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源协同优化的配电网规划措施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主配网协同的电网规划方法研究

基于主配网协同的电网规划方法研究

基于主配网协同的电网规划方法研究摘要:国内外在智能电网规划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但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目前我国智能电网规划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电网规划模型中主配网的协同规划不协调、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实际电网规划中考虑电网网损方面较少,网损的计算十分复杂,而且电网网损和线路规划有密切关系;在实际的电网输电线路建设中,待建线路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存在约束关系,目前研究中考虑线路约束关系较少。

关键词:主配网协同;电网规划;方法研究引言若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服务,就一定要做好电网建设,具体来讲,地方停电时间与发生停电的概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结构水平。

科学合理的规划地方电网,不仅能有效降低或者避免出现事故的概率,而且也能抑制电网出现风险,进一步提升电网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除此之外,由于电网规划阶段存在较多风险因素,为了避免其造成影响,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电网规划的评估工作。

1提升电网规划的针对性对于各地电力企业来讲存在着经济条件、社会环境、气候因素等诸方面的较大差异,因此进行电网规划工作必须走针对性和差异化的道路,在确保电网规划模式统一、策略一致的前提下,突出电网规划的细节差异,在针对区域实际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和进行电网规划工作。

在不发达区域电网规划的重点要倾斜于居民用电和农业用电,采取放射性电网的设计和规划方式迅速解决困难地区用电难的问题,使电力真正为不发达区域的生产升级和生活提升提供坚实的网络和能源基础,在有效提升电网规划针对性的前提下发挥出电力企业保护发展、提升经济、优化生活的深远价值和带动作用。

在经济发达区域进行电网规划工作要针对电能的高质量、高安全传输,将成熟而稳定的电网模型和电力技术应用到电网规划之中,有效提升电网最大供应能力、配电压水平、功率因数、最大负载率等关键参数,做到对现有电网的持续改进和系统完善,形成科学而全面的电网供电评价体系,为高质量的电网规划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体系基础和策略前提。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研究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研究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研究摘要:通过“设定边界条件、理论结合实际、先网格后分区”的规划方法,首先对每个用电网格开展具体规划,在此基础上整合汇总至配电分区,并根据分区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调整。

关键词:电网;规划;网格一、网格化规划简介传统配电网建设是以变电站为中心,中压出线向四周自然延伸以满足周边负荷增长需求。

这种“辐射式”的网架结构造成:(一)变电站供电范围不清晰、容载比分布不均、主变负载率分布不均。

(二)中压配电线路迂回,交叉供电,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管理水平。

(三)低压出线分散错乱,线损率较高。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是指与城乡规划紧密结合,以地块用电需求为基础,以目标网架为导向,将配电网供电区域划分为若干供电网格,并进一步细化为供电单元,分层分级开展的配电网规划。

网格化规划将配电网“大而化小”划分多个供电网格(单元),明确划分各电压等级供电范围,制定中压配电网目标网架,并采用标准接线对每一个网格直接、独立供电,提升配网规划的精细度,提高规划、运检、业扩接入业务协同性。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网格化规划要求,在供电区域划分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形成“供电区域、供电网格、供电单元”三级网络,分层分级开展配电网规划。

二、网格化划分原则(1)配电分区划分市区一般按一个供电营业部或供电营业部下辖一个供电所的管辖地域范围作为一个配电分区,县域一般按一个供电所的管辖地域范围作为一个配电分区。

(2)用电网格划分用电网格一般由若干个相邻的、供电区域分类等级相同或相近的、用电性质或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基本一致的地块(或用户区块)组成。

一般应:具备2个及以上主供电源,且电源间具备一定转供能力;包含2-6组10千伏典型接线或相应数量10千伏线路,且线路结构相对完整;建设、运维、抢修服务及管理权限能够落实到独立的班组。

对于偏远山区,目标年配电网未形成不同电源间联络的,可考虑按主供电源点的供电范围划分用电网格。

(3)供电单元划分供电单元划分应与市政规划分区相协调,不宜跨越市政分区,不宜跨越控规边界;对于无控规的区域,可按主供电源点供电范围划分供电单元;供电单元的划分应考虑变电站的布点位置、容量大小、间隔资源等影响,远期一般应具备2个及以上主供电源,包含1-3组10千伏典型接线。

考虑规模化大功率电动汽车充放电接入的配电网协同规划与运行技术及应用

考虑规模化大功率电动汽车充放电接入的配电网协同规划与运行技术及应用

考虑规模化大功率电动汽车充放电接入的配电网协同规划与运行技术及应用一、技术类别共性关键技术。

二、总体目标项目以提高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背景下配电网稳定、经济、智能化运行水平为目的,拟解决信息、交通、能源多元融合下充放电网络-配电网协同规划和规模化大功率电动汽车充放电场景下配电网多时间尺度智能化调控问题。

基于电动汽车源-荷双重灵活特性,构建充放电-配电网络统一规划、调控运行多指标综合量化评估体系。

通过开发、升级支持新一代通信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物联网控制装置和面向配电台区的分布自治、集中控制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配电网多层次互动的体系架构,开展电动汽车多模式充放电与配电网多时间尺度协同优化运行工程示范。

三、课题设置情况1、考虑规模化大功率电动汽车充放电与电网互动的充放电网络-配电网协同规划关键技术研究;2、基于数据和模型融合驱动的城市配电网及规模化充放电负荷多时间尺度智能运行调控技术研究;3、考虑规模化大功率电动汽车充放电与模型不完备条件的配电网规划及运行调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4、配电网多时间尺度电动汽车充放电运行调控平台开发与示范。

四、项目实施期限本项目研究的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

五、课题内容课题1:考虑规模化大功率电动汽车充放电与电网互动的充放电网络-配电网协同规划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1)基于交通、新能源车公共数据平台等部门数据支持,研究海量多元异构数据抽取、转换与融合技术,研究基于逆地理解析及热力分析技术的多时空尺度充放电容量建模方法;(2)研究规模化大功率充放电负荷给配电网带来局部负荷过载、电压波动、可靠性下降等问题的典型机理,研究规模化大功率电动汽车充放电与电网互动机制对策;(3)研究充放电网络分层服务能力模型和“公共-社区-私域”多级架构,研究考虑已有基础设施优化布局的多层级充放电网络规划升级方法;(4)研究“灵活分区,异构耦合”的充放电网络-配电网联合建模方法,研究融合电力、智慧交通网及相关市政设施的充放电网络-配电网灵活协同规划方法。

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多时段优化运行

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多时段优化运行

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多时段优化运行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DN)的运行和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协调优化是保障ADN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关键。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Mixed-Integer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 MISOCP)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多时段优化运行方法。

该方法旨在通过综合考虑ADN中的多种约束条件和运行目标,实现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协同优化,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With the large-scale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DN)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he coordinated optimization of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is the key to ensuring the safe, economical,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ADN. Thisarticle proposes a multi period optimization operation method for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coordination in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 based on Mixed Integer Second Order Cone Programming (MISOCP). This method aims to achieve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of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by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various constraints and operational objectives in ADN,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本文首先介绍了ADN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然后详细阐述了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的重要性。

城市电网主配协同规划研究

城市电网主配协同规划研究

2024 05/城市电网主配协同规划研究古 泉(无锡供电公司)摘 要:在电网技术全面发展背景下,电网运营与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为满足现代城市复杂的供电需求,如何实现电网各层级、各专业的深度协同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本文通过对主配协同开展“自下而上”负荷预测,明确不同电压层级规划项目优选方法,最终完成专业联动、高效组织主配网项目评审,期望为实现城市电网的稳定、高效、可靠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城市电网;主配协同;三相短路;电压层级0 引言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电网承载了巨大的用电负荷,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电网规划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城市复杂、多元的供电需求。

在此背景下,“城市电网主配协同规划”逐渐成为行业焦点,旨在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通过主配网的深度协同和各专业之间的紧密联动,可以实现对电网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电能的高效传输与可靠供应。

因此,本文研究的核心在于探讨如何在城市电网中实现不同电压层级、不同专业、不同主网之间的协同规划,从而为电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 主配协同开展“自下而上”负荷预测1 1 存量与增量负荷预测城市电网主配协同规划日益成为电力系统研究的重点。

在该领域,“自下而上”的负荷预测方法具有对底层信息细致捕捉的特点,使得预测结果更为准确。

存量与增量负荷预测是该方法的关键组成部分。

存量负荷是指现有电网中已有的负荷,其预测可基于历史负荷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如公式(1)所示[1]。

Lt=α+βLt-1+εt(1)式中,Lt为t时刻的存量负荷;α和β为回归系数;εt为随机误差项。

增量负荷则与社区规模、产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等多重因素相关,可采用多因子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如公式(2)所示。

ΔLt=γ+∑ni=1θiFi+ζt(2)式中,ΔLt为t时刻的增量负荷;Fi代表影响增量负荷的第i个因子;θi是相应的回归系数;ζt为随机误差项。

结合存量与增量负荷,可以得到总负荷预测公式,如式(3)所示。

浅谈配电网的科学规划和精准投资

浅谈配电网的科学规划和精准投资

浅谈配电网的科学规划和精准投资摘要:随着主网建设的逐年完善,未来电网发展中,特高压电网和配网建设将会是实现全球能源互联和提高电能质量与服务水平的主战场。

配电网的网架结构与建设质量不仅关系到主网架的功能发挥,更影响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发现影响配电网精准投资的的主要因素,总结应该关注的要点,为科学规划和精准投资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配电网、科学规划、精准投资(一)配电网的建设水平是整个“电网文明”的窗口随着主网建设的逐年完善,未来电网发展中,特高压电网和配网建设将会是实现全球能源互联和提高电能质量与服务水平的主战场。

配电网的网架结构与建设质量不仅关系到主网架的功能发挥,更影响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配电网建设是制约供电质量和运行效率提高的主要瓶颈,电网损耗中有一半是在配电网领域产生的。

优化配网的规划设计,不仅能充分发挥主网的功能,同时节约了系统资源、节省投资、降低损耗、网架结构清晰明了、运检灵活方便,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也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故此,配网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建设已然成为电网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绍兴供电公司在开展配电网的目标网架规划和基于目标网架的配网诊断分析工作中,深度摸清配网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探究根本原因,制定科学建设方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兼顾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对高压、中压电网综合评估中,网架结构、各类设备参数及使用情况、利用率、负载率、线路的供电半径、截面积、绝缘化率、电缆化率、挂接配变容量、分段数、联络情况、供电能力、主要问题等基本情况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描述得非常详细,为建设方案的科学有效规划提供了全面的精准依据。

电网建设方案内容里,依据供电网格划分原则,将城区划分为多个供电区块,对区块内的每一条10kV线路及附属设备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

辅助以改造前、过度年、目标年的拓扑图以及地理接线图充分的论证了规划建设成效,内容直观深刻。

电力能源业智能电网建设与管理优化系统方案

电力能源业智能电网建设与管理优化系统方案

电力能源业智能电网建设与管理优化系统方案第一章智能电网概述 (2)1.1 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点 (2)1.2 智能电网的建设意义 (3)第二章智能电网建设规划 (3)2.1 电网规划原则与方法 (4)2.1.1 电网规划原则 (4)2.1.2 电网规划方法 (4)2.2 智能电网建设目标与任务 (4)2.2.1 智能电网建设目标 (4)2.2.2 智能电网建设任务 (5)2.3 智能电网规划流程与步骤 (5)第三章智能电网技术体系 (5)3.1 通信技术 (5)3.1.1 通信网络架构 (6)3.1.2 通信协议 (6)3.1.3 通信设备 (6)3.2 信息处理技术 (6)3.2.1 数据采集 (6)3.2.2 数据存储 (6)3.2.3 数据分析与处理 (6)3.3 控制技术 (6)3.3.1 自动化控制 (6)3.3.2 集成控制 (7)3.3.3 优化控制 (7)第四章智能电网关键设备与系统 (7)4.1 智能变电站 (7)4.2 智能配电网 (7)4.3 智能终端 (8)第五章智能电网建设与管理策略 (8)5.1 建设项目管理体系 (8)5.2 项目进度与质量控制 (9)5.3 项目成本管理 (9)第六章智能电网运行与维护 (9)6.1 运行监控与调度 (9)6.1.1 运行监控 (9)6.1.2 调度管理 (10)6.2 维护与维修管理 (11)6.2.1 维护管理 (11)6.2.2 维修管理 (11)6.3 安全生产管理 (11)6.3.1 安全生产制度 (11)6.3.2 安全风险防控 (12)第七章智能电网市场机制与政策环境 (12)7.1 市场运营模式 (12)7.2 政策法规与标准 (13)7.3 政策支持与激励措施 (13)第八章智能电网投资与效益分析 (14)8.1 投资估算与筹融资 (14)8.1.1 投资估算 (14)8.1.2 筹融资 (14)8.2 经济效益分析 (15)8.3 社会效益分析 (15)第九章智能电网项目实施与评估 (16)9.1 项目实施流程 (16)9.1.1 项目启动 (16)9.1.2 项目规划 (16)9.1.3 项目执行 (16)9.1.4 项目验收 (16)9.2 项目评估与验收 (16)9.2.1 项目评估 (17)9.2.2 项目验收 (17)9.3 项目后评价 (17)9.3.1 项目效益评价 (17)9.3.2 项目影响评价 (17)9.3.3 项目经验总结 (17)9.3.4 项目改进建议 (17)第十章智能电网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0.1 国际智能电网发展动态 (17)10.2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前景 (18)10.3 智能电网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18)第一章智能电网概述1.1 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点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对传统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考虑多元储能差异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储能协同优化配置

考虑多元储能差异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储能协同优化配置

2021年1月电工技术学报Vol.36 No. 1 第36卷第1期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Jan. 2021 DOI:10.19595/ki.1000-6753.tces.200386考虑多元储能差异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储能协同优化配置刁涵彬李培强吕小秀刘小龙李欣然(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长沙 410082)摘要储能作为综合能源系统融合的纽带,如何配置电/热/冷多能存储是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该文提出考虑电/热/冷多元储能差异化建模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储能协同配置方法。

多元储能协同配置的基础是耦合能量流和储能特性描述,在耦合能流上明确含电/热/冷三种能量形式的综合能源系统结构,并建立电-热网络模型;在储能特性描述上基于储能统一模型建立电储能有功-无功特性模型和热/冷储能精细化模型,并定义多元储能综合效率用于控制不同类型储能效率对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经济性的影响。

建立多元储能协同配置模型,该模型用于得到多元储能额定容量、功率、位置等规划方案,以经济性、环保性为目标,有机融合了典型日优化运行;采用遗传算法和Gurobi求解器相结合的混合策略求解。

算例表明多元储能协同配置、协调运行具有优越性;考虑多元储能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有助于得到更加全面的储能配置方案。

关键词:综合能源系统电/热/冷多能存储储能差异化建模协同优化配置中图分类号:TM715Coordinated Optimal Allocation of Energy Storage in 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Considering the Diversity of Multi-Energy StorageDiao Hanbin Li Peiqiang Lü Xiaoxiu Liu Xiaolong Li Xinran (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Abstract Energy storage is the link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integration. How to allocate multiple types of energy storage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 in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planning.A collaborative energy storage 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consideringdifferential modeling of electricity/heat/cold multi-energy storage is proposed. The basis of the multi-energy storage collaborative configuration is the description of coupling energy flow and energy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coupling energy flow, the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structure containing three energy forms of electricity, heat and cold is defined, and the electricity-thermal network model is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unified model of energy storage, the reactive power model of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and the refined model of thermal /cold energy storage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multi-energy storag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was defined to control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energy storage efficiency on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economy. The multi-energy storage collaborative configur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which is used to get the multi-energy storage rated capacity, power and other planning schemes. With the goal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organically integrates the typical daily optimal operation. The hybrid algorithm combining genetic algorithm and Gurobi solver is used to solve the model. The example shows that the cooperative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7059)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0905304)资助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配电网运行 过 程 中,受 到 经 济 发 展 及 能 源 发 展 方 向 的 影
响,其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当采取的策略等都 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将会影响其未来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此, 相关单位必须加强对配电网规划策略的重视,结合相关政策变 化等进行调整,尽可能保障电网运行效益和质量。 综合能源协同优化配电网规划策略的重要性
向改进等工作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完成电、气、 热和可再生能源的综合配置以及深层次的互补工作,导致其实 际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其工 作质量。 综合能源协同优化的配电网规划策略 3.1 设置合理的发展目标
综合能源协同优化的配电网规划策略即在电力系统的中 心作用控制下,结合先进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对相关能源的使用 情况和使用方向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协调电、气、热和可再生能 源之间的关系,在 此 基 础 上 实 现 对 各 项 能 源 的 优 化 使 用 等 目 的,保障其整体工作质量。同时,结合其工作状况建立必要的 能源平衡系统,在系统的综合指导下开展后续各项工作,尽可 能保障能源使用的平衡性,提高不同能源的使用效率。在发展 目标制定过程中,加强对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等 工作的重视,结合不同区域的具体发展要求建立对应的能源管 理站,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使用必要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术 等对能源的使用状况进行调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满 足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对不同能源应用的多样化要求。同时,加 强对能源信息沟通等工作的重视,结合具体工作情况和工作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及时分享相关信息并采取 对应的处理策略,加强不同能源网络之间的联系,保证用户的 电力使用质量。当前工作开展过程中还要加强对用户提供功 能化服务工作的重视,结合配电网规划的具体策略开展后续各 项工作,推动绿色能源优化等工作以合理方式开展,满足综合 能源协同优化的整体配电网规划目标。 3.2 建立综合能源协同优化的整体配电网规划框架
当前已经推出了网上分布式等综合能源协同优化配电网 规划策略,能源使用和配电网优化的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对保障其后续各项工作以合理方式开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同 时,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引入了对 ICES进行优化调度方法,旨 在通过对能源、配电网以及线路荷载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构 建必要的数学模型来开展后续的计算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能源 利用的整体 价 值,推 动 其 后 续 各 项 工 作 以 合 理 方 式 开 展。 同 时,推出了能源耦合定价机制等,可以有效保障配电网运行质 量。还有配电网最优化潮流模型等装置,对保障其各项工作的 工作质量,推动各项工作以合理方式开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在 多类数学模型和算法的支持下,对能源结构的研究工作将会以 更为顺利的方式开展,同时对不同能源协同优化策略和改进方 向的有效性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会明显减少,对 推动系统各类设置以相对平衡的方式开展,规避不同能源应用 的约束条件。但在当前能源协同的配电网规划策略研究工作 开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类能源的综合优化方
技术应用
TECHNOLOGY AND MARKET Vol.26,No.4,2019
综合能源协同优化的配电网规划措施分析
郑 毅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揭阳供电局,广东 揭阳 522000)
摘 要:主要围绕综合能源协同优化的配电网规划策略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其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应用现状,探究 推动配电网规划工作合理开展的措施,保障配电网高效运行,提高其工作效益。 关键词:综合能源;协同优化;配电网规划;具体策略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9.04.055
134
技术与市场 2019年 第26卷 第4期
可以实现其综合发展的能源使用目电网规划工作开展过程中,因其信 息交流方式和分享模式的差异,其对应的管理工作可能会存在 一定的问题,将会影响其各项工作的质量。为此,必须加强对 管理平台建设工作的重视,通过对其能源应用方向等进行必要 的调整,及时将相关服务工作准备到位,明确其工作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并及时引入对应的管理措施,保障其各项工作的工作 质量。同时,还需要结合电网运行系统的工作要求开展多样化 的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使得用户使用反馈和能源综合管理以及 用户数据信息管理等工作都可以以合理方式开展,对保障其工 作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用户使用体验的重视,结合常 见用户使用问题和缴费问题等,推出特色化的服务系统,方便 用户各项工作 以 合 理 方 式 开 展,降 低 用 户 各 项 操 作 的 复 杂 程 度,保障其整体工作质量。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等相对较新的 技术,用户操作的时间成本明显降低,电力企业的人力使用成 本等也明显降低,可以实现双方共赢的建设目标,对保障其工 作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3.4 结合综合能源协同优化的影响因素开展后续各项工作
在综合能源协同优化的配电网规划策略的指导下,及时对 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调整,建立系统的工作框架,落实各项能 源的应用和配置情况,可保障其各项工作的工作质量。在当前 工作过程中,受到能源供应不同环节工作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其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对 能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工作的重视,结合电、气、热以及其他能 源应用方向等相关数据对其进行调整,及时将配电网运行需要 的能源接入,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各项工作,可以有效保障其 整体供电质量,同时其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能源短缺等问 题的几率将会大大降低,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及减少污染物 排放等具有重要意义,配电网绿色规划的目标自然得以保证,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当对配电网的运行模式进行必 要的调整,这样才能保障其后续各项工作的工作质量,提供需 要的配电标准和相关数据,按照具体要求开展后续各项工作, 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尽可能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开展 后续各项工作,保障整体的工作使用时间。同时,配电网电力 规划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全方位利用的 重视,结合各项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和规模化建设的具体策略来 开展后续各项工作,使得应用可再生能源的配电网供电可以满 足居民生活及工厂生产的要求,不断优化已有的能源消费结构 和能源消费战略,保障配电网的整体运行质量。在该方式下, 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明显减少,与相关单位之间的联 系等将更加紧密,对保障其后续各项工作以合理方式开展等具 有重要意义。 综合能源协同优化的配电网规划策略发展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