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导学案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学案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学习目标:1、识记: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
2、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学习重点:1、赫鲁晓夫的改革。
2、苏联的解体。
学习难点:苏联的解体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收集材料,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的生平。
2、结合小字部分,说明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及其后果。
3、收集材料,简单介绍戈尔巴乔夫的生平。
4、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和后果。
5、简述“八一九事件”的经过。
(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⑴、如何认识赫鲁晓夫的改革?⑵、有的认为,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也有的认为,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三)、拓展延伸: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
(四)、系统总结:赫氏高举改革旗,改革政治和经济。
斯大林模式受冲击,各种矛盾因之激。
1985戈上台,经政改革高起来。
政治体制变化大,国家权利分散啦。
“八一九事件”催化剂,苏联不幸终解体。
(五)、巩固训练: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改革只限于经过领域B、国际形式的影响C、苏联忙于同美国争霸D、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2、苏联解体的实质是()A、社会制度的变化B、疆域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D、社会生活的变化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B、社会主义应不断地进行改革来完善自己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D、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4、1991年12月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取代了苏联国旗。
以此为标志,苏联上存在了()A、60年B、69年C、73年D、74年5、关内容用直线起来1953年戈尔巴乔夫上台1964年苏联解体1985年赫鲁晓夫下台1991年斯大林逝世6、苏联解体的因素有哪些?对我国有何启示?(六)、当堂反思:成功收获:知识缺陷:学法反思;激励计划:(七)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开始进行改革的是()A.勃列日涅夫B.赫鲁晓夫C.安德罗波夫D.契尔年科2.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A.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 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 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D.给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3.戈尔巴乔夫上台是时间是()A.1964年B.1975年C.1985年D.1989年4.在苏联“八一九事件”后掌握国家大权的是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A.勃列日涅夫B.瓦文萨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5.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A.67年B.68年C.69年D.70年6.斯大林逝世于()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7.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改革是()A.日本的明治维新 B.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C.俄国的1861年改革 D.中国的戊戌变法8.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 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9.“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苏联90.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②国家权力分散③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④苏联解体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作者是在抨击苏联的()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运动 C.工业化运动 D.戈尔巴乔夫改革12.某论文把推行高度的民族自治、放弃一党制、列宁塑像被推倒、“九一八事件”等作为重要证据。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名师学案 新人教版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材分析】二战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国家致力于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与此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苏联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进入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戈尔巴乔夫不当的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从而给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本课内容分为两目:第一目: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介绍了赫鲁晓夫在政治、经济两方面的改革及其影响;第二目:苏联的解体,主要介绍了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以及由戈尔巴乔夫改革所引起的苏联历史上的一次军事政变——“八一九事件”,它们都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知识梳理】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1964年)1、目的: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2、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经济改革的重点:发展重工业2、影响: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1991年)1、经济改革:①背景:苏联的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的局面②结果: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2、政治改革:①背景: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②影响: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有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四、苏联的解体(1922—1991)1、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0年3月2、八一九事件:①时间:1991年8月19日②目的:维护苏联本来的联盟体制③结果:失败了④影响: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3、苏联解体:1991年12月,“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初步解体。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导学案正式版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学习目标】(1)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
(2)通过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学习重点: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
学习难点: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的评价、苏联的解体。
知识链接:斯大林时期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预习学案】完成以下问题并记忆(在课本上标记,勾画)一、赫鲁晓夫改革1、时间:1953年逝世后,担任苏联领导人。
2、目的:主要针对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
3、内容:在、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4、结果:他的改革虽然,但并未。
进入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年,赫鲁晓夫。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其经济改革的重点是;评价_________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目的:2、时间:年3、措施:首先把改革作为重点。
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方面。
4、结果:经济改革没有,80年代后期,;政治改革使苏联的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的趋势随之加强。
四、八一九事件:年月日,正当条约即将签署,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三天后失败。
八一九事件后,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权利,俄罗斯领导人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五、苏联的解体:年底,苏联解体。
存在了年,19 –19【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1、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2、如何认识苏联解体?3、苏联解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九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导学案: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赫鲁晓夫改革1.时间:20世纪50~60年代。
2.内容:主要针对__________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采取了一些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
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______”,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__________的政治经济体制。
二、苏联的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1)经济:把__________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
(2)政治:由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国家权力分散。
2.苏联的解体(1)背景:__________政治改革使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2)过程:①1991年8月19日,“__________”发动政变。
②俄罗斯领导人__________控制全局。
(3)解体:__________年底,苏联解体。
答案:一、赫鲁晓夫改革2.斯大林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二、苏联的解体1.(1)经济改革(2)一党制多党制2.(1)戈尔巴乔夫(2)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叶利钦(3)1991【问题1】有人说,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不会解体。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探究:不对。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问题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中、苏两国的改革导致了什么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
探究:(1)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导学案 新人教版(1)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程导入】【知识网络】【学习探索】1.在斯大林时代,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为了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进行了哪些改革?是否达到了目的?2.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但结果却截然不同。
请结合苏联改革中出现的失误,谈谈我国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斯大林逝世后,继任的苏联领导人是()。
A.戈尔巴乔夫B.赫鲁晓夫C.叶利钦D.勃列日涅夫2.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是()。
A.彻底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C.造成苏联的解体D.使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超过美国3.20世纪80年代上台的苏联领导人是()。
A.叶利钦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赫鲁晓夫4.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A.67年B.69年C.75年D.74年二、填空题1.1964年下台的苏联领导人是。
2.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后,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
3.年底,苏联解体。
【资料下载】苏联解体是国内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以及西方“和平演变”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则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苏联的内外政策进行调整与改革。
但由于其改革理论的错误和实践的紊乱,致使改革失去方向,使苏联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一)改革社会主义理论,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
在戈尔巴乔夫看来,社会党人和共产党人之间已不再存在分裂的鸿沟,在人道的、民主的价值观基础上,二者不仅在政治立场上、而且在世界观立场上都接近了。
很显然,这一理论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对苏共党亡政息以及苏联解体产生了直接影响。
(二)改革经济体制,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经济不能局限于局部的改进,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是新课改后加入的历史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苏联在20世纪中叶的历史变迁。
本课将向学生展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苏联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苏联解体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对于苏联改革与解体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认识苏联解体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曲折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苏联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3.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改革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让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苏联改革与解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堂导学案pdf新人教版20180123237

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 东 -" 欧剧变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失败
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 分析!东欧剧变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共
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产主义运动的失败$
捷 $" 克斯洛伐克改革!!%)(年改革%试图摆脱苏联控制%被苏 下 #" 列主题中%最符合#0世纪10&%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
本课要点
0 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 结果!形成冲击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体制%矛盾日益突出
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由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 结果!矛盾激化%苏联解体
0 苏联解体
概况!+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下台%叶利钦控制全局 原因!斯大林体制%经济危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西方的+和平演变,
知识点 $ 苏联的解体
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国名应是
"" #
沙 *" 皇俄国
俄 +" 罗斯
,"苏维埃俄国
苏 -" 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分析!本题旨 在 考 查 苏 联 解 体 的 时 间%!%%# 年 时 苏 联 已 经 !"*
概 !" 况!!%%!年(月!%日%由(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 紧 急 状 态 委 员 会,发 动 政 变 %但 很 快 失 败 $ 戈 尔 巴 乔 夫 实 际 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 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年底%苏联解体$
联镇压$
2020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学习目标目标A: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及作用目标B: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二、问题引领问题组A:赫鲁晓夫改革(阅读教材第一目,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赫鲁晓夫担任国家领导人后,为什么进行改革?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2.阅读教材61的小字,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实行的措施。
(经济方面、政治方面)问题组B:戈尔巴乔夫改革(阅读教材第二目,完成下列问题)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时间?内容?结果?2.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
苏联最终解体的时间?3.合作探究: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催化剂)4.苏联解体的实质是什么?三、专题检测训练A:赫鲁晓夫改革1.“敢于冲击体制先,小修小补难挽天。
”这是对下列哪一苏联领导人改革的评价( )A.列宁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2.关于赫鲁晓夫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B.改革措施主要涉及经济、政治方面C.这次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被迫下台训练B:戈尔巴乔夫改革3.“经济无功返,一党变多党。
联盟趋解散,最终促解体。
”这一歌谣是对下列哪位苏联领导人改革的总结()A.列宁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4.1991年8月,苏共高级领导人为挽救苏联所做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是()A.将苏联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B.发动“八一九事件”C.签署《阿拉木图宣言》D.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5.有人评价苏联改革“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
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 )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训练C:综合训练6.苏联在历史长河的岁月中存在了69年,那么苏联的建立者和终结者分别是谁()A.列宁、斯大林B.列宁、戈尔巴乔夫C.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D.斯大林、戈尔巴乔夫7.苏联成立的时间及解体的时间分别是()A.1917—1989年B.1922—1990年C.1922—1991年D.1917—1991年8.苏联解体,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C.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
2、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学习重点:
1、赫鲁晓夫的改革。
2、苏联的解体。
学习难点:苏联的解体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收集材料,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的生平。
2、结合小字部分,说明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及其后果。
3、收集材料,简单介绍戈尔巴乔夫的生平。
4、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和后果。
5、简述“八一九事件”的经过。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⑴、如何认识赫鲁晓夫的改革?
⑵、有的认为,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也有的认
为,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想一想,他们谁说的
有道理?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
(四)、系统总结:
赫氏高举改革旗,改革政治和经济。
斯大林模式受冲击,各种矛盾因之激。
1985戈上台,经政改革高起来。
政治体制变化大,国家权利分散啦。
“八一九事件”催化剂,苏联不幸终解体。
(五)、巩固训练:
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改革只限于经过领域
B、国际形式的影响
C、苏联忙于同美国争霸
D、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
2、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疆域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社会生活的变化
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B、社会主义应不断地进行改革来完善自己
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D、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4、1991年12月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取代了苏联国旗。
以此为标志,苏联上存在了()
A、60年
B、69年
C、73年
D、74年
5、关内容用直线起来
1953年戈尔巴乔夫上台
1964年苏联解体
1985年赫鲁晓夫下台
1991年斯大林逝世
6、苏联解体的因素有哪些?对我国有何启示?
(六)、当堂反思:
成功收获:
知识缺陷:
学法反思;
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