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布式能源供电系统与电力系统并网的探讨

合集下载

分布式发电与并网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分布式发电与并网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分布式发电与并网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分布式发电的研究具有多元性、广泛性以及代表性。

目前,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能源发展现状,分布式发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分布式发电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本文分析了分布式并网系统和分布式发电对电力系统规划,电力质量,继电保护和可靠性以及配电网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发电前景的影响。

标签:分布式发电;电力系统;配电网;并网技术1 分布式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不断发展改进的过程中,分布式发电以其独特优势以及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应用而生。

近年来分布式发电技术以其独有的环保性、经济性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在简要概述分布式电源及其并网技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主要分布式电源的特点、主要涉及分布式发电并网的接口技术,含分布式电源的系统规划与设计及其优化,含分布式电源的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孤岛检测、紧急控制与继电保护等方面。

最后指出分布式电源及并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

DG是指靠近用户端安装的一些中小型发电装置。

它可以直接向少数用户直接供电,不受公共电网的需求,或者与公共电网一起进入配电网络,为用户提供电力。

1.1 几种分布式发电技术(1)天然气作为普通燃气轮机,内燃机和微型燃烧发动机为基本核心发电系统。

(2)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其中有:磷酸燃料电池PAM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3)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系统。

(4)风力发电系统。

(5)生物质能发电系统。

2 分布式发电的并网近年来,DG和常规电力系统的运行趋势越来越明显。

DG网络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络本身的结构和性能;另一个DG在电网之后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2.1 分布式发电并网系统DG并网系统包括两个含义:在DG和电网之间建立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即硬件。

DG与外界形成电气连接手段。

同时,依靠这些电接触的硬件,也可以实现DG单元的监控,控制,测量,保护和调度功能。

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管理与控制

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管理与控制

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管理与控制近年来,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与传统的集中式发电相比,DER具有去中心化、灵活性高、可靠性强等优势,因此备受关注。

然而,DER的大规模引入也给电力系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DER的优化管理和控制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一、分布式能源的介绍所谓分布式能源,指的是一种在地理上分散、随机分布并以小型运营为基础的能源发电和存储系统。

这种系统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与传统的中央式发电厂相比,分布式能源具有许多优势,例如在生产端和传输端利用节约能耗等方面。

二、分布式能源管理的挑战分布式能源的管理和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电力系统中,分布式能源的引入使系统拓扑和配置发生了变化。

由于能源不再是集中式发电,而是地理分散的微型发电和储能设施的共同作用,因此带来了新的协调和管理问题。

其中,以下是最值得关注的几点。

1. 稳定性问题由于分布式能源是地理分散的,它们之间会相互作用,会对系统的电流、电压、频率等参数产生影响,导致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2. 灵活性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但是也会导致系统复杂性增加,因为分布式能源在时域和空域上会呈现出较大的随机性。

3. 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由于分布式能源的开发通常没有集中的组织形式,这种系统都由各种独立的设施构成。

这就需要对系统原本没有透明的安全管理试图加以管理。

而监控与管理不足容易使系统降低作为整体的故障管理和容错能力。

三、分布式能源管理的现状基于上述的问题,分布式能源管理一直是电力系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1. 日常运营监测日常运营监测是分布式能源管理的最基础工作之一。

它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监测系统,通过收集大量的实时数据,可以实现对各种分布式能源设备的状态、输出功率、节能等进行检测,为管理和控制的宏观决策提供必要信息。

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接入与智能优化策略

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接入与智能优化策略

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接入与智能优化策略随着全球对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分布式能源接入在电力系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分布式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通过分布式能源接入,可以减少对传统燃煤电厂的依赖,提高能源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然而,分布式能源接入也带来了一系列技术和管理问题,智能优化策略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接入,并探讨相应的智能优化策略。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接入。

分布式能源接入是指将小规模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如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等)连接到电力系统中,将电力产生与用电需求进行匹配。

相比于传统的集中式发电,分布式能源接入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分布式能源接入可以实现系统分散,降低电网传输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分布式能源接入还可通过发电和电能储存系统的联合调度,实现对电网的有源和无源功率的供给,提高电网供电质量。

然而,分布式能源接入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分布式能源通常在电力系统的低压侧接入,其波动性较大,电网稳定性受到挑战。

其次,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规模庞大,分散布局,管理的复杂度较高。

此外,分布式能源接入还需要解决有效利用和集成电能储存系统,以应对能源波动性。

因此,需要智能优化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分布式能源接入中,智能优化策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智能优化策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分布式能源接入进行管理和优化。

首先,智能优化策略可以提高分布式能源的可预测性。

通过分析大数据和历史数据,智能优化策略可以预测分布式能源的波动性和产生的电能量,从而帮助电力系统调度部门进行合理的电力调度和能源储备。

其次,智能优化策略可以提高分布式能源的响应速度。

在电力系统中,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和退出需要快速响应,智能优化策略可以实时监测分布式能源的状态,并根据需求进行快速调整,以实现电网的稳定运行。

此外,智能优化策略还可以实现对分布式能源进行协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发展方案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发展方案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发展方案第1章引言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3)第2章智能电网技术概述 (4)2.1 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4)2.2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4)2.3 智能电网发展趋势 (5)第3章分布式能源技术概述 (5)3.1 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5)3.2 分布式能源关键技术 (6)3.3 分布式能源发展趋势 (6)第4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机理 (7)4.1 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7)4.1.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7)4.1.2 促进新能源消纳 (7)4.1.3 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性 (7)4.1.4 适应能源消费需求变化 (7)4.2 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7)4.2.1 技术可行性 (7)4.2.2 政策可行性 (7)4.2.3 经济可行性 (7)4.3 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 (8)4.3.1 技术标准与规范 (8)4.3.2 储能技术 (8)4.3.3 电力市场机制 (8)4.3.4 政策支持与监管 (8)4.3.5 安全与隐私保护 (8)第5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发展规划 (8)5.1 规划目标与原则 (8)5.1.1 目标 (8)5.1.2 原则 (8)5.2 融合发展总体布局 (9)5.2.1 构建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协同发展格局 (9)5.2.2 优化分布式能源发展布局 (9)5.3 重点工程与任务 (9)5.3.1 智能电网建设 (9)5.3.2 分布式能源发展 (9)5.3.3 融合发展关键技术攻关 (9)5.3.4 政策措施与政策研究 (9)第6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关键技术融合 (9)6.1 信息通信技术融合 (9)6.1.1 信息通信技术架构 (10)6.1.2 信息通信技术关键问题 (10)6.1.3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10)6.2 存储技术融合 (10)6.2.1 储能技术概述 (10)6.2.2 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中的应用 (10)6.2.3 储存技术融合发展趋势 (10)6.3 控制策略融合 (10)6.3.1 控制策略概述 (10)6.3.2 控制策略融合关键问题 (11)6.3.3 控制策略融合发展趋势 (11)第7章分布式能源并网技术 (11)7.1 分布式能源并网模式 (11)7.1.1 集中式并网模式 (11)7.1.2 分布式并网模式 (11)7.1.3 混合式并网模式 (11)7.2 并网关键技术 (11)7.2.1 电力电子设备 (11)7.2.2 控制策略 (11)7.2.3 保护与安全 (11)7.3 并网运行与管理 (12)7.3.1 运行模式切换 (12)7.3.2 优化调度 (12)7.3.3 监测与维护 (12)7.3.4 信息交互与数据管理 (12)第8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互动发展 (12)8.1 互动模式与机制 (12)8.1.1 互动模式概述 (12)8.1.2 互动机制 (12)8.2 互动关键技术 (13)8.2.1 高级量测技术 (13)8.2.2 信息通信技术 (13)8.2.3 能量管理系统 (13)8.2.4 储能技术 (13)8.3 互动发展案例分析 (13)8.3.1 案例一:某地区微电网项目 (13)8.3.2 案例二:某城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13)8.3.3 案例三:某园区综合能源服务项目 (13)第9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政策法规研究 (13)9.1 政策法规现状分析 (14)9.1.1 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14)9.1.2 地方层面政策法规 (14)9.1.3 存在问题 (14)9.2 政策法规建议 (14)9.2.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4)9.2.2 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14)9.2.3 深化电力市场改革 (15)9.2.4 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 (15)9.3 政策法规实施与评估 (15)9.3.1 政策法规实施 (15)9.3.2 政策法规评估 (15)第10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发展前景与展望 (15)10.1 国际发展趋势 (15)10.1.1 技术创新推动融合发展 (15)10.1.2 政策扶持助力融合发展 (16)10.1.3 市场机制促进融合发展 (16)10.2 我国发展潜力与挑战 (16)10.2.1 发展潜力 (16)10.2.2 挑战 (16)10.3 未来发展展望与建议 (16)10.3.1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16)10.3.2 完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6)10.3.3 建立市场机制,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16)10.3.4 深化国际合作,借鉴先进经验 (16)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电力行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挑战。

电力行业中的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

电力行业中的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

电力行业中的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在当今社会,电力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引人注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正逐渐成为电力行业的新趋势。

本文将探讨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在电力行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点智能电网,又称为智能电力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电力传输和分配系统。

与传统的电力系统相比,智能电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智能化:智能电网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智能电网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网络的状态,对供电进行优化调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互联性:智能电网采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将电力网络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共享。

这让电力公司能够更好地掌握电力供需情况,提前预测和调整电力的供应和分配,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3. 灵活性:智能电网支持多种电力源的接入,包括传统的电力发电厂和新兴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智能电网能够自动调整电力的供应和分配,适应不同时间段和用户群体的需求变化。

二、分布式能源的定义和类型分布式能源是指将能源资源近距离布置在用能终端附近,实现能源的高效、安全和可靠利用的系统。

分布式能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太阳能电力系统:太阳能电力系统是利用光伏技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通过在建筑物的屋顶或大型太阳能电站中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力,并将之接入智能电网。

2. 风力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利用风能驱动发电机发电,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通过在有风资源的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场,可以实现分布式的风能发电。

3. 生物质发电系统:生物质发电系统利用植物、农作物等有机物质进行发酵和燃烧,产生热能或者驱动发电机发电。

4. 蓄电池系统:蓄电池系统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在需要时将之转换回电能。

蓄电池系统可以储存智能电网中的过剩电能,以供电力不足时使用。

三、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关系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协作关系。

电力系统分布式能源整合

电力系统分布式能源整合

电力系统分布式能源整合电力系统分布式能源整合近年来,随着能源消耗的迅速增加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分布式能源整合成为电力系统领域的热门话题。

分布式能源整合是指将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分散的能源资源整合到传统的电力系统中,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分布式能源整合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和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

传统的电力系统主要依赖于发电站,通过输电线路将电能传输到用户。

然而,这种集中式的发电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能源损耗、传输损耗和环境污染等。

分布式能源整合通过将可再生能源设备,如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部署在用户附近,可以减少输电线路的长度,从而减少能源损耗和传输损耗。

同时,分布式能源整合还能够降低对传统燃料的需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分布式能源整合的关键技术包括能源存储、能源管理和智能电网等。

能源存储是分布式能源整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储能技术,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可以将多余的能源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能源管理是分布式能源整合的核心,通过优化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智能电网是分布式能源整合的基础,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智能设备,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供应可靠性。

分布式能源整合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还可以带来经济和社会的收益。

由于分布式能源整合可以降低对传统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能源成本,为用户节省能源费用。

同时,分布式能源整合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价值。

此外,分布式能源整合还可以改善电力系统的韧性和抗灾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时间,提升用户的用电体验。

然而,分布式能源整合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分布式能源的规模和分布程度较大,需要建设大量的能源设施和储能设施。

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土地资源,给项目的推进带来一定的困难。

其次,分布式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也是一个问题,天气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可再生能源的产量,需要进行合理的能源管理和调度。

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并网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并网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并网技术研究近年来,分布式能源并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成为了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分布式能源与传统中央化发电相比,具有分散性、多样化、透明化等特点。

而分布式能源并网技术则主要解决分散化资源联合供能和对能源进行集成调度的问题,使得电力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可靠、灵活地运行。

一、分布式能源架构分布式能源架构分为三个层级:端点设备层、通信控制层和数据管理层。

端点设备层是分布式能源的最下层,主要由发电设备组成。

通信控制层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若干个端点设备间的信息传递和控制。

数据管理层则通过采集、存储、处理和显示数据,支持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端点设备层主要包括光伏发电、风电发电、微电网、机械能收集、热能收集等多种形式的发电设备。

这些设备的容量和位置各异,需要通过通信控制层进行通信和控制。

通信控制层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端点设备间的信息传递和控制,包括数据采集、控制命令下达、设备状态监测、数据显示等。

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通信控制层能够更加高效、可靠地传递和控制信息。

数据管理层则通过采集、存储、处理和显示数据,支持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数据管理层含有的重要内容包括历史数据的查询、分析和报告生成、实时数据的监测和显示、故障报警和管理等。

二、分布式能源并网技术分布式能源并网技术主要解决分散化资源联合供能和对能源进行集成调度的问题,使得电力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可靠、灵活地运行。

1. 微电网技术微电网是一种以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技术为核心的小型电网系统。

微电网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向电网提供电力。

微电网技术主要包括基于能量管理的微电网、智能微电网和混合微电网。

基于能量管理的微电网采用分级调控方式,通过能量管理器对能量进行管理和调控。

智能微电网则采用智能控制方式,实现自适应的电网运行管理。

混合微电网的运行和调度则由电网运行管理系统进行控制。

2. 光伏发电并网技术光伏发电并网技术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技术和中介电力技术。

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研究随着清洁能源的逐渐发展和能源转型的不断推进,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成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是指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和储能设备接入到电力系统中,通过适当的控制和管理,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的研究进展、应用场景和挑战。

一、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的研究进展1.1 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的发展历程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最早应用于离网电力系统,如孤立岛屿、山区等无法接入传统电网的地区。

随着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也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1.2 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接入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能源管理系统的优化与调度、电力系统中分布式能源的并网管理等。

其中,接入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是关键环节,它能够将分布式能源的直流输出转换为满足电力系统要求的交流电能。

1.3 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的关键技术在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中,有几个关键技术是需要解决的。

首先是逆变器设计与控制技术,逆变器的设计要满足高效率、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其次是能量管理系统的优化与调度技术,能够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合理调度和管理,使得能量的产生与消耗能够平衡,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是电力系统中分布式能源的并网管理技术,要保证分布式能源和传统电力系统之间的稳定连接和互操作性。

二、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的应用场景2.1 住宅区和商业建筑在住宅区和商业建筑中,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可以将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储能设备接入到电力系统中,供应部分或全部电力需求。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电力网的依赖,还可以降低能源成本,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2.2 工业园区和农村地区工业园区和农村地区通常离传统电力网较远,接入电力困难。

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可以解决传输线路长、线损大等问题,降低供电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力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 述
1 1 引言 . 能 源 是 人 类 生 俘 的 基 本 条件 和 人 类 社 会发展的原动 力。随着人 类文明的进步 , 能 源 问 题 成 为 人 们 日益 关 注 的 焦 点 问 题 。 近 年 来 , 源 紧缺 、环 境 污染 等 原 因 , 力 能 电 供 应 稳 定 和 安 全 都 成 为 亟 待 解 决 的 大 问 题 。在 一 系 列 电 力事 故 反 思 中 ,一 些 专 家 学 者 对 电网 的 安 全 性提 出 质疑 。 中 国 工程 院 院士 徐 建 中认 为 ,大 电 网局 部 事 故 极 易 扩 散 , 且 电网越 大 ,联 网和维 护 的 费用 也 而 越 高 ,利 用 率 也 越 低 。而 分 布 式 能 源 系 统 是 应 对 这 一 问题 的 重 要 解 决 方 案 之 一 。 1 2 解 决方案 国 家 《 源节 约 与 资 源 综 合 利 用 “ 能 十 五 ”规划 》指 出 :目前 , 国环境污 染严 重 , 我 生 态 破 坏 加 剧 的 趋 势 尚未 得 到 有 效 控 制 , 为解 决这 些 问题 , 规划 提 出 了 9项重 点发 展 技 术 ,其 中第 三 项 :多联 供 技 术 ,就 是分 布 式 能 源 供 电 的 应 用技 术 。分 布 式 能 源 技 术 或 者 其 应 用 三联 供 技 术 是 未 来 世 界 能 源技 术 的 重 要 发 展 方 向 ,它具 有 投 资 少 、 安 装 和 运 营 灵 活 、 能源 利 用 效 率 高 、环 境 负 面 影 响 小 、 能源 供 应 可 靠 性 高 以 及 经济 效 益 好 的 特 点 。如 发 展 分 布 式 能 源可 缓 解 电 网 调 峰 的 压 力 。 据 国 家 电 网 公 司数 据 ,2 0 0 3年 8月 2 8 日我 国 各 地 夏 季空 调 用 电 占高 峰 电 力 的 4 0%以 上 。 同 一 天 ,上海 1 3 6 0万 千 瓦 高 峰 负 荷 中 5 0%是 空 调 用 电 。近 几年 情 况表 明 ,我 国空 调 用 电 占 用 电 力达 到 4 0% 以上 ,而 消耗 的 电量 仅 占全 年总 电量 的 6% 以 下 。 因 此 调峰 压 力 很 大 ,三 联 供技 术 则 能很 好 解 决这 一 问题 。
需求 的最重要来源 。 分 布式 能源 供 电 可 作 为 备 用 电 源 为 要 求 不 间断 供 电 的用 户提 供 电能 ,在 峰 谷 电 价 的 情 况 下 可 以 保 障 电 力 的可 靠性 ,同 时 减 少 电 费的 支 出 。 同时 ,由于 分 布 式 发 电 装 置 与 大 电 网的 并 网具 有 相 对 自主 性 ,当 大 电 网发 生 故 障 时 ,可 以 自动 通 过 保 护 装 置 断 开 与 大 电 网 的 联 系独 立 为 用 户 供 电 , 起 到 了稳 定 电 网的 作 用 。 如 上 图所 示 , 小 区 l 该 0kV 高 压 系 统 采 用双 回进 线 , 单母线分 段 ;3 0 V低 压系统也 8 采用 单母 线分 段 , l# 、2# 变 压器分 别 经 4l 0 0 、4 2开关接 3 0 I、 Ⅱ段母线( :后 8 V 注 面 将 l 变 压器带 的那路 市电称 市电 l 2 # ,# 变压器所带称 市 电 2 , 8 V ) 3 0 I、 Ⅱ段母线通 过 母联开 关 4 03开 关相接 ;燃 气发 电机 Gl : G2 分别为 4 0 ( 8 kw 和 7 5 2 kW) 分别通过 开关 5 l 5 2 3 0 I 段 母 线 , 8 VII 母 线 0 、 0 接 8 VII 30 I段 通 过 开 关 5 3与 3 0 0 V I 母 线 相 连 。 8 段
料 为主 , 可再 生 能 源为 辅 , 用 一切 可 以 利 利 用 的 资 源 ;二次 能源 以分 布 在 用 户端 的 热 电 冷 联 产 为 主 ,其 他 中央 能 源 供 应 系统 为 辅 ,实 现 以 直 接 满 足 用 户 多 种 需 求 的 能 源 梯 级利 用 ,并 通过 中 央 能 源 供 应 系 统 提 供 支 持 和 补 充 ;在 环境 保 护 上 ,将 部 分 污 染 分 散 化 、 资 源 化 ,争 取 实 现 适 度 排 放 的 目 标 。分 布 式能 源 实 现 多 系统 优 化 ,将 电力 、 燃 气 、热 力 、制 冷与 蓄 能技 术结 合 , 现 多 实 系统 能 源 融 错 ,将 能 源 的 利 用 效 率 发 挥 到 最 佳 状 态 ,以达 到 节 约 资 金 目的 。 分 布 式 能 源 是 缓 解 我 国严 重 缺 电局 面 、保 证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实 施 的有 效 途 径 之 一 ,发 展 潜 力 巨大 。它 是 能 源 战 略 安 全 、 电力 安 全 以 及 我 国 天然 气 发 展 战 略需 要 , 缓 解 环境 、 可 电 网调峰 的压 力 ,能 够提 高能 源 利 用效 率 。 如 图 l所 示 ,三联 供 系统 是 指 :燃 气发 电机利 用 天然 气发 电 , 燃式 溴 化锂 吸收 式 直 冷 温水 机 ( 简称 直燃 机 ) 将发 电机 的 废热 ( 高 温 度 的排 烟 、机 组缸 套 冷 却水 热量 等 ) 用 利 起 来转 换后 通过 空调 系统 制冷和 采 暖 , 如果 废 热 不 够 还 可 直 接 补 充 天 然 气 。 分 布 式 能 源 系 统 实 际 上 是 由 直 燃 机 提 供 制 冷和 采 暖 负荷 , 气 发 电机提 供 其 他 基 本用 电负 荷 , 燃 这样 天 然 气利 用率 高 ,经 济效 益 好 。
摘 要 :分 布式能 源是 大 电网供 电的有益讲 充。分布 式能 源供 电系统 与电 网并 网过 程 中牵涉 到一 系列问题 , 过对 北京某住 宅小 区分 通 布式能源供 电实际 系统 与市电并 网过 程中 的技术 措施探 讨 , 护配 置等问题 的探讨 , 究 了分 布式能 源供 电系统 的并 网问题 。 保 研 关键 词 :分 布式 三联供 并 网 中图分类号 :T 5 U8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0 8 ( 0 8 O () O 9 2 6 4 9 x 2 0 ) 6 c 一O 4 一O
维普资讯
Q :
on d ol v nn ti Her d aI
工 业 技

关 于 分 布 式 能 源供 电系 统 与 电 力系 统 并 网的 探 讨
朱 民 ( 华北 电力大 学 北京 1 2 0 ) 2 6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