()()33=−−※, 6=,故答案为:6;(3)解:()()231−+=−※,()()231−+=−※.∴加法交换律适用;()()()()()412321+−+=−+=−※※※,()()()()()124134−+=+−−⎡⎤+⎣⎦※※※,而13−≠−,∴加法结合律不适用.【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计算方法.题型二: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2.股民默克上星期五以收盘价67元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1)星期三收盘时,每股多少元?(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多少元?最低价多少元?解析:(1)用买进的价格加上周一、周二、周三的涨跌价格,然后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2)分别求出这五天的价格,然后即可得解.解:(1)67+(+4)+(+4.5)+(-1)=74.5(元),故星期三收盘时,每股74.5元;(2)周一:67+4=71元,周二:71+4.5=75.5元,周三:75.5+(-1)=74.5元,周四:74.5+(-2.5)=72元,周五:72+(-6)=66元,∴本周内每股最高价为75.5元,最低价66元.方法总结:股票每天的涨跌都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要理解为每天都是在67元的基础上涨跌.另外熟记运算法则并根据题意准确列出算式也是解题的关键.假设现在北京时间是2020年11月22日上午9:00.(1)现在纽约的时间是几点?东京时间是几点?(2)如果小明在北京坐11月19日上午10:00的航班飞行约9小时到达豪尔市,那么达到豪尔市的时间是几点?【答案】(1)纽约时间是2020年11月21日晚上20:00,东京时间是2020年11月22日上午10:00 (2)11月19日下午14:00【分析】(1)(2)根据正负数的意义结合有理数加法计算法则求解即可.【详解】(1)解:()()913424420+−=−+−=,,9110+=,∴纽约时间是2020年11月21日晚上20:00,东京时间是2020年11月22日上午10:00;(2)解() 1055+−=,∴在北京坐11月19日上午10:00的航班,是豪尔市11月19日凌晨5:00,5914+=,∴到达豪尔的时间是11月19日下午14:0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负数的实际应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题型三:与有理数性质有关的计算问题例3.已知|a|=5,b的相反数为4,则a+b=________.解析:因为|a|=5,所以a=-5或5,因为b的相反数为4,所以b=-4,则a+b=-9或1.解:-9或1方法总结:本题涉及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在解决绝对值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全面,避免造成漏解. 【变式】若3,2a b ==,且a b <,那么+a b 的值是( )A .5或1B .1或1−C .5或5−D .5−或1−【答案】D【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和a b <,求出a 、b 的值,再代入a+b 求值即可.【详解】解:∵|a|=3,|b|=2,∴a=±3,b=±2,∵a b <,∴a=-3,b=2或a=-3,b=-2,∴a+b=-3+2=-1或a+b=-3+(-2)=-5.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解题时先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求出a 、b 的值,然后根据a 、b 的关系分类讨论求解即可.题型四:加法运算律及其应用例4.计算:(1)31+(-28)+28+69; (2)16+(-25)+24+(-35);(3)(+635)+(-523)+(425)+(1+123). 解析:(1)把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2)可把符号相同的数相加;(3)可把相加得到整数的数相加. 解:(1)31+(-28)+28+69=31+[(-28)+28]+69=31+0+69=100;(2)16+(-25)+24+(-35)=16+24+(-25)+(-35)=(16+24)+[(-25)+(-35)]=40+(-60)=-20;(3)(+635)+(-523)+(425)+(1+123)=(635+425)+(-523)+(223)=11+(-3)=8. 方法总结:合理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在进行多个有理数相加时,在下列情况下一般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化运算:①有些加数相加后可以得到整数时,可以先行相加;②有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以互相消去,和为0,可以先行相加;③有许多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可以先把符号相同的数相加,即正数和正数相加,负数和负数相加,再把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变式1】绝对值小于14的所有整数的和为_________.【答案】0【分析】找出绝对值小于14的所有整数,求和即可.±,之和为0.【详解】解:绝对值小于14的所有整数有:0,1±,2±,3±,L,13故答案为:0.【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和绝对值的意义,确定绝对值小于14的所有整数是解本题的关键,熟练掌握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为0.【变式2】某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南北方向巡视维修,某天早晨他们从A地出发,晚上最后到达B地,约定向北为正方向,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18,-9,+7,-14,+13,-6,-8.(1)B地在A地何方,相距多少千米?(2)若汽车行驶1km耗油a L,求该天耗油多少L?解析:(1)首先把题目的已知数据相加,然后根据结果的正负即可确定B地在A何方,相距多少千米;(2)首先把所给的数据的绝对值相加,然后乘以a即可求解.解:(1)(+18)+(-9)+(+7)+(-14)+(+13)+(-6)+(-8)=[(+18)+(+7)+(+13)]+[(-9)+(-14)+(-6)+(-8)]=38+(-37)=1(km)故B地在A地正北,相距1千米;(2)该天共耗油:(18+9+7+14+13+6+8)a=75a(L).答:该天耗油75a L.方法总结: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答案】-2.【分析】读懂例题,根据例题拆项计算即可.【详解】解:原式=[(-2018)+(56−)]+[(-2017)+(23−)]+[(-1)+(-12)]+4036=[(-2018)+(-2017)+(-1)+4036]+[(-56)+(-23)+(-12)]=0+[(-56)+(-23)+(-1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数的计算,必须熟练掌握,并且掌握此方法.题型五: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直接运用例5、计算:(1)(-32)-(+5);(2)(+2)-(-25).【思路点拨】此题是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先按照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按照有理数的加法进行计算.【答案与解析】法一:法二:(1)原式=-32-5=-32+(-5)=-37;(2)原式=2+25=27【总结升华】算式中的“+”或“符号化简进行计算.【变式】(1)2-(-3); (2)0-(-3.72)-(+2.72)-(-4); (3)41373⎛⎫+−⎪⎝⎭.【思路点拨】此题是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先按照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按照有理数的加法进行计算.【答案与解析】本题可直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1)2-(-3)=2+3=5 (2)原式=0+3.72+(-2.72)+4=(0+4)+(3.72-2.72)=4+1=5(3)原式=411416(3)(3)2 733721 +−=−−=−【总结升华】算式中的“+”或“-”既可以看作运算符号按法则进行计算,也可以看作是性质符号按多重符号化简进行计算.题型六: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例6.将下列式子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并用两种读法将它读出来.(-13)-(-7)+(-21)-(+9)+(+32)解析:先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再省略括号和加号;读有理式,式子中第一项的符号,要作为这一项的符号读出正负来,式子中的符号就读作加或减.解:(-13)-(-7)+(-21)-(+9)+(+32)=-13+7-21-9+32.读法①:负13、正7、负21、负9、正32的和;读法②:负13减去负7减去21减去9加上32.方法总结:注意掌握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变;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去掉,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题型七: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例7.计算:(1)-9.2-(-7.4)+915+(-625)+(-4)+|-3|; (2)-1423+11215-(-1223)-14+(-11215); (3)23-18-(-13)+(-38). 解析:本题根据有理数加减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把减法统一成加法,省略加号后,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求出结果.其中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先结合;能凑成整数的各数先结合.另外,同号各数先结合;同分母或易通分的各数先结合.解:(1)-9.2-(-7.4)+915+(-625)+(-4)+|-3|=-9.2+7.4+9.2+(-6.4)+(-4)+|-3|=-9.2+7.4+9.2-6.4-4+3=(-9.2+9.2)+(7.4-6.4)-4+3=0+1-4+3=0;(2)-1423+11215-(-1223)-14+(-11215)=-1423+11215+1223-14-11215=(-1423+1223)+(11215-11215)-14=-2+0-14=-16;(3)23-18-(-13)+(-38)=23-18+13-38=(23+13)+(-18-38)=1+(-12)=12. 方法总结:(1)为使运算简便,可适当运用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2)注意同分母分数相加,互为相反数相加,凑成整数的数相加,这样计算简便.(3)当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时,一般要统一,具体是统一成分数还是小数,要看哪一种计算简便.【变式1】计算,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计算.(1) 26-18+5-16 ; (2)(+7)+(-21)+(-7)+(+21)(3) ⎛⎫⎛⎫⎛⎫⎛⎫ ⎪ ⎪ ⎪ ⎪⎝⎭⎝⎭⎝⎭⎝⎭21111-1+1++7+-2+-832432 (4) 113.587(5)5(7)3( 1.587)24⎛⎫⎛⎫−−+−++−+−+ ⎪ ⎪⎝⎭⎝⎭(5)132.2532 1.87584+−+(6)1355354624618−++− 【答案与解析】(1) 26-18+5-16=(+26)+(-18)+5+(-16) →统一成加法 =(26+5)+[(-18)+(-16)] →符号相同的数先加 = 31+(-34)=-3(2)(+7)+(-21)+(-7)+(+21)=[ (+7)+(-7) ] +[(-21)+(+21)]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先加 =0(3)⎛⎫⎛⎫⎛⎫⎛⎫ ⎪ ⎪ ⎪ ⎪⎝⎭⎝⎭⎝⎭⎝⎭21111-1+1++7+-2+-832432 ⎡⎤⎡⎤⎛⎫⎛⎫⎛⎫= ⎪ ⎪⎪⎢⎥⎢⎥⎝⎭⎝⎭⎝⎭⎣⎦⎣⎦21111-1+-2+1+-8+733224→同分母的数先加()()⎡⎤=⎢⎥⎣⎦1-4+-7+74=3-34(4)113.587(5)5(7)3( 1.587)24⎛⎫⎛⎫−−+−++−+−+ ⎪ ⎪⎝⎭⎝⎭113.5875573( 1.587)24⎛⎫⎛⎫=++−++−+− ⎪ ⎪⎝⎭⎝⎭→统一成加法11[3.587( 1.587)](57)5324⎡⎤⎛⎫⎛⎫=+−+++−+− ⎪ ⎪⎢⎥⎝⎭⎝⎭⎣⎦→整数、小数、分数分别加312128544⎛⎫=++−= ⎪⎝⎭(5)132.2532 1.875+−+(2.25 2.75)(3.125 1.875)=−++→统一同一形式(小数或分数),把可凑整的放一起 0.55 4.5=−+=(6)1355354624618−++− 1355354624618=−−++++−−1355(3546)()24618=−++−+−++−→整数,分数分别加18273010036−++−=+2936=【总结升华】在进行加减混合的运算时,(1)先将各式中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2)观察各加数之间的关系,再运用“技巧”适当交换加数的位置,注意交换时各加数的带着符号一起交换. 【变式2】计算:(1)-3.72-1.23+4.18-2.93-1.25+3.72;(2)11-12+13-15+16-18+17; (3)1113.7639568 4.7621362−−+−−+ (4)51133.4643.872 1.54 3.376344+−−−+++ (5)1355354624618−++−; (6)132.2532 1.87584+−+ 【答案与解析】(1)观察各个加数,可以发现-3.72与3.72互为相反数,把它们分为一组;4.18、-2.93与-1.25的和为0,把它们分为一组可使计算简便. 解:-3.72-1.23+4.18-2.93-1.25+3.72 =(-3.72+3.72)+(4.18-2.93-1.25)-1.23 =0+0-1.23=-1.23(2)把正数和负数分别分为一组.解:11-12+13-15+16-18+17=(11+13+16+17)+(-12-15-18) =57+(-45)=12(3)仔细观察各个加数,可以发现两个小数的和是-1,两个整数的和是29,三个分数通分后也不难算.故把整数、分数、小数分别分为一组. 解:1113.7639568 4.7621362−−+−−+ 111(3.76 4.76)(521)(3968)362=−+−++−+1(6)2922=−+−+=(4)3.46和1.54的和为整数,把它们分为一组;-3.87与3.37的和为-0.5,把它们分为一组;546与13− 易于通分,把它们分为一组;124−与34同分母,把它们分为一组. 解:51133.4643.872 1.54 3.376344+−−−+++ 5113(3.46 1.54)( 3.87 3.37)(4)(2)6344=++−++−+−+115(0.5)4(1) 4.537.522=+−++−=+=(5)先把整数分离后再分组.解: 1355354624618−++− 1355354624618=−−++++−−1355(3546)()24618=−++−+−++−18273010036−++−=+2936=113322−=−−.(6)如果按小数、整数分组,效果似乎不是很好.可先将小数和分数统一后再考虑分组.解:132.2532 1.87584+−+(2.25 2.75)(3.125 1.875)=−++0.55 4.5=−+=【总结升华】计算多个有理数相加时,必须先审题,分析特点,寻找规律,然后再去计算.注意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符号一起交换.题型八:利用有理数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例9.下表是某水位站记录的潮汛期某河流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上周末的水位恰好达到警戒水位.单位:米).(1)本周哪一天河流水位最高,哪一天河流水位最低,它们位于警戒水位之上还是之下,与警戒水位的距离分别是多少?(2)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河流的水位是上升还是下降了?解析:(1)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理解表中的正负号表示的含义,根据条件计算出每天的水位即可求解;(2)只要观察星期日的水位是正负即可.解:(1)以警戒水位为基准,前两天的水位是上升的,星期一的水位是+0.20米;星期二的水位是+0.20+0.81=1.01米;星期三的水位是+1.01-0.35=+0.66米;星期四的水位是:+0.66+0.13=0.79米;星期五的水位是:0.79+0.28=1.07米;星期六的水位是:1.07-0.36=0.71米;星期日的水位是:0.71-0.01=0.7米;则水位最低的一天是第一天,高于警戒水位;水位最高的是第5天;(2)+0.20+0.81-0.35+0.13+0.28-0.36-0.01=+0.7米;则本周末河流的水位是上升了0.7米.方法总结:解此题的关键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采用的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即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变式1】小虫从点O出发在一条直线上来回爬行,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爬行的各段路程依次为:+5,-3,+10,-8,-6,+12,-10.(单位:cm)(1)小虫最后是否回到出发地O?为什么?(2)小虫离开O点最远时是多少?(3)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行1 cm奖励1粒芝麻,则小虫一共可以得到多少粒芝麻?【思路点拨】题目中给出的各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性质符号,表示的爬行的方向,二是绝对值部分,表示爬行的路程大小.所以若直接将它们相加得到的和也包括两层含义:方向和路程大小;若只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则最后结果只表示路程的大小.【答案与解析】解:(1)(+5)+(-3)+(+10)+(-8)+(-6)+(+12)+(-10)=(5+10+12)+(-3-8-6-10)=27-27=00表示最后小虫又回到了出发点O答:小虫最后回到了出发地O.(2) (+5)+(-3)=+2;(+5)+(-3)+(+10)=+12;(+5)+(-3)+(+10)+(-8)=+4;(+5)+(-3)+(+10)+(-8)+(-6)=-2;(+5)+(-3)+(+10)+(-8)+(-6)+(+12)=+10;(+5)+(-3)+(+10)+(-8)+(-6)+(+12)+(-10)=0.因为绝对值最大的是+12,所以小虫离开O点最远时是向右12cm;++−+++−+−++−=(cm), 所以小虫爬行的总路程是54 cm,(3) 53108121054⨯=(粒)由15454答:小虫一共可以得到54粒芝麻.【总结升华】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解决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大胆分析和设想.【变式2】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线(单位:千米)为:+10,-3,+4,+2,-8,+13,-2,+12,+8,+5.(1)问收工时距A地多远?(2)若每千米路程耗油0.2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答案与解析】(1)求收工时距A地多远,应求出已知10个有理数的和,若和为正数,则在A地前面,若和为负数,则在A地后面;距A地的路程均为和的绝对值.解:(1) (+10)+(-3)+(+4)+(+2)+(-8)+(+13)+(-2)+(+12)+(+8)+(+5)=0+0+44+(-3)=41(千米);(2)要求耗油量,需求出汽车共行走的路程,即求各数的绝对值之和,然后乘以0.2升即可.(|+10|+|-3|+|+4|+|+2|+|-8|+|+13|+|-21|+|+12|+|+8|+|+5|)×0.2=67×0.2=13.4(升).答:收工时在A地前面41千米,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13.4升.【总结升华】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解决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大胆分析和设想.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22秋•如皋市期中)如图是某市去年十二月份某一天的天气预报,该天的温差是()A.9℃B.7℃C.5℃D.2℃【分析】根据题意求出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即可.【解答】解:∵最高温度是﹣27℃,∴7℃﹣(﹣2℃)=9℃.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加减法,熟知有理数的加减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2022秋•东海县月考)若=a+b﹣c﹣d,则的值是()A.2 B.﹣4 C.10 D.﹣10【分析】根据“新定义”的运算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1+2﹣3﹣4=﹣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减法,掌握有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前提,理解“新定义”的运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2022秋•工业园区校级月考)计算﹣1﹣3的结果是()A.4 B.﹣4 C.﹣2 D.2【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解答】解:﹣1﹣3=﹣1+(﹣3)=﹣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掌握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4.(2022秋•东台市校级月考)规定:把四个有理数1,2,3,﹣5分成两组,每组两个,假设1,3分为一组,2,﹣5分为另一组,则A=|1+3|+|2﹣5|.在数轴上原点右侧从左到右取两个有理数m、n,再取这两个数的相反数,对于这样的四个数,其所有A的和为()A.4m B.4m+4n C.4n D.4m﹣4n【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所有情况,并求出A的值,即可求得所有A的和.【解答】解:根据题意,得m<n,m,n的相反数为﹣m,﹣n,则有如下三种情况:①m,n为一组,﹣m,﹣n为另一组,此时有A=|m+n|+|(﹣m)+(﹣n)|=2m+2n;②m,﹣m为一组,n,﹣n为另一组,此时有A=|m+(﹣m)|+|n+(﹣n)|=0;③m,﹣n为一组,n,﹣m为另一组,此时有A=|m+(﹣n)|+|n+(﹣m)|=2n﹣2m.∴所有A的和为2m+2n+0+2n﹣2m=4n.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绝对值和相反数.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就叫该数的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大于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5.(2022秋•如皋市校级月考)将6﹣(+3)﹣(﹣7)+(﹣2)中的减法改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是()A.﹣6﹣3+7﹣2 B.6﹣3﹣7﹣2 C.6﹣3+7﹣2 D.6+3﹣7﹣2【分析】先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然后再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即可解答.【解答】解:6﹣(+3)﹣(﹣7)+(﹣2)=6+(﹣3)+7+(﹣2)=6﹣3+7﹣2,【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6小题)6.(2023•泗洪县一模)计算2+(﹣3)=.【分析】根据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再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可得答案.【解答】解:原式=﹣(3﹣1)=﹣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先确定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减法运算.7.(2022秋•盐城期中)某地一天早晨的气温是﹣2℃,中午温度上升了9℃,则中午的气温是℃.【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2+9=7(℃),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掌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是解题的关键.8.(2022秋•海安市期末)已知x,a,b为互不相等的三个有理数,且a>b,若式子|x﹣a|+|x﹣b|的最小值为2,则2022+a﹣b的值为.【分析】由数轴上|x﹣a|+|x﹣b|表示的几何意义,求出a﹣b的值,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x﹣a|+|x﹣b|的最小值为2,且a>b,∴a﹣b=2,∴2022+a﹣b=2022+2=2024,∴2022+a﹣b的值为2024.故答案为:2024.【点评】本题考查绝对值,有理数的减法,关键是掌握:在数轴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9.(2022秋•南通期末)若两个有理数m,n满足m+n=66,则称m,n互为顺利数.已知7x的顺利数是﹣18,则x的值是.【分析】根据顺利数的定义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由顺利数的定义可知,7x﹣18=66,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理解顺利数的定义是正确解答的前提.10.(2022秋•江阴市期末)比﹣3大而比2小的所有整数的和为.【分析】首先找出比﹣3大而比2小的所有整数,在进行加法计算即可.【解答】解:比﹣3大而比2小的所有整数有﹣3,﹣2,﹣1,0,1,2,﹣3+(﹣2)+(﹣1)+0+1+2=﹣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关键是找出符合条件的整数,掌握计算法则.11.(2017秋•仪征市校级月考)23﹣|﹣6|﹣(+23)=.【分析】先计算绝对值,再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计算即可.【解答】解:23﹣|﹣6|﹣(+23)=23﹣6﹣23=﹣6.【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注意先计算绝对值.三.解答题(共10小题)12.(2022秋•盐都区期中)计算:(1)(﹣7)+(﹣5);(2)﹣2.8+3.2;(3).【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2)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3)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解答】解:(1)(﹣7)+(﹣5)=﹣(7+5)=﹣12;(2)﹣2.8+3.2=+(3.2﹣2.8)=0.4;(3)==﹣()=.【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2022秋•鼓楼区校级月考)在横线上填写每一步的运算依据:22+(﹣4)+(﹣2)+4;解:原式=22+4+(﹣4)+(﹣2).=26+(﹣6).=20【分析】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22+4+(﹣4)+(﹣2)加法交换律.=(22+4)+[(﹣4)+(﹣2)]同号结合法.=26+(﹣6)有理数加法法则.=20.故答案为:加法交换律,同号结合法,有理数加法法则.【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加法,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2022秋•江阴市校级月考)已知:|a|=4,|b|=7,若a>b,求a﹣b的值.【分析】根绝绝对值的意义,a>b确定a、b的值,再计算a﹣b.【解答】解:因为|a|=4,|b|=7,得a=±4,b=±7.由a>b,所以a=±4,b=﹣7,当a=﹣4,b=﹣7时,a﹣b=3,当a=4,b=﹣7时,a﹣b=11.所以a﹣b的值为3或11.【点评】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化简和有理数的减法.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及a<b确定a、b的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2022秋•宿豫区期中)计算:﹣24+14﹣15﹣(﹣23).【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减进行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24+14﹣15﹣(﹣23)=﹣24+14﹣15+23=﹣24+23+14﹣15=﹣1﹣1=﹣2.【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是关键.16.(2022秋•镇江期中)如图是三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顶点处都有一个“〇”,在每个“〇”中填入一个数,满足这三个三角形的3个顶点处的“〇”中的数的和都等于2.(1)将﹣8、﹣7、﹣6、﹣4、1、3、5、9、13这9个数填入恰当的位置,使得这三个三角形的3个顶点处(2)如果将(1)中的这9个数改为﹣13、﹣9、﹣5、﹣3、﹣1、4、6、7、8,还能满足要求吗?如果满足,请填在“〇”中;如果不满足,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答即可;(2)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答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不能,理由如下:∵(﹣13)+(﹣9)+(﹣5)+(﹣3)+(﹣1)+4+6+7+8=﹣31+25=﹣6,∴如果将(1)中的这9个数改为﹣13、﹣9、﹣5、﹣3、﹣1、4、6、7、8,不能满足要求.【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的规律,注意观察数据之间的规律,得出三角形顶点和的规律,比较新颖.17.(2022秋•兴化市校级月考)已知|a|=3,|b|=7,且a<b,求a+b的值.【分析】先确定a,b的值,再计算求解.【解答】解:∵|a|=3,|b|=7,∴a=±3,b=±7,∵a<b,∴a=﹣3,b=7或a=3,b=7,当a=﹣3,b=7时,a+b=﹣3+7=4;当a=3,b=7时,a+b=3+7=10,即a+b的值是4或7.【点评】此题考查了运用绝对值的知识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能准确理解并运用以上知识.18.(2022秋•海安市校级月考)(1)已知|a|=1,|b|=2,|c|=3,且a>b>c,求a﹣b+c的值.(2)已知有理数a,b,c满足|a﹣1|+|b﹣3|+|3c﹣1|=0,求a+b﹣c的值.【分析】(1)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先求出a=±1,b=±2,c=±3,再根据a>b>c,分情况求出a﹣b+c的值;(2)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c的值.【解答】解:(1)∵|a|=1,|b|=2,|c|=3,∴a=±1,b=±2,c=±3,∵a>b>c,∴①a=1,b=﹣2,c=﹣3,a﹣b+c=0,②a=﹣1,b=﹣2,c=﹣3,a﹣b+c=﹣2,∴a+b﹣c的值是0或﹣2;(2)∵|a﹣1|+|b﹣3|+|3c﹣1|=0,∴a﹣1=0,b﹣3=0,3c﹣1=0,∴a=1,b=3,c=,∴a+b﹣c=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非负数的性质,掌握把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读懂题意是解题关键.19.(2022秋•梁溪区校级期中)应我国邀请,俄罗斯特技飞行队在黄山湖风景区进行特技表演.其中一架飞机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1)此时这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2)若飞机平均上升1千米需消耗4升燃油,平均下降1千米需消耗2升燃油,那么这架飞机在这5个特技动作表演过程中,一共消耗多少升燃油?(3)若某架飞机从地面起飞后先上升5km,然后再做两个表演动作,这两个动作产生的高度变化分别是0.6km 和1.8km,请你求出这两个表演动作结束后,飞机离地面的高度.【分析】(1)【解答】解:(1)5.5﹣3.2+1﹣1.5﹣0.8=1(km);答:此时这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1千米.(2)(5.5+1)×4+(3.2+1.5+0.8)×2=6.5×4+5.5×2=26+11=37(升),答:一共消耗37升燃油.(3)5+0.6+1.8=7.4km;5+0.6﹣1.8=3.8km;5﹣0.6﹣1.8=2.6km;5﹣0.6+1.8=6.2km;答:飞机离地面的高度为7.4km或3.8km或2.6km或6.2km.【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加减运算,正负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正负数的意义.20.(2022秋•江阴市校级月考)数学实验室: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回答下列问题:①数轴上表示1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②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数轴上表示x和7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③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则|x﹣2|+|x+4|的最小值=.④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且|x+1|+|x﹣4|=5,则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x的和是.⑤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且|x﹣3|+|x+1|=8,则满足条件的x的所有值是.【分析】①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和题干中的结论解答即可;②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和题干中的结论解答即可;③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和题干中的结论解答即可;④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和题干中的结论将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一一列举,并把它们相加即可得出结论;⑤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和题干中的结论结合绝对值的意义解答即可.【解答】解:①数轴上表示1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5)|=6,故答案为:6;②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x+2|,数轴上表示x和7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7|,故答案为:|x+2|;|x﹣7|;③∵|x﹣2|+|x+4|是表示x的点到表示2,﹣4两点的距离之和,∴当x在2和﹣4之间时,|x﹣2|+|x+4|的值最小,最小值为|2﹣(﹣4)|=6,故答案为:6;④∵|x+1|+|x﹣4|=5是表示x的点到表示﹣1,4两点的距离之和为5,又表示﹣1,4两点的距离之和为5,∴数x在﹣1和4之间,∵x为整数,∴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x的值为:﹣1,0,1,2,3,4,∴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x的和是﹣1+0+1+2+3+4=9,故答案为:9;⑤∵|x﹣3|+|x+1|=8是表示x的点到表示﹣1,3两点的距离之和为8,又∵3﹣(﹣1)=4,∴表示x的点可能在3的右侧或在﹣1的左侧,即x>3或x<﹣1.当x>3时,∵|x﹣3|+|x+1|=8,∴x﹣3+x+1=8,解得:x=5;当x<﹣1时,∵|x﹣3|+|x+1|=8.∴3﹣x﹣x﹣1=8,解得:x=﹣3,综上,满足条件的x的所有值是5和﹣3.故答案为:5和﹣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绝对值,数轴,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答是解题的关键.21.(2022秋•江都区校级月考)观察下列两个等式:2﹣=2×+1,5﹣=5×+1.给出定义如下:使等式a﹣b=ab+1成立的对有理数a,b为“共生有理数对”,记为(a,b).如:数对(2,),(5,。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_《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4)》参考课件2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_《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4)》参考课件2
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4)
有理数的减法 第二课时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3)在小学时,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探究一: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重点知识★
活动1 例1 计算:(20) (3) (5) (7)
探究二 :化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的形式 重点、难点知识★▲
活动2
例2 计算: 1 5 1 13 1 13 12 4 15 5 15
【解题过程】
解:原式=
13 15
13 15
1
1 5
5 12
1 4
011 2 53
8 15
【思路点拨】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即可
求解.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探究三 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知识▲
活动1
例1: 规定图形 x+z﹣y﹣w.求
表示运算a﹣b+c,图形 + 的值.
表示运算
【解题过程】
解: 根据题意得:1﹣2+3+4+6﹣5﹣7=0.
【思路点拨】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思路点拨】先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后,再省略 加号和括号即可.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探究二 :化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的形式 重点、难点知识★▲
活动1
练习 将下列式子化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的形式,并
写出其读法(1) (7) (5) 4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课堂反馈(看我有多棒)
《数学补充习题》
六、课外作业:
《数学评价手册》




上课时间:年月日
例2、某城市某天早晨的温度是-3℃,到中午时温度上升了4℃,晚上时温度又下降了9℃,求晚上的温度。
四、体会与交流
1、一个含有加减混合运算的式子,通常先把加减运算统一成加法,然后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可以按“和”的意义或“运算”的意义来读,并且能按“和”的意义来求出结果。
2、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时,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使运算更简便。
导学课程
教师复备
(学生笔记)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知识要点)
1、思考:你会计算下面的式子吗?
(1)3+5-9;(2)(-8)-(-10)+(-6)-4
(3)那么这个式子呢:-8+10-6-4
观察(2)(3)两个式子你能发现些什么?
二、合作探究(初生牛犊不怕虎,让我来探索)
1、在一个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
4.通过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有理数加法、减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
探索有理数的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初步掌握数学学习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说明
请仔细阅读课本P32-P33,完成下列问题
如:(+13)-(-9)+(-2)-(+10)
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
注: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从和式的角度出发,上述改写的式子可以读作:,
从运算意义出发,上述改写的式子可以读作:。
三、自我展示(我的课堂我做主):
例1计算:
(1)-4+9+7-13;(2)-30-11+10-12+18
七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刘茜复备人:领导批准:数的加法与减法
课时
4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
2.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初步掌握数学学习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3.在加减混合运算中,能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