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考试卷分

合集下载

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 低碳经济 试题答案

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 低碳经济 试题答案

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试题答案低碳经济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1. 通过对重要元素的工循环代谢分析,将在生产消费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是指〔〕替代技术 (A)减量化技术 (B)再利用技术 (C)资源化技术 (D)[分值:1.0] 2.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应的矛盾,根本出路是〔〕大力开展科技 (A)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B)控制人口 (C)开展教育 (D)[分值:1.0] 3. 〔〕明确了环境保护与开展的统一关系,是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飞跃。

方案生育 (A)开展低碳经济 (B)开展循环经济 (C)可持续开展的思想 (D)[分值:1.0] 4. 〔〕是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能源供需矛盾和生态日益恶化问题的主要手段节能减排 (A)开发新能源 (B)政策引导 (C)减少消费 (D)[分值:1.0] 5. 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是指〔〕产品营销模式 (A)市场营销模式 (B)绿色营销模式 (C)持续营销模式 (D)[分值:1.0] 6. 光伏产业的核心是〔〕开展低碳技术 (A)推进清洁生产 (B)太阳能综合利用 (C)降低能源消耗 (D)[分值:1.0] 7. 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 1/4。

15亿吨 (A) 156亿吨 (B) 17亿吨 (C) 18亿吨 (D)[分值:1.0] 8. 〔〕在多种能源中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它的大比例使用是造成国内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石油 (A)煤 (B)天然气 (C) 铁矿石 (D)[分值:1.0] 9. 一个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来源不包括〔〕生产要素 (A)需求条件 (B)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C)国家战略 (D)[分值:1.0] 10. 低碳经济的开展模式是〔〕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 (A)低碳开展 (B)节能减排 (C)碳中和技术 (D)[分值:1.0] 11. 绝大多数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展模式为〔〕、A模式 (A) 、B模式 (B) 、C模式 (C) 、D模式 (D)[分值:1.0] 12. 我国低碳经济开展应遵循路径不正确的选项是〔〕能源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 (A)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B) 合仅开展经济 (C)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开展 (D)[分值:1.0] 13. 开发新资源、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替代原来所用的资源、材料、工艺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过程中环境压力的技术是指〔〕替代技术 (A)减量化技术 (B)再利用技术 (C)。

低碳经济试题分标准答案扬州市专业技术人员

低碳经济试题分标准答案扬州市专业技术人员

《低碳经济》试题分标准答案—扬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考试试卷()我国钢铁产业的低碳转型重点不包括A。

改变生产方式B.发展低碳技术C。

提高产业集中度D。

扩大产能答案:D()年制定了巴厘路线图。

A。

1992B.1997C。

2008D。

2009答案:B()提出的控制论理论使自动化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征。

A.瓦特B。

纳维D.海明威答案:B我国在哥本哈根国际气象大会举行前,向国际承诺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多少?A.40-45%B.30%C。

25%D。

50%答案:A节能技术主要指()A。

煤的清洁高效利用B。

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C.太阳能D.风能答案:A下面哪些不属于新能源产业B。

核电C。

火电D.太阳能光伏发电答案:C目前世界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是A。

荷兰B.中国C.法国D.比利时答案:B下列废旧产品中,哪种属于法律禁止直接再利用()A.报废汽车B。

废旧电视机C.废旧家具D.废旧报纸答案:A哥本哈根规划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立城市A.2015年B。

2020年C。

2025年D.2035年答案:C()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A。

低碳经济B。

绿色经济C。

循环经济D。

传统经济答案: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A。

“五位一体”B.三位一体C.六位一体D.八位一体答案:A我国低碳建筑的样板是A.上海世博园B。

北京奥运村C。

广州亚运村D。

故宫答案:D根据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对购买发动机排量1.6L及以下节能型汽车在全国范围内每辆补贴()元.A。

1500B。

3000C。

6000D。

10000答案:B联合履行机制(JI)产生()A。

欧盟配额B。

减排单位C。

核证减排量D.分配数量单位答案:C我国面临国际环境履约的压力,()将成为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A.“碳关税”B.WTOC.营业税D。

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培训试题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在(C )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象会议上,科学家们将全球变暖问题提上了科学研究的日程。

A.巴厘岛B.多伦多C.日内瓦D.哥本哈根2、自产业革命以来,高度依赖(B )的技术成为各产业的主导技术。

A.生物能源B.化石能源C.石油能源D.海洋能源3、(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A.《京都议定书》B.《马拉喀什协定》C.《蒙特利尔议定书》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4、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D )之争。

A.自由权B.生命权C.生存权D.发展权5、气候变化问题从科学议程向国际政治议程的真正转变始于(B )。

A.1979年的日内瓦气象会议B.1988年的多伦多会议C.1989年的海牙会议D.1989年的联合国大会第49届会议6、(A )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A.英国B.德国C.美国D.日本7、低碳的关键影响因素是(C ),即“碳生产力概念”。

A.总体经济产出的化石燃料消耗量B.总体经济产出的生物燃料消耗量C.单位经济产出的化石燃料消耗量D.单位经济产出的生物燃料消耗量8、(A )主导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建立温室气体总量贸易体系。

A.奥巴马的新能源计划B.欧盟的能源气候政策C.日本的能源气候政策C.日本的能源气候政策D.印度的能源气候政策9、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是(D )。

A.农业-基础产业-轻工业-重化工业-高附加值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B.农业-轻工业-重化工业-基础产业-高附加值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C.农业-基础产业-轻工业-高附加值加工业-重化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D.农业-轻工业-基础产业-重化工业-高附加值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10、各国的碳排放具有阶段性特征,这种特征可以用(C )来表示。

A.碳生产力B.碳锁定C.碳排放弹性指标D.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11、(B )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核心内容。

A.产业结构B.技术进步C.发展模式D.消费模式12、(A )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致力于发展生物质能以及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低碳经济知识考试

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低碳经济知识考试

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低碳经济知识考试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公需科目继续教育考试题(本试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单位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第一次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文明和高碳经济的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刻反思。

A、《寂静的春天》B、《我们共同的未来》C、《人类环境宣言》D、《增长的极限》2、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是()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京都议定书》C、《巴厘岛路线图》D、《哥本哈根协议》3、2001年,美国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的国际公约是()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京都议定书》C、《巴厘岛路线图》D、《哥本哈根协议》4、在温室气体减排“三机制”中,允许“资金+技术”换取温室气体的“排放权”的是()A、联合履行机制B、循环发展机制C、清洁发展机制D、“碳减排”贸易机制5、利用垃圾发电,要产生相当于1吨煤炭的热量需要焚烧多少吨垃圾()A、1吨B、2吨C、3吨D、5吨6、在产业结构中,()在社会经济中的比例越高,社会“低碳”发展趋势越明显,社会经济发展质量越高。

A、农业B、工业C、服务业D、建筑业7、人类可以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是()A、生物能B、风能C、核能D、太阳能8、唯一可替代化石能源转化成气态、液态和固态燃料以及其它化工原料或者产品的碳资源是()A、生物能B、风能C、核能D、太阳能9、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A、20%—25%B、30%—35%C、40%—45%D、50%—55%10、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在最后时刻达成“五国协议”的国家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

2015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考试卷80分

2015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考试卷80分

1.低碳经济的实质是()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清洁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机制B、技术创新C、制度创新D、发展观的根本转变2.()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A、“九五”B、“十五”C、“十一五”D、“十二五”3.政府低碳责任的带动失力原因没有()A、生态责任不明确B、发展观不正确C、生态伦理缺失D、追究制度不严格4.解决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加强和健全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因素不包括()A、环境法律制度的创新B、环境法律机制的调整C、多立法D、环境法律观念的进步5.可再生能源不包括()A、石油B、太阳能C、风力能D、水力能6.(),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7.地球表面()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A、50%B、60%C、70%D、80%8.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是指()A、替代技术B、减量化技术C、再利用技术D、资源化技术9.清洁能源,包括()A、煤B、石油C、太阳能D、汽油10.电动汽车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重心要向()领域倾斜A、消费市场B、生产市场C、研发部门D、销售部门11.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A、1~2℃B、3~4℃C、5~6℃D、7~8℃12.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A、清洁B、无污染C、可再生D、有污染13.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A、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B、低碳发展C、节能减排D、碳中和技术14.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是()A、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B、低碳发展C、节能减排D、碳中和技术15.()是用来衡量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状况A、水资源利用指标分析B、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C、能源利用指标分析D、废弃物再生利用指标分析16.严刚提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是指()A、目标层B、要素层C、指标层D、进度层17.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指的是()A、恒温消费B、经济消费C、安全消费D、环保消费18.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力量()A、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B、加强法律体系建设C、构建低碳技术创新机制D、能源技术创新19.()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A、1995年B、1996年C、1997年D、1998年20.从()起,对流层中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开始下降A、1992年B、1993年C、1994年D、1995年21.(),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对海洋环境保护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A、1981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22.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是()A、二氧化氯B、二氧化硫C、二氧化碳D、二氧化氮23.()不是三大光伏消费国A、西班牙B、德国C、中国D、日本24.()是指利用太阳能加热工作介质,产生过热蒸汽或高温高压空气,驱动蒸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

公需科目低碳经济考试试卷1

公需科目低碳经济考试试卷1

2011年公需科目低碳经济考试试卷考试成绩: 93分(合格分数:60分)说明:1.回答正确的题目显示为“蓝色”, 错误显示为“红色”。

2.答案选项中“已勾选”的为考生的回答, “紫色”标识的选项为标准答案。

3.答案选项中“已勾选”的为考生的回答,“紫色”标识的选项为标准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1.气候变化公约下的节能减排是指能够被论证“可测性”和“额外性”的节能, 而减排是仅针对温室气体, 而非硫、氮等污染气体的减排正确错误2.气候变化问题是科学问题而非政治问题正确错误3.低碳经济将是人类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正确错误4.200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正确错误5.碳排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问题正确错误6.坚持把发展低碳经济与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相结合;与节能减排相结合;与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相结合正确错误7.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很可能是低碳竞争, 谁能超前部署, 谁就能赢得先机正确错误8.不是靠压缩发展、停滞发展、降低生活质量来实现减排、低碳, 而是依靠发展、科技进步、新的替代能源、清洁能源来实现减排和发展的目标正确错误9.太阳能是最大的非碳能源, 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是未来人类能源利用的重点正确错误10.低碳经济化则是指低碳技术、产业、低碳生活方式本身在技术上可行的同时要实现经济上的可行性, 既包括了更多的经济手段、措施激励, 还应包括要让其成为赢利的产业技术的目标正确错误11.制约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市场的最大障碍是光伏发电电价太贵正确错误12.《京都议定书》成功之处在于: 一是规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综合历史和发展水平等因素, 发达国家首先承担二氧化碳减排责任, 而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责任正确错误13.联合履行是指发达国家之间通过项目级的合作, 其所实现的减排单位, 可以转让给另一发达国家缔约方, 但是同时必须在转让方的“分配数量”配额上减扣相应的额度正确错误14.“碳减排”贸易是指一个发达国家, 将其超额完成减排义务的指标, 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 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正确15.以风、电、太阳能、核电和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低碳产业形态, 将成为“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和承担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角色, 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正确错误16.在中国各大城市已率先建立低碳发展实验区正确错误17.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是无限的正确错误18.风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风能做动力和风力发电两种形式正确错误19.“后现代环保主义”认为, 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 需要沿用现在的环保运动使用的“减少”、“限制”等传统做法。

低碳经济试题及答案分

低碳经济试题及答案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1.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重心要向A领域倾斜;A、消费市场B、生产市场C、研发部门D、销售部门2光伏发电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不包括B;A充分的清洁性B相对的安全性C相对的广泛性D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3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B位A一B二C三D四4.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不包括 DA、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生产;B、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科技;C、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D、只需政府,企业做好就行了;5.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是BA大力发展科技B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C控制人口D发展教育6.A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A循环经济B低碳经济C可持续发展D绿色经济7光伏产业的核心是C;A发展低碳技术B推进清洁生产C太阳能综合利用D降低能源消耗8京都议定书规定了C受控温室气体A4种B5种C6种D7种9A是指围绕太阳能光伏技术,以可释放电子的半导体物质为核心,包括上游的硅材料制备及电池制造,中游的电池组件封装以及逆变器、控制系统和蓄电池等配套部件的生产以及下游光伏系统集成与应用的一个新兴产业;A光伏产业B第一产业C纺织业产业D金融产业10D亚马逊流域8国签订“亚马逊河合作条约”,宣布为保护亚马逊河地区的生态环境而共同努力;A、1974年B、1975年C、1976年D、1978年11.B是以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为特征的改变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是系统性的质与量的变化;A、资源问题B、环境问题C、人口问题D、科技问题12.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属于AA降碳技术 B零碳技术C消碳技术 D高碳技术13循环经济的特征不包括D;A观念先行性B技术先导性C物质循环性D主体单一化14二氧化碳的生命期很长,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其寿命可达AA200年B100年C150年 D250年15.一个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来源不包括DA生产要素B需求条件 C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D国家战略16. 我国低碳经济在整体上还处于“C驱动型”发展阶段A生产 B消费 C要素 D技术17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C;A碳密度B碳丰度C碳强度D碳深度18.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实基本国情,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指B;A、系统性原则B、实用性原则C、顺应发展趋势原则D、资源高效利用原则19. D,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20. D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A、消费者B、企业C、政府D、社会21. 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是A;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22.臭氧O3在遇到H、OH、NO、CL、Br时,就会被催化,加速分解为BA.O1B.O2C.O3D.O423. 刘贵富提出的循环经济模式为BA.“1+3”模式B. “1+5”模式C. “2+3”模式D. “2+4”模式24.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是AA.发展循环经济B.发展区域经济C.降低环境污染D.转换经济增长方式25B,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关于森林的原则声明”A.1992年B. 1993年C. 1994年D. 1995年26A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A.1995年B. 1996年C. 1997年D. 1998年27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总结为DA.“1+4”模式B. “2+5”模式C. “2+3”模式D. “2+4”模式28.A是指企业通过转变发展模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率,构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责任理念A.培养低碳责任B.技术创新C. 构建文化向度D. 社会监督29.只有C,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和经济的工业能源A.风能B.太阳能C. 核能D. 地热能30.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是指AA.产品营销模式B. 市场营销模式C. 绿色营销模式D. 持续营销模式二多选题:每题2分,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ABCDA、理论障碍B、观念障碍C、管理障碍D、制度障碍2.各国政府可以采取的应对全球变暖的经济政策手段有ABCDA征收污染税费B实施排污权交易C提供补助资金D开发援助3.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ABCA.慢性中毒 B.急性中毒 C.致癌作用 D.没有太大影响4.当前企业低碳责任弱化的主要因素有ABCA.企业因素 B.政府因素 C.社会因素 D.消费者因素5. SWOT方法是对系统或机构的ABCD进行分析,然后寻求最优的发展战略;A、内部优势B、内部劣势C、外部机遇D、外部威胁6.气象要素有ABCA温度B降水C风 D雷雨7.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核心是CD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C能源和减排技术创新D发展观的改变8.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以BC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A.北京 B.上海 C.保定 D.西安9.低碳能源是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ABCDA风能B太阳能C地热能 D核能10.新兴和可再生能源有BCDA.水电 B.生物质能 C.太阳能 D.风能11.社会层面实现低碳的现实路径有ABCDA.社会媒体监督 B.低碳政策支持 C.法律保障 D.经济引导12.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有ABCD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调整能源结构C遏制奢侈浪费D加快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13.低碳农业要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ABC的新路子A有机B生态C高效 D复合14.荒漠化大致有四类ABCDA风力作用下B流水作用下C物理和化学作用下D工矿开发造成15.传统的发展方式之所以能够一直延续这么长的时间的客观原因有ABA.现代化建设进程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B.在人们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时候,国家重点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C.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D.计划生育国策16.酸雨问题首先出现在ABA.欧洲B.北美洲C.亚洲D.南极洲17. 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ABCDA损害生物B破坏自然生态系统C腐蚀建筑材料D腐蚀金属结构18.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BCD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A.自然原因B.过度放牧C.过度耕作D.大量砍伐树木19.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ABCDA.砍伐林木B.开垦林地C.采集薪材D.大规模放牧20.舆论支持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ABCDA.加强学校教育B.开展在职培训体系C.网络媒体宣传D.组织开展系列公众活动三判断题:每题1分,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1.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仅包括政府、企业;错误2.赤潮是由于浮游生物异常繁殖使海水变色的现象;正确3.本世纪中叶,以碳排放有效降低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模式不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错误4.范式涵盖了模式,具有整体性的意义;正确5.交通工具不是目前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错误6.发展低碳经济,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间的关系,应尽量开展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可以忽视经济增长可持续性;错误7.空气污染主要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并主要分布在污染源集中的城市地区;正确8.价格在营销组合中是最敏感、最重要的因素;正确9.循环经济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合流程,主张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将对资源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确10.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冷柜高出20%;错误11.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正确12.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正确13.城市发展模式还应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正确14.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煤炭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一转变是比较容易的;错误15.瑞典科学家斯万特阿尔赫尼斯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5~6℃;正确16.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并被公认为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错误17.CO2虽然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其增温潜力GWP是最低的;正确18.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正确19.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80%;错误20.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正确21.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错误22.按照“低碳”的要求,城市应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低碳经济约束性指标;正确23.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正确24.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能源消费总量/GDP称为综合能耗强度;正确25.18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错误26. 2011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彰显出我国政府在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的决心;错误27.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正确28. 人类可以采用征服者统治异民族的方法来对待自然界,而应当在改造的同时,积极地加以保护,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双方的协调发展;错误29.低碳模式可分为四个相互影响时间跨度,较长周期跨度与较短周期跨度的发展无关;错误30.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正确。

职称继续教育低碳经济基础试卷及答案

职称继续教育低碳经济基础试卷及答案

职称继续教育低碳经济基础试卷及答案2013年专业技术⼈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基础》试卷复习提纲⼀、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低碳经济是以(B)为基础的经济模式A.低排放、低污染、⾼能耗B.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C.低排放、⾼污染、低能耗D.⾼排放、低污染、⾼能耗、2、IPCC是指(D)A.联合国环境卫⽣署B.联合国经社理事会C.国际⽓候⼤会D.联合国政府间⽓候变化专门委员会3、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作⽅案》明确2010年底,中国万元国内⽣产总值能耗(以标准煤计算)以及⽤⽔量和2005年相⽐,分别下降(B)A.10%、20%B.20%、30%C.30%、40%D.40%、50%4、被誉为“拯救⼈类的最后⼀次机会”的⽓候谈判⼤会是(C)A.京都会议B.巴厘岛会议C.哥本哈根会议D.德班会议5、英国在“⽓候变化计划”中提出了(D)的税种,其根据使⽤的煤炭、天然⽓和电能的数量计算税收A. 碳税B.能源税C.排污税D.⽓候变化税6、我国专家(A),2002年当选为IPCC第⼀⼯作组联合主席,2008年获得连任A. 秦⼤河B.郑国光C.吕学都D.潘家华7、建设“⽣态⽂明”被写进(D)报告A.⼗四⼤B.⼗五⼤C.⼗六⼤D.⼗七⼤8、⽬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以(B)为主A.⽯油B.煤C.⽔能D.太阳能9、《京都议定书》确⽴了(A)机制,按照这⼀机制,具有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可向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资⾦和技术,以⽀持具有减少温室⽓体排放效应的项⽬,并购买因此产⽣的减排额度。

A.清洁发展B.联合履⾏C.合作共赢D.排放贸易10、从国际上来说,低碳经济最早见诸政府⽂件,是在(A)中A.英国《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B.英国《⽓候变化法案》C.美国《低碳经济法案》D.⽇本《新国家能源战略》⼆、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1)海平⾯上升(2)影响农业和⾃然⽣态系统(3)加剧洪涝、⼲旱及其他⽓象灾害(4)影响⼈类健康(5)⽓候变化对我国沿海地区以及农业粮⾷⽣产等均可能构成巨⼤环境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清洁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机制、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发展观的根本转变2.()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3.政府低碳责任的带动失力原因没有()、生态责任不明确、发展观不正确、生态伦理缺失、追究制度不严格4.解决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加强和健全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因素不包括()、环境法律制度的创新、环境法律机制的调整、多立法、环境法律观念的进步5.可再生能源不包括()、石油、太阳能、风力能、水力能6.(),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至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左右,并周期性出现、年、年、年、年7.地球表面()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8.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是指()、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9.清洁能源,包括()、煤、石油、太阳能、汽油10.电动汽车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重心要向()领域倾斜、消费市场、生产市场、研发部门、销售部门11.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12.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清洁、无污染、可再生、有污染13.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低碳发展、节能减排、碳中和技术14.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低碳发展、节能减排、碳中和技术15.()是用来衡量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状况、水资源利用指标分析、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能源利用指标分析、废弃物再生利用指标分析16.严刚提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是指()、目标层、要素层、指标层、进度层17.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指的是()、恒温消费、经济消费、安全消费、环保消费18.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力量()、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构建低碳技术创新机制、能源技术创新19.()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多人死亡、年、年、年、年20.从()起,对流层中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开始下降、年、年、年、年21.(),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对海洋环境保护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年、年、年、年22.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23.()不是三大光伏消费国、西班牙、德国、中国、日本24.()是指利用太阳能加热工作介质,产生过热蒸汽或高温高压空气,驱动蒸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

、太阳能光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光伏发电、风能发电25.要实现节能降耗,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第()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一、二、三、四26.臭氧层厚度减少(),可使大豆减产、、、、27.循环经济的特征不包括()、观念先行性、技术先导性、物质循环性、主体单一化28.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也在变暖,以西北、华北、东北变暖最明显,其中()地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西北、华北、东北、西南29.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应遵循路径不正确的是()、能源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仅发展经济、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30.低碳经济的实质()、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31.工业化前很长一段时间全球地面的平均温度实际上是()左右、℃、—℃、℃、℃32.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不包括()、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确立公益最大化原则、可过度开发原则、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33.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只顾发展经济、充分利用科技、控制人口34.开发新资源、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替代原来所用的资源、材料、工艺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过程中环境压力的技术是指()、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35.“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是在借鉴国外三种典型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不包括()、丹麦、美国、德国、日本36.()不是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是、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有用量、注重开发新能源、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37.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五个层次”,不包括()、恒温消费、经济消费、安全消费、环保消费38.臭氧()是一种有臭味的气体,常温下为浅蓝色。

、、、、39.刘贵富提出的循环经济模式为()、“”模式、“”模式、“”模式、“”模式40.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则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应是()、℃、—℃、℃、℃41.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新技术属于()、降碳技术、零碳技术、消碳技术、高碳技术4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实基本国情,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指()、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顺应发展趋势原则、资源高效利用原则43.光伏产业的核心是()、发展低碳技术、推进清洁生产、太阳能综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44.()即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和认知、认知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承受性45.低碳经济的目标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46.(),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年、年、年、年47.()年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年、年、年、年48.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恒温消费、经济消费、安全消费、环保消费49.不属于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难以克服的问题的是()、节能减排问题凸显、能源结构严重高碳、产业模式极不合理、人口基数大50.由于氟利昂,可以存在至年,即使议定书完全得到履行,臭氧层的也只能在()以后才有可能复原。

、年、年、年、年1.政府要对()等方面实施有效激励与监督,协调消费者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利益矛盾、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消费时间、消费尾部2.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确定为、理论支持、政策支持、制度支持、技术支持3.循环经济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完善阶段、成熟阶段、衰弱阶段4.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就业渠道、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5.企业层面实现低碳的现实路径有()、培养低碳责任、技术创新、构建文化向度、社会监督6.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7.力行低碳消费需要()、进行观念破冰、加强政府引导、强化企业责任、扩大公众参与8.经济系统从传统经济方式向循环经济方式转移的拉力是指()、利润、技术、规模经济、社会责任9.综合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与中国经济发展现况,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应遵循以下路径()、能源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强法制、加强道德艰涩、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10.臭氧在遇到()时,就会被催化,加速分解为、、、、1.生态补偿是指对生态损失进行弥补,以恢复和保护生态服务功能的理论与方法正确错误2.从年起,每年的月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正确错误3.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正确错误4.我国低碳经济在整体上还处于“要素驱动型”发展阶段,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贡献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正确错误5.芬兰是欧盟惟一的能源净出口国和最低单位能源消耗国。

正确错误6.“市场营销模式”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正确错误7.碳税政策能抑制碳排放增长,对经济没有负面影响正确错误8.自然界对人类的猛烈报复,说明人类再也不能采用征服者统治异民族的方法来对待自然界,而应当在改造的同时,积极地加以保护,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双方的协调发展。

正确错误9.“新领域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正确错误10.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正确错误11.中国年北京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正确错误12.“”模式存在着偏重于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轻视了其在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正确错误13.循环经济的低碳模式本质是一种经济控制模式,按照减量化原则,通过源头控制减少排放,即减碳。

正确错误14.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和基本内容,不只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是内在要求和不可或缺的内容。

正确错误15.年,瑞典科学家斯万特•阿尔赫尼斯就对石油可能改变地球气候做出了预测。

正确错误16.发生赤潮时,大量浮游生物浮在水面,减少或隔绝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使大量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而死。

正确错误17.替代技术就是新资源、新材料、新产品和新工艺等得以产生的技术正确错误18.酸雨通常指值低于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正确错误19.环保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环境政策与环境标准、环境法律法规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正确错误20.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和处置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废金属再生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排放量其值越高说明废弃物利用效率越高,新资源的开采量就越小,社会总能耗就越小。

正确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