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分子结构的推断
高考化学有机物推断题解题技巧

⾼考化学有机物推断题解题技巧2019-09-14⼀、常⽤解题技巧技巧1 根据物理性质推断重点可根据物质的密度、状态、溶解性等⽅⾯进⾏考虑。
(1) 密度⽐⽔⼩的液体有机物:所有烃、⼤多数酯、⼀氯烷烃等。
(2) 密度⽐⽔⼤的液体有机物:溴⼄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3) 难溶于⽔的有机物: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如溴苯)、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苯)、醚、酯(如⼄酸⼄酯)等;苯酚在常温微溶于⽔,但⾼于65℃时与⽔以任意⽐互溶。
(4) 易溶于⽔的有机物:碳原⼦较少的醛、醇、羧酸(如⽢油、⼄醇、⼄醛、⼄酸)。
(5) 常温下为⽓体的有机物:1~4个碳原⼦的烃,⼀氯甲烷、新戊烷、甲醛等。
技巧2 根据化学性质推断(1) 能发⽣⽔解反应的物质:卤代烃、酯(油酯)、⼆糖、多糖、蛋⽩质等。
(2) 能发⽣银镜反应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所有含醛基的物质。
(3) 能使⾼锰酸钾酸性溶液褪⾊的物质: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物;苯的同系物;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 能使溴⽔褪⾊的物质: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物(加成反应);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反应);含醛基物质(氧化反应);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烷等,属于萃取,使⽔层褪⾊⽽有机层呈橙红⾊)。
(5)能被氧化的物质: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不饱和化合物、苯的同系物、醇、醛、酚等可以被酸性⾼锰酸钾氧化;⼤多数有机物可以燃烧,物质燃烧都是被氧化;显酸性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6) 能使蛋⽩质变性的物质:强酸、强碱、重⾦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碘酒、三氯⼄酸等。
(7) 既能与酸⼜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质等)。
(8) 能与NaOH溶液发⽣反应的有机物:酚;羧酸;卤代烃(⽔溶液:⽔解;醇溶液:消去);酯(⽔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蛋⽩质(⽔解)。
高中化学有机物分子结构式的推导题解析与技巧分享

高中化学有机物分子结构式的推导题解析与技巧分享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机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和分子结构式的推导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有机物分子结构式的推导题解析与技巧分享,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有机物分子结构式的推导题的考点有机物分子结构式的推导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命名规则的理解。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根据已知的信息推导出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式,并合理命名。
因此,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有机物的基本结构特点:有机物由碳、氢和其他元素组成,其中碳原子是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碳链和环状结构。
2. 有机物的命名规则:有机物的命名规则是根据其结构特点和官能团来进行的。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官能团的命名规则,如醇、醛、酮、酸等。
3. 有机物分子结构式的推导方法:学生需要学会根据已知的信息推导出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式。
这需要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命名规则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二、有机物分子结构式的推导题解析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解析有机物分子结构式的推导题:例题:已知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10O,推导其分子结构式。
解析:根据已知的分子式C4H10O,我们可以得知该有机物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根据有机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命名规则,我们可以推导出以下几种可能的分子结构式:1. CH3CH2CH2CH2OH:根据分子式C4H10O,我们可以推断该有机物是一个醇类化合物。
醇的通式为CnH2n+2O,其中n为碳原子的个数。
因此,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式可以表示为CH3CH2CH2CH2OH。
2. CH3CH2CHOHCH3:根据分子式C4H10O,我们可以推断该有机物是一个醇类化合物。
根据醇的通式,我们可以得知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式可以表示为CH3CH2CHOHCH3。
3. CH3CH(CH3)CH2OH:根据分子式C4H10O,我们可以推断该有机物是一个醇类化合物。
13级《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3)分子结构的确定

图谱题解题:
2、必须尽快熟悉有机物的类别及其官能团。
3、根据图谱获取的信息,按碳四价的原则对 官能团、基团进行合理的拼接。 4、得出结构(简)式后,再与谱图提供信息对 照检查,主要为分子量、官能团、基团的 类别是否吻合。
1、首先应掌握好三种谱图的作用、读谱方法。
研究有机化合物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粗 产 品 结晶 萃取 分离 提纯 定性 分析 定量分析
化学 方法
除 杂 质
蒸馏
确定 质 组成 量 元素 分 析
测 结 质 定 构 红外 谱 分 分 光谱、 法 子 析 核磁 共振 量
氢谱
实验式或最简式
分子式
结构式
1、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了两项成果, 其中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 维特里希 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 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在化学 上经常使用的是氢核磁共振谱,它是根 据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氢核磁共振 谱中给出的信号不同来确定有机物分子 中的不同的氢原子。下列有机物分子在 核磁共振氢谱中只给出一种信号的是 A、HCHO B、CH3OH C、HCOOH D、CH3COOCH3
根据实验数据填空: 1.8 (1)实验完毕后,生成物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g,假设广 5 口瓶里生成一种正盐,其质量为________g。 (2)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0.2 (3)生成的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0.6 (4)该燃料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1 (5)已知这种燃料的每个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则该燃 料的分子式为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
- -1
=0.1∶0.3∶0.05=2∶6∶1, 即 A 的实验式为 C2H6O.
有机物的综合推断依据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推断 (附答案解析)-备战高考化学大题逐空突破系列(全国通用)

有机物的综合推断(1)——依据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推断1.根据反应条件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所含的官能团 (1)“浓H 2SO 4、加热”为R —OH 的消去或酯化反应醇的消去反应 CH 3CH 2OH C︒−−→−170浓硫酸CH 2==CH 2↑+H 2O 酯化反应(2)“HNO 3、浓H 2SO 4、加热”为苯环上的硝化反应苯环的硝化反应(3)“稀硫酸、加热”为酯水解、二糖、多糖等水解酯的水解淀粉的水解(C 6H 10O 5)n +n H 2O −−−→−稀硫酸或酶n C 6H 12O 6(葡萄糖)(4)“稀硫酸(H +)”为羧酸盐、苯酚钠酸化羧酸盐的酸化CH 3COONH 4+HCl ―→CH 3COOH +NH 4Cl苯酚钠的酸化(5)“NaOH 水溶液、加热”为R —X 的水解反应,或酯()的水解反应卤代烃的水解(成醇) CH 3CH 2—Br +NaOH ∆−→−水CH 3CH 2—OH +NaBr 酯的水解卤代烃的消去反应CH 3CH 2Br +NaOH ∆−−→−乙醇CH 2==CH 2↑+NaBr +H 2O 4碳碳双键的加成 CH 2==CH 2+Br 2−−→−4CCl CH 2Br —CH 2Br碳碳三键的加成HC≡CH +Br 2CHBr==CHBr ,CHBr==CHBr +Br 2CHBr 2—CHBr 2苯酚(酚类)取代醛氧化 CH 3CHO +Br 2+H 2OCH 3COOH +2HBr(9)“氯气(Br 2)、光照”为烷烃取代、苯的同系物侧链上的取代烷烃与氯气的光照取代 CH 3CH 3+Cl 2−−→−光照HCl +CH 3CH 2Cl (还有其他的卤代烃)甲苯与氯气的光照取代(10)“液溴、FeBr 3(Fe)”为苯或苯的同系物发生苯环上的取代苯与液溴反应甲苯与液氯的取代(11)“氧气、Cu 或Ag 作催化剂、加热”为某些醇氧化、醛氧化正丙醇催化氧化 2CH 3CH 2CH 2OH +O 2∆−−→−AgCu /2CH 3CH 2CHO +2H 2O 异丙醇催化氧化(12)“氢气、Ni 作催化剂、加热”为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醛、酮加成碳碳双键与氢气的加成 CH 2==CH 2+H 2∆−−→−催化剂CH 3—CH 3 碳碳三键与氢气的加成 HC≡CH +H 2∆−−→−催化剂CH 2==CH 2;CH 2==CH 2+H 2∆−−→−催化剂CH 3—CH 3 苯环与氢气的加成醛与氢气的加成酮与氢气的加成(13)“Ag(NH 3)2OH/△”或“新制的Cu(OH)2/△”为醛的氧化反应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CH 3CHO +2Ag(NH 3)2OH2Ag↓+CH 3COONH 4+3NH 3+H 2O3乙酸与NaHCO 3反应 CH 3COOH +NaHCO 3CH 3COONa +CO 2↑+H 2O2(1)溴水褪色:一般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醛基(—CHO)(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或为苯的同系物(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 (3)遇FeCl 3溶液显紫色:含酚羟基 (4)加入溴水产生白色沉淀:含酚羟基(5)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或银镜):含醛基 (6)加入Na ,产生H 2:含羟基或羧基(7)加入NaHCO 3溶液,产生气体:含羧基(—COOH) 3.根据特征产物推断碳骨架结构和官能团的位置(2)由取代产物的种类可确定碳骨架结构(3)若醇能被氧化为醛或羧酸:含CH 2OH 结构;若醇能被氧化为酮:含结构;若醇不能被催化氧化:含结构(4)由加氢或加溴后的碳骨架结构可确定或—C≡C—的位置(5)由有机物发生酯化反应能生成环酯或高聚酯,可确定该有机物中含—OH 和—COOH ,并根据酯环的大小,确定—OH 与—COOH 的相对位置 4.根据特殊的转化关系推断有机物的类型(1)A −−→−氧化B −−→−氧化C ,此转化关系一般代表A 、B 、C 分别为醇、醛、羧酸 (2),符合此转化关系的有机物A 为酯(3)有机三角,由此转化关系可推知三种有机物分别是烯烃、卤代烃和醇5.根据化学计量关系推断有机物中官能团的数目(2)2—OH(醇、酚、羧酸)−→−NaH 2 (3)2—COOH −−→−—23COCO 2,—COOH −−→−—3HCOCO 2 (4)RCH 2OH ∆−−−→−浓硫酸,COOH CH 3CH 3COOCH 2R M r M r +42(5)RCOOH ∆−−−→−浓硫酸,OH CH CH 23RCOOC 2H 5 M r M r +28 6.根据描述推断有机物结构示例序号 题给叙述 推断结论(1) 芳香化合物该化合物含有苯环 (2) 某有机物能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该有机物含有酚羟基(3) 某有机物G 不能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水解产物之一能发生此反应 G 中不含酚羟基,水解后的生成物中含有酚羟基(极有可能是酚酯)(4)某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该有机物含有醛基或(5) 某有机物若只含有一个官能团,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该有机物可能为甲酸某酯(6) 某有机物能与饱和NaHCO 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 该有机物含有羧基(7) 0.5 mol 某有机酸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 CO 2该有机酸是二元羧酸,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COOH(8) 某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2∶2∶1该有机物含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氢原子的个数之比为6∶2∶2∶1 -1【巩固练习】1.哌替啶盐酸盐G有镇痛作用,其合成路线如下。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确定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确定
1.分析元素组成:首先,通过元素分析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比例。
元素分析可以通过耗氧法、电子光谱法或者其他分析方法进行。
2.测量摩尔质量:通过测量有机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可以推断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
一般来说,有机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质谱仪来测量。
3.分析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可以提供有机化合物中功能团的存在和类型。
通过比较实验红外光谱和已知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谱,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4.分析质子核磁共振谱:质子核磁共振谱(1HNMR)为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氢原子的化学环境信息。
通过分析质子核磁共振谱,可以推断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数目和它们的环境。
5.分析碳核磁共振谱:碳核磁共振谱(13CNMR)为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提供了化学环境信息。
通过分析碳核磁共振谱,可以推断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数目和它们的环境。
6.确定分子结构:通过综合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和理论推论,可以最终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有机物确定分子式的方法

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方法简述有机物分子式是推导有机物结构的关键,快速准确的推导出分子式能使同学们在有机分析题中事半功倍,以下是我就一些简单、常见的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方法作一个简单的归纳: 确定有机物分子式需要两个条件:1、确定分子组成2、确定分子中各元素对应的原子的个数一、确定分子组成确定分子组成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燃烧法,而燃烧法核心原理就是质量守恒,有机物大多有C H O 构成,判断C H 很简单,而有机物中是否含O 则需要以下方法确定.利用测定燃烧产物得到m (CO 2)→n (C )→m (C )m (H 2O )→n (H )→m (H )m (C )+ m (H )是否等于有机物中质量,如相等就证明有机物只含C H ,反之则必定有O二、确定分子中各元素对应的原子的个数1、 实验式法(最简式法):分子式为实验式的整数倍,利用已知条件找到各个原子的个数比值确定出实验式再结合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推导出分子式提示:对分子质量的基本求法:1、 列式计算下列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① 标准状况下某烃A 气体密度为0.717g/L ;② 某有机物B 的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14倍;③ 标准状况下测得0.56g 某烃C 气体的体积为448mL ;【例1】常温下某气态烃A 的密度为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15倍,该烃中C 的质量分数为80%,则该烃的实验式为 ,分子式为 。
解析:相同条件下不同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M (相对分子质量M r )成正比,r r r 2r 22M (A)(A)15M (A)15M (H )15230M (H )(H )ρρ====⨯=80%20%N(C):N(H):1:3121== 该烃的实验式是CH 3。
设该烃A 的一个分子中含n 个CH 3,则: r r 3M (A)30n 2M (CH )15=== 该烃的分子式为C 2H 6。
答案:CH 3、C 2H 6。
2、直接法:直接计算出1mol 气体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即可推出分子式【例2】某烃A 0.1 mol ,完全燃烧只生成标况下的CO 24.48L 和水5.4g解析: CO 24.48L →n (C )=0.2mol水5.4g →n (H )=0.6mol有元素守恒得出0.1 mol A 含l C 0.2mol 含H 0.6mo1molA 中有C 2mol 含H 6mo 及一个A 分子中有C 2个 含H 6个所以分子式为C 2H 6【例3】0.1L 某气态烃完全燃烧,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生成0.1LCO 2和0.2L 水蒸气,该烃的分子式是:A. CH 4B. C 2H 4C. C 2H 2D. C 3H 6解析:在同温、同压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比,故该烃分子中含碳、氢比为:x y n(C H ):n(C):n(H)0.1:0.1:0.221:1:4=⨯=,1mol 该烃中含C 、H 分别为1mol 、4mol ,即CH 4。
化学有机结构推断教案高中

化学有机结构推断教案高中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命名体系。
2.掌握有机分子结构推断的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烷烃:碳氢化合物- 单、双、三键:饱和和不饱和化合物- 功能团:羟基、羰基、羧基等2.结构推断的方法:- 分子式推断:根据分子式判断分子中元素种类和数目- 光谱数据推断: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推断结构- 反应性推断:根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推断结构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有机化合物的案例引入有机结构推断的重要性和方法。
2.基本结构介绍: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命名体系。
3.结构推断方法:分别介绍分子式推断、光谱数据推断和反应性推断的方法。
4.案例分析:给学生几个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光谱数据,让他们通过分析推断出化合物的结构。
5.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推断出化合物结构。
6.拓展应用:讨论有机结构推断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思考。
四、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结构推断讨论,互相交流和学习。
2.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进行结构推断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质疑环节:设计一些结构推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馈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结构推断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口头反馈: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结构推断经验和方法。
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过程和结论,加深对结构推断方法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
2.作业成绩: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评定学生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结构推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结构推断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方法

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方法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方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应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了有机物分子中原子的种类、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下面将介绍几种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常用方法。
一、元素分析元素分析是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最基本方法,其原理是分析有机物样品中的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的含量,并据此计算出分子中不同元素的比例,从而得到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例如,对于一个有机物样品经元素分析得到的结果为:C62.14%、H10.43%、O27.43%,可以根据C:H:O的比例计算出其分子式为C4H8O。
二、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定有机分子在高真空条件下,通过电子轰击产生的碎片离子的质荷比,以及测定碎片离子的相对丰度,从而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的方法。
质谱仪测定到的质荷比,往往能反映出有机分子的相对分子量或碎片离子的相对原子量,通过测出的质谱图的特征峰的相对丰度,可以进一步得到有机物的分子式和一些结构信息。
三、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是确定有机物结构的常用方法之一、有机分子在吸收红外辐射时,会引起分子内部化学键的振动、扭转和拉伸等。
每种具有特定化学键类型的振动都会对应产生一个特定的红外吸收峰,从而提供了有机物分子中特定键的信息。
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初步推断有机物中存在的官能团,从而确定有机物的结构类型。
四、核磁共振(NMR)分析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分子中的核自旋能级差异导致的能量吸收和释放现象以及核自旋与周围电子的相互作用来研究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
核磁共振仪测定得到的谱图,包括质子谱、碳谱、氮谱等。
通过对NMR谱图的分析,可以确定有机物中原子的化学环境和化学位移,从而进一步获得有机物分子的结构信息。
五、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是一种利用波长短于可见光的X射线对物质进行结构表征的方法。
通过对物质样品进行X射线的照射,观察并测定样品产生的衍射图样,然后运用数学方法对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有机物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5H11OH 8种结构的醇
CH3-CH2-CH2-Cபைடு நூலகம்2-CH2 OH
CH3-CH2-CH2-CHOHCH3
CH3-CH2-CHOHCH2-CH3
CH3-|CH-CH2-CH2OH CH3-|CH-CHOHCH3
CH3
CH3
|CH3
CH3-|COHCH2-CH3
CH2OH|CH-CH2-CH3 CH3-|C-CH2OH
CH3
CH3-|CH-CH2 -CH3 CH2-
我们将烷烃基连接不同的官能团,就可得到各 种烃的衍生物。而衍生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就是烃 基的数目。例如,五个碳的烃基一共有八种,所以 C5H11X、C5H11OH、C5H11C6H5的同分异构体的数 目都是八种,因为四个碳的烃基一共有四种,所以 C4H9CHO、C4H9COOH 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都是 四种。
附: 有机反应中量的关系
单烯烃、单炔烃、苯与H2加成:单烯→H2 单炔烃→ 2H2 苯→3H2
醇与H2量的关系:一元醇→ 0.5H2 二元醇→ H2 三元醇→ 1.5H2
醛的银镜反应及与新制Cu(OH)2反应中量的关系:
一元醛→2Ag→Cu2O 甲醛或二元醛→4Ag→2Cu2O
酸与碳酸盐、碳酸氢盐反应生成CO2量的关系:
① 酸性水解 酯、二糖、多糖、蛋白质
② 碱性水解 卤代烃、酯
(5) 易被氧化的常见有机物 苯酚(空气中变粉红色)
苯的同糸物、烯、炔(酸性KMnO4) 醇、醛 (6) 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常见有机物 醇、酸
(7) 具有酸性的常见有机物 苯酚、酸
注:醇、烯两次氧化, (分别为醛和酸)
醛、烯即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
返回
四、 通过分析有机物分子组成来推断有机物的结构
1. 链烃的碳干及烷烃基(-CnH2n+1)
3个碳链
1个碳干,2种烷烃基
|
CH3-CH2-CH2-
CH3-CH-CH3
4个碳链 2个碳干,4种烷烃基
|
CH3-CH2-CH2-CH2- | CH3-CH2-CH-CH3
CH3-|CH-CH2-
CH3-|C-CH2
一、通过分析有机物的性质来推断有机物的结构 二、 通过分析有机物反应的条件来推断有机物的结构 三、通过分析有机物反应的现象来推断有机物的结构 四、 通过分析有机物分子组成来推断有机物的结构
例题 练习 学习结束
一、通过分析有机物的性质来推断有机物的结构
1. 物理性质
(1) 状态 ① 可能是气态的常见有机物
烃、一氯代烃、酯
(3) 气味 苯、乙醇 (特殊气味)
醛 (剌激性气味) 酯 (芳香气味)
(4) 颜色 三硝基甲苯(浅黄色) 三溴苯酚(白色)
2. 化学性质 (1) 能发生取代反应的常见有机物 烷烃、苯及苯的同糸物、醇 (2) 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常见有机物 烯、炔(与H2、X2、HX、
H2O加成) 苯及其同系物、醛(与H2加成) (3) 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常见有机物 醇、卤代烃 (4)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常见有机物
2. 将烷烃基连接卤原子形成一卤代烃CnH2n+1X
C3H7X 2种卤代烃 CH3-CH2-CH2X
CH3-CHX-CH3
C4H9X 4种卤代烃
CH3-CH2-CH2-CH2X
CH3- CH2 - CHX -CH3
CH3-C|H-CH2X CH3
CH3-|CX-CH3 CH3
C5H11X 8种卤代烃
CH3-CH2-CH2-CH2-CH2 X
CH3-CH2-CH2-CHX-CH3
CH3-CH2-CHX-CH2-CH3
CH3-|CH-CH2-CH2X CH3
CH3-|CX-CH2-CH3 CH3
CH3-|CH-CHX-CH3 CH3
CH2X-C|H-CH2-CH3 CH3
C|H3 CH3-|C-CH2X
CH3
3. 将烷烃基连接羟基形成饱和一元醇 CnH2n+1OH
C3H7OH 2种结构的醇
CH3-CH2-CH2OH
CH3-CHOH-CH3
C4H9OH 4种结构的醇
CH3-CH2-CH2-CH2OH
CH3- CH2 - CHOH -CH3
CH3-|CH-CH2OH CH3
CH3-|COH-CH3 CH3
返回
二、 通过分析有机物反应的条件来推断有机物的结构
1. 光照 烷烃的取代反应
2. 液溴(催化剂) :苯取代;
浓溴水:
苯酚取代;
溴水:
烯、炔加成
3. Cu 或Ag做催化剂 、△ :醇氧化成醛
4. NaOH醇溶液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5. NaOH水溶液
①卤代烃的水解 酯的碱性水解
②有机酸;苯酚
6. 浓H2SO4 ①醇的消去反应 ② 酯化反应
③苯的硝化反应
7. 稀H2SO4 ① 酯水解;二糖或多糖水解 ②有机酸盐、苯酚钠
8. 银氨溶液和新制Cu(OH)2:含醛基的物质(所有醛类、甲酸、 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麦芽糖)
9. 能与Na、NaHCO3、CO2反应的常见有机物 ① 与Na反应 醇、酸
② 与NaHCO3反应 酸 ③ 与CO2反应 苯酚钠
CH3
CH3
5个碳链 3个碳干,8种烷烃基 (了解)
CH3-CH2-CH2-CH2-CH2 - CH3-CH2-|CH-CH2-CH3
CH3-CH2-CH2-|CH-CH3
CH3-|CH-CH2 -CH2- CH3
| CH3-|C-CH2 -CH3
CH3
|CH3 CH3-|C-CH2 -
CH3
| CH3-|CH-CH -CH3
一元羧酸→NaHCO3→CO2
返回
一元羧酸→Na2CO3→0.5CO2
三.通过分析有机物反应的现象来推断有机物的结构
1. 白雾、油状液体 烷烃与氯气的取代 苯与溴的反应 2.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苯的同系物、含C=C双键或C≡C
三键的物质 3. 溴水褪色 含C=C双键或C≡C三键的物质 4. 银镜、红色沉淀 醛、含醛基物质(如葡萄糖) 5. 白色沉淀 三溴苯酚 6. 产生气体 醇、酸、(苯酚) 7. 燃烧产生大量的黑烟 苯、乙炔 8. 紫色 酚
烃 CnHm (n≤4) CH3Cl HCHO ② 可能是固态的常见有机物
(2) 溶解性
C6H2Br3OH 三溴苯酚 ①与水互溶的有机物
三硝基甲苯(TNT)
醇、醛、酸、苯酚(T>650C) 单糖、二糖、氨基酸
②与水不互溶比水重的有机物
CCl4 、C6H5Br 、C2H5Br 、C6H5NO2 ③与水不互溶比水轻的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